❶ 炒股,为什么一定要学会看研报
先来看下,什么是研报?研报是券商或大行研究部门对上市公司或行业、宏观、行情预测等等的研究性报告。其中,证券研究报告一般面向众多机构投资者,因为同时发布,会对股票价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为什么会产生影响,很简单,因为如果报告研究扎实,这些有大资金的机构相信了研究结论,就会买进或卖出嘛
❷ 股票的研报数据越高股票就更好吗
相信很多股民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就是做股票投资的时候,是不是应该相信券商发布的研报?很多股民都对研报半信半疑,有些人会觉得研报有用,有些人则觉得那根本就是“坑爹”的玩意儿。我觉得,研报是否可信?是否有用?还得看具体情况来定。一般什么时候券商会出研报呢?就是上市公司出业绩的时候,比如业绩预告增幅很大的时候,券商就会大量对某只股票进行重点分析。基本上都是业绩数据很靓丽的上市公司,券商才会重点对它发布相关的研报,而且还不止一家券商对其分析。很多股民为什么会觉得研报不可信?原因在于几点:第一,是研报的分析不够理性,偏主观性。比如刚好这家券商重仓买了某只股,于是就变成了对这只股“唱赞歌”的形式,更多的还是主观性的去唱多这只股,于是就让股民觉得这家公司哪哪都好,好像不买这只股就错失几个亿一样。第二,研报的数据不够准确,不够客观。券商更多的还是囫囵吞枣,东抄抄,西抄抄,很多上市公司的业绩数据如果不公布出来的话,这些券商也懒得去公司实地调研,考察,所以为了省事,就随便找一些别的券商或者别的股评文章就摘录上去,随便改改就是一份研报了。这样就导致了很多数据都不是真实可信的,也不能真正反映上市公司的业绩情况。第三,研报对股价、对估值的预测不准确。很多经常看研报来炒股的股民,都会有一个“错觉”,就是总觉得研报对上市公司的预测不太准,而且股价的涨幅往往是介于5%-10%之间,有时候研报一出,股价更是下跌10%-20%。所以很多时候股民也是怕券商出研报,这就跟“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股市永恒不变规律一样,百试百灵。最后一点,就是研报的发布,往往是券商为了“放烟雾”为目的。这种情况是最可怕的。券商并不是单纯的研究机构,它还是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有其利益所在。A股80%都是散户,在这一市场投资者比例的情况下,散户是最容易受消息面的影响。对于这样的散户来说,利好消息可以被他们无限放大,同样的,利空消息也是如此。只要券商发布了研报,如果是积极性特强的,比如业绩数据非常好,对股价、估值的预测非常高,特别是与现在的股价相比,券商预测的股价,未来会高于20%,甚至30%。
❸ 炒股,看研究报告有用吗
对于大资金的机构,他们肯定是要看研究报告的;对于普通股民建议以自己所在证券公司推荐为主,选股,如朋友炒股比较好,跟着他做也好;
研究报告要看是什么公司出的,全国的3大证券研究所的最好。影响面越大的越准。
❹ 如何正确看待各类研报
对研究报告的运用关键在于你从哪个角度去看。比如,他的推论合理不合理,有没有你没想到的地方。是不是有明显的破绽。而且,看报告也要当心一点,券商基金都是市场的参与者,他们都是有立场的。关键是看看他们的思路,和分析的方法,有些时候是有启迪的。
1、屁股决定立场,出报告的金融机构大多是这个市场的参与者,他们的观点如果不带感情色彩是不可能。单纯的感情色彩还没什么问题,怕的是故意搞的报告,在这个圈子里都应该清楚,大报上搞篇报道5万也能搞定了。所以在这个市场里你不要相信任何人只相信自己的判断才行。读报告需要学的是他的思路和分析能力。比如东方电机的报告说好了,虽然也大涨了,如果你学这个方法你就上当了。一个很简单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缺电,谁最挣钱?电网?不对,电网的传输量是定的,发电总量不上去,他怎么可能多利润呢?原来的电厂?也不对,电厂就那么大的装机容量,300W的不可能发出500W的,电价不涨还是那么点利润。那是谁,就是造发电机的啊,因为要多发电只有新造电厂啊,看一看造发电机的企业除了东方电机还有谁,600786牛吧?他都那么牛了,东方电机不涨才怪。学者生,仿者死,思路才是最重要的。
2、闭门早车,这个是很多调研员的通病。不去实地,就对着财务数据想文章。想对了也行,问题是通常会想错。最近有一份报告正好分析到了我所关心的一个产品的价格,我一开始还很兴奋,仔细一看,做出来的产品价格变化图表居然和我是一抹一样的。靠,就是直接上网抄的产品报价。虽然整个报告象摸象样了,内在风险却一样很大/所以大家对于实地的调研报告要多关注,尽管很多傻瓜去了实地也搞不清楚真东西。
3、调研报告通常这个过程是这样的,调研部门调研通常是一个看好行业的所有企业,而资金部会选择一两个企业来做。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报告传出来的企业没做,同行业的另一个企业却做了。这点千万要当心。当某一家连续发某个公司的报告的时候,要关注同行业他没报告的,但是股票价格却很低的财务低能,这点通常大家不会注意。可是有很多分析员估计也就是混口饭吃不好好干活。随便举个例子,比如600824,中金的报告分析是一般。他分析了土地升值的隐藏利润,和商铺的升值利润。却不去分析财务结构。土地别人是每年折旧的,可是上海的土地在每年升值。商铺虽然他们想到了升值利润,却看不出别人把商铺全放在存货里。当然别人这么做的目的是处于避税,国家的税制调整完了之后这块就会显露出来的。仔细看一看,他的资产净值就高的吓人。博时基金的调研相当厉害,别人分析出只有百货有投资价值是有道理的。话说回来博时的资金部老总宋柄彪是科技部出来的,人脉关系不是一般调研机构可比的,质量高点也应该。至于824涨不起来是因为躲在里面的协约盘出了问题,谈不好,就慢慢谈,什么时候解决问题什么时候涨。否则就大家一起耗,这样被耗死的股票也不少。大家都在圈子里混,挣口饭有时候也难。
4、证券市场水很深,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发生的,报告一定要跟踪,就象跟踪企业一样。单个的报告做的再好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
5、很多朋友可能以为拿到了报告就和机构信息一样了,这点是不对的。事实上任何一个报告做的最好不过就是发现问题,真的解决问题还是需要很多途径的。我不知道大家资金量怎么样,如果想搞私募的话,发现问题之后实地调研是很必须的,攻关调研也是一门学问,不要象有些调研员傻乎乎的去了等于没去。我当初从报表上读出了600786的问题,特意去跑了一次。收获就很大,6元到7元进去的,一直拿着。
6、行业报告和宏观分析一定要仔细读,大部分优秀的调研员可能精通某个企业。但是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不是什么时候都准确的,作为股民来说,如果单纯的想脱离行业抓个股,事实上长久来看很难成功,除非的你资金量小的可以不计。跟大庄做超牛,在这个市场里只有三种人,第一种,老鼠仓,他知道底牌的;第二种,做行业分析能够精确的预计后续业绩的;第三种,确实市场经验非常丰富,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呵呵。千万不要告诉我某某靠技术分析怎么样怎么样的,我不敢否定技术分析,那样太狂了。可是对于主力来说,关心的只有量价,反正拉升之前手里的筹码要足够,市场换手要充分。至于你们谁拿着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反正我多就行。而洗筹的方式多种多样,你靠技术也许能成功个一两次。多数时候还是被洗出去的况且拉升本身需要各种条件,操盘手筹码拿够了,图形做好了,资金部调不过来钱来,你照样趴着。要想有足够的持股信心,你必须有坚实的行业和企业分析能力。
7、对于报告的解读必须放在充分认识大势的环境下。除非有那种完全低估和绝对低价的股票你可以一仓打满,大多数时候你还需要考虑大势的。刚才说过做报告的都是有立场的,大多数机构都是不得不在这个市场里的,所以他们通常会有很多死多头,任何时候都认为股票是好的应该涨的,如果你去那么做,死得会很难看。还记得2200点的时候有多少美丽幻想吗。反过来,大势超强的时候你也要当心,尽管报告不好,股票一样可以炒的。这次我就吃了点亏。0586尽管我知道我扭亏改名了,但是我一个四川的朋友告诉我,他在双流机场的广告牌因为付不出钱给拆了,我还是给卖了,结果后面涨了很多。
关于研究报告的应用
综观各大证券研究所的研究员风格有多种多样。有的是看个股的形态推出应时的报告,类似于一般媒体的股评,这类报告往往推出时已经涨幅较大,而且已经脱离了底部,如果不能及时退出,十有八九会套。因此如何辨别非常重要。一般涨幅过大的股票要等成交量萎缩才能考虑。
如果个股分析报告出现在股价相对底部,技术指标和均线系统均上涨,并且成交量放大,应及时介入。
当然每天大量的分析报告并不是都有用的,有的也就仅仅是了解而已。对一些目前不具备买入条件的个股,应该把其存档,一旦跟踪一段时间,技术上符合介入要求,那时再拿出来仔细阅读,可能更有价值。
每天看大量的投资分析报告并不是仅仅为了做短线。俺的经验是立足于中线选股,短线波段操作。中线选股的前提是看大量政策性的、宏观面的基本分析报告以及行业的前景及相关数据分析。这样一旦决定买入,就可以任凭大盘涨跌或者暂时的浅套都能淡然处置,这种持股的信心不是来自于什么庄家内幕消息,而是来自于对个股未来前景分析的胸有成竹。因此对每天大量的报告进行分类归档、跟踪就非常重要了。
有时候关于港股/投资/A股的知识或者入门常识,易阔每日财经的投资者学堂有非常详细的解释
❺ 炒股,为什么必须要学会看研报
不见得,我就不看!我只关心技术面的东西
❻ 股票的研报是什么
券商研报(Broker Research Report),是指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对证券及相关产品的价值,或者影响其市场价格的因素进行分析,所作出的研究报告。
分类:
一份完整的券商研报,一般会以事实、数据、调研信息等作为依据,对具体证券的价值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关于上市公司、行业或宏观政策的看法,并对相关股票进行投资评级。
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将券商研报分为公司研究、行业分析、投资策略、宏观策略等各种报告,投资者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查阅。
券商研报的专业性较强,投资者阅读研报,可以及时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帮助自己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另外,投资者还能从中分析专业研究员的投资逻辑,从而指导自身的投资行为。
(6)股票看研报的重要性扩展阅读:
券商研报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市场总是不断变化,尤其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会使券商研报的内容显得滞后。另外,券商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利益的相关使得报告不能完全客观中立,有时甚至会对投资者造成误导。
所以,在研读券商研报时,投资者还需擦亮双眼,尽量选择口碑良好、实力较强的券商,且不能只看一家观点,最好“货比三家”、博采众长,在比较中进行全面分析。
❼ 可不可以看研报分析股票的基本面
不可以,你觉得不管是券商还是基金真正自己用的研报会发出来让你看到么?
但凡是你能看到的,要么是不重要的,要么就是有一定目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