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股息率超4%的股票 是来点还是来点
元旦以来股市的巨幅调整,让投资者有些畏惧,但若追求较为稳健的收益,对资金的流动性要求不高,投资者可以关注高股息率板块,有一些蓝筹个股股息率已经超过7%,具有一定的配置价值。
股息率超过4%的个股(截至1月24日)
中国基金报记者 方丽
自去年四季度以来,“资产荒”成了流行词汇,究竟什么是“资产荒”?其实背后的潜台词是没有“明星资产”,信托产品、银行理财产品等收益率都处于下滑周期。如现在包括余额宝在内的货币基金收益率都在“2时代”、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仅4%左右、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也仅1.5%,更郁闷的是,它们还有下行的空间……在这一背景下,一些高股息率的股票显示出较大吸引力。
Wind资讯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一共有35只股票的股息率(最近12个月,下同)超过4%,78只个股的股息率超过3%,方大特钢、哈药股份的股息率超过10%,值得追求稳健收益者的关注。
如何看待股息率较高的品种?第一,股息率是很重要的指标,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条件下投资者收回现金投资的前景。而且目前股息率高的股票多数市盈率偏低,安全边际较高。第二,在通常情况下,不能简单地把高股息率与高回报率相提并论。因为即使股息率高,股票价格也可能出现大幅下跌,导致获得的股息难以抵消投资亏损。第三,该算法以过往分红推断未来收益,具有不确定性。
不过,目前资产配置荒背景下,一批高股息率个股的关注度在提升;市场一批追求稳健的资金如险资等,可能会继续增持高股息率、行业壁垒高、周期性弱等板块。投资者除了可以高度重视这一类股票,也可以利用一些基金来布局。
35只个股
股息率超过4%
数据显示,截至1月24日,目前有35只个股的股息率(近12个月)超过4%,值得关注。
如何理解股息率?股息率(Dividend Yield Ratio),是一年的总派息额与当时市价的比例。以占股票最后销售价格的百分数表示的年度股息,该指标是投资收益率的简化形式。股息率是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的比率。
这就是意味着,高股息率意味着分红较多,也意味着若股价一年不变,则持有该股可以获得4%以上的回报。从海外市场看,这类股票是资金追捧的对象,而且被视为收益型股票。
目前A股股息率高的公司多为蓝筹股。数据显示,股息率最高的前三家为方大特钢、哈药股份和格力电器,股息率分别为15.75%、10.32%和7.85%,这些公司多为有高分红的传统。
股息率高的个股中,也包括了8只银行股。最近12个月股息率最高的分别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股评]、农业银行,股息率分别为6.05%、5.96%和5.85%。此外,中国银行、光大银行、交通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也位列其中。
交通运输行业也不乏高股息率的个股,大秦铁路、深高速、宁高速等的股息率也较高,分别高达6.87%、5.56%和5.02%。
此外,上汽集团、九牧王、中恒集团、鲁西化工、双汇发展[股评]等股息率也较高。
不过,投资者若布局这类股息率较高的个股,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在看高股息率的同时,也要注意公司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增长、市盈率等情况,最好选择净利润增长率能超过10%,且市盈率较低的品种。这类股票可能在弱市里表现更为稳健,如银行股在2016年股灾中表现就很抗跌。
第二,不能简单地把高股息率与高回报率相提并论。由于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不断波动,当它处于比较弱的态势时,投资者所获取的股票红利收益,也就很难抵得上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也就是说即使股息率高,股票价格也可能出现大幅下跌,导致投资亏损。
同时,也不适合将股息率同银行同存款利率、货币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相比较,两者不存在可比性。高股息率板块适合的是对股市未来有信心,又追求稳健性的投资者。
两类基金可借道布局
其实投资者借道基金布局高股息率的股票,尤其是一些绩优品种,可能更为省事省力。中国基金报整理刚刚披露完毕的四季报发现,其中有两类基金值得关注,一类是持有单一高股息率较高的品种,另一类是持有多只股息率高的品种。
数据显示,最近12个月股息率超过5%的个股达到21只。先看第一类基金——持有单一个股超过8%以上的品种。数据显示,其中东方红大数据基金持有格力电器较多,直逼“10%红线”,达到9.91%;而景顺能源去年底持有上汽集团的市值占净值比例也达到9.42%;东方红优势精选持有格力电器也达到9.34%。
此外,易方达资源行业去年底持有中国神华、易方达消费行业持有格力电器,比例分别达到8.29%、8.01%,投资者可以重点关注。
而第二类基金则是布局多只股息率较高的个股。数据显示,有17只基金持有2只或者以上高股息率个股合计比例超过8%。
最看重这类个股的可以说是华融新锐灵活基金,去年底前十大重仓股中持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大秦铁路、中国银行,合计持有市值占基金净值比例达到24.61%。紧随其后的是前海开源中国成长,同样在去年底前十大重仓股中持有了中国银行、格力电器、光大银行、工商银行,单只个股持有比例都在4%左右,合计比例高达18.04%。排在第三位的是华富价值增长,该基金在去年底重仓了四大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合计持有量占比达到16.08%。
此外,华安新丝路主题、安信消费医药、景顺能源、民生优选股票、民生品牌蓝筹、诺德成长、诺安中小盘、泰信现代服务业、银华和谐主题等基金也偏好这类个股。
需要指出的是,投资者布局之前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是布局这类基金之前,需要考察基金经理风格、投资业绩,最好选择从业时间较长且业绩较好的基金经理的品种,对于新基金经理的品种需要多观察,不要因为短期业绩较好而盲目布局。
第二,在目前市场情况下偏稳重蓝筹风格基金或更适合。如上海证券分析师李颖曾表示,投资者可以重点考虑选股能力较强、风格稳健的基金,早期以安全边际较高的大盘蓝筹主动型基金为主,在消费、环保、新兴行业等主题基金估值风险得到一定释放后可择机增加配置。
选个蓝筹风格指数做定投
从目前看,股息率高的个股多为蓝筹股。若看准这类个股,定投一些蓝筹风格指数基金也是好选择。
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股,正是低估值和高股息率代表。若是看好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和周期股反弹或估值修复投资机会的,可以选择上证红利、上证50、上证180等指数投资。
从指数构成看,沪深300指数为例,该指数的前两大行业是银行和非银金融,占比分别达20.31%和13.84%。此外,医药生物、房地产、食品饮料、有色金属、汽车和采掘行业的占比紧随其后,占比在3.9%到6.5%之间。
而上证红利指数62.08%投资于银行,投资于非银金融、采掘、公用事业和交通运输行业占比6%左右。曾经在2006年到2009年表现很好的深100指数,最为重仓的3个行业是房地产、家电和食品饮料,这些都是高股息率个股所处的行业,值得投资者关注。
而且,数据显示,蓝筹风格指数的市盈率较低,相对来说估值合理,安全边际较高。
从基金定投经验来看,在长期业绩基本相同的基金之中,按同等定投金额计算,净值波动性越高的基金在净值低点可定投买入的份额越多,长期定投收益率相对更高。因此,投资者需要挑选波动性高且长期业绩较好的基金进行定投。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相比起始时间,定投赎回时间更为重要。一般来说,定投理论是“微笑曲线”,就是一个嘴角上扬的曲线,简单说,是要选择点位高的时候赎回。
“比如在3600点定投权益类基金,可能选择突破5000点或者6000点的时机赎回,这样可以获得微笑曲线。”据深圳一位基金人士表示。此外,对于稳健型投资者来说,也可以设置盈利点,一旦到达盈利点就开始赎回。
㈡ 御泰金服:什么时候才是股票投资的好时机
未来半年股票市场存在较好机会 而且手续需要一个佣金很低的股票账户 现在很多券商开户都可以万1.2佣金含规费
首先,对于未来的投资,简单来讲,我的看法从交易角度,未来半年甚至三个季度,甚至更长一点时间,中国权益交易市场的大门刚刚打开。中国过剩的资本要投向哪个方向,一定是金融资本要寻求和产业资本深度融合,这在未来是有非常大空间的一个方向。
先说股票。股票市场给我的感觉,目前尽管从交易层面来讲还比较纠结,不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容易赚钱,但这个市场是非常顽强的。上证综指跨过3140点,接近3200时,我感觉向上势头已经挡不住的。理由是,未来,一旦我们跨过传统的年终结算时点以后,跨进一个新的财年,所有资产管理机构都面临着巨大的资产再配的压力。所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股指我感觉压是压不住的。
我们跟各类机构频繁地交流,我的感觉是暗流涌动。管理层不一定能调控的住,甚至有可能国家队2万亿的筹码会被端掉。14年、15年我们有非常惨痛的一个教训,就是所谓的人造牛市,所以目前管理层非常忌惮交易环节又被金融资本利用,创造资产虚假繁荣,所以对交易的控制,包括对监管整个层面都采取了严防以待的态度。
但对于目前的资产荒,配置潮来讲,人为控制不一定压得住,股票市场在未来半年、三个季度甚至更长一点时间会形成向上的趋势,成为大类资产的首选没有任何异议。我认为,未来如果要给大类资产投资排序,第一类一定是权益,接下来是商品,第三是债券,债券从历史来看处于性价比比较差的时间。
㈢ 资产荒是什么意思
资产荒并非指没有资产可投,而是收益高的优质资产越来越少。对机构而言,资产荒意味着市场可投的资产覆盖不了资金成本。
金融体系中,有大量资金找不到合适的投资品,出现了配置混乱的局面。资产荒本质是高收益资产的缺乏。斯坦德认为,实体经济回报率下行是出现资产荒的根本原因。
随着央行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而信托等刚性兑付逐步打破,银行等大型资产配置机构对低风险高收益的固定收益类资产需求得不到满足,本质上是负债端高成本与收益端低回报的不匹配,因此,与其说是资产荒,不如说是高收益资产的缺乏。
资产荒是转型时期资产配置的新常态,从资产端看,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下降,特别是房地产等高利率主体投资回报率的下行导致非标等高收益固收资产供给明显萎缩。
从资金端看,利率市场化与转型背景下银行存款吸引力下降,居民存款搬家寻找更高收益的资产是大背景,而货币政策的整体宽松,加上资金“脱实向虚”的倾向加剧了资金的配置需求,导致”资产荒“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3)资产荒时股票买什么扩展阅读:
资产荒的成因:
资产荒的基本原因是企业效益的下降 导致优质资产的供给减少。
由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企业家手里资金没有好的投资项目,于是将资金交给银行,银行也没有合适的贷款可以发放。
将资金交给专业投资机构,专业投资机构拿到资金没有好的投资方向。于是只能购买股票,上市公司市值提高,可以通过股票质押融到更多的资金,这样资金有又回到企业家手里。如此周而复始,“资产荒”变得越来越严重。
企业总利润下降,尤其是国企利润降幅非常大。实体经济回报率的下降,贷款不良率的上升和刚性兑付的打破,都增加了资金配置资产的难度。与此同时,政府为了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实现经济稳增长的目标,又在不断降准和降息,无风险利率持续走低。
资产荒的解决措施:
1、寻求多元资产配置,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尽管单一资产无法长期回报超额收益,但不代表短期无投资机会,但择时择股对于普通人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因此通过多元资产配置可在分散资产的同时获取稳健的收益,在不同的领域寻找阿尔法的机会。
2、投资海外市场。
海外市场与国内产品有非常低的相关性,增加该品类的配置可降低整体风险,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美元加息后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在加大,投资海外也可规避部分汇率风险。
目前出境的途径有很多,比如QDII基金、商品类基金、REITS和中港基金互认等,投资者可根据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做进一步的选择。
3、选择专业机构。
通过获取专业机构的投资咨询服务,直接获取投资建议,比如时下很火的机器人理财,就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方式。机器人理财会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与投资产品做一对一匹配,通过分散组合的投资方法,实现最优的风险收益比,进而获得长期稳定的回报。
㈣ 股票用哪种方法买卖最好
您好!总体而言,在全球市场里面大致有四个容纳资金的大池子,这些池子分别是债市、股市、商品和汇市。债市一般我们指国债市场,当然还有企业债,在本文中主要指指国债。以前我们把国债称为国库券,现在也叫国债,国内的国债曾经有过国债期货,大家可能听说过,95年那场在中经开和万国证券之间爆发的327国债期货大战,今年(2013年)国内可能要重新恢复国债期货。美国的国债市场是全球最大也是流动性最好的国债市场,欧洲也有国债,包括西班牙、意大利等等,大家平时经常会在新闻里看到类似希腊的国债收益率上扬这样的一些内容等等,这个是债市。股市就不用说了,例如中国的A股,B股,美国的道琼斯工业指数,标普500指数,欧洲的股市,德国的DAX,还有日本的日经指数,香港的恒生指数等等这些股市的信息。第三是商品市场,大家知道铜、橡胶,还有大家比较喜欢交易的金银等都属于商品的范畴,另外还包括农产品,像大豆、猪肉、牛腩等,包括中国今后可能要上的鸡蛋期货,没说错啊,鸡蛋。还有包括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这样的农产品,以及原油这样的战略性商品。汇市,大家就很了解了,美元、欧元、英镑等各国货币。这是四个主要的容纳全球资金的大池子。
现在我们需要把这四个资金池子做一个分类。首先我们讲一下什么是避险资产,避险资产就是你持有这个品种而不用承担什么风险,基本可以确保本金安全无虞,你是用它来避险的。买入以后也许你赚不到什么钱,但是你肯定不会亏,我们叫保本收益,你肯定不会亏。这种叫避险。那么黄金是不是避险品种呢?从全球公认的角度而言,排在前三位的避险品种依此是黄金、美国国债和美元。虽然美联储各届主席在公开场合均否认黄金是货币,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地下仓库里储备的是黄金而不是其他的东西,例如钻石?但是如果我们再换个角度,先不从学术的角度来讨论黄金是避险资产还是风险资产。打个比方,现在外面兵荒马乱,有两个人出门,一个身上带着黄金,一个身上啥也没带,你说,外面那些人会打劫谁?那个时候黄金是给你带来了风险还是让你更安全?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那个特定的时候黄金是风险品种,因为当然要打劫带黄金的人。但另一方面而言,真的到了兵荒马乱的时候,可能还是黄金比纸币更管用一些。我们再说回来,如果我们把钱存在银行,存了一年的定期,现在一年期的定存利息是3.25%,就是存进100元的一年定期,到年底会拿到103.25元,这个3.25元就是固定收益,我们可以把这种定存视为避险的投资。至于说这个利率是不是太低了,没有跑过通胀,我们先不去管它。这种绝对可以保本的收益,不但不会把本钱亏掉,而且还会有收益。
所以上面说的这四个资金池子里面,避险的是两个,一个是国债,你只要持有债券就会获得比较稳定的收益,国债的利率有可能会高过定存的利息。如果有新的场外资金流入国债市场,我们会看到国债价格的上涨。另外还有一个避险的是美元,虽然说美元一直在贬值,但美元还是一个避险的品种,尤其碰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市场还是倾向于持有美元,毕竟它还是全球结算货币,是硬通货。所以避险品种有两个,一个是国债,一个是美元。除了这两个以外资金池里的其他品种都是风险资产。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日元是避险资产,但如果日元和美元放在一起比较,从避险的角度而言可能还是选择美元的多。我们用美国十年期的国债$UST作为一个代表来分析。而美元,我们用美元指数$USD。
(美国十年期国债价格,1999-2013周线图)
如果我们发现国债价格在上涨,一般而言这个时候市场在避险而不是追逐风险。风险资产包括的东西就多了,里面包括股市,我们用美国的标普指数SPX来分析,当然我们用自己的A股也可以,但相对于美国市场,我们的市场容量和流动性稍微略逊一筹。股票是风险资产,虽然它的回报可能会远远超过我们去银行定存或者买国债,或者持有美元,但是这种收益的前提是买对了股票。如果被套的话,那么我们会发现手上持有的股票市值在大幅缩水,那个时候我们就会想为什么当初要买这么多股票,我还不如放银行里去收点利息。就算一年只收3.25,也比在股市里吃一个跌停要好很多,跌停板是10%,这个是中国的A股,美国的股市有时可能一天就会跌20%-30%,或者更多,这个时候股票就是风险资产。但反过来讲,就有可能赚百分之好几十,甚至翻倍或翻好几倍。这就需要投资者或者投机者冒一定的风险去搏一个比较大的收益预期,所以股票是风险资产。
商品尤其是全球各大交易所的商品期货就更是风险资产。全球大宗商品一般是用美元计价,所以如果买商品则需要用美元,就是在卖美元;而如果市场买美元就意味着在卖商品。所以如果我们去买铜,做原油,乃至金和银的电子盘交易,从电子盘的角度而言,我们是在买风险资产,而不是在避险。这里还是要特别讲一下怎么理解黄金是避险资产,关于今年(2013年)4月份黄金大跌后所谓“中国大妈”与“华尔街大鳄”之间的战斗就是关乎黄金是否避险的这个主题。
(货币战争:我们真的赢了吗?)
笔者认为黄金依然是全球头号避险资产,而且排在美国国债和美元之前,但是前提是我们所持有的是金银实物而非电子盘,例如“纸黄金”或者黄金ETF。当钱都不管用变成了废纸的时候,例如以前大陆发行过的金圆券,需要好几十万块钱买一颗糖,到这种地步的话如果你有黄金就厉害了。如果你去买面条,别人说二两面条啊,卖八十万,你说我给你一小块黄金你给我两斤面条,你干不干?我想那人肯定干。所以这个时候如果你持有实物就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如果那个时候你没有黄金但有很多铜,比如把家里的空调或者冰箱后面的冷凝管拆下来,那些是铜管,你拿到街上还是找那个卖面条的小贩,和他商量用两斤铜管换两斤面条,估计他也可能会答应这个以物易物的贸易。所以如果持有的是现货就具有避险的属性,就算是用汽油去换面条,估计那个小贩也干,伊拉克当年与联合国就有用原油换食品的协议。所以要想避险,我们应该持有金银的现货而不是去交易电子盘。在电子盘里面我们把商品都归为风险资产,这个是大致的分类。这样我们就会了解所谓资金的流动,就是资金在避险资产和风险资产之间的几个资金池子里的流动。当大家觉得市道非常糟糕的时候,无论是真的经济危机还是对于经济危机的担忧,一般这个时候资金会离开股市,离开汇市里的非美货币,也会离开商品市场而去买美元,去买国债以期获得保本和微薄的固定收益,有时甚至不要收益,只要能让资金安全,例如购买黄金去保值,这个时候我们就说资金进入了避险的池子,我们会经常看到“风险厌恶情绪(避险情绪)推动资金购入避险资产”这样的说法。这个时候我们看到股市、商品以及汇市里的非美货币都会下跌或者是震荡下行的弱势格局。但反过来讲,如果经济很好,或者人们以为很好,很多时候是乐观的预期而非实际情况在推动市场。按国内说法,这个时候我们就会看到所谓的“存款大搬家”,大家把钱从银行里提出来,存定期的定息也不要了,都去证券公司开户做股票,去期货公司开户做期货,甚至去做外汇,这个时候资金离开了避险池子,去追逐风险,去购买风险资产。所以风险资产受到追捧,价格一路上扬,当股市、汇市和商品的牛市到来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不久之前的那些利空消息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媒体上大肆唱多的利好消息。难道仅仅几个月之后经济的基本面就完全改变了吗?究竟是因为经济复苏带动需求上升最终推动价格上涨,还是因为价格上涨从而投机需求上升最终使得经济复苏呢?究竟哪个是因,哪个是果呢?值得各位交易员们思考。
但是无论如何,关于资金在避险品种和风险品种之间流动的顺序,我们在做交易之前就需要判断,这个时候资金是在避险还是在冒险?这个弄明白以后,我们就知道这个时候的大方向是选择做多还是做空,这是交易的大前提。例如在07至08年金融危机之后资金选择避险,所以大家持有国债,美国国债的大牛市得以延续甚至加速。09年开始由于各国开始争相推出货币刺激经济的政策导致流动性泛滥,市场认为这个时候可以出来赚更多钱,毕竟融资成本很低而且持有国债的收益还是太少,那么我们讲资金流出了国债的市场以后,第一站先去哪里?一般而言资金离开国债后第一站先奔股市,所以场外资金进场当然就会推升股票的价格,我们就会看到股指上扬。
我们以美国的道琼斯指数为例。美国2007-2008年的金融危机,美联储祭出量化宽松的手段,说白了就是印刷钞票,他们把它叫做QE1,意思就是“量化宽松1.0版本”。这里顺便一提的是,升级换代并不是美国人的专利,虽然微软从20年前的Win 3.0,经过Win 95、Win 2000、Win XP一直升级到现在的Win 8;苹果手机今天也升级到了Iphone 5,往往后面加上阿拉伯数字上就意味着将来是无穷无尽的升级计划。其实两千多年前中国第一次大一统之后的皇帝就叫始皇帝,就是秦国皇帝1.0(秦始皇),后面皇帝叫秦国皇帝2.0(秦二世),可惜的是后面没有继续升级下去就被项羽给灭了。这次的QE1美国人印了6千亿美元,中国发了4万亿人民币,随后我们看到资金离开国债市场进入美国股市,美股展开了一个大牛市,中国的A股也脱离了1664低点,最终涨到3478点,许多个股表现突出,股价超过6124高点甚至翻倍的不在少数。
(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周线图)
我们可以从图上看到,道指从6600点左右涨到现在的15500点附近,翻了一倍还要多。这里还要顺带讲一下,就是资金对于经济的发展是非常敏感的,在危机到来前它们会提前撤退,而复苏来临前它们又会提前入场。从下图可以看出,美国的地产指数其实在2006年就显示资金开始离场,当然美国金融危机大家都说是08年以雷曼兄弟倒闭作为标志,很多媒体把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倒闭作为金融危机的标志,其实到08年的时候经济危机已经快结束了,这个时候再去印刷钞票可能已经太迟了,而且今天金融危机是为昨天的贪婪买单而已,是个必然的结果。出来混迟早要还的,是泡沫迟早要破的。市场的盛衰就像潮汐的涨落,自有它内在的自然规律,真的需要一个美联储这样的机构出来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吗?此中大有问题可以研究,我们就此打住暂且按下不做过多讨论。
(道琼斯新屋开工指数——周线图)
当然发钱了以后,经济又来了一个二次探底,但二次探底未创新低,我们从上图可以看到道琼斯新屋开工指数在2011年4季度的时候下探但未跌破09年的低点。这个时候国债价格回落,资金流出了国债市场开始追捧风险资产,这个时候美国股市有一轮上涨。
(国债价格与新屋开工指数)
当资金部选择避险的时候流入的第一站往往是股市。然后如果资金在股市里感觉自己赚的差不多了,感觉自己已经获利颇丰了,它准备离开股市,就会把手上的股票卖掉做一个获利了结。这个时候资金会做一个选择,它是准备再一头扎回债券市场呢还是再去赌一把?如果这个时候它发现经济还是不错,尤其中国经济还不错,还在往上走,GDP还在增长,这个时候离开股市的资金一般会去追商品,所以第三个就是去追逐商品,我们这个时候就会看到铜、橡胶这些工业品的价格可能会有一轮牛市行情出来,同时我们就会看到商品货币,例如澳元、纽西兰元和加元都会有比较好的上涨。
(道琼斯新屋开工指数与原油和铜)
结论:大宗商品例如铜和原油与商品货币例如澳元、加元和纽元为正相关关系。
大家知道国际上购买大宗商品一般使用美元结算,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卖美元买商品。所以如果市场倾向购买商品则这个时候美元一般会承压下行,同时非美货币例如欧元、英镑和瑞郎一般都会上涨,这个是商品和汇市走势的关系。所以平时我们所说的美元和商品是负相关的关系也是因为以上因素的存在。上文我们提到资金流动方向就是从债市,到股市,最后到商品和汇市。如果某天大家发现经济可能不行了,或者对于后市的悲观情绪起来了,那么就会赶快把商品卖掉,把股票卖掉,换回美元然后回到债市里面猫起来等待下次经济复苏的到来。那么资金在避险和风险资产之间的流动以及流动的顺序给我们的交易带来什么帮助呢?搞清楚主力资金的位置非常重要,当我们准备去交易某个品种的时候,我们要去看主流资金是否在这个市场里面?如果我们发现资金开始流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也跟随去做多会比较靠谱一点。这个时候我们肯定不能放空,主力资金在做多而你在做空,放空等于你在逆天而动啊!这不就是所谓“领导夹菜你转桌”吗?后果会很严重。所以我们必须要和主力资金保持一致的方向。如果你发现资金离开了债市,你发现国债价格在下跌,那么这个时候你该做什么呢?这个时候首先你应该去买股票,因为你知道资金离开债市首先会进入股市。
我们举个最近的例子,先来看美国十年期国债UST。最近两年,我们可以看到UST在2012年夏季在往下走,一直到今年(2013年)国债价格处于横盘而略弱势下行的格局。国债价格不强表示有人在抛售国债,如果不选择避险的话,资金一般会流入股市,所以这个时候股市的表现会稍微好一些。
(美国十年期国债价格与标普指数周线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到,2011年的8、9月份,国债价格在往上走,同时股市则往下走。这个是短期的,如果看长期的,国债从2011年10月一直到2013年的2季度,其实是没有怎么涨,走的比较弱,基本处于横盘状态。而同期美国股市是一轮大牛市,这个是美国股市,不是中国股市,中国刚好是个大熊市。所以当股市走势非常好,我们就会看到避险资产价格走弱。或者反过来讲,当资金没有太理会国债,可能是认为国债收益率比较低,或者认为经济没有什么大问题已经复苏了,或者认为有QE,融资成本很低,所以资金离开国债市场而进入股市,从而推高股票价格。这个就是我们看到为何国债和股市大致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结论:如果资金离开国债市场,一般会先流入股市,随后才会进入大宗商品和汇市。
我们讲到这里,貌似在讲其他的市场而没有讲到贵金属。但实际上与我们后面要讲到的贵金属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如果能清楚判断资金的流向,我们即可把握贵金属的大趋势行情。上面这幅图如果我们看的再仔细一些,我们会发现每当国债价格下跌,股市价格就会上涨;而当国债价格上涨,股市价格一般会下跌。然后这个过程重复了好几次,基本上前后是同步的,很有意思。2012年底到今年(2013年)3月份之前,国债价格有个明显的下跌,美国股指则不断创新高。后面有个同步的行情,就是国债和股指同步上涨,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我们可以比喻为国债和股指有一个“走错了”,负相关变成了正相关。这往往意味着交易机会,当市场未来纠错的时候就是一波行情,所以我们看到整个5月份,国债价格的下跌。所以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国债和股市是负相关的关系,所以如果你想做多股指,乃至你想做多商品的话,你需要去看看国债价格是否支持你去做多。如果不支持的话,那么你需要考虑是去做空股指和商品呢还是保持观望,这个很重要。因为有时当资金没有流入的时候你未必要去做空,因为行情此时可能是震荡,没有给你很好的做空机会,但是它也不涨,但也不大跌,所以你做空其实赚不到什么钱。但无论如何,既然这个时候主力已经走了,那么我们也应该离开这个市场,然后需要观察资金去了哪个市场,再考虑是否需要跟去那个市场。
所以如果这个时候你发现资金离开了国债市场,那么你应该考虑去进入股市做多。如果说资金又回到了国债,你肯定不能再做多股票,但是并不意味着可以做空股票或者股指,不能因为资金去避险了,所以我要做空股指,不一定哦。因为这个时候可能股指在震荡,并没有提供做空的机会,我们只需要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再玩股票了,而需要去玩点别的东西,比如说去做做外汇,或者找个比较弱的商品去做空一下,但是绝对不能再去做多股票。如果碰到上面提到的“走错”的行情,比如股指又创了新高,但同时国债也在上涨,这个里面我们也不知道哪个搞错了,是买国债买错了,还是有人买股票买错了?这个时候需要考虑,但这个时候也许你可以离开一下股市,不能再去追高了。这个就是资金在国债和股市之间的流动所带给我们对于市场资金流的判断基本判断。
其次,如果你发现股市上涨,一般而言,在果断时间之后相关商品也会随后上涨。尤其是平时比较关注外盘的交易员,其实是在追踪全球的市场,那么就可以在许多的池子里选择最顺手的品种进行交易。打比方说,我们把刚才的图主图换成商品指数,路透CRB指数,代码是CCI。
(图第一节-9,商品指数与美国标普指数)
从上图我们会发现,总体而言,商品指数和股指一般保持正相关的关系,但有时间先后的差别。比如说,股市在2011年初到年底走的比较弱,商品走的也相对比较弱。然后股市在2011年年底开始上涨,商品随后上涨,然后股市下跌,商品也随后下跌,基本保持先后同步。当然商品后面没有创新高,而股市创了新高,说明资金在追捧股市而没有追捧商品。所以如果当你想做多商品的时候,例如做多白银,这个时候如果从资金使用效率来看的话,你可以考虑是否先去做股票,因为你可以看到商品明显走的比股市要弱,也就是说更多的钱进了股市,当然也有资金流入了商品市场,但是进入股市的要更多一些。
另外商品的走势还是受制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受到供需面的影响非常大。尤其在最近这几年,商品尤其是工业品的走势主要看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状况,所以中国的GDP老是不起来的话,那么国际资金会认为既然你中国这样的大户都不买商品,凭什么我们要去买呢?那还不如去买股票。前段时间欧洲股市不错,那么资金就先奔欧洲,然后这两个月是美国的不错,资金再奔美国股市,所以最终把美国股市推了个新高,美国人有股市以来的历史新高。这个是我们所看到的“大画面”,然后呢,从上图来看,股市往下调整,商品也在往下走只不过幅度更大而已,随后的走势差不多都是同步,我们会看的非常清楚。
这里要提到商品与汇市的关系了,虽然货币天然是金银,这是马克思说的,但这里我们先谈谈与商品联系紧密的由国家发行的货币,或者说纸币。资金流入商品以后,一般也会推高商品货币,比如说澳元,加元等等。所以你会发现最近的商品货币里面,纽西兰元走的最强。纽元强过澳元也强过加元,为什么呢?很为新西兰也是资源出口型的国家,只不过它更多出口的是农产品,例如牛奶,当以前中国还没有蒙牛的时候,纽西兰的盒装和瓶装牛奶在中国南方很畅销。那种牛奶很好喝,应该说比国产的好喝很多。而澳大利亚主要出口的铁矿石和铜,加拿大主要出口的是原油,他们有油砂矿。这两种大宗商品的最大买家都是中国,中国即是最大的原油买家也是最大的铜的买家,最大的铁矿石的买家。所以如果中国经济放缓的话,那么对于这几个商品的买盘也会减弱,所以相关的货币也会走的比较弱。但是纽西兰元毕竟是商品货币,刚才说过美国股市和主要商品呈正相关的关系,所以股市涨商品应该跟随上涨,而我们看到纽西兰的农产品似乎没有受到工业品下跌的影响,我们也可以看到从去年2012年以来,商品市场里都是保持一个“农强工弱”的格局,也就是说,农产品的走势普遍强过工业品。于是有些交易员就做对冲交易,就是买农产品的同时抛工业品,也叫做“买CPI卖PPI”,所以这样纽元相对就比较坚挺。如果做外汇的话,就可以做一下纽元兑美元。如果觉得这个货币对的趋势不够强、不太“够劲”的话,我们就找一个相对美元更弱的货币,例如日元,我们去做纽元和它的交叉盘。里面的逻辑是:纽元强过美元,而美元强过日元,那么纽元和日元的交叉盘,就等于放大了这两个货币对的力量对比,那么我们就可以发现一波很好的纽日货币对的多头行情。这个就是在汇市里做直盘和交叉盘的思路。
以上就是股市、商品和非美货币之间正相关的关系的描述。小结一下,在我们入场交易前,我们需要知道这个时候资金是在避险还是在冒风险?如果是选择冒风险的话,那么资金的流动顺序是怎样的?一旦清楚顺序,那么我们再去选择自己要做的品种,无论是股票现货,还是股指,还是商品,还是相关货币,欧系货币、日元还是商品货币。这些都搞明白了,那么我们已经有一个很清晰的图画,用这些判断作为交易的前提条件,这个时候的判断会非常靠谱,我们不会盲目地入场去做交易,也不会盲目地止损,更不会随意地盲目变换交易的方向,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交易会非常有板有眼。而金银即是货币,属于汇市的范畴,也属于商品,可以与铜等金属归在一类,属于国际大宗商品的范畴。所以上面所讲的分析思路与正确判断贵金属的趋势有紧密的联系。所以首先需要判断资金的流动防线,然后再选择在哪个市场里选择哪个品种进行交易。如果能做到这些,那么你的进退是有据的,开仓平仓也是有理的,止损也是有理有节的不是乱来的。如果这些你能清楚了解并且能够实实在在做到的话,相信你已经超过了80%的交易员。
上面讲的都是正常的资金流动,这是判断市场走势的基本前提。但是市场也有异常的情况,例如前段时间美元和美股同涨,那么就说明有一个走错了,走错的话就会有纠错的行情,这种纠错就是另外一种交易的机会。所以前期当美元和美股同步上涨的时候,我们判断可能是美元先调整,美股会后调整,现在看来是美元先调整。所以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去看淡美元,也是从资金流的角度来出发进行分析的。
望采纳!谢谢!若有疑问请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