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股票有人买就有人卖,买卖同时进行。买卖的数量相同,那股票涨跌谁决定
虽然买卖是同时进行的,但是这是会出现涨跌的
成交一笔的话,如果是主动买入的,而卖方式挂单的,主动买入的资金把卖一档的股票买完后再主动买入卖二档的股票的话,因为卖二档的价格是比卖一档的价格高的,所以这样则就会使股票价格上涨;如果是主动卖出的,买方是挂单的,主动卖出的股票把买一挂的买单卖出成交后再主动卖出股票,而买二档的价格是比买一档的价格低的,则这样会使股价下跌。
综上,如果主动性买盘比很多,那么可能就会使股价上涨很多,相反,如果主动性卖盘很多,则引起股价下跌很多,而主力资金和股票都有很多在手中,所以主力的行动对股价的走势往往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❷ 为什么一支股票无论价格在什么位置都会有人买或卖呢
当然啊!股票如果没有买卖那就没有意义了啊!如果在同一个价位的时候,认为它会涨的人就会开始买它,认为跌的人就会开始卖它,因为每个人的见解不一样,所以就有了买卖的产生。如果这个股票大家都一起买的话,挂卖单的人就少了,甚至很少有卖的人了,它就会大涨的。反之,要是大伙都一起卖的话,买的人少了,那就会大跌的。不过,中国股市涨跌跟消息好坏的关系联系密切,也与国家的政策密切相关,也就是相应的政策市......
❸ 股票为什么不停的有人卖和有人买呀
短期的涨跌是由市场心理来主导的,之前有人疯狂的申购是因为他们认为上市后会继续涨,现在拼命的卖,是因为他们认为还会继续跌,这已是非理性的投机行为,与公司的基本面无关了,楼主知道买股票就买的是公司的未来这点,其实就应该坚持自已的看法,原因很简单,真理永远只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长期来看,赚钱的人都只是少数,而且他们都不随大流,好好把握吧!
❹ 股票有人买就有人卖,但看肌票成交,买和卖的数量不相等,甚至两者相差很多!这是为什么
相等的呵呵 举个例子说 某某股票价格在116 和115之间
卖5 120元
卖4 119元
卖3 118元
卖2 117元
卖1 116元
买1 115元
买2 114元
买3 113元
买4 112元
买5 111元
假如你在卖1价位 也即是116元挂单 卖100手 这时有人挂单买以116元 买50手 那么就会显示有买盘50手(称之为主动买) 价位也会涨到116元 卖也是一样 假如你在买1 115元价位 挂买盘100手 有人在115元价位 卖200手那么会显示成交100手 成交的是卖单(称之为主动卖) 那未成交的100手就挂在115元价位这时 115元变成卖1
116元价位的卖盘买光了就得买117元所以价位就会往上涨 同样115元价位的接盘委托让别人卖光了 股价就会往下跌
往上买就会显示买单 往下卖就会显示卖单 买卖是一样的
这就是你经常看到 比如 50买 100卖 1000买 110卖 130卖 876买 就是这么来的其实是一样的 不一样的就是价格涨跌
一句简单的话 就是主动买掉卖盘 就显示买 主动去卖掉买盘 就显示卖
这是我自己写的 呵呵希望能帮助你
❺ 股票有人卖,就有人买,那为什么还会跌和涨呢
正是因为有买卖才会有价格波动啊,买卖是因为有供求关系,而供求的转变直接影响价格的波动。
❻ 请问股票怎么会涨说有人买就要涨,但是有人不停的买有人不停的再卖啊
股价受买方和卖方共同作用。一只股票有人买有人卖,当买的人比卖的人多,股价才会上涨。如一只股票的价格是10块,此时想卖的人有10个,而想买的人有11个,那么第11个人就只好用11块的价格才能买到,股票价格就会上升
❼ 为什么股票跌的很厉害,卖的时候还是有人买什么人卖这些跌的很厉害的股票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❽ 股票有人买就一定有人在卖吗
是的.买入的筹码主要看在谁的手中,例如500股分别是500的散户买的,股价当然不会上涨的,因为散户不会不计成本的拉高价格.例如500股在一两个主力手中情况就不同,控盘了拉台价格很容易.
❾ 股票有人卖就一定有人买吗
新股民有这样的困惑很正常的,股票有人买就一定有人卖!然而股票之所以上涨是因为有人看重它将来的成长就是看中它将来会涨所以现在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买,这样价格就涨上去了,做个简单的比喻,好比一个古董杯子,你开出1万卖,看中的人发现这杯子其实很值钱,围观的人又多,他担心给人买走,他就甚至会直接出3万买走!高出你买的价格,相反股价下跌也这样,虽然有人花1万买,但如果你知道这杯子是假的其实不值钱,也许你5000就愿意卖了!
❿ 所有人看涨一支股票,为什么有人卖没人卖的话不是涨不了了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