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为什么银行股票买不了
扩展阅读
东阳光科的股票价格多少 2025-07-04 03:37:09
圆通快递股票代码是什么 2025-07-04 03:36:31

为什么银行股票买不了

发布时间: 2021-07-21 16:36:22

㈠ 我为什么不买银行

银行业是比较特殊的行业,笼统地讲,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风险资本核心充足率为8%,也就是说,银行的资产负债率在92%以下是一个正常的水平。目前我国个别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率高达96%以上。 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各种储蓄,也就是说,银行的钱多数都是别人的钱,只是放在银行里而已,银行没有所有权,只是具备有限使用权,收益一部分以利息形式返还存款人,一部分以存贷差形式成为银行收益,因为银行绝大部分钱都不是自己的,而是银行的负债了,储蓄额是非常大的,所以负债率高,银行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越说明吸储能力强,也就能更多的发放贷款,利润就越高。 当然过高的负债有时候就成为风险,一旦由于某种原因导致贷款收回困难,而银行负债过高而无法周转必然会导致银行破产可能,所以银行负债一定要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内,一般要保持5%以上资本充足率。

㈡ 为什么商业银行不能代理股票买卖,而书上的银行代理理财产品却有股票

是这样的,我们现在所学的金融理论都是从欧美引进的。在欧美国家,银行多数都是混业经营的,你应该听过美林银行吧!人家就是可以帮公司进行IPO承销,也就是说帮公司上市,所以人家的银行是叫投资银行。但我们国内金融制度建设实行的是单业经营,也就是银行只能进行储蓄相关的业务,理财产品也只是代销而已,是帮信托公司、保险公司代销的,收取的是佣金,并不是银行本身的推出的产品。所以你所说的代理产品里有股票,很有可能是帮人代销而已。

㈢ 东吴证券为什么买不了农业银行的股票

当天开的股票户,当天不能买股票,要到下个交易日才可以。
如果已经开好多日了,还不能买农业银行的股票,那么你的股票账户没有开通沪市证券账户。

㈣ 不能买银行股,为什么

多看报纸新闻!多看报纸新闻!多看报纸新闻!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多关注报纸和新闻是最直接的办法,因为国家的一举一动、新出台的政策,都会在新闻里,你只要多看,多观察,以后慢慢就拥有敏感度了。

㈤ 三年内不能买银行股,为什么不买

国内金融业的银行本位主义思想,或者说成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导向,在此暴露无遗。众所周知,银行业监管条例当中有一项不可逾越的规定:针对单一客户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全部贷款的10%。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那种因一个客户的贷款损失而吞嗤全部净资产的至高无上的风险,也就是所谓贷款集中度风险,或者是将太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那么,在银行股上市为商业银行募集了巨额资金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对股市构成的股本集中度风险可以避而不谈吗?这已使得中国股市看上去是一个银行业主导的市场,其他上市公司不过是上市银行的陪衬罢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未来银行股上市的步伐还将加快,不仅有另一个巨无霸――农业银行,还有数十家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还可能包括更多的农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银行股合计占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注定要进一步提升。这太不可思议了!

㈥ 银行股估值那么低,为什么不买

不知道你是否知道前段时间,也就是3.4月份的时候,王亚伟坚持买金融股,但近期又在卖出,基金现在都不能坚持,我们何必问为什么?

如果你是打算长期投资,年收益只需要跑过存款利息,当然现在就可以买,估值已经很低了,现在大家担忧的不过就是 房地产的调控,银行的坏账会增加,影响利润,金融危机爆发也是祸起金融行业,现在欧洲那边还在危急中。很多人都比较恐惧,而这时候正是那些长线投资者可以入手的时候。不要问别人为什么不买,只问自己看到价值为什么不敢买。因为别人泛指多数人,而多数人都是群体动物,很少有勇气单独行动,特别可能要坚持几年才能证明自己今天的判断。

另外你说为什么现在的大部分资金不买,道理在判断银行是否估值合理,要看他未来的增长空间还大不大,工商银行上万的网点,未来是否还可以扩张一倍?不能的话,如何支撑他的股价短时间翻番甚至涨2.3倍?(既然没有涨的理由,那么大多数人就会选择卖出)市场资金不足人气不高的情况下,这些大盘股能涨多高?他们都是很吃资金的庞然大物。没有大量资金的追逐,自然一般的人也不想去买,大家都想赚点块钱,包括这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基金。另外股市中需要一些可以期盼的东西,如果一只股票非常好,但未来一直保持现在的盈利的话,就算非常稳定,他的市盈率也不会高。

这就是为什么09年到现在,中小盘股一直都是小强,压不死打不烂的原因,说白了就是资金看中了他们的成长性。

㈦ 为什么不能买银行股

这是我转载的,比较有权威的,我们是散户,经不起庄家折腾,你看看吧,我感觉分析的很有道理。

清议:二十年不买银行股

(这是我10月16日为今天出版的《理财周报》撰写的一篇文章,其中也反映了我对近期大盘走势的部分忧虑)

不经意间,A股市场在银行股上市道路上犯下一个大错误。如不及时纠正,必将酿成重大长期性风险

我在8月底撰写并发表在《理财周报》上的一篇题为“银行股的软肋”的文章,事后遭到一些人的抨击。大致的意思是说我不了解银行的运作,对国内上市银行业绩过度依赖央行及政府的判断存在重大失误等。

没错,论及商业银行如何内部控制信贷风险,以及为什么长期向储蓄客户支付微薄利息却在他们有朝一日成为住宅按揭贷款客户后收取高额利息,还有像是如何对待违规客户等一系列事关内部运作的问题上,我的确知之甚少。但是,我一向关注会计标准,也熟悉银行业所遵循的资本标准,后者实际上是区别于一般企业的会计标准。

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毋庸置疑

批评者说,虽然来自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债权投资的利息收入,占国内商业银行营业利润的比例平均高达七成以上,但是,该等资产占用并非没有成本,在扣减相应的付息成本后,其净利息收益占营业利润的比例就会大大降低,以至于所谓的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说法不能成立。

面对以上批评,我倒是对批评者所具备的银行业常识持怀疑态度。依据巴塞尔协议,银行的资产是按照风险权数划分的。其中,国债、央行票据以及其他归根结底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其风险权数为0,而一切商业贷款的风险权数为100%。在会计上,这意味着前者无需坏账拨备,而后者必须按照五级分类法确认相应的坏账拨备。

推而论之,鉴于国内商业银行平均不良贷款比例远超过5%,而坏账拨备比率(已建立的坏账拨备对不良贷款的比率)正常情况下应达到100%;鉴于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大多将四成以上的付息债务用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占用,而对这一部分资产不予坏账拨备或做其他减值准备;鉴于国内商业银行从上述具有政府信用资产当中获得的净收益率大大高于拨备后的存贷款利差收益率,因此,一旦失去政府信用的支持,出于资产风险权数以及坏账拨备的考虑,商业银行业的盈利能力必然受到沉重打击,不夸张地说可能会出现亏损。

资本充足率同样依赖政府信用

所谓银行资本充足率,是按照不同定义下的资本对加权风险资产合计的比率。显然,分子数值越大,分母数值越小,所得出的资本充足率就越高。

在这一情况下,抛开分子不谈,如果低风险权数资产(更不必说0风险权数的资产)占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的比例越高,加权风险权数资产合计或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当中的分母就越小,结果必然导致资本充足率上升。

于是,当我们必须承认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业绩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同时,也必须注意到银行业资本充足率也存在过度依赖政府信用的问题。

在很大程度上,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之所以快速提升,除银行股上市募集资金极大地扩张了商业银行核心资本规模以至于分子数值迅速扩大之外,越来越多的资产被投入到具有政府信用的资产当中以至于分母相对变小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无证据表明后工业化经济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

为什么经济总量只要美国九分之一的中国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现三个以股票市值计算的世界银行业巨无霸呢?这个在别人眼中的好事在我眼里却不是什么好事。

说到底,后工业化经济并不需要一个庞大的银行体系,或者说拥有庞大银行体系只是初级工业化经济的特征。众所周知,美国目前的银行体系是由中小商业银行构成的,至少相对于非银行业企业所具有的规模而言是如此。国际经验表明,伴随企业资金筹措逐渐由间接融资为主向直接融资为主转变,银行业在全社会金融服务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趋于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发达的资本市场。想想看,这是否意味着现有过度庞大的国内银行体系不会与GDP同比增长,以至于需要长期看淡银行股业绩成长性呢?

或许有人以为,放宽商业银行对外投资限制,允许商业银行将过剩的流动性投入股市,可以避免其业绩增速钝化,当然也足以实现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近日的确有报道说,工商银行已开始进入IPO市场。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比这更坏的消息了。

耐人寻味的是,金融监管机构一向强调负债投资股票是最最危险的金融活动,可偏偏在银行资金直接进入股市的时候忘记了这一警告。无论如何,银行是负债率最高的经营体,高到即使一个客户的贷款出现坏账,就可能吞嗤全部净资产。无论如何,股市的风险远远大于信贷市场,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等同于放大其资本风险。无论如何,日本股市泡沫的基本教训就是银行业大量持有股票。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晚些时候开始,为增强银行业盈利水平,不允许银行业持有国债的禁令被打破,结果是国内银行业大量持有国债,由此形成严重的银行对财政透支。从长计议,这是国内金融体系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要害是加大了长期财政预算平衡压力。如今,已到了防止出现为顾及银行业盈利水平而忽视金融业交叉风险的时候了。打算透过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的途径而消化其过剩流动性吗?这未免太短视了吧。

最大的风险在于银行股集中度已严重透支

实际上,即使目前尚未明确允许商业银行投资股票,但银行业与股票市场之间的交叉风险已经形成,而且非常之高。

近日身体不适,随拜托我的老朋友《创富志》杂志主编张信东帮我收集一项有关目前银行股合计占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比例的数据。结果不出预料,截至9月底,14家A股上市银行股本合计占全部A股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已接近50%。

国内金融业的银行本位主义思想,或者说成是自私自利的行为导向,在此暴露无遗。众所周知,银行业监管条例当中有一项不可逾越的规定:针对单一客户的贷款比例不得超过全部贷款的10%。其目的是为了防止那种因一个客户的贷款损失而吞嗤全部净资产的至高无上的风险,也就是所谓贷款集中度风险,或者是将太多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风险。那么,在银行股上市为商业银行募集了巨额资金并由此大大提高了资本充足率的同时,对股市构成的股本集中度风险可以避而不谈吗?这已使得中国股市看上去是一个银行业主导的市场,其他上市公司不过是上市银行的陪衬罢了。

令人更加不安的是,几乎人人都知道,未来银行股上市的步伐还将加快,不仅有另一个巨无霸――农业银行,还有数十家城市商业银行,甚至还可能包括更多的农信社等。照此走下去,银行股合计占全部上市公司股本合计的比例注定要进一步提升。这太不可思议了!

综合以上因素,我不得不认真地建议:应当尽快暂停银行股上市进程,拿出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重新审视银行股上市风险。千万不要忘记陈云讲过的那句话:我们要用90%以上的时间去弄清情况,用不到10%的时间去决策。

鉴于银行股的问题十分复杂,我相信不可避免地要对A股市场构成一连串影响,包括股指期货在内。
------------------------
清议
现任经济观察研究院院长,中国国情与发展研究所经济学研究员,曾任《新财富》学术顾问、《中国证券期货》杂志执行社长、CCTV“中国证券”栏目上市公司年报财务顾问等。

㈧ 银行股为什么不涨

原因:

银行股不涨和国内独特的经济有关,银行股年年都缺钱,不是配股增发就是发债,国内房地产市场可以说是绑架了银行,银行的房地产贷款所占比例是大头,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控,银行股就会被拖累,土地财政的大量的地方债务也是银行风险的所在。

银行股是属于表面上的虚假繁荣,房地产一但出现泡沫破灭,银行股就会受到拖累,其业绩就会大打折扣,烂账,亏损大量出现,市盈率就会变成市梦率,加上银行股都是属于超级航母,盘子大炒不动,这就是目前银行股不上涨的主要原因。

(8)为什么银行股票买不了扩展阅读:

银行股适合长期持有,中小市值的银行股更适合。银行股属于金融类的大蓝筹股票,业绩好,具有很高的长期投资价值。融股是处于金融行业和相关行业的公司发行的股票。金融股包括银行股、券商股、保险股、信托股、期货商股等。

银行的股市中的行情有时很难推测,假如银行的股市增加甚至超越其他行业股市,那么就会面临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银行的股市是随着银行税率所变化的,所以银行股市不得不控制在一定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