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请问:股票软件上的日线,周线,月线分别能看到多少天的行情
可以看到有沪深市场的第一天。
我用的是通达信,你只要把图使劲地缩小(按上和下键调整就是了)就可以看到了。
『贰』 股票里的5天均线怎么看
这个很简单,5日均线向上相交其他均线为上升趋势,向下相交其他均线为下降趋势。当处于上升趋势时买进,当处于下降趋势时卖出。当5日均线处在其他均线之上时为多头市道,走势较强,可以持有;当5日均线处在其他均线之下时为空头市道,走势较弱,应观望、或减仓。
『叁』 股票中的日线怎么看
根据日线的形态,投资者可以以此来选择买卖的机会。比如,当日均线出现多头排列时,即短期、中期、长期均线依次从上到下排列并向右上方运行的形态图时,或者均线出现低位金叉时,是一种买入信号,投资者可以考虑在此时买入一些,反之,当日均线出现空头排列时,即指短期、中期、长期均线依次从下到上排列并向右下方运行的形态图时,或者均线出现高位金叉时,是一种卖出信号,投资者可以考虑在此时卖出一些。 当日k线出现上影线较长,黄昏十字星,乌云盖顶等卖出形态图时,则投资者可以考虑卖出手中的股票,反之,当日k线出现下影线较长,早晨十字星,等买入形态图时,则可以考虑买入一些。
拓展资料
日线有很多种,比如说5日均线,就表示最近5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格。常见的日线指标有: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30日均线,60日均线等。如5日均线,即最近5日的平均收盘价格组成的均线。日周月是K线的时间周期,日K线是一个交易日最高价最低价开盘价收盘价的图形化表示。 周K线则是一个交易周期,即五个交易日。最高价最低价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最后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图形化表示。 月K线则是一个交易月即大约20个交易日最高价最低价第一个交易日的开盘价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的图形化表示。 一般来说根据日线买入,但是买入后要根据持有时间的长短看周线或月线。因为日线能看到当天的最高点和最低点,所以能准确地把握买点。 如果买入后投资者准备短线持有,那么可根据日K线的走势判断合适的卖出价位,但如果是中长期持有,那么就看周线或月线。 另外,K线技术分析都有滞后性,因此在分析股票买点的时候最好结合基本面和消息面分析。
『肆』 怎样看股票中的日线
股票的日线图里面主要是指:黄色是5日均线, 紫色是10日均线, 绿色是20日均线, 白色是30日均线,蓝律色是120日均线(因为半年内交易时间可能也就120天左右),所以也可叫半年线,红色是250天线,同半年线道理,也叫年线。如何看股票日线图?
1) 白色曲线:表示大盘加权指数,即证交所每日公布媒体常说的大盘实际指数。
2) 黄色曲线:大盘不含加权的指标,即不考虑股票盘子的大小,而将所有股票对指数影响看作相同而计算出来的大盘指数。
参考白黄二曲线的相互位置可知:A)当大盘指数上涨时,黄线在白线之上,表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涨幅较大;反之,黄线在白线之下,说明盘小的股票涨幅落后大盘股。B)当大盘指数下跌时,黄线在白线之上,表示流通盘较小的股票跌幅小于盘大的股票;反之,盘小的股票跌幅大于盘大的股票。
3) 红绿柱线:在红白两条曲线附近有红绿柱状线,是反映大盘即时所有股票的买盘与卖盘在数量上的比率。红柱线的增长减短表示上涨买盘力量的增减;绿柱线的增长缩短表示下跌卖盘力度的强弱。
4) 黄色柱线:在红白曲线图下方,用来表示每一分钟的成交量,单位是手(每手等于100股)。
5) 委买委卖手数:代表即时所有股票买入委托下三档和卖出上三档手数相加的总和。
6) 委比数值:是委买委卖手数之差与之和的比值。当委比数值为正值大的时候,表示买方力量较强股指上涨的机率大;当委比数值为负值的时候,表示卖方的力量较强股指下跌的机率大。
『伍』 股票行情趋势均线看几日线
短期一般看 五日均线。
『陆』 股票k线图里面30分钟线看多长时间60分钟看多长时间日线看多长时间
30分钟线就是看30分钟一结算的交易走势,60分钟就是看60分钟的交易走势,日线就是看当天的交易走势。
『柒』 炒股票短线看均线几日的指标准些设几日线和看几分钟的线
您好,炒股票日线看3日线,分时一般看15min,但不全是看一种,要结合的尽量的多一点。长期趋势看60、120和240均线;短期动能看5、10、20、30均线。长期趋势240均线抬头,60或120均线金240。短期20均线抬头。
一、何为短线
短线通常是指在一个星期或两个星期以内的时期,投资者只想赚取短期差价收益,而不去关注股票的基本情况,主要依据技术图表分析。一般的投资者做短线通常都是以两三天为限,一旦没有差价可赚或股价下跌,就平仓一走了之,再去买其他股票做短线
中线则不然,对股票本身作了一番分析,对上市公司的表现有一定信心,并认为当时股票价格适中而买入,一般持有一个月甚至半年左右,以静待升值,博取利润。
长线意即对某只股票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不在乎股价一时的升跌,在该只股票的股价进入历史相对低位时买入股票,作长期投资的准备。这个长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或以上。
二、建议
短线操作的核心就是追涨杀跌,但追涨杀跌未必适合每个人。下列朋友是不适合做短线的:
第一、不敢追龙头股的人不适合做短线。这种人总是认为一波行情启动之后,每一只个股都会涨,因此总是死守着自己手上的牛皮股,眼睁睁地错过难得的行情;龙头股往往是强庄重兵驻扎,强者恒强是股市不变的法则。人有上中下,个股也一样,涨得快、涨得多与涨得慢、涨得少是截然不同的操盘思路,这也是为什么安逸倍增始终以龙头股为标的的原因所在;
第二、反应不敏锐的朋友不适合做短线。短线操作除了要求良好的盘感,还要求思维敏锐、眼明手快,热点板块的龙头个股快速上涨行情大多不会持续一周,后知后觉的人往往会成为接最后一棒的牺牲者;先知先觉与后知后觉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操盘结果却是大相径庭、天壤之别;
第三、性格优柔寡断的朋友不适合做短线。优柔寡断除了自身性格因素外,更多的在于对自己操盘能力的不自信。优柔寡断者总是前怕狼后怕虎,对买卖信号执行不坚决,常常在犹豫间错过了最佳的买卖时机;
第四、不能严格遵守纪律者不适合做短线。散户们赚钱少往往并不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而是因为不遵守操盘规则。在股市中,很多散户常常不自觉抱有侥幸心理、不甘心的心理,导致该买的时候迟疑,该卖的时候犹豫,从而与收益擦肩而过。
『捌』 k线图中日k线的走势是几天的
是当天的,从开盘到收盘形成一条日K
『玖』 股票看几日线最准
1,60日线一般是庄家的成本线,庄家洗盘一般不会跌破60日线,跌破就有可能走熊,因此也被称为牛熊分水岭,但股市没有绝对的,因此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均线的用法都是一样的,这里以5日均线为例加以说明,5日线掌握之后就全都明白了。
移动平均线是用统计处理的方式,将若干天的股票价格加以平均,然后连接成一条线,用以观察股价趋势。移动平均线的理论基础是道·琼斯的“平均成本”概念。那么5日均线就是连续5个交易日的平均成本线。10日、20日.........
均线指标是反映价格运行趋势的重要指标,其运行趋势一旦形成,将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保持,趋势运行所形成的高点或低点又分别具有阻挡或支撑作用,因此均线指标所在的点位往往是十分重要的支撑或阻力位,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买进或卖出的有利时机,均线系统的价值也正在于此。
用好5日均线,必须要掌握葛南维8大法则。同时运用好乖离率,具体如下:
1、移动平均线从下降逐渐走平且略向上方抬头,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下方向上方突破,为买进信号。
2、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未跌破移动平均线后又再度上升时为买进时机。
3、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回档时跌破移动平均线,但短期移动平均线继续呈上升趋势,此时为买进时机。
4、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以下运行,突然暴跌,距离移动平均线太远,极有可能向移动平均线靠近(物极必反,下跌反弹),此时为买进时机。
5、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之上运行,连续数日大涨,离移动平均线愈来愈远,说明近期内购买股票者获利丰厚,随时都会产生获利回吐的卖压,应暂时卖出持股。
6、移动平均线从上升逐渐走平,而股价从移动平均线上方向下跌破移动平均线时说明卖压渐重,应卖出所持股票。
7、股价位于移动平均线下方运行,反弹时未突破移动平均线,且移动平均线跌势减缓,趋于水平后又出现下跌趋势,此时为卖出时机。
8、股价反弹后在移动平均线上方徘徊,而移动平均线却继续下跌,宜卖出所持股票。 以上八大法则中第三条和第八条不易掌握,具体运用时风险较大,在未熟练掌握移动平均线的使用法则前可以考虑放弃使用。 第四条和第五条没有明确股价距离移动平均线多远时才是买卖时机,可以参照乘离率来解决。
做超短线一般看60分钟图,平时设定5、10、20、60、120、250日线就可以了。
『拾』 股票里的5日,10日,20日线怎么看
5日,10日,20日线可以直接在股票交易软件中查看,比如在股票软件中点击某个股票,这时可以看到它的K线图,在K线图上就可以看到5日,10日,20日线。5日,10日,20日线分别是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反映股票多少天的成交价格或指数的平均值。
通过股票的5日均线、10日均线、20日均线用户可以分析出买卖的技巧,让用户在投资股票时赚到一定的钱。这是因为均线对股价趋势有一定的比照作用,所以它对于技术分析相当重要。
在分析股票的均线时一般以日线MA5、MA10分析短期走势,以MA30、MA60分析中期走势,以M125和M250分析中长期走势。不过在分析股票走势时也要考虑其它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预判股价的走势。
用户在投资股票时要注意风险,因为股票买卖属于高风险的产品,用户在投资时可能会亏损本金,而且在投资股票时一定要使用个人的闲钱,不能借款投资。在买入一只股票后要时刻注意股价的变化,选择在高点卖出。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股票里的5日,10日,20日线怎么看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建筑界分享更多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