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股票里有人卖掉 才可以有人买进
股票发行量一般都是很大的,所以只要股票不涨停你就可以买进。涨停的时候卖很容易,买就得排队了;跌停的时候买容易,卖也要排队才能卖出。股票在交易当中的其中一个原则就是时间优先。另外就是当天买入的这支股票当天不能卖出
⑵ 股票是想卖时就有人买吗
基本上是这样的,除了些跌停股你想卖也卖不出外别的只要你肯压低1分钱就可立即成交。
⑶ 股票卖出去是不是必须有人接 也就是有人买你的才能卖出去
首先,答案是否定的。抛开你的问题,谈谈股票的诞生和死亡。
股票是上市公司发行的,也就是其产生是上市公司产生的,要发行股票当然要通过种种审核,我要说的重点是股票数量可以增长,也就是上市公司首发之后还可以进行增发,配售,转增,送股等等来增加股票的数量。形象一点说就是生更多的儿子出来。对应的,上市公司还可以对其股票进行回购注销甚至私有化,也就是用上市公司的钱吧股票部分或全部买回去,形象一点说就是上市公司可以把自己的一个或全部儿子再吞会肚子里去。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上市公司对公司股票的操作有一整套冗长的程序,所以并不经常发生,我们通常见到的那些交易则多是二级市场投资者之间的交换,形象一点说就是上市公司的那些儿子的养父母之间的交换,这一部分交换由于既不涉及到儿子的出生也不涉及到儿子的死亡,所以是必须‘有人接’才行的,在这种交易里是没有“商店”存在的。
持仓量是投资者账户中证券所占的比重,比如某机构账户持有股票市值20亿,现金30亿,那么我们说该机构持仓量是40%。持仓量还可以针对个股,如上例,股票持仓中招商银行持有10亿,那么我们可以说该机构招商银行持仓量是20%。
对于但只股票,有时我们也说它的持仓量,这是一般是只其流通股被不同类型的投资人持有的比例,比如金融街流通股70%的持仓量是基金,30%的是散户持仓。
⑷ 卖出股票一定有人买吗
系统是不会买的,看成交价,有买的你才能卖出去,如果很差,都不买,那这只票会一直跌,直到退市,你的钱也就没了
⑸ 上涨的股票想卖出,一定有人买吗没人买怎么办
今年的A股市场专治各种不服。
从1200元的贵州茅台,到99倍市盈率的恒瑞医药,再到3000亿市值的酱油股。
什么样的白马股都可能会辜负你,只有消费行业的核心资产才是稳稳的幸福。
不过从传统意义上的估值情况来看,大消费板块无论市盈率(PE)还是市净率(PB),都已经不便宜了:
① 食品饮料行业的PE为32.17倍,达到历史百分位68%,PB为6.5倍,达到历史百分位的81%;
② 细分白酒板块市盈率更是高达32.17倍,远高于历史均值水平。
消费股的估值,过高了吗?
国泰君安零售团队最新发布《坚守消费龙头,分享中国成长》,详细地分析了消费股估值逻辑正在发生的转变。
本文共2303字,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拉至本文底部可阅读本文核心观点。
还记得美国“漂亮50”吗?
探讨消费白马股估值是否过高的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回顾下美国20世纪70年代初的“漂亮50”行情。
所谓“漂亮50”,指的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备受追捧的50只大盘股,它们当中有很多我们至今仍然耳熟能详的消费品牌,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等。
“漂亮50”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高盈利、高PE同时存在,直译为“很贵的好股票”。
自1971年开始,“漂亮50”股价和估值水平迅速抬升,1972年底估值中位数超过40倍,最高的宝丽来公司估值甚至超过了90倍,而同期标普500估值中位数仅为12倍。
纵观市场,我们不难发现,消费股尤其受到大资金的重点青睐。分析其背后原因,我们认为有两点:
1、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 2、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消费股抱团行情何时会结束?
仍旧以美国“漂亮50”为例,“漂亮50”行情走向终结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1)美国大幅的财政赤字和信贷扩张积聚高通胀泡沫,粮食危机触发CPI上行,美联储不得不加速收紧货币政策;
2)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导致通胀进一步恶化,原材料成本上升侵蚀企业盈利,企业毛利率和盈利增速双双下行,股市由牛转熊;
3)自1973年起,“漂亮 50”的盈利增速和ROE开始回落,盈利稳定性受到市场质疑。
我们认为,A股机构“抱团取暖”的现象只可能在两种情况下被打破:
1)消费龙头业绩持续低于预期,但目前而言,贵州茅台、五粮液、格力电器、美的集团等白马股营收和净利润保持稳定增长;
2)像美国“漂亮50”那样,A股遭遇大的外部变动,例如中美摩擦全面升级或全球经济断崖式衰退,但目前来看概率很小。
两种情况在目前来看可能性都很小。
后续如何配置?
后续配置上,我们建议从两条主线主线挖掘投资机会。
1)供给看效率:经营效率高、业绩增长稳健、竞争优势明显的龙头企业,将会持续通过挤压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来获得成长,值得重点关注。
2)需求看红利:三四线市场仍存在巨大的消费需求红利,看好所处赛道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尤其是战略重心向低线级市场扩张、能够通过自身管理及成本优势提升市场份额的龙头公司。
本文观点总结:
1从传统意义上来说,大消费板块现在已经不便宜了。
2 但消费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其龙头股不应简单按照市盈率(PE)判断估值水平高低。
3消费行业的估值体系正在从PE模型向DDM模型转变。消费龙头一旦建立起足够深的“护城河”,稳健增长、市占率提升、盈利改善、持续分红等就足以支撑其估值水平。
4 国内资金和海外资金在大消费行业保持了较高的配置热情。消费股受到大资金青睐的原因是其业务模式清晰,财务内容简单,且在经济下行期更具避险属性。
5 消费股抱团行情在短期内不容易被打破。后续配置上,从供给看,关注龙头企业;从需求看,关注成长性强、行业逻辑和收入端均有支撑的企业。
⑹ 股票买了之后,卖出如果一直没有人买呢
交易商只是提供一个交易平台,买卖成交的关键在于你挂牌卖出的价格是否等于或小于别人挂牌买进的价格,同理,当你想买进一只股票时,你挂上去的价格应该等于或大于别人买进的价格,在交易平台上,会有无数的买单和卖单是同样价格的,这时是遵守“先挂先成交”的规则。所以会有这样的状况出现:在一个交易日里,明明你挂的价位已到,因为别人用同样的价格先于你挂牌,而同一价位的买单数量只能满足排在你之前的卖单,所以你的委托未成交。
⑺ 股票会出现有人卖没人买吗
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但股票在实际的运作当中,往往会有主力在其中运作,有意或无意的影响股价。
如果主力想在100元卖出股票。他会想方设法的把股价打到100元以上的。
有一种很常见的方法是他把股价拉抬到120元,开始卖股,股价跌倒到100元时,他会用卖股的一部分钱把股价拉抬到150元这时候他就开始卖,股价在下跌时,总有人会接盘的。如果主力吸货太多,他不可能一次买完。该股还会震荡向上的。在每一次震荡时总有人会做差价的。
⑻ 股票有人卖就一定有人买吗
新股民有这样的困惑很正常的,股票有人买就一定有人卖!然而股票之所以上涨是因为有人看重它将来的成长就是看中它将来会涨所以现在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买,这样价格就涨上去了,做个简单的比喻,好比一个古董杯子,你开出1万卖,看中的人发现这杯子其实很值钱,围观的人又多,他担心给人买走,他就甚至会直接出3万买走!高出你买的价格,相反股价下跌也这样,虽然有人花1万买,但如果你知道这杯子是假的其实不值钱,也许你5000就愿意卖了!
⑼ 股票要出售是不是得有人买才能卖出去
股票的成交一般都是在证券交易所进行,客户的买卖指令委托证券公司来执行,由证券公司申报到证券交易所的撮合主机里进行撮合。
现在的股票软件即时揭示了 最优五档卖出价格和最优五档买入价格。而客户的委托分为市价委托(能迅速成交,但成交价格不确定,等成交后才知道)和限价委托(即有时候可能不成交,或者部分成交)
所以你的委托单如果是限价委托,就要等到有人愿意以你报的价格买入时才成交。
现在的股票软件委托系统中都提供市价委托方式可选的有:1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撤单,2 最优五档即时成交剩余转限价。
因为我国的股票实行的涨跌幅限制,所以在涨停或者跌停的时候出现无买盘或者卖盘,所有的申报按时间排列等待成交。 申报当日有效,不成交的申报收盘后自动作废。
⑽ 股票可以随时卖出,不管有没有人买入对吗
股票并非随时可以卖出或者买入的。如果想卖出股票,但是没有任何人委托买入股票,股票是无法卖出的。当要卖出/买入股票,必须先委托价格,这笔交易要成交的话,必须有人以该价格委托买入此股票。例如委托5元卖出,但是委托买入该股的人价格为4.9,那么股票是无法卖出的,要想该交易成交,必须撤销委托,重新以4.9的价格委托卖出,即可成交,此时股票才真正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