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收购买股票
扩展阅读
arm64 2025-08-01 21:59:57
买股票为什么要限制数量 2025-08-01 21:44:02
股票连创新高在哪里看 2025-08-01 21:08:14

收购买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7-25 23:10:21

买股票可以采用什么方式收购

投资者可以收购上市公司的方式:投资者可以采取要约收购、协议收购及其他合法方式收购上市公司。法律规定,以要约方式收购上市公司股份的,收购人应当编制要约收购报告书,聘请财务顾问,通知被收购公司,同时对要约收购报告书摘要作出提示性公告。
法律规定: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以协议收购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收购人应当在达成收购协议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通知被收购公司,并对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摘要做出提示性公告。
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后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
【法律依据】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二条
以协议收购方式进行上市公司收购的,收购人应当在达成收购协议的次日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同时抄报上市公司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抄送证券交易所,通知被收购公司,并对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摘要做出提示性公告。
中国证监会在收到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后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收购人可以公告上市公司收购报告书,履行收购协议。

② 如果有大量的钱,是不是只要买上市公司的股票,就能实现收购》

要买够全部流通股的90%以上才可要约收购。可以参考马克思收购推特案,看看后续结局。或者京东收购德邦股份

③ 如果上市公司被收购,那手里的股票怎么办

你好,如果收购的目的是100%控股并私有化,那么收购方要提出要约收购;如果仅是上市公司股份被部分收购,其他投资者依旧可以继续持股。
风险揭示:本信息部分根据网络整理,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④ 股票收购的股票收购的程序

1)预先收购(Preliminary Bid)。
这是指收购要约人(Takeover bidder)在披露其收购意图前,先大量购买被收购公司(目标公司Target company)股票的行为。美国法规定这一收购比例为5%,也就是说当收购要约人持有目标公司的股票达到5%时,他就获得了受益所有权(Beneficial ownership),同时也有义务向外界披露其大量持股的信息。之所以法律要有如此的规定,主要是为了让投资者对被收购公司控股权的变动保持警惕,提醒他们对公司股票的投资价值进行重新判断,防止大股东以逐步收购的方式,形成对股价的操纵。在预先收购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致行动的问题。一致行动是指2个或2个以上的人在收购过程中,相互配合以取得对某家公司控股权的行为。美国法规定只要采取一致行动的各方所持有的股份总和超过了5%,就必须予以披露。
2)报告(filing of statement)。
《威廉姆斯法》第13条规定,凡持有某一上市公司股权达到5%的股东,都必须在其后10天内向联邦证券交易委员会、证券交易所和目标公司提交13D表,对其持股信息进行披露。披露的内容包括:①收购股票的名称及其发行人的身份;②提交报告人的身份及其背景;③收购所用资金的来源,如果有贷款人的话,该贷款人的名称;④收购的目的以及未来的经营计划和重组计划,与股票发行人达成的任何实质性安排;⑤持有该股票的总额。收购方在提交了 13D表后,每买入或卖出被收购公司股票达到1%,就必须在1天内提交补正书。我国证券法规定的披露比例与美国相同,也是当收购达到5%后必须向证监会、证交所提交持股变动报告书,通知被收购公司,并向社会公告。但不同的是我国的披露期限只有3天,也就是说在收购的股票达到被收购公司发行股票总额的5%后 3天内就必须报告,而且在这3天内不得再继续买卖该上市公司股票,而美国规定报告期为10天,而且在这10天期间内仍可继续买卖股票。相比这下,中国的法律更注重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只有在小股东得到了充分的信息后收购方才能继续收购股票;而美国法则更注重降低收购成本,收购方可以在这10天期限内通过扫盘的方式大量收购股票,甚至可能一次性完成收购。但中国法律显然也考虑到了收购成本问题,规定收购方在提交报告书后,其持股比例每增加或减少5%才需要报告,这样有利于收购方在小股东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以前,大量收购股票。而美国法规定收购方在报告后股权每变动1%就要报告一次,这势必会增加其收购成本。
3)强制要约收购(Tender offers)。
强制要约收购是指当收购方所持有的股票达到一定比例后,法律会强迫他向被收购公司的全体股东发出公开的收购要约,收购他们手中的股票。例如我国证券法81条规定当收购人拥有一个上市公司股份达到30%,而且有意继续增持股份的,应当向该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发出收购其所持有的全部股份的要约。我国法律之所以规定强制性要约收购制度,还是为了保护小股东的利益。因为在一个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中,当一个大股东持有上市公司30%的股票时,他就基本上取得了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可以自由任命上市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有权对公司的日常经营和管理做出决策,而该上市公司的小股东却被剥夺了对收购发表意见的权利,因此从公平的角度来讲,他们至少应当有权把手中的股票以合理的价格出售给大股东。美国法并没有规定强制性的要约收购义务,但美国证券交易法对收购要约这种方式还是做出了规定。中国法与美国法除以上一点不同外,其他方面几乎完全相同。下面咱们以中国刚发布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为主,介绍收购要约的主要内容:
①收购要约的报告。凡收购人以要约收购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收购的,应向证监会、交易所和被收购公司报送要约收购说明书,并应向社会公告其收购说明书的摘要;
②收购要约的内容。收购要约中应包括以下内容:收购人的名称、住所;收购人关于收购的决定;被收购的上市公司名称;收购目的;收购股份的详细名称和预定收购的股份数额;收购的期限、收购的价格;收购所需的资金额及资金保证;收购人已经持有的被收购公司的股份数额;收购完成后的后续计划等。
③收购要约的期限。我国法律规定收购要约的有效期不得少于30天,不得多于60天。美国法只对收购要约的最短期限作出了规定,即不得少于20天,但对要约期限的延长没有限制。美国法和中国法都规定在要约有效期内,收购人不得撤回其收购要约。
④收购要约的更改。收购人在收购要约有效期内要更改其收购条件的,例如提高或降低股票收购价格、增加或减少股票收购数量,都应进行公告。但在收购要约期满前15天,收购人不得更改收购要约条件。美国法规定收购人如更改了收购条件,就必须将收购要约的有效期延长10个工作日,但中国法没有延长的规定。
⑤预受。所谓预受,也就是预先接受,是指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受要约人)同意接受收购要约条件的初步意思表示,也就是说被收购公司的股东初步同意把手中的股票卖给收购方。预受在收购要约期满前不构成承诺,预受人可以在要约期满前撤回其预受。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被收购公司股东的利益,使他们在要约价格提高后能够接受更高价格的要约。
⑥被收购公司的反应。在收购人的收购要约发出后10天内,被收购人的董事会应表明自己的意见,对股东是否应当接受要约提出建议。另外,被收购公司的董事会除非得到了股东大会的授权,否则不得提议采取发行股票、发行可转换债券或回购本公司股份等措施。法律这样规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出于个人的考虑,采取反收购措施。例如被收购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因为害怕收购成功后自己可能失去职位,或害怕自己掠夺公司财产或制造假账的行为被发现,都可能不顾广大股东的利益而采取反收购措施。
⑦强制购买剩余股票。当收购要约期满后,收购人持有的股票已达到被收购公司所发行股票总数的90%以上时,被收购公司的其余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中的条件强制出售其股票。这样规定的目的还是在于给予中小股东以最后选择的权利。

⑤ 收购股份的操作步骤有哪些

"有限责任公司收购股份步骤:
1、内部股份转让只需要签订转让协议,依法办理工商登记变更即可;
2、股东股份对外转让的,需要经过原股东同意,原股东享有优先购买权。
股份有限公司收购股份步骤:
1、记名股票由股东转让,然后由公司将受让人的具体信息记载于股东名册。
2、不记名的由股东将股票交付给受让人即可。"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七十一条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⑥ 公司收购方式有什么

收购,指一家企业用现金或者有价证券购买另一家企业的股权、股票或者资产,以获得对该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某项资产的所有权,或对该企业的控制权。
公司收购常用的收购方式主要有股权收购和资产收购。
(一)收购资产。收购资产指管理层收购目标公司大部分或全部的资产。实现对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管理层收购和业务经营控制权。
收购资产的操作方式适用于收购对象为上市公司、大集团分离出来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公营部门或公司。
(二)收购股票。收购股票是指管理层从目标公司的股东那里直接购买控股权益或全部股票。
如果目标公司有为数不多的股东或其本身就是一个子公司,购买目标公司股票的谈判过程就比较简单,直接与目标公司的大股东进行并购谈判,商议买卖条件即可。
法律依据
《公司法》第七十一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经股东同意转让的股权,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
两个以上股东主张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协商确定各自的购买比例;协商不成的,按照转让时各自的出资比例行使优先购买权。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⑦ 上市公司被收购后股票怎么办

一、被并购的上市公司股票怎么办
依据我国证券法的规定,被收购的公司不符合上市条件的,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可以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第九十七条 ;收购期限届满,被收购公司股权分布不符合上市条件的,该上市公司的股票应当由证券交易所依法终止上市交易;其余仍持有被收购公司股票的股东,有权向收购人以收购要约的同等条件出售其股票,收购人应当收购。
收购行为完成后,被收购公司不再具备股份有限公司条件的,应当依法变更企业形式。
第九十八条 ;在上市公司收购中,收购人持有的被收购的上市公司的股票,在收购行为完成后的十二个月内不得转让。
二、公司股票和公司债券的区别
1、经济关系不同
因为股票和债券的收益是不同的,所以其在市场中所处的经济关系也是不一样的,依据其基本的概念可以知道,债券所表示的是对公司的一种债权,而股票表示的是对公司的所有权,股票持有者是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权限的,债券持有者却没有。
2、本金偿还不同
在进入市场投资,都是携带有本金进行操作的,债券是到期偿付本金的,所以连本带利都能够得到偿还;而股票的本金一旦交给公司,就不能再收回,只要公司存在,就永远由公司进行支配,但是公司破产之后,就需要查看公司剩余资产清盘状况,本金是无法进行回收的。
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的时候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是股权的象征代表,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股权表示的有价证券,可以进行买卖和转让。而债券则是一种债务证书,指的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证据,承诺在一定时期内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是一种债务的象征的有价证券。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股票的投资对象是金融市场中的主要投资者,其交易的周转率比较高,市场价格的变动也比较大,可以暴涨暴跌,风险性比较大,但同时也具有很高的预期收入,所以能够吸引很多的投资者进行股票投资,这就要求我们要作用实战中的交易计划和风险控制策略。
从股票和债券的基本定义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相同联系之处包含有三点内容:一是两者都是有价证券;二是都是一种集资的手段;三是都是能够获得一定收益的金融资产;福佳金融网是经国家认证的交易平台
在一个典型的案例中,抵押品包括举债公司自身的债券以及其下属公司的债券或股票。于是,这些抵押品的可实现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整个企业经营成功与否。但是就近年来出现的投资公司的抵押——信托债券而言,持有人可以被认为拥有被抵押证券市值的第一权益,所以有可能根据债务契约中的保护性条款,使债券持有人在股东血本无归的情况下仍能获得清偿。这种抵押——信托债券可以被认为与设备债券一样,是我们的理论——即债券投资者的安全性决定于企业的成功经营而不是抵押的资产的一个例外。

⑧ 如果一只股票被收购之后,可能会退市,那么买了这只股票的钱怎么样了,会消失吗

这个不用担心的,朋友
如果退市,收购方会提供一段时间为你按一定的价格卖出股票或者现金行权,这样的话多半是溢价的。

⑨ 公司被收购股票是利好还是利空

公司被收购在一定程度上为上市公司注入了优质资产,引进了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扩大公司规模和提高市场地位,是一种利好,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大量的买入,从而推动股价上涨。
除此之外,由于大部分上市公司在收购之前,股票一般都是亏损的,股价很低,收购之后由于公司基本面的变化,投资者预期公司将大幅扭亏,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公司股价也因此会大涨,同时,会吸引市场上的投资者炒它们的预期,大量的买入,推动股价上涨。
但是,在上市公司收购时,一些主力可能会借助上市公司收购的消息进行出货操作,从而导致股价下跌,即市场上的主力利用上市公司收购利好的消息影响,在上方抛出手中的持有的股票,把筹码全部转移到市场上的散户手中,散户接盘,导致股价的下跌。
【拓展资料】
收购:
收购”意思是指一个公司通过产权交易取得其他公司一定程度的控制权,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经济行为。收购是企业资本经营的一种形式,既有经济意义,又有法律意义。收购的经济意义是指一家企业的经营控制权易手,原来的投资者丧失了对该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实质是取得控制权。造句:一,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二、此后也有多家企业表达了参与收购的意向,但究竟“鹿死谁手”,尚待审批通过并正式签约。三、这八个不同凡响的大宗收购交易的加权平均市盈率是24倍,远高于股市现在交易的水平。四、对于某些投资者和华尔街分析师而言,雅虎拒绝微软的收购看上去有勇无谋。五、今年粮食丰收,粮库收购数量已经饱和,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