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忽悠其他人买股票
扩展阅读
股票和期货的准入金额 2025-07-04 07:07:09
证券a级的股票价格指数 2025-07-04 06:59:19
股票从哪里看买入价 2025-07-04 06:59:09

忽悠其他人买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8-25 00:52:52

㈠ 故意欺骗他人买股票造成钱财损失的怎么办

我觉得你说的这种情况很难确定对方想要故意欺骗你的,因为到最后做出买股票的决定还是由你自己操作的,无论是他向你提供什么样的内部信息,你都可以拒绝接受,但是你没有这样做。

㈡ 骗人家买股票,算不算犯罪

如果您和庄家实施编造并且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严重扰乱了证券市场的交易秩序,造成严重后果的,依照《刑法》第181条的规定,将会构成编造并传播证券交易虚假信息罪,并且属于共同犯罪。当然,在上述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之前,只能说其是违法行为,而不是犯罪。

㈢ 怎样说服别人买自己的股票

实盘推荐,买入即涨,涨即封停,停而又停,快速翻倍,一而再,再而三。不过这时候你也不用再说服别人买你股票了

㈣ 忽悠别人买股票什么罪

法律分析:诱骗别人投资涉嫌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按照《刑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二款判刑,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八十一条 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期货交易的虚假信息,扰乱证券、期货交易市场,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罪。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的从业人员,证券业协会、期货业协会或者证券期货监督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信息或者伪造、变造、销毁交易记录,诱骗投资者买卖证券、期货合约,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金节特别恶劣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㈤ 被别人忽悠进了股票群转账给他们领着买股票,钱还能要回来吗

这智商,不被骗才怪,这是骗子,吃进去的还会吐出来吗,报警吧。

㈥ 在网上劝别人买某只股票会犯法吗

不犯法,只是对自己对别人都没好处的事儿尽量少干

㈦ 用新的身份忽悠客户买股票犯法吗

你好,是骗人的,这样的事情是涉嫌犯罪的的。
法律依据
《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
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在欺诈行为与对方处分财产之间,必须介人对方的错误认识;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欺诈行为的对方只要求是具有处分财产的权限或者地位的人,不要求一定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行为人以提起民事诉讼为手段,提供虚假的陈述、提出虚伪的证据,使法院作出有利于自己的判决,从而获得财产的行为,称为诉讼欺诈,成立诈骗罪。

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财产处分包括处分行为与处分意识。作出这样的要求是为了区分诈骗罪与盗窃罪。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行为人实施欺诈行为,使他人放弃财物,行为人拾取该财物的,也应以诈骗罪论处。但是,向自动售货机中投入类似硬币的金属片,从而取得售货机内的商品的行为,不构成诈骗罪,只能成立盗窃罪。

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根据本条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才构成犯罪。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诈骗罪的数额较大,以2000元为起点。但这并不意味着诈骗未遂的,不构成犯罪。诈骗未遂,情节严重的,也应当定罪并依法处罚。需要研究的是,行为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财物,但同时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时,是否成立诈骗罪?有人认为诈骗罪所造成的损害是指被害人整体财产的减少,故上述行为不成立诈骗罪;有人认为是被害人个别财产的丧失,故上述行为仍然成立诈骗罪;还有人认为诈骗罪是对信义诚实的侵害,不要求发生财产损害。我们认为,诈骗罪是对个别财产的犯罪,而不是对整体财产的犯罪。被害人因被欺诈花3万元人民币购买3万元的物品,虽然财产的整体没有受到损害,但从个别财产来看,如果没有行为人的欺诈,被害人不会花3万元购买该物品,花去3万元便是个别财产的损害。因此,使用欺诈手段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骗取财物的,即使支付了相当价值的物品,也应认定为诈骗罪。

㈧ 电话联系式叫别人买股票是传销吗

呵呵,买股票不算犯法,但你不能拉人家不情愿的人去买啊,不犯法,但你害人,。你朋友也在害你。年前的时候多积点德。

㈨ 引导他人购买将要下跌的股票是否犯罪

如果你是股票下跌的获利人,且涉案金额巨大,那么你就构成诈骗罪。如果你不获利,那么受害者可以起诉你,也可以不追究。

㈩ 原始股骗局

原始股,相信大家都听说过,甚至还有人给你们推销原始股,号称1元1股上市后至少翻30倍,一夜暴富的机会来了?如果遇到这种,你问自己两个问题。
第1个问题:你是这家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的人吗?
首先,谁会拥有原始股呢?通常只有公司的技术骨干和公司元老等,才有可能拥有公司原始股。其他人想拥有原始股,只能是公司增发股票募资获得,不过增发是属于私募性质,是针对特定对象的,通常面向少量公司或者有特殊关系的人群,比如合作伙伴、供应商、分销商、私募机构和战略投资者,金额较大。你在其列吗?
所以,作为普通投资者,几乎不可能购买到公司原始股,且不说你有100万,1000万,甚至一个亿的问题,而是公司很少向大众增发原始股,所以那些通过电话、门店销售人员、网络渠道向你公开销售“原始股”,实际上本身就违反了证券法“不得变相公开发行股票”的规定。
那么普通老百姓想要买股票怎么买呢?主要还是通过二级市场才可以买卖股票,而通过网络推销交易的“原始股”并不受法律保护。
第2个问题:你会辨识真假原始股吗?
如果说屏幕前的你恰好具备认购所谓原始股的条件,那你有想过买到的真是原始股吗?这家所谓的公司也许甚至都不是一家正规的公司,而是通过虚构一个洋气拗口的公司名字、设计一个虚假的公司网站来诱导投资者,更别提发行原始股了。
所以这个骗局就很明显了,如果你投资了,公司收到你的入股资金后,你是没有渠道去监控资金的使用用途和收益信息,这就是一个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