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南怀瑾能买股票吗
扩展阅读
中兴通讯股票价格查询 2025-07-28 03:11:09
买股票基金还是买个股 2025-07-28 03:05:25

南怀瑾能买股票吗

发布时间: 2022-10-22 18:04:20

Ⅰ 南怀瑾 | 教育:先教做人,从心性修养开始

出处:喜马拉雅电台——名家经典•海潮明月

01 教育是个牺牲

孔子的一生,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但是真正有成就的,十来个人而已。

释迦牟尼佛一生也是这样,真有成就的就是十大弟子,尽管经典讲得那么热闹。

教育是个牺牲,很难有成果,可是虽然如此,它的影响还是非常大。

我一辈子,受旧式教育出身,然后又受到新的学堂教育,还受过军事教育、武术教育。我专门学武功两三年,那很费时间,学出来做什么?学武功出来可以做总教官,教练。可是我的目的呢?是兴趣,我不想出去教人家练拳,我是兴趣,学会了再说。我学军事,带过兵,也教过兵,也做过官,文的武的,大学也听过课,也去上过研究所,所有的教育我都受过了,清清楚楚,那么我个人的总结下来:教育无用论,教不好一个人的。

我的经验,人不是学校教育能够改得了的。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你不给他读书,给他按在泥巴里头,他都会站起来,成为一个有用的人;站不起来的孩子,你怎么培养,怎么教育也只能成为一个很平庸的人。

教育,首先要知道孩子的性向,先了解一个孩子的性情方向。看《大学》《中庸》,“性”在学理上叫秉性。秉,就是生下来带来的,父母遗传的是其中一部分,分成两方面,生理、身体上的,还有思想情绪上的。

教育只是一个增上缘,老师尽量帮他,培养他,使他依靠自己的禀赋站起来,这是教育的目的。

像我的学生里头有很多了不起的人,当时读小学的时候,谁知道他啊,现在觉得很伟大,教育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几千年都是私人办教育,现在是政府办学校。推翻满清之后,所谓最好的学校,你们知道北大、清华第一名的同学有几位啊?他们做出了什么事业?

不要迷信了,教育不是这个道理!不管哪一行业,在社会上有贡献的,或者成名的,不一定是很好的学校出来的。

02 为什么要读书?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老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

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让我们再重复一句:是为了“做人”,而不是为了“生活”。

因为“生活”的意义,是人要“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怎样设法来维持自己的生命,同时,使人人都有更好的“生活”,过得很舒适快乐的一生。

这都是在“读书明理”以后,因为“智慧”、“智识”的开发了,就容易懂得了“谋生”的“技术”,和各种有利“谋生”的“智识”,也都属于“读书明理”。明白了“人伦”之道以后,那是当然、必然的事。

很可惜,现代人所认识文化教育的基本目的,只是为了“谋生”。我们要孩子们去学习,读书受教育,就是为了孩子们将来的前途,有好的职业、有高的待遇,或是能够赚很多的钱,过得很好的“生活”。

甚之,有的人,还把自己一生的失意,或一生做不到的事,都寄托希望在孩子们身上,拼命迫他去上学读书。

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性向”个性的所好和兴趣,也不了解孩子们的脑力和健康,一味的迫孩子们读书学习,不知道“爱之反而害之”,因此,妨害了孩子一生的后果。

尤其是现代化的学校和课外补习等的教育方法,简直是“竭泽而渔”的办法,使一般还未成年童子们的脑力健康,受到过分负荷的伤害,最为严重。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千年人类基本的错误观念。从古至今,外国也一样,这是一个自私的想法,天下事为什么要你的儿女好,别人的怎么办?

中国历史上有多少状元?你们知道几个?现在都要考清华北大,一百年后大家知道清华的第一名是谁?

我曾公开讲过,现代教育没有方向的。现在大学生那么多,就业有问题,教了知识,没有教他谋生的技能,(毕业了)按理说应该贡献社会,但是现在找婆家(工作)也成了教育部的责任,这是什么社会啊。

现在几千个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希望到北京、上海,拿高薪,他自己的本事能不能拿到高薪,自己也不清楚。

学校当然可以承担(人的品德修养的教育),现在学校哪有管这些啊?但现在很多中年以上的家长本身就没有资格做家长啊。

他们受白话文教育开始,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都没有,西方的也不懂,大家向钱看,赚钱,买房子,买股票最重要,怎么教育啊?

孩子成长要靠自己,不要过分要求,让他自由发展。教育不在于他将来成功不成功,先希望他长大做个好人。什么叫修佛修道?规规矩矩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有好的人品和教育修养。

古语说‘良田千顷,不如一技在身’。孩子将来能有自我谋生的技术,比如做木匠、泥水匠,跟学问、身份、地位没有关系,这是起码的。学问归学问,吃饭归吃饭。

中国原来有很多有学问有本事的人,但是不出来做‘仕’的,因为他有谋生的本事。

03 教育的目的 先教做人,心性修养

现在社会上大家带领儿童读经,乱读。儿童读经,我在台湾提倡了几十年,李素美、郭姮晏她们到不发达地区去推广,现在差不多普及了。

但是大家不要弄错了,不要把读经和学习现代知识技术对立,不要以为读经可以代替做人做事的修养,不要以为读经就可以当饭吃了,也不要每天读很久,读烦了,反感了,一二十分钟快乐地朗诵慢慢就容易背下来了,不要变成负担。

孔子的心法弟子是曾参,曾子著《大学》,我前几年出了《原本大学微言》就是讲这个。“大学”就是大人之学,是讲身心修养的。

所以“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纲要,是身心修养的“三纲”。

下面接着讲修养阶段程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就是为什么要静坐。我叫它七个阶段:知、止、定、静、安、虑、得。

这个修行不一定要静坐,不一定要盘腿,随时都可以修养,站在那里也好,走路也好,都可以修养心性的宁静。

《大学》接下来讲,“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身心修养是做一个人的根本。《大学》讲的内容,就是触动中国教育的一个方法。什么是教育的目的?先教做人。做人从什么开始啊?从心性修养开始。

你可能相信自信只意味着胜利。击败敌人,收集战利品。

其实打败别人的需求是建立在害怕缺乏的基础上的,因为得到的荣誉、名声、力量、表扬、爱和成功总是不够。

自信的人并不羞于迎接挑战或竞争,但他们也明白,成功不是要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即使自己可以胜任,他们也会承认对手,甚至欣赏并为对手庆祝。

当你的自信增长了,你的心灵也同样会增长。你将不再担心和身边的人一起分享光环。

Ⅱ 现在的股票还能买吗为什么

如今的股票还能买。为了严谨,在这里就假设你问的是A股为例。

了解股票

要买股票,首先你要知道股票的制度,因为A股和外围不太一样。是T+1的,如果你买长线还好说,短线的话你买是要考虑股价。买的时候你就要考虑清楚什么时候是否能获利卖出,或者短线是否有机会盈利出逃。

那么如何来判断呢?

1.股票的长期走势如何?

你选的股票是在上涨新高的过程中?还是连续阴跌的过程中?还是震荡筑底的过程中,还是在短线回调。要能判断这些,你需要对该股的基本面和技术指标有一定的了解,能够结合判断出当前的大致趋势。

最后说一句,如果你是高手早就杀进来了,创业板行情这么好买指数都能赚到钱。

Ⅲ 南怀瑾老师怎样发财

他年轻的时候家境很好,他妈妈给他很多零花钱。长大之后去了台湾做生意失败了。后来到了大陆之后好像买了股票,因为他遗产中包括交通银行的若干股票。另外他常常开班授课会收费。

此外他大量书有版税。

Ⅳ 学佛人可以买股票吗

只要是国家允许的,股市也是投资,支援国家建设,投资这笔钱国家用,国家挣了,连本带利就还给老百姓。

Ⅳ 股票可以买吗

现在的股票还可以买,但是现在市场变化大,买股票都是有一定风险的,赢与亏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要做好准备。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一、现在买股票要做好足够的知识储备。 股票的知识包括了如何炒股,如何看懂股票的走势,交易时间和涨停这些,现在市场变瞬息万变,交易规则也在不断的发生转变,所以要与时俱进。这种时候不仅仅要看这只股票以往的走势,还要了解股票的背景,也就相当于投资者不仅仅要有丰富的理论基础,还要了解经济背景以及行业的现状、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这些结合起来分析这支股票未来的走势,这样才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二、现在买股票要做好心理准备,稳定的心态非常的重要。
股市有风险,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道理,但是有些人挣了钱之后就会忘记了这句话。目前疫情发展变化多端,也就导致了市场发展瞬息万变,所以之前挣钱的股票,现在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当选择股票投资的时候就要明白亏钱是很可能会发生的,要提前做好亏损的准备,随时要冷静客观的分析行情,才能让自己避免更大的亏损。
三、资金的充足是现在买股票必不可少的。 个人觉得买股票并不适合经济紧张的人,投资最好是选择闲钱,急用的钱千万不要动用,不要因为买股票给家里造成了更大的负担,这样承担的风险太大了。而且买一只股票最小的单位都是几百元,交易额太少了,也没有意义,有些甚至还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才能够挣钱。
股票随时都可以买,但是买哪一只股票就在于自己的分析以及判断,提前做好准备,才能在跌宕起伏的股市中明哲保身。

Ⅵ 跟着机构买股可靠吗

跟机构操作肯定是不行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的目的是赚钱的,并且也是通过操作股票赚钱,刚开始可能会给你两只能赚的,可是再以后你就只能成为给他们接盘的牺牲品了,如果跟着他们的人都赚钱了,那他们就没得赚了,你也就是给他们三万,但是他们损失的可能就不止那么多了,所以他们不可能因小失大的,所以是不可靠的。

Ⅶ 为什么说小白不要炒股

大家好,我是丸宝。

很多股民朋友都告诉丸宝,股市能治百病,特别是肥胖、孤独、冷漠、自私和老年痴呆症。

今天,想问问小尾巴们,如果想要告别病魔,快速瘦身,真的要去炒股吗?

其实并 不是。

如果只是小白,即便是一个两百斤的小白,丸宝也不建议炒股。

首先,股票是一个专业学科,交给专业人士做更好。

提到炒股,很多人都会想到股神巴菲特。

但你知道巴菲特本科是内布拉斯加大学经济学专业的,硕士是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的吗?而且硕士毕业成绩还是最高的A+,妥妥的学霸。

当然,让巴菲特赚钱的重头戏其实不是股票,而是卖保险。

买过保险的小尾巴们都知道,保险都是先交钱,之后再给我们钱,保险公司就可以先拿着我们的钱去搞投资。

如果投资赚了钱,就可以拿着这笔赚到的钱再去投资,相当于保险公司不出钱也能搞投资。

赚了全是它的,亏了,也没什么损失。

所以,相比自己去炒股,丸宝更建议把钱交给专业机构、专业人士,让他们帮我们投资。

第二点,股票市场赚钱的途径,有点少。

关于这一点,丸宝不是说大家都没有一夜暴富的潜质哈。

本宝想说的是股票盈利的途径太少了,除了股票上涨之外,就只剩下上市公司分红了。

对于上涨,丸宝的经验就是,跌,只需要一眼;涨,可能需要万年。

对于分红,A股市场上散户占了绝大多数,机构投资者占比不多。散户议价能力低,能拿到的分红相应就会少很多。

基金市场就会好一点,结构那是一个复杂。

追踪大企业的,追踪行业的,追踪指数的,追踪各种指数的,还有些是反向追踪指数的,这样下来,赚钱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些。

第三点,股票交易,限制有点多。

相比基金,10块、100块就能购买,股票最少都要买入1手,也就是100股。好一点的股票买下来可能就是几大千上万了。所以,股票交易的门槛其实是比较高的。

除此之外,炒股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研究一下K线、量比指标、MACD、行业发展、公司财务报表等等

这也是很多人更愿意投资基金的原因,没时间啊。所以愿意直接花点小钱让更专业的团队帮忙打理。

前不久,丸宝看到了过去20年以来公募基金的盈利状况,相比股票市场七亏两平一赚,基金可能真的是小小白们更好的选择。

数据来源: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

作者:丸宝来源:财富维他命

Ⅷ 南怀瑾:儒道佛都可以修行

南怀瑾:儒道佛都可以修行

找我的多半是看佛经的,所以这一本《原本大学微言》出版以后,没有人提出来向我讨论,出书到现在几十年了,没有一个人问过我,你就可想而知了。这是文化的根本啊,很可怜吧!问我的都是怎么样打坐啊,前面看到光啊,下面放个屁啊,都是这一套问题。

修行,不只是出家学佛才能做到,道家、儒家也能做到。最怕是似通不通,尤其现代人受的教育,似是而非,知识很渊博,欲望也很多。儒家怎么做到?就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 。

格物致知方得定

什么叫“致知”呢?“知”就是知性。诸位如果带过婴儿,就明白,我们自己也做过婴儿,只是当时的情况忘记了,但现在应该可以回想得起来。

我们生来就有个知性,做婴儿的时候,肚子饿了、冷了都晓得哭,这个知性本来存在,这个知是思想的来源。这个知,普通话叫天性,没有一个人没有的,当我们入娘胎,变成胎儿的时候已经有了。

那么,怎么叫“格物”呢?不要被外界的物质、境界、感觉引诱牵走叫格物。我们的知性很容易被外界的东西所引诱,譬如我们的身体打起坐来酸痛难受,身体也是个外界的物啊!“物格而后知至”,把一切外物的引诱推开,会发现,我们那个知性本来存在的嘛,所以先把这个知性认清楚了,再讲打坐。

“为什么要打坐呢?知性要打坐,我想打坐;为什么来学这个呢?因为我追求一个东西。”你这样想,已经上当了,被物格了,不是格物,是物把你格起来了。所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把一切的感觉、外境都推开,你那个知性清清楚楚地在这里,姑且可以叫作像一个得定的境界了。

“知止而后有定”,这时候,那个“知道一念清净的”,就是知性,一念清净就是意诚,念念清净,知性随时清清明明,不被身体障碍所困扰,不被外界一切境界所困扰,也不被自己的妄想纷飞所困扰;“意诚而后心正”,一切境界都不沾,这个就是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样我们身体的病痛、障碍、衰老,就会慢慢转变过来。打坐当然有反应,但如果拼命管身体的反应,就没有格物,又被物格了。“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这些都是功夫啊,要修多少时间呢?看个人情况不一定的。

达摩格物之道

“致知在格物”就是《楞严经》上讲,“心能转物,即同如来”,一样的道理。修行上的“致知在格物”,就是达摩祖师告诉我们在禅修的时候,“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息诸缘”,把外面物质世界的一切引诱,一切情绪、思想都潇洒地放下,就是格物。“内心无喘”,不是不喘气的意思,是心念知止而后有定,到诚意就是无喘了,呼吸也跟着自然近乎静止。“心如墙壁”,到此时好像内外分离,外物影响不了内心,就是初步的格物。“可以入道”,如此打坐修行,慢慢深入进步就可以入道了。

但是,即使得了灌顶,也没什么了不起。达摩祖师有一段话很重要:“诸佛无上妙道”,佛法是无上的大法,“旷劫精勤”,不是这一生修的,多生多世累积起来的功德。“旷劫”是很多生很多世。“精勤”精进勤奋的修持,这才跳出了世间法,成佛。达摩祖师这样对二祖说:“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他是骂二祖,你说你跪在这里,吃了多少年素,修行了多少年了,做了多少好事,来求大法,你这是小忠小信,轻心慢心,把佛法看成这么容易啊,自己认为了不起,岂能成功?

我劝大家不要搞这些,拜了几天佛,吃了三天素,就想上西天,又想回来买股票,发不了财,又说阿弥陀佛不帮忙,又埋怨,这是干什么呀?慢慢修吧。

内圣外用天人之道

《大学》讲“修身”、“正心”、“诚意”,后世的儒家称之为天人之道,天人合一。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同佛法一样,把上自天子皇帝,下至庶人,普通百姓,都看作是一个人,都要先以这个文化作根本。这就叫内养之学,佛家称之为内明。

下面的一句是:“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没有做到这个根本学养,只求外面的知识,是舍本逐末。换句话说,人们没有内圣的修养,却想齐家治国,达到天下太平,没有可能的。所以这些内容,大家必须仔细参究,它本身就是一个大悲咒。

“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知,就是知性,有人问我生死问题,我说世界上有些修行人,未死前,自己预先知道死的时间,这叫做预知时至,这就是知性问题。知性修养好了,打坐功夫有定力了,知性就清明。知性清明诚意,意诚了,一念专一就会有神明而通之。

所以儒家“中庸”也告诉你,“至诚之道可以前知”,达到诚意正心,可以预先知道的。

中国文化讲修身养性,是身和心两个方面。静坐的重点是修心,这个要一定的工夫才能做到,一般做不到的,就必须起来做事了。所以这一次教大家易筋经,什么道理啊?就是修身。

身的方面是合理的运动,不是剧烈的,剧烈的运动有时候伤身体,譬如西洋的运动,跑步、跳高、打球,有时候比较剧烈。中国的这一套运动,少林武当这样内养的功夫,是修身的道理。所以有一句话,“动以修身”,运动是在修身,“静以养心”,打坐是修心。“身心两健”,身体健康,心理也健康;“动静相因”,动是静的因,静也是动的因,动静互为因果。

今天我们反省下来,要回转来走自己文化的旧路,就是我们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大学》是孔子传给学生曾子,曾子总结下来的,是四书五经之一。我们当年受教育,八九岁就读这几部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都是讲内圣外用的修养之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