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负利率是什么意思,对存款、定存、货币基金有什么影响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一般而言银行向央行存款时可获得利息,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缩水,因此有望促使银行积极放宽面向企业的贷款。另外,实际负利率,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负利率产生影响如下:
1、存款缩水,负利率让钱“缩水”
2、物价推高,负利率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投资泡沫
3、资产泡沫,能贷到款的个人和企业几乎是零成本拿到钱。
利率在定义上有两个,一个叫名义利率,一个叫实际利率。
名义利率指的是比如你在银行贷款给到你的利率是6%,这个就叫做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是名义利率减去每年的通货膨胀率。
假设通货膨胀率为7%
那么实际利率=名义利率6%-通货膨胀率7%=-1%
这时候就有了负利率。
假如你做贷款你的做了6%当年的通货膨胀率是7%那么你做的这个贷款资金方是等于没有挣到你利息,他挣到你的钱都被用到扛通货膨胀了,你是很赚的。
再假如你去做投资你一年的收益可以达到5%,但是当年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了7% 那你也是没有什么收益的。
负利率是银行存钱利息低于通货膨胀率。那么就这意味着你的存款或者财富缩水了。通货膨胀率就是CPI,CPI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意思是现在的100块比起10年前不经花了;虽然手上还是拿着这么多钱,但是买不了这么多东西了,因为物价一直在涨价(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物价上涨了4.5%)。这就是负利率带来的影响。要想抵消物价的上涨,让你的100块在10年后还能值100,那么你就要找到一种可以每年带来4.5%以上收益的产品上。而现在银行1年存款利息才1.5%,5年存款利息就1.75%,货币基金的收益每年2%多点。所以还是跑输了物价上涨的速度,未来你的100块还是会贬值的。
负利率是指存款利息收益低于货币通胀率,钱放着不动,但购买价值在减少。
负利率不是像有的人所说的,钱存在银行,银行收取管理费。哪个国家都不可能这么做的,除非这个国家就取消了实体货币,货币全部电子化。
如果银行真的收取管理费,那么,民众和企业会把银行的纸币提光,都放在家里,银行成了空壳。
负利率吧,就是顾名思义,利率为负,你把钱存在银行,银行不付你利息,你还要交手续费。这样的话,钱是越存越少的。
这听上去很不可思议,其实确实基本上违反了很多金融和经济的规则。但是他目前就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日本维持负利率有一段时间了,欧洲也进入负利率时代。当然,这些负利率的话,绝大多数是指的是银行存钱到央行的利率为负。
负利率是一种不正常的金融和经济关系。相当于资金这一个生产要素不产生价值。所以会引发很多经济问题。与我们相关的可能就是你问的存款啊,货币基金啊等等这些的问题。对于一般储户来讲,基本上没有利息,再加上通货膨胀的影响,他肯定会促进你的消费。极端点说,今天的一块钱,明天变九毛了,那还不赶快花呀?
更大的问题是在资产端,引起负利率的原因是对于经济的状况非常悲观。资本不产生收益了,市场上的资金太多了,所以负利率往往和比较高的通货膨胀联系在一起。而且在这个时候其实有很多处获,还真愿意用负利率去存钱。原因在于投资其他行业可能亏得更多。而负利率的话,虽然钱变少了,但是起码本金还算安全。你想想这个有多可怕。
一两个国家出现负利率可能和他的货币政策经济状况有关。但如果全世界的主要经济体都进入负利率时代,往往会引发危机。这次美国的利息基本降到零,再往下降的话,就要到负利率了。确实对全球经济来讲比较可怕。央行怎么投入货币,只能制造通胀,但是不刺激经济。央行实在没招了,才会进入负利率。而且进入负利率的话,资产价格会下降,往往会伴有债务过高的情况。所以说对一般老百姓来讲的话,该吃吃,该喝喝,也不用去想太多了。不知道我这样的回答是不是,够清楚,和全面了?
非常感谢悟空邀请!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负利率应该是四种意思:一是银行负利率,即贷款低于存款利率;第二是利率倒挂,短期借款利率低于长期借款利率,出现资金紧张;第三种应该是利率低于通胀率,导致货币对应的
负利率应该是四种意思:
一是银行负利率,即贷款低于存款利率;
第二是利率倒挂,短期借款利率低于长期借款利率,出现资金紧张;
第三种应该是利率低于通胀率,导致货币对应的实物财富收缩;
第四种则是真正的负利率,存贷利差(贷款减存款)虽为正,但存款利率为负,即相当于收取全额存款税。
如果是第一种形式的利率,银行就会快速倒闭,金融会崩溃。如果是最后一种真正的负利率,那么会引发整个 社会 资金的萎缩,但并不影响全部资金,因为它只是被正府收回去了。
不过它会影响大众的消费能力,反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如果走第四条路不如将“相当于全额货币税”的方法改成“真实的局部货币税”,即用货币流动税来代替存款负利率。
保证普通家庭的消费能力不降的同时收取“不怎么流动资金的税收”来促进大额资金的流动。
这就要分三类或四类:自然人(囤有高额资金的)、非银行企业(囤有高额流动资金的)、非投资性银行。
还可以吧投资性金融企业作为一类。通过现金税来促进现金流通。
收取的税收明确规定不能用于国家事务,只能用于支持居民消费。这样从终端与起端共同发力,推动消费需求与生产需求的互动,形成良性循环。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这种情况下对广大中低收入的老百姓而言,最直观的影响就是居民放在银行里的存款会逐渐缩水,那么钱继续存在银行就没有意义了。理财也同理。不如购置房产商铺来的合理。当然,也要考虑所处城市的供求关系,否则会得不偿失。
负债率一般指资产负债率,反映债权人所提供的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例,也被称为举债经营比率。其反映在总资产中有多大比例是通过借债来筹资的,也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程度。
降息货币基金收益降低,存款利息也降低,定存收益也会降低,负债率可能会逆向走高
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一般而言银行向央行存款时可获得利息,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缩水,因此有望促使银行积极放宽面向企业的贷款。
负利率就是存款利率为负值,不管是活期还是定期存款都不会有利益收益,甚至还要出保管费!目前日本、欧洲都是实施的负利率政策。
当然,在金融市场中,当实际银行存款利率低于CPI增幅时,也会被称为实际负利率!
❷ 国债利率是负的意味着什么
负利率往往意味着极高的通货膨胀率,导致投资者即使利率为负也继续投资国债。
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
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2)负利率买什么股票的影响扩展阅读
负利率的消极影响:
1、存贷利率倒挂会打乱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有人会从银行借款再存入银行。以坐收利率倒挂的差额;
2、不利于借款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当存贷利率倒挂时,企业的资金使用会浪费,甚至有货币资金闲置时也不归还银行贷款,引起信贷资金周转不灵;
3、不利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经济核算。利率倒挂的情况下,银行吸收存款越多,发放贷款规模越大,则亏损越大,不利于银行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银行业务的开展。
❸ 负利率时代怎样理财
负利率时代是指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在负利率时代居民可以购买以下产品来理财:
1、股票
股票是收益与风险同存的产品,但是总体来说,居民控制仓位,进行长期投资可以获得不错的收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跑赢CPI的上涨速度。
2、基金
基金相对应银行存款其收益要高一些,风险比股票要低一些,在负利率时代,投资者可以购买一定的基金,或者进行定投来增加收益。
3、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一般来说,比银行的存款利率高一点,投资者可以考虑购买一些理财产品,比如,余额宝、证券公司、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除此之外,投资者也可以购买一些国债逆回购,总之,投资者在购买这些产品时,应结合自身的投资偏好。
❹ 负利率意味着什么
负利率意味着什么
负利率意味着通货膨胀。
负利率就是将通常的存款利率改为负值。有时适用于央行接受民间银行存款时的利率。一般而言银行向央行存款时可获得利息,但在负利率情况下反而需要支付手续费。银行将钱存入央行会出现缩水,因此有望促使银行积极放宽面向企业的贷款。例如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宣布实行-0.1%的负利率,将从2016年2月16日起执行。
另外,实际负利率,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2011年8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5%,而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仅为3.5%。我国的负利率已持续近17个月,老百姓的资产价值正随着物价上涨而相对贬值。
2015年10月23日,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这是自2014年11月22日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下降至1.5%,11个月以内存款利率惨遭腰斩。
定义
在过去,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率,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
实际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CPI指数)
目前,我国环球金汇的银行一年定期利率是3%,而通货膨胀率是3.3%,负利率也就是实际收益率,是-0.3%。
而现在,负利率指存款利率为负值,即名义利率为负的。目前各国实施的"负利率政策"却是一种违反常理的非传统货币政策,民间银行如果把钱放到中央银行,得要反过来支付费用。就民众来说,把钱存到银行,不但没利息,反而还要付出一笔保管费,钱会越存越薄。
现象概述
所谓的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如果银行利率不能高过通货膨胀率那么就这意味着:存款者财富缩水,中国进入"负利率时代"。
❺ 负利率时代意味着什么
负利率时代就意味着市场中的通货膨胀率高于银行存款利息,居民会发现钱存在银行里资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随着市场物价的上涨出现缩水的情况。
通常情况下,如果市场出现负利率居民会更愿意把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等。这样很有可能会使市场的投资泡沫逐步加大。由于市场负利率会使贷款成本较低,会诱发巨大信贷需求和资金需求,从而再次扩大市场的通货膨胀速度和市场中的投机行为。
市场中也会存在利用存贷利率倒挂坐收差额的行为,这样会扰乱金融市场的秩序。也会不利于借款企业节约使用资金。当存贷利率倒挂时,企业的资金使用会浪费,甚至有货币资金闲置时也不归还银行贷款,引起信贷资金周转不灵。同样还会不利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的经济核算。
❻ 负利率是什么意思呢对社会有什么危害呢
指的是你将钱存在银行中,你需要给银行一些利息和服务费。会增加老百姓的负担,会影响经济的发展,也会影响经济的水平情况,严重的会导致市场的波动。
❼ 负利率时代四大猜想:房价将大涨 股市或见底
2015年10月24日起,央行再次打出“双降”组合拳,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同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6%,时隔22个月后,国内再次步入负利率时代。“双降”后的负利率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股市等,可能会迎来哪些变化?
猜想1:成全球普遍货币政策?
经过本轮“双降”、年内第五次降息之后,目前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1.5%,而9月的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6%,,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进入了“负利率时代”。这就意味着,在当前利率水平和CPI涨幅下,如果选择一年期定存,这10万元一年后将“缩水”100元。
这并非我国经历的第一个负利率时代。近20余年以来,我国就曾经历过4次实际利率为负的时代。从形成机制上来讲,都是由于物资短缺或者经济过热引发通胀快速攀升到存款利率以上形成的,随着央行的紧缩货币政策逐步实施,实际利率都很快转正。
在上一次2010年2月至2012年3月长达26个月的负利率时代内,央行曾5次加息上调基准利率,1年期定存利率达到3.5%,5年期以上的基准利率更一度达到7.05%。然而2010年当年CPI上涨3.3%。直到2012年2月CPI同比上涨3.2%,长达两年之久的负利率时代才宣告结束。
当前,进入负利率时代的不止我国。目前,欧洲央行的隔夜存款利率为-0.2%;瑞士央行、丹麦和瑞典央行也都实施了负利率政策;1999年实施过零利率政策的日本,在去年10月开始发售负利率债券;美国自金融危机实行QE政策后奉行接近零的基准利率政策。
为何超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常态?相关分析师认为,这些年全球经济增速越来越低,各国央行竞相实施货币宽松乃至量化宽松,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无处可去的资本,实体经济低迷,融资需求疲软。10月26日,央行表示,中国尚未面临“零利率”的约束,名义利率水平仍在“零”之上,我国此次“双降”是常规的货币政策措施,并不是QE。
猜想2:资金追求收益资本外流加剧?
进入负利率时代的另一个担忧,就是资金是否会追求收益,从而加剧资本外流。
在欧洲央行实施负利率政策后的2014年下半年,欧元区对外净投资规模创纪录新高,四季度达到了1350亿欧元。有了这样的前车之鉴,加之我国三季度外汇占款下降总额高达创纪录的8900亿元,使得市场担忧负利率是否会加剧资本外流状况。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进入负利率后,资本外流的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大,但因人民币资产与发达国家有明显利差空间,资本外流暂不至于存在不可控风险。
业内专家则表示,中国的经济增速虽然“破7”但仍然处在高经济增速行列,而美元延缓进入加息周期,会吸引净流出的资金回流,从而缓解改善当前资本外流状况。央行在9月初对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进行调整,而随着未来跨境金融基础设施的逐步到位和跨境人民币结算政策的日趋完善,将增强人民币资产的吸引力。
猜想3:每次“负利率”房价必飙涨?
通常情况下,负利率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效果,是银行储户将购买商品消费,或者购买资产如房地产、存款、股票、理财等保值。因为消费支出和资本支出,都能够提升经济活跃程度。
在过去的经验中,负利率对于房地产的提振效果尤为明显。国家统计局报告显示,中国过去的四段负利率时期房价涨幅为:1992至1995年,全国商品房价格累计涨幅达到60%;2003至2005年,累计涨幅为34%;2006至2008年,累计涨幅为12.8%;2010至2012年,累计涨幅为15%。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在四次负利率期间,房价都可以用飙涨来形容。而欧美日等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在低利率和负利率期间,也都涨势强劲。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根据此前发布的《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20年》显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增长已成为过去,房价快速上涨的外部环境已不具备。面对需求的减少、经济增速的放缓等改变,房地产市场能否再次凭借负利率东风重演飙涨历史呢?
相关分析师认为,虽然房地产迎来历史最宽松局面,开发商将获得更宽裕的融资成本,而由于股市已经让一二线城市的大部分投资者害怕,很大部分资金将会流向楼市。但也认为,由于经济发展、产业布局等方面的不均衡,全国房地产基本面已经不同,因此不可能出现全面上涨。对于一二线城市,2015年市场走势将明显趋好,推动力继续加强;而三四线城市崩盘可能性反而增加。
猜想4:流动性释放股市逐步见底?
已经经历了两轮暴跌的股市对于“双降”即将释放的流动性则更为“淡定”。
根据广发证券提供的数据显示,2000年以来的三次负利率时代中,我国股市表现皆为先大涨后大跌。其中,2003年11月至2004年3月,沪指先从1350点涨至1740点,但此后至2005年11月又跌回1000点;2007年2月至10月,沪指先从2800点涨至6000点,但2008年10月又跌回1700点;2010年7月至10月,沪指先从2400点涨至3100点,但2013年6月又跌回2000点。
为何走势如此一致呢?广发证券分析称,之前几轮都是由于经济过热,投资者盲目乐观,导致股市在负利率前期大涨;但是随着利率水平的不断上升和流动性的持续收紧,最终对需求产生了抑制作用,并导致宏观经济从“过热”走向“滞胀”,股市也已因此而崩盘。
多位分析人士表示,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改变,这次负利率时代带来的,有可能将是宏观经济的持续疲弱与流动性长期宽松。过去的负利率经验对股市的指导作用已经改变,下一阶段对股市影响更大的将是长期的经济走势。
(以上回答发布于2015-10-27,当前相关购房政策请以实际为准)
搜狐焦点为您提供全面的新房、二手房、租房、家装信息
❽ 中国首次发行了负利率主权债券,负利率会带来什么影响
市场对中国以欧元计价的负利率主权债券的市场接受程度表明,投资者预计欧元利率将进一步下跌,这些投资者可以以较低的收益率出售负利率债券,以获得正回报,由于欧洲反复流行,通货膨胀已经减弱,欧洲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已经开始增加,但是财政政策尚无重大新措施。
欧洲复苏计划要到明年第二季度才能开始实行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投资者抢购中国主权债券实际上反映了它们对中国的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并对中国经济更有信心。财政部表示,本次发行采用“三个上市地点,两个托管地点”的模式,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卢森堡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财政部顺利发行40亿欧元主权债券,有利于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改善欧元主权债券收益率曲线具有积极意义。
❾ “负利率”到底意味着什么
评论员门宁:
利率可以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无论哪种利率为负值,我想都不是好现象。
如果存款利率为负值,那么意味着把钱存在银行里不仅不会得到利率,还需要向银行支付一定的管理费。丹麦目前的银行就执行了负利率,假如你在银行中存50万欧元,每年需要缴纳3000欧元的管理费,是不是很闹心。这么做的目的很明显,就是鼓励人们不要把钱存在银行里,而是拿出去消费,以此拉动经济增长。
如果贷款利率为负值,那么意味着欠银行的钱会随着时间推移减少,等于被银行还了一部分房贷。这听起来就像是做梦,但同样在丹麦实现了。如果你在丹麦日德兰银行办理了10年期房屋按揭贷款,利率为-0.5%,意味着银行将每年帮你还0.5%。
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就是存款利率为负值,贷款利率也为负值,但存款利率比贷款利率还低,银行还赚了个息差。
银行为什么会负利率房贷呢,显然也是为了促进人们贷款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因此负利率往往会在经济萧条期时才会见到,并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去年,无论是加拿大央行、英银行还是澳联储和纽联储,虽然都在利率决议上探讨过负利率这一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最终也都没有选择将名义利率降至负值区间。
深究其背后的主要原因在于,负利率的不确定性太高了。是否能在降低负面影响的情况下正常刺激经济,各大央行们都吃不准,也都需要再测试和考虑 。
全球到目前实施过负利率的地区一共有5个,分别是 丹麦 、 瑞士、日本、瑞典 和 欧元区。 表面看上去各国实施负利率都是为了拯救经济,刺激经济的上行。但是通过这几家央行实施的结果来看,总会出现与央行初衷相反的情况发生。
如同 在经济一面向好时央行选择加息 ,对于相应的主权货币来说就是刺激利好,高息货币意味着金融机构套利空间的存在。但是 在经济下行乃至下行的情况下,加息反而让 社会 中的货币减少 ,融资贷款利息的提升让钱难以流通,不利于实体经济的发展。能看出来,同样是加息但是在背景不同的情况下,结果也是不同的。
②
从90年代以来,日本就一直在与极低的通胀斗争。日本央行在大部分时间里的政策利率和相关短期利率一直接近于零,但成效始终有限。自1980年起,日本的通胀水平几乎始终徘徊于2%的目标下方,甚至长期处于0轴下方。
(日本自1980年的通胀曲线图)
终于在2016年1月29日,日本央行超出市场预期的宣布实施负利率。能看出在负利率实施的这几年里,通胀似乎脱离了通缩的危险,只是新冠疫情带来的封锁措施再次引发通胀缩减的危机。
回看当时货币市场对于该消息的反应似乎十分纠结。在宣布当日,日元贬值超330余点,但随后日元便开启了长达4个月的升值趋势,美元兑日元一路从121.7一带开始下跌,最低至98.935一带。
(美元兑日元日线图,来源MT5)
究其背后原因在于,出于意料的负利率让市场判断日元或将迎来大放水导致日元的贬值效应。不过,日元走势依然看涨,主要原因是当时全球不确定性。
由于中国2105年的放水导致2016年的经济低迷甚至有“硬着落”的风险。与此同时,英国脱欧和特朗普获胜等事件,促使日本投资者回避海外投资,回购了日元。日元避险的属性导致日元异常升值,无视日本的低利率,甚至负利率。
到年底,由于美联储发出更频繁加息的信号,同时日本央行继续执行其大规模购买日本国债的计划,导致日元开始迅速贬值。
(美元兑日元日线图,来源MT4)
从结果来看,单纯的负利率对于相关主权货币的走势其实影响并非很大。更多的需要考察该 央行之前的政策 、 货币本身的地位 以及 全球外部环境的影响 。
③
无独有偶,瑞郎作为全球另一大避险货币。 在瑞士央行实施负利率后也出现升值趋势,与央行贬值的初衷违背。
瑞士长期以来一直被投资者视为“避风港”,因为其稳定的经济 历史 和长期的银行安全传统。2012年欧债危机期间,大量投资者选择将手中的欧元兑换成瑞郎,导致瑞郎大幅升值。由于汇率大幅上升对瑞士经济赖以生存的出口商不利,瑞士国家银行将汇率铆钉为1.20法郎兑欧元。为此,它发行了大量的法郎,并将其出售,以换取欧元和以欧元计价的资产。
但当欧洲央行宣布打算开始量化宽松时,瑞士央行决定不再持有这一上限。2015年1月15日,瑞郎宣布取消汇率固定。与此同时,将利率下调至-0.75%,这是当时世界上负利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本身瑞士央行预计负利率将阻止瑞郎升值。
结果没有如预期的那样。当上限被取消时,瑞郎对欧元的汇率猛涨,升值幅度约为20%。与此同时,瑞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几乎降至负1%。瑞士央行0.75%的负利率不足以阻止投资者将资金从欧元转向法郎。
④
当然,负利率最初被丹麦银行推出时,效果还是不错的 。
丹麦的负利率实验起于2012年7月,丹麦决定开展存款负利率实验。当时,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恶化,AAA评级的丹麦成为投资者的避风港,丹麦克朗对欧元持续升值,丹麦出口受压。
当时实施负利率为-0.2%,设定时有两个目标,一是鼓励银行更多地向私营领域放贷,二是让丹麦克朗计价资产对全球投资者贬值,去除丹麦克朗本身的泡沫。负利率对汇率产生了如期影响,有效的避免不必要资本流入。丹麦央行在稍有贬值就将存款利率调至-0.1%。
但是要知道丹麦与日本央行和瑞士央行不同, 丹麦并没有通胀的目标,保持汇率稳定是其政策组合的主要目标。因此不像其他央行一样,又想放水但又怕水太多了导致推高实体经济的价格。虽然其负利率政策使丹麦克朗贬值了,但并没有产生鼓励银行放贷给家庭和企业的效果 。
⑤
总体而言,负利率确实能提振经济活动,并最终有助于通胀的稳定。负利率政策的结果是,贷款量扩大了,相关的主权货币有一定的贬值预期。但是货币政策的实施必定需要关注当时的大环境。有确定性更高,效果更好的政策工具前提下,负利率这一工具是各国央行需要多加考虑的。
例如英国本身处于脱欧阶段,虽然负利率或将带动公司及私人部门借贷的提升,提振经济。但是本身贸易领域受挫的情况下,或许也将导致外部资本流入的减少,这对于急于脱离当前沼泽的英国来说,或许不是一个很好的政策。
德国十年期国债利率都已经 -60BP 了(BP,basic point 百分之一的百分之一=万分之一),美国的联邦基金利率也只有2.25%,美联储如果开启降息周期只怕没多久就能降个负利率出来。
借钱给别人自己还得倒贴这是哪门子的道理?既然都负利率了,我们为什么还要投资债券?
有人是这么个逻辑:根据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名义利率虽然是-60BP,可投资者完全没在怕的,核心通胀率如果也是负的比如-210BP, 最后实际利率是+1.50%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思考题:为什么不干脆持币算了?还能省60BP。(提示:是在琢磨不出来的话,答案后文找)
负利率的困局
负利率政策其实并不是一个普遍现象。2008年金融危机后只有瑞典、丹麦、欧元区、瑞士和日本这5个发达国家的央行走了负利率的路子。
负利率实际上并不是政策首选,而是在 传统货币政策空间不足之时选择的下下策 。所谓传统货币政策,就是以前用过的货币政策,比如降准、降息和量化宽松(QE,俗称放水)。当利率已经降无可降,央行大水漫灌也没办法阻止经济下滑通货紧缩的时候,才会去选择使用负利率。
负利率什么原理? 凭什么存钱的人还得倒贴,贷款的人反而能吃利息,这还有没有天理?负利率实际上是中央银行降商业银行比如中农工建四大行的存款准备金利率设定为负值,如果商业银行有小钱钱没有贷出去,趴在央妈的户头上了,那就得交罚款。以惩罚性利息促进商业银行将更多资金投向市场,从而刺激信贷,支撑经济增长,提高通胀。
理论是这么个理论,但现实好像没那么美好,负利率政策收效甚微。上面提到那五个国家,时至今日都还是负利率。负利率其实和毒品有那么点类似,沾上容易,想戒可就难了。经济增长达不到加息的条件,就永远走不出负利率的困局。更有甚者万一再吹出个股市楼市“郁金香”泡沫出来,加息就约等于危机。
负利率下存钱的赔钱,贷款的赚?
负利率其实并不必然对应商业银行针对个人的存款利率。存300w到银行,1年之后到期少个0只剩30w,谁还会在银行存钱?储户纷纷提款的话,分分钟搞出个流动性危机出来,上面那5个国家除了瑞士,银行存款利率页都不是负的。
再说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众所周知银行吃的是存贷利差,银行对贷款收的利息大于付给储户的利息才有钱赚。对个人存款利率不为负,贷款利率就很难是负数,毕竟银行也要恰饭的嘛。
为什么负利率还要买债?
只听说过买房稳赚不赔是刚需,这买债怎么也是刚需呢?国债作为一种安全资产,是银 行监管指标考核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另外平时做做回购搞搞MLF也需要债券去充当合格的抵押品,所以就算买债倒贴钱,我们还是要买的呀。
银行大把闲钱,不可能都换成毛爷爷放在库房里。如果存起来,银行也要缴纳管理费的,只要买债券倒贴的利息比存款管理费低,那就还是买成债券更划算。
国债就算倒贴钱,那也是为国接盘的觉悟和信仰啊!银行这种大财主,自然是以安全性为第一追求,宁肯少赔那么一点,也不会去投资高风险资产的。
买债的收益可不仅仅是利息那一部分,所谓资本利得就和我们买股票是一样的,股票的面值会发生变化债券也会。债券的面值和利率水平成反比,负利率怕什么,只要利率还能降,我们买债就照样赚钱。
不过负利率到底不是个常事,老祖宗有句话说得好, 事出反常必有妖 。 旧金山联储就发过篇研究说,日本一进入负利率,市场对通胀的预期就跟着刷刷下来了,反而没有起到刺激的作用。有更深入需求的朋友可以搜来读, negative interest rates and inflation expectations in japan .
❿ 负利率到底有什么缺点对社会有什么影响原因是什么
负利率是指的是在某些经济情况下,存款利率(常指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小于同期CPI的上涨幅度。这时居民的银行存款随着时间的推移,购买力逐渐降低,看起来就好像在“缩水”一样,故被形象的称为负利率。在负利率的条件下,相对于储蓄,居民更愿意把自己拥有的财产通过各种其他理财渠道进行保值和增值,例如购买股票、基金、外汇、黄金等。所谓负利率,即物价指数(CPI)快速攀升,导致银行存款利率实际为负。存银行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率就成了负利率。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负利率=银行利率-通货膨胀率(就是经常听到的CPI指数)。
负利率 - 经济影响存款越来越少
负利率让钱“缩水”
负利率最为直观的影响就是居民放在银行里的存款会越存越缩水。目前居民储蓄存款29万亿元,利率低于中性水平至少3个百分点,相当于居民每年收入少增约9000亿元。既然把钱放在银行里并不保险,钱还会白白地蒸发掉,那么把钱拿出来就是最好的办法。然而,有相当部分银行存款是取不出来的,那就是中低收入者的“强制性储蓄”,它们不能也不敢消费,更不能、也不敢转化为投资,当然,他们的那点钱也根本不够去投资。尤其是广大农民,因为这些钱是为养老、保命所攒,或是随时应急所需,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负利率作为一种财富再分配工具,它会进一步掠夺社会弱势群体原本可怜的一点财富。
物价进一步推高
负利率持续时间长容易导致投资泡沫
有钱人们当然不会就看着自己的钱放在银行当中一点点蒸发,所以他们一定会努力寻求投资。而中国目前的投资渠道实际上比较单一,富人们大多将目光投向股市、楼市还有期货市场。这也是有调查数据佐证的,根据中国社科院金融所尹中立的观察,当2007年出现物价快速上涨、负利率变得较为严重后,中国房地产市场恰好迎来价格猛涨时期。“2007年的CPI从7月份超过5%的关键点,在8月份达到6.5%,与之相对,中国股市在这两个月间分别大涨17%和16.7%,房价也出现飙升。”尹中立说。所以一般都认为,负利率是高房价的幕后真凶。
资产泡沫横飞从2003年开始,7年来,中国1年期实际贷款利率为2.6%(按官方统计数据,年均CPI涨幅为2.7%),所以能贷到款的个人和企业几乎是零成本拿到钱。2009年,不仅中央政府推出了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庞大投资计划,而且当年银行信贷暴增10万亿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低利率诱发巨大信贷需求和资金需求,廉价货币政策释放出了巨大的流动性,当游资、热钱横行之时,投机一定更疯狂、更猖獗。这时,投机暴利远远超过投资回报,实业资本受到威胁。这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房地产行业。根据人民银行的数据,截至2009年年末,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19.2%,比上年末高1个百分点。2009年新增房地产贷款2万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21.9%,占比比上年提高超过11个百分点,同比多增1.5万亿元。其中,个人购房贷款新增1.4万亿元,约为2008年的5倍、2007年的2倍。
在负利率时代,普通百姓的钱都在银行蒸发、缩水,而另一方面,能够从银行得到大量贷款的其实是地方政府、国有企业,所以这样的大项目,空项目屡见不鲜。根据央行在6月份公布的《2009中国区域金融运行报告》,2009年贷款主要投向基础设施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制造业,积极支持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http://ke..com/view/5636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