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投资技巧 » 阿里巴巴买苏宁股票价格吗
扩展阅读
股票行权价格低于行权 2025-09-16 08:39:34
怎么看股票全流通 2025-09-16 08:08:33
哪些智能手表看股票 2025-09-16 08:07:13

阿里巴巴买苏宁股票价格吗

发布时间: 2023-01-17 06:36:23

1. 张近东转让苏宁易购股份,阿里为何不接手呢马云会不会出手呢

张近东准备转让苏宁易购的股份,引起了巨大的关注。目前真正的卖家还没确定,这次预计将转让20%到25%的股份,那么转让之后,张近东在控制权可能会受到威胁。

因为最大的股东可能就是新入股的财团了。不过因为是多家公司组成的财团,所以可能也不会影响到张近东的控制权。这些都需要到交易结束之后才可以知道。不过许多人提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阿里为何不接手苏宁易购呢?

目前阿里旗下的淘宝持有苏宁易购19.99%的股份,是仅次于张近东的第二大股东。同时张近东跟阿里的创始人马云私交甚笃,两个人还曾经在2018年一起去俄罗斯看世界杯。

有消息说张近东曾经找了不少大佬,不过很多人都对苏宁易购望而却步。最终还是江苏国资出手,显然江苏方面不希望苏宁出事,毕竟苏宁是江苏方面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江苏最近几年已经暴雷了一家三胞集团,苏宁如果再有问题,确实影响不小。

那么张近东如果想要东山再起,应该怎么做呢?其实摆在张近东的面前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新了。看看拼多多就知道了,靠着创新的模式,在5年内就斩获了2千亿美元的市值。在传统的B2C模式里面,苏宁易购现在拼流量、服务、规模都已经输给京东了,那么就只能走创新的路子了。

国美都在大幅度改版,要大力发展体验式的电商购物,国美都敢于断臂求生,张近东还有什么不敢呢?

2. 苏宁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旗下公司了吗

是的。

2020年12月10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披露,苏宁控股集团股东张近东、张康阳及南京润贤企业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已将公司股权出质给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股权出质登记日期为2020年12月4日。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官网显示,三个出质人的出质股权数额为100000。

不仅仅是苏宁控股集团股权,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还显示,张近东在同一天将持有的苏宁置业集团股权出质给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股权数额为65000。苏宁置业是苏宁电器旗下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天眼查显示,张近东是苏宁置业的大股东,持股81.25%,认缴金额65000万元。

(2)阿里巴巴买苏宁股票价格吗扩展阅读

苏宁控股集团持有苏宁易购3.98%的股权,股权质押是正常的商业合作,对苏宁易购战略发展和正常经营无实质影响。

尽管如此,外界猜测并未就此终止。10月以来苏宁易购债券价格一度大跌以及公开辟谣资金链断裂的消息,频繁将其推向舆论中心。

出质股权10亿元,苏宁:正常商业合作。

3. 苏宁获救,阿里为何不直接拿下

苏宁的资金链问题,最终还是由江苏国资出面来解决,深圳国资放弃入股,张近东避免了质押股爆仓的最坏情况,观察目前的这份自救方案,股价暂时有机会企稳,但是长期来看想要走出泥潭,困难依然非常大。

传得神乎其神的阿里巴巴入股苏宁,就是烟雾弹,或者是某些苏宁股东的一厢情愿,从商业逻辑、监管大环境、业务协同性、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阿里都不可能接盘苏宁,事实也证明了这种判断。清波专栏此前也写过《苏宁会卖身阿里吗?不可能的》。

接盘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中,华泰证券、阿里、小米、海尔、美的、TCL 等产业投资人参与,看上去更像是属于“债转股”性质,而非战略投资,当然,相比当年阿里的入股价,现在5.59元的价格几乎是打了三折,而且应该是设定了一定的退出条款,真正拿出真金白银的还是江苏省国资委。

从去年夏天苏宁开始爆出资金链的问题,作为江苏最为知名的民营企业,江苏省国资委来解困,本来就是应有之意,只是苏宁管理层却舍近求远,先找了深圳国资委来做接盘方,这本来就极不合理,最终苏宁还得靠江苏国资。

只是,从设立的两个帮苏宁输血的新零售基金来看,目的不像是接盘苏宁的股权,倒是借钱给苏宁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让其恢复正常的现金流,地方国资并不希望来兜底,这从某种意义来说,其实也印证了苏宁的资产质量确实是堪忧。

目前这个解困方案,还只是草案,要真正落实还得一定时间,包括阿里小米这些产业投资人,恐怕还得过董事会来批准,时间应该不会太短,其中还有很多不可确定性,这从股价开盘一度从涨停板跳水就能看出来。

当然,苏宁倒闭、破产的可能性也不大,更多的还是让张近东变卖资产,自己的孩子自己救,苏宁的结构性问题,包括铺大饼式的零售逻辑,以及效率低下的线上及线下运营,还有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都不可能在短时期之内改观,苏宁要真正涅槃,恐怕在国资输血之后,还是需要从管理层先动手,一帮跟随张近东多年的老臣,恐怕得很快退出苏宁的舞台。

至于目前苏宁6块钱左右的股价,是不是一个抄底的机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今天开盘后的那波跳水一样,有人疯狂抄底,有人疯狂逃命,相互对视了一眼,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END——

欢迎关注【清波专栏】,从微观视角看 科技 百态,从细节处体验消费前沿。

4. 为什么阿里巴巴要以 283 亿人民币入股苏宁未来两家的合作会有哪些想象空间

京东的威胁越来越大。阿里先占位,免得在家电这块被京东弯道超车了。

在网购市场里,天猫和淘宝以巨大的优势碾压各电商。但是在大家电这块京东屹立不倒,并且稳步增长。

2014年家电网购分析报告显示,在家电网购市场,京东和天猫组成的“双超”格局难以撼动。京东在进一步巩固老大地位的同时继续拉大与竞争对手的差距,2014年,京东的销售额占到整体家电网购市场的59.8%,比2013年提升了4.2个百分点,大家电销售额更是占到线上市场的65%。天猫在家电网购市场的占比为30%,在大家电领域则为22%。虽然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多番发力,但收效并不明显,要想打破京东和天猫的“双超”格局仍需时日。

可以看到3C家电类的消费通常在京东而不是在阿里系。
然而通过艾瑞的报告看,3C家电售卖这个品类竟然占了整个网购市场的22.7%

只要3C家电市场一日不在阿里麾下,阿里一日不得安宁。
在3C家电类除了天猫和京东,就是国美和苏宁。
在自己的发展遭遇瓶颈的时候,整合和拉动行业其他竞争对手,一起蚕食老大的市场份额,看上去是一个不错的方法。而且在阿里发的PR稿也说了,看上了苏宁的仓储物流和门店。二者正好互补一下。

另外一点我觉得值得一提的猜测是,Tmall售卖家电一直被人诟病的是诚信和质量问题。这是淘宝时代遗留下来的观感和口碑,很难扭转。
而苏宁作为多年的线下3C经销商,无疑在口碑和诚信商更容易取信于大众,通过阿里系的流量+苏宁的品牌和渠道,我认为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为什么是苏宁而不是国美呢?
看国美和苏宁对待互联网的态度就一目了然了,苏宁那是轰轰烈烈的拥抱互联网,连名字都改成苏宁云商了。国美扭扭捏捏,财报号称本集团将国美在线的采购、物流、门店继续进行整合,使国美在线从原来独立运营逐渐转变为与整个集团的整体运营,共享本集团的低成本高效率供应链。
也就是说国美在线基本上成了个傀儡,没有什么独立运营的资格了。国美相对保守的打法,也让阿里系与国美无缘。

从苏宁的角度来看,14年苏宁转型,净亏损10个亿都是在人力上,昔日的竞争对手国美人力只有10.4个亿,苏宁高达28.6个亿,大家知道互联网人才很贵的。
尤其是一个传统企业进入互联网,我甚至怀疑其中有很多冤枉钱,然而如此决绝的转身换来这样惨淡的市场份额,苏宁想必也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
这次阿里的入资能很好的解决一个传统企业过度到互联网企业的难题,也不会再转型之后处于这么尴尬的地位。

5. 苏宁云商持有阿里巴巴多少股票

总的来说苏宁持有阿里巴巴2600万股左右,具体情况如下;
2015年8月10日公布,公司拟以15.23元/股的价格,向阿里巴巴集团子公司淘宝(中国)软件及安信-苏宁2号基金发行19.27亿股,其中阿里巴巴以283.43亿元认筹,占发行后总股本的19.99%,成为苏宁云商的第二大股东。同时,苏宁云商将以不超过140亿元人民币等值的美元,按照81.51美元/股的价格,投资认购阿里巴巴集团增发的普通股股份,且认购普通股股份数不超过2780万股,预计发行完成后,公司将持有阿里巴巴集团发行后股本总额约1.09%; 2016年10月18日晚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南京苏宁易购与关联方阿里巴巴中国拟共同出资10亿元设立重庆猫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暂定名,简称“猫宁电商”)。其中南京苏宁易购出资5.1亿元,持有猫宁电商51%的股权,阿里巴巴中国出资4.9亿元,持有猫宁电商49%的股权。

6. 大败局:张近东苏宁帝国的没落(二)

大略是当时家电连锁四剑客苏宁、国美,大中、永乐只有苏宁的张近东依旧活跃在战场上,让他忽视了一股冉冉升起的新力量——互联网电子商务。

彼时中关村小老板刘强东已经试水电商,且SARS期间让他不仅初尝电商甜头也开始展望电商美好的未来。

虽然很多人开始不断提醒张近东提早布局电商,但他依旧没有察觉到危机的苗头,其实此时已经慢慢暴露了张近东或者说苏宁内部的核心问题: 认知老化

2010年,张近东说:“未来消费的主流绝对不可能是网购。在他认知里他的对手只有沃尔玛。 对新事物不屑一顾,对固有观念墨守陈规,让他错失了苏宁转型线上的最好时机。

虽然在这一年苏宁易购正式上线,但张近东工作重点仍在实体店。

这一年淘宝双十一销量超过9亿,同比增长1772%,当当在纳斯达克上市,京东正在遭遇融资蜜月。

很快张近东意识到自己对于电商的理解错了,2011年提出了“再造苏宁,成为电商第一”的口号。同时也提出来了沃尔玛+亚马逊的方向。

目标热血的背后需要良好的策略来实现。

这一年天猫交易额800亿,京东309.6亿,苏宁59亿。

2012年苏宁家电卖场的大家电销售速度萎缩两成,电商平台增速超过150%。

2012年春,张近东决定扳回电商败局,他对内总动员:全年保底200亿,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全力冲刺300亿!对外,苏宁的全网价格战打响。

这场价格大战卷入了京东、淘宝,逼出了当当、国美,还把亚马逊裹挟了进来,真可谓是群雄逐鹿,厮杀惨烈。杀到红眼时,拼的是谁先把血流干。而血,就是钱。

当年7月,苏宁定向增发47亿,紧接着在8月13日,又发行80亿元公司债。两次共计融资127亿元,相当于苏宁2011年净利润的两倍半。

京东迅速回击,苏宁8月13日发债,8月14日刘强东就宣布,京东商城所有大家电将在未来三年内保持零毛利,并“保证比国美、苏宁连锁店便宜至少10%以上”。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并不想变成神仙打架的炮灰,于是纷纷出逃。苏宁电器股价因此遭受重创,8月14日当天大跌7.11%,其收盘股价与定向增发时相比,暴跌超50%。

前台早已一片猩红,后台的张近东似乎云淡风轻:“苏宁是一家优质的上市公司,如果我的企业没有风险,我个人的投入有什么风险?”

价格战最终在国家发改委介入后偃旗息鼓,胜负未分。

然而这一年,苏宁的净利从上年的 历史 高点48.21亿元,迅速滑至26.76亿,几乎腰斩。

在品尝过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毒打后,张近东似乎才真正意识到不变成他们就会被他们淘汰。此后苏宁整体战略向互联网线上交易大幅倾斜且开启买买买模式。

2012年,全资收购母婴平台红孩子,苏宁正式向全品类经营扩展。

2013年初,张近东将“苏宁电器”更名为更像互联网企业的“苏宁云商”。

2013年6月,苏宁继续牺牲利润,宣布线上线下同品同价。

2013年10月,收购视频网站PPTV及足球俱乐部。

2014年,收购团购网站满座网并成立苏宁保险销售公司,成立独立物流公司。

2015年8月,苏宁投资140亿元认购阿里股票
2015年12月,接手江苏舜天足球俱乐部;
2016年6月,21亿并购国际米兰。
2017年,花42亿收购天天快递。
同年,又向恒大投资了 200 亿获得 4.7% 的股份。
2019年,从王健林手中收购了37家万达门店。
同年9月,苏宁又以现金48亿收购零售巨头家乐福中国80%股份。

与此同时,苏宁还调整了组织架构,启用一批互联网背景的高管。

以前坚决不承认电商会有多大出息的张近东,还开始频频给自己戴上互联网的新帽子。正应了那句以前爱答不理如今高攀不起。

虽然企图彻底转型,但苏宁的业绩仍在持续恶化。

2013三季度,苏宁出现上市9年来的首次单季业绩亏损。全年,利润同比下降95.5%。

2014年5月投资者交流会上,张近东说:“苏宁最艰难的时候即将过去,我们已经看到了从弯道转向直道的曙光。苏宁在向O2O全渠道零售商转型的步伐走在了全行业最前列,仍是这一波新商业浪潮的引领者。”

可2014年,苏宁业绩依旧尴尬:线上业务方面收入同比仅增长了17.8%,增速低于行业平均。

或许是觉得靠自己难以回天了,2015年,张近东算是彻底向互联网低下了自己高贵的头颅:

当年8月10日,阿里巴巴用约283亿元战略投资苏宁云商,同时苏宁以约140亿元买阿里巴巴股票。

马云把这次换股比作“结婚”。张近东则表示,“传统企业要+互联网,就要拥抱BAT。”

在阿里的助力下,苏宁的线上业务总算突飞猛进。此前两年,苏宁线上业务营收均为220亿元左右。但2015年,其线上业务规模超过400亿,几乎翻倍。

但即便这样,就算整个苏宁加起来,也已被京东甩出了几条街。

幸好,托了阿里的福:当初入股阿里时,阿里股价不到80美元,到其2017年12月第一次卖出时,阿里股价已涨到170美元附近,此后的分三次套现清仓,让苏宁共计盈利约140亿元。

正是这笔钱,给当年半老徐娘的苏宁财报做了一次美颜,让人忽视了苏宁不断衰退的内核。

一连串的疯狂收购,虽快速撑起了苏宁帝国的八驾马车,然而八大业务板块,没一块是赚钱的。从2016年到2020年,苏宁公布的年度扣非净利润分别是-0.88亿元、-3.59亿元、-57亿元、-68亿元。

其实,实体零售的落寞早已成定局。

2018年,零售巨头大润发被阿里巴巴入股接手,执掌大润发19年的“狼王”黄明端辞职,黄明端感慨“ 我赢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

而早在17年万达王健林便开始疯狂卖买卖,也是看到了实体零售的落寞,被逼无奈地选择断臂求生,砍掉重资产业务。

但张近东不甘心,他以为还可以一如当年,刀砍八大家、手撕国美、脚踩京东一样,重塑苏宁昔日光辉。

奈何,没有永远强势的企业,只有顺应时代的企业。

2021年7月5日,苏宁混改完成,张近东持股比例降到20.35%,他可以提名两个(含自己)非独立董事,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可以提两个,淘宝可以提两个。

也就是说,有阿里背景的江苏新零售创新基金两票,再加上淘宝自己两票,阿里系实质上已经取得了苏宁的控制权。

回顾苏宁三十年的兴衰,企商讲师老丁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与各位读者分享:

1、创始人的强势可以在创业阶段帮助企业迅速崛起,但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依旧依靠着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和战略思考会有极大风险。企业在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步推进公司体制的完善。

2、民企在发展过程中最喜欢也不可避免的愿意任人唯亲,前期可以增强凝聚力和执行力,但企业后续的发展依旧需要靠真正有管理运营能力的职业经理人。而且随着企业不断做大做强,老员工容易产生好大喜功、论资排辈、倚老卖老、排挤新人等对企业发展不良的风气。应该及时优胜劣汰,给企业注入新鲜血液,给年轻人更多机会来参与企业发展的谋划。

3、投资需要有主线,无序投资会对企业资金链造成毁灭性打击。应该发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精神。

4、企业的管理者需与时俱进,保持一颗年轻的心,拥抱变化,牢记只有变化才是最大的不变,剔除固执己见的顽疾。

张近东退出后,新任董事长,是4年前被阿里收购的大润发“狼王”黄明端。

这样的结局,估计两人谁也没想到。

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您精彩的评论。

7. 眼光独到!阿里连续五个季度增长超50%,苏宁却清仓豪赚141亿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40周年,在这个伟大的历程中,中国各行各业迅速崛起,尤其是互联网,虽然相对于家电制造等行业起步较晚,但却以一日千里的速度一往无前,可谓是日新月异,说起中国互联网的巨头,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李彦宏的网络。马化腾的腾讯,马云的阿里巴巴,而他们三者也被称之为中国的“BAT”,尤其是马云的阿里巴巴,在这两年风光无限,从传统的电商扩展至物流、金融、移动支付等各个领域,旗下更是拥有蚂蚁金服这样的多只独角兽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级巨头。

作为中国互联网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巨头,同时作为中国电商的第一品牌,阿里巴巴的赚钱能力自然不容小视,在今年的八月份,阿里巴巴公布2019年采财年第一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收入同比大增61%达到了809.2亿,其中阿里巴巴的新零售尤为耀眼,在盒马鲜生和银泰的发力下,阿里增速高达340%,势头相当强劲,然而,就拿马云的阿里赚的盆钵满地的同时,中国的一家民营企业却三次减持阿里,并且豪赚141亿的净利润,让人大吃一惊,它就是张近东的苏宁。

10月28日晚间消息,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股东大会决议同意授权公司经营层对公司持有的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也就是阿里巴巴集团的股份进行出售,售价约为18.267亿美元每股,预计可实现净利润达到了52亿,其实这已经是苏宁第三次出售阿里巴巴的股权,至此苏宁手上的阿里股票全部被清空,而前两次分别是2017年12月和今年的五月份,同样赚取了88.6亿人民币,三次累计合计利润达到了141亿,苏宁的眼观和魄力真的着实让人佩服。

阿里巴巴作为苏宁的战略合作伙伴,后者对其股票进行出售转让是否会影响到二者之间的合作,也成为了外界关心的重点,很显然,我们多虑了,一方面,苏宁易购出售阿里巴巴的股份主要用于支持公司的渠道拓展、商品品类丰富以及 科技 研发等等,而这三方面都是又是近几年苏宁发展的重中之重,并非恶意套现,另一方面,阿里巴巴还是苏宁背后的第二大股东,前者认购的比例接近20%,苏宁三次减持,阿里如果有意见也早已提出,况且苏宁这几年的发展丝毫不亚于阿里,在2017年,苏宁营收猛超4000亿,而在今年八月份苏宁公布的数据中显示,在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729亿的逆势增长,利润更是同比增长812%,堪称中国新零售之王。

虽然苏宁易购坚持了阿里巴巴的股份,但是自2015年以来,苏宁和阿里在零售方面保持着紧密的合作,而且越来越紧密,在今年的七月份,苏宁 体育 还获得了阿里巴巴高盛等机构的A轮融资高达6亿美元,在这个月苏宁大客户与阿里的1688还合作签约,苏宁作为唯一一家全品类供应商入驻1688平台,与阿里共同推出企业采购的新模式,二者合作的部分步伐显然并没有因为苏宁出售阿里的股份而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