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香港流感已致315人死亡
香港从5月中开始就进入了夏季流感期,而流感活跃程度在近周维持在高水平,整体死亡人数已追上香港2003年SARS爆发时水平。香港卫生署5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查询时介绍说,自2017年5月5日至8月3日,与流感相关的严重个案总数达458宗,共造成315人死亡。

八卦女建议关注流感疫情带来的主题投资机会。主题投资标的包括:四环生物(000518,股吧)、莱茵生物、鲁抗医药、海王生物(000078,股吧)(以上4只股票是历史疫情中当日涨幅最大的品种,属于情绪指标股);而结合基本面,受益的标的包括:东阳光药(磷酸奥司他韦)、以岭药业(002603,股吧)(连花清瘟胶囊)、上海凯宝(,股吧)(痰热清注射液)、康缘药业(,股吧)(热毒宁)、华兰生物(002007,股吧)(流感疫苗)。
此外,由于大众心理作用而带来的感冒预防市场需求大增,受益标的包括:济川药业(,股吧)(蒲地蓝)、华润三九(000999,股吧)(三九感冒灵)。
最后温馨提示:在流感高发期,适当使用抗感药物,注意生活细节预防流感。
Ⅱ 香港割让历史,回归的历程,回归之后的繁荣
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战败,在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
在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
1982年9月22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拉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的序幕。9月24日,邓小平会见撒切尔夫人,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谈判,中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
香港回归祖国以来,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禽流感、全球经济放缓、非典疫情等一次次的冲击。但在中央政府和祖国内地的大力支持下,在特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香港人发扬了百折不挠、愈挫愈强的“打拼”精神,顺利地度过一个个难关,并继续保持了自由港和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连续多年获国际著名评级机构和组织评选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系,被公认为全球最自由开放的经济体和最具发展活力、营商环境最好的地区之一。
(2)广深港高铁的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谈判在新中国外交史上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它成功地达致香港的顺利回归,洗雪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华民族蒙受的耻辱,使祖国的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步,并为国际上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创立了典范,是中国政府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的重大贡献。
回归后的香港无疑成为了连接中国与世界的中介,直接承担着使自由市场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两种市场经济体制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和发展中国家两个发展阶段的经济形态结合起来,加速中国与世界经济接轨,在21世纪实现中国经济现代化的重任。
香港经济以服务业为主,与中国内地及亚太其他地区关系密切,是亚洲最多国际公司设立地区办事处的城市,香港也是受旅客欢迎的旅游地点之一,也是举办国际会议及展览的热门地方。香港地理位置优越,是连接北美洲与欧洲时差的桥梁,与内地和其他东南亚经济体系联系紧密,又与世界各地建立了良好的通讯网络,因此能够成为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
在2005年,香港是全球第十一大服务出口地。与服务贸易有关的主要行业包括旅游和旅游业、与贸易相关的服务、运输服务、金融和银行服务及专业服务。
Ⅲ 金融、地产、股市……粤港澳大湾区有哪些掘金机会
新京报讯(记者 顾志娟)2月18日,新华社发布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成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珠三角九市)。《规划》明确了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2017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和粤、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机构认为,随着大湾区规划正式落地,粤港澳大湾区投资主题有望不断升温。
投资热点1 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东移的继承者
《规划》提出,粤港澳大湾区要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信建投研报提出,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经济或将是粤港澳大湾区蕴含的产业机遇。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泛的产业结构,除了拥有大量高新技术产业之外,还存在许多不同的传统制造业,这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机器人、新材料、云计算、工业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与传统工业结合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发达、产业体系健全,这为研发、物流、金融、信息技术、商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此同时,优质生活圈的建立也意味着休闲旅游、养老、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性服务业也将迎来又好又快的发展阶段。
中信证券研报提出,电子信息产业等高科技领域将是大湾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随着珠江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粤港澳大湾区有望成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东移的继承者,并迎来中国内地在该领域的第二轮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预计其中最受益的将是消费电子、半导体产业、显示面板等子领域。
投资热点2 交通业、基建领域——预计到2020年,大湾区实现“市市通高铁”
《规划》在交通运输体系方面提出了多条举措,包括建设世界级机场群,畅通对外综合运输通道,构筑大湾区快速交通网络,提升客货运输服务水平。
中信证券指出,区域交通一体化蕴藏重要投资机会。发展粤港澳大湾区未来的一项重点就是打通各类软硬件障碍,促进各地深度融合发展,实现各地优势的整体化。从目前已有的交通网络布局来看,预计大部分规划应该还是会落在珠三角内部区域互通方面,而且未来资金到位的方式应该还会是“政府投资为主导,民间资本部分参与”。预计到2020年,大湾区铁路运营总里程达5500公里,以高速铁路为骨干的铁路网络基本形成,实现“市市通高铁”。城市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建设等投资也将提速,大湾区的主要城市都将新建/扩建一批机场,重点项目包括珠三角新干线机场新建工程,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揭阳潮汕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机场改扩建工程等。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基建、港口物流等相关公司受益逻辑较为明确。基建投资一方面来源于广东和香港与澳门的联通,包括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建设落地,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等,另一方面来源于广东省内的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物流方面,湾区的建设有望促进贸易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7年广东省全年实现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82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比重为24.5%。如果再加上香港贸易中心每年8万亿左右的进出口(含转口)贸易额,大湾区有望成为我国最大的进出口贸易基地。
投资热点3 金融业——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支柱性”产业
发展金融服务业是大湾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点之一,《规划》提出,要建设国际金融枢纽,大力发展特色金融产业,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广州建设区域性私募股权交易市场,支持深圳发展以深交所为核心的资本市场,逐步扩大大湾区内人民币跨境使用规模和范围,扩大香港与内地居民和机构进行跨境投资的空间,不断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
申万宏源研报指出,金融业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新的支柱性产业。粤港澳三地达成分工合作后,有助于激发深圳科技产业和新制造业的潜力。此外,深圳也有望与香港、澳门形成区域金融生态体系。
中信证券研报提出,金融行业是重要的投资机会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项目预计将强化金融服务业的多个领域(主要是在香港)。因此,银行、交易所和金融科技具备增长潜力。股票层面上,尽管随着时间推移,所有金融股都有望受益于该规划,但香港的本地银行如中银香港和汇丰银行可能会是最大受益者。另外,更重要的是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改革,大湾区将进一步支持区域内风投,及创新孵化。
华泰证券也将金融业列入关注主线之一。粤港澳大湾区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以广州、深圳、澳门、珠海为依托,打造引领泛珠、辐射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的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核心圈。
投资热点4 地产行业——房地产行业将最先受益
申万宏源研报提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房地产行业无疑将最先受益。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不断推进,将吸引更多的人口向城市群迁移。这部分新增人口对房地产需求稳步增长。同时,土地估值也将迎来政策红利期。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内具有丰富开发经验的房地产企业,完全有可能把握本轮机遇。在深圳和广州拥有大量存量土地储备的公司,可能具备资源重估的空间。地产公司也可以新增土地储备,追求规模的可持续增长。同时,大湾区内的城市群产业园区也值得关注,传统产业升级创新园区,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升级调整。
新京报记者 顾志娟 编辑 陈莉 校对 何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