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代码 » 神舟一号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股票pbx指标在哪看 2025-05-21 10:26:47
持有一千万股票基金 2025-05-21 10:25:16
600607股票价格 2025-05-21 10:22:53

神舟一号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1-06-22 12:56:04

Ⅰ 神舟飞船.北斗有关的股票有哪些

北斗导航概念股相关上市公司汇总:

北斗-芯片、终端、系统集成和运营服务

中海达(300177)★软件/硬件/系统
主营卫星导航系统服务:公司是国内专门从事高精度 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基于高精度GNSS系统工程解决方案及相关服务的龙头企业,已开发出测量型GNSS、GIS数据采集器、海洋探测设备、系统工程四大产品线十几个系列数十款产品,实现了从毫米级、厘米级、亚米级到米级等不同精度等级的覆盖,已掌握了卫星绝对定位等数十项核心技术。

华力创通(300045)★软件/芯片/终端
国内仿真行业技术领先:公司专注于从事卫星导航、雷达、卫星通信;飞机、舰船、兵器等复杂机电行业的嵌入式系统;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北斗卫星导航芯片和用户机、应用模块及配套模拟测试设备;导航和通讯天线;雷达和通信系统嵌入式模块、模拟测试设备;导航芯片(打破垄断)该芯片除传统的车载导航仪、个人导航仪PND、交通运输、安全监控等领域外,还可广泛应用于车联网、位置云终端等创新位置服务,并大幅降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在各类行业市场的技术门槛和应用成本。上海华力硅智科技有限公司(49%)智能车载操作系统

国腾电子(300101)★软件/终端/元器件
主营北斗卫星导航:公司主要从事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特种行业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终端的设计、开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公司是国内北斗终端最大供应商,且被列为国家重点支持的北斗系列终端产业化基地,拥有围绕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的“元器件-终端-系统”的完整北斗产业链,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目前公司提供的产品服务主要应用于国防领域,主要产品有北斗卫星导航应用关键元器件、特种行业高性能集成电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用户终端、北斗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系统。

北斗星通(002151)★芯片/终端
公司专业从事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基于位置信息系统应用和基于位置运营服务业务,已逐步确立了在用于测绘国产高精度接收机核心部件、海洋渔业安全生产应用、军事指挥控制应用和港口集装箱作业应用等细分领域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机械控制港口集装箱作业应用领域占有100%市场份额,在测绘领域“中国制造”高精度接收机核心部件市场占有90%以上市场份额。子公司和芯星通已研制出了国内领先的基于北斗的导航芯片,但尚处于市场对接与推广的过程。

海格通信(002465)★芯片/终端
公司是我国军用无线通信、导航装备最大的整机供应商;是行业内第一家通过军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核的通信整机厂家;也是行业内通信整机厂家中唯一一家承担全天候覆盖我国疆土的军方大型通信科研项目的总体单位;卫星通讯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领域,将有可能成为公司又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卫星导航方面,随着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系列卫星逐步进入组网阶段,军用导航装备换装也进入准备期,公司的北斗导航芯片、多制式卫星导航接收系统等产品有望获取较大的市场份额。卫星通讯和卫星导航产品有可能切入民用市场,民用领域比军用领域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公司在北斗导航相关领域拥有“芯片—模块—天线—整机—系统—运营及服务”全产业链的自主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北斗导航产品已经在国防和行业用户推广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中国卫星(600118)系统集成
北斗一代终端占据50%左右份额,北斗二代多款地面终端产品完成研制工作。子公司航天恒星近日中标1.4亿元北斗二代区域导航城市应用项目,公司宇航级导航产品成功应用于神舟九号载人对接任务,同时还完成了多个其他宇航型号导航配套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任务;专用多模集成芯片设计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北斗二代典型示范工程项目,针对特定用户的集中采购招标项目全力推进多款北斗二代地面终端产品的研发工作;另外,公司“北斗林业生态建设与保护示范应用系统”项目入围并通过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现代服务业试点项目评审。

江苏三友(002044)系统集成
子公司江苏北斗科技研发制造的北斗/GPS双模时间同步设备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或优于各运营商网络和电力系统等对北斗授时设备的要求,目前正在积极推广。北斗/GPS双模授时设备在C网、电网、船联网、铁路交通等领域的应用推广及北斗二代授时设备。

烽火通信(000561)终端
公司中标国家装备主管单位的卫星导航定位用户设备研制项目。该项目中标是烽火电子在北斗二号终端产品和技术研制方面的历史性突破,标志着公司北斗技术及相关产品获得国家认可,并为未来市场拓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斗导航软件支持系统集成:

合众思壮(002383)软件服务
卫星导航定位领域领先者:公司从代理GAIMIN产品起步,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卫星导航定位领域的龙头企业之一。公司已陆续推出“集思宝”、“任我游”、“芯动”、“新月”、“天鹰”等十余个产品系列近200种产品,满足GIS数据采集、高精度测量、汽车导航、系统集成、位置信息服务等与卫星导航应用相关的各类细分市场。其中,GIS数据采集产品市场占有率第一,“任我游”PND品牌关注度第一。2012年11月公司拟投资1.84亿元,与中关村空间信息技术产业联盟相关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承担北京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公共平台项目。

超图软件(300036)软件服务
公司作为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平台软件提供商和整体方案解决商,具有涵盖GIS应用工程全系列的产品,可以为各个行业的GIS应用工程和服务提供全系列产品和技术服务。公司开发的SUPERMAP GIS,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包括组件式GIS开发平台、服务式GIS开发平台、嵌入式GIS开发平台、桌面GIS平台、导航应用开发平台以及相关的空间数据生产、加工和管理工具。平台主要面向公众移动地图服务、移动位置服务和行业专业移动位置服务等社会应用领域需求,完成面向支持多类型移动终端的GIS系统平台软件研发,并基于项目公司的已有的技术积累和行业解决方案,研制支持多类型终端的移动GIS应用服务整体解决方案,开展公众服务。

四维图新(002405)软件
导航电子地图国内龙头:公司产品包括车载导航、消费电子导航,公司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大导航电子地图厂商,在中国车载导航地图市场份额超过60%;在GPS手机地图市场占有率达到68.64%、在PND地图市场占有率为18.73%;每天通过LBS和互联网地图服务使用公司地图产品的点击量达9100万次。

航天科技(000901)软件/终端/系统集成
公司申报的“北斗智能车载终端及省级运营车辆管理平台项目”已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计划,该项目研制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多功能智能车载终端及其综合管理和应用系统。

数字政通(300075)软件
开发自有的北斗兼容定位导航系统,公司与宁波市智慧城管中心联合申报的《网格化城市管理卫星技术综合应用服务示范》项目已获得发改委、财政部批复。同时这也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技术首次在城市管理领域获得应用示范。

东华软件(002065)软件
公司与全资子公司东华合创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东华星联科技有限公司”,其中公司出资1.98亿元,占注册资本的99%。公司本次设立深圳前海子公司,旨在利用前海深港合作区在税收、人才、用地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积极开发在智慧前海建设、三网融合、区域医疗、北斗导航及虚拟运营商等方面的市场,扩大当地业务,提高公司盈利水平。

启明信息(002232)软件
公司将车联网作为核心产品方向,制定了自主开发与技术集成相结合的开发路线,研发工作重心为H平台导航及D-PARTNER平台开发。汽车电子业务单元延续巩固前装、拓展后装的营销工作策略,并参与了2012北京车展,B50、A130、S80、消防车、C131、B70、B90、CUV、J6等展车全面搭载D-PARTNER系统。

北斗导航系统零部件:

盛路通信(002446)北斗-天线
公司自2010年就配套了大量北斗天线的研发、生产设备和设施,储备了大量人才,2011年公司北斗天线上市销售,目前一些城市公车北斗系统天线就是采用公司提供的北斗天线。

亿纬锂能(300014)北斗系统电源
北斗系统电源:2013年4月,公司拟出资1200万元与汪开龙、余正明共同投资设立广东亿纬电子有限公司(暂定名,公司占60%),合资公司主要经营卫星导航芯片、模块及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移动通信终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基于北斗导航应用领域的广阔发展前景,公司一直在为北斗卫星导航通信相关配套产品进行前期准备,并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经验和客户资源。汪开龙及其团队在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方面拥有技术实力,余正明及其团队在显示屏、电子开关、连接器等方面具有技术优势,三方强强联合,有利于迅速开拓销售市场并提升产品的技术性能。

泰豪科技(600590)
涉足北斗卫星导航:2013年6月,为抓住北斗卫星导航行业带来的发展机遇,提高公司产品科技含量,公司投资2000万元设立全资子公司北京装备公司。此举将有利于公司加强与清华大学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校合作,并在原有行业经验基础上快速进入卫星导航领域,有望为公司增加新的业务增长点。

同方股份(600100)船舶导航系统
军工产业+多媒体及数字电视运营:同方工业(占100%)主要从事军用民用通讯设备和军民用船舶的制造,重点发展以通信、技侦、电子对抗、卫星导航定位等核心业务,2011年,加入到全军最高级别的A类1级供应商库,将原有的GPS运营平台与北斗运营业务紧密结合,获得了军方授予的试运营资质,还获得了北斗一号民用试运营分理资质。2012年上半年公司推出了首款跨界MILESTONETV-TX3900系列产品。2013年中期,包括北斗导航、卫星通信、频谱管理、无线通讯四大领域在内的电子板块业务稳步增长。

海兰信(300065)船舶导航系统
船舶导航供给辽宁舰:2013年9月上海证券报讯:据记者了解,公司在辽宁舰上使用的产品叫“航行数据记录仪”。据悉,公司通过多年潜心钻研,从单一的船载航行数据记录仪、船舶远程监控管理系统、导航雷达、船舶操舵仪、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罗经等到如今的综合船桥系统,已形成了完整的通信导航产品链条。此外,来自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的相关材料显示,公司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综合船桥系统“智慧桥”。该系统涵盖了公司多个自主研发产品,如X波段与S波段雷达(获得德国劳氏船级社认证)、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获得挪威船级社及中国船级社认证)、船舶操舵仪(获得德国劳氏船级社及中国船级社认证)等核心导航设备。

北信源(300352)软件
上海无寻(10%)通过建立覆盖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基站/WIFI/GPS/互联网定位平台,结合线上APP软件,线下各类移动终端包括智能手机终端、北斗卫星设备、专用终端和穿戴式设备,可与互联网相连接,向消费者提供精准的即时通讯、定位服务、即时音频及位置告警,力争打造国内人身家庭安全领域第一品牌,其产品适用于有安全需求的成人及家庭,包括老人、儿童、宠物等,以及探险、旅游或地质、矿产勘探等的个人或机构使用。

中科电气(300035)车载导航
广东中科天中工业物联网有限公司(占比60%)。中科物联将完全拥有东莞天中(刘炀于05年底创立)目前所开发的全部软硬件产品,通过向客户销售天中GPS监控系统,并为用户提供监控数据储存和发送服务及客户端管理软件的维护升级等服务,从而取得产品销售收入及服务费收入。初期将以拥有货运车辆的企业为主要目标客户。同时还将进一步致力于GPS/GPRS/北斗星导航系统应用技术研究。

精伦电子(600355)终端
电子通信产品、身份证阅读机具、控制类产品、云影音智能机系列产品及解决方案为四大主营业务。

金龙汽车(600686)车载终端
09年6月,公司投资350万元参股8.75%的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研究所控股,于1998年成立,注册资本6800万元,主要致力于卫星导航定位、车载终端及服务中心软件的生产与销售等。该公司车载终端的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第一。

四创电子(600990)雷达导航和北斗导航技术研究

Ⅱ 想知道下神舟电脑的股票代码

002027

Ⅲ 神舟一号至九号的资料

1、神舟一号飞船

神舟一号飞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载人航天计划中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实验飞船,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在酒泉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承担发射任务的是在长征-2F捆绑式火箭的基础上改进研制的长征2号F载人航天火箭。

在发射点火十分钟后,船箭分离,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飞船入轨后,地面的各测控中心和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上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了跟踪测控,同地,还对飞船内的生命保障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进行了测试。

中文名: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

发射地点: 酒泉航天发射场

运载火箭: 长征2号F

返回时间: 11月21日凌晨3点41分


2、神舟二号飞船

神舟二号飞船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我国第二艘无人飞船“神舟二号”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至此,飞船按预定计划,在太空飞行了7天。围绕着飞船的测控和回收,我国航天测控人员决战太空,展开了紧张的工作。

中文名: 神舟二号飞船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3秒

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返回地点: 内蒙古中部地区


3、神舟三号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神舟”三号飞船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

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中国科学院和信息产业部等有关单位为这次发射研制了对地遥感、生命科学、空间科学等船载仪器和地面测控设备。

中文名: 神舟三号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

返回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4、神舟四号飞船

神舟四号飞船是在神舟一号、神舟二号、神舟三号飞行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经进一步完善研制而成,其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四号飞船是第四艘无人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中文名: 神舟四号飞船

发射时间: 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返回时间: 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5、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于2003年10月15日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这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成为继前苏联(现由俄罗斯承继)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中文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09时00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杨利伟

返回时间: 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6、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神舟六号任务徽章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舟六号”与“神舟五号”在外形上没有差别,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进行发射。

它是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也是中国第一艘执行“多人多天”任务的载人飞船。这也是世界上人类的第243次太空飞行。

中文名: 神舟六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上午9:00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航天员: 费俊龙、聂海胜

在轨时间: 115.5小时

7、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翟志刚出舱作业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988毫秒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飞船于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神舟七号飞船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科研单位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和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

中文名: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04秒

发射场地: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搭载航天员: 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

8、神舟八号飞船

神舟八号飞船神舟八号无人飞船,是中国“神舟”系列飞船的第八艘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八”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

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2011年11月16日18时30分,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分离,返回舱于11月17日19时许返回地面。

中文名: 神舟八号飞船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

返回时间: 2011年11月17日19点32分30秒

主要任务: 与天宫一号对接

9、神舟九号飞船

神舟九号飞船进入发射塔架神舟九号飞船是中国航天计划中的一艘载人宇宙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之一。神九是中国第一个宇宙实验室项目921-2计划的组成部分,天宫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将为中国航天史上掀开极具突破性的一章。中国计划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太空家园,中国空间站届时将成为世界唯一的空间站。

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12年6月18日约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中文名: 神舟九号飞船

简称: 神九

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发射时间: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秒

搭载人数: 2男1女

神舟九号飞船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女)

(3)神舟一号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神舟飞船的各个舱段细分

神舟飞船共有四个舱段,为轨道舱、返回舱、推进舱和附加段。

1、轨道舱:位于飞船前部,是一个圆柱体。轨道舱一端连接着返回舱,另一端可与空间对接机构。舱内有加压阀门和对地观测舷窗,是飞船在轨期间航天员的生活区、试验区以及储物区。

2、返回舱:位于飞船中部,外形呈倒椎体钟形。别看返回舱外形笨拙,它其实是航天员发射和返回时乘坐的舱段,它的侧壁开设了两个窗口,可供航天员观测景色使用,方便驾驶飞船。

3、推进舱:位于飞船后部,外形为后端带短锥型的圆柱体,两侧装有一对太阳翼,推进舱内部装有变轨发动机,能够为飞船提供动力,使飞船能够自如的调整飞行姿态和飞行轨道。

4、附加段:也叫过渡段,主要用于与其他航天器交会对接前进行测试、验证,同时也能够安装其他仪器进行空间探测。

Ⅳ 神舟一号至神舟八号的资料

神舟一号
基本数据
发射时间: 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神舟飞船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 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 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 神舟飞船
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
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中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 神舟飞船返回舱
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编辑本段神舟二号
基本数据
神舟二号
发射时间: 2001年1月10日1时0分03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 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 6天零18小时22分/108圈
试验项目
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 安装中的神舟飞船
。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中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还有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
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编辑本段神舟三号
基本数据
神舟三号升空
发射时间: 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 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 返回时间: 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发射地点: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 飞行时间/圈数: 6天零18小时39分/108圈.
搭载物品
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 神舟飞船正在接受测试
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
“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
编辑本段神舟四号
基本数据
神舟四号升空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36分/108圈
搭载物品
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实验项目
中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
编辑本段神舟五号
基本数据
神舟五号升空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尺寸、重量:“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北部红格尔苏木草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28分/14圈 航天员:杨利伟 杨利伟
搭载物品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
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当时宏伟的场景
烈焰升腾,大漠震撼。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三分钟后,当杨利伟的声音“飞行正常”通过电波传来时,全北京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沸腾了!
编辑本段神舟六号
基本数据
发射时间: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2005年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115小时32分钟/77圈 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
搭载物品
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查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目前国际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
神舟六号(10张)飞船特点
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 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中国的是2.5米。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据悉近年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上,有2000多种是来自航天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这方面有硬件设备的进步,也有软件领域的进步,比如编码技术就确保了话音质量和图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第四是特种食品,航天员的食品研制非常复杂;第五是特种纺织材料,航天服是一个系统,更是高科技的结晶;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飞船是涉及各种复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所有系统均需要有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第七是生物医学体系的进步,载人航天与无人航天有本质上的差异,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大为不同,神舟六号的成功,表明中国的相关生物医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 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飞船改进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 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编辑本段神舟七号
基本数据 发射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 飞行时间/圈数:68小时30分钟/ 108圈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
飞行任务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
细节信息
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可能将会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戚发轫院士认为,“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飞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没有气闸舱,那么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因此要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的飞船来讲,必须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一定有一个大气压。” “神舟七号”攻克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 “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神舟七号飞船,不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将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还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神舟七号在2008年9月25日升空。而26、27日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2名航天员会进入轨道舱。由于航天服非常重,要另外一个人帮助才可以穿上。出舱活动时,航天员身上将会连接着2条生命线。航天服是以俄式航天服为基础研发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设备,出舱以后航天员身边还会有摄像镜头,全程直播。是中国航天科技当中一个突破。
编辑本段神舟八号计划介绍
2005年底,神舟八号首次对接缓冲试验在上海成功。 中国工程院院士、原“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透露,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三步走”计划中,中国最终要建设的是一个基本型空间站,它的规模不会超过现有的“和平号”或国际空间站戚发轫院士介绍,基本型空间站大致包括一个核心舱、一架货运飞船、一架载人飞船和两个用于实验等功能的其他舱,总重量在100吨以下。其中的核心舱需长期有人驻守,能与各种实验舱、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对接。具备了20吨以上运载能力的火箭,才有资格发射核心舱。为此,中国将在海南文昌新建继酒泉、太原、西昌之后的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和深空探测卫星等航天器的发射任务。同时,中国还将在天津新建总装场。
看点
看点一 交会对接难点 整个对接过程必须保证接合平稳,不能剧烈摇晃从而影响在轨飞行器的姿态。对接时两个飞行器在空中都是超高速飞行状态,虽然对接时相对速度不大,但要在充斥着高密度等离子体、游离氧及紫外线等的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两个活动体间的精确对接,难度依然很高。 步骤:地面引导→自动寻的→逼近→对接 与神九对接: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而后续发射的神九将与神八留在空中的轨道舱实现中国航天器的首次无人对接。 看点二 飞船定型 神舟飞船将在八号基本定型,成为标准型空间渡船,其外形等基本要素都将保持不变。 看点三 升空时间 预计在2011年左右,将采用“长征二号”F/G火箭来发射。 看点四 飞船类型 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不载人。
空间站建设与上天
需要解决三大技术难题:航天员出舱工作,航天器对接和水和空气的再生循环等附加技术。目前,以上海为主的科研人员已完成大量对接技术的实验,取得了重大进展,为“神舟八号”做好技术储备。 据透露,中国的首个空间站,将是符合中国需要、有中国特色、适度规模空间站。建成后,其核心舱可以不断加舱。届时,每年将往空间站发射若干个航天器。 “神八”飞天不载人 据刘竹生介绍,中国将在神舟七号实现航天员出舱,神舟八号发射目标飞行器(专门用于对接),也就是空间实验室,“神八”飞船将没有航天员跟随上天。而“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则实现载人对接。刘竹生表示,今后的载人飞船发射时间间隔将大大缩短,目标飞行器发射当年就可以发射对接飞船。他说,“神七”到“神十”飞船的发射,都服务于太空空间站建设。如果“神八”能顺利升空,“神九”与“神十”就不用再等两年,“一个多月后就可能上天了”。他说,以后的“神舟”飞船系列仍将由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神六”副总设计师杨宏介绍说,中国已经进入载人工程第二阶段,这一阶段载人航天事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立短期内有人照料的小型空间实验室。 刘良栋透露,预计中国将在2011年发射神舟八号,而原计划的发射时间要早于2011年。在神八之前要发射一个目标飞行器,并且该航天器是不载人的。如果发射成功,对中国航天事业来说将又是一个大的突破。 对于未来中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刘良栋表示,目前国家正在规划之中。下一步是搞战略部署,计划在未来10到12年内完成。第三步就是建立空间站,希望能在2020年前实现。对于空间站的规模,中国仍在规划、研究中。 刘良栋称,未来载人航天的发展趋势有两个方向,首先是性能全面的大卫星,在导航、通信等方面实现高性能、高产值。现在有一些卫星的产值很大,例如通信卫星,在民用、军用方面都有很大作用。其次是导航卫星的发展前景也很大。国家在“十一五”规划里,也把高分辨率的卫星技术作为重点研究的方向。
编辑本段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神舟八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与我国首个空间站雏形“天宫一号”携手,共同执行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在顺利完成两次对接任务后,于2011年11月17日19时36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我国首次空间交会对接任务完成。
神八(4张)本次“神八”仍为返回舱、推进舱、轨道舱三舱结构,增加了交会对接设备。 与此同时,上月29日发射升空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0月30日顺利进入距地面高度约343公里的近圆形交会对接轨道。当天19点34分,天宫一号翻了一个跟头,成功调转180度,建立倒飞姿态,为迎接“神八”飞天一吻做好准备。各项遥测数据显示,天宫一号已具备交会对接条件。 专家介绍,天宫一号与“神八”的发射只是“中考”,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才是“大考”,于2011年11月3日实行对接。
过程揭秘
交会对接飞行过程分为远距离导引段、自主控制段、对接段、组合体飞行段和分离撤离段。 ●远距离导引 远距离导引段自神舟八号飞船入轨后开始,在地面测控通信系统的导引下,神舟八号飞船经5次变轨,从初始轨道转移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共面的330公里的近圆轨道,在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后下方约52公里处,与其建立稳定的空空通信链路,开始自主导航。 ●自主控制 自主控制段经历寻的、接近和平移靠拢三个阶段,神舟八号飞船自主导航控制到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接触,自主控制飞行过程约需两个半小时。 ●对接 对接段从对接机构接触开始,在15分钟内完成捕获、缓冲、拉近和锁紧四个过程,最终实现两航天器刚性连接,形成组合体。 ●组合体飞行 组合体飞行段由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负责组合体飞行控制,神舟八号飞船处于停靠状态。组合体飞行12天左右,将择机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试验。其主要过程为:对接机构解锁,两飞行器分离,神舟八号飞船撤离至相距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140米处停泊,按程序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再次构成组合体。 ●分离撤离 组合体继续飞行两天后,进入分离撤离段,两飞行器再次分离,飞船撤离至距目标飞行器5公里以外的安全距离,交会对接试验结束。此后,神舟八号飞船返回舱返回地面;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变轨至自主飞行轨道,转入长期运行管理。
神八使命
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 昨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详细介绍了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过程。 武平说,神舟八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发射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我国首次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试验,突破和验证航天器自动交会对接技术;考核改进后的神舟飞船和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功能和性能,以及工程各系统间的协调性;验证组合体工作模式,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神舟八号飞船不载人。 武平说,经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将瞄准11月1日5时58分发射神舟八号飞船。 按照计划,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点火发射后,飞行约584秒,船箭分离,飞船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330公里的初始轨道,并在两天内完成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

Ⅳ 神州矿业股票代码

中国神舟矿业资源股份有限公司(China Shen Zhou Mining & Resources,Inc.)是在美交所AMEX挂牌上市的矿业公司,公司股票交易代码为SHZ

Ⅵ 神州一号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飞船返回舱于次日15时41分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

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从1992年开始实施。这次试验获得圆 满成功,使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神舟一号”没有载人,但在返回舱内,有供人类正常生活的环境。科研单位对有关数据进行检验得到的信息是:与原定的预想完全吻合。

Ⅶ 神州一号资料

神舟回眸 -----神舟一号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 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 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 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Ⅷ 神舟一号到七号详细资料

神舟一号
基本数据
发射时间: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7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9次飞行,也是最近3年连续17次获得成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起飞约10分钟,飞船与火箭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1999年11月21日3时41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11分/14圈
搭载物品:一是旗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澳门特别行政区区旗、奥运会会旗等;二是各种邮票及神舟飞船纪念封;三是各10克左右的青椒、西瓜、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种子,此外还有甘草、板蓝根等中药材。
技术应用:首次采用了在技术厂房对飞船、火箭联合体垂直总装与测试,整体垂直运输至发射场,进行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新模式。我国在原有的航天测控网基础上新建的符合国际标准体制的陆海基航天测控网,也在这次发射试验中首次投入使用。飞船在轨运行期间,地面测控系统和分布于公海的4艘“远望号”测量船对其进行了跟踪与测控,成功进行了一系列科学试验。
评论反应:此间评论高度评价中国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称其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迈出重要步伐,对突破载人航 天技术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国航天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神舟二号
基本数据
发射时间:2001年1月10日1时03秒 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六十五次飞行,也是继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三次获得成功。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飞船起飞十三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1年1月16日19时2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 :6天零18小时22分/108圈
试验项目: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三个舱段组成。与“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相比,“神舟”二号飞船的系统结构有了新的扩展,技术性能有了新的提高,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据介绍,我国首次在飞船上进行了微重力环境下空间生命科学、空间材料、空间天文和物理等领域的实验,其中包括:进行半导体光电子材料、氧化物晶体、金属合金等多种材料的晶体生长、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空间晶体生长、还有植物、动物、水生生物、微生物及离体细胞和细胞组织的空间环境效应实验等。
评论反应:此次航天飞船发射,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二次飞行试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的进展,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神舟三号
发射时间:2002年3月25日22时15分发射火箭: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这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66次飞行,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运载火箭发射已经连续24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10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2年4月1日16时54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39分/108圈.
搭载物品
处于休眠状态的乌鸡蛋;进行空间试验的有效载荷公用设备十项,四十四件之多,包括:卷云探测仪、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地球辐射收支仪、太阳紫外线光谱监视仪器、太阳常数监测器、大气密度探测器、大气成分探测器、飞船轨道舱窗口组件、细胞生物反应器、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固体径迹探测器、微重力测量仪、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据介绍,微重力测量仪、返回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三次参加飞船试验;空间蛋白质结晶装置、多任务位空间晶体生长炉和轨道舱有效载荷公用设备是第二次参加飞船试验;其余设备均是首次在太空作试验。
试验项目:“神舟”三号是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状态完全一致。这次发射试验,运载火箭、飞船和测控发射系统进一步完善,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飞船上装有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能够定量模拟航天员在太空中的重要生理活动参数。这次发射,逃逸救生系统也进行了工作。这个系统是在应急情况下确保航天员安全的主要措施。飞船拟人载荷提供的生理信号和代谢指标正常,验证了与载人航天直接相关的座舱内环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统。编辑本段神舟四号
神舟四号
发射时间:2002年12月30日0时40分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69次飞行,也是自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 27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火箭点火升空十几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预定轨道 返回时间:2003年1月5日19时16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 飞行时间/圈数:6天零18小时36分/108圈
搭载物品
除了大气成分探测器等19件设备已经参加过此前的飞行试验外,其他的空间细胞电融合仪等33件科研设备都将是首次“上天”。一场筹备了10年之久的两对“细胞太空婚礼”也将在飞船上举行,一对动物细胞“新人”是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另一对是植物细胞“新人” ———黄花烟草原生质体和革新一号烟草原生质体。专家介绍说,在微重力条件下,细胞在融合液中的重力沉降现象将消失,更有利于细胞间进行配对与融合这些“亲热举动”,此项研究将为空间制药探索新方法。
实验项目:我国第一艘可载人的处于无人状态的飞船。编辑本段神舟五号
神舟五号升空
发射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此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71次飞行,也是继1996年10月以来,我国航天发射连续第29次获得成功。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9时10分,船箭分离,“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返回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 长、重“神舟”载人飞船全长8.86米,最大处直径2.8米,总重量达到7790公斤。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着陆地点: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北部红格尔苏木草场 飞行时间/圈数:21小时28分/14圈 航天员:杨利伟
除了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外,“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内还搭载有一面具有特殊意义的中国国旗、一面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旗、一面联合国国旗、人民币主币票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纪念邮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纪念封和来自祖国宝岛台湾的农作物种子等。
试验项目:神舟5号将尽量减少机舱内的实验项目及仪器,以腾出更多空间来供航天员活动并执行科学观察任务,可以说这一次的任务主要是考察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中的适应性。
新技术应用?
首次增加了故障自动检测系统和逃逸系统。其中设定了几百种故障模式,一旦发生危险立即自动报警。即使在飞船升空一段时间之后,也能通过逃逸火箭而脱离险境。
当时宏伟的场景
烈焰升腾,大漠震撼。宛如巨龙的橘红色火焰划破秋日的戈壁长空,托举着“神舟”5号飞船的火箭,在地动山摇般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直指苍穹。三分钟后,当杨利伟的声音“飞行正常”通过电波传来时,全北京乃至全世界的华人都沸腾了!编辑本段神舟六号
基本数据
神舟六号
发射时间: 2005年10月12日9时整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 10月17日凌晨4时32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四子王草原秋韵 飞行时间/圈数: 115小时32分钟/77圈 航天员:费俊龙 聂海胜
搭载物品:
共有8类64种搭载物品,其中包括香港金利来、查氏集团等知名企业标识,搭载的生物菌种、植物组培苗和作物、植物、花卉种子则用于太空育种实验。在开舱仪式现场,6位特殊的“乘客”有机会精彩亮相,它们分别是极地考察时使用过的中国国旗、国际奥委会会旗五环旗、上海世博会会旗、《申报》百年纪念特刊、书画作品《六骏图》和10幅少先队员太空画作品。神舟六号返回舱搭载的物品还有“我给‘神舟’六号航天员写封信征文活动”特等奖作文、共和国元帅特种邮票和神舟六号个性化邮票等邮品以及书画名家的作品等。 技术应用: 飞船的种类非常多,但最常用的是卫星式载人飞船。这种飞船像卫星一样在离地面几百公里的近地轨道上飞行,飞行高度大约为300公里。飞船有单舱式、双舱式和三舱式,目前国际上成熟航天国家的飞船均是三舱式,这次神舟六号就是三舱式飞船,说明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初步达到国际水平。 神舟六号飞船有以下特点:首先是起点很高,飞船具有承载3名航天员的能力; 其次是一船多用,航天员返回后,轨道仓可以在无人值守的状态下,作为卫星继续利用半年,甚至可以在今后进行交会对接实验;第三是返回舱的直径大,俄罗斯的直径是2.2米,我国的是2.5米。最后是飞船返回,非常安全,这方面已经进行过全面的测试。总体来看,神舟六号飞船的技术进步是巨大的。
技术进步
技术进步主要反映在:首先是新材料领域,据悉近年来中国在新材料领域所取得的进步上,有2000多种是来自航天领域;其次是电信领域,这方面有硬件设备的进步,也有软件领域的进步,比如编码技术就确保了话音质量和图像的清晰度;第三是图像技术,这些技术可以用于军事领域,也可以用于民用领域;第四是特种食品,航天员的食品研制非常复杂;第五是特种纺织材料,航天服是一个系统,更是高科技的结晶;第六是电子控制系统的进步,飞船是涉及各种复杂子系统的复杂系统,所有系统均需要有电子控制系统进行控制;第七是生物医学体系的进步,载人航天与无人航天有本质上的差异,系统复杂性和可靠性大为不同,神舟六号的成功,表明中国的相关生物医学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神舟六号飞船仍为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的三舱结构,整船外形和结构与原来相同,重量基本保持在8吨左右。飞船入轨后先是在近地点200公里,远地点350公里的椭圆轨道上运行5圈,然后变轨到距地面343公里的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90分钟,飞行轨迹投射到地面上呈不断向东推移的正弦曲线。轨道特性与神舟五号相同。 由于此次飞行没有交会对接任务,神舟六号取消了用于这项功能的附加段,另外,飞船上新增加了40余台设备和6个软件,使飞船的设备达到600余台,软件82个,元器件10万余件。
飞船改进:
神舟六号的改进大致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一、围绕两人多天飞行任务的改进。首先,准备了足量甚至余量的航天员消耗品,包括食品、水、睡袋等。食品柜置于轨道舱中,以前处于空置状态。按照每人每天一个半暖壶的用水量,通过水箱和单独的软包装两种方式准备了航天员用水。其次,提高了座舱的环境控制能力。一人一天呼出近一升水,神舟六号提高了对水汽冷凝的能力,扩大了冷凝水箱,把所有裸露管线都贴上了吸水材料,确保飞船湿度控制在80%以下。舱内的氧气、温度和湿度都可自动感应并调节。二、轨道舱功能使用方面的改进。放置了很多航天员生活的必需品,如食品加热装置和餐具等。轨道舱中挂有一个睡袋,供两名航天员轮流休息用。失重状态下人其实可以浮在空中睡觉,但考虑到人在地面养成的习惯,所以通过睡袋人为地制造一种“床”的感觉,否则航天员睡觉时可能会产生坠入万丈深渊的错觉。轨道舱中还有一个专门的清洁用品柜,航天员可以用里面的湿巾等物品进行清洁。大小便收集装置这次也是首次使用。 三、提高航天员安全性的改进。返回舱中航天员的坐椅设计了着陆缓冲功能,这是为了在反推火箭发生故障时依然能够保证航天员安全。神舟五号飞船里只有杨利伟乘坐的那个坐椅有着陆缓冲功能,并且有个小的缺陷,就是返回前坐椅提升后航天员难以看到舷窗外的情况。神舟六号对缓冲器进行了重新设计,并与整船结合进行了反复试验,从高塔、飞机上抛下的3次试验每次均获得了成功。返回舱与轨道舱之间的舱门,如果在返回时关闭不严,将威胁航天员安全。俄罗斯曾经有3名航天员因此而丧生。神舟六号科研人员研制成功了舱门密闭快速自动检测装置,并花费了数月时间研制出一种专用抹布,这种布不产生纤维、静电、异味,专门用来清洁舱门。 四、持续性改进。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启动,至今已经过去了13年,飞船上最初使用的元器件和原材料有的已经不再生产,个别技术已经稍显落伍。神舟六号做了一些日常的持续性改进。比如神舟一号到五号上的“黑匣子”,是1994年研制的,存储容量只有10兆字节。现在的黑匣子不仅存储量比原来大了100倍,而且数据的写入和读出速度也提高了10倍以上,体积却不到原来的一半。
神舟七号
基本数据
发射时间: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 发射火箭: 新型长征二号F捆绑式火箭 飞船进入轨道所需飞行时间:584秒 返回时间: 2008年9月28日17时40分 发射地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着陆地点:内蒙古中部飞行时间/圈数: 68小时30分钟/ 航天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编辑本段飞行任务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行任务的主要目的是实施中国航天员首次空间出舱活动,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同时开展卫星伴飞、卫星数据中继等空间科学和技术试验。飞船运行期间,1名航天员着中国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出舱进行舱外活动,回收在舱外装载的试验样品装置。编辑本段细节信息
载人航天火箭系统总顾问组组长、“神舟”五号火箭总指挥黄春平于“神舟六号”着陆后表示,“神舟七号”发射时间可能将会推迟半年左右,原定2007年的发射计划将拖后到2008年。与“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不同的是,“神舟七号”火箭在研制上的关键点是舱外航天服和气闸舱。因为“神舟七号”将实现太空行走,航天员能否从舱内气压骤然适应真空环境,气闸舱和舱外航天服扮演了重要角色。 戚发轫院士认为,“神七”必须在神舟六号的基础上解决两个比较大的问题。现在航天员有一个密封舱,在这个舱里穿航天服。离开这个舱就没有了空气,所以航天服本身就必须能供给氧气。第二是没有温度控制时,航天服能保证他正常的温度,所以这个航天服就相当于一个小型的密封舱。出舱得具备这几个条件。飞船上要有一个气闸舱,人穿好航天服进去,把门关上,把外面的门打开出去。假如没有气闸舱,那么一打开门气就放光了,因此要有一个气闸舱。“我只是说两个主要的,作为航天员有一个舱外的航天服,作为我们的飞船来讲,必须得有一个气闸舱,要保证原来的舱里一定有一个大气压。”“神舟七号”攻克气闸舱等核心技术难关,太空行走对航天员的考核要求更加高。由于航天服内的压力比正常情况下低,有可能会使人体组织内的氮气释放,在血管内形成气栓,导致减压病。因此航天员在穿好航天服以后,必须在气闸舱内充分吸氧,协助工作的航天员回到内舱(即轨道舱),关闭内舱门,然后气闸舱开始泄压到真空,与飞船外的真空状态保持一致,此时航天员可以出舱活动。而完成舱外任务回到舱内时,还要对航天服进行一定的减压,再对气闸舱充气。“航天员出舱活动是一项高难度、高风险的活动。”专家介绍,“神舟七号”时的太空行走要求航天员必须在地面做充分的试验和训练,其地面训练一般在一个对比重有一定要求的中性水池里进行。这种水池通常建在大型的试验房里面,把航天器放在水池中,利用水的浮力模拟太空的失重现象,然后航天员在水池里面进行出入舱和舱外操作训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庆伟表示,神舟七号飞船,不是神舟六号的简单重复,突破许多关键技术。用于发射神舟七号飞船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已经成功地将六艘神舟飞船送入太空,具有成熟的技术基础。针对前几发火箭的飞行情况,科研人员将这枚火箭进行局部改进,来进一步提高火箭的可靠性。此外,还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 神舟七号在2008年9月25日升空。而26、27日两天的下午到傍晚是最适合出舱的时间,2名航天员会进入轨道舱。由于航天服非常重,要另外一个人帮助才可以穿上。出舱活动时,航天员身上将会连接着2条生命线。航天服是以俄式航天服为基础研发的,提供氧气、压力、电源和通讯等设备,出舱以后航天员身边还会有摄像镜头,全程直播。是中国航天科技当中一个突破。编

Ⅸ 轴承科技股票代码是什么

【轴承概念股票一览】
方圆支承【002147】:方圆支承是一家专业生产回转支承、锻压设备等工程机械及配件的上市公司,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回转支承生产企业之一,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公司2006年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中心被安徽省经委等单位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公司主要生产回转支承和锻压设备2大系列产品,其中“方圆”牌回转支承主要应用于工程机械、港口机械、冶金机械等行业,曾获“安徽省名牌产品”称号,公司产品销售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并批量出口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家。
天马股份【002122】:天马股份主营各类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涉及铁路轴承、圆柱滚子轴承、深沟球轴承等十大类型,尺寸从外径5毫米到5米,共4000余个品种,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铁路、航空、船舶、汽车、机床、机械等众多领域。公司拥有杭州、成都等七大生产基地,产品畅销全国,并远销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其中,短圆柱滚子轴承、铁路轴承和“齐一”牌重型立、卧式车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成为细分市场冠军。
轴研科技【002046】:轴研科技主要从事滚动轴承基础理论、产品设计、工艺装备、精密仪器、等综合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承担高速精密轴承、特种轴承及数控机床用电主轴等特殊专用产品的小批量试制和规模化生产。公司在航天特种轴承生产方面拥有垄断地位,国内火箭、卫星、飞船用轴承市场占有接近100%份额,曾完成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五号飞船的轴承配套任务,并为神六提供7大部分22种轴承,公司其他高端产品精密机床轴承、陶瓷轴承和数控电主轴也处于国内领先技术水平。公司主发起人洛阳轴承研究所是我国轴承行业唯一国家一类科研机构,先后取得重大科研成果658项,公司完整继承轴研所原有研发队伍,是唯一在轴承配对核心技术方面可与国外知名厂商抗衡的国内厂家。
西北轴承【000595】:西北轴承是全国机械行业百强企业之一、全国轴承行业六家大型一档企业之一、西部地区最大的轴承厂家、我国轴承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公司主营各类滚动轴承的生产和销售,产品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铁路、矿山、建筑工程、重载汽车、电机、农机等行业的主机配套。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石油机械轴承研发和生产基地,石油机械轴承的核心制造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中国轴承行业唯一的石油机械轴承研究所。“NXZ”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08年,公司获得 “国家出口商品免验资质”、“自治区石油研发创新团队”等荣誉称号,通过了“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公司先后荣获 “中国21315质量信用等级证书”、“机械工业管理进步示范企业”、“机械工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推动宁夏可持续发展十佳功勋单位”等荣誉称号。
晋西车轴【600495】:晋西车轴主要从事铁路车辆、车轴、轮对、转向架等产品的生产销售及自营进出口业务,并在精密锻造和非标制造等方面具备较强的技术和装备实力。公司先后取得美国铁路协会(AAR)质量管理体系、IRIS国际铁路行业标准体系、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资格认证,是山西省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具备铁路车轴18万根、铁路货车5000辆、铁路轮对3万套、摇枕侧架5000辆(份)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在铁路车轴产品的专业化开发、生产中已具备国内同行业厂家不可替代的优势,并跻身全球铁路车轴专业化生产企业第一梯队。
襄阳轴承【000678】:襄阳轴承可生产0、2、N、U、QJ、K等12类型2000多个品种的公制轴承和英制园锥轴承,年生产能力超过3000万套,是国内最大的汽车轴承专业生产厂家,是我国轴承出口五大基地之一。公司“ZXY”轴承除整车供应东风、解放、江淮、北京、南京、长安和“五十铃”N系列车型和其他各类汽车、拖拉机及机械配套维修外,还可为用户设计制造特殊用途的轴承及零件,现已形成重型、中型、轻型、微型、轿车等各种车型配套轴承的体系,产品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公司拥有全国唯一的专门从事汽车轴承研究、设计、开发的汽车轴承研究所和国家级汽车轴承技术中心,该技术中心被原国家经贸委确认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