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代码 » aol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金山免费杀毒软件 2025-05-21 09:48:14
股票软件p图 2025-05-21 09:48:09
买国企上市公司股票 2025-05-21 09:10:25

aol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1-06-22 15:51:22

㈠ 现在网景公司和美国在线的股票代码是什么啊找呀找呀找呀找,就是找没有。

网景早就归美国在线了,没有自己股票了。美国在线NYSE代码AOL。

㈡ yahoo的创始人是谁

电脑时代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年代,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层出不穷,苹果电脑的Steve Jobs,Microsoft的Bill Gates,Dell电脑的Michael Dell,不过他们绝对想不到,有人只用了两年,就踏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就是Intenet宠儿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

“生逢其时 Right Time At The Right Place”

杨致远,台湾人,2岁丧父,10岁随母亲移民来到了美国加州,虽然第一天上学时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个单词-鞋子(Shoe),但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天赋,他还是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顺利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人才摇篮,惠普, Sun, SGI, Intel, AMD, Cisco,电子艺界,3DO等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公司都是由斯坦福毕业生创立的。杨致远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获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经验,所以就想办法留在学校,正好戴维.菲洛有个研究项目需要人,于是开始了两个人的博士课程.
戴维是杨的同学,不过资格要老一些,1988年从Tulane大学毕业,他们在研究生时曾经一起合作过项目,杨记得"戴维写了项目所有的程序, 我则什么也没做,所以我知道不管怎样今后我一定要和这个家伙合作." 戴维和杨致远是不同类型的人,杨擅长社交,天生是个组织和领导者,戴维性格内向,是典型的富有才华的学者, 戴维能将电脑和网络的各种信息控制得有条不紊,但是他的住处却是一团糟,杨则正好相反,卧室相对比较整洁,电脑上却略逊一筹,"Yahoo!的创立部分的原因是我总是落后戴维半步,我想知道他到底从哪里能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点,他们有共同的专业,课程,指导老师,杨致远和戴维的寝室紧挨在一起,他们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肩并肩的战斗".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业余爱好会变成生意”

杨致远和戴维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不过不久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个公司给垄断了,发展机会不多,正在心烦意乱,幸好这时出现了Mosaic第一个Web网浏览器,Web网给Internet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很快就把他们给迷住了,他们制作了自己的主页,主要内容包括杨的高尔夫分数,还有他们很喜爱的日本相扑运动资料.他们在Web网上通宵达旦地游历,博士研究工作被放到了一边,幸运的是指导老师这时不在国内,象许多上网的人一样杨和戴维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开始互相交换,先是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再接着随时都在交换,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成"杨和戴维的WWW网指南",站点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将站点分类,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很少的几个朋友,没有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Jerry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象杨致远隔壁的戴维一样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
每一点改进他们收到了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很多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化的掌声,如果封闭在实验室里,Yahoo!是不会出现的."

"我们两个是Yahoo!"

在Web网上不言自明:一个站点流量(指访问次数)越大越好,他们开始不断地增加更多更好的各种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访问者,站点的名字也改成了Yahoo!. Yahoo一词来源于Swift的<格列佛游记>,指的是一种未开化,纯朴,平庸的生物,杨和戴维意指他们两个是Yahoo,Internet网上提倡的是谦逊,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Yahoo!是"另外一种非官方层次数据库"的英文字母缩写(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到1994年冬天,他们发现流量增长太快了, Web网进入了飞速发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随着Yahoo!的流量的与日剧增和数字化的欢呼声越来越响, 虽然同时还得操心博士学位的课程,但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将Yahoo!变成生意。
他们两个都没有任何商业上的经验,而且Yahoo!也缺乏明显的收入来源:向用户收费,他们会跑到其他地方去;向站点收费,他们绝对不会理睬;卖广告,这违背了Internet网最初的宗旨(自由,非商业),不过不管怎样,Yahoo!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Yahoo!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访问者,任何拥有大量忠实追随者的事物总是有价值的.

“终于成为领跑者”

Yahoo!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华盛顿大学的WebCrawler,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Lycos,还有一个收费站点Infoseek等,这些站点都提供关键字站点索引,这些索引由电脑程序或网虫快速搜索网上站点内容建立,看起来比Yahoo!内容更全面,但是Yahoo!的分类层次有自己的优点,索引搜索方法的威力取决于搜索覆盖的范围,这也正是它致命的弱点,在web网上每个英文单词都出现过无数次,不根据前后内容无法确定其真正意义,所以搜索列出的大部分结果都没有意义,Yahoo!的站点则不同,是有层次组织,最顶层有14大类:商业,经济,娱乐,电脑科技等,每大类下面有子类层,如娱乐类有幽默,笑话,趣闻,音乐等,音乐下又分歌剧,卡拉OK,流派,机构等,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可以一直到最底层:真正有内容的站点,Yahoo!覆盖的范围很广,底层约有40万个独立站点,每周还有上千个新站点加入, Yahoo!的分类层次完全是由Jerry和戴维而不是由电脑来完成,这需要极大的工作量,但其分类索引包含了杨和戴维的判断选择,内容更准确有效,这正是Yahoo!的精华所在,其他的Web索引站点提供的关键字查找只不过是电脑服务,Yahoo!则是一个精心构造的Web信息大厦。

但也不是只有Yahoo!一家提供层次目录服务, 其他还有如网络星系,Web网虚拟库等,不过由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很快大部分都消失了.到1994年下半年,Yahoo!成了层次目录服务的冠军。

成功是甜蜜的,不过Jerry和戴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们每天埋头分类整理层出不穷的站点,他们的电子邮件信箱满得来不及去清除,电话总响个不停,在1994年秋天,他们非常兴奋地迎来了第一个百万访问日,这意味着一天内Yahoo!有10万个访问者,斯坦福大学提供的资源已不能维持Yahoo!的运转,他们去问学校是否要接管Yahoo!或让他们去寻找合作伙伴,学校很大度的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Marc Andresson听说后,在Netsacpe给yahoo!提供了Web空间资源。

“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非常幸运web网的商机已成熟了,Netscape发布了第一个浏览器测试版,并将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指向Yahoo!,热线建立了第一个有广告的Web站点,大众媒体开始大肆报道Internet现象,风险投资基金也向web涌来,Yahoo!是Web网上最热的站点之一,虽然Jerry还名不见经传,但已有一大群投资者找上门来。

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英国路透社,路透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和金融服务商,有150年的历史.路透社负责市场的副总裁John Taysom从伦敦到洛杉矶考察Web网上的商业机会,他到达不久就从当地报纸读到有关Yahoo!的报导,很快就成了yahoo!的常客,并认识到"Yahoo!事实上缩短了信息与人类的距离",他开始考虑将路透社的新闻业务加到Yahoo!上,当他打电话给杨时,他很惊讶杨说"如果你不打电话给我,我就要打电话给你”,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关于Yahoo!的发展Jerry经过几个月的思考,最后认识到”Yahoo!不仅仅是Web网目录服务商,而是一种新媒体”,他的竞争对手认识到这一点则要落后近半年。

Yahoo!和路透社成了朋友,而不是合作伙伴,路透社希望将新闻有偿提供给Yahoo!,而Yahoo还没有任何收入,Jerry意识到他们需要商业方面的帮助,至少得有一个企业发展计划书,他有一个老同学正在哈佛大学读商业管理,帮着写了一份五页的计划书,拿着它Jerry和Dave开始不停地拜访风险投资者.同时他们还要每天整理分类站点,只能轮流睡在电脑旁边.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时,在人几乎累得要崩溃时,他们找到了Sequoia投资公司。

Sequoia是硅谷声名最显赫的风险投资基金,Sequioa投资过数百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包括:掀起个人电脑革命的苹果电脑,开创游戏机工业的阿达利,最有名的数据库公司Oracle,网络硬件巨人Cisco,现在轮到Yahoo!了.

Sequoia的合伙人Mike Moritz还记得他第一次访问Yahoo!工作间的情景,"两个Yahoo!创始人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服务器不停地散发热量,电话应答机每隔一分钟响一下,地板上堆着比萨饼盒,到处乱扔着脏衣服" 不过Mike并不关心他们的房屋清洁,但他还不十分清楚Yahoo!的发展机会在哪里,Yahoo!缺乏管理,名字也拗口,Jerry将他们的模式总结为”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风险基金还从来没有先例投资一种免费的服务或产品.但Mike很快认识到Yahoo!是一种新兴媒体,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与此同时其他投资者包括MCI,Microsoft,Netsape等也找到了Yahoo!,美国在线是最有吸引力的一个,AOL是全美最大的联机服务公司,他们需要网络信息索引进入Internet,如果Yahoo!卖给他们,Jerry和Dave很快就会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不卖,他们威胁道Yahoo!将面临和AOL的正面交锋,这不是虚张声势,AOL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自己的Yahoo,当然他也可以买一个yahoo!的竞争对手.Netscape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送股票给他们,Netsacpe的股票即将上市,比起Aol的股票来价值更高,经过仔细考虑,Jerry和Dave拒绝了他们.主要原因是"Yahoo!是我们自己的事业". 最后在1995年4月合作确定了,Sequioa对Yahoo!估价为400万美金.

“Yahoo!的转型”

有了资金,Yahoo!正式开始运转.Jerry和戴维雇用了第一批工程师,他们终于摆脱了繁琐的分类整理工作,他们认识到要想把Yahoo!发展壮大,管理人才不可缺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请来了Tim Koogle担任首席执行官,Tim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担任Motorola加拿大公司总经理,Jerry和戴维很高兴能将管理工作交给Tim,戴维继续掌管技术队伍,而Jerry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共关系上。

Tim上任后得第一项指示是公司要创收,每一个页面上都有了旗帜(Banner)广告,Netscape八月的上市已经表明谁赢得了Internet,谁就是大赢家。目录服务和搜索引擎的竞争愈演愈烈,美国在线购买了Webcrawler,Microsoft和Netscape也加入进来。
提供路透社的新闻服务是Yahoo!发展的重要战略,原来Yahoo!只是提供其他站点的内容索引,现在直接在自己的站点上提供服务内容,这样就扩大了广告收入来源,因为广告版面是按页计算的。新闻服务只是第一步,11月开辟了天气预报,96年春天有了股票证券信息,在夏天和秋天更是开展了一连串的新服务项目,通过不断增加服务项目,Yahoo!进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Yahoo!成功地重新定位自己:不再是通往Web网的大门,而是各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体。

Yahoo!的"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的宗旨证明是正确的,Web网上评价一个站点的商业价值在于流量,流量越多增长的流量也越多。Yahoo!在这一点上十分成功,初次访问Yahoo!的用户会发现查找有用信息很方便实用,他们就会回头再来,稳定的客户群是流量的保证,Yahoo!有上百万的稳定用户,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所来提供信息服务,越多的服务流量就越大。"这是一个正反馈,我们提供的信息越多,就有越多的用户,用户越多,广告客户就越多,我们的信息就更多。"杨总结道。

“7个月翻了10倍”

到1995年8月,Yahoo!的转型改造基本完成,随着业务的扩展资本的扩充也到了必要的时候,实际上Yahoo!开始登广告后就有盈利了,但需要更大的资金注入来争取更大的发展,Yahoo!开始计划第二轮融资,Jerry和管理层要求公司估价为四千万美金,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七个月前公司的估价才四百万美金,但投资者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杨后悔的说:"我们可以要得更高",这一次的投资者是日本软银公司。

软银公司1981年由日本的韩裔孙正义创立,是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占有日本软件市场50%的份额,刚刚斥资21亿美金收购了Ziff-Davis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出版商。孙正义是从Sequioa的一个合伙人那里听说Yahoo!。杨致远对软银的投资十分满意,一来Yahoo!正和ZD商谈合作出版杂志,二来日本的上网人数正在剧增,建立日本Yahoo!正是绝好时机,杨一直认为Yahoo!是一种媒体,是一种文化,他相信只有本地化的Yahoo!才能成功。软银购买了5%的股份,两家公司很快宣布将合作成立日本Yahoo!,没多久,报摊上出现了ZD出版的Yahoo!网上生活杂志。

Yahoo!的第二轮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公司聘用了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很快他们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十二月Netscape宣布将他的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连接站点指向了Excite,原来这个按钮是指向Yahoo!的,根据计算Yahoo!有20%的流量来自于此,到一月份Yahoo!仍然是Web最大的站点,虽然流量下降了10%.脱离了对Netscape的依赖,Yahoo!继续迅猛发展。

“上市,美好的一天”

到1996年,Yahoo!考虑公司股票公开上市,Netscape的成功上市证明投资大众是多么狂热,甚至盲目追捧Internet高科技公司,()在上市计划前孙正义提出需要更多的Yahoo!股份,他希望成为一个合伙人,而不是一个投资者,这个界限是30%的股份,杨和戴维痛苦地接受了,"这就象要送掉自己的孩子,没人信我,但就是这种感觉"杨回忆道。因为他们知道孙是Yahoo!通向日本的领路人,还有Ziff-Davis的影响力,但他们谁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结果三家平分达成了交易,最后的股份分配是软银占37%,Sequioa占17%,Jerry和戴维各占15%,为此软银支付了6000万美金。

Yahoo!在96年4月12日成功上市,两个Yahoo!的竞争对手Lycos和Excite在Yahoo!前几天上市,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投资大众对Yahoo!的热情,上市价是每股13美元,开盘就报24.5元,最高达到43元,当天的收盘价是33元,Yahoo!的市值达到八亿五千万美金,是一年前Sequioa估价的200倍,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杨和戴维的身价都超过了一亿美金。

“品牌战役 Do you Yahoo!”

投资大众的狂热期过后虽然Yahoo!的股价有所回落,但相比竞争者Yahoo!仍然是最耀眼的明星,到96年夏季公司贸易额已达到预计98年收入的8倍,他的竞争者只有一到两倍,华尔街的分析家将这归结于Yahoo!的品牌效应,例如Ziff Davis将网上生活杂志加上Yahoo!的名字后,当月销量翻了一倍。。Yahoo!的管理层已认识到Internet市场的成功并不只取决于流量,而要决定于品牌。"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这使Yahoo!与众不同的酷。" 分析家评论道.Yahoo!酷主要是因为Jerry和戴维酷,他们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传奇是无数传媒的焦点,Yahoo!是按他们的意愿建立的:独立,年轻,富有创造力,还有谦逊。

Yahoo!在各种传统媒体上大力宣传,它是做电视广告的第一家Internet公司,负责市场策划的是Karen Edward,她原来在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负责宣传,"Do you Yahoo!"的广告语由她提出,可与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广告语加到了所有Yahoo!的广告上,市场策划的目标是使Yahoo!成为流行文化的品牌,而不仅仅在网上,要让一半的美国人知道Yahoo!的名字。针对潜在上网用户Yahoo!在电台,电视台,杂志,报纸,各种印刷品上做了大量宣传,同时花巨资在Microsoft和Netscape的浏览器上加上yahoo!的连接按钮,在数以万计的站点上都有yahoo!的连接,无论你上网与否,你都可以看到Yahoo!醒目的标志。

“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媒体”

Yahoo!的市场战役取得了极大成功,不过Yahoo!真正的实力来自于Yahoo!的分类层次。Yahoo!由一支超过50人的队伍来完成原来Jerry和戴维两个人的工作。每人每周要浏览请求加入的上千个站点,将它们分类安放到合适的层次,Yahoo!对站点的选择不带任何政治和道德观点。使用人工来进行站点分类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这50人的队伍是Yahoo!极大的财富,他们非常年轻全部受过大学教育,Yahoo!向其他媒体提供的各类站点素材都来自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使得Yahoo!的内容非常准确,精细,竞争对手很难模仿这一点,除非他们雇用比Yahoo!更多的队伍.这些站点大都采用算法来搜索,而用算法来搜索站点和人工浏览在内容准确性上无法相比,电脑毕竟还不具有智能.所以一般站点的分层只有两到三层,而Yahoo!通常的都有十几层,用户上网大都会迷失在巨大的信息海洋里,各类站点有近百万个,而且还在高速增长,Yahoo!提供的详细分类索引能帮助用户迅速找到相关的站点,这就是Yahoo!流量一直居高不下的秘诀,它是有成千上万个人年的细致工作构成的。

按照Yahoo!惊人的发展速度,可能几年内Yahoo!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现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杂志是<时代周刊>,它的发行量有400万份,年增长率大约为2%.在1995年 Yahoo!的日平均访问量是300万页,96年秋天超过了1000万,97年底达到了6500万,而且每一页的内容可以说用户都看了,因为信息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这正是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方式,也是未来媒体的主要特征:用户主动地选择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还有一点不同就是Yahoo!可以通过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准确的定位用户,这对广告商有极大的吸引力.

My Yahoo!是一项创新设计,给长期Yahoo!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 用户选择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如个人购买的股票信息,最新体育比赛消息,某类新闻,My Yahoo!将它们全部组织在一起,不用用户在四处查找,给用户极大方便。当然Yahoo!从中可以更加了解了用户的爱好兴趣, 针对用户背景的标题广告定位更加精确有效,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提高My Yahoo!广告的价格

“创新不断,新一代媒体”

Yahoo!要成为最强大的媒体,当然不能局限于美国.第一个海外公司日本Yahoo!成立于1996年四月,紧接着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也相继成立Yahoo!分公司,所有分公司使用本地语言,当然他们采用同一种分类层次,大部分分公司都是Yahoo!和当地企业合作成立的.Yahoo!在全美各大城市开设了一系列分公司,1996年六月旧金山是第一家,紧接着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波士顿等,各地分公司主要提供各类当地信息如交通,职业招聘,体育,消遣信息等.

Yahoo!系列提供了各种新的服务项目,电话黄页和指示图就是其中之一,用户可在Yahoo!上查到美国任何一家公司电话和地址,还有公司地址路线图,很难估计这个项目能取得多少收益,但Yahoo!采取的方针是只要对用户有吸引力就是好的,而且电话黄页全美一年销售额是100亿美金,可以预计未来这个项目收益会是可观的.

Yahoo!系列最有意义的项目是分类广告,分类广告包括房产信息,汽车,招聘和个人信息,Yahoo!不需要一张纸就可以提供各类清单,分类广告的收益将十分可观,旧金山公司开办四个月后就吸引了450家广告客户,这几乎是旧金山新闻报的全部广告客户. 分类广告不再是简单文字,可以由图象,声音,影象,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如价格在什么范围,什么型号准确得到想要的信息。 网上购物也成为一门大生意,Yahoo!和VISA在97年合作开设网上商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Yahoo!1997年的利润是6741万美金,比96年增长了242%.新闻,,电话黄页,分类广告,网上商场,Yahoo!系列的新型服务,创造了新一代的媒体.

“不要放弃梦想”

杨认为对未来发展很难预测,不过他相信Internet仍然会飞速发展,他相信:"Yahoo!未来十年仍然会在最前沿,问题只是会有多大的成功。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动的是能将传统世界融入新媒体,戴维和我还有Netscape的Marc等是第一批这么做的人,不过我们做得更多,Yahoo!是一个消费品牌,我们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与消费者.经营Yahoo!的感觉好象被人从直升飞机上扔下,是第一个在山上滑雪的人,不知道哪儿有树,哪儿是悬崖,也好象在月球上登陆,总之非常令人激动的感觉,而且很安全. 因为我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我又两手空空,我也不在乎.因为我度过了美妙的时光,我有一支极好的队伍至今没有任何人离开Yahoo!"

杨致远现在仍然超负荷工作,虽然不再只睡四个小时,但每天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每周有两到三天在空中飞行。
杨将他的成功主要归结于生逢其时,另外就是处在市场的前沿,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从来没有想到戴维和我的业余爱好会成为生意,如果奉献的精神就没有现在的Yahoo!,我能给其他人的建议就是‘不要放弃梦想Don't Follow your dreams’”.

其他:

杨致远的头衔是Yahoo!领袖(Chief Yahoo!)

欣赏的人物:商业巨头 Bill Gates 和物理学家 Albert Einstein,很欣赏Einstein的一句话"使每一件事情尽可能的简单","我们想使Internet简单化"

杨和戴维向standford电子工程系捐款200万美圆,成为standford大学的最年轻教授。

98年会成立了中国Yahoo!.

㈢ 服务的创始人是谁

电脑时代是充满光荣与梦想的年代,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神话层出不穷,苹果电脑的Steve Jobs,Microsoft的Bill Gates,Dell电脑的Michael Dell,不过他们绝对想不到,有人只用了两年,就踏入了他们的行列,这就是Intenet宠儿Yahoo!的创始人:杨致远。

“生逢其时 Right Time At The Right Place”

杨致远,台湾人,2岁丧父,10岁随母亲移民来到了美国加州,虽然第一天上学时他知道的英文只有一个单词-鞋子(Shoe),但凭着中国人的聪明天赋,他还是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成绩,顺利进入了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 斯坦福大学是硅谷的人才摇篮,惠普, Sun, SGI, Intel, AMD, Cisco,电子艺界,3DO等赫赫有名的高科技公司都是由斯坦福毕业生创立的。杨致远只用了四年时间,就获得了本科和硕士学位.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工作,因为他觉得自己还没有经验,所以就想办法留在学校,正好戴维.菲洛有个研究项目需要人,于是开始了两个人的博士课程.
戴维是杨的同学,不过资格要老一些,1988年从Tulane大学毕业,他们在研究生时曾经一起合作过项目,杨记得"戴维写了项目所有的程序, 我则什么也没做,所以我知道不管怎样今后我一定要和这个家伙合作." 戴维和杨致远是不同类型的人,杨擅长社交,天生是个组织和领导者,戴维性格内向,是典型的富有才华的学者, 戴维能将电脑和网络的各种信息控制得有条不紊,但是他的住处却是一团糟,杨则正好相反,卧室相对比较整洁,电脑上却略逊一筹,"Yahoo!的创立部分的原因是我总是落后戴维半步,我想知道他到底从哪里能知道每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他们还是有很多的相同点,他们有共同的专业,课程,指导老师,杨致远和戴维的寝室紧挨在一起,他们的合作可以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肩并肩的战斗".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业余爱好会变成生意”

杨致远和戴维的博士研究方向是自动控制软件,不过不久他们发现这个方向已经被几个公司给垄断了,发展机会不多,正在心烦意乱,幸好这时出现了Mosaic第一个Web网浏览器,Web网给Internet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很快就把他们给迷住了,他们制作了自己的主页,主要内容包括杨的高尔夫分数,还有他们很喜爱的日本相扑运动资料.他们在Web网上通宵达旦地游历,博士研究工作被放到了一边,幸运的是指导老师这时不在国内,象许多上网的人一样杨和戴维各自收集自己喜欢的站点,并开始互相交换,先是每天交换,接着是几小时一交换,再接着随时都在交换,收集的站点资料越来越多,他们开发了一个数据库系统来管理资料,并把资料整理成方便的表格,将它命名成"杨和戴维的WWW网指南",站点名单越来越长,他们将站点分类,很快每一类站点也太多了,他们又将类分成子类,Yahoo!的雏形诞生了,核心就是按层次将站点分类,直到现在这一点也没有改变。
杨致远和戴维把指南的地址给了很少的几个朋友,没有多久就有数以百计的人开始访问他们的指南,他们在设计指南时并没有想到给大学外的其他人使用,不过Jerry的电脑属于斯坦福大学网络的公开部分,所以只要知道地址就可以象杨致远隔壁的戴维一样访问.站点的访问者越来越多,他们开始扩充指南的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加上了最新站点,最酷站点等功能。
每一点改进他们收到了大量鼓励的电子邮件,很多还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如果没有这些数字化的掌声,如果封闭在实验室里,Yahoo!是不会出现的."

"我们两个是Yahoo!"

在Web网上不言自明:一个站点流量(指访问次数)越大越好,他们开始不断地增加更多更好的各种服务来吸引更多的访问者,站点的名字也改成了Yahoo!. Yahoo一词来源于Swift的<格列佛游记>,指的是一种未开化,纯朴,平庸的生物,杨和戴维意指他们两个是Yahoo,Internet网上提倡的是谦逊,不过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是Yahoo!是"另外一种非官方层次数据库"的英文字母缩写(Yet Another Hierarchical Officious Oracle).到1994年冬天,他们发现流量增长太快了, Web网进入了飞速发展期,Netscape正式成立,随着Yahoo!的流量的与日剧增和数字化的欢呼声越来越响, 虽然同时还得操心博士学位的课程,但他们开始认真考虑将Yahoo!变成生意。
他们两个都没有任何商业上的经验,而且Yahoo!也缺乏明显的收入来源:向用户收费,他们会跑到其他地方去;向站点收费,他们绝对不会理睬;卖广告,这违背了Internet网最初的宗旨(自由,非商业),不过不管怎样,Yahoo!的商业价值不容忽视,Yahoo!每天要接待数以万计的访问者,任何拥有大量忠实追随者的事物总是有价值的.

“终于成为领跑者”

Yahoo!也有很多竞争对手,华盛顿大学的WebCrawler, 卡内基-梅隆大学的Lycos,还有一个收费站点Infoseek等,这些站点都提供关键字站点索引,这些索引由电脑程序或网虫快速搜索网上站点内容建立,看起来比Yahoo!内容更全面,但是Yahoo!的分类层次有自己的优点,索引搜索方法的威力取决于搜索覆盖的范围,这也正是它致命的弱点,在web网上每个英文单词都出现过无数次,不根据前后内容无法确定其真正意义,所以搜索列出的大部分结果都没有意义,Yahoo!的站点则不同,是有层次组织,最顶层有14大类:商业,经济,娱乐,电脑科技等,每大类下面有子类层,如娱乐类有幽默,笑话,趣闻,音乐等,音乐下又分歌剧,卡拉OK,流派,机构等,用户根据自己需要可以一直到最底层:真正有内容的站点,Yahoo!覆盖的范围很广,底层约有40万个独立站点,每周还有上千个新站点加入, Yahoo!的分类层次完全是由Jerry和戴维而不是由电脑来完成,这需要极大的工作量,但其分类索引包含了杨和戴维的判断选择,内容更准确有效,这正是Yahoo!的精华所在,其他的Web索引站点提供的关键字查找只不过是电脑服务,Yahoo!则是一个精心构造的Web信息大厦。

但也不是只有Yahoo!一家提供层次目录服务, 其他还有如网络星系,Web网虚拟库等,不过由于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很快大部分都消失了.到1994年下半年,Yahoo!成了层次目录服务的冠军。

成功是甜蜜的,不过Jerry和戴维为此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们每天埋头分类整理层出不穷的站点,他们的电子邮件信箱满得来不及去清除,电话总响个不停,在1994年秋天,他们非常兴奋地迎来了第一个百万访问日,这意味着一天内Yahoo!有10万个访问者,斯坦福大学提供的资源已不能维持Yahoo!的运转,他们去问学校是否要接管Yahoo!或让他们去寻找合作伙伴,学校很大度的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事,Marc Andresson听说后,在Netsacpe给yahoo!提供了Web空间资源。

“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

非常幸运web网的商机已成熟了,Netscape发布了第一个浏览器测试版,并将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指向Yahoo!,热线建立了第一个有广告的Web站点,大众媒体开始大肆报道Internet现象,风险投资基金也向web涌来,Yahoo!是Web网上最热的站点之一,虽然Jerry还名不见经传,但已有一大群投资者找上门来。

第一个打来电话的是英国路透社,路透社是世界上最大的新闻和金融服务商,有150年的历史.路透社负责市场的副总裁John Taysom从伦敦到洛杉矶考察Web网上的商业机会,他到达不久就从当地报纸读到有关Yahoo!的报导,很快就成了yahoo!的常客,并认识到"Yahoo!事实上缩短了信息与人类的距离",他开始考虑将路透社的新闻业务加到Yahoo!上,当他打电话给杨时,他很惊讶杨说"如果你不打电话给我,我就要打电话给你”,正是英雄所见略同,关于Yahoo!的发展Jerry经过几个月的思考,最后认识到”Yahoo!不仅仅是Web网目录服务商,而是一种新媒体”,他的竞争对手认识到这一点则要落后近半年。

Yahoo!和路透社成了朋友,而不是合作伙伴,路透社希望将新闻有偿提供给Yahoo!,而Yahoo还没有任何收入,Jerry意识到他们需要商业方面的帮助,至少得有一个企业发展计划书,他有一个老同学正在哈佛大学读商业管理,帮着写了一份五页的计划书,拿着它Jerry和Dave开始不停地拜访风险投资者.同时他们还要每天整理分类站点,只能轮流睡在电脑旁边.每天的睡眠不足4小时,在人几乎累得要崩溃时,他们找到了Sequoia投资公司。

Sequoia是硅谷声名最显赫的风险投资基金,Sequioa投资过数百家高科技公司,其中包括:掀起个人电脑革命的苹果电脑,开创游戏机工业的阿达利,最有名的数据库公司Oracle,网络硬件巨人Cisco,现在轮到Yahoo!了.

Sequoia的合伙人Mike Moritz还记得他第一次访问Yahoo!工作间的情景,"两个Yahoo!创始人坐在狭小的房间里,服务器不停地散发热量,电话应答机每隔一分钟响一下,地板上堆着比萨饼盒,到处乱扔着脏衣服" 不过Mike并不关心他们的房屋清洁,但他还不十分清楚Yahoo!的发展机会在哪里,Yahoo!缺乏管理,名字也拗口,Jerry将他们的模式总结为”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风险基金还从来没有先例投资一种免费的服务或产品.但Mike很快认识到Yahoo!是一种新兴媒体,有巨大的商业机会.
与此同时其他投资者包括MCI,Microsoft,Netsape等也找到了Yahoo!,美国在线是最有吸引力的一个,AOL是全美最大的联机服务公司,他们需要网络信息索引进入Internet,如果Yahoo!卖给他们,Jerry和Dave很快就会成为百万富翁,如果不卖,他们威胁道Yahoo!将面临和AOL的正面交锋,这不是虚张声势,AOL有足够的财力建立自己的Yahoo,当然他也可以买一个yahoo!的竞争对手.Netscape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送股票给他们,Netsacpe的股票即将上市,比起Aol的股票来价值更高,经过仔细考虑,Jerry和Dave拒绝了他们.主要原因是"Yahoo!是我们自己的事业". 最后在1995年4月合作确定了,Sequioa对Yahoo!估价为400万美金.

“Yahoo!的转型”

有了资金,Yahoo!正式开始运转.Jerry和戴维雇用了第一批工程师,他们终于摆脱了繁琐的分类整理工作,他们认识到要想把Yahoo!发展壮大,管理人才不可缺少,经过几个月的努力,请来了Tim Koogle担任首席执行官,Tim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曾担任Motorola加拿大公司总经理,Jerry和戴维很高兴能将管理工作交给Tim,戴维继续掌管技术队伍,而Jerry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发展战略和公共关系上。

Tim上任后得第一项指示是公司要创收,每一个页面上都有了旗帜(Banner)广告,Netscape八月的上市已经表明谁赢得了Internet,谁就是大赢家。目录服务和搜索引擎的竞争愈演愈烈,美国在线购买了Webcrawler,Microsoft和Netscape也加入进来。
提供路透社的新闻服务是Yahoo!发展的重要战略,原来Yahoo!只是提供其他站点的内容索引,现在直接在自己的站点上提供服务内容,这样就扩大了广告收入来源,因为广告版面是按页计算的。新闻服务只是第一步,11月开辟了天气预报,96年春天有了股票证券信息,在夏天和秋天更是开展了一连串的新服务项目,通过不断增加服务项目,Yahoo!进入了用户的日常生活,Yahoo!成功地重新定位自己:不再是通往Web网的大门,而是各种信息服务的综合体。

Yahoo!的"在Web网上提供免费服务"的宗旨证明是正确的,Web网上评价一个站点的商业价值在于流量,流量越多增长的流量也越多。Yahoo!在这一点上十分成功,初次访问Yahoo!的用户会发现查找有用信息很方便实用,他们就会回头再来,稳定的客户群是流量的保证,Yahoo!有上百万的稳定用户,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场所来提供信息服务,越多的服务流量就越大。"这是一个正反馈,我们提供的信息越多,就有越多的用户,用户越多,广告客户就越多,我们的信息就更多。"杨总结道。

“7个月翻了10倍”

到1995年8月,Yahoo!的转型改造基本完成,随着业务的扩展资本的扩充也到了必要的时候,实际上Yahoo!开始登广告后就有盈利了,但需要更大的资金注入来争取更大的发展,Yahoo!开始计划第二轮融资,Jerry和管理层要求公司估价为四千万美金,看起来有点不可思议,毕竟七个月前公司的估价才四百万美金,但投资者没有任何犹豫就同意了,杨后悔的说:"我们可以要得更高",这一次的投资者是日本软银公司。

软银公司1981年由日本的韩裔孙正义创立,是日本最大的软件营销商,占有日本软件市场50%的份额,刚刚斥资21亿美金收购了Ziff-Davis公司,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出版商。孙正义是从Sequioa的一个合伙人那里听说Yahoo!。杨致远对软银的投资十分满意,一来Yahoo!正和ZD商谈合作出版杂志,二来日本的上网人数正在剧增,建立日本Yahoo!正是绝好时机,杨一直认为Yahoo!是一种媒体,是一种文化,他相信只有本地化的Yahoo!才能成功。软银购买了5%的股份,两家公司很快宣布将合作成立日本Yahoo!,没多久,报摊上出现了ZD出版的Yahoo!网上生活杂志。

Yahoo!的第二轮融资带来了新的发展,公司聘用了一批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很快他们就面临严峻的考验,十二月Netscape宣布将他的浏览器上Internet目录的按钮连接站点指向了Excite,原来这个按钮是指向Yahoo!的,根据计算Yahoo!有20%的流量来自于此,到一月份Yahoo!仍然是Web最大的站点,虽然流量下降了10%.脱离了对Netscape的依赖,Yahoo!继续迅猛发展。

“上市,美好的一天”

到1996年,Yahoo!考虑公司股票公开上市,Netscape的成功上市证明投资大众是多么狂热,甚至盲目追捧Internet高科技公司,()在上市计划前孙正义提出需要更多的Yahoo!股份,他希望成为一个合伙人,而不是一个投资者,这个界限是30%的股份,杨和戴维痛苦地接受了,"这就象要送掉自己的孩子,没人信我,但就是这种感觉"杨回忆道。因为他们知道孙是Yahoo!通向日本的领路人,还有Ziff-Davis的影响力,但他们谁也不愿意出售自己的股份,结果三家平分达成了交易,最后的股份分配是软银占37%,Sequioa占17%,Jerry和戴维各占15%,为此软银支付了6000万美金。

Yahoo!在96年4月12日成功上市,两个Yahoo!的竞争对手Lycos和Excite在Yahoo!前几天上市,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投资大众对Yahoo!的热情,上市价是每股13美元,开盘就报24.5元,最高达到43元,当天的收盘价是33元,Yahoo!的市值达到八亿五千万美金,是一年前Sequioa估价的200倍,这真是美好的一天,杨和戴维的身价都超过了一亿美金。

“品牌战役 Do you Yahoo!”

投资大众的狂热期过后虽然Yahoo!的股价有所回落,但相比竞争者Yahoo!仍然是最耀眼的明星,到96年夏季公司贸易额已达到预计98年收入的8倍,他的竞争者只有一到两倍,华尔街的分析家将这归结于Yahoo!的品牌效应,例如Ziff Davis将网上生活杂志加上Yahoo!的名字后,当月销量翻了一倍。。Yahoo!的管理层已认识到Internet市场的成功并不只取决于流量,而要决定于品牌。"Yahoo!非常酷,它不是一个技术公司,而是一种品牌,一种文化,这使Yahoo!与众不同的酷。" 分析家评论道.Yahoo!酷主要是因为Jerry和戴维酷,他们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翁的传奇是无数传媒的焦点,Yahoo!是按他们的意愿建立的:独立,年轻,富有创造力,还有谦逊。

Yahoo!在各种传统媒体上大力宣传,它是做电视广告的第一家Internet公司,负责市场策划的是Karen Edward,她原来在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负责宣传,"Do you Yahoo!"的广告语由她提出,可与耐克的"Just Do it!"媲美,广告语加到了所有Yahoo!的广告上,市场策划的目标是使Yahoo!成为流行文化的品牌,而不仅仅在网上,要让一半的美国人知道Yahoo!的名字。针对潜在上网用户Yahoo!在电台,电视台,杂志,报纸,各种印刷品上做了大量宣传,同时花巨资在Microsoft和Netscape的浏览器上加上yahoo!的连接按钮,在数以万计的站点上都有yahoo!的连接,无论你上网与否,你都可以看到Yahoo!醒目的标志。

“要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媒体”

Yahoo!的市场战役取得了极大成功,不过Yahoo!真正的实力来自于Yahoo!的分类层次。Yahoo!由一支超过50人的队伍来完成原来Jerry和戴维两个人的工作。每人每周要浏览请求加入的上千个站点,将它们分类安放到合适的层次,Yahoo!对站点的选择不带任何政治和道德观点。使用人工来进行站点分类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这50人的队伍是Yahoo!极大的财富,他们非常年轻全部受过大学教育,Yahoo!向其他媒体提供的各类站点素材都来自他们耐心细致的工作,这使得Yahoo!的内容非常准确,精细,竞争对手很难模仿这一点,除非他们雇用比Yahoo!更多的队伍.这些站点大都采用算法来搜索,而用算法来搜索站点和人工浏览在内容准确性上无法相比,电脑毕竟还不具有智能.所以一般站点的分层只有两到三层,而Yahoo!通常的都有十几层,用户上网大都会迷失在巨大的信息海洋里,各类站点有近百万个,而且还在高速增长,Yahoo!提供的详细分类索引能帮助用户迅速找到相关的站点,这就是Yahoo!流量一直居高不下的秘诀,它是有成千上万个人年的细致工作构成的。

按照Yahoo!惊人的发展速度,可能几年内Yahoo!将会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媒体, 现在美国最有影响力的新闻杂志是<时代周刊>,它的发行量有400万份,年增长率大约为2%.在1995年 Yahoo!的日平均访问量是300万页,96年秋天超过了1000万,97年底达到了6500万,而且每一页的内容可以说用户都看了,因为信息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这正是和传统媒体不同的方式,也是未来媒体的主要特征:用户主动地选择信息,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还有一点不同就是Yahoo!可以通过用户获取信息的方式准确的定位用户,这对广告商有极大的吸引力.

My Yahoo!是一项创新设计,给长期Yahoo!用户提供方便的服务, 用户选择个人感兴趣的信息内容,如个人购买的股票信息,最新体育比赛消息,某类新闻,My Yahoo!将它们全部组织在一起,不用用户在四处查找,给用户极大方便。当然Yahoo!从中可以更加了解了用户的爱好兴趣, 针对用户背景的标题广告定位更加精确有效,一个明显的好处是可以提高My Yahoo!广告的价格。

“创新不断,新一代媒体”

Yahoo!要成为最强大的媒体,当然不能局限于美国.第一个海外公司日本Yahoo!成立于1996年四月,紧接着法国,德国,加拿大,英国,韩国等也相继成立Yahoo!分公司,所有分公司使用本地语言,当然他们采用同一种分类层次,大部分分公司都是Yahoo!和当地企业合作成立的.Yahoo!在全美各大城市开设了一系列分公司,1996年六月旧金山是第一家,紧接着纽约,芝加哥,华盛顿,波士顿等,各地分公司主要提供各类当地信息如交通,职业招聘,体育,消遣信息等.

Yahoo!系列提供了各种新的服务项目,电话黄页和指示图就是其中之一,用户可在Yahoo!上查到美国任何一家公司电话和地址,还有公司地址路线图,很难估计这个项目能取得多少收益,但Yahoo!采取的方针是只要对用户有吸引力就是好的,而且电话黄页全美一年销售额是100亿美金,可以预计未来这个项目收益会是可观的.

Yahoo!系列最有意义的项目是分类广告,分类广告包括房产信息,汽车,招聘和个人信息,Yahoo!不需要一张纸就可以提供各类清单,分类广告的收益将十分可观,旧金山公司开办四个月后就吸引了450家广告客户,这几乎是旧金山新闻报的全部广告客户. 分类广告不再是简单文字,可以由图象,声音,影象,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需要如价格在什么范围,什么型号准确得到想要的信息。 网上购物也成为一门大生意,Yahoo!和VISA在97年合作开设网上商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Yahoo!1997年的利润是6741万美金,比96年增长了242%.新闻,,电话黄页,分类广告,网上商场,Yahoo!系列的新型服务,创造了新一代的媒体.

“不要放弃梦想”

杨认为对未来发展很难预测,不过他相信Internet仍然会飞速发展,他相信:"Yahoo!未来十年仍然会在最前沿,问题只是会有多大的成功。我喜欢我现在的工作,最令我激动的是能将传统世界融入新媒体,戴维和我还有Netscape的Marc等是第一批这么做的人,不过我们做得更多,Yahoo!是一个消费品牌,我们的成功与否完全取决与消费者.经营Yahoo!的感觉好象被人从直升飞机上扔下,是第一个在山上滑雪的人,不知道哪儿有树,哪儿是悬崖,也好象在月球上登陆,总之非常令人激动的感觉,而且很安全. 因为我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是白手起家,即使我又两手空空,我也不在乎.因为我度过了美妙的时光,我有一支极好的队伍至今没有任何人离开Yahoo!"

杨致远现在仍然超负荷工作,虽然不再只睡四个小时,但每天工作从早上7点到晚上10点,每周有两到三天在空中飞行。
杨将他的成功主要归结于生逢其时,另外就是处在市场的前沿,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从来没有想到戴维和我的业余爱好会成为生意,如果奉献的精神就没有现在的Yahoo!,我能给其他人的建议就是‘不要放弃梦想Don't Follow your dreams’”.

其他:

杨致远的头衔是Yahoo!领袖(Chief Yahoo!)

欣赏的人物:商业巨头 Bill Gates 和物理学家 Albert Einstein,很欣赏Einstein的一句话"使每一件事情尽可能的简单","我们想使Internet简单化"

杨和戴维向standford电子工程系捐款200万美圆,成为standford大学的最年轻教授。

98年会成立了中国Yahoo!.

㈣ 孙正义在马云创业的时候投资了四千万,为什么不是阿里巴巴最大股东和具有完全投票权呢

孙正义作为阿里巴巴第二大股东,持有阿里巴巴三分之一的股份。

针对手中所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孙正义表示,他已经持有足够多的股份,未来软银持股份额可能会发生一些小的变化,但不会进行大幅的调整,“我们从来没有占据阿里巴巴绝大部分控股权的意图。”

中国拥有超过4亿人数的互联网用户。阿里巴巴对软银集团拓展亚洲互联网业务的战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孙正义此前曾宣称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将最终来自亚洲国家,因为在五年内亚洲地区互联网用户使用的网络流量将占据全球网络流量的一半。

孙正义此前曾表示软银集团希望可以在其参股的公司中掌握最大部分控股权,股份比例约在20-50%之间。但在中国,如外国公司想要控制国内互联网公司绝对控股权将非常困难,国外资本将很难超越软银目前在阿里巴巴所掌握的股权。

阿里巴巴的股权结构在近几个月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阿里巴巴与其第一大股东雅虎的关系日趋紧张。业界人士纷纷猜测雅虎对阿里巴巴的股权计划。

根据消息人士透露,目前众多私募公司开始计划收购雅虎,包括有消息称雅虎或将会与AOL进行合作。

雅虎CEO卡罗尔·巴茨(Carol Bartz)周四在班加罗尔发表演讲前被记者问到公司是否与私募或AOL进行接触时,巴茨避重就轻回答道“今天是非常好的一天”。

分析称雅虎要实现与私募或AOL的合作,必须要抛售阿里巴巴及其雅虎日本股权。因为雅虎股东希望公司能走出这一步。

雅虎对阿里巴巴的股权计划随着两家公司日益趋紧的关系变得更为扑朔迷离。巴茨于今年9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公司无意出售阿里巴巴股份,并称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试图从雅虎手中购回公司股票。

孙正义在采访中被问及IPO对阿里巴巴集团来说是否是一个明智的战略时,孙正义表示当这一计划真正开始实施时就是明智的战略。但是孙正义同时表示,阿里巴巴集团进行IPO或许仅需要一年也或者是一百年的时间。阿里巴巴集团管理层则在公开场合重复表示公司无意进行IPO。

孙正义作为阿里巴巴集团四位董事会成员之一并没有评论雅虎与阿里巴巴目前所处的关系。但孙正义表示他尊重公司管理层所做出的业务本地化战略决定。他表示,“对于一个公司来说要在一个非常遥远的地方瞄准目标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一个奥运步枪手都很难办到。”孙正义继续表示,“我从最开始就对马云说,‘马云你是一位英雄。你所做的任何决定我们都在这里支持你’。”

软银集团于2000年开始投资阿里巴巴,公司还开始陆续投资其他中国创业企业,试图通过此战略从中国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市场中获利。

除了在阿里巴巴中持有相应股份,软银还投资社交网站人人网母公司千橡互动集团。软银在今年3月已持有千橡互动集团23.8%股份,并计划将股权最终拓展至35%。孙正义还表示他也无意控制千橡互动绝大部分股权。
这篇文章是我在网易上找到的,希望可以解决楼主的问题~

㈤ 请问用C#如何提取新浪等网站的股票实时动态行情数据

找到一个利用webservice的方法,希望能够帮助你

声明: 这篇文章适合在C#命令行编译器下的开发借鉴,对于已经装了MS.NET的朋友,开发客户端时将会更容易一些,我随后对登出我自己的开发程序,这篇文章为我摘录的.摘录URL:http://www.knowsky.com/2016.html

(一)

Web Services,即Web服务,是微软.NET战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的目的是将Web站点转变为集组织、应用、服务以及设备于一体的可设计Web站点,使Web站点不再处于被动的地位。

本文将介绍如何建立和使用一个在.NET 平台上提供股票报价的Web服务。我们将使用Yahoo的一项以CSV(以逗号分隔的值)的格式提供股票报价的免费服务,将其包含在我们的web 服务中。

注意:这个报价服务例程的运行大约延迟15分钟,只用于教学目的。

建立Web服务

下面将采用逐步讲解代码的形式来帮助你理解在.NET 中Web服务的编程模式。我们可以使用notepad等任何文本编辑器来编写 这里的Web服务例程代码,最后将文件存储为StockQuote.asmx。请注意:所有的Web服务文件保存时都使用扩展名 *.asmx。

<%@ WebService Language="C#" class="DailyStock" %>

代码的第一行定义了一个 Web 服务,使用的语言是C#。class属性用来指示Web服务应该调用和使用的类。如果在Web服务中使用了许多类,那么就应该用这个属性来表明Web服务应该首先调用的类。

using System ;

using System.Web.Services ;

using System.Net ;

using System.IO ;

using System.Text ;

以上代码负责引入必要的名称空间。 请记住永远都要引入System.Web.Services这个名称空间。根据类的需要,再引入保留的名称空间。

public class DailyStock : WebService

{

......

....

}

这里我们将公共类定义为 DailyStock,它扩展了 System.Web.Services.WebService 类。所有想暴露为 Web服务的类都应该扩展System.Web.Services.WebServices类。 另外,Web 服务的存取修饰语永远都是public。

[WebMethod]

public string GetQuote(string symbol)

{

........

........

}

以上我们定义了一个公共Web方法 GetQuote。同类的定义一样,Web 方法也都要用 public这个修饰语来声明。 [WebMethod] 属性呈现出将要被用在Web服务中的一些潜在方法,希望客户存取的所有方法都应该用[WebMethod] 属性进行标记。GetQuote方法接受一个字符串输入参数,它包含了使用者所需要的报价符号。这个方法返回一个字符串,其中包含股票报价或错误

string ret;

try

{

// The Path to the Yahoo Quotes Service

string fullpath = @"http://

// Create a HttpWebRequest object on the Yahoo url

HttpWebRequest webreq = (HttpWebRequest)WebRequestFactory.Create(fullpath);

// Get a HttpWebResponse object from the Yahoo url

HttpWebResponse webresp = (HttpWebResponse)webreq.GetResponse();

// Create a StreamReader object and pass the Yahoo Server stream as a parameter

StreamReader strm = new StreamReader(webresp.GetResponseStream(), Encoding.ASCII);

// Read a single line from the stream (from the server)

// We read only a single line, since the Yahoo server returns all the

// information needed by us in just one line.

ret= strm.ReadLine();

// Close the stream to the server and free the resources.

strm.Close();

}

catch(Exception)

{

// If exception occurred inform the user

ret="Exception Occurred" ;

}

file://Return the Quote or Exception

return ret ;

以上是GetQuote 方法的内容。这里使用一个 try-catch模块来截获从Yahoo中得到股票报价的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在 try-catch模块内部声明了一个字符串变量,这个变量中保存着获取yahoo服务的完整路径,用户提供的symbol字符串变量被加到这个连接字符串上。

路径建立好之后,就要从连接字符串中构造一个 HttpWebRequest对象和一个 HttpWebResponse 对象。接着,用StreamReader打开一个到Yahoo

(二)

配置Web服务

配置Web 服务与一个配置ASP.NET应用程序相同。如果自己有Web服务器,那么就创建一个称为stockquote 的虚拟目录,然后将 StockQuote.asmx复制到这个目录中。如此就完成了Web 服务的配制。要调用Web服务,首先启动浏览器,然后键入Web 服务的路径,如 http://localhost/stockquote/StockQuote.asmx,接着看到的页面就是由Web服务运行时间环境自动生成的结果。在文本框中键入符号,例如AOL 或 MS,再点击invoke按钮,这时就会弹出一个新的窗口,在其中向你显示了Web服务的输出信息。

使用Web服务

基本上有两种使用Web 服务的方法。可以通过浏览器直接调用 Web 服务,并按照上面介绍的方法来使用它。或者,也可以在应用程序使用它。下面就看看如何建立一个Web 应用程序和一个控制台应用程序,通过它们来使用Web服务。当然,也可以使用Win Form 应用程序作为替代来使用Web 服务。

获取服务的描述

为了与Web服务进行通信,客户应该知道这个Web服务支持哪种方法以及如何与它们进行通信。.NET 上的Web服务自动用SDL(服务描述语言)产生一个 XML格式文档,这样就使客户能够获取与Web服务通信时所需要的信息。 在Web 服务URL之后附加 ?SDL 使Web服务生成客户能够使用的SDL文档。要查阅这里接受的Web 服务的SDL,可以在浏览器中键入http://localhost/stockquote/StockQuote.asmx?SDL。

(三)

构造代理库

.NET 平台上的应用程序可以使用代理库来调用Web服务上的方法,这样使用Web服务就非常容易。生成代理库的第一步是从SDL中生成一个Web服务的代理类。.NET SDK提供了一个叫做WebServiceUtil.exe的工具,它能够帮助我们生成一个代理类。要生成Web服务的代理类,首先进入命令行环境,然后转到将要开发客户应用程序的那个目录,接着输入以下命令:

WebServiceUtil /c:proxy /pa:http://localhost/stockquote/StockQuote.asmx?SDL /n:Quotes

以上命令执行后,会在运行这个命令的目录中生成一个 C# 源代码文件,叫做 DailyStock.cs (要记住Web服务类的名称也是 DailyStock,)。现在来看这些自变量的含义:

l /c:proxy:告诉WebServiceUtil生成一个代理类

l /pa:http://localhost/stockquote/StockQuote.asmx?SDL:向SDL提供Web服务的路径。如果已经将Web服务的SDL 保存到了硬盘上,我们甚至可以提供SDL文件的本地路径。

l /n:Quotes:告诉WebServiceUtil将代理类放在 Quotes名称空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容易地管理和使用代理库。

代理库准备好之后,我们使用C# 编译器从上面步骤中刚创建的代理类中生成一个代理库:

csc /target:library /r:System.dll;System.Web.Services.dll;System.Net.dll;

System.IO.dll;System.Xml.Serialization.dll DailyStock.cs

生成代理库的时候,我们使用了 /target:library开关以表示想要输出一个库文件。我们还引用一些曾经在Web服务中使用过的集合。编译器将在运行命令所在目录中生成一个名为DailyStock.dll 的dll 库。

(四)

创建 Web应用程序用户

下面创建一个Web应用程序StockConsumer.aspx,它作为这个StockQuote(股票报价) Web服务的第一个用户。

<%@ Page language="C#" %>

<%@ Import Namespace="System.Xml" %>

<%@ Import Namespace="Quotes" %>

以上引入必要的名称空间。要记住也要引入 Quotes名称空间,它是代理库的名称空间。

<html>

<head>

<script runat=server>

// Wire up the onClick event for a button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file://Create a object of the class DailyStock (the proxy class)

DailyStock ds = new DailyStock();

// Call the GetQuote method of the proxy class DailyStock and

// pass the symbol string from the textbox

string res = ds.GetQuote(symbol.Text);

// The returned string has values which are separated

// by commas.

// Hence we split the returned string into parts

char[] splitter = {','} ;

string[] temp = res.Split(splitter);

// Check if the string array returned has more than one

// elements since if there are less than one elements

// then an exception must have been returned

if(temp.Length >1)

{

// The WebService returns a lot of information about the

// stock. We only show the relevant portions

// Set the label to current Index

curindex.Text = "Current Index :"+temp[1];

// Set the label to current Date Time

curdate.Text ="Last Update on"+temp[2]+" at "+temp[3];

}

else

{

error.Text = "Error :"+res ; file://set the error label

}

}

</script>

以上ASP.NET页面代码中,首先对Web 服务DailyStock进行例示。由于已经生成了代理库,因此Web服务的调用方法与其它任何库的调用方法都相同。调用DailyStock 类的GetQuote()方法后,将返回一个字符串,其中包含了以逗号分隔的列表符号的完整信息。

我们将限制显示给客户的信息为只显示当前指数和所报告指数的日期/时间。为了将字符串分成若干不同的部分,这里使用了字符串类的Split方法,在出现逗号的地方将字符串分割成部分。并且,将分割开的字符串组成数组之后,再使用相关的数值为Web页面设置不同的标签。

代码的其余部分

<body>

<center>

<h2>.NET101 Stock Quote Consumer </h2>

<form runat=server >

<table border=1 celspacing=1>

<tr><th>Please enter the symbol below</th></tr>

<tr><td>

<asp:textbox id=symbol runat=server />

<asp:button id=button1 text="Get Quote" onClick="button1_Click" runat=server />

</td></tr>

<tr><td><asp:label id=curindex runat=server /></td></tr>

<tr><td><asp:label id=curdate runat=server /></td></tr>

<tr><td><asp:label id=error runat=server /></td></tr>

</table>

</form>

</center>

</body>

</html>

(五)

小结

下面总结一下配置Web应用程序的步骤:

l 创建一个叫做StockConsumer的虚拟目录

l 将 StockConsumer.aspx 文件复制到这个虚拟目录下

l 在wwwroot 文件夹中创建一个 bin 虚拟目录

l 设置bin目录以执行代码的权限

l 将代理 dll 文件DailyStock.dll复制到这个目录下,ASP.NET 运行时间引擎会自动从Bin目录中选择对外部库的引用。这里的例子中,这个外部库是DailyStock.dll。

现在调用文件 http://localhost/StockConsumer/StockConsumer.aspx,然后键入股票的符号,点击 "Get Quote"(获取报价)按钮,就能看到正在使用的Web服务了。注意:Web服务应该能够使用yahoo服务器,否则它就会返回一个错误信息。

㈥ 阿里巴巴是不是上市后就会收回雅虎的股份

你好,
阿里巴巴上市之后肯定会回收雅虎股份的,为什么不是收购雅虎而是回收雅虎的股份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阿里巴巴不适合管理雅虎核心业务,所以从字面来说,一个单纯的阿里收购雅虎不会发生。理由:
1.美国公司进入中国难,反之也一样难(网络日本就是最好的例子)。雅虎现在面临业务下滑,定位不清,产品过时,三任美国CEO都无法挽回,也找不到“够能干”的CEO又够傻地来接受这个职位。如果阿里收购雅虎,员工离职将变本加厉,找CEO将更加困难,再加上有网民会因为收购抛弃它、管理美国公司的文化鸿沟、双方政府压力等无解问题。
2.美国现在对中国极端警惕,其中尤其对于隐私暴露给中国是个绝对的deal breaker,而且雅虎又在美国是个“有前科”的公司:以前美国众议院曾经调查雅虎作为美国公司暴露中国公民隐私的问题,现在怎么可能让被中国控制的雅虎去管理美国公民的隐私?。
3.马云是聪明人,应该知道自己在现阶段无法驾驭雅虎。
再宏观来看这个问题,雅虎被出售瓜分的可能极大,因为:
1.巴茨被辞退后,由CFO担任临时CEO也可说是一种姿态。
2.雅虎的解体价值(阿里股份+雅虎日本股份+现金+核心业务)超过它的市价。
3.雅虎甚至对外都承认正处在评估多种可能。
4.核心业务遇到严重发展问题,但是依然赚钱。
5.阿里非常想收回自己公司的控制权。为了这控制权,马云不惜和巴茨、孙正义打口水战。而现在雅虎一片混乱,是最好乘虚而入的机会(这是阿里参与雅虎出售的唯一合理理由。)
但是,这个出售不容易:
1.几乎没有公司想要雅虎的核心业务(微软已经从雅虎身上得到它所需要的,没必要收购)。唯一有兴趣的是AOL,虽然AOL CEO Tim Armstrong是个好CEO,但是这是个蛇吞象的收购,难度较大。
2.雅虎手中阿里集团股份的价值被最近因支付宝事件和VIE风波带来一些不可预测因素。
3.出售可能因为阿里集团股份和雅虎日本股票要付出很高的税(应该是38%)。也可能有避税方式,但是就要看谁能想出方法并冒风险了。
4.如果考虑最近雅虎股票已经上扬(比Nasdaq多涨了15%左右)再加上上面的种种问题,其实溢价空间没有那么多,对私募来说,回报也已经不是那么地有诱惑力。
5.有些私募集团(例如银湖、DST)已经参与阿里员工手中股票的收购,也对阿里集团定价为320亿美元。当时这些私募没有选择认购更多的股票,现在如果参与收购,并出更高的价钱并不合理,而出更低的价钱更不可能。
根据以上的分析,阿里巴巴应该仅仅对雅虎手中的阿里集团股份有兴趣,所以最可能发生的是:
1.因为大家又不断放声,雅虎股价已涨,让这个deal并不那么划算。再加上必须多家介入,彼此战略目的不一致,各怀鬼胎,一时谈成合适价位和deal不容易。
2.这个deal一旦冷下去,雅虎股价也会下滑。下次大伙学乖,不再到处放声,悄悄地达成协议,再宣布(也许在半年左右以后)。
第三.最后的deal可能是:
1.阿里收回一些阿里股份,其他私募购买阿里股份,但把董事席位和投票权赠给马云,阿里达到控制目的。
2.私募想出避税方法,谈个好价钱,达到赚钱目的。
3.AOL和雅虎核心业务合并,达到“证明两只火鸡也可以和老鹰竞飞”目的。
所以答案是:马云会参与最终的收购,但是为了回收阿里股份,而不会去真的收购或管理雅虎核心业务。

㈦ 什么叫互联网业务

互联网业务
知识经济时代 ,互联网正日益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推动着社会与经济的变革。2001年是中国互联网经营者沉思与转变的一年,网络经济泡沫的膨胀与收缩几乎在一刹那间完成。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和产品结构在不断创新与完善 ,互联网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

互联网业务概述
互联网业务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互联网业务”行动计划将重点促进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化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的融合创新,发展壮大新兴业态,打造新的产业增长点,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环境,为产业智能化提供支撑,增强新的经济发展能力,促进国民经济体质增效升级。

国外互联网业务发展状况
这里我们列举一个例子,就是美国AOL的成功经验。

美国的 AOL是成功互联网企业的代表 ,即使在近年IT市场萧条、美国 911恐怖事件的影响的情况下,AOL也没有与其它同行一样,在巨大的市场压力下产生赢利缩减甚至是亏损。在竞争对手们的股价平均下跌 30~40 %的情况下,AOL股票价格却依然坚挺。他们所维持的市场赢利额也大大超过了其它媒体和服务公司。AOL为什么能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功呢?至少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借鉴。
(1) 战略清晰:在AOL过去15年的发展历程,经营团队为 AOL规划和发展了成功的商业运营模式。AOL 以内容服务为核心切入,经营各种媒体、网络和集成服务,从有线网络到无线网络,从拨号接入到宽带服务。网络服务和媒体服务是相辅相成,媒体服务和集成服务互相促进,明晰的战略可以从与时代华纳合并一事中窥见一斑。 二者的合并,成为互联网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典范。
(2) 重点突出,始终关注注册用户和现金流。稳定的注册用户增长为 AOL带来了巨大的优势 。AOL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用户注册、广告和内容服务三个方面,关注现金流是 AOL与其他互联网公司最显著的区别之一。AOL在全世界有近 3400 万互联网注册用户,基本上都是付费用户。AOL的接入服务费最低为每月21. 95 美元,但网上的其他增值服务另外收费。AOL 年收入中的 60 %来自用户付费,其他的则来自网上广告等。因此,当众多依靠广告收入维持生存的网络公司纷纷告危的时候,AOL 依然雷打不动。
(3) 为企业、个人用户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拓展利润空间。AOL为商业企业提供专业应用、各种业务捆绑服务及一站式服务。AOL 的个性化服务体现在用户只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就能进入专属于自己的网络空间 ,如在页面上设定本地实时天气信息和新闻、最喜爱的音乐等,还可以得到需要的财经、技术信息和电子商务服务。80 %以上的用户认为进入 AOL网站就不需要再上别的网站。
(4) AOL 的宽带策略:AOL 与时代华纳的合并,为 AOL进一步进军互联网宽带市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时代华纳电缆公司为1280万的用户提供有线电视业务,目前其92 %的电缆网络已经完成升级,可以向用户提供高清晰度电视、CD 音质的声音、视频点播等宽带业务。AOL 也在积极普及其网上即时通信软件,AOL 7. 0 大大增强了通信功能,将网络通信与视频功能嵌入 AOL 的服务当中,为宽带业务的进一步普及提供了广阔空间。

㈧ 海利普变频器故障代码AOL什么意思

变频器过负载报警但不停机,检查负载是否过重,或者重新调整变频器参数

㈨ 时代华纳的旗下业务

方面包括CNN、TBS、HBO和Cinemax、Cartoon Network、TNT和WB电视网(现已合并为CW电视台)
时代华纳有线公司向1280万美国用户提供有线电视业务。
时代公司始建于1923年,创办者是两个大学生Henry Luce和Briton Had den.最初他们发行一份新闻周刊,然后又创办了有关生活、人物和体育等方面的其它杂志。作为杂志出版、新闻报道和图片新闻的先驱,他们对整个20世纪新闻出版业起到了不可磨灭的推动作用。
华纳兄弟公司同样建于1923年,1927年因制作第一部长篇有声电影《爵士歌手》而名胜大噪。华纳兄弟公司的其它经典影片还包括《卡萨布兰卡》(1942年)和《无故反叛》(1957年)。
Turner广播公司(TBS)则比前两家创办得晚的多。该公司1980年开办24小时播出的优先新闻网CNN,从而使电视新闻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从50年代开始,时代公司向广播电视和有线电视网HBO和Cinemax公司投资,从而将自己向其他领域拓展 .1973年这家野心勃勃的出版界巨子甚至购下木材生产商Temple公司,准备向造纸业进军,十年之后这项计划终于 难逃厄运。
1972年华纳公司更名为华纳通讯公司,并最终成为音乐和有线电视业的主力军。1990年,华纳兄弟公司被时代公 司以140亿美元收购,最终形成时代华纳公司。
6年之后,Ted Turner同意以76亿美元的价格售出TBS,TBS正式加入时代华纳的大家庭,从而使 时代华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
随着Internet和“新媒体”技术的巨大冲击,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传媒公司正被新的趋势缔造者美国在线吞并。
北京时间12月9日晚间消息,据国外媒体今日报道,AOL和时代华纳正式开始分拆交易,结束了两家公司将近10年的联姻。根据分拆协议,符合条件的股东每11股时代华纳股票将获得1股AOL股份。AOL股份将从周四开始开始交易,将恢复两家公司合并之前的股票代码。但AOL目前的市值约为25亿美元,只有高峰期的10%。 目前其发行的杂志超过了64种。全美最畅销5本杂志中,时代华纳公司就占据了4本,分别为《时代周刊》、《人物》、《体育画报》和《财富》,此外其它的著名杂志还包括娱乐周刊、财富杂志、InStyle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