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一开始上市时有几个股票
上海老八股
老八股分别为:
1.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
600653,申华控股
2.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5豫园商城
3.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
600654,飞乐股份
4.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
600602,广电电子
5.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600656,ST方源
6.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
600651,飞乐音响
7.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600652.爱使股份
8.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600601,方正科技
附加
内容补充:
老八股是一种历史遗产,也是利用或依托资本市场发展来推进我国产权改革的破冰之作。它的历史意义还在于:不仅影响了中国股市早期的试点和后来的发展,而且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老八股的前世今生,既翻开了当代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新页,又预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发展。
中国股市,可以说是30年改革开放中最为抢眼的成果之一。那些存留在人们记忆的激情年代,整夜排队买股票、用麻袋装股票交易凭据、从纸质股票到今天的电子交易,从老八股到上千家企业上市,股市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是有目共睹的
“老八股”:开启中国股市发展先河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中国股市早期发展时期的故事或事件已渐渐淡漠。中国股市发展经历了18个年头,但第一代股票——老八股的问世与前身今生的故事却依然让人感怀。从收藏品市场中传出的信息看,目前老八股的纸质股票全套价值已经上升。也许,在今天的人看来,这点财富似乎并不算什么,但“老八股”的身价增值本身却说明了这是人们对一个逝去的股市早期发展阶段的一份记忆。
老八股的问世,这是一种历史遗产。由于远去的时光,才让我们感到它们曾经存在过的价值,曾经发挥过的作用,曾经留给我们尚未开化的市场经济的朦胧记忆。这八只早期最令人关注的股票是:上海申华电工联合公司、上海豫园旅游商会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凤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爱使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延中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这八家企业有些比较共同的特点:一是规模不大、一是多是集体性质企业、还有的地处城市郊区。譬如,上海真空电子器件股份有限公司是上海郊区的第一家发行股票企业,而上海豫园旅游商城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老城隍庙商场,是一家集体企业。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当时中国既没有交易所,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股市,“老八股”的出现必然带有很强的试水性质。
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转向城市以后,如何搞活企业成了改革中的头等大事。据资料记载,新中国成立以后,北京证券交易所曾于1950年重新开张,但天津和北京的证券交易所在1952年相继关门。这表明,此后几十年中,我们的经济体在股权问题上只有两种形式存在:一是全民所有制,也就是国有企业,另一是集体企业。改革开放要搞活城市企业,第一道坎便是产权问题。10年前,笔者曾采访过证券界老人龚浩成,他回忆说,当年上海的股份制改革从小到大展开是有历史原因的。
笔者在1984年有幸目睹了北京天桥百货商场股份制改造的全过程,当时的国家体改委和北京市体改委对于天桥百货的设计方案中,争议分歧最大的就是股权的划分,是不是一定要设计国家股、企业股和职工股,这些股权又如何体现国有企业的性质。天桥百货商场比那些集体企业又进了一步,是一家全民企业。但是,也还是一家比较靠北京城边的商业企业,规模也无法与王府井相比较。如果说,北京的股份制企业为何会出现在那里,笔者只能用亲身感受的事实来说,当时那家企业的经理很有想法,千方百计想在中国经济改革中做点事情,让天桥百货商场有个大发展。
中国改革初期的社会,有两个条件具备就会在起跑时领先。一是机遇,一是能人。也就是有想法敢于和传统体制叫板的人,机遇当然是际遇了改革的大好时光。所以,北京天桥百货商场就成了我国股市的北方代表,继老八股之后到上海交易所上市的企业。
中国股市在不断试错中寻求快速发展
回顾解放后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中国是在解放之初关闭股票市场的。此后,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股市远离了我们的经济生活。也就是说,改革开放中出现的股份制改革和股票市场都是改革的产物。与其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一样,中国股市发展也带有很强的试探性。周其仁先生在北大改革30年的座谈会上说,我们很多改革都是“急就章”,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不得已采取的一些方式。由于这些方式都对旧有体制和规范形成了冲击,所以改革效果在短时间里也最为明显。当然,以现在的视角看,这必然也为后来我们经济与国际接轨留下了新的挑战。
老八股连同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当时人们都很难用“规范”两个字去评价。尽管我们在操作中总是要求企业按照规范去做,但实际我们手里并不没有规范的成功范式,因若只有依靠创造性思维和发明取寻求发展基于。据上海交易所的老人强纪英撰文回忆,当时上海交易所的交易方式都是临时发动职工想办法设计出来的方案,从每日从用麻袋装交易票据,到后来的记账式交易,那个记账的表格也都是他们自己画出来的。
这就是当时对改革充满憧憬的一代人,在经济改革中依然靠着“战天斗地”的精神,创造性地发明了中国式市场经济的土产品和土规则。当时,在老八股上市不久,交易所就因为设计上存在着缺陷,无法容纳如此多的交易资金,股票数量过少导致了上海股市从1990年12月开始计点,1992年年底就上升到了780点,平均年涨幅达到179%;深圳股市从1991年4月开始计点,1992年底也涨到了241点,年均涨幅也有68.5%。
与世界上的资本市场一样,中国股市发展初期也经历了因上市股票缺乏而导致了股价的大幅波动。只是,历史给了它们数百年的成熟时间,而我们到现在为止才18年。
同样,中国股市成长也有一个特征:在议论中发展,在议论中成长。从股市的性质到股市的作用,从股市的操作流程到法规的出现,这些问题都曾引起过不同的议论与争议。可以说,中国股市是在“反复试错纠错,再试错再纠错”中成长的。如前所述,从无到有“老八股”,都表现出了当时人们对于发展中国股市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由于“老八股”都是一些集体企业或国有小企业,即便它们试点不成功,也无关乎国民经济发展大局。所以,“老八股”本身之所以能走那么远,是与我国经济改革开放的大背景密不可分的。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企业寻求公开上市的好处比人们想象得要多,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也大有裨益。从某种程度上讲,股市所具有的巨大融资效应,在很长时间内主导并影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骤和方法。例如,“老八股”的试点,实现了通过市场融资渠道解决企业经营困境的目的,这一示范效应也推动了大批国有企业纷纷进入股市,“股市解困说”由此而起。还有,利用或依托资本市场发展推进我国的产权改革。另外,股市发展也成为发展大企业的重要支撑之一,并促使一批大型企业走向海外市场。尽管当时很多投资人对一些企业“吃完财政吃银行,吃完银行吃股市”的融资倾向表示不解,但当时却很难回避这些缺陷。因为,我们的改革一是在旧体制上破旧立新,不可推到重来。一切改革方略都必然带有历史的印痕。
老八股:为中国股市早期发展提供成功范例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会发现,早期中国股市发展过程中留下的一个遗憾是缺乏关注市场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如何建立市场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却因股市改革的一些具体目标而被长期推迟。直到2005年以后,市场各方才开始关注到投资者在中国股市发展中的重要性。
可以说,中国股市是在试错中不断发展的,包括各种针对股市发展的言论与争论。例如,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有关股市如果“搞不好可以关掉”的说法下,才基本解决了涉及意识形态方面争议的一些股市问题。在1995年3月,发展证券市场又第一次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都极大地鼓舞和振奋了关注股市成长的那些人们。
值得庆幸的事情是,老八股的早期实验,为我们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除了上述所言对我国体制改革有试水效果外,还有一个方面值得一提。根据上海财汇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虽然上证指数多次调整,在沪深两市千余只股票中,复权后达到千元的股票共有16只(包括送配、转增、增发股及各期分红)。其中,复权后股价超过万元的4只股票均出自“老八股”,尤其是申华控股,更是达到了6.95万元。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经历了10多年发展的中国股市对财富积累的积极效应。
目前,“老八股”中除一家即将谢幕以外,大多数能够存活到今天这一事实,即是改革成功的见证。例如,方正科技前身是延中实业,方正科技是借壳上市企业。其实,壳资源本身就是中国改革与市场经济原则相互妥协的产物。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上市公司经营不善亏损只有一条路下课退市,而在中国改革中既要向前冲,也要兼顾企业员工的利益和投资人的利益,最终中国智慧创造了一种壳资源。因此,壳资源很有中国特色,也有时代特征。眼下,公司退市必然会成为一种趋势。
尽管“老八股”已成为一种历史或收藏品,但却预示着中国证券市场已翻开了新的一页;它们的前世今生,也暗示了改革本身就是一种发展观。
Ⅱ 中国股票市场最早上市的股票是
天桥百货是全国第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于1984年7月20日成立,但当时沪深交易所并没有成立,因此最早上市的股票就是老八股
Ⅲ 第一批上市的北京本地股票是哪几支
第一批上市的北京本地股票是哪一只?哎呦,我觉得这个上市的那就是在很多年以前了,这个才真的记不清楚
Ⅳ 北京天桥(600658)现在股票价格是多少了
600658 兆维科技
9/18号收盘13.00元,近期不建议购买。
信达地产(原名北京天桥)600657
9/24号收盘8.94,可以买入。
Ⅳ 北京天桥这支股票怎么样啊
该股作为奥运科技股,属于近期的热点炒作对象,其筹码才长期由风格凶悍的民间资金把持,股性非常活跃是目前市场上激进者操作的好品种,该股短线连续收出两根阳线,技术指标一致趋强,后市有望突破性上涨。
Ⅵ 谁知道"股票"的来源啊
股票是商品经济及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的历史和发展过程大概可分为三个部分。
一、在16世纪作为筹集资金、分散风险的一种手段而进入远航贸易领域。
在15世纪,意大利的航海家哥伦布发现了南美州新大陆,随后葡萄牙的航海家麦哲
伦又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这些地理上的大发现开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航线,使海外贸
易和殖民地掠夺成为暴富的捷径。而要组织远航贸易就必须具备两大条件,其一是组建
船队需要巨额的资金;其二是因为远航经常会遭到海洋飓风和土著居民的袭击,要冒很
大的风险。
而在当时,没有一个投资者能拥有如此庞大的资金,且也没有谁甘愿冒这么大的风
险。为了筹集远航的资本和分摊经营风险,就出现了以股份集资的方法,即在每次出航
之前,招募股金,航行结束后将资本退给出资人并将所获利润按股金的比例进行分配。
为保护这种股份制经济组织,英国、荷兰等国的政府不但给予它们各种特许权和免税优
惠政策,且还制订了相关的法律,从而为股票的产生创造了法律条件和社会环境。
在1553年,英国以股份集资的方式成立了莫斯科尔公司,在1581年又成立了凡特利
公司,其采取的方式就是公开招买股票,购买了股票就获得了公司成员的资格。这些公
司开始运作时是在每次航行回来就返还股东的投资和分取利润,其后又改为将资本留在
公司内长期使用,从而产生了普通股份制度,相应地形成了普通股股票。
因为在贸易航行中获取的利润十分丰厚,这类公司就迅速膨胀,相应地股票也得到
发展。在1660年之间,股东若要转让其所持股票,就要在本公司内找到相应的人员来接
受,或设法依公司章程规定将本公司以外的承购者变为公司的成员,股票的转让相当不
便。但从1661年开始,股票开始可以任意转让,购买了公司股票的人就具有了公司的股
东资格,享有股东权。
到1680年,此类公司在英国已达49家,这就要求用法律形式确认其独立的、固定的
组织形式。在17世纪上半叶,英国就确认了公司作为独立法人的观点,从而使股份有限
公司成为稳定的组织形式,股金成为长期投资。股东凭借公司制作的股票就享有股东权,
领取股息。
与此相适应,证券交易也在欧洲的原始资本积累过程中出现。17世纪初,为了促进
包括股票流通在内的筹集资本活动的顺利开展,在里昂、安特卫普等地出现了证券交易
场所。
1608年,荷兰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一个证券交易所,即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二、17世纪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股票逐渐进入金融和工业领域。
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叶,英国、法国先后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大机器工业生产
代替手工生产的产业革命迅猛崛起,导致了商品经济的极大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因适应
了大工业的要求而迅速发展起来,股票也相应地得到发展。出于生产对于扩大资金来源
和进行远距离运输以扩大市场的需要,银行、运输业急需大量筹集资金,而通过发行股
票来筹集资金、建立股份有限公司就成为当时的一种普遍方式。1694年成立的第一家资
本主义国家银行——英格兰银行及美国在1790年成立的第一家银行——合众美国银行都
是以发行股票为基础成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由于股价制银行既可发行银行券,又能吸收
社会资金来发放贷款,其盈利非常可观。而相对于远航贸易来说,银行股票是金融业股
票,不但股息多,且风险小,所以股票和股份制在金融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在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推广应用导致了工业革命。
此时,资本主义的主要工业部门从手工业逐渐地过渡到机器大工业生产。不但纺织
业使用了大机器,且推广到轮船和机车,改变了整个工业的交通状况,大大地促进了生
产力的发展。这时的生产规模,已经远远不是单个资本家的小规模投资所能适应,它不
但需要专业化生产和分工协作,还要求在交通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巨大
的投资,而这些投资却不是少数资本家或当时政府的财力所能承担的。而股份有限公司
和股票正好提供了一条用资本社会化来集中资金的出路。
在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中期,英国利用股票集资这种形式共修建了长达2200英里
的运河系统和5000英里的铁路。美国在18世纪初的50年里建成了约3000英里的运河及28
00英里的铁路。
到了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要求扩大企业规模、改进生产技
术和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独资或合伙办企业就难以适应。这时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就采
取各种优惠措施来鼓励私人集资兴建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始在工业系统确立统治地位。
于是,股票的自由转让,特别是利用股票价格进行投机,刺激了人们向工业企业进行股
票投资的兴趣。股份有限公司在各个工业领域都迅猛发展,成为主要的企业组织形式,
且通过股票筹措的资本额越来越大。如1799年杜邦创立的杜邦火药公司就是用每股2000
美元的股票筹措了15股资本创办的,而1902年成立的美国钢铁公司则用股票筹措了多达
14亿美元的股金资本,成为第一个10亿美元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
三、随着证券交易的发展,其相应的法规及手段日益完善。
随着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和股票发行数量的日益增多,证券交易所也在逐步发展。
1773年,股票商在伦敦的新乔纳咖啡馆正式成立了英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现伦敦证券
交易所的前身),并在1802年获得英国政府的正式批准和承认。它最初经营政府债券,
其后是公司债券和矿山、运河股票。到19世纪中叶,一些非正式的地方性证券市场也在
英国兴起。
美国的证券市场从费城、纽约到芝加哥、波士顿等大城市开始出现,逐步形成全国
范围的证券交易局面。这些证券市场开始经营政府债券,继而是各种公司股票。1790年
美国的第一个证券交易所——费城证券交易所诞生,1792年纽约的24名经纪人在华尔街
11号共同组织了“纽约证券交易会”,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纽约证券交易所”。随
着股票交易的发展,在1884年,美国的道和琼斯发明了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
数雏形——道·琼斯股票价格平均数。
股票在近代和现代的高速发展,要求法律制度不断完备。
各个西方国家均通过制定公司法、证券法、破产法等来维护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的
发展,以保护股东的权益。美国根据1929年经济危机的经验,于1933年颁布了《证券法》
主要规定了股票发行制度。1934年又颁布了《证券交易法》,用于解决股票交易问题,
并依该法成立了证券委员会作为股票市场的主管机关。1970年,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减少投资风险,颁布了《证券投资者保护法》。另外,在各国的股票交易市场上形成了
反映股票行情变化的股票价格指数。比如,美国的道·琼斯公司编制的道·琼斯股票价
格平均指数,是美国目前最有代表性的大工业垄断公司股票的价格指数。有关证券(股
票)法律的公布和股票价格指数的产生,促进了股份有限公司和股票制度的发展。
我国最早发行股票是在80年代中期,1984年北京的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
中国的第一家股份制企业。随后,上海的飞乐公司、深圳的宝安公司相继发行了股票。
1988年前后在上海和深圳出现了地区性的股票交易,1990年12月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
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宣布而开业,拉开了中国股票交易的序幕。1992年,中国证券监督管
理委员会正式成立,从而使中国的股票交易逐渐走上了正规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Ⅶ 北京天桥股票现在叫什么
现在叫信达地产(600657);曾用简称:*ST天桥,G*ST天桥,ST天桥,北京天桥,青鸟天桥
Ⅷ 上海证券所刚成立的时候有几只股票呀
老八股嘛,
http://..com/question/94386855.html?si=1
Ⅸ 北京天桥市场
天桥市场在永定门和正阳门之间,现在啥也没有了。
天桥的变迁
天桥地处北京市宣武区内,位于北京城中轴线南部,前门至永定门的中段,现今天桥南大街北口的十字路口处。
元朝时这一带是元大都的南郊。明朝永乐帝皇迁都北京后,兴建了天坛和先农坛,但此处仍属南郊。到明朝嘉靖年间增筑了外城,此地才成为外城的中心。
天桥的来历: 当时在天坛、先农坛的北墙外,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是皇帝从皇宫出正阳门到两坛祭祀的必经之地。为此,专门在此修建了一座颇为壮观的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因为皇帝又称为天子,这是天子所走之桥,所以叫“天桥”。
天桥的桥身选用汉白玉石料砌成,两旁的桥栏雕刻精细,远望此桥,洁白如玉,庄重秀丽。天桥平时有木栅栏对挡,百姓过河只能走两侧的木桥。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因修建道路,把高拱石桥改为低拱石桥。1927年又因铺设电车路轨,又将低拱石桥改为平桥。1934年拓宽马路时又将桥栏拆除,至此此地桥的踪迹全无,空留了天桥的地名。有戏言称:“天桥有天无桥。”而桥下原有的河道也逐渐变成了后来的“龙须沟”。
元、明两代之际,天桥一带是河沟纵横、港汊交错的水乡泽国。河沟两旁,杨柳夹岸,水池相连,颇有江南水乡的风韵。春、夏、秋三季景色宜人。加之会馆、旅店、商业大都在前三门以外,距离这一带风景区最近,所以这里就成了最方便的浏览区。
随着游人的增加,这里逐渐出现了为游人服务的茶肆、酒楼、饭馆等饮食摊点和为游人助兴的打拳、卖艺、说书、唱曲的娱乐场子。这就是天桥市场的雏形。清朝康熙年间又将灯市从内城迁到前门外,天桥西北的灵佑宫成了天桥灯市的一部分。每年上元灯节,这里游人云集,热闹非凡。光绪年间又修建了京汉铁路,在永定门外的马家堡设立车站。往来旅客由永定门出入,多在天桥落脚。市民到马家堡游逛,也都在天桥停留,因而天桥市场日益繁荣。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因新即位的皇帝溥仪到天坛祭天,下令拆除天桥以南路旁的摊商,他们被移到东龙须沟北岸金鱼池一带。但这里地势偏僻,游人稀少,营业萧条。1912年已为共和时期,商户代表与官府协商议,又将商贸集市迁回天桥以南的大路两侧。后因修和平门外的道路,春节的厂甸庙会,也暂时移到天桥的香厂一带,与天桥市场连成一片,于是这个地区又兴旺起来。
着名京剧演员俞振庭集资,搭了个芦苇材料的“振华大戏棚”,成为天桥第一个演出京剧的场所。1917年,位于香厂路西口的仿上海“大世界”的“新世界”游艺场建成开店,在四层的大楼里设有戏剧、曲艺、杂耍等游艺和酒馆、茶馆及小吃。第二年,在先农坛北墙外的西龙须沟南岸,又建起了“城南游艺圈”,内容与“新世界”差不多,但有露天场地,还有一个京剧坤班在此演出。
共和初期,天桥以南的东市场陆续出现了“歌舞台”、“乐舞台”、“燕舞台”三个演出京剧、河北梆子的戏园。西市场的茶园(小剧场)、茶馆、技艺表演场子、酒饭馆、小吃摊点等也逐年增多。1914年前门瓮城和东西荷包巷拆除,那里的六十多家商户被迁往天桥一带,利用旧房料在天桥东、西市场北端建起了七条小巷,继续营业。
1916年一些商人集资,疏浚了先农坛东墙(北段)外一片洼地水面,建成小岛,用芦苇杉篙搭了个“水心亭”,栽柳植莲,夏季绿柳红荷,风光旖旎,吸引了不少游客。天桥南大街路西,原有一片积水的低洼地。1917年,曾任江西督军的陆光远,依仗权势,用极低的价码,买下这里23.5亩地,出租给商贩、艺人,并规定谁租地谁平垫。这块地后来变成热闹的公平市场。这里有座二层楼房,开设当时最大的茶馆“福海居”,被称为评书大王的双厚坪就在此演出。
1926年西龙须沟西段改为暗沟下水道,上面铺成马路,路北建起十四条街巷,为居民住宅区,艺人、摊点移到路南。国民党政府迁都南京后,北平流动人口减少,市面萧条,“新世界”、“城南游艺圈”相继倒闭。北平被日军侵占后,原城南游艺圈旧址已破烂不堪,日伪当局在此建立了屠宰场。天桥市场的范围逐渐缩小。1945年后的天桥,除了露天卖艺场子、小吃摊点、旧货估衣摊之外,已经没有什幺较大的商号。
旧天桥市场建筑原很简陋,席棚、板棚居多。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 天桥曾多次失火,最大的两次火灾几乎将东、西市场全部化为灰烬。歌、乐、燕三个舞台,火灾后再也没有修复,废墟成了菜市和棚户民房。四十年代末,天桥市场只剩下了三角市场、西市场、公平市场以及路东的东市场了。
在五十年代初,新中国人民政府治理了龙须沟,修筑了马路。五十年代中期,对娱乐场地做了调整,除天乐戏院演京剧、万盛轩演评戏、丹桂戏院演河北梆子、原吉祥戏院旧址处由北京杂技团演出杂技和中华、天桥两家电影院外,原有的活动场所逐渐成了居民房。
天桥的商业、饮食业都按行业归口管理,继续营业。估衣行、旧货行归入信托业,设立了信托商店。卖小吃的摊商有的组织了联营,有的归业于小吃店、饭馆。而曲艺、杂技、武术等艺人,有的组织到小剧场联合演出,有的参加了说唱曲艺、杂技的团体,成为国营或集体的文艺工作者。
原来摆地摊镶牙的、看病的、卖药者也有的进了医院工作。原城南游艺园旧址建起了友谊医院。在菜市、粮食市的地方,建起了北京自然博物馆。天桥的西南面,建起了可供现代歌舞演出的天桥剧场。至此,旧天桥的面貌已发生很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