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发生在丝绸之路上的哪些大事,改变世界历史
“丝绸之路”因其名中的“丝绸”一词,长久以来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一条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进行丝绸贸易的通道。不过牛津大学拜占庭研究中心主任彼得·弗兰科潘认为,丝绸之路远不止是一条连接东西方的贸易道路,而是贯穿推动两千年人类文明历程和世界史的伟大道路,“丝绸之路之于人类历史的重要性,就像一个人的动脉和静脉”,一直以来“大部分欧洲人都将丝绸之路视作充满异域情调,但我觉得,丝绸之路并不处在世界的边缘,恰恰相反,它一直是世界的中心,而且它还将持续影响当下的世界”,比如三大宗教的兴起、人类地理大发现和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亚历山大东征
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位,当时的西方没有城市、没有文化、没有尊严、没有利益,文化、思想和机遇——同样还有威胁——统统都来自东方。
亚历山大继位后,将所有的精力都放诸东方,他一路东进,一座座城池向他投诚,巨大的城邦、富足美丽的城市,纷纷拜倒在这个年轻英雄的脚下。
丝绸之路上的资源使得亚历山大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马其顿王国,同时亚历山大也促进了古希腊文明与波斯、印度、中亚及中国文明的交汇融合。
2汉武帝进攻匈奴
公元前129年,汉王朝为了摆脱不断向匈奴的进贡而造成的政治上的弱势,汉帝国决定一劳永逸地解决与匈奴的纠缠。首先夺取河西走廊,控制农业富庶的西域地区,接着经过近十年的多次征战,将游牧部落赶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河西走廊通向西部的帕米尔高原,高原以西就是一个崭新的世界。
中国为一条横跨大陆的交流通道打开了大门——“丝绸之路”就此诞生,全球化的进程开始,来自世界各地的物品在这条古路上的贸易与文明交流日益繁多。
3佛教教义的改造与传播
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上的智慧空间和神学空间已经变得十分拥挤,不同信仰之间的竞争都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无论是印度教、耆那教、佛教还是那些根植于波斯的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还是西方的犹太教、基督教以及即将问世的伊斯兰教,都在争相向人们展示其文化的优越和神明的灵验。
神祇和宗教派别、神职人员和地方首领在这里相互竞争。为了获得更多的信仰,加强与其他宗教的竞争力,佛教不得不改变了自己的很多教义。
这个原本不受外界影响、纯粹依靠自我发展的宗教,如今却借鉴了许多其他宗教的做法并建起更多圣地,使通往彻悟和佛国的路途更加令人神往。与佛陀相关的佛塔和寺庙被兴建起来,并成为人们朝拜的地点。同时,佛经也指导人们如何做才能使佛教的理念更真实、更具象。
4草原游牧民族入侵罗马
公元4世纪末,一场全球性的气候巨变造成食物短缺、饥荒遍地,草原游牧民族迫于生存的压力,开始沿着丝绸之路大规模的移民。以匈人为首的游牧大军为了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盯上了丝绸之路上的财富,开始大举入侵欧洲。
公元5世纪中叶,在纠集了一大群蛮族——特里温哥特、阿兰、汪达尔、苏维汇、戈比德、纽里、巴斯塔尼——之后,匈人领袖阿提拉亲自率兵出征罗马。阿提拉在夺取多瑙河北部之后,曾侵掠巴尔干半岛达十五年之久。为此君士坦丁堡政府不得不向匈人纳贡以换取和平,后者由此获得了大批的珠宝和黄金。
被丝绸之路上的财富所吸引的匈人肆虐了近一个世纪,最终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世界,整个帝国的文明几乎回到了史前时代。
5基督教的扩张与传播
公元7世纪,丝绸之路成了各种信仰、观念和宗教彼此冲突、彼此争夺的焦点,基督教依靠其坚定而狂热的信仰一点点地扩大着它的影响力。
到了公元7世纪中叶,竞争格局似乎变得更加明朗了。基督教压过琐罗亚斯德教(又名祆教、拜火教)、犹太教和佛教,长驱直入地向亚洲进军。长期以来,各种宗教在丝绸之路上相互竞争,它们不断学习以求赢得更多关注。谁能想到最具竞争力、最有可能获得最终成功的,却是这个诞生于小镇伯利恒的宗教。
公元635年,远赴中国的传教士们成功说服皇帝取消对基督教的抵制,并让它成为合法信仰,因为它非但不会对帝国造成影响,反而能增强帝国的实力。基督教的分支景教终于开始在丝绸之路上的起点传播。
6伊斯兰教的辉煌
公元7世纪,先知穆罕默德建立伊斯兰教后不久,穆斯林便征服了丝绸之路,一条点缀着几百座城市的道路,一条拥有几百座城市中消费者(换言之,纳税者)的道路。丝绸之路上越来越多的资源和金钱都汇集到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下。
富有的人们掀起了一场有史以来最令人难忘的学术研究热潮。许多并非穆斯林的杰出学者被召集到巴格达皇宫中,或被吸引到遍布丝绸之路的顶级学术中心,如布哈拉、梅尔夫、贡德沙普尔和加兹尼等城市,甚至扩展到伊斯兰在西班牙和埃及的领地。学者们在那里从事数学、哲学、物理、地理等一系列专业领域的研究。
7十字军东征
1096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应拜占庭皇帝的要求,号召西方的基督教骑士进军援助君士坦丁堡,几万人的大军开始向耶路撒冷进军,由此拉开了长达两百年的十字军东征的序幕。
虽然十字军东征被认为是一场宗教战争,但其背后隐藏着更为重要的世俗动力。而这动力正来源于丝绸之路上的无限财富。靠着东征的契机,威尼斯等城市崛起成为丝绸之路上的新贵,西方也借此重新进入到世界的核心区域。
8蒙古人西征
13世纪初,正当十字军为失利而苦恼不已之时,他们收到了一个宛如奇迹的消息:一支大部队正从亚洲内陆向这里进发,帮助西方骑士攻打埃及。最初,援军的身份被认为是祭司王约翰的部队。但没过多久,人们就知道这一切都是胡说。驰骋在丝绸之路上的,是蒙古人。
在成吉思汗与其子孙的卓越领导下,蒙古人的铁蹄沿着丝绸之路几乎征服了整个欧亚大陆。与恐怖的屠杀同样为人熟知的,是蒙古人统治世界的智慧。
他们用低税率鼓励丝绸之路上横跨欧亚的贸易,他们用军事统治消除了丝绸之路上的民族隔阂,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用宽容的政策造就了丝绸之路上宗教信仰的自由与繁荣。
9黑死病的传播
14世纪,是被黑死病笼罩的时代。丝绸之路并不仅仅传播文明与繁荣,同时也带来死亡与灾难。蒙古人沿着丝绸之路的征服行动给欧洲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并不是贸易、战争、文化或货币,也不是野蛮勇士、异域物品、贵重金属以及流行于整个世界的思想和风尚。事实上,造成更为极端影响的是某种彻底融入血液的东西:那就是疾病。亚洲、欧洲和非洲暴发了瘟疫,正吞噬着千百万人的生命。蒙古人没有毁掉整个世界,但“黑死病”却可能做到。
连接欧洲和世界各地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如今变成了传播黑死病的死亡之路。1347年,疾病抵达君士坦丁堡,然后是热那亚、威尼斯和地中海。病菌都是通过避难回家的商人传入的。当西西里岛的墨西拿人意识到回来的热那亚人状况异常时(满身满脸的脓包),已经为时太晚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呕吐、咳血,然后死亡。
10美洲大发现
15世纪末,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大量黄金为这一时代的航海事业提供了资金来源,各国开始不断组织航海家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哥伦布和他的船员们所处的正是这样一个大航海时代。
他在大西洋彼岸的发现让欧洲备感兴奋。“我们发现了印度恒河以外的陆地和岛屿。”他在返回西班牙的途中给费迪南德和伊莎贝拉写信说。
事实上,哥伦布被他的发现迷惑了。他预期见到的文明人其实是几乎全裸的原住民,他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十分原始。他写道,他们“发育良好,体形健硕,长相英俊”,而且很单纯,收到红帽子、小珠饰,甚至是打碎的玻璃和陶器都非常开心。
丝绸之路上的黄金为欧洲进入大航海时代提供了资金,哥伦布在美洲的发现以及对印第安人的掠夺也为欧洲进入工业社会注入了原始的资本。
11美国独立战争
1770年,孟加拉发生了毁灭性的饥荒。控制丝绸之路的东印度公司的股票被大量抛售,来到了破产的边缘。
紧急的磋商之后,伦敦方面认为丝绸之路实在太重要,东印度公司绝不能垮掉,必须采取应急措施。然而,援助行动需要筹集大量现金,于是英国将目光投向了北美的殖民地,由此颁布了《茶叶法案》。正是这一法案点燃了大西洋彼岸定居者的怒火。
1773年,当三艘茶船进入波士顿港口时,当地人与英国当局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峙。12月16日夜,一些人化装成印第安人登上茶船,将茶叶倾倒入海。他们宁愿茶叶沉入海底也不愿被迫向伦敦缴纳税金。
从美国人的立场看,导致美国《独立宣言》诞生的一连串事件都有着特定的美洲背景。但是从更宽广的角度看,其原因可以追溯到英国在丝绸之路的政策失衡。
12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西班牙与葡萄牙在16世纪的成功让英国人倍感受挫。他们竭尽全力提升航海技术,谄媚地送礼物给奥斯曼帝国苏丹以及波斯国王,只为在丝绸之路上获得一席之地。
为了募集私有资金,英国成立了一些新的贸易公司,如“西班牙公司”“北海公司”“黎凡特公司”“俄罗斯公司”“土耳其公司”和“东印度公司”。这些公司都获得了皇家特许令,以确保它们在丝绸之路沿线那些风险多、投资大的地区或国家取得垄断地位。
靠着从丝绸之路上不断攫取财富,一个北大西洋上的岛屿渐渐开始左右国际事务,成为一个控制着四分之一个地球的日不落帝国。
13第一次世界大战
19世纪,随着欧洲各国将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丝绸之路以东,已经处于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终于开始出现盛极而衰的迹象,它的掌控开始放松,这常常给战略、军事和外交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为了维持其在丝绸之路上的统治,英国不得不与欧洲甚至全球的竞争对手展开赌博性的冒险游戏,其赌注也变得越来越高。
到了1914年,事态终于一发不可收拾,连帝国本身的命运都被押在了一场爆发在欧洲的战事上——一战爆发了。
14第二次世界大战
20世纪30年代,为了构建一个长久的强国,希特勒急于得到资源。问题是,德国的地理位置不利于其进入大西洋与美国、非洲和亚洲开展贸易,因此希特勒将目光投向了丝绸之路的东方。他之所以与苏联和解,是因为这样他就可以打通属于他自己的丝绸之路了。
希特勒坚信他已经找到了捍卫德国未来的道路。国内农业产量的不足是德国的一个明显软肋。最近的研究表明,在德国开始启动战争机器,并且消耗大量资源、时间和金钱的30年代,农业生产更是进一步恶化。
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希特勒发动了对波兰的入侵,之后为了获得更多丝绸之路上的小麦,作出了一个以数百万德国士兵和数百万苏联士兵——以及数百万犹太人——的生命为代价的决定:入侵苏联。
15美苏冷战
1946年,打败德国之后,斯大林在战争初期曾经是希特勒的盟友这一污点迅速被人遗忘,取而代之的是胜利与成功的故事。苏联在国际地位上升的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政治成本和资源,使得斯大林开始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丝绸之路上的中亚国家身上。
苏联以极具煽动力的口吻告诉那些亚洲国家的听众:“我们现在的任务是点燃反对西方的圣战之火”,这种说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对穆斯林而言,社会主义很快开始在中亚生根发芽。
美国人也关注着这一地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为了维持国内资源消耗的稳定,美国绝对不允许苏联将这些国家收入社会主义的人阵营中。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以及丝绸之路的支配权,苏联与美国开始了长久的冷战。
❷ 大航海时代Online叛逃到奥斯曼需要什么条件
需要声望和爵位。 伪装度需要穿加伪装的衣服。最近的帕尔玛就有卖。当然,突尼斯卖的加得更高。如果是女号的话就得去东欧的雅法去买,能加到70。 判国随便你判几次都无所谓,只要你声望够。大国判小国扣5000声望,小国判大国扣5W。一般大小国排序都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WNS》法国,当然,这个是变动的,你最好在判国前去官方网站——大海战——大海战情报看看国家影响度排名。好象风行现在葡萄牙排第一的。判国的时候从自己现在的国籍开始按顺序从大判到小,判到最小了再判到最大,再按大小顺序判回国,这样损失的声望最少。比如我现在是荷兰,大小过顺序就像我刚才说的那样,那我判国就从荷兰开始,先去WNS,再去法国,然后再是西班牙、葡萄牙、英国、荷兰,这样。 如果只想去土耳其,最好先把商人声望冲到20W,爵位冲到骑士爵(这个就靠你投资了,钱多好办事,用钱砸吧,少了就别砸了),然后去伊斯坦布尔就行了。
❸ 大航海时代Online叛逃到奥斯曼需要什么条件
亡命条件
1. 身上不可接任何任务
2a.大国叛小国需总声望20,000以上,并与该国维持在敌意以上
2b.小国叛大国需总声望200,000,并与该国通讯在信赖以上
2c.叛去鄂图曼土耳其需总声望200000,
五等勋爵士或以上(等级10),
与鄂图曼土耳其通讯至亲爱以上,
持有到中南美西岸的入港许可证,以及巴拿马、苏伊士运河的通行许可,
并需在叛国时付人头税1000万。
2d.鄂图曼土耳其判去大国,
必需不是红名或橘名 (恶名少于1000),
需要交出200张国家贡献勋记,
恶名 5,000,
各声望扣50,000。
(敌意关系判国,鄂图曼土耳其 对其它国家的关系最低是敌意关系)
3.关系为敌意、险恶、敌对这三种就无法亡命
亡命方法
到各国首都皇宫向首席大臣申请(鄂图曼帝国2009/07/03改版后已开放)
代价
国籍成功转移
*大国叛小国后所有名声-5000(不足者会扣至0) 与原有国家的敌对度 80(海上航行10天敌对度-1) 爵位保留,不加恶名。
*小国叛大国后各声望-50000(不足者会扣至0) 与原有国家敌对度 100 增加恶名5000 。
*叛国去鄂图曼土耳其后各声望-50000(不足者会扣至0) 与原有国家敌对度 100,而减到敌意后不会再减其他欧洲国家增加到敌意,之后不会再减增加恶名8000。
*亡命后公寓不会被没收,改装度与等级统统不变。国家主线推倒重来,故叛国可解该国主线徽章。
*亡命后船坞会被没收,想继续使用需要25张勋记 250万(欧洲六国在开拓港开,鄂图曼土耳其在伊斯坦堡船坞)
★国家与玩家的关系盟友=>亲爱=>信赖=>善意=>友好=>普通=>无法信赖=>警戒=>敌意=>险恶=>敌对
与国家关系提升至信赖需搭配副官国家通讯技能, 于海上航行时每10分钟可使用一次(下锚不算)。
副官警戒在S8x时大约80~90次可达信赖, A6x则须近133次才达成信赖。
使用商城道具:绝密亡命申请书可以不受罪责亡命,在各国根据地使用后可无条件叛国(但是不可以在叛去鄂图曼土耳其帝国)。
❹ 耿精忠作为三藩之一,已经投诚的他是如何被处死的
作为“三藩”之一的靖南王耿精忠,袭承了家族世袭爵位的他本应有着很好的前途与结局,但是伴随着“三藩之乱”的爆发, 耿精忠积极相应吴三桂,并且在福建发动叛乱,就此与清朝决裂,将祖父两代人创下的基业全部葬送。
然而在清军的持续打击下,自知不敌的耿精忠选择重新投降清朝,并且在此之后不仅是对抗盘踞在广东的尚之信,还是抵御台湾郑氏集团的进攻,也立下了重要的功劳。
尽管如此,在康熙皇帝彻底平定“三藩之乱”后,耿精忠的生命也就此走到的终点,并且是被康熙以极为残忍的凌迟处死的方式处决。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此时的耿精忠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军事作用和战略意义,而他最后的价值也仅仅是沦为一个“反面教材”,进而成为政治统治的工具而已。
听闻吴三桂起义的消息,耿精忠率先响应,于康熙十三年(1674年)发动叛乱,并且联合盘踞在台湾的郑经,海陆并进,向浙江、江西等地发动进攻。
❺ 选择一国家的历史大事年表
英国 的
公元前2000-1500年,古印欧人的一支——凯尔特人(罗马人称其为高卢人)西进。
公元前1200-1000年,日耳曼人迫使凯尔特人继续西进到了不列颠岛。在他们之前在岛上居住的是皮克特人,皮克特人的首都是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直到诺曼征服后,苏格兰仍有皮克特王国。
史前英国(凯尔特英国,史前—43年)
罗马人占领时期:公元前55年~公元410年
公元前55年与54年:朱利叶斯·凯撒首次率军入侵不列颠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迪厄斯率军征服不列颠【罗马人在不列颠岛设置了行省,不列颠岛被分为军事区(西北部山区)与行政区(东南部平原区)两部分。罗马人实际上只控制了行政区,北部的苏格兰与西部的威尔士仍在凯尔特人的手中,罗马人为了防备他们的反抗不得不修建了“哈德良长城”】
中古时期英国
盎格鲁-萨克逊英国与七国时代(约440年—850年)与丹麦律法施行区时期(850年—1066年)
4~5世纪,罗马帝国日渐衰落,逐渐放弃对不列颠的控制,罗马人从407年开始撤兵,至442年全部退走,结束对不列颠400年的统治。
597年:圣·奥古斯丁到达不列颠,使当地人昄依基督教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32~860年:肯尼斯·麦克阿尔平统一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
诺曼底王朝:1066~1154
1066年:诺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格兰
1086年:发布《末日审判书》
金雀花王朝:1154~1399
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1215年:英王约翰被迫签署由封建贵族提出的《大宪章》
13世纪初: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创立
1277~1288:英格兰征服威尔士
1337~1453:英法"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
1387~1394:乔叟写作《坎特伯累故事集》
【公元13世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兰卡斯特王朝:1399~1461
1413年:苏格兰第一所大学圣安德鲁斯大学成立
1455~1487年:约克家族与兰卡斯特家族之间的"红白玫瑰战争"
约克王朝:1461~1485
1477年:威廉·卡克斯顿出版印刷第一本书 【玫瑰战争时期(1399年—1485年)】
都铎王朝:1485~1603(近代英国开始)
1485年:亨利七世即位
【15世纪中叶,30年的玫瑰战争导致都铎王朝建立,获胜方南方大地主和新贵族的代表亨利·都铎加冕为王,是为亨利七世。都铎王朝正值资本主义在英国初升时期,产生了两位有名君主:亨利八世,为子嗣和婚姻问题与罗马教庭宣布决裂,成立英国国教(即圣公会);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权,正值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莎士比亚。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四世被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1603年,詹姆斯登上英格兰国王的宝座,成为詹姆斯一世,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这为100年后(1707年)苏格兰与英格兰正式合并创立了条件。】
1536年:英格兰与威尔士合并
1558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即位,统治英国达45年之久
1564年:莎士比亚诞生
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英国在1588年英西海战中的胜利,是一次以弱胜强的胜利,它 再一次显示了在王权统治下的民族国家的力量。长期处在欧洲主流 文明之外的岛国,第一次以强国的姿态向欧洲大陆发出了声音,并 迅速进入世界海洋霸权和商业霸权的争夺中心。】
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
1603年:8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
苏格兰王詹姆士六世加冕成为英格兰的詹姆士一世,统一了英格兰和苏格兰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28年,《权力请愿书》
1628年,解散议会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
1642~1651年:英国内战爆发
1649年: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的儿子)被处决(1.30),克伦威尔宣布共和政体(5.19)
1660年:(查理二世)王朝复辟 【詹姆斯二世(查理二世儿子)继承王位,后被罢黜。】
1676年:格林尼治天文台设立
1679年,人身保护法 ;托利党成立(1833年改称现名)
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688~1689年: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玛丽二世(詹姆斯二世女儿)执政。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
1707年:英格兰、苏格兰合并,形成"大不列颠王国"
汉诺威王朝:1714~1917
1714年,王位传给查理一世的外甥家族、德国的汉诺威王室。接着是乔治一世、二世、三世、四世执政。乔治三世在位期间,美国独立,英国击败拿破仑。
1721~1742年:罗伯特·华尔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首相
1727年,牛顿去世
1760~1830年:工业革命
1763年,结束英法七年战争
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
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
1801年:合并爱尔兰,"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成立
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在滑铁卢击败了拿破仑
1837年:维多利亚女王即位【1837—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执政,英国的黄金时代,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工业国,在生产及贸易方面跃居世界首位,到处推行炮舰政策,夺取海上霸权,侵占殖民地,搜刮别国财富。大英帝国称霸世界,在海外统治的地域遍及欧、亚、非、美、澳各洲,号称“日不落帝国”。】
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1900年,劳工代表委员会成立(1906年,改工党)
1901年:维多利亚女王逝世
1911年,议会法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衰败
1919年,乔治五世将汉诺威王朝改为温莎王朝。现在的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就是温莎王朝的第四代君主。
温莎王朝1917~
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
1921年:爱尔兰独立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
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
1939~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
1949年,议会法
1952年,伊丽莎白女王二世加冕
1988年3月,自由民主党
20世纪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
1973年1月加入欧共体。
1990年参加海湾战争,
2003年参加伊拉克战争,
2012年举办第三十届奥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