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康百万的性名
康应魁。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中原活财神"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康百万庄园又名河洛康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康店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
② 河南巩义的康百万庄园门票价格是多少钱一位呢
康百万庄园的门票门市价是60元,我们去的时候是通过【同】【程】网预定的优惠票,可以享受9折的优惠,54元就可以了,而且不用提前付款,凭预定短信到景区买优惠票入园就可以了。
③ 康百万的中国历史上富豪家族
“康百万”是一个家族的统称。位于中原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
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数千顷,财富无以计数。“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是其真实写照。
“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册封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朝朝廷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计数,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胜极一时。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皇帝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三、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民国时期“东刘、西张,中间夹个老康”,是中原河南的三大巨富之一。 ★豫商精神家园,中原古建典范!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AAAA(4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临街建楼房,靠崖筑窑洞,四周修寨墙,濒河设码头,集农、官、商风格为一体,布局严谨,规模宏大。总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有33个院落,53座楼房,1300多间房舍和73孔窑洞。分为寨上主宅区、寨下住宅区、南大院、祠堂区、作坊区、菜园区、龙窝沟、金谷寨、花园、栈房区等十余部分,庭院建筑基本属于豫西地区典型的两进式四合院,以具有园林、官府的一些特点,各类砖雕、木雕、石雕华丽典雅,造型优美,是华北地区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展室摆放的有名人画和古玩珍宝,其中《留余》匾被选为《中国名匾》之一,是康家教育子弟的家训匾,有清朝翰林牛暄撰写。其中一张楠木顶子床,耗工1700多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采用各种雕刻形成,共雕有“麒麟送子”、“双猩舞绳”等三十六幅图案,有十七个部分组成,拆开可以搬运,结合在一起可以使用,不仅有供主人休息的地方,也有供丫环伺候主人的地方,是顶子床中的精品。
青山碧水环绕,豫商文明相随。在河图洛书的发源地,在蕴育中原古文化的交汇处,在沿黄郑、汴、洛三点一线的旅游线路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熠熠闪光,它就是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巩义市康百万庄园。该庄园2001年被命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康百万庄园是一座纵跨明、清、民国三个时期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背依邙岭,面临洛水,北凭黄河天险,南瞻嵩岳屏障,依山就势,环境优美,居高临下,地势险要,虽由人做,宛自天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理念。处于河南省会郑州与九朝古都洛阳之间,距郑州70公里,距洛阳60公里,距连霍高速巩义出口4公里,巩义市内8路公交可直达,交通便利。 或许有人会问:康百万是谁?“康百万”不仅仅是指具体的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其中,有创业之初的六世祖康绍敬,有开辟大河行船、奠定百万基业的十二代庄园主康大勇,有富跨三省、两次悬挂“千顷”牌的十四代庄园主康应魁,有官居三品、大兴土木的十五代庄园主康道顺,有接驾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两宫回銮的十七代庄园主康建德……尤以1901年花巨资建行宫、架浮桥、修御道,迎接两宫并贡献大量白银,受慈禧太后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百万家族为了体现其身份,大兴土木,建造了庞大的地主庄园。全庄园由19部分组成,占地240余亩,庄重气派、华丽典雅,是一座集“古、大、雅、美”于一体的恢弘建筑群,被称为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是建筑的代表。庄园始建于明朝中叶,明清之初,初具规模。在建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寺沟、张沟等明代楼院,龙窝沟、寨上主宅区、南大院、栈房区、店铺、饲养区、祠堂、木材厂、造船厂、金谷寨等不同功能的清代建筑,辅以碑楼、牌坊、花园等辅助建筑,从而形成了一个依山傍水、错落有致、功能齐全气势宏伟的大庄园。如今,虽已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但拂去历史烟尘,透过时空隧道,我们不难发现飞檐翘角、青瓦高墙,不仅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而且还代表着一段血脉相连的沿承和一个区域的精髓,展示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 康百万庄园保存下来的主要有主宅区、栈房区、南大院、祠堂区等十部分,建筑面积64300平方米。今天我们主要参观的是寨上主宅区,这部分是整个庄园的19部分之一。这个建筑群,它坐落在邙山的半腰,从对面的远处看,它的地形像洛河岸边的一朵莲花;从高处看呢,它的地形又像是饮水洛河的万年龟。就我们平时所讲的“风水”上来说,又有“金龟探水”之意,大龟在古代的时候又叫鳌,据说康家在此修建住宅区也是要“独占鳌头”,人财两旺的意思。另一方面,在清代的中后期,白莲教、太平天国、捻军起义不断,居险设寨则更有实际意义。
康百万庄园的建筑风格既有别于晋商大院、帮会文化,又不同于徽商的别墅、戏楼格局,它依“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文化选址,临街建楼房,靠山筑窑洞,滨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门类齐全、布局合理、设计精巧、独具特色,融南方之古朴幽雅与北方之粗犷厚重于一体,是中原民居中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群体,被誉为中原艺术的奇葩。 至于“康百万”辉煌的一段历史更被人们津津乐道:在1900年的时候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地逃往西安,在第二年也就是1901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銮北京的时候,路过我们巩县,由于当时我们河南闹饥荒,财政亏空,当地的知府,无力接待,于是呢,就让康家出资迎驾两宫,由于他们不知道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走水路还是旱路,因此做了两手准备,一呢在东黑石关修建了一座行宫,并在洛河上驾起了一座浮桥,另外,又在巩县的洛河边上建造了五艘龙船,为了停泊这五艘大船,又特意在南窑湾村北洛水东岸建船坞五座,俗称龙窑,由于当时洛河发大水,慈禧没有走水路,因此到我们巩义之后,只在这座行宫里住了一个晚上,在第二天临走之间,康鸿猷通过李莲英向慈禧捐献了100万两白银,慈禧非常高兴,就说了一句“不知此地还有百万富翁”,因此康百万这个封号就借慈禧的金口而名扬天下了。
康百万庄园不仅以其古建特色见长,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为人们称道,其无处不在的细节,让宏大的庄园更韵味十足。遍布庄园的砖雕、木雕、石雕等艺术构件,刀法细腻、工艺纯熟、内容繁多、形神兼备,其中不乏“拜师求读”、“尊老爱幼”、“立志成才”、“五子夺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图案,它们不仅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更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康百万家族的雕刻工艺品件件不同,件件有新意,融合南方常见的一些图案,每一件对都康家子孙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庄园内展出的康家当年使用过的家具、珍玩、名人书画等珍贵文物4000多件,不仅再现了奢华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习俗。康百万庄园作为历史特定时期的特殊产物,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艺术内涵,对研究我国古代建筑史及中原地区民风民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康百万庄园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历来被海内外专家所重视。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李传泽称该庄园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代表”,诸多专家在游览之后称其位“传统建筑之瑰宝,民间艺术之典范”。
康百万庄园,它是历史留下的一个符号,是时代的一个缩影,是一个家族沧桑历史的见证…… 首先,是六世康绍敬任洧州驿丞(在今长葛县境内),又晋升山东东昌府(即今山东省聊城)大使这个机遇。驿丞和东昌府大使是个管理地方水陆交通与官盐、税务、仓库的官员,官不算大,但他却能利用明代实行“开中法”(既以盐为中介,推动边防及内地和重要仓库运输的办法),为后裔奠定从商致富的途径。盐业从汉代以来都由国家经营,国家收入“半出盐赋”,明、清盐法有所改变:“行盐之法”主要由“官督商办”,使商与官交往甚密,商户最易暴富又莫过于盐业,这就为康百万在山东、河南之间经营盐、粮、棉,提供了信息和机遇,也为康百万了历代经营山东,打下了重要基础。
第二,是康惠的父辈们为明朝尽忠,在李自成打破洛阳,杀了福王之后,收留下逃难的李妃,最后“康朱联姻”,与李妃的的女儿结婚,使康百万锦上添花,富上加富,培养和造就了人才。
第三,是康大勇毅然放弃功名,打破传统“土不经商”的世俗观念,利用清初康熙皇帝特重漕运、藩镇等信息,毅然改变传统在洛河做生意的习俗,大河行船,开劈山东基地,“先有康大勇,后有兰水城”,使康百万的经济势力范围,由中原扩大到鲁南广大地区和江、淮沿河一带。
第四,是康应魁(堂号崇公),利用青延镇压白莲教之机,捕捉信息,贿通清延百万大军的将领勒保等人,供应全军棉花、布匹,发了十年横财,开辟了三原、泾阳、富平等棉花基地,“先有康崇公,后有泾阳城”,加上先人在山东购置的资产,使康百万土地达18万亩,再次挂千顷牌。“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头枕泾阳、西安,脚蹬临沂、济南,马行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就是这个时期叫出来的。
第五,是康道平利用清延镇压捻军之机,组织团练,垒砌寨墙,终于使捻军未逾康店一步,受到河南官绅以至清延重要官员赏识,保留下来的大量石刻中,有许多都是当时达官大员的颂辞,从而使康百万名声大振。
第六,是康鸿猷利用慈禧、光绪回銮北京、路过巩县之机,大肆铺张,迎驾两宫,贡献大量银子,受到慈禧封赐,从而使康百万名扬天下。 在经营上,康百万基本采用了“以点连面,长藤结瓜,相公负责,栈栈开花”的方式。巩县是康百万的大本营,但他在山东、陕西另辟了两个基地,按康百万的思路,“天下平安、丰收者十之一,灾荒、战乱者十之九”,这样在离家较远的地方建基地,既是某个地区有自然灾害或者兵荒马乱,另一个地方就可以补充,以保持永久不败之地,因而康应魁在陕西说:“宁舍巩县,不舍泾阳”,这是战略上的考虑;另外康百万历代重视罗掘地方人才,经过考验、磨砺,分别命以老相公(总管)、大相公(分区负责)、相公(各栈房)、小相公(业务人员或重要勤杂人员);在各地设栈房,栈房不仅管做生意、作仓库,还兼管当地所置土地的收租及买卖。这样层层负责、互相竞赛、栈栈开花,使康百万的财富如众泉汇流,滚滚而来。
④ 康百万的发家史
一、“康百万”的发家史,被认为是传统豫商农、官、商三位一体思想的集中体现、节。为商而接近统治阶层。康家致富抓住的第二个机会,是利用清廷镇压白莲教之际,一边还是儒学大家。与现代河南商人一样,赚到钱以后的“康百万”也去读书了、相公(各栈房)。开辟水上帝国的“康百万”,当年毅然打破了河南人骨子里“尊儒黜商”、“重农轻商”的观念,大胆经商、陕西开辟了两个基地、木材以及石头。时光绵延将近2000年,如今的“新豫商”仍然认为只有立足于河南“农业、资源”大省之上。
二、活在黄土地的人信奉一种观念、孝,达到做官的目的。
三、农本文化的延续,只不过他们确实都姓康,明清时期河南巩义康氏的当家人都被称为“康百万”。源于中原大地的商业文明,在河南本土相继出现了子贡。康百万庄园被认为是全国硬山式建筑中最完整、最典型的,河南的商业文化一产生就带有这种烙印。康百万庄园就坐落在这里,洛河水在10公里之外由神堤注入黄河,康百万庄园里有副对联,“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他们教育子孙从儒进仕、义。
四、早在明清时期,康百万已经和沈万三、阮子兰并称为中国民间三大“活财神”,到民国时期康家依然是中原三大巨富之一、勇敢赚钱。
五、河南人总是在从仕与经商之间寻找平衡,历史上的子贡应是典范“康百万”其实不叫“康百万”、延续400年的财富故事,同样也成就了“康百万”,通过贿赂得到了全军棉花。康家鼎盛时期,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背靠邙山,面临洛水,讲君、臣、父、子,讲忠,尽管在山东、大相公(分区负责):种地钱是万万年钱,生意钱是年年钱,手艺钱是天天钱。豫商总认为种地才是最长远,使得“新豫商”还在传承固守乡土创业的习惯。当年的康百万;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相当于分公司,分别任命了老相公(总管),不过是其规模的1/19。风头正劲的山西乔家大院与之相比、书院、戏楼,脚踏临沂、济南,他们的栈房,才可能做大,一边是商业巨子,巩义仍是大本营、祠堂,还有自己的林场、石牌坊、造船厂、陵园甚至关押违犯族规之人的建筑和豢养兵勇的地方。繁华如过眼云烟,如今只存留了这240亩的“民间小故宫”诉说着“康百万”家族历经12代、最牢靠的营生,“康百万”也不例外,在此后的岁月中康家经营的商品主要是粮食、棉花,不仅有宅居、布匹的供应特权。
六、距离郑州100公里、税务、仓库的官员,而明代又已经允许商户介入盐业。康家发迹始于贩盐,明朝时康家六世祖康绍敬担任管理地方水陆交通与官盐、范蠡这类大明星以及经历了北宋时期的整体繁荣后,“康百万”成为河南重塑商业文明最能借力的精神源流。为了不离开家,康百万时期就已经用起了“职业经理人”、小相公(业务人员或重要勤杂人员)。
七、水运造就了北宋的开封。以公益为手段,通过修黄河大堤、建学校、赈灾民,赢得民心和朝廷的赏识。
⑤ 河南康百万商贸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河南康百万商贸有限公司是一家农特产公司,公司位置河南省巩义市。谷物主食能维持旺盛的生命,保证身体健康。中医认为“四时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而谷物主食是胃气的主要来源。《黄帝内经》中也有“五谷为养、五畜为益、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饮食原则,认为五谷杂粮才是养生的根本。康百万生活馆,优选康百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选材。主要经营石榴、绿豆、小米、麦仁、玉米仁、玉米糁、玉米面、全麦面、柿子醋、小相菊花、金银花等。均衡的饮食观正是五谷杂粮为饮食的基础、健康的基石。石榴上市的季节即将到来。颗粒如同红宝石一般璀璨,石榴是一种讨人喜欢的水果,但是因为石榴籽需要吐掉,所以这种水果不怎么被一些“懒人”接受。最近,市场上流行一种不用吐籽的石榴——软籽石榴。软籽石榴一个大概八两左右,剥开看看,果粒是酒红色的,很大,很多汁。吃下去好甜,籽很软,根本不用吐渣,可一并嚼碎咽下去了,而且丝毫不卡嗓子。
法定代表人:李姣姣
成立时间:2015-06-11
注册资本:10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410181000060161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
公司地址:巩义市康店镇焦湾村
⑥ 康百万和沈万三、阮子兰的家族历史有哪些
在清末民初,在我们国家流传着一个民谣,“河南康百万,江南沈万三,山东袁紫兰”,传说这三个人是财神爷赵公明转世,这三个人都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
1、康百万是一个家族的统称。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代表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位于中原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
2、康百万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沂、泾、渭六河,良田数千顷,财富无以计数。
3、康百万靠河运发财,靠土地致富,靠“贡献”得官,多次得到朝廷赏赐,最高时官至三品,数次钦加知府衔。康百万家族,以财取天下之抱负,利逐四海之气概,创业于明代,渐兴于清初,乾隆时进入全盛,咸丰以后逐渐没落,民国中期走向衰败。
4、沈万三,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 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苏州市昆山周庄东垞)。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5、沈万三尝身帅其子弟力穑事,广辟田宅,富累金玉,又能推恩以周急难,乡人以长者呼之。他依周庄,凭三江之利,广集货资。后通过开展海外贸易积累巨大财富,从而迅速成为“资巨万万,田产遍于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
6、周庄“以村落而辟为镇”,也实为沈万三之功。关于沈万三富豪事,民间甚至传说他有一只聚宝盆,不管将什么东西放在盆内,都能变成珍宝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财富多到不可胜数,生财聚财技巧高超。后来,沈家遭受三次打击而败落,沈万三被朱元璋发配充军,在云南度过了他的余生。
7、袁景芳,字兰馥,号紫兰。山东省长山县焦桥村人(今邹平县焦桥镇)袁守侗祖父。在清朝初年由例贡授中书,改户部员外、工部郎中,出守广西柳州,擢授陕西平庆道按察使司副使。
8、史志上记载,袁紫兰“自幼聪慧,内行纯笃”,说他从小很聪明,为人也非常厚道,所以十四岁的时候,就被补为县学的生员。等到长大之后,直接捐纳,进入了国子监去学习,国子监在北京,是皇家的学校,专门为清政府培养各级官吏的。
9、在清朝康、雍、乾、嘉这四朝天子执政的一百多年间,袁家涌现出了160多个朝廷的重臣,在全国各地做官,有的伴天子左右,参与国家大事,政绩也非常的卓著。袁家是随着清朝的兴旺而兴旺的,随着清朝的败落而败落了。
(6)河南康百万集团的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庄园
1、百万庄园位于巩义市康店镇,距市区4公里,始建于明末清初。由于它背依邙山,面临洛水,因而有“金龟探水”的美称。1963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三大庄园(刘文彩、牟二黑)之一,比山西乔家大院大19倍。
2、所谓“康百万”是由于当时的庄园主康应魁两次悬挂“良田千顷”的金字招牌,土地商铺遍及山东、陕西、河南三省八县,而被称为“百万富翁”。后来,慈禧太后逃难西安,回銮北京时,路过康店。
3、康家出钱监工修造黑石关,县城、官殿行宫和“龙窑”,花费了100多万两银子,又向清延捐赠白银100万两,慈禧说不知此地还有一个康百万富翁。从此,“康百万”这个皇封就广泛地传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