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症下药 <三国志 华佗传>的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又名旉。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沛国相陈硅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任职,他都不就任。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府中官吏倪寻、李延同时来就诊,都头痛发烧,病痛的症状正相同。华佗却说:“倪寻应该把病邪泻下来,李延应当发汗驱病。”有人对这两种不同疗法提出疑问。华佗回答说:“倪寻是外实症,李延是内实症,所以治疗他们也应当用不同的方法。”马上分别给两人服药,等第二天一早两人一同病好起床了。
一天,华佗走在路上,看见有个人患咽喉堵塞的病,想吃东西却不能下咽,家里人用车载着他去求医。华佗听到病人的呻吟声,就停车去诊视,告诉他们说:“刚才我来的路边上有家卖饼的,有蒜泥和大醋,你向店主买三升来吃,病痛自然会好。”他们马上照华佗的话去做,病人吃下后立即吐出一条蛇一样的虫,他们把虫悬挂在车边,到华佗家去拜谢。华佗还没有回家,他的两个孩子在门口玩耍,迎面看见他们,小孩相互告诉说:“象是遇到咱们的父亲了,车边挂着的‘病’就是证明。”病人上前进屋坐下,看到华佗屋里北面墙上悬挂着这类寄生虫的标本大约有十几条。
广陵郡太守陈登得了病,心中烦躁郁闷,脸色发红,不想吃饭。华佗为他切脉说:“您胃中有好几升虫,将在腹内形成毒疮,是吃生腥鱼、肉造成的。”马上做了二升药汤,先喝一升,一会儿把药全部喝了,过了一顿饭的功夫,陈登吐出了约摸三升小虫,小虫赤红色的头都会动,一半身体还是生鱼脍,病痛也就好了。华佗说:“这种病三年后该会复发,碰到良医才以救活。”按照预计的时间果然旧病复发,当时华佗不在,正如华佗预言的那样,陈登终于死了。
曹操听说华佗善治病,就把他召去,让他常守在身边。曹操被脑神经痛所苦,每当发作,就精神烦乱,眼睛昏花。华佗只要针刺膈俞穴,应手而愈。……
华佗卓绝的医技,大都象以上所说的那样。然而他本是读书人,却被人看成是以医术为职业的,心里常感懊悔。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病情更加严重,就让华佗专门为他个人看病。华佗说:“这病近乎难以治好,不断地进行治疗,可以延长一些寿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看看,就对曹操说:“刚才收到家中来信,正想短时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为借口来推托,多次请求延长假期不肯回来。曹操几次用书信召他,又命令郡县派人遣送华佗返回。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还是不上路。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往查看:如果他妻子确实生病,就赐赠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如果他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因此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拷问要他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着人的生命安危,应该宽容赦免他。”曹操说:“不用担心,天下会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判决了华佗死罪。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守狱的官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火来把书烧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脑神经痛仍旧没有好。曹操说:“华佗本来能够治好这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根,想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既然如此,如果我不杀掉他,他最终也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直到后来他的爱子仓舒病危,曹操才感叹地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个儿子活活地死去了。”
广陵人吴普、彭城人樊阿都曾跟华佗学过医。吴普遵照华佗的医术治病,许多人被治好救活了。华佗对吴普说:“人的身体应该得到运动,只是不应当过度罢了。运动后水谷之气才能消化,血脉环流通畅,病就不会发生,比如转动着的门轴不会腐朽就是这样。因此以前修仙养道的人常做“气功”之类的锻炼,他们摹仿熊攀挂树枝和鸱鹰转颈顾盼,舒腰展体,活动关节,用来求得延年益寿。我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五禽戏”,一叫虎戏,二叫鹿戏,三叫熊戏,四叫猿戏,五叫鸟戏,也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同时可使腿脚轻便利索,用来当作“气功”。身体不舒服时,就起来做其中一戏,流汗浸湿衣服后,接着在上面搽上爽身粉,身体便觉得轻松便捷,腹中想吃东西了。”吴普施行这种方法锻炼,活到九十多岁时,听力和视力都很好,牙齿也完整牢固。樊阿精通针疗法。所有的医生都说背部和胸部内脏之间不可以乱扎针,即使下针也不能超过四分深,而樊阿针刺背部穴位深到一二寸,在胸部的巨阙穴扎进去五六寸,而病常常都被治好。樊阿向华佗讨教可以服用而且对人体有好处的药方,华佗便拿“漆叶青黏散”教给他。药方用漆叶的碎屑一升,青黏碎屑十四两,按这个比例配制,说是长期服用此药能打掉三种寄生虫,对五脏有利,使身体轻便,使人的头发不会变白。樊阿遵照他的话去做,活到一百多岁。漆叶到处都有,青黏据说生长在丰、沛、彭城和朝歌一带。
2. 股票代码JNIZ拜托各位了 3Q
现在还没上市,但我可以告诉你是早期著名官商胡雪岩创办的,其药店“真不二价”得到当时广大群众的赞扬,而且胡雪岩是一个大善人,而且很会做生意,并很会用人,胡庆余堂做的鹿茸,阿胶,人参,冬虫夏草都是极品 胡庆余堂国药号又名胡庆馀堂。 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胡雪岩创办的国药店。胡庆余堂药店,以宋代皇家的药典为本,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一直到今天仍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 在杭州秀丽的吴山北麓, 坐落着气宇轩宏、金碧辉煌的古建筑群,这就是闻名遐迩的“江南药王”——胡庆余堂国药号。其名取自《周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胡雪岩原欲取其名为余庆堂,后应秦桧用过余庆堂,故改之为庆余堂。它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国药字号,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徽派商业古建筑群。胡庆余堂是清末著名红顶商人胡雪岩集巨匠、摹江南庭院风格耗白银三十万两于1874年创立,整座建筑犹如仙鹤停驻在吴山脚下。胡庆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广纳名医传统良方,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济世宁人。 “北有同仁堂,南有庆余堂”,传播着“江南药王”长盛不衰的故事。在中国虽然有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中药号,但最有名的被大家公认的只有"两家半"——北京的同仁堂算一家,杭州的胡庆余堂算一家,广东的陈李济算半家。而同仁堂与陈李济的古建筑包括作坊已被全部拆掉,换成新造的房子,没有传统特色,只有胡庆余堂保留了下来。古朴中隐现着几分神秘,优雅里蕴藏有文化积淀。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 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中药专业博物馆,她是在胡庆余堂古建筑群的基础上创建而成。参观者来到这里,既能博览中国医药宝库的精华,又能观赏胡庆余堂古建筑的风貌。中药博物馆建筑面积四千多平方米,分别由陈列展厅,中药手工作坊厅,养生保健门诊、营业厅和药膳餐厅等五大部分组成。置身陈列展厅,就能从大量的介绍和宝物中,了解中国医药学的发展历史,了解华佗、扁鹊、李时珍等历代名人的轶闻趣事,在观赏到胡庆余堂现存的各种珍贵的制药文物的同时,领略全国著名中成药厂的风采。在手工作坊厅中,经验丰富的老药工将观众作精彩的现场手工和中药材切片等操作表演。参观者如果看后也想自己动动手尝试,可以在“兴趣室”里用传统的手工操作工具,亲自体验古代的制药工艺,从中获得乐趣。馆内还设有中医传统养生保健门诊。届时身怀绝技的中医药名家将为参观者提供各项医药保健服务。 营业厅是胡庆余堂对外营业的一个窗口,也是中药博物馆向参观者提供的选购药物的场所。参观者在这里可以选购到来自全国各地的地道中药材,胡庆余堂出品的各种优质中成药产品及全国各大中药厂的名、特、优产品。药膳餐厅是中药博物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取中药之功能,中菜之风味,将闻名世界的中国菜与中医药科学地结合起来,使人们在品尝佳肴中领略防病强身,延年益寿之妙趣。[编辑本段]溯源 从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到明、清两代,清河坊一带形成了一条药铺长廊。其中如南宋的保和堂、明朝的朱养心膏药店;晚清的“六大家”胡庆余堂、叶种德堂、方回春堂等。胡庆余堂全面继承了南宋官方制定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制药技艺和行业规范。从这一意义上讲,杭州是“古代中医药典”的发迹之地,而胡庆余堂则秉承了这一良好的传统。 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著有专书《胡庆余堂雪记丸散全集》传世。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胡雪岩故世后,胡庆余堂曾数次易主,但店名仍冠以“胡”字,“胡庆余堂”信誉声名远扬。 [编辑本段]文化特色 在悠久的历史中,胡庆余堂沉淀的丰富独特的文化,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商业文化之精华,也是胡庆余堂百年老店经久不衰的法宝之一,其中要数“戒欺”文化最为深入人心。 1、是乃仁术 胡庆余堂门楼上现今还保留着创始人胡雪岩所立“是乃仁术”四个大字,它表达了胡庆余堂创办药业是为了济世、广济于人。这四个字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医者,是乃仁术也。”更反映了当时就有难能可贵的诚实守信和治病救人的仁义。数百年来胡
3. 古代神医华佗常用的万能麻沸散,究竟是何药
《后传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结于内,针药所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所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肿块)。
按照此话说来,其实麻沸散就是我国最早的麻醉药,它是由东汉名医华佗所创造的,直到现在,麻沸散的全部配方和成分都并没有被完全发掘出来,并且说法不一。
第二个说法就是后来的人记载华佗医药书籍里提到的,书中说是用羊踯躅,当归,茉莉花根,石菖蒲这四味药材组成的,但其实也是没有确实的证据,因此,麻沸散的处方还是有待考察的。
4. 安徽省华佗医药研究院在哪是做什么的
安徽省华佗医药研究院,是2002年经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批准的一家专门从事中、西、药的研究、开发;转让与交流;编辑、出版医药类文献、书刊杂志;疑难病症的研究与治疗;医疗保健知识的普及培训的研究单位。
现与合肥永兴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合作,现有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5人,执业医师8人,博士导师2人、研究生2人等多名专家队伍。几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撰写医学专著8部,专门从事各种疑难杂病的研究与治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
5. 北京市葆台村葆台小学什么样
福州药店名单 (你看看):
名称 地址
百合国老堂大药房 鼓楼区铜盘路168号
协和医药商店 福州市圣庙路10号
洪同药房 洪山街291号榕路大厦一层
颂康医药商店 西环北路310
东方大药房 西环北路156号
康愈医药商店 鼓楼医光禄坊13号
广芝林医药总店利民分店 南后街232号
北方医药商店 东街109号
老药工东大分店 鼓楼区东大路60号
福仁堂医药商店 五四北路融侨花园
耀效医药商店 杨桥西路188号长春花园102
百姓大药房交通路分店 交通路56号
大真元药店 鼓西路375-1号
达康药房 古田支路90-92
国光医药商店 杨桥西路洪山市场1号
诚济医药商店 杨桥西路159号
济生医药商店 黎明斗池路2号
铜盘医药商店 铜盘路30号
向阳医药 津门路6号
华佗医药商店 鼓东路2区A5
金桥药店 华林路193号
屏山医药商店 鼓楼区五四路227号
得安医药商店 西环北路367号
得安医药二分店 五四路36号
常康药店 湖前路融侨二区14号店
康隆药店 仙塔新村5座B2
延年医药 温泉支路46号
济仁堂 五四路238号
元春医药 斗池路138号
明仁堂医药 西洪路399号
资生堂药店 尚滨路6号
福利医药 达明路138号一层
康平医药 钱塘小学屏西分校店面
榕升大药房 西洪路363号
顺康医药 湖前小区22座义井村综合楼一层
济民堂药店 杨桥路145号
永健堂 西二环新园新村A区1号店面
大众药店 工业路333号
春来医药 杨桥西路黎明福屿路115号
康泰医药 铜盘路2号华大宾馆南侧临街
民康药 五四路27-2号
康寿春医药商店 西洪路448-3号
永康医药 黎明街18-3号
健民医药 鼓西路137号
长征医药 屏西路94号
康复医药 达明路83号
大康医药 光铜路
同景堂医药 杨桥西路183号
公正药店 东水路71号
康盛堂医药 西洪路83号
康春医药 灵响市场边A-10号
如意堂医药商店 台江区奋斗里95号
健安堂医药 水部高桥巷
同济医药 鼓西路旧米仓新村8座
参茸药店 八一七南路2号
华林医药商店 华林路336号
华健药店 福州塘池街48号
旗讯口青年医药商店 西洪路60号碧茂楼
广达医药商店 西洪路126号
百济医药 西洪路万隆药园3楼4店面
康仁堂药店 温泉支路金龙新村8座8.9
康源大药房 西洪路96号
佳安医药 铜盘路五凤兰庭福乐宫
健健大药房 道山路305号
华兴医药商店 北大路198
群众医药商店 井大路176-2号
北大医药 道山路号楼18号店
回春医药 八一七北路118号
红霞医药 湖东路48号
福吉医药 鼓屏路16号
新店医药 金银城广场5号店面
祥安医药 洋中路446号
王庄医药 王庄新村四区一号楼店面第7-8号
健康医药 新权路25号
永寿堂医药 福飞路258号福泉花园9号店底层
松山老药工 华林路145号
国老堂医药 福飞路14号金屏新苑29.30.31
四海大药房 安泰街道斗东路3号
榕参大药房井大路分店 井大路126号
利闽医药 茉莉园新村13座16店
京都老药工 白马北路27号
达明药店 达明路186号达明新村12座3号
东南医药商店 六一北路286号
童欣医药 八一七中路145号
葆芝堂医药 福新路192号
永惠澳门分店 澳门路63号澳门公寓7号店
杨桥西分店 杨桥西路128号
北京同仁堂东大分店 东大路88号闽房大厦一楼
如果没有的话,建议您到医院去看看,医院药房药品比较广。
6. 崔新民是
姓 名:崔新民
所属医院:北京海淀长青医院
性 别:男
职 称:中医师
所在科室:未知
坐诊时间:
联系电话:
职 务:主任
主治疾病:
名医介绍:崔新民,字子川,笔名浪潮,男,1938年5月出生于浙江海宁,汉族,中共党员,中医大专毕业,1992年毕业于海南省南洋职业函授学院,现任海宁市脱发病专科服务部主任、中医师,国际互联网医学专家,浙江电台、浙江经济台、杭州电台、浙江科技报聘为电话医生、医药顾问。兼任上海市嵩山医院、杭州市上城区二院、绍兴市二院分院、杭州东方长寿咨询医院、新昌县中医院、浦江县卫校门诊部脱发专科顾问。系国际自然疗能研究学会、英国世界传统医学会、香港中外名医协会、国际华夏医学会、世界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疗保健信息网、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协会、中国健康教育协会、中华中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海宁市乡村医生协会、海宁市中医学会理事。浙江省科普作家。中国平衡医学研究会第一届全国委员、东方名人研究院理事,聘为中国名医疑难病研究所、四川省侨光医药科学研究所、福建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中华华佗医药研究会、河南仲景医药研究院、中国科联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厂长经理杂志社、香港中国经济报、科技市场报社特约记者。中华临床医学进展编辑部、中国医药荟萃丛书编委会、世界文化名人辞典、世界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特色名医大辞典编委。中国科技精英大典、泰国世界传统医学研究会、安庆市应用化学研究所、深圳市医导健公司医药顾问。
他致力于脱发病的研究30余年,研读全国名家名药、收集各地验方,遍拜朱振业主任医师、名老中医为师, 终于总结了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防治脱发病的经验和研制出888振之保发药系列外用药七种、经省防疫站检测符合卫生标准。采用中西结合、内服外敷、辩证施治、摒弃激素的治疗方法,此法疗效高、复发率低、无后遗症。共收治全国30个省市及港澳台同胞、加拿大、新加坡、荷兰、日本、美国等脱发患者3万余人。总有效率为95%。擅长治疗脂溢性脱发、男性型脱发、早秃、斑秃、全秃、普秃、童秃、产后、病后脱发和青少年白发等毛发疾病。
崔医师的医疗脱发业绩,已载入八十八种国家级典籍版本,现略举例如下:《中国科技人才》、《中华当代名人》、《中华大陆名医》、《中国医药战线开拓者》、《中国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走向世界中华医药事业》、《中华特色名医》、《中国当代民间医生荟萃》、《中国医药荟萃》、《世界名人录?中国卷》、《中国跨世纪专科名医》、《中国传统医学特技荟萃》、《中国当代医药界名人录》、《中华科技精英》、《中国改革名人风采录》、《中华成功者》、《中国名医名术》、《世界优秀医学专家人才》、《“中国专家”》、《中华医学》、《当代中华名医》、《中国当代名医名药》、《现代名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国专家人名》、《世界文化名人辞海华人卷》等大辞典。
崔医师撰写的《头发疾病防治知识》一书公开出版发行。在省级以上刊物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4篇,其中获奖论文如下:“振之保发粉治疗脂溢性脱发”获科技成果壹等奖。“肾为发之母”获优秀论文奖。“分型治疗斑秃”获优秀论文壹等奖。“中医辩证论治结合外擦药剂治斑秃”获壹等奖。“蚂蚁五黑丸治疗青少年白发30例临床观察”荣获98紫荆花医学金奖。“四季护发”获壹等奖。
“保发粉治疗脂溢性脱发观察”获贰等奖。“浅谈五法治秃”获第二届世界中医药科技大会创新发明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