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代码 » 河北晶龙集团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紫鑫医药股票行情 2025-07-27 14:16:23
股票理论价格有什么决定 2025-07-27 14:01:21
神通科技股票能买吗 2025-07-27 13:55:49

河北晶龙集团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2-04-26 13:50:19

⑴ 晶澳科技产品分析晶澳科技十年后价值晶澳科技还涨吗

最近新能源板块表现良好,股票与它有关联的也跟着涨起来,市场上已经有很多人留心新能源板块了。接下来就来跟大家讲讲光伏新能源中的龙头公司--晶澳科技。在开始分析晶澳科技前,我整理好的光伏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光伏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晶澳科技是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头者之一,公司业务主要覆盖了太阳能硅片、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开发、建设、运营等各种业务。公司单晶及多晶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在全球光伏产品制造领域保持着领先的水平,是光伏行业的标杆。


简略知晓晶澳科技的境况之后,我们来看下晶澳科技公司有哪些优势之处,是不是真的值得投资?


亮点一:产业链一体化优势明显


经过好多年的发展,公司构造了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包括晶体硅棒、硅片、太阳能电池及太阳能组件、太阳能电站运营等各个环节,并在各个环节上深耕细作,才有了产业链一体化的优点。全产业链运营首先是提高了产品生产效率,其次是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从而使它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亮点二:全球市场布局,技术、人才、产品质量、品牌等多方面具备突出优势


晶澳科技依托全球化发展战略,从来都没有间断过开拓国内外市场,其电池产量和组件出货量更是位居全球前茅。公司具有完整的技术研发体系,不断引进优秀技术人才,组建并持续壮大自己的核心技术研发团队。其余,公司不断尝试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是为了做出的产品品质更好,在国内外创设品牌形象相当不错。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晶澳科技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 晶澳科技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为了实现"碳中和",能源结构转型与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是实现碳中和的关键路径。光伏是洗能源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点,是一条成长型赛道,值得长期投资,有较高的景气度。光伏发电迅速转变为主力能源,全球最大的发电来源将是光伏发电。再加上市场结构渐渐向垄断竞争市场靠拢、行业格局持续完善、集中度快速升高,产品溢价逐渐在晶澳科技有所显现。未来,晶澳科技将最先享有行业发展分红。整体来看,我觉得晶澳科技作为光伏行业的领头羊,会在行业变革之际,迎来飞速的发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晶澳科技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晶澳科技 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晶澳科技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1-2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⑵ 河北晶龙集团的发展简史

河北晶龙集团是宁晋县电力局与河北工业大学联合创建的产、学、研基地。主要研制生产光电子材料——大直径、低氧碳、高寿命太阳能单晶硅和微电子材料IC级单晶硅,是发展绿色能源——太阳能发电、造福人类的洁净能源项目。1996年,宁晋县电力局与河北工业大学以技术转让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创办宁晋晶隆半导体厂,成为当地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1998年,被国家经贸委列为全国产学研成功案例100例之一。1997年,与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硅片供应商——日本松宫半导体技术株式会社实现了合资经营,成立中日合资宁晋松宫半导体有限公司,在此基础上,宁晋县电力局又继续寻求并扩大合作,与香港合资成立了赛美港龙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和宁晋昌隆石英制品有限公司,2003年对晶龙半导体厂、赛美港龙公司、昌隆公司等多家企业实施了全股份制改造,创立了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2004年,河北晶龙集团与香港其昌公司共同投资成立河北晶兴电子有限公司,形成了太阳能单晶硅为主产品的生产系列,具备科研、生产、维修、贸易、服务等多功能、一体化的产业链,一跃成为河北省半导体材料基地之一。

⑶ 河北晶龙集团是国有企业吗

应该是吧。他是由宁晋县电力局投资建设的企业。

⑷ 世界上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在那

河北省宁晋县。河北晶龙集团是世界上最大的单晶硅棒生产基地,单晶硅产量占世界份额的20%,中国市场的70%,且与国际重要的原料供应商保持长期健康的供应关系。 2006年占地500亩,总投资20.64亿元,堪称打造世界级太阳能科技产业园的世界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于今天在上海市工业综合开发区、上海闵行出口加工区内正式签约落户。
据了解,本次签约落户的太阳能光伏电池项目,由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晶硅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硅片加工中心河北晶龙实业集团投资,主要从事太阳能单晶硅、硅片切割、电池片、组件封装等上下游产业链接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⑸ 中国国内做光伏产业(太阳能电池板)的前二十强企业有哪些

目前光伏产业主要是太阳能产业
太阳能作为未来唯一能够最大规模满足人类能源需求的可再生资源,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各个国家都已积极介入,抢占技术制高点,我国也把太阳能列为新能源产业的重头戏之一。从技术上看,利用太阳能的最佳方式是光伏转换,即利用光伏效应使太阳光照射到硅材料上产生电流直接发电。以硅材料的应用开发形成的产业链条被称为光伏产业
光伏发电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主要包括的产业链条包括多晶硅、硅片、电池片以及电池组件。在产业链中,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生产的技术门槛越来越低,相应地,公司数量分布也越来越多。因此,整个光伏产业链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多晶硅生产环节,上游企业的盈利能力明显优于下游。
国家先后推出的光伏发电产业扶持政策,不难发现,每次出台的政策在扶持重点上各有侧重。
今年3月23日开始实施的“太阳能屋顶计划”,主要通过财政补助支持开展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解决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设计及施工能力不足、相关应用技术标准缺失、与建筑实现构件化的太阳能光电组件生产能力薄弱等问题,从而启动太阳能光电在城乡建筑领域的应用市场,带动太阳能光电产业发展。政策扶持重点是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应用等,而不与建筑结合利用的光伏电站等光电利用形式不在此政策扶持范围之内。据推算,2009年该政策的补助标准为20元/瓦,今后将根据成本变动情况,逐年调整补助标准。
金融危机对国外光伏产业打击较大 ,纵观当前国际光伏产业,电站停建,组件大幅降价。这对我国光伏电力应用是件大好事。如果中国是一个对光伏利用经过了深思熟虑的地区,在这千载难逢的好时机到来之时,可大量采购,大量装机,抓紧时间建电站,满足国内需要。可惜,指挥者和操作者没有这么做或力度不够,是什么道理呢。
第一,光伏产业,作为一项新技术产业,产业内对该链条上的各项科技应用,需要有自记得高新技术和自主的知识产权。新技术的产业之路就是科技发展之路,但是,在中国光伏产业内看不到这种情况。“两头在外”,关键的科技一头,就掌握不到。我们在南昌“低碳会议”上听到闻立时院士介绍改良西门子法时就突然产生一个想法,假定他是在介绍“闻立时改良法”,中国光伏界就会有盼头了,可惜不是。我国现在的光伏产业,只能是引进技术的来料加工型产业,还不能一律视同高新技术。
第二,光伏产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产业组成。要有科学的产业构成,有明确的产业分工,有配置合理、运行有序的产业链条,也要有较稳定的市场和一定的产品消费。关于生产应考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交换就要有市场,市场在哪?很不明确。好像是政府要买单,补贴要国家给钱!消费就是应用,应用在哪?不断地做示范,不断地做形象工程。有哪里是真正的实际应用,未明确指出。市场在国外?据我了解,国内用于示范工程的组件,包括配件也还是国外进口。深圳园博园电站的电池组件是日本的,逆变器是德国的。指望政府建大型电厂来拉动内需,首先就要把示范工程做好,做成功,再推广。园博园竣工五年了,发了多少用电,效果如何?说明中国的光伏产业还不健全。尽管有些企业规模不小,也只能算是光伏电池产业。来自光伏界的声音,基本上只代表了组件厂商的意见。尽管有些组件厂商也做工程,但这只是个别经营者的垄断意识,除了本身专业水平不高,工程质量差,影响到其主要产品组件的销售,还会使下游企业拒绝采购国内电池,转而把内需市场让出去。在金融危机中这种情况尤为明显。如果国家要给组件厂家补贴,也应该把补贴给予采购国内电池板并合理应用的企业,不能直接补贴给组件厂自己承建的工程。至于工程规模,不应该作为补贴的条件,而是要对工程效益进行评估,优先补贴效果好的工程。
第三,条块分割、重复建设是国内光伏产业的基本特征。所谓产能过剩,也就是供过于求。第一家搞硅生产,还没有产能过剩的概念,第二、第三,接二连三地重复搞下去,当然就会有人出来喊产能过剩,甚至喊“不要搞春秋战国”等等。市场竞争,优胜劣汰,有什么好紧张的。紧张的是喝不到政府的奶了。如果不是靠财政支持,我相信,不会有那么多的硅“谷”出现。他们之间不是相互补充,而是各自为政,互相打压。北京怀柔建光伏路灯,不管有无工程实践成功的案例,就把项目交给在本区注册的企业去做。跨省之间,也是不相往来。邻近江西的湖南就对光伏应用冷眼旁观;河北省把多晶硅路灯炒的沸沸扬扬,可江苏就拼命要建造单晶硅屋顶电厂。各地政府补贴的应用方向和工程内容不尽相同,其中隐情就不得而知了。
财政和金融是互相联系的。职能有所不同,其内容相交甚密。其对光伏产业能产生调控作用,会运作就一本万利,失误就会产生危害。金融危机不可怕,只要我们善于在危机中去学习,总结经验教训,才能做好我国的兴伏产业.
目前市场还称国内做光伏产业还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盲目投资、项目产能过剩、技术落后、标准不一等问题,不仅影响到我国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利用已形成的产业基础尽快抢占世界新能源产业制高点的难得机遇。
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自2006年以来,国内光伏产业的投资急剧扩张。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该领域的投资依然逆势增长。初步估计,2009—2010年新增投资预计超过1500亿元。
目前,仍有很多地方将发展光伏产业列为当地“一号工程”。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有14个省市提出将光伏产业培育成新兴支柱产业。江西把光伏产业纳入本省“三个千亿工程”之一。仅江苏一省,就至少有6个地市提出要打造全国性的光伏产业基地。6月26日,宁夏举行了11个大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集中开工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全国一次性开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项目,而这些并网发电项目均未得到国家发改委对其上网电价的批准。此外,青海、河北也大上项目。
二、产能过剩,亏损严重。光伏产业一哄而上和各自为政不仅带来浪费和环境污染,而且造成项目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目前国内在建或是拟建的多晶硅项目产能高达14万吨,而预计全球2010年多晶硅的需求仅为8万吨左右。另外,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急剧萎缩,国内光伏组件和电池生产领域的产能过剩更为严重,多数企业陷入困境。据初步统计,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国内光伏组件企业已有300多家倒闭,有一半左右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多家光伏上市公司财务状况恶化,部分企业负债率超过50%,有的甚至接近70%。
三、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尚未建立研发和创新体系,基础研究工作薄弱,从整体上看,我国在多晶硅提纯、电池转换率、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和工艺上,在基础科学和未来新技术研发上,与国外有较大差距。目前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仍未完全摆脱“低水平扩张的出口依赖型产业”特征。目前,国内大多数多晶硅企业生产流程还不能做到闭环运行,产生大量废液废气,带来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
四、行业标准不一,政策支持不足。目前,光伏制造业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导致光伏产业链上的名词、设计、制造、建筑一体化标准差异较大。目前相关的电网调度技术标准和管理规程又很缺乏,使得电力部门不愿接受光伏发电上网。我国已建成的光伏并网发电示范项目都处于试验性并网状态,不允许光伏电力通过电力变压器向高压电网反送电,只允许在低压侧自发自用,严重制约了光伏产业的发展。目前,与《可再生能源法》相匹配的全国性光伏产业调控机制和具体实施政策尚未出台,一些支持政策不能落到实处。
近年来,发达国家从战略高度出台支持政策,抢占光伏产业技术前沿。我国应高度重视并及时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光伏产业有序健康发展。
一、制定《太阳能产业促进法》。建议在《可再生能源法》等有关能源法的基础上,制定《太阳能产业促进法》,并抓紧出台《加快光伏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从技术创新、产业发展、推广应用等方面构筑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当前,应强化光伏产品的政府采购,明确光伏发电强制性市场份额政策,提高光伏发电的使用比例和相应的电价与补贴政策;明确对光伏独立系统和光伏并网系统给予立项、贷款、税收及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
二、启动国内市场。在国内光伏产业全面发展的同时,光伏市场发展却严重滞后。目前国内生产的9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出口,国内市场开拓十分困难,市场份额提高异常缓慢。近期应在难以建设电网或水电站的无电地区加快建设光伏电站和推广户用光伏系统;中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趋近销售电价,首先扩大建筑屋顶和建筑一体化并网光伏市场,并稳步建设地面并网光伏系统;远期应随着光伏发电成本接近常规发电成本,全面扩大各类并网光伏市场。
三、健全行业标准,加强投资引导。加快建立光伏产品和发电系统的技术标准和监管体系,将一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标准及时转化为国家强制性标准,并积极参与国际相关标准的制定。尽快实施光伏产品的质量认证制度,优先支持符合标准的产品和企业。
政府应择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自主研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严格限制技术落后的、高能耗和可能造成对环境严重污染的企业盲目上马,已上项目应限期改进工艺技术。立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加快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支持优势企业并购落后企业和困难企业,鼓励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优化产业布局,提高光伏产业集中度和资源利用效率

⑹ 单晶硅片生产厂家有哪些

单晶硅片生产厂家有江苏海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麒麟硅片技术有限公司、昱辉阳光、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大成硅科技有限公司、常州亿晶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河北晶龙集团、保定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合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波晶元太阳能有限公司等。
单晶硅片:硅的单晶体,是一种具有基本完整的点阵结构的晶体。不同的方向具有不同的性质,是一种良好的半导材料。纯度要求达到99.9999%,甚至达到99.9999999%以上。用于制造半导体器件、太阳能电池等。用高纯度的多晶硅在单晶炉内拉制而成。

⑺ 宁晋晶龙集团网址

您好,河北晶龙集团位于宁晋县晶龙大街(308国道)279号--晶龙科技大楼。

大楼西行200米是晶龙集团工业园,再西行500米,就到了河北宁晋松宫半导体了。

科技大楼为办公楼,工业园里有:拉晶、开方、切片。晶澳太阳能的工厂也在园区里。松宫公司主要以拉晶为主,有着10多年的拉晶经验,技术绝对精湛。
够详细的吧,给分吧。

⑻ 中国光伏巨头有哪些

中国光伏业的巨头企业有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天威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等。


1、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TP) 董事长、常务董事——施正荣


是一家从事以绿电(包括光伏和风能)开发为核心的新能源电力项目开发、投融资、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全球性跨国企业,是绿电行业的全球领袖企业,所建成的电站遍及美洲、欧洲和亚洲,截至2012年年底总装机及开发容量约达400兆瓦。

⑼ 宁晋晶龙集团招聘

早就开始报名啦,你男的女的啊?学历什么的!要是男的 就去应聘晶龙,女的 ,暂时劝你先别报名去,晶奥还没开始招人,那天我打电话问的,而且 我已经报名了 ,哎··· 一直一位晶奥招人才去报的名,结果 不是。 听说过些日子 晶奥才要人呢,你方便的话可以去问问!

⑽ 什么叫太阳能级硅片

普通半导体器件用的硅片纯度是99.9999999999%,俗称12个9.
而太阳能级硅片的纯度只要达到99.9999%,即6个9即可。
可以参考以下链接的内容:http://www.taiyanggonggong.com/news/content/2008/3/3786.html
太阳能光伏产业调研报告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长期以来,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不但迅速消耗着地球亿万年积存下的宝贵资源,同时也带来了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严重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新型可再生能源的认识不断深化。太阳能作为取之不尽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高度重视,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水平逐步提高,成为世界能源领域的一大亮点,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国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基本情况
日本、德国和美国是推动光伏发电系统最有力的国家。资料显示,欧盟希望在2010年安装3GW的光伏发电装置,2030年增加到200GW左右。美国预计2020年光伏发电累计安装量达到36GW。日本计划到2010年安装近5GW。
日本1994年实施“朝日七年计划”,目前已安装了近7万个太阳能屋顶,预计到2010年要安装100万个太阳能屋顶。德国2000年通过可再生能源法,以固定优惠收购电价鼓励可再生能源,并于2004年4月进一步补充修订可再生能源法,使得德国2004年光伏发电系统设备大幅增加,并一举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光伏发电系统装设地区。根据Solarbuzz提供的数据,2004年,德国光伏发电系统装设容量为361MW,同比增长152%,已占全球总量的39%;日本以278MW的装设容量占全球30%。德日两国装设容量占了全球2/3以上。目前我国电池产品也主要出口到上述两国。美国于1997年宣布百万屋顶计划,计划到2010年在100万座屋顶上安装光伏发电和光热系统。
过去十年,随着世界光伏市场需求量大幅增加,加上大规模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推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光伏电池产量从1995年的78.6MW,提高到2005年的1727MW,年均增幅达到32.4%。可以预见,未来15年世界光伏生产规模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甚至有更为乐观地估计,到2010年,全球太阳能产量将增长4倍,销售收入增长3倍,利润增长3倍。
世界光伏电池制造主要集中在日本、德国、美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其中日本2005年光伏电池产量达到833MW,占据了世界光伏市场份额的近半壁江山,中国大陆进入了世界光伏制造十大国之一,2005年光伏电池产量为128MW,列世界第四位,占世界市场分额7.4%。

年度统计表:1995-2005年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和增长率

年份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产量(MW) 78.6 89.6 125.8 153 201.4 278 395 536 742 1194 1727

增长率(%) 12.6 14 40.4 21.5 31.8 38 42.1 35.7 38.4 60.9 44.6
99-05年增长率

2005年世界主要太阳能电池制造商产量产能和市场份额一览表
公司名称 产品类型 国别/地区 产量(MW) 产能(MW) 市场份额 产量排名
Sharp(夏普) 单/多晶硅非晶硅 日本 428 600 24.78% 1
Q-Cells 单/多晶硅 德国 160 300 9.26% 2
Kyocera(京瓷) 多晶硅 日本 142 240 8.22% 3
Sanyo(三洋) a-Si/sc-Si*非晶硅 日本 125 158 7.24% 4
Mitsubishi(三菱电子) 多晶硅 日本 100 135 5.79% 5
Schott Solar 多晶硅
EFG带硅
非晶硅 德国 95 113 5.50% 6
BP Solar 单/多晶硅
非晶硅 美国 90 157 5.21% 7
尚德太阳能 单/多晶硅 中国无锡 85 120 4.92% 8
Motech(茂迪) 单/多晶硅 中国台湾 60 100 3.47% 9
Shell Solar 单/多晶硅 CIS 薄膜 德国 59 110 3.42% 10
Isofoton 单晶硅 西班牙 53 90 3.07% 11
Deutsche Cell 多晶硅 德国 38 40 2.20% 12
Photowatt 多晶硅 法国 24 30 1.39% 13
United Solar
Ovonic 非晶硅 美国 22 30 1.27% 14
Kaneka
Solartech 非晶硅 日本 21 23 1.22% 15
SunPower 单晶硅 美国 20 50 1.16% 16
Ersol Solar Energy 多晶硅 德国 20 25 1.16% 17
E-Ton Solar (益通) 单/多晶硅 中国台湾 20 28 1.16% 18
First Solar CdTe 美国 20 25 1.16% 19
GE Energy(原Astropower) 单晶硅 美国 18 25 1.04% 20
Sunways 多晶硅 德国 16 42 0.93% 21
Evergreen Solar 带硅(String Ribbon) 美国 14 15 0.81% 22
MHI(三菱重工) 非晶硅 日本 12 12 0.69% 23
宁波太阳能 单晶硅 中国 12 16 0.69% 24
天达光伏 CdTe薄膜 德国 10 30 0.58 35
世界总计 1727 - 100%

二、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和应用情况
(一)光伏产业情况
1、硅材料和硅片
目前太阳能电池厂家广泛采用的原料是多晶硅,多晶硅同时还是半导体的原料。多晶硅由硅纯度较低的冶金级硅提炼而来,太阳能级硅纯度要达到99.9999%,即6个9,而半导体用硅要求硅纯度达到99.9999999999%,即12个9。
光伏产业的持续快速增长,使得主要依赖半导体工业用硅的头尾料、废料和剩余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光伏市场的需求,光伏和半导体产业对硅料的竞争需求直接造成目前硅料的供应紧张和价格上涨,2003年每公斤24美元,2004年涨到32美元,目前市场价格正逼进100美元。尽管目前各主要硅料制造商都在扩充产能,而且新增产能基本都用于满足光伏产业的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主要硅料供应商未来供应能力方面的数据分析,到2008年硅料供应紧张的状况有所缓解。
世界多晶硅原料光伏供应与需求关系
供应紧张的后果不仅是价格疯涨,部分电池企业根本就无法获得硅料,我国电池企业所用硅料90%以上靠进口,不少电池企业由于没有充足硅料,电池生产能力被放空,甚至处于“等米下锅”的境地。
迄今为止,生产高纯度多晶硅提炼技术还掌握在发达国家的少数企业手中。下表给出了包括SGS、Hemlock、Wacker、Tokuyama、AsiMI等在内的8家世界主要高纯多晶硅原料制造商产量及其光伏供应量数据。
世界晶硅原料制造商产量及其光伏供应量一览表
制造商名称 国别 2004年 2005年预测
总产量(吨) 光伏供应量(吨) 总产量(吨) 光伏供应量(吨)
SGS(与AsiMI合资) 美国 2100 2100 2300 2300
Hemlock 美国 7000 2700 7400 2700
Wacker 德国 5000 2400 5000 2400
Tokuyama(德山) 日本 5200 2000 5200 2000
ASiMI 美国 2200 0 3000 200
MEMC 意大利 2500 0 3700 700
住友 Sitix Sumitomo Titanium 日本 700 0 700 0
三菱* 日本 2800 300 2800 300
其它 500 0 2000 1000
合计 28000 9500 32100 11600
其它光伏用硅原料供应商(含半导体工业的边角料,废料以及库存用量等) 4000 4000
光伏应用合计 13500 15600

*三菱产量为三菱材料和三菱多晶两家总产量
国外硅料生产商意识到这是一轮大牛市,纷纷行动起来,积极扩大产能。例如,全球最大硅料供应商Hemlock于今年11月中旬宣布,计划在美国投资4-5亿美元扩充产能,将现有产能扩充50%。全球第三大硅料生产商Wacker也有宏伟扩产计划,2007年将其产能从目前的5000吨扩充到9000吨。
由于当前国际硅料供应的紧张,给迅速升温的国内光伏产业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然而,投资硅料比投资太阳能电池生产将面临更高的资金、技术及人才的门槛,但最重要的门槛还不是资本,而是技术。目前国内掌握硅料生产技术的主要有新光硅业、洛阳半导体厂。洛阳半导体厂以及作为新光硅业科研生产基地的峨嵋半导体厂的项目此前都已建设多年,但由于受技术水平较低、资金不足、规模小等限制,根本无法与国际巨头竞争。为了尽快摆脱受制于国外硅材料的被动局面,国内有条件的企业也在加快提高多晶硅产量。新光硅业引进俄罗斯技术,投资12亿元建设1200吨多晶硅项目。洛阳中硅以峨嵋半导体材料厂的技术班底为依托,300吨多晶硅项目已投产并在建设二期工程。以生产电池和组件为主的天威公司,也在加快向产业上游扩张,2005年收购了四川峨嵋半导体材料厂,成为其第二大股东。
太阳能电池用硅锭/硅片生产主要包括单晶硅棒拉制和多晶硅铸锭制造以及切片。2003年前,我国硅锭/硅片生产规模较小,成本优势不明显。经过2004年以来两年的发展,生产企业增多,产量得到提高,硅锭/硅片生产已形成一定规模,硅片生产能力基本能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中国晶硅材料的生产供应情况
企业名称 目前产能(吨) 新建和扩产后产能(吨) 技术
来源 投产时间
四川新光硅业科技有限公司 0 1200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引进部分俄罗斯技术和国外设备 2007年初
洛阳中硅高科技有限公司 30 一期 300
二期 3000 洛阳单晶硅公司,中国有色工程设计总院 一期2005年底,二期2007年
宁夏石嘴山市 0 5000 俄罗斯稀有金属研究院 筹建
云南爱信硅科技有限公司 0 一期3000
总一万吨 引进德国生产线技术 一期投资25亿,2007年底
江苏顺大半导体发展有限公司 0 一期1500吨总3000吨 美国Hemlock 总投资30亿,一期2007
辽宁凌海市 0 1000 引进美国生产线生产 投资11亿 招商当中
四川超磊实业 0 1000 与美国公司合作引进技术产品外销模式 筹建
峨嵋半导体材料厂 100 220 自主技术 2006年

2、光伏电池和组件
近几年,我国的光伏制造能力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2002年以来,随着无锡尚德、保定天威英利等新建规模企业的陆续建成投产和原有主要企业天达光伏和宁波太阳能等企业的产能扩张,我国的光伏电池生产能力迅速提升。此外,一大批规模光伏组件封装企业涌现出来,典型的包括上海太阳能科技、佳阳新能源、京瓷(天津)和力诺桑普等,使得我国无论是组件还是电池生产迅速向世界光伏制造大国迈进。
近三年,中国的光伏制造一步一个台阶,处于年均增幅超过100%的高增长期。2002年中国光伏制造首次跻身世界10强,组件和电池产量均位居世界第7;2003年中国电池产量和组件产量分别排名世界第6和第5;2005年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又全面跻身世界四强,电池、组件产量排名第4。尽管2003年底以来上游硅片的短缺多少影响了中国光伏产量的进一步放

中国光伏硅片制造产量和产能一览表
企业名称 产品类型 2004年(MW) 2005年(MW)
产量 年底产能 产量 年底产能
保定天威英利 多晶硅片 4.7 6.0 15 70
宁波晶元太阳能(中意太阳能) 多晶硅片 2 2 3 5
河北晶龙集团 单晶硅棒
单晶硅片 800吨
20MW 800吨
20MW 1000吨
24MW 1000吨
25MW
镇江环太硅 单晶硅片 200万片
(4MW) 600万片
(15MW) 700万片
(17MW) 1000万片
(25MW)
海润科技 单晶硅片 100万片
(3MW) 1000万片
(30MW) 600万片
(15MW) 1500万片
(40MW)
鑫日硅 单晶硅棒 10吨 30吨 40吨 400吨
锦州新华石英玻璃集团公司 单晶硅棒 - 188吨 - 200吨
宁波太阳能 单晶硅片 1MW 1MW 1MW 1MW
西安骊晶电子 单晶硅片 1MW 1MW 1MW 1MW
昆明天达光伏 单晶硅片 0.5MW 0.5MW 0.5MW 0.5MW
新疆新能源 单晶硅片 2006年2月试产成功,产能100MW
顺大半导体 单晶硅棒
单晶硅片 2005年初开始量产单晶硅棒,2005年产量约300吨,目前年产能约450吨,到2006年底将形成800吨的产能。硅片产品已于2006年3月开始投产
精功绍兴太阳能 多晶硅片 2005年底投产,一期产能10MW,2006年将达产300万片
常州天合光能 单晶硅片 2005年底投产,产能30MW,正扩建产能到100MW
塞维LDK 多晶硅片 已经于2006年3月投产,产能75MW,07年形成200MW产能,2008年达到400MW产能
洛阳单晶硅 单晶硅片 目前供应半导体应用为主,未来形成年100MW光伏硅片
高佳太阳能 单晶硅片 2005年年底量产,一期加工产能800万片(20MW)二期投产后全部加工产能2400万片
合计 多晶硅片
单晶硅片
硅片 6.7MW
29.5MW
36.2MW 8MW
68.5MW
76.5MW 18.5MW
63.5MW
82.0MW 85MW
140MW
225MW

大。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光伏行业,到2005年底中国光伏电池总产能将达到250MW,组件总产能超过400MW。目前中国总体上已经成为仅次于日德的第三大光伏制造国。

中国光伏电池和组件产量和增长率
年份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组件产量(MW) 1.8 2 2.1 2.5 3.1 4.1 14.9 24.8 88.8 210
增长率(%) 50.1 10.5 5 24 19 32.3 263 66.4 258 136
电池产量(MW) 1.8 2 2.1 2.5 3.1 4.3 11.9 19 52.8 150
增长率(%) 50.1 10.5 5 24 19 32.3 190 59.7 178 185

中国主要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商产量一览表
制造商 产品类型 2004年产量(MW) 2005年产量(MW)
电池 组件 电池 组件
尚德太阳能 单晶硅
多晶硅 35 40 85 85
天威英利 多晶硅 4 5 4 17
中电光伏 单晶硅
多晶硅 - - 5- -
上海太阳能 多晶硅
单晶硅 - 10 - 30
京瓷(天津) 多晶硅 - 10 - 15
天达光伏 单晶硅 4 3 10 9
宁波太阳能 单晶硅 5 4.5 12 12
创益科技 非晶硅
多晶硅 2.5 5.5 3 7
哈克新能源 非晶硅 0.8 0.8 0.8 0.8
力诺桑普 多晶硅 - 1.0 - 3
津能电池 非晶硅 0.5 0.5 3.5 3.5
林洋新能源 单晶硅
多晶硅 - 0.1 - 7.5
佳阳新能源 单晶硅
多晶硅 - 2.4 - 6.5
交大泰阳 单晶硅 - 0.5 3 5
玄中新能源
(奥奇太阳能) 单晶硅
多晶硅 - 0.5 - 2
世华创新 单晶硅
多晶硅 - - - 6
其他 - 1.0 5 2 10
总计 52.8 88.8 128.3 219.3
光伏总产能 至2005年底中国电池总产能420MW,组件总产能450MW,硅片总产能225MW。

(二)光伏发电应用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应用方面,目前我国主要以解决西部无电地区应用为主,国内市场并不足以消化制造商不断增加的产能,目前中国光伏产品90%以上出口欧洲、日本等国际市场。

中国光伏发电重大项目一览表

项目名称 出资方 支持力度 主要内容 执行期 执行地域
“光明工程”先导项目 国家发改委,地方政府 400万人民币 建立村落电站和户用系统,帮助建立销售网络和加强机构能力建设 2000- 西藏、内蒙古、甘肃
“送电到乡”工程 原国家计委,地方政府 26亿人民币 建立集中电站 2002-2003 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青海
内蒙古新能源通电计划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2.25亿人民币 补贴农村户用系统 2001- 内蒙古
世行、全球环境基金REDP项目 全球环境基金 2550万美元 补贴农村户用系统销售,帮助机构能力建设和技术进步 2002-2007 新疆、西藏、甘肃、内蒙古、四川、青海
丝绸之路照明计划 荷兰政府 1379万欧元 补贴农村户用系统 2002-2006 新疆
德援KFW项目* 德国政府 2600万欧元 建立村落电站 2003-2005 新疆、云南、青海、甘肃
德援GTZ项目** 德国政府 约460万欧元 技术支持与培训 2003- 青海、云南、西藏、甘肃
加拿大太阳能项目 加拿大政府 343万加元 建立示范电站及管理培训 2003-2005 内蒙古
日本援助NEDO项目 日本政府 3853万人民币 建立示范电站;实验室建设 1998-2002 新疆、西藏、甘肃、陕西、宁夏、内蒙古、四川,青海、云南、广东、浙江、河北

*KFW项目的全称为:中德财政合作西部太阳能项目
**GTZ项目的全称为:中德技术合作在农村地区应用可再生能源改善当地发展机遇项目
随着世界光伏市场需求持续高速增长以及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中国在光伏制造快速增长的同时,光伏应用的步伐也将加快。根据我国初步完成的《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将达到2GW。虽然与发达国家有差距,但跟2004年我国光伏发电仅65MW的基础相比,未来20年的增幅也将相当可观。目前,相关部门正在着手研究制定光伏发电的扶持政策。
下表在国内外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对未来五年中国光伏产业从组件价格(元/Wp)、组件产量(MW)、组件产值(亿元)、年度并网安装份额(%)、累积安装容量(MW)等几个方面的数据进行了分析预测。
2005-2010年中国光伏产业主要数据预测

年份 组件价格
(元/Wp) 组件产量
(MW) 组件产值
(亿元) 年度并网安装
份额(%) 年度并网安装份额(%) 累积安装容量(MW)
2005 37 200 74 8 8 104
2006 37 300 111 13 13 150
2007 35 400 140 21 21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