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摩根大通巨额亏损:为什么银行仍没有吸取教训
摩根大通数周之前对外宣布,该银行遭受了二十亿的交易损失。一些分析家表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即使现在亏损的金额已经增至30亿美元,并从某些账目上看这一数字有可能飙升到50亿美元或更多,但这些钱对这个健康运转、正在盈利的大型银行来说,也只是九牛一毛而已。 即使是造成巨亏的交易,这次交易的总体表现也是盈利的。难道盈亏不都是生意中的常事么?能被其他交易的盈利所抵消的亏损,有必要对它大惊小怪么?沃顿商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教授斯科特·E.哈林顿(Scott E. Harrington)表示,问题在于摩根大通的这次亏损出现的时机太敏感了。 “对这二十亿美元没有必要这样小题大做,这是我的第一反应,”他说。但仔细观察后发现,此次的亏损暴露了严重的银行风险承担问题。“当前机制是鼓励银行去承担风险的,”他说道,并坚持认为在金融危机袭来后的第四年,过度风险的问题仍然存在。 “就这一损失而言,摩根大通是很容易就将其消化掉的。但这次亏损发生的时间实在是不巧,正好摊上监管部门正在推行‘沃尔克规则’(Volcker rule),”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克里斯塔·施瓦茨(Krista Schwarz)表示。他所说的“沃尔克规则”指的是一项尚未最终定案的监管措施,其目的在于限制银行利用手头的钱进行投机的权利。 立法者仍在为如何抑制那些“太大而不能倒”的企业造成的系统风险而争论不休,危机之后这些顶级银行反而变得更为庞大开了。监督机构还在依照《2010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2010)的规定编写相关法规。同时,今年又恰逢大选年,两党候选人自然也会围绕着刺激发展、避免危机出现等方面进行角力。“我认为是政治背景导致这次事件超出了原有意义,从而使其变得新闻化了,”哈林顿说道。
摩根大通此次的亏损被很多人视为一种危险信号:尽管有着金融危机的教训,大型金融机构的做法仍没有得到改善。如果银行能亏损二十亿的话,那么它会不会亏损两百亿亦或是两千亿呢?如果同时多家银行都出了大问题呢?而涟漪效应会不会正像几年前的那样,把那些运行良好的银行也拖下水呢? “我认为这次(从摩根大通身上学到的)最主要的教训在于,我们都认识到了风险控制的难度有多大。”沃顿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富兰克林·艾伦(Franklin Allen)说道。“此外,尽管这次的损失摩根大通很容易就能消化掉,人们仍不禁会问这种亏损最大能大到什么程度。举例来说,它会不会大到让一个大型机构倒闭的程度呢?” 沃尔克规则何去何从 大规模高风险的投机行为在金融危机里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而像多德-弗兰克法案这样的改革其目的就在于限制这些投机行为。摩根大通声称造,造成此次亏损的交易行为来自于一项对冲战略,而降低风险正是该战略的目的所在。此次事件表明,即使是对冲战略也有可能出错。摩根大通并没有详细披露其战略细节。 对冲的目的在于抑制风险,而不在于盈利。最简单的对冲形式是这样的,持有一百股股票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购买“出售期权”,这就使得股票持有人可以在某段时间内以特定的一个价格将股票售出,从而避免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 又比如,银行在向企业放贷时可以购买该企业股票的出售期权,或是签订信用违约掉期合约(这是一种用于避免特定债务违约风险的保障措施)。一旦企业破产或是违约,出售期权或是信用违约掉期合约就会产生利润以抵消损失。“这是对冲的一种简单理解形式,”沃顿商学院教授伊泰�6�1古德斯等(Itay Goldstein)说道。 沃尔克规则原打算允许这种对冲形式的存在,并将其运用于期权和其他金融衍生品中,以方便价值跟踪。在金融危机中,许多金融市场参与者使用了很多个性化的金融衍生品,这些衍生品往往既难以理解又难以估价。 但沃尔克规则尚未生效,其核心规定将于六月出台。大型金融机构,尤其是摩根大通和它的主席以及执行总裁杰米�6�1迪蒙(Jamie Dimon),一直在努力游说沃尔克规则放宽对对冲的限制,称严格的限制会导致成本增加,从而会降低美国银行的国际竞争力,妨碍银行提供必要的产品和服务。“杰米�6�1迪蒙在游说国会削弱沃尔克规则方面是最为积极的,因为这将直接影响到摩根大通的股权收益。”施瓦茨说道。 此次摩根大通的损失就包括了迪蒙想要获许通过的对冲形式,即针对资产组合进行对冲,而不是为其中的每一项都进行对冲。"有时候,如果你的资产的走势相同(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将其与某些复杂的证券或是指数对冲起来就比较容易,而这正是摩根大通的做法。" 有人辩称,组合对冲能让银行将注意力集中在组合投资的整体表现这个真正有意义的地方上。但组合投资包含的风险很多,因为市场条件会对不同的股票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某些情况下在某资产升值的情况下另一个会贬值。这样的话这两种资产就互为对冲了。因而,就没有必要为这两个不同的资产做单独的对冲。 但是,当投资组合包含了大量不同的股票,债券,商品和金融衍生品的时候,就很难预测该组合的整体走向了。根据迪蒙所言,摩根大通交易员“草率地”建立起的对冲模型与实际风险相去甚远。 组合对冲越复杂,对冲工具与资产的对应性就越难保证,哈林顿说道,"对冲就更难以生效了。" "我认为这次的亏损并不是问题所在,真正的问题在于它展现出来了这么一个事实:即使是摩根大通这样一流的银行,在危机管理方面依然存在问题。"艾伦说道。“从系统上似乎无法做好风险控制的工作。虽然我们手头的信息不够充分,但这看起来不像是对冲行为,而更像是一次投机。摩根大通本可以在事情恶化前就出手进行阻止,但它并没有这么做。” 组合对冲因为复杂所以很难让人理解,因而可以被用来作为投机行为的一种掩饰,施瓦茨说道。“组合对冲代表了沃尔克规则中的一个漏洞,这个漏洞将默许商业银行继续进行投机贸易活动,”她解释道,“它们总能在众多选择中找出那些带有组合对冲特点的期权。但它毕竟不是一种对冲。” 如果交易者自己不能完全预测对冲行为的走向,监管者又怎么会知道呢?“问题就在于我们仍不知道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艾伦说,“毕竟,组合对冲太复杂了。” 个人因素是存在问题的另一方面。《纽约时报》的一篇故事详尽描绘了摩根大通纽约和伦敦的交易员之间在小组领导生病不在时的一场激烈交锋。即使是最好的风险管理机制也会因为人为的失误而失去作用。 摩根大通的问题也让我们注意到了这么一种情况:对于一些规模大影响力强的机构,为避免他们出现问题后可能会导致的巨大损失,政府不得不用纳税人的钱来为其提供紧急救助。金融危机时就是这样,而现在,这些大机构因为危机后的兼并活动而变得更为庞大了。“某种意义上来说,(摩根大通)表明了金融危机之后事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古德斯等说道。 有紧急救助做后盾的企业会倾向于承担风险,这就是专业术语中的“道德风险”。多德-弗兰克法案目的是抑制系统中的风险,但因为强调了政府应该采取的措施而实际上神化了紧急救助程序,哈林顿补充道。这甚至延展到了其他机构类型中被认为“在系统上非常重要的” 机构中来。金融危机中大型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情况就属此列。 “如果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已经解决了‘太大而不能倒’的问题的话,这就未免太过于天真了,”哈林顿说道,“事实上,我认为多德-弗兰克法案,正如所写的那样,将会让这一问题变得更为严重。” “这确实看起来是在提醒我们监管的必要性,”施瓦茨说道,“摩根大通明确的得到了(美联储)的支持,所有人都明白他们是不会让摩根大通倒闭的。” “这就给了他们冒尾部风险的动力,因为他们可以从上行中获利,而下行带来的风险则是有限的。”她补充道,“这次的损失是处于可控制范围内的,但是下一次就不一定了……企业建立的风险模型在尾部处从来都做得不好,因为这些事情一般很罕见,而危机之间又从不完全相同。摩根大通在风险管理方面确实做得不错,但这次事件再次提醒了我们,这些模型往往会在最需要发挥作用的地方失去作用。” 尽管不可能保证金融危机永不发生,但是我们可以减少它出现的频率,并降低其危害,施瓦茨补充道。“严格执行沃尔克规则是非常有好处的,”她说,“这可能会降低大型商业银行的利润率,但这些损失的收益会变成其他金融机构的利润。同时这也有助于建立起一个更为稳定的金融体系。摩根大通出现的这次亏损对我们来说很幸运,因为它会引导监督者选择制定一个严格版本的沃尔克规则。” 建立在风险之上的产业 在金融危机之前,随处可见交易员、信贷员和风险管理人员在各种诱因的驱动之下承担过度风险。摩根大通的例子表明了当前仍存在诱因的问题,古德斯等表示。“问题是他们有没有从市场那里获得教训,”他说。“对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我可不太确定。” 那些无视过度风险从而引发金融危机的人中很少有需要承担严重后果的,古德斯等指出。没有高管会因此进了监狱,而很多风投者尽管财富上蒙受损失,但仍都健健康康地活着。“当一天结束后,他们很多人仍保持着良好的状态……他们中很多人并没有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得到教训。这可能就是问题的一部分。”艾伦说。 “要让更多股东的钱去承担风险,”哈林顿补充道,并坚称对资本要求要比当前国际上Basel III proposals要求的“多得多”才行。 此外,古德斯等说,可以要求企业在补偿合同中采用严格的加税补偿条款,这样关键人物在自己的决定导致不良后果后就可能会不得不放弃个人薪水。 据哈灵顿所言,另一种选择就是重回《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Glass-Steagall Act)的怀抱,该法案从1933年到1999年规定将进行风投业务的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进行严格分离,后者因相对安全而有着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这样的政府保障。 随着多德-弗兰克法案的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围绕着摩根大通的损失问题仍会出现大量的争论,尤其是该笔交易的更多细节已经开始被披露来了。但是大银行仍有着许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过度监管会阻碍发展并削弱这些银行的竞争力。 据艾伦所言,金融产业已经尝试着改变激励政策以达到阻止过度风险的目的。但是这是一个艰难的平衡行为,因为风险是生意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否则的话就不会有借贷的出现了。“现在已经有所努力了,”他说,“我并不认为这一点已经完全取得了成功,我也并不能保证以后一定会能成功。你可能会认为这些机构能够建立起一种机制,从而杜绝类似事件的发生。”
㈡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公司传奇的本书目录
第1章 对冲基金综述 1
1.1 什么是对冲基金 1
1.2 对冲基金投资者 3
1.2.1 养老基金 4
1.2.2 高净值人群与家族办公室 4
1.2.3 银行 6
1.2.4 捐赠基金 6
1.2.5 主权财富基金 7
第2章 布里奇沃特 9
2.1 Bridgewater简介 9
2.1.1 公司员工 11
2.1.2 公司文化 12
2.2 公司管理准则 12
2.2.1 营造理想的公司文化 13
2.2.2 寻找并培养优秀的人才 13
2.2.3 有效处理问题 14
2.2.4 做出有效的决定 15
2.3 公司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 15
2.3.1 投资策略 15
2.3.2 投资理念 16
2.4 公司产品 20
2.4.1 绝对阿尔法(Pure Alpha)对冲基金 20
2.4.2 全天候对冲基金(All Weather Fund) 25
2.4.3 绝对阿尔法主要市场(Pure Alpha Major Markets) 31
2.4.4 “日常观察”调研报告(Daily Observations) 31
2.5 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32
2.5.1 资产管理规模比较 32
2.5.2 收益水平比较 35
2.5.3 投资者综合评分 37
第3章 摩根大通 43
3.1 公司轮廓 43
3.1.1 J.P.摩根公司 46
3.1.2 美国大通银行(Chase Manhattan Bank) 47
3.1.3 美国化学银行(Chemical Banking Corporation) 48
3.1.4 芝加哥第一银行(Bank One Corporation) 48
3.1.5 贝尔斯登(Bear Stearns) 49
3.1.6 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 Mutual) 49
3.1.7 高桥资本管理(Highbridge Capital Management) 49
3.2 J.P.摩根资产管理的优势 51
3.3 高桥资本 54
3.3.1 高桥资本创始人 54
3.3.2 投资策略 57
3.4 典型投资策略——股票市场中性策略 58
3.4.1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介绍 60
3.4.2 股票市场中性策略的种类 60
3.5 基金代表——高桥统计市场中性基金 66
第4章 奥奇-齐夫资本 69
4.1 公司介绍 69
4.1.1 基金公司实力及基本现状 70
4.1.2 公司管理理念 71
4.2 投研团队 72
4.3 投资理念和策略 74
4.3.1 可转债套利 74
4.3.2 股票多空仓策略 75
4.3.3 事件驱动套利 76
4.3.4 逆向投资 77
4.3.5 结构性信贷 78
4.3.6 私人投资 78
4.4 投资收益 78
4.4.1 OZ 母基金 80
4.4.2 OZ 亚洲母基金 83
4.4.3 OZ 欧洲母基金 83
4.4.4 OZ 全球专项母基金 84
4.5 投资策略在国内的应用 85
4.5.1 股票多空仓 86
4.5.2 事件驱动套利 87
4.5.3 逆向投资 87
第5章 贝莱德 89
5.1 贝莱德集团的发展史 90
5.2 贝莱德经营哲学 93
5.3 贝莱德的业务区域 93
5.3.1 美洲 93
5.3.2 欧洲、中东、非洲(EMEA 地区) 95
5.3.3 亚太(ASIA-PACIFIC) 96
5.3.4 贝莱德的服务对象 96
5.4 贝莱德投资资产类别 99
5.4.1 股票和固定收益 100
5.4.2 多元资产 101
5.4.3 贝莱德另类投资产品 102
5.4.4 现金管理和证券贷出 114
5.5 贝莱德的投资风格 114
5.5.1 积极策略 115
5.5.2 机构指数 116
5.5.3 Ishares基金/交易所交易产品(ETP) 117
5.5.4 贝莱德方案和咨询 117
5.6 贝莱德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119
第6章 鲍波斯特 121
6.1 Baupost Group公司简介 121
6.2 公司总体投资风格 122
6.3 公司投资理念 123
6.3.1 自下而上的价值投资 123
6.3.2 绝对表现导向 124
6.3.3 风险规避投资 124
6.4 公司企业评估艺术 125
6.4.1 净现值分析 126
6.4.2 清算价值分析 126
6.4.3 股票市场价值分析 127
6.5 公司投资策略分析 128
6.5.1 投资公司清算 129
6.5.2 投资复杂证券 130
6.5.3 投资企业配股 131
6.5.4 投资风险套利 132
6.5.5 投资企业分拆 133
6.5.6 投资困境或者破产证券 134
6.6 公司投资分析 136
6.6.1 公司持股分析 136
6.6.2 公司投资事件举例 137
6.6.3 公司投资收益分析 139
6.7 竞争分析 141
6.7.1 资产规模分析 141
6.7.2 阿尔法收益能力 143
6.7.3 预期收益的一致性 144
6.7.4 独立监督性 145
第7章 保尔森 146
7.1 公司概览 146
7.2 公司历史 147
7.2.1 第一阶段(1994年—2002年):并购套利策略 147
7.2.2 第二阶段(2003年—2010年):金融危机获利者 147
7.2.3 第三阶段(2011年至今):遭遇滑铁卢 148
7.3 公司创始人 149
7.3.1 个人经历 150
7.3.2 投资信条 150
7.4 公司投资理念和策略 152
7.4.1 并购套利策略(Merger Arbitrage) 152
7.4.2 困境证券策略(Distressed Securities) 154
7.4.3 全球宏观策略(Global Marco) 156
7.5 公司基金分析 158
7.5.1 The Paulson Advantage Funds 158
7.5.2 The Paulson Merger Funds 162
7.5.3 The Paulson Credit Opportunities Fund 166
7.5.4 The Paulson Recovery Funds 169
7.5.5 The Paulson Gold Funds 171
7.6 公司竞争地位分析 172
7.6.1 资产管理规模(AUM) 172
7.6.2 收益水平比较 172
7.6.3 公司现状 173
第8章 安祖高顿 175
8.1 Angelo Gordon公司概况 175
8.1.1 业务与客户群体 176
8.1.2 创始人 177
8.1.3 股权结构 178
8.1.4 收益状况分析 178
8.1.5 综合评价 180
8.2 投资团队 182
8.2.1 投资团队概况 182
8.2.2 复合策略投资组合——Michael Gordon 182
8.2.3 可转换证券套利投资组合——Gary Wolf 183
8.2.4 信贷套利投资组合——Bruce Martin 183
8.2.5 困境证券投资组合——Thomas Fuller 183
8.2.6 私募股权投资组合——David Roberts 184
8.2.7 房地产投资组合——Adam Schwartz 184
8.2.8 固定收益证券投资组合——Jonathan Lieberman 185
8.3 投资理念与策略 185
8.3.1 投资理念 185
8.3.2 投资策略 187
8.4 公司投资案例 193
8.4.1 投资于困境报纸公司 193
8.4.2 投资于房地产 194
8.4.3 私募股权 195
8.5 行业现状及竞争分析 195
8.5.1 市场行情 195
8.5.2 困境证券收益趋势分析 196
8.5.3 竞争分析 197
8.5.4 主要竞争对手 197
8.5.5 SWOT分析 199
第9章 文艺复兴科技 201
9.1 公司概况 201
9.1.1 公司发展史 201
9.1.2 基金公司实力及基本现状 202
9.2 投研团队 202
9.2.1 Jim Simons 202
9.2.2 Henry Laufer 203
9.2.3 George Zweig 203
9.3 投资理念和策略 203
9.3.1 投资策略 203
9.3.2 量化投资技术 206
9.4 投资基金分析 212
9.4.1 大奖章基金(Medallion Fund) 212
9.4.2 复兴机构股权基金(Renaissance Institutional Equities Fund) 213
9.5 投资收益分析 215
9.6 国内的量化投资基金 218
第10章 埃利奥特 222
10.1 公司发展概况 222
10.2 创始人Paul Singer 223
10.3 投资收益分析 223
10.4 Elliott的投资理念 227
10.5 公司投资策略——事件驱动策略 228
10.5.1 事件驱动策略简述 228
10.5.2 事件驱动子策略:并购套利(Merger Arbitrage) 228
10.5.3 事件驱动子策略:困境债券投资(Distressed Debt) 235
10.6 公司投资案例与收益 240
10.6.1 投资于被收购公司——P&G收购Wella AG 240
10.6.2 投资于主权债务——秘鲁主权债 242
10.7 行业现状及竞争者分析 244
10.7.1 市场行情 244
10.7.2 收益趋势分析 245
10.7.3 破产法律 245
10.7.4 Elliott竞争者分析 246
第11章 法拉龙 247
11.1 法拉龙简介 247
11.2 创始人托马斯·斯泰尔 247
11.3 法拉龙的成长 250
11.4 法拉龙公司文化 251
11.5 法拉龙的投资策略——事件驱动 252
11.6 投资案例 254
11.6.1 德崇证券事件 254
11.6.2 买下印尼最大的银行 255
11.6.3 投资优酷 256
附录A 对冲网“基于策略分类的对冲基金指数与评级体系” 258
㈢ 现货铜ETF基金是什么
ETF:“Exchange Traded Funds”,交易所交易基金,上交所称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指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基金份额可变的基金运作模式,结合了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的特点,既可以在交易所上市交易,有可以申购赎回,但其中是以一篮子股票换取,赎回也是换回一篮子股票而非现金
ETF是指数基金,即以某一指数包含的成分证券为投资对象进行被动投资
㈣ 稀土永磁基金有哪些
稀土永磁只是一个概念,并不是一只股票或一只基金的名称,所以不存在什么稀土永磁ETF代码。不过与稀土永磁相关的基金有:民生加银稳健成长混合(基金代码:690004)、前海开源事件驱动混合A(基金代码:000423)、诺安中小盘精选混合(基金代码:320011)、民生加银精选混合(基金代码:690003)、民生加银内需增长混合(基金代码:690005)等。
稀土永磁材料,即永磁材料中含有作为合金元素的稀土金属。稀土永磁材料是现在已知的综合性能最高的一种永磁材料,已成为电子技术通讯中的重要材料,稀土永磁材料不仅应用计算机、汽车、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石油化工、医疗保健、航空航天等行业中的各种微特电机,以及核磁共振设备、电器件、磁分离设备、磁力机械、磁疗器械等需产生强间隙磁场的元器件中,而且风力发电、新能源汽车、变频家电、节能电梯、节能石油抽油机等新兴领域对高端稀土永磁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应用市场空间巨大。
基金广义是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设立的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主要包括信托投资基金、公积金、保险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基金会的基金。从会计角度透析,基金是一个狭义的概念,意指具有特定目的和用途的资金。我们现在提到的基金主要是指证券投资基金。
基金分为很多种,比如股票型基金、指数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等等,不同基金它的投资对象不同,所承担的风险也不相同。
基金产品有五个风险等级,风险由低到高位次为:谨慎型产品(R1)、稳健型产品(R2)、平衡型产品(R3)、进取型产品(R4)、激进型产品(R5)。
㈤ 009795 什么时候可以赎回
没有固定的封闭期,我们可以随时申购和赎回基金份额,
资料拓展;
前段时间股市跌的很多,基金净值也下降了很多,最近股市有所好转,但还没有走稳。基金的价格也不是很高,可以买入一些。定投基金什么时间买都可以。因为每月买入的价格不同,所以可有效摊低成本。
基金有两种收费方式:一是前端收费,默认的就是这种,就是在每月买入时就要按比例交手续费的,增加了定投的成本。如果在银行柜台买,手续费是1.5%,在网上银行买,手续费,是六-八折,在基金公司上买,手续费最低是四折。赎回时还有0.25-0.5%不等的赎回费。还有一种是后端收费,就是在每月买入时没有手续费,但持有时间要达到基金公司所规定的时间(3-10年不等)后再赎回,也没有手续费,长期下来可以省去一笔不少的手续费。
所以,定投基金最好选择有后端收费的基金。不是所有的基金都有后端的。
二是,把现金分红更改为红利再投资,这样如果基金公司分红,所是的现金会自动再买入该基金,买入的这部分基金也没有手续费。
三是,如果你这个月没有钱定投或者大盘涨的很高,基金价格也很高,你也可以停投一到两个月,不影响以后定投,但不要连续停投三个月,如果是连续停投三个月,定投就会自动停止。
四是,股市在牛市时,基金也涨的多,这时可以适当减少投资,若股市在熊市,可以适当增加投资,以增加基金份额。
有后端收费的基金有很多,在基金申购费一栏中有说明。
嘉实基金沪深300ETF有没有封闭期
嘉实沪深300ETF基金:2012年4月5日--4月27日正在发行。
新发行的基金,是需要有一个建仓期的,也就是封闭期。但由于这个基金是指数基金,所以建仓期会比较短,因此封闭期也会很短,应该在一个月以内。
基金交易问题
再等等,解冻需要一定时间的。
综合看,嘉实基金好还是易方达基金好
易方达好。
股票持有期收益率计算公式
假设本金是A
2007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率X
2007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A*X
2008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率Y
2008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A(1+X)Y
两年持有期收益率的收益率=(2007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2008年度的股票持有期收益)/A
如果算持有期收益率就不需要把持有期收益率的收益率转化成年化收益率了
0001416嘉实基金净值
嘉实事件驱动股票(基金代码001416,高风险,波动幅度较大,适合较激进的投资者)2016年7月15日(周五)单位净值为0.8500元
㈥ 巴菲特加码黄金股,索罗斯大举扫货,桥水加仓中国资产。怎么看
桥水基金的创始人更是在7月份就公开表示,随着资本市场的“限制”越来越多,美央行印制越来越多的货币,现金和债券的可投资价值大跌,建议投资者尽早布局股票和黄金。
从巴菲特、索罗斯和桥水基金加码黄金股、中国资产,大举投资股票的投资行为可以看出,市场顶尖投资者多数判断未来市场上现金、债券等资产将大幅贬值,因此将大量债券类资产抛售转换为股票资产。
未来中国市场的投资机会将更加丰富,对全球资本的吸引力有望不断提升,各路国际投资者坚定加仓中美两国核心权益资产和黄金的大趋势短期不会改变。
㈦ 什么是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所有国家世界指数
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dex,MSCI指数),在考虑指数的组成部分时,MSCI将以流通股市值为依据,纳入各行业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公司。中国共有71家企业成为MSCI中国指数成员。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作为投资基准最为广泛应用的指数,目前有2000多家国际机构投资者采用MSCI指数作为基准。另外这些指数亦衍生出一般投资者可参与交易的投资工具,如MSCI指数期货以及上市交易基金(ETF)等。
摩根士丹利国际资本(MSCI)指数虽然没有像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那样得到新闻界的广泛认同,但是它却是国际投资者使用最多的基准指数之一,在全球大约有3万亿美元是以MSCI指数为基准。MSCI指数涵盖23个发达国家市场和27个新兴市场,对不同国家编制了国家指数、价值指数和成长指数、小市值指数和扩展指数,以及中国指数系列。
㈧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
一,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
【作者中文名】 窦圣勃;
【作者单位】 拉夫堡大学 英国莱斯特郡LE113TV;
【文献出处】 现代商贸工业, Modern Business Trade Instry,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3期
期刊荣誉: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次及按揭贷款; 风险定价; 资产证券化;
【摘要】 作为经济走向重要参照信号的房地产价格出现拐点给迅速增长的世界经济蒙上了一层阴影。通过对2007年美国金融危机背景的分析来寻求探讨本次金融危机发生的真正原因。
金融危机的背景分析
一、次债危机的形成
要理解什么是次债危机,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美国的次级按揭贷款。次级按揭贷款是国外住房按揭的一种类型,贷给个人信用记录低于一定级别的人以谋求更高的利息进而增加银行收入。2001~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O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994~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按揭贷款。银行把发放的贷款捆绑打包进行证券化并在资本市场进行出售,这样就把原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的贷款资产移除报表,并以此转移相关风险。这样资产证券化的结果就是银行看似把风险已经完全转移给了其他金融机构(SIV等),得到了一笔“无风险”的类似于手续费的收入,而这种无风险收入进一步刺激了银行从事这种业务。这种业务模式在如今负债累累的英国银行NorthernRock上表现最为明显。
然而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浮动利率贷款,这种形式的贷款看似提供给贷款者更多的优惠(例如贷款者可以先支付利息不付本金),但事实上由于当时偏低的利率水平,接受这种贷款的贷款者被暴露在利率上升风险之下。而在银行方面看似通过浮动汇率转移了利率风险,但却把自己暴露在一旦房地产价格发生逆转,按揭贷款还款率骤跌的风险之中。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能够解决问题。但事实上,由于美联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这时,很自然地会出现逾期还款和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案例。案例一旦大幅增加,必然引起对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悲观预期,次级市场就可能发生严重震荡,这就会冲击贷款市场的资金链,进而波及整个抵押贷款市场。与此同时,房地产市场价格也会因为房屋所有者止损的心理而继续下降。两重因素的叠加形成马太效应,出现恶性循环,导致了次债危机。
二、导致次债危机的原因
(一)错误的风险定价。
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时,由于担心可能发生的通货紧缩,加上高起的储蓄率,联邦基准利率被维持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见下图)。作为衡量银行风险定价重要指标的存贷款利率差降至历史低点。而如此低水平的利率在这段时间内并没有对宏观经济产生丝毫通胀迹象,CPI水平与政府调控目标十分接近。GDP并没有产生大的波动,美国经济乃至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除去日本)实现了稳定强劲的增长。这段时间被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称为黄金年代(Goldenage)。尽管没有人可以预期这段黄金年代能持续多久,但人们宁可相信它会一直持续下去,这样宏观经济风险例如通货膨胀,房地产价格扭转在这段时间内被显著低估。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对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的极度信任。尽管连格林斯潘本人都否定自己这方面保护伞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格林斯潘金融市场的风险被一定程度的低估了。
(二)金融创新
过去的十年见证了资产证券化以及无数新的衍生金融工具在金融机构中的广泛应用。这些金融创新逐渐的改变了银行的经营模式。传统的银行吸收存款并利用其以放出贷款取得利润,储蓄存款在传统业务模式下起着重要作用。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一些银行开始逐渐淡化这种经营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利用金融市场迅速扩张贷款的规模。这些银行把放出的贷款进行分类归集并打包出售给一些非银行类金融机构(例如SIV,SPV等),SIV再将这些贷款在资本市场上抵押发行债券。通过这样一系列行为,银行不但摆脱了对储蓄存款的绝对依赖,而且将贷款移除资产负债表表从而转移了风险。这种起初为了摆脱巴塞尔协议对银行资本限制的业务模式逐渐被银行界广泛采用,并逐渐扩散到欧洲的银行业。低可能性是指这种业务模式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任何问题,除非资本市场流动性出现干涸。而这种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影响就是巨额的亏损,甚至倒闭,这便是它的高危害性。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业务模式的关键在于SIV,正是由于这些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不受巴塞尔协议的限制,银行才能通过其转移风险。但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SIV通常与银行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SIV甚至就是银行的子公司银行对这些SIV通常有着充当最后援助人的义务,也就是如果这些SIV资金链发生问题,银行有义务向它们提供援助。SIV通常利用资产抵押的商业票据进行融资,这些商业票据通常以一个月到三个月为期。而在另一方面,SIV持有的资产通常都为长期资产。可以看出SIV承担着很大的流动性风险。在金融环境稳定的情况下,SIV可以用循环抵押的方法解决流动性问题,但一旦市场流动性出现紧张,SIV便很难发行商业票据来自己解决融资问题,这样就要求助与自己有关系的银行,这样银行就要承担本已经转移的风险。
(三)信用评级体制。
所谓信用评级就是一些信用评级机构(如穆迪,标准普尔)按照被评级者的信用风险进行归类并做出评价。然而在很多情况下,这些对信用风险的评级被错误理解为对体风险的评级。一些银行错误的认为信用评级已经把市风险以及流动性风险涵盖在内,但事实并非如此。举例来说,一个在穆迪评级框架中被评为AAA的抵押贷款协议承担的风险是与同样被评为AAA的政府债券完全不同的一般情况下政府债券的总体风险要比抵押贷款协议的低多。然而大多数的放贷机构错误的把两者等同开来,从显著的低估了风险。在另一方面,信用评级对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价也有能与实际情况发生偏差。现有的信用评级机制都是通过历史数据的评估进而预测将来客户的表现以做出信用价。这种机制的弊端在于一旦发生过去从未发生或很少生的情况,信用评级对客户的评价就会与真实情况发生偏差。美国二战后房价走势为例,尽管1945年以来在个别区域出现过多次房价疲软的情况,但房地产价格在全国范围内从未发生过整体性大幅度下降。只要房产价格高于按贷款价格,贷款持有者就会竭尽所能的偿还贷款,因为他手中持有的房产更有价值。但是一旦房产价格低于贷款额对于贷款者来说最优的解决方法是不继续偿还贷款把房产交还银行,当然这中间要扣除寻找新住宿的成本也就是说房价变化与违约比例由着非线性变化的关系。于最近利率的上调和房价下降的双重挤压导致主动性违的几率越来越高,最明显的反映在次级按揭贷款市场。于房价低于贷款数这种情况在历史中从未发生,这就造了信用评级机构在对违约风险评价时的缺陷。信用风险就是违约风险被大幅度的低估,最终酿成了危机的爆发。
二,美国次贷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
【作者中文名】 余永定;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文献出处】 当代亚太,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Asia-Pacific Studies, 编辑部邮箱 2008年 05期
期刊荣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衍生产品; 信贷紧缩; 启示;
【摘要】 本文首先从美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次贷与证券化的关系两个方面介绍了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并解释了RMBS、CDO与CDS等在危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衍生金融产品;在此基础上,本文详细剖析了次贷危机的爆发与传递过程,认为次贷危机迄今为止经历了流动性短缺、信贷紧缩与实体经济萎缩三个阶段;最后,本文总结了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市场、投资者以及中国政府提供的经验教训。本文截稿时,两房危机刚刚浮出水面。发稿时,随着美国保险集团(AIG)频临破产和美国政府7000亿美元救市计划的提出,美国金融危机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国经济已陷入1929年以来最严重的危机。
由于这篇论文包含复杂的流程图,不方便显示在网络知道上,补充个邮箱哈,我发给你!
㈨ 台积电股权结构是什么
台积电创立初期台湾“国家开发基金”占股48.3%,是第一大股东,荷兰飞利浦占股27.5%,台塑等7家台湾企业占股24.2%。台积电上市后,台湾“国家开发基金”逐步退出,到2001年持股12.1%,成为第二大股东。目前台积电共计有280.5亿股股份,其中包括259.3亿股已上市股份,和21.2亿股未发行股份。
在台积电年报中公布的主要股东名单中,排在第一位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持股比例为20.54%。其次是台湾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管理会,持股6.38%;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受托保管新加坡政府投资专户,持股2.93%;大通托管先进星光先进综合国际股票指数,持股1.50%;花旗台湾商业银行受托保管挪威中央银行投资专户,持股1.41%;新制劳工退休基金,持股0.92%;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梵加德新兴市场股票指数基金投资专户,持股0.88%;渣打托管ishares新兴市场ETF,持股0.84%;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欧洲太平洋成长基金-受托人大卫费雪等十四人投资专户,持股0.83%;美商摩根大通银行台北分行受托保管景顺欧本汉玛开发中市场基金投资专户,持股0.80%。
主要股东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台湾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和新制劳工退休基金,都是台湾的政府基金,持股数量总和为7.3%。其他都是托管在这其中。
第二类是新加坡政府投资,持股2.93%,和挪威中央银行投资,持股1.41%。
第三类是托管在台湾各外资银行花旗银行、摩根大通银行、渣打银行、大通银行的投资基金账户,投资基金基本都是财务投资者。最后一类后面会专门分析,也就是托管在花旗银行的花旗托管台积电存托凭证专户。
㈩ 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公司传奇的媒体评论
喜欢做一名宽客,是因为可以自己掌握命运!
近十年来,量化投资成为了欧美资本市场发展的热点与焦点,发展势头迅猛。从2012年开始,国内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的各类论坛、会议、组织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其中2012年3月中国量化投资学会正式成立,仅仅半年,就从十几个人的兴趣小组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量化投资的研究团体,会员遍及全国各地,甚至北美、欧洲、港台均有相应分会成立。
对于量化投资生机勃勃的发展势头,我有着很深的体会。2011年年底我的《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一书出版,出版后一个月内就脱销了,说明整个市场对于量化投资方面的书籍的渴求巨大,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量化投资学会提出编撰《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丛书》的设想,立刻得到了业内人士的热烈响应。
卢扬洲博士的《王者的世界——全球十大对冲基金公司传奇》,是这一丛书的“故事”系列中的一本,本书以管理资产规模排名,收录了全球十大对冲基金管理公司,详尽地描述了各个公司历史沿革和它的掌舵者的管理理念,重点分析了公司发展的根本指导:投资策略,列举了运用该策略基金的投资案例和收益情况。另外,也对对冲基金公司的文化、创始人、投资团队进行了介绍,旨在为投资者提供对冲基金公司的更多和全面的信息,希望读者通过本书能对对冲基金公司有更深入的了解。
国内有关对冲基金故事的书籍已经有过几本,但是大多数都是粗略介绍对冲基金的特点、主要业绩等,很少有详细介绍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与投资理念的,卢博士的这本书在这方面做了很多总结性的工作,值得读者细细品读。
书中介绍了布里奇沃特的绝对Alpha策略、摩根大通的股市中性策略、奥奇-齐夫的逆向投资策略、贝莱德的另类投资策略、鲍波斯特的困境证券策略、保尔森基金的并购套利策略、安祖高顿的可转换证券套利策略、文艺复兴科技的高频交易策略、埃利奥特的困境债券策略和法拉龙的事件驱动策略。
从这些众多成功的对冲基金策略的分析中,读者可以了解到很多目前国际上主流的绝对收益方法与模型,并且可以将其应用到国内的市场中去。书中也介绍了一些策略如何在国内市场的应用情况,相信随着未来国内金融市场的放开,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多,这些国外的策略一定在国内会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
目前,国内的阳光私募所发行的产品绝大多数就是名副其实的对冲基金,中国的对冲基金已成为中国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可以预计,中国在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把资金投资到对冲基金中去以求获得绝对阿尔法收益。
本书还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这些对冲基金的投资理念和他们的风控原则,与其他同类的故事书相比,增加了很多实战价值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是一本故事书,更是一本可以成为入门教材的书籍。
国内很多的阳光私募产品,同样有不少应用了市场中性策略、事件套利策略等,当然无论从应用的广度还是深度方面来看,和国外的对冲基金尚有很大的差距。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这些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策略,提高自己的投资能力,为客户创造更多的投资收益,是每一个从事投资研究的人的必由之路。
本书尤其适合各类有志于资产管理的投资者,通过对海外对冲基金的了解,对自己的投资理念、投资方法获得较大的帮助,是一本适用范围很广的通俗读物。
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高速发展,各行各业基本上已经定型,能够让年轻人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了。未来十年,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这个领域是少有的几个可以诞生个人英雄的行业,无论出生贵贱,无论学历高低,无论有无经验,只要你勤奋、努力,脚踏实地地研究模型,研究市场,开发出适合市场稳健赢利的交易系统,实现财务自由,并非遥不可及的梦想。所以,从事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这个行业,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财务自由,更重要的是人性的尊严。
让我们一起拥抱中国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黄金时代的到来!
丁鹏 博士
中国量化投资学会 理事长
方正富邦基金公司 资深量化策略师
《量化投资——策略与技术》作者
《量化投资与对冲基金》副主编
CCTV/第一财经特邀嘉宾
2012年12月
北京 丰融国际大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