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申威26010和英特尔哪个性能好为什么神威太湖之光能离开美国芯片依旧那么快,神威到底是弱还是强
“神威太湖之光”超算拥有40960个计算节点,使用了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设计的国产众核芯片申威26010,采用28nm制程工艺,主频1.45G,拥有260个核心,双精浮点峰值高达3.06TFlops,在双精浮点上完全追平了Intel最好的超算芯片。正是得益于国产众核芯片申威26010的强悍性能,加上良好的体系结构设计以及互联网络等核心部件,使超算拥有异乎寻常的高性能、高效率、低功耗、高性能功耗比和小体积:
高性能——神威太湖之光双精浮点峰值高达125PFlops,稳定性能为93PFlops,相比较之下,美国超算泰坦的双精浮点峰值高达27 Pflops,稳定性能为17.6 PFlops,天河2号的双精浮点峰值高达54.9Pflops,稳定性能为30.65PFlops,由此可见,“神威太湖之光”在稳定性能是美国超算泰坦的5.2倍(泰坦很可能是美国现在顶尖的超算之一,完成升级的Stampede 2性能为18PFlops)。
高效率——“神威太湖之光”整机效率高达74.16%,相比较之下,美国超算泰坦的整机效率为65.19% ,而河2号的整机效率为55.83%,由于超算性能越强,规模越大,整机效率提升就越困难“神威太湖之光”在稳定性能是美国超算泰坦5.2倍的情况下,整机效率依然大幅优于泰坦,整机效率之高简直令人惊骇!
低功耗——“神威太湖之光”的功耗为15.3 MW,美国超算泰坦功耗为9MW,天河2号为17.8 MW,可以说,“神威太湖之光”的稳定性能达到天河2号3倍的水平,但整机功耗却低于天河2号。
性能功耗比高——“神威太湖之光”的性能功耗比高达6G/W,相比之下,TOP500超算榜单上的竞争对手都相形见绌——天河2号的整机性能功耗比为1.95G/W,美国泰坦超算的性能功耗比为2.143G/W,美国超算红杉整机性能功耗比为2.069G/W,日本超算“京”整机性能功耗比为0.830/W,美国超算Mira 整机性能功耗比为2.069G/W(Mira和红杉用的都是IBM的Power)……即便是全球Green500排行榜,“神威太湖之光”也能排至第三位。由于Green500排行榜第一和第二的超算只采用了低功耗版的Intel E5,性能非常弱,而即便是采用英伟达K80加速卡的超算,其整机性能功耗比也只有4.7G/W。因此,“神威太湖之光”在性能功耗比上显得格外耀眼。
小体积——“神威太湖之光”机柜占地605平方米,美国超算泰坦机柜占地面积404平方米,天河2号机柜占地面积720平方米。
B. 中国的国产芯片有哪些
1、汇顶GOODIX
汇顶GOODIX属于深圳市汇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品牌成立于2002年是世界人机交互及生物识别技术的领导者主要应用领域有手机、平板电脑以及穿戴产品等多个领域有很强的实力推出了按压式指纹识别芯片、玻璃盖板的指纹识别芯片等多个指纹识别技术。
2、兆易创新GigaDevice
兆易创新这个品牌公司成立于2005年属于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是一家设计研发各类存储器、控制器的一个芯片企业在深圳、香港、上海等多个地方设有子公司为客户提供便捷的服务。
3、龙芯loongson
龙芯这个品牌属于龙芯中科技术有限公司旗下,成立于2008年总部位于北京是一家信息产业和工业信息化产业提供低成本的处理器设计研发龙芯系列CPU以及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在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排名第三为客户提供可靠安全的处理器。
4、Spreadtrum展讯
Spreadtrum展讯成立于2001年总部位于上海属于紫光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主要从事手机芯片制造为智能手机以及多功能型的手机的芯片开发,在上海、杭州、厦门、美国圣迭戈等多个城市设有研发中心支持宽带和手机2G、3G及4G无线通讯标准。
5、海思Hisilicon
海思Hisilicon成立于2004年总部位于深圳市,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旗下品牌是一家芯片和光器件公司在世界各地开设有研究中心拥有博士、硕士等研究人员业务。
涉及电子、通信、光器件等芯片解决方案和美国、欧洲等同行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在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排名第一实力雄厚以优质的服务赢得无数赞誉。
C. 求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排行榜,有哪些比较靠前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是:紫光集团、华为海思、长电科技、中芯国际、太极实业、中环股份、振华科技、纳斯达、中兴微电、华天科技。其中比较靠前的是紫光集团、华为海思。
材料方面,日本是全球领先者。反观中国,硅晶圆几乎是空白,8英寸国产率不足10%,12英寸依赖进口,打破垄断的希望还在张汝京创办的新升半导体,今年即将量产。他也是中芯国际的创始人。芯片制造,国内最先进的是中芯国际和厦门联芯,目前能做到28纳米量产。而它们的竞争对手,三星、台积电等巨头即将在今年量产7纳米,相差两三代。
D. 国内芯片企业哪家最强
代工强大的是中芯国际。申威芯片强大
E. 国内的哪些芯片厂商比较强,谁能发展起来
中国十大芯片企业是:紫光集团、华为海思、长电科技、中芯国际、太极实业、中环股份、振华科技、纳斯达、中兴微电、华天科技。其中比较靠前的是紫光集团、华为海思。
目前,紫光集团、华为海思两家公司在不少领域已是世界领先水平,但一个巨大的问题是,其架构授权的核心都被外人掌握。目前,国内仅有中科院的龙芯和总参的申威拥有自主架构,前者用于北斗导航,后者用于神威超级计算机,民用领域基本是空白。制造芯片的三大设备光刻机、蚀刻机和薄膜沉积,国内仅中微半导体的介质蚀刻机能跟上行业节奏,其7纳米设备已入围台积电名单。
北方华创在氧化炉和薄膜沉积设备上成绩不俗,但基本还处于28纳米级别。其他设备,如离子注入机、抛光机和清洗机,也差不多。差距最大的是光刻机。目前ASML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即将投入三星、台积电的7纳米工艺,而国内上海微电子的光刻机,仍停留在90纳米量产的水平。
材料方面,日本是全球领先者。反观中国,硅晶圆几乎是空白,8英寸国产率不足10%,12英寸依赖进口,打破垄断的希望还在张汝京创办的新升半导体,今年即将量产。他也是中芯国际的创始人。芯片制造,国内最先进的是中芯国际和厦门联芯,目前能做到28纳米量产。而它们的竞争对手,三星、台积电等巨头即将在今年量产7纳米,相差两三代。
F. 亚数科技是国家平台吗
不是,亚数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于2013年4月23日在徐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法定代表人翟新元,公司经营范围包括计算机软硬件的研发和销售,电子信息、自动化系统领域内的技术开发等。
CETC在信创领域拥有申威芯片、人大金仓数据库、金蝶中间件、普华操作系统、华诚金锐服务器,以及以太极股份和华东电脑为代表的集成服务商等一系列布局。
(6)神威芯片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信创产业的格局仍然呈现比较分散的状态,如芯片领域有鲲鹏、海光、龙芯、飞腾、兆芯、申威6种主流国产CPU;操作系统有麒麟、统信UOS两大主流OS,以及普华、新支点、中科方德等诸多小的OS厂商;整机领域更是有数十家厂商在全国各地布局角逐等等。
从信创领域参与巨头来看,也有华为、CEC、CETC、航天系等多个集团军,均在全力布局信创产业。我们认为未来集中度提升是必然趋势,对于“两电”(CEC和CETC)未来演化趋势的判断,我们需要将其放在大的时代背景下考虑。
G. 最新的神威超级计算机采用的国产申威CPU工艺怎么样
“神威太湖之光”采用的是申威26010处理芯片,共40960个计算节点,每个节点由256个计算内核 4个管理内核(据说也带计算功能)组成,所以整套系统共1060万个CPU计算核。
江南计算所的这款CPU制程为40纳米,基于简单指令集(原持有者是美国的Dec,被中国收购),所以实际使用价值不大,编程难,使用难,兼容性差。并且功耗比也远远低于美国人的50 gigaflops/watt(神威只有6 gigaflops/watt)
H. 谁来取代intel
国内的几支CPU研发力量各自选择的指令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问题,选择其中的哪一支都会有对应的成本和风险。最终谁能担大任,且拭目以待。
文 | 瞭望智库特约科技观察员 王强
用上内置国产CPU的个人电脑是不少国人的梦想,中国的IT产业也为这个目标奋斗了将近二十年。
然而在过去,由于技术落后、成本高昂、软件兼容性较差等因素,国产CPU的市场竞争力低下,只能在实验室和特定领域少量应用,无法在商业市场同进口处理器正面抗衡。
随着技术进步、IT产业变革及国际形势的变化,如今以国产CPU取代进口产品已经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在政府机关、国企单位等关键领域,换用国产CPU也成为一项需要尽早完成的任务。
那么,这项任务该如何执行,由谁来肩负取代进口处理器的使命,成了摆在决策机关面前的一项现实问题。
为什么要改用国产处理器?
如果CPU产业不存在“软件兼容”这个问题,中国或许早就有能力在关键领域大规模应用国产处理器了。遗憾的是,CPU的设计直接决定了其能够运行哪些应用程序,这成了摆在国产CPU面前最大的障碍。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微软和 英特尔分别以Windows系统和奔腾处理器横扫个人电脑市场,并确立了x86体系的垄断地位。
x86是一种计算机底层指令规范,其专利主要掌握在英特尔公司手中。个人电脑上使用的Windows系统和奔腾、酷睿等处理器以及成千上万的应用软件,都是在这一规范基础上设计的,因此即便是2005年生产的电脑也可以运行新一代的Windows 10系统和相应的软件,反之亦然。
其它厂商想要设计制造兼容x86指令规范的CPU,就要得到英特尔公司的授权,但是英特尔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极少同意这样的授权请求。
这样一来,新晋CPU研发企业要开发CPU就只能使用不同于x86的指令规范,开发出的产品也就无法运行基于x86规范设计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由于x86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垄断地位,其它企业也就很难与英特尔公司正面较量。
IT产业的变革速度超过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虽然x86体系在PC产业一直保持着垄断,但到了最近几年,这一状态有了松动的迹象。这也为中国自主CPU的大规模应用创造了条件:
首先,为非x86体系的CPU开发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变得不像从前那么困难,只要有足够的需求、资金支持,在一个新的体系上建立一套软件生态环境,是可以做到的;
其次,英特尔CPU的性能增长速度在最近几年大大放缓,给了后起之秀追赶的机会。即便国产CPU在性能、功耗等指标上达不到英特尔高端产品的水平,依旧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国企、军队等关键领域迫切需要用国产芯片取代进口产品,消除信息安全隐患,并预防可能的贸易封锁。
近年来,美国多次对国内敏感单位、国营企业签发出口禁令,更加剧了相关行业、单位对过度依赖进口CPU的忧虑。长远来看,重要部门、企业在CPU、操作系统等IT产品使用方面实现国产化,是无可争议的目标。
国产CPU的体系之争
虽然重要领域换用国产处理器已经是一项亟待完成的任务,但是在具体的实现方式上,中国如今面临着“选择困难症”的尴尬。
当年国内研发自主CPU的相关机构在选择CPU使用的底层指令规范时,因为谁都无法获得英特尔的x86授权,因此大家各自选择了其它的规范体系。
其中,中科院计算所的龙芯使用了名为MIPS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规范;江南计算技术研究所的申威芯片选择了Alpha规范;国防科大的飞腾芯片则最终确定使用了ARM规范。
除了这几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外,民营企业中也有佼佼者在进行自主CPU的开发。最典型的是华为,其正在使用ARM规范开发自己的CPU核心。
最近,上海的兆芯和中科院的曙光相继同境外企业合作,提出了与外方合作开发x86体系CPU的计划。
由于x86专利授权的限制,两家单位无法完全掌握CPU的研发流程,因而在自主性上差于上面提到的单位。但在合作研发的过程中,兆芯和曙光还是能做到避免产品出现后门,并获得自主生产的决定权。因此这两家的产品也可以作为决策部门的备选方案。
综合下来,现阶段国内CPU研发单位选择的指令体系就存在MIPS、Alpha、ARM、x86四种。为其中一种体系开发的操作系统、应用软件无法直接运行在其它体系上,这就成了国内需求方面临的最大困境。
出于软件兼容性、便利性和成本等因素考虑,国内市场未来只可能容纳一个CPU指令体系,也就必须在现有的几种方案中做出选择。一旦选定某个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一套软件生态,其它体系就基本告别大规模应用的可能,顶多在特定领域小范围部署。
换句话说,决策部门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几大研发单位的市场前景,乃至影响全球CPU市场的产业格局。
谁更适合中国国情?
那么,国产CPU的几大备选体系方案各有什么特点和优劣呢?我们一一来看。
Alpha:申威芯片选择的Alpha的优势是,其指令体系的相关专利大都过了保护期,可以自由使用。但问题在于,当前软件行业对Alpha体系的支持薄弱,如果选择这一体系,就需要在软件生态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建设,并需要较长时间来完善。
MIPS:大名鼎鼎的龙芯选择的是MIPS指令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展,发展出了自己的一套标准,完全掌握了指令体系的修改权利,未来根据国内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无需再向国外企业寻求授权,因而在自主性方面拥有最佳条件。
不过,龙芯同申威一样面临着软件生态支持薄弱的困境,因此虽然多年来龙芯一直以主流PC市场为目标,但实际成果不如人意。如果决策部门最终选定龙芯体系,也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来建设软件生态。
ARM:国防科大和华为都选择了在智能手机、平板设备中广泛应用的ARM体系来开发CPU。原因是ARM体系的软件生态已经相当成熟,未来的发展基本不需要国家的支持。
从全球市场的大趋势来看,ARM体系也是最有希望和x86体系直接竞争的一方。当然,选择ARM体系的问题在于,国内机构和单位需要每隔五年向ARM公司购买一次授权,灵活程度上无法与Alpha、MIPS相比。
x86:兆芯和 中科曙光分别与台湾VIA、美国 AMD合作,计划推出合作开发的CPU产品。他们的方案的自主程度远不如以上三种,长远来看也难以避免被“卡脖子”的风险。
但合作开发意味着国内单位可以直接获得CPU的原始代码并检查其中是否存在后门,因此能满足关键部门基本的信息安全需求。
与此同时,x86体系几乎没有软件兼容方面的问题,可谓“拿来就用”。短期来看,如果相关需求方需要迅速过渡到没有安全隐患的国产CPU产品上,兆芯和曙光的方案是最现实的选择。
国产CPU:中国该如何选择?
显然,国内的几支CPU研发力量各自选择的指令体系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问题,选择其中的哪一支都会有对应的成本和风险。
如果需求方面临的形势不是那么迫切,那么国家大可多等几年,待各家研发的产品足够成熟后再作出最终的决定。只是现实情况可能不允许长时间的等待,短期内中国就需要为进口芯片确定一个国产替代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投入大量资源进行相关的软件生态体系的建设。
综合来看,ARM体系是几种方案中的一个较为折衷的选择,既满足了自主研发的相关要求,又有着成熟的软件配套资源,很容易发展出一套软硬件生态满足政府、国企等单位的办公PC、服务器等需求。
当然,前提是国内各单位和企业使用ARM指令授权开发真正自主的CPU核心,而不是直接买ARM的CPU核心来制造芯片,那样和直接进口并没太大区别。
如果选择龙芯或申威的自主方案,国家需要迅速确定方向并尽快开始配套软件生态体系的建设,并大大增加对研发单位的投入,前期付出的代价会比较高昂,但长远来看,这种选择能够彻底摆脱对国外厂商的依赖。
至于兆芯和曙光的合作开发方案,很适合应付眼下的急迫需要,但并不是彻底治本的选择。
无论中国选择哪种体系来取代进口CPU,最终都会对全球IT产业格局乃至国际形势带来深远的影响。今天的国产CPU产业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未来将由谁来主导大局、完成在重要领域取代进口处理器的重任,让我们拭目以待。
掘进的力量:国产“穿山甲”加快走向世界
记者从诞生我国首台复合式盾构机的中铁工程装备集团获悉,2016年,该集团订单再创历史新高,达到80台,市场份额稳居国内第一、世界第二,其中海外订单成为最大亮点,占比超过20%。而这,距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成立不足6年,距国产盾构走出国门也只有3年。 6年攻坚圆梦国产“穿山甲” 从无到有,再到加快走向世界,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创造了我国大型装备制造业的一个奇迹,也圆了李建斌多年来的梦想。
国产智能手机如何“突围”
智能手机增长乏力,是否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避免重蹈覆辙? 平均每天3款新品上市 当前,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已经步入白热化阶段,堪称一片“红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上市的各种智能手机新机型高达274款,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款新的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市。 与此同时,2016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的前五。
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创新低 国产手机如何“突围”
智能手机增长乏力,是否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国产智能手机厂商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避免重蹈覆辙? 平均每天3款新品上市 当前,国产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已经步入白热化阶段,堪称一片“红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一组数据显示,2016年一季度,在中国市场上市的各种智能手机新机型高达274款,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3款新的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上市。 与此同时,2016年一季度智能手机出货量、市场份额的前五。
2016-05-16 08:42
国产消费电子开启“大航海”时代
以华为、TCL、酷派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军团,正乘势加大对海外市场的布局。中国消费电子企业“出海”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中国厂商进军海外市场还需克服哪些短板……这些话题也成为业内共同关注的焦点。近日,北京商报记者先后采访了国内在消费电子领域的一些知名公司的领军人物,让他们从企业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解答。
2016-05-20 07:25
竞争格局生变 豪华车国产不如进口?
”而宝马集团监事会主席雷瑟夫则表示,未来宝马在中国的70%销量将来自国产产品。 而奔驰在2005年实现国产时,则遭遇了进口与国产渠道整合的困难,两套体系各自为政,奔驰进口经销商利星行作为奔驰中国销售公司大股东,在资源分配上吃偏饭,国产车销售难有起色,奔驰进口火热,而国产业务低迷的表现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2009年之后的市场高速增长期,大幅落后于竞争对手。
2015-12-28 00:31
国产手机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超70% 自主创新已成新常态
短短数年,手机行业格局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的霸主诺基亚黯然退出手机市场,曾经的经典摩托罗拉变成联想旗下品牌,曾经辉煌的苹果、三星销量日趋下降。而华为、中兴等国产手机不仅占据了国内近八成的市场,还拿下了海外市场三分之一的份额。 “‘十二五’期间,中国智能手机产业对全球产业生态的参与度和贡献度不断增强,产销量均跃居全球首位,并持续向中高端迈进。
2016-01-04 07:31
宝马就位ABB国产化竞争开启第二程
与此同时,中国客户对入门级车的需求显著上升,对西方主机厂的成本提出挑战。 成本压力,导致豪华品牌竞争从从谁先做国产豪华车,上升到到谁的国产豪华车做得好这一层级。这时更深层次的本土化,更完善的本土供应商、更高效的本土化生产能力体系,都将成为支撑前段产品竞争的有力保障,成为进一步降低成本的关键一步。
I. 中国的国产芯片有哪些
中国芯通用芯片有:魂芯系列、龙芯系列、威盛系列、神威系列、飞腾系列、申威系列;嵌入式芯片有:星光系列、北大众志系列、湖南中芯系列、万通系列、方舟系列、神州龙芯系列。
1、龙芯系列
龙芯系列通用处理器是我国自主研制的通用处理器 ,对维护我国的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前,我国使用的通用处理器绝大多数是美国英特尔公司和AMD公司生产的。
2、威盛系列
威盛系列处理器是在CPU市场上新兴突起的异军,在收购世界上处理器生产Cyrix后汇式生产自己的处理器。而Cyrix是曾一度与Intel、AMD齐名的世界三大微处理器生产厂商。
3、神威系列
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神威1号”在国家气象中心安装使用,8小时内能完成32个样本,10天全球预报。数值天气预报改变了过去预报程序多为手工操作的落后状况,预报的准确性、预报速度和预报时效都大为提高,使我国天气预报的能力和水平又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
4、飞腾系列
飞腾处理器( CPU)又称银河飞腾处理器,由国防科技大学研制。银河飞腾处理器于2004年12月在北京通过国家鉴定 。
5、申威系列
“十五”863计划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专项支持了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研发高性能“申威”CPU,实现从无到有的重大历史跨越。
(9)神威芯片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星光中国芯工程”实现了七大核心技术突破:
1、多媒体数据驱动平行计算技术 (略)
2、可重构CPU架构技术 (略)
3、深亚微米超大规模芯片设计技术 (略)
4、高品质图像处理及动态无损压缩算法技术 (略)
5、CMOS模数混合电路技术 (略)
6、超低功耗低振幅电路技术 (略)
7、单晶成像嵌入系统技术 (略)
J. 股票入门:选股票有哪些技巧 购买股票注意事项有哪些
看你个人投资风格,是喜欢短线还是长线。
短线选资金介入比较活跃的
长线选公司质地、基本面良好,估值不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