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软件代码 » 众安保险港股股票代码
扩展阅读
刚开始炒股怎么买股票 2025-07-08 00:02:47
股票买一价格如何确定 2025-07-07 23:53:40
股票代码查询010113 2025-07-07 23:51:17

众安保险港股股票代码

发布时间: 2023-05-14 00:43:28

Ⅰ 6060100080开头是哪个保险公司

众安在线(6060.HK)。
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众安保险、众安),2013年11月6日揭牌。作为全球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也是一家以技术创新带动金融发展的金融科技公司。 基于保障和促进整个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初衷发起设立,并于2013年9月29日获中国保监会同意开业批复。众安保险业务流程全程在线,全国均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和理赔服务。2017年9月28日 众安在线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股票代码为6060。

Ⅱ 众安保险靠谱吗

众安保险靠谱,众安保险是由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国内知名企业,基于保障和促进整个互联网生态发展的初衷发起设立,值得信赖。

众安保险业务流程全程在线,全国均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承保和理赔服务。2017年9月28日 众安在线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股票代码为6060。


众安保险的产品

1、众乐宝

众乐宝是众安保险联合淘宝网推出的国内首款网络保证金保险,旨在为加入淘宝消保协议的卖家履约能力提供保险,帮卖家减负,确保给予买家良好的购物保障。2015年3月28日,众乐宝荣获中金在线颁发的“最具创新性保险产品”。

2、参聚险

参聚险是众安保险联合“聚划算”专为聚划算卖家量身打造、用于替代保证金缴纳而推出的一款保险服务产品。

3、百付安

百付安是众安保险联合网络手机卫士推出的,专为下载并使用网络手机卫士的用户的一款保险服务产品。


Ⅲ 众安保险是真的还是假的

是真的。
众安保险全称为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是一家网络财产保险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注册地上海。根据“众安保险”的内部规划,除注册地在上海外,该公司将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其保险营销模式是中国保险业在互联网新金融创新上的一次突破。

(3)众安保险港股股票代码扩展阅读:
赔偿原则
经济补偿功能是保险的立业之基,最能体现保险业的特色和核心竞争力。具体体现为两个方面:

1.财产保险的补偿:保险是在特定灾害事故发生时,在保险的有效期和保险合同约定的责任范围以及保险金额内,按其实际损失金额给予补偿。通过补偿使得已经存在的社会财富因灾害事故所致的实际损失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以恢复,从而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得以连续进行。这种补偿既包括对被保险人因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补偿,也包括对被保险人依法应对第三者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的经济补偿,还包括对商业信用中违约行为造成经济损失的补偿。

2.人身保险的给付:人身保险的保险数额是由投保人根据被保险人对人身保险的需要程度和投保人的缴费能力,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与被保险人双方协商后确定的。

折叠损失补偿
损失补偿原则是保险人必须在保险事故发生导致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时根据保险责任的范围对受益人进行补偿。其含义为保险人对约定的保险事故导致的损失进行补偿,受益人不能因保险金的给付获得额外利益。一般来说,财产保险遵循该原则,但是由于人的生命和身体价值难以估计,所以人身保险并不适用该原则,但亦有学者认为健康险的医疗费用亦应遵循,否则有不当得利之嫌。

折叠近因原则
近因原则是指判断风险事故与保险标的的损失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保险补偿或给付责任的基本原则。近因是保险标的损害发生的最直接、最有效、最起决定性的原因,而并不是指最近的原因。如果近因属于被保风险,则保险人应赔偿,如果近因属于除外责任或者未保风险,则保险人不负责赔偿。

折叠分摊原则
在被保险人重复保险的情况下,保险事故发生,被保险人所得到的赔偿金由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共同分担。

折叠代位原则
保险人根据合同的规定,对被保险人的事故进行赔偿后,或者在保险标的发生事故造成推定全损后,依法向有责任的第三方进行求偿的利益,获取的被保险人对受损投保标的的所有权。中国的保险法律法规要求,保险人必须以自己的名义行使代位求偿权,被保险人或者投保人有义务协助保险人向侵权人索赔。

Ⅳ 众安保险是什么公司

众安保险(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是一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于2013年11月由蚂蚁金服、腾讯、中国平安等出资设立,总部位于上海。
众安保险全称为众安在线财产保险公司,是一家网络财产保险公司,该公司注册资本金10亿,注册地上海。根据“众安保险”的内部规划,除注册地在上海外,该公司将不设任何分支机构,完全通过互联网进行销售和理赔,其保险营销模式是中国保险业在互联网新金融创新上的一次突破。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法律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法典:应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