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私募基金有仓位限制吗
私人股权投资(又称私募股权投资或私募基金,Private Fund),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用来指称对任何一种不能在股票市场自由交易的股权资产的投资。被动的机构投资者可能会投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然后交由私人股权投资公司管理并投向目标公司。私人股权投资可以分为以下种类:杠杆收购、风险投资、成长资本、天使投资和夹层融资以及其他形式。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一般会控制所投资公司的管理,而且经常会引进新的管理团队以使公司价值提升。2014年12月31日,在保险业界,伴随2015年脚步声到来的是保险资金运用一个紧接着一个的细化方案的“落地”。元旦前夕,保监会批准保险资金设立私募基金,专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私募基金大致分信托型阳光私募及纯有限合伙基金私募这两种(通道不同)。
信托型私募基金的最高单只股票持仓百分比可达基金总资产的30%。
纯有限合伙型的规则都是自己定的,主要LP没意见就可以了。
2. 股票买卖原则怎么样
第一、学习而不照搬迷信 O'NEIL主要是在经营报纸/投资数据服务/投资咨询公司,不过他也拥有自己的共同基金(类似私募)。所以也不能说他没有实战经验。而且,我们知道,O'NEIL是在功成名就(在股市上奋斗了近40年后)才开始写下《笑傲股市》、《股票买卖法则》等著作。 但是,O'NEIL因为有商业报纸/投资咨询公司等背景,所以,在他的书中,我们能读到很多“股评”的味道。例如:他就说:大多数共同基金不能正确预测股市(大势),而他的系统在某某年判断正确等等(书P13)。而相对的,索罗斯在书中从来对自己赚钱的细节都是一抹而过。巴菲特也从来没有透露自己选股的真正细节。他们的风格可见一斑。 O'NEIL的书从来都是畅销书,之所以畅销,是因为他的书通俗易懂,道理简单、模型简单、图表好看。但是,我们知道,O'NEIL作为一个作者,他很多提法是草率的,最明显的就是在预测股市大势上。这一点对他的质疑是有道理的。 很多人利用O'NEIL选股法进行选股的做法是过于简单了。尽管你可以把选出的股票罗列一通,证明它的实战效果。为什么呢?首先,O'NEIL的CANSLIM系统中很多是无法定量的:例如N,新的产品服务,或者新的管理层,又如M,大势的情况如何定性定量?再次,你罗列出来效果好,只是因为你在这个时候罗列。换句话说,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卖出。最后,大概按照CANSLIM选出来国内A股有几十支,你不可能建立如 此之大的投资组合,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筛选,这个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里面有远超同期指数的,也有远远落后于同期指数的。 任何大师,或者股市上成功的投资者/理论家都有他存在的历史环境,也有他独特的成功之路。因此,重要的不是去照搬,而是剖析他成功的可借鉴的地方,并拿到自己的实践中进行再学习。 第二、个人的体会,O'NEIL书中最值得关注的是CANSLIM选股系统中体现的系统思路。 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在市场和自我之间徘徊。我指的是:选自己所爱,还是选市场所爱? 后来经过反复思考后,我觉得选自己所爱是需要前提条件的。而自己目前的现状不符合要求,因此还是转到选市场所爱上。而O'NEIL的CANSLIM系统是一套完整的选市场所爱的系统。我指的首先并不是CANSLIM系统里面的细节,而是大的思路。 选市场所爱,我本来的思路是:M:市场大势 L:市场热点 I:机构认可度 S:技术面强于平均水平 C:基本面良好(我指的是现状好,预期好)。也就是自己所谓的“MLISC”选股五步骤。 对比CANSILM,当时的确有种殊途同归的感觉。不同的是,我把C替换了CAN,把重要度重新排列了一遍。这就是我学习O'NEIL最大的收获! 第三、CANSLIM系统中的各项细节指标设计都需要谨慎学习使用。 首先,说实话,O'NEIL对于大势判断的分析是非常混乱的。配上几幅图表并不能使分析更加清晰。他的主要观点是观察大盘指数涨跌幅度、其他指数对应性、成交量的变化、领涨股的变化。但是,大势的判断真的这样就可以吗?呵呵,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否则做股票也不会这么难了。 但是,他的几个对于判断大势的观点是值得去学习的。比如:观察大盘成交价格和成交量的配合程度(最简单的就是大盘5月12-19日一周成交量创天量,指数却涨幅很小,随后大盘就开始高位的中期震荡);又如观察多个指数间是否出现背离;领涨股是否出现整体的回调,而与大盘指数出现背离等。这些都是观察的几个角度,还需要结合其他一些角度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于大盘指数位置的判断。 其次,CAN的对于基本面要求就不用讨论了。销售量、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现金流量、新的产品服务,各种指标的连续性等等,都是基本的分析要点。但是,注意,O'NEIL的分析前提是这样的:保持良好发展速度一段时间的企业还能继续保持下去。否则,一家连续3年都保持良好发展状态的企业未来就一定会保持下去吗?我还是相信林奇的话:一个行业,一家企业良好发展的一方面,对其不利的因素也在同时累积。关键是看这些逐步累积的不利因素能否被企业所化解。 比如现阶段的有色金属企业,因为出厂价格大幅上涨,企业的销售量、净利润、现金流等数据都肯定保持良好。高高的利润水平线掩盖了所有的问题。注意,在行业企业向好的时候,不利的因素也在累计:高利润必然刺激新的竞争对手进入进来,现存企业开始大幅扩张产能,忽视在期货上的套期保值,客户由于成本大幅增长而被迫尝试新的替代品,由于利润的大幅增加使得管理层盲目乐观,对于公司内部成本管理开始放松,公司总部和各分公司费用开始超支,公司人员、场地等规模不断扩大。一旦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供过于求的时候,潮水退去,一批裸泳的公司才会真正浮出水面。而前面一切数据良好的有色金属企业会突然利润大幅下降,沦为垃圾企业。有色金属行业重新回到水泥、家电等行业一样。 所以光从CAN这几个指标出发,你是无法保证你选择的就是个真正高成长的好公司的。 再次,SLIM这几个技术面指标也是需要谨慎使用。例如:L:市场领涨股,选择RSI>80的底部形态的个股。选择周RSI/日RSI?底部形态怎么定量?52周新高? 又如I:机构投资者的认可,至少10家机构持有,机构投资者不断增加的,有“机智”的基金经理持有的,还要避免过多的机构持有。这里面很多因素不明确:什么叫“机智”?过多机构具体如何判断?如果这么判断,那么茅台的股票早就应该抛弃,因为机构持仓很大。 第四、CANSLIM系统中还是有很多闪光点。 说了很多CANSLIM具体指标的模糊不确定问题,但是个人觉得里面还是有很多闪光点的: 1、利用RSI判断市场表现最好的股票。这一点似乎不少人在用,比如周RSI>70/80来选择市场表现强的股票,个人觉得这个指标是有用的。 2、选择创新高的股票。创52周(一年)新高的股票是绝对值得注意的。 3、不能光从每股收益(经常性收益)看企业,还需要从:净资产收益率(从使用股东权益使用效率上看),每股现金流量等多方面观察。而且还需要关注其可持续性(连续一段时期)。特别关注增速加快的企业。 4、要多关注新产品、新的经营模式、新的服务方式出现导致超常规发展速度的企业。 5、股票服从大势。 6、要重视机构投资者的选择和想法,分析他们的思路,学会利用他们中长线持股和建仓时抬升股价的有利因素。 总结下,就是要学习O'NEIL将基本面和技术面结合的思路,敢于买入基本面和技术面同时创“新高”的股票。学习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选股系统(他写的买卖法则等比较混乱,呵呵,就不去仔细分析了)。 但是,也需要知道,这只是做股票整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而且确定适合自己的CANSLIM系统过程是很复杂的,特别是定量的时候。 如果想拿着这几本书就能真的“笑傲股市”,那也太天真了点,呵呵。
3. 中国的私募股权交易规则出台了没有发改委制定了吗
国内现在只有《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私募股权投资及交易的还没有。
发改委现在起草了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管理办法,已经报国务院,但没下文。
4. 私募是什么,他们是怎么选择股票的,
私募(Private Placement)是相对于公募(Public offering)而言,私募是指向小规模数量合格投资者(Accredited Investor)(通常35个以下)出售股票,此方式可以免除如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注册程序。投资者要签署一份投资书声明,购买目的是投资而不是为了再次出售。
私募选股的原则有4个:
原则一:小盘子
一些10年前的股票为什么还能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股本扩张能力,而只有小盘子才有更大的股本扩张能力,所以盘子的大小是关键,我们选择长线股票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小盘子。这里所说的盘子是总盘子。现在市场上仍然有不少小盘子股票,而且数量不少,我们有足够的选择余地。
原则二: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
我们都知道行业的龙头公司是好公司,但一来这些公司盘子都比较大,股本扩张能力有限;二来这些公司树大招风,早已被大资金所关注,股价往往会提前透支几年,很难买在较低的价位。但如果是细分行业就不一样了,这样的龙头公司很多都具备股本扩展的基本条件。
原则三:所处行业前景看好
夕阳行业的公司未来一定会面临转型的困局,转型的过程比较长而且最后也不一定会成功。另外,一些新型行业也有一定的风险,毕竟未来的市场难以预料。最稳妥的办法就是选择那种已经相对成熟,而且在可以预见的10年内不会落伍的细分行业。
原则四:PE较低
根据这4个原则,我们很容易选股,首先对目前的上市公司总股本(或者总市值)排一下序,从小开始选;其次在其中选择细分行业的龙头公司;最后再筛选被选出来的细分行业。
对于大多数没有时间的投资者来说,这是一种简单而且实用的长线选股方法。
5. 股票关于9点16-9点25之间买卖
每天早上9:15——9:25分是早盘集合竞价时间,这个竞价时间有个规则,这里和9:30以后的交易有所不同,9点半以后的交易是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成交,但集合竞价这段时间内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数量优先,问题就出在这里,谁的数量大谁优先成交,计算机据此原则撮合竞价,数量最大的优先成交,其成交价就是开盘价。
集合竞价时谁参与筹码多谁就能决定开盘价,谁有的筹码多呢?那不就是主力、机构和庄家吗。举个例子,某股主力有两个账户A和B,只要早盘集合竞价时用A账户卖出100万股,用B账户买入100万股,如果主力想让开盘价定在9.58元,那卖出的价格和买入的价格就下单为9.58元,开盘9点25分出来的开盘价就是9.58元,为什么?人家数量大人家优先成交。所以主力对股票的开盘价拥有绝对的定价权,这是主力能够操纵股票走势的核心手段之一。
实际上主力当然不可能象我说的那样只通过两个账户对敲完成定价,那样证监会还不一抓一个准,一般是多个账户之间在集合竞价时通过对敲完成对股票开盘价的控制。这些股票多出现在暗庄、私募、游资坐庄的股票中,公募基金一般不爱这么玩的。
6. 从事金融证券人员不允许炒股的原则规定是什么
从事金融证券人员不允许炒股的原则是防止金融证券人员内幕交易,利用自身的优势资源炒股,获取非正当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