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人保保险靠谱吗
中国人寿是靠谱的,作为保险行业的龙头企业,中国人寿的实力究竟有多强呢?
近期想买中国人寿产品的朋友可以先看看这份介绍:中国人寿怎么样,有哪些产品,哪个好,深度分析
当我们在问中国人寿靠不靠谱时,很大可能是担心买了保险不理赔这种情况发生。
下面我们就从以下这几大指标来看看中国人寿到底靠不靠谱:
1、保费收入
保费收入是保险公司为履行保险合同规定的义务而向投保人收取的对价收入,是保险公司最主要的资金流入渠道,同时也是保险人履行保险责任最主要的资金来源。
2019年中国人寿的保费收入高达5683亿元,占据19.18%的市场份额,在众多保险公司中位列第一,简直太棒了。
2、偿付能力
偿付能力越高,公司的倒闭的风险就越小。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50%,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不低于100%才算偿付能力达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寿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55.49%,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百分之两百六十四点五一,其水平远远高于标准线,符合要求。
当然光看以上这两点还不足以判定中国人寿靠不靠谱,这些指标也得重点关注:当我们在看保险公司的时候,究竟要看啥?
3、风险综合评级
风险综合评级一般分为A、B、C、D四个等级。中国人寿的风险综合评级结果为A。
4、服务评级
服务评级从高到低分为AAA、AA、A、BBB、BB、B、CCC、CC、C、D十个等级,中国人寿的等级为BBB,均属于中上等水平。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人寿的实力强劲,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妥妥的靠谱!另外近期想买中国人寿保险的小伙伴可以看看这份产品名单:新鲜出炉!性价比排名前七的【中国人寿】保险产品
㈡ 科创板开户条件前20个交易日日均不低于50万,是指平均每交易日不低于50万,还是指每个交易日不低于50万。
每交易日不低于50万。
个人投资者开通科创板股票交易权限应当符合的条件:申请权限开通前20个交易日证券账户及资金账户内的资产日均不低于人民币 50万元(不包括该投资者通过融资融券融入的资金和证券)。参与证券交易24个月以上。
中国结算开立的账户包括A股账户、B股账户、封闭式基金账户、开放式基金账户、衍生品合约账户及中国结算根据业务需要设立的其他证券账户。可用于计算个人投资者资产的资金账户,包括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股票期权保证金账户等。
(2)中国人保股票交易日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在会员开立的账户内,可计入个人投资者资产的资产包括公募基金份额、私募基金份额、银行理财产品、贵金属资产等。
资金账户内,可计入个人投资者资产的资产包括客户交易结算资金账户内的交易结算资金、股票期权保证金账户内的交易结算资金(包括义务仓对应的保证金),以及上交所认定的其他资金资产。
计算个人投资者各类融资类业务相关资产时,应按照净资产计算,不包括融入的证券和资金。投资者应当遵守证券账户实名制要求,不得出借自己的证券账户,不得借用他人的证券账户。
根据通知,个人投资者参与A股、B股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股票交易的,均可计入其参与证券交易的时间。相关交易经历自个人投资者本人一码通账户下任一证券账户在上交所、深交所及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发生首次交易起算。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科创板
㈢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代码
1949年10月20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北京成立,标志着中国保险事业掀开了新的一页。
1979年10月,中央下发《关于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和加强保险机构的通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国内业务得以全面恢复,同时,迅速建立起了各级机构。
1980年1月,中国人保驻伦敦联络处成立。
1982年,中国人保恢复办理人身保险(寿险)业务。
1986年,中国保险业教育上了新的层次——南昌保险学校成立。
1996年7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改组为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下设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中保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保再保险公司。
1998年10月7日,国务院发文,撤销中保集团,三家子公司分别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
公司、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中国再保险公司。
1999年1月18日,中保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继承人保品牌,更名为中国人民保险公司。
2002年5月23日,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纽约代表处开业典礼在美国纽约隆重举行。这是继伦敦代表处之后,中国人保在海外设立的第二个分支机构。
2003年7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重组后更名为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并同时发起设立了中国内地最大的非寿险公司--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首家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国人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2003年11月6日,中国人保财险作为内地金融机构海外上市第一股――中国财险(上市代码2328)正式在港挂牌交易,由此成功拉开了内地金融业进军海外资本市场的序幕。
2012年10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在财政部2011年度绩效评价中荣获“优(A类AAA级)”的最高评级,成为国内保险业唯一一家获得该评价的公司。A类AAA级是财政部绩效评价结果的最高级。
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㈣ 人保财险是什么意思
人保财险是指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PICC P&C,简称“中国人保”,下同)是经国务院同意、中国保监会批准,于2003年7月由中国人民保险集团公司发起设立的、亚洲最大的财产保险公司,注册资本122.5598亿元。
其前身是1949年10月20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报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批准成立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世界500强企业。
(4)中国人保股票交易日扩展阅读: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重大理赔项目:
1、1987年,大兴安岭特大火灾,中国人保支付赔款1.18亿元;
2、1991年夏,中国遭受特大水灾,支付赔款26.35亿元;
3、1993年8月,深圳清水河仓库发生大爆炸,赔付1.5亿元人民币;
4、1994年,东方红3号卫星升空过程中出险,迅速赔付3.92亿元;
5、1996年,中星七号卫星发射失败,支付赔款2590万美元;
6、1998年,我国部分地区遭受百年不遇特大洪水,中国人保支付赔款25亿元;
7、1999年,温州2.24空难,支付赔款6600万元;
8、2001年,四川长虹集团在9.19洪灾中损失严重,支付赔款超过1.8亿元;
9、2004年,包头11.21空难,全额赔付机身损失险2300万美元;
10、2004年12月7日,中储粮东方公司的一船大豆在白令海峡发生全损,支付赔款1.53亿元人民币;
11、2005年11月30日,北京地铁十号线建设工程发生塌方事故,支付赔款1100万元;
12、2005年8月,“麦莎”台风侵袭东南沿海,支付赔款5547万元人民币;
13、2006年,鑫诺二号卫星发生全损,及时支付赔款1.2亿美元;
14、2007年夏,部分省区遭遇罕见洪涝灾害,中国人保第一时间将赔款送到保户手中,仅山东就支付赔款7000余万元;
15、2008年初,南方发生罕见雨雪冰冻灾害,中国人保紧急动员,积极应对,全力开展抗灾理赔工作,至2008年7月底,中国人保累计处理雨雪冰冻灾害赔案超过37万件,支付赔款31亿元;
16、2008年,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中国人保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众志成城,全力以赴,从快、从细、从优开展各项理赔服务,至2008年7月底,中国人保累计处理地震灾害赔案15万件,已达36亿元,创下新中国建国以来保险业最大的赔款。
㈤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份有限公的股票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成功挂牌交易的曰期是
中国内地保监会、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的年报、季报数据显示,近年来,内地保险业每年新签约保费增长率在10%左右,而内地居民赴香港新签约投保保费每年以50%左右的速度递增。
去香港买保险日益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然而,一些还没有全面了解香港保险的内地居民对香港保险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疑问,甚至误解。
对香港保险的误解主要有:
误解①:香港保险业向内地居民发售保单,属于“地下保单”不合法,不受法律保障。
误解②:香港保险公司会破产倒闭,内地不允许破产倒闭。
误解③:汇率风险造成内地客户巨大损失。
误解④:香港保险业销售佣金是内地几倍,客户退保损失高于内地。
误解⑤:香港保险纠纷处理与理赔难。
针对客户的疑问,我们的解答如下。
1赴港买保险合法吗?
到香港买保险,这不就是媒体上常说的“地下保单”吗,是非法、无效的吗?曾经有一位有心的客户做了详细的赴港买保险前期准备。该客户说,“我先是向本地的一些保险代理人、律师咨询。咨询结果基本上属于两派。代理人的基本观点是不建议买,听说香港的保险只有持香港居住证的人才可以买,而且香港保险合同都是英文的,中文仅供参考,大部分人看不懂,就算看得懂,其中奥妙之处未必明白,万一上当受骗了浑然不知。因是外汇管制,缴付保费、理赔事宜比较麻烦。”在咨询过后,该客户还做了两件事情。
一是查询香港法律,其中第41章是《保险公司条例》。(香港政府律政司查询网址:http://www.qishiwealth.com/)。为了确保投保人的利益,该条例对香港的保险公司的确作出了非常具体的规定。该条例没有明确写明香港境外人士可以在香港购买保险,但同时没有对投保人的身份进行限制,也就是说不违法。据其一律师朋友说,保险也是商务活动之一,香港是贸易自由港,法律对商务活动主体身份不作限制,只是合同签署地在香港,香港拥有司法管辖权而已。
二是咨询了香港保险业监理处)。该客户发了一份电子邮件,问内地人去香港买保险究竟合不合法?香港保险公司认不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不出三个小时,一名监理专员就回复了他的邮件,内容大意如下:根据香港的法律,无论内地人、外国人还是香港人,只要持有合法身份与香港合法的保险公司签订的保险合同都是有效的,但是必须注意两点:
一是保险是一份长期合约,如果期间出现没有连续付保费的情况,将可能造成投保人利益受损;
二是如果与保险公司出现诉讼时,将可能要投保人或代理人亲自到香港法庭聆讯;至于保险公司是否认可内地医疗机构的疾病证明材料或公安部门的死亡证明,则是保险公司的商业决定。
由上述案例可知,去香港买保险是可行且合法的。
2香港保险公司会倒闭吗?
有客户认为内地法律规定保险公司不允许倒闭,监管严格,而在国外即使像友邦、富通这样的大公司2008年也险些倒闭,香港的小保险公司风险是不是更大?这种理解其实是不全面的。全世界的人寿保险公司都是不允许倒闭的。2008年,美国投行雷曼兄弟和美国友邦AIA的母公司AIG一起到了破产的边缘,美国政府没有挽救雷曼兄弟,而出钱收购了友邦保险的母公司AIG 80%的股权,从而避免了它倒闭的命运。
香港保监处规定经营不善的保险公司会有再保公司或者其他规模大的保险公司收购继续经营,以确保客户的权益。所以客户最多只会因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损失红利收益,但保障类投保保额肯定是100%得以保障的。对于寿险,香港政府监管非常严格,每出售一份,香港保险监理处都会要求香港保险公司把该份保单80%价值的资产维持在香港,以便更好地保障投保人的利益。如果在香港有人寿保险公司经营不善,濒临危机,香港政府即会出面,让有财政实力的保险公司兼并该保险公司,保障香港出售的人寿保单不受损失。香港政府也正在设立香港人寿保险再保险基金,用以担保香港出售的每一份人寿保单。
3汇率损失会造成内地客户重大损失吗?
有客户问:人民币与港币的兑换价格,七年内从1.2元跌到0.79元(每港元),从香港买保险长期看收益未必高?
赴港投保汇率确实是大的问题,如果人民币一直只升不跌,那么客户确实有汇率损失。但是这个世界会有只升不跌的定律吗?内地短短十几二十年间,通胀高企,在内地高保费的情况下,客户购买的保单贬值速度更快,而香港保险就算计上汇率损失,也比内地保单更便宜更能保值。
近年来,人民币在内地快速贬值,《中国青年报》报道说,如果十年前拥有1000元人民币,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上海契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十年后因持续贬值,其购买力只相当于576元。而自进入2014年以来,人民币更出现了由过去“内贬外升”向“内贬外贬”同步的局面。由此可见,赴香港投资保险,汇率风险并不是消费者考虑的首要问题。
4客户早期退保损失大?
在客户退保设计上,香港保险侧重于要求客户长期保障,严格控制客户准入和投资保险的心理预期,即“严进宽出”,因此在退保损失设计时,要求严格。相反,内地保险公司在保险销售上执行的“宽进严出”,且存在较为严重的销售误导,客户退保现象十分普遍。2013年,中国保监会公布内地客户退保金额高达190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市险企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太保和新华保险4家的退保金总额超过千亿元,达到1210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国内保险业保费规模已排名世界第四,而退保率可能是世界第一),这要是在保险市场十分成熟的香港,简直是难于理解和想像的。
5赴港买保险受法律保护吗?
事实上,香港保险公司是向全球发售保险的,保险公司均有设立签约认证中心,赴港投保客户必须亲临办理,三方见证。以录音录像作为客户赴港投保的记录,在香港境内签署的投保文件是受到香港法律认可以及被保护的。自2013年5月1日起,香港保险索偿投诉局发布受理非香港居民之投诉,如客户与保险公司发生索赔纠纷,该机构则出面受理纠纷审判,审判结果直接产生法律效力。如判决保险公司必须理赔。与内地不同的是,假若在内地,客户与内地保险公司发生纠纷仍需与保险公司对簿公堂。
正因为香港是个法治社会,所以在法律上非常严峻。如保险计划书写着不适合于“中国大陆境内使用”字样,即是说买香港保险一定要在香港签单才有效,才受香港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