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05年中国股市有多少股民挣钱
05年的上涨行情是从8月才正式启动的,前八个月从1300跌到了900多,到12月低也才涨到1100多点,还不及年初的水平,所以但从这一年来看,还是赔钱的占多数
『贰』 股票交易中成交金额多少才算大单呢
大单中单小单是股票市场专用术语。大单中单小单之类的要根据股票的总股本而定,比如一个股本1亿和100亿的,同样500手,股本少的就是大单了,股本大的来说就是毛毛雨,当然也可以按总金额来算100W以上的算大单。
那么,到底大单中单小单是什么?大单中单小单的划分方法是什么?
一般而言,特大单和大单代表的机构,中单和小单代表中小投资者。就量化对比来看:假如流通盘在1亿股以下的,那么,500手算大单;而如果流通盘100亿,那么500手就算不了大单了。在举个例子,流通盘在1亿到10亿之间的1000手以上算大单;流通盘在10亿股以上的3000手以上算大单。
如果以同花顺LEVEL-2特大单、大单、中单和小单为例。在同花顺股票软件中,特大单超过1000手的单子、大单超过500手、中单200手、小单100手以下。
在大智慧炒股软件中,其区分标准如下:
1、小单 (<2 万股 或 4 万元 ),
2、中单 (2-10 万股 或 4-20 万元 ),
3、大单 (10-50 万股 或 20-100 万元 ),
4、特大单 (>50 万股 或 100 万元 ) 。
而根据紫金快车道L-2行情中成交单的定义:
小单:成交量不高于在1万股,或成交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成交单。
中单:成交量在1万股到6万股之间,或成交金额在5万元到30万元之间的成交单。
大单:成交量在6万股到20万股之间,或成交金额在30万元到100万元之间,或成交量占流通盘0.1%的成交单。
特大单:成交量不低于20万股,或成交金额在100万元及以上的成交单。
『叁』 股票成交额是怎么算的
计算公式
买入(卖出)金额=成交金额+交易费
=成交金额+佣金+印花税+过户费+手续费
=成交金额+成交金额×佣金率+成交金额×印花税率+其它费
=成交金额×(1+费率)+其它费
=成交单价×成交股数×(1+费率)+其它费
=持仓单价×成交股数+其它费
=持仓金额+其它费
其中,
成交金额=成交单价×成交股数
佣金=成交金额×佣金率
印花税=成交金额×印花税率
费率=佣金率+印花税率
其它费=过户费+手续费
过户费=成交股数×过户费率
手续费=5元/笔
持仓单价=成交单价×(1+费率)
持仓金额=持仓单价×成交股数
=成交单价×(1+费率)×成交股数
(3)2005年股票交易额多少扩展阅读:
1、交易费用
交易费用,可简称为交易费。又分为买入交易费用和卖出交易费用。
(一)买入交易费用:可简称为买入交易费,是指投资者买入股票时需支付给有关机构的费用。包括,佣金、印花税、过户费和证券公司收取的手续费。
(二)卖出交易费用:可简称为卖出交易费,是指投资者卖出股票时需支付给有关机构的费用。也包括,佣金、印花税、过户费和证券公司收取的手续费。
但与买入交易费不同的是,由于,买入股票时,买入交易费是将其加入到买入金额中,因此,其取值为正。
而卖出交易费,由于卖出股票时,卖出交易费是要从卖出金额中减去,因此,取值为负。另外,目前由于印花税采取单向收取方式,即买入股票时不收取;卖出股票时才收取。因此,两者也不相同。
为了简化起见,可将两者统称为交易费。其单位为元。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如前所述两者的区别。
2、成交数量
成交数量可分为买入成交数量和卖出成交数量,两者统称为成交数量或成交股数。成交数量是指买入或卖出股票时,股票成交的股数。其单位为股。
3、成交单价
成交单价也可分为买入成交单价和卖出成交单价,或简称为买入单价和卖出单价。为了简化起见,两者可统称为成交单价。成交单价是指买入或卖出股票时每股的成交价格,其单位为元/股。
4、佣金
佣金是证券交易所收取的费用,其单位为元。
5、印花税
6、印花税是国家收取的税费,其单位为元。
7、过户费
过户费是证券交易所收取的一种费用,其单位为元。
8、证券公司收取的手续费
该费用通常按每笔固定收取5元。
9、其它费
由于,佣金和印花税都与成交金额有关,而过户费和证券公司收取的手续费与成交金额无关,因此,有时将过户费和证券公司收取的手续费之和统称为其它费。
『肆』 现在所有股票的总市值有多大2005年以后上市的股票市值有多大拜托了各位 谢谢
现在的市场信心很脆弱,股民的信心很难恢复,不是一个简单的利好就可以企稳的,信心需要时间恢复,建议起稳再买入为好,个人认为市场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时间解决。 9.16号再度低开破位大跌,的确,市场比我们想像中还差,作为从业多年的笔者,经历过中国股市几乎所有的动荡,见过熊的、却真的没见过这么熊的。上期报告我们预期在宏观数据相对理想、在面临2100点、2000点两大整数关口的支撑,至少会短线横一下,给市场投资者一个喘息思考的时间,很可惜,我们又错了,我们不禁要问:中国股市到底怎么了?在跌幅超过66%、现在面临两大整数关口支撑的情况下,连横都横不住!这样的市场显然已经失去了理性分析的意义。 面对上述市况,我们无言以对!要知道这是已经打了股价两三折以后的再度暴跌,中石油从48元到现在的10元,中国平安从149元到现在的39元,我们还能讲什么价值!我们只能说在中国股市,博弈才是最本质的东西,蓝筹指标股已经仅仅具有交易价值了,可能已经沦为砸盘的工具,这对市场的长远伤害是极其巨大的。我们曾经说过由于股改彻底失败,政策面又不肯纠错,这使得市场出现严重倒退,这样的判断正在逐步实现,尽管笔者并不想看到这一幕。 很多蓝筹指标股都在今天破位了,照这种跌法,2000点根本没任何招架之力,1800点能否守住还是个未知数?究竟是谁利用指标股来砸盘的呢?有人判断是境外力量,有人说是大小非,有人说是基金保险等国内机构,我们认为探讨这些都没有用,关键是找导致这种局面的成因,根本就在于政策面的软弱!连救市都不敢提、明知股改政策需要调整却不作为,这让国内投资者怎会有信心?怎能不让砸盘者胆大妄为! 现在中国股市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股灾,市场本身的规律和功能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想扭转这个局面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必须所有市场参与者共同努力才行,政策面应及时纠正股改政策,启动紧急救市方案,才有可能化险为夷,否则,只有看着市场自由落体吧,等着大小非都不想抛了才能找到真正的大底,这个底是残酷的!因为它意味着中国股市再度推到重来。 今年以来市场呈崩盘式下跌走势大大出乎市场的意料,进入八月份市场跌跌不休,股指越走越弱,盘中始终难有像样的反弹出现,应了那句老话,弱势不言底,本轮跌势非常恐怖,目前股指累计跌幅已66%,股指已快接近10年均线区域,已达到投资者10年的投资成本线,有部分个股已屡创历史新低,大多数股票被打了三折,无论是机构投资者还是广大散户都伤痕累累,市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如此巨大的跌幅这在中国证券市场上是很罕见,除了制度上的原因,大小非成为市场下跌的罪魁祸首,而以银行股为首的权重股则充当了市场的领跌品种,投资者信心严重缺失,市场在投资人气无气大伤后,要想恢复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希望能引起管理层的密切关注,目前市场处于最难熬的时候。 反弹时只能轻仓参与,历史上每一个重要的整数关口,都有较强的支撑。而2000点是一个重要的支撑关口,可以预见,在向下跌破2000点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些护盘资金会死守该点位,特别是跌破2000点之后,大盘有可能出现一波反弹。 不过,较高的估值,决定了2000点将无法阻挡大盘下跌的趋势。目前,市场对于上市公司业绩见顶的预期已经是空前的一致,虽然静态的市盈率已经在16倍左右,但是动态市盈率反而会在20倍甚至更高,更重要的是,目前平均市净率水平仍超过2倍,而大盘位于998点时,这一数据仅仅在1.5倍左右。 当前市场我们认为,在市场真正找到大底之前,市场可能会出现一波反弹,但是力度不会太大,极限将可能在2245点附近,甚至还难以达到2200点之上。因此,投资者可参与的空间并不大。如果要参与,仓位一定不能重,而且一定要设好止损点,一旦市场重新走弱,就应尽快出局。 技术上分析,2100点经过短暂的震荡争夺后,周三盘中很快被轻松击穿,股指回归2000时代,目前10年均线在2040点区域,后市仍有继续调整压力。现在来预测底部在何处已无任何意义,尽管股指已严重超跌,但因为左右市场运行格局的系统风险仍在不断释放当中,而管理层也迟迟难有实质性的重磅利好组合拳来救股指于危难之中,新低之后还有新低,导致市场人气异常低迷,市场最终能否走强还要看管理层的决策。 两大因素或削弱利好效应 对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业内人士认为有两点需要引起关注。一是货币政策的改变是针对证券市场还是针对实体经济领域的。在证券论坛中,不少网民们对这一组合性政策予以积极评价,认为这是极大的救市政策,似乎表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与下调贷款利率是直接针对证券市场的。殊不知,这一组合性政策是针对实体经济,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间接的,是需要通过上市公司环节来发挥效用的。也就是说,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首先得看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然后再看对上市公司的影响,之后才能谈及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从而使得这一“利好”效应有了一定的折扣。 二是这一组合货币政策是否可以扭转市场一度存在的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趋势。就此点来说,似乎并不乐观,一方面是因为此组合性货币政策本身存在着对冲的特征,比如说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对中小市值商业银行股或将带来积极的影响,因为其意味着这些银行股的贷款规模或将增加,从而带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的趋势。但也存在着利淡的信息,因为贷款利率的单方面下调,意味着银行股的存贷差或将收敛,这明显不利于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预期。值得指出的是,不少研究机构本来就对银行股在2009年的业绩增长持不乐观的预期,所以,此次贷款单方面下移将更强化这一不乐观预期。所以,银行股在今日的走势将难有积极的预期,尤其是存款准备金率并不下调的交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银行股更是如此。如此就可能削弱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股市盘面的正面引导作用。 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 当然,由于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部分乐观者仍将带来积极乐观的预期。一是因为这一政策的出台就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有所松动。而众所周知的是,在去年10月份,A股市场见顶回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当时持续出台的从紧货币政策措施,所以,时隔一年之后,从紧货币政策的积极松动信号或将带来A股市场的中期拐点。二是因为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或将改变A股市场的资金面以及改善市场参与者对A股市场上市公司业绩增速放缓的预期,这也有利于凝聚市场人气,从而产生一轮行情的拐点。 不过值得指出的是,市场中期拐点论仍需要两个因素的配合:一是成交量是否迅速放大,因为成交量一旦持续放大,则意味着市场参与者对组合性货币政策的诠释结论是相对积极的,更多的资金将涌入市场,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逞强;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能否改善当前经济增长放缓的预期,比如说房地产价格能否企稳弹升、汽车销售量能否回升,再比如说出口形势能否企稳弹升等等,这些信号的出现方才能够确立中期拐点论。 所以笔者认为,如果这些信息未出现的话,建议投资者谨慎看待中期拐点论,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同时,市场由寒冬转为春天,也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聚集春的能量。更何况,当前A股市场所存在的大小非减持、新老划断后的限售股在解禁后的减持等信息也将弱化这一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做多效应。也就是说,后续走势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预期。 市场短线有望企稳 当然,就短线走势来说,仍存在着企稳的预期。一是组合性货币政策的出台的确意味着从紧货币政策出现拐点的趋势,这对证券市场的利好效应是长久的,从而将极大地改善基金等机构资金对未来货币政策的担忧。二是组合性货币政策对地产股等周期性股票也有积极的刺激作用,从而推动着A股市场的短线走势相对活跃的预期。
『伍』 2005-2010年股票,基金交易的户均交易量最大的是哪个年份
2005-2010年股票,基金交易的户均交易量最大是2007年,因为那一年是大牛市。
『陆』 如何查到2000~2005年的股票成交记录
你有申请网上交易吗?如果有,则能在下单软件里查到。如果没有,只能去交易所查了
『柒』 中国股市从2005年后经历了哪几次大牛熊市
中国股市从2005年开始经历了1次大牛市和1次大熊市,其中,大牛市从2005年6月的998点-2007年10月的6124点,大熊市从2007年10月的6124点运行至今。
此外,2005年之前也曾经历过两次大牛市和大熊市,分别如下:
1、第一次大牛市时间是1990年12月-1993年2月 ;第一次大熊市是1993年2月-1996年的1月。
2、第二次大牛市的时间是1996年1月-2001年6月;第二次大熊市从2001年6月-2005年6月。
(7)2005年股票交易额多少扩展阅读
牛熊市影响因素:
1、企业盈利状况。
企业盈利多,可供分配的红利多,该企业股票的购买者就会增加,股票价格就看涨,形成牛市;相反,企业盈利少,可供分配的红利少,该企业股票的购买者就会减少,股票价格就看跌,形成熊市。
但是投资者在评估股价时,不是根据企业收益状况,而是根据企业将来的收益评估。同时由于影响股价的因素很多,有时企业盈利的变动对股价的影响力小于其他因素,都可能出现股价变化与企业现时盈利状况不一致的情形。
2、国民经济状况。
在经济复苏和繁荣时,工业生产增加,产品畅销,企业盈利增加,投资者看好企业股票,股票价格就看涨;而在经济衰退和危机时,产品滞销,生产减少,企业盈利减少或者无盈利,使股票的吸引力减弱,股票价格就看跌。
3、利率变动。
利率下降,使企业利息负担减轻,盈利相对增加,股票吸引力提高,股票价格就看涨。利率下降,使贷款成本降低,也刺激股票投资和投机增加,股票价格上涨;反之,利率上升,使企业利率负担加重,盈利相对减少,则会减少投资者购买企业股票的兴趣,造成股票需求下降,价格跌落。
『捌』 2005—2010年股票、基金交易的户均交易量最大的是哪个年份( )
肯定是2007年了
『玖』 中国股市每天交易量是多少
股市成交量为股票买卖双方达成交易的数量,是单边的,例如,某只股票成交量为十万股,这是表示以买卖双方意愿达成的,在计算时成交量是十万股,即:买方买进了十万股,同时卖方卖出十万股。而计算交易量则双边计算,例如买方十万股加卖方十万股,计为二十万股。股市成交量反映成交的数量多少。一般可用成交股数和成交金额两项指标来衡量。深沪股市两项指标均能显示出来。
应答时间:2021-07-29,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拾』 2005年股市涨跌幅排名
找规律决胜未来 2005十大牛股剖析
证券时报/尹宏
今天是2005年的最后一天,明天就将迎来2006年。我们通过分析研究2005年的一些规律性事物,可以大致“了望”2006年的股市运行特点以及投资的注意事项。
在2005年即将结束之际
,股市中诞生出今年的十大牛股。我们可以通过回顾2005年大牛股诞生的原因,从中找出牛股的规律和选股的技巧。限于篇幅,以下只能概括性介绍十大牛股诞生的原因:
G天威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行业龙头、题材龙头、业绩增长、大资金介入;
洪都航空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行业垄断性、大资金介入、增长预期;
航天电器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概念独特、技术优势、增长预期、大资金介入;
华侨城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赢利能力强、成长性佳、大资金介入;
GST农化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资产重组、扭亏为盈的预期;
宝钛股份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行业龙头、大资金介入、业绩增长;
苏宁电器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行业龙头、竞争力强、大资金介入;
G永久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盘小活跃、大股东不减持、业绩增长;
宁波华翔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优势明显、企业前景值得看好、大资金介入;
G宏达成为十大牛股的主要原因是:机构看好、铅锌矿资源优势、金融优势。
可见,业绩增长是十大牛股诞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绝大部分牛股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业绩增长或有明显的增长预期,而GST农化具有扭亏为盈的预期。这与介入这些牛股之中的机构资金重视价值投资理念有密切的关系。
通过分析这十大牛股的诞生原因,可以发现牛股中绝大多数有明显的大资金介入迹象,表明牛股的产生与大资金的介入是息息相关的。如果单单是凭借利好消息,股价虽然能瞬间冲高,但往往是昙花一现。只有大资金的介入才能使得股价长时间的持续性上涨。这些大资金不是指一般的游资主力,主要是指近年来不断成熟壮大起来的基金、QFII等机构投资者。当然其中也有个别例外情况,比如宁波华翔上市短短两个月,其换手率就达到500%以上,三季报显示,股东人数较上期减少35%,筹码快速集中,大资金介入迹象十分明显,但是十大流通股东却不显山露水,全是持股几十万的个人投资者,至于股价却上涨将近一倍。
十大牛股往往具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洪都航空具有行业垄断优势,公司是生产教练机的国内唯一企业;航天电器具有技术优势,其产品先后参与了我国“神州”飞船1号至5号及相关运载火箭的配套研制;苏宁电器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在“2005中国上市公司竞争力100强”中排名第七;宁波华翔的优势来自于稳定而强大的客户资源;G宏达则具有铅锌矿资源优势和金融优势。
成为十大牛股的大多数是龙头股,龙头股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行业龙头,如宝钛股份是我国最大的以钛为主导产品的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化生产、科研基地;另一类是题材龙头,如G天威是新能源板块的龙头。
除了以上因素以外。概念比较独特,或者有股改加重组题材的也成为个股走强的因素,而G永久大股东上海中路承诺在公司A股最高历史价以下不减持(这是目前唯一一家作此承诺的公司),也对股价形成一定支持作用。
十大熊股--2005年中国股市"跳水明星"
在股市回暖的氛围中,2005年不知不觉来到了岁尾。从12月22日开始,本报连续推出由经济编辑部特别策划的系列报道??“2005年中国股市档案”。今天推出最后一篇??“中国股市档案之
利润杀手”。这组系列报道的前七篇分别是“中国股市档案之十大新闻”、“中国股市档案之新新词汇”、“中国股市档案之拍案惊奇”、“中国股市档案之众说纷纭”、“中国股市档案之大浪淘沙”、“中国股市档案之惊人言论”、“中国股市档案之发财机会”。近日,本报将和搜狐证券频道联合推出该系列报道的网络版,敬请读者关注。
2005年大盘还未从弱市中走出,不过跌幅开始收窄;放眼个股,跌幅仍不小,尤以领军“大熊”跌得悲壮。“大熊们”以暴跌的方式,释放出自身的巨大风险,同时对市场人气带来打击。可以说有“大熊”肆虐,熊市就还没有结束;而“大熊”终结之时,可能就是牛市来临之日。(太阳每天都是新的,帐户每日都在增值!)
1、思达高科(000676)最大跌幅86%
思达高科是2005年度当之无愧的高台跳水冠军,以86%的最大跌幅入选年度十大熊股之首。公司主业经重组后转变为以电力设备为主的电子产品的生产销售,但基本面及盈利水平仍非常一般;但在二级市场上,其股价因有小盘优势和重组题材而被爆炒,涨幅惊人,尤其是在4年大熊市中一直拒绝调整,成为筹码高度控制和股价严重脱离基本面的老庄股。但该股今年6月份的暴跌,充分说明一点:缺乏基本面支撑的虚高或过高的股价,其最终无一不是轰然倒下痛苦回归。从这里,投资者会意识到:一定要坚决回避高度控盘、股价严重虚高的老庄股,像金宇车城(000803)、金德发展(000639)等,一定要视之如无“股”,等待它们的同样是痛苦的价值回归过程。
2、ST太光(000555)最大跌幅86%
该股是今年ST板块中的跳水冠军,前7个月基本上是“跌得没完”。该股可以说是2001年前大行其道的牛股缩影:一是袖珍盘,自然获得高定位;二是高科技+重组,在当时是最具爆炸力的,引来庄家几乎完全控盘。所以尽管多次重组没有什么结果,尽管基本面极度恶化,仍能高位横盘拒绝跟随熊市调整,成为人见人怕的“死股”。但从今年第一个交易日开始,该股自觉无趣不得不选择了漫长痛苦的价值回归之路,其下跌前半段还能做个样护护盘面,下半段终于出现连续硬跌停,一口气就走完了别人用了4年才走完的路。虽然今年逃过了暂停上市的噩运,但前途仍然非常艰难。这说明一点:严重偏离基本面的交易品种,不跌是时候不到,一旦开始跌就是以最惨痛的方式展开。
3、*ST金荔(600762)最大跌幅80%
金荔科技是典型的上市公司造假、机构人为爆炒的“怪胎”。原飞龙实业主营物资回收,虽绩差但因小盘重组定位偏高,在有机构高位接过筹码的同时,金荔集团入主公司配合运作,先是造出一个喜人的经营业绩水平,后又制造出杜仲产业这一概念刺激股价;机构是从让市场相信发展到自己最终也迷失于概念之中,而错过出逃机会,直到今年初上市公司问题掩盖不住,股价才终于彻底引发雪崩似的下跌,其后虽一度垂死反抽但无奈公司造假、亏损等压力重重压下来,股价一头狠狠地栽到1.05元才喘过气来。这就等于是上市公司和机构一起将股价泡沫吹大,啥劲都使出来了,但最终还是要破的。这在2001年前是市场比较流行的做庄手法,但能坚持到今年才倒下来,其手法已属隐蔽高明。所以投资者在如今市场上,要细研财务报表和行业动向,才能避过造假这一最伤人的伤害。
4、*ST云大(600181)最大跌幅79%
云大科技沦为十大熊股行列可以说是无辜的,完全是利益集团恶性争夺控股权的牺牲品。作为云南第一家高校上市企业,曾因产业基础坚实和业绩优良被寄予厚望。但随着股权运作的开始,公司就此陷入旷日持久的股权相争恶性大战,导致主业经营荒废了,化肥和农药等原有农业优势不复存在,新上的生物制药推广很困难,财务黑洞屡屡曝光等,其二级市场股价也是一泻千里,面临暂停上市噩梦;并且现在还看不到转机,而面对“烂”掉的企业和股票,争购方已开始撤退,想想当初颇有意气用事之感。在这场因股权之争而导致经营恶化、股价暴跌的事件中,可以说是没有赢家,当然最受伤的还是那些拿自己钱买流通股的普通投资者。
5、三木集团(000632)最大跌幅78%
三木集团是2005年度抢先出闸的第一个“跳水明星”,从2月1日开始连续8个跌停进入惨痛的价值回归过程,其后更是一路阴跌至1.91元才获得支撑。该股是典型的资金强攻型老庄股,股价一直高位盘住,公司基本面却并无引人注目之处,也无赶潮流之举,经营业绩长期是维持一般水平;股价最终撑不住而一泻千里,公司当时并未爆出什么丑闻黑洞之类的,但年底预告将首次出现年度亏损。跌成十大熊股,外因应该是做庄资金无法支撑方面问题,内因是相对于市场整体调整水平,其基本面根本就无法支持其过高的股价。因此即使公司基本面平静,也要衡量其股价水平在整个市场架构中的位置。
6、华源制药(600656)最大跌幅76%
从“老八股”的浙江凤凰经历多次重组,最终纳入央企华源系医药大产业蓝图之下,二级市场股价也一直表现坚挺,拒绝跟随熊市调整。但进入2005年,该股却以惨烈的方式从牛股迅速变成“北极熊”,股价一口气从8.06元猛跌至最低1.9元,其后也一直走熊。究其原因,一是其股价水平相对于整个市场架构来说,本身就有内在的调整要求;二是经营遭遇困境,像国际维生素C市场价格持续走低等,导致经营业绩出现亏损;三是华源系多年大举债大扩张的策略,今年终于遭遇资金紧张、银行逼债、股权冻结,公司也相应受累。这说明处于“系”中的上市公司是最容易受伤的。好在华源央企的背景,随着央企诚通集团投入巨资重组,华源系走出困境指日可待,同时公司作为国内维C生产四大龙头之一的产业基础很坚实,并拟专注于此,因此流通股东还存在一定希望。
7、ST商务(000863)最大跌幅74%
和光商务是典型的视大股东上市公司为提款机,长达数年掏空上市公司的个案。原北商技术上市后凭袖珍盘就获得很高的定位,其后和光集团入主,通过一些高科技概念股价更是获得爆炒。公司主业并不明晰,所宣扬的科技概念一直都让市场觉得晦涩难懂,更未能形成产业效益,但这并不影响市场对其盲目追捧。随着证券市场辉煌散去,上市公司问题掩盖不住之际,公司实际控制人玩起走为上计、出逃国外,弃巨额债务及经营烂摊子于不顾。二级市场股价在持续阴跌后,今年更是等来更猛烈的暴跌,完成了从昔日“科技明星”到今日“垃圾明星”的巨变。由于公司已完全掏空、负债累累,几无资源,无人愿填这个大窟窿,公司前景非常渺茫。这里投资者要引起注意的一点是:对于无法搞懂在做什么的上市公司,还是敬而远之为好。
8、*ST兰宝(000631)最大跌幅73%
从当年大牛股沦落为熊股明星,起伏皆因从长春兰宝更名为兰宝信息。公司主业是为一汽提供保险杠等汽车配件,靠着地利日子过得本还可以,但以这么一个小摊子却想撑起长春光谷的大半壁江山,先后投入巨资建起笔记本电脑、液晶电视、手机等三大生产基地,股价是炒得老高,但“信息”就是下不出蛋来。结果是三大信息产业的高投入高消耗,终于压垮了本可勉强糊口的汽配小产业,股价在去年底大跌的情况下今年又出现暴跌。虽然有急欲扩张的民企有意收购,但前景不明。
9、抚顺特钢(600399)最大跌幅70%
抚顺特钢不幸在2005年机构和公司共同上演的一出闹剧中,出演了一个悲剧性角色。该股是钢铁股中的绩差股,所以在钢铁蓝筹行情中一直没有表现。其后却从4元下方一路狂飙至9元,这时公司发布消息山西晋煤集团拟收购重组,同时翻看股东名单却发现先知先觉的基金扎堆前十大流通股东。正在市场期望最热门的煤炭能给上市公司业绩和股价再烧把旺火,该股4月份却从9.2元一头猛栽下来,单边下跌创出上升以来新低2.8元才企稳。这时公司又发布一个晋煤集团终止收购重组的消息,同时翻看股东名单却又发现原来扎堆的基金,再次先知先觉地消失得无影无踪,只留下一些自然人流通股东还站在山顶傻等着山西的煤来升温。从这里可以看出:基金也炒重组股,不过都是高手,能先得到消息,进出还挺快。因此,投资者对于那些提前透支炒作、导致股价虚高的股票,一定要保持应有的警觉,而不能完全迷失于绚丽的想象。
10、*ST国瓷(600286)最大跌幅70%
如果说要评选2005年市场最熊的板块,那可能非湘股莫属。随着鸿仪系、成功系等崩塌,湘股大面积进入最为灾难深重的阶段,而国光瓷业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缩影。鸿仪系入主后,弃具品牌优势的原有主业于不顾,极尽手段地利用上市公司平台去恶意融资,从而将公司陷入主业经营困难、财务黑洞深不见底、职工安置成问题等极度困境中,二级市场股价今年也是暴跌之后还能暴跌。这是较有代表性的民企利用国企改制和资本魔方实现财富大挪移的事件。如果鸿仪系的大窟窿没人去填,那等待公司的很有可能是退市的命运。所以投资者对于那些不顾自身实力盲目造“系”的,尤其是民营企业,最好是只当“戏”来看。
撰稿 中证投资 张志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