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平台 » 股票属于做市商交易模式吗
扩展阅读
诺安股票基金值得买吗 2025-08-05 02:59:36

股票属于做市商交易模式吗

发布时间: 2021-09-04 09:57:06

A. 关于股票交易方式

股票交易方式主要就是网上交易,手机交易,电话交易,以及现场交易,你说的做市商交易是说的三板的主力。

B. 股票市场是否引入做市商制度

估计短时间内很难引进的。不过,融资融券的模式已经具有了做市商的雏形。

C. 撮合式交易模式和市商模式有什么区别

现今两种交易制度的矛盾焦点是“快”和“慢”。

以下来我将以这个矛盾焦点为中心来描述两种交易制度的区别。

首先来讲做市商

做市商制度已经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现今做事商的制度不仅仅只有一种。我主要讲一下纽约交易所的专家制度和纳斯达克交易所多做市商制度。

专家制度:

一个股票只有一个做市商,这个做市商目前都是财力雄厚的大公司,该公司委派一个人负责在纽交所替股票做市,这个人就被称之为专家(在过去,做市商绝大多数是富有的个人和家族,只是j经过时代的发展,股票的成交量和波动幅度越来越大,个人难以承受如此巨大的风险,才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形式)。

要说专家制度最大的好处就在于“价格发现功能”,假设一个投资者委托经纪公司想买1000股GE的股票,首先通过专家给出一个报价,但此时他自身不允许动用自己的资金与其交易(这是纽交所规定的),他必须主持一场小的拍卖会(由其他场内经纪人采用竞价喊单的形式)。

如果有其他场内经纪人愿意接这个单子,然后再与其中报出最优价者成交。如果没有人愿意接这个单子,那么就按专家的报价成交。如果其他场内经纪人只愿意卖800股,那么剩余的200股也是和专家来成交。这么一来,专家制度既能提供当时市场最好的报价(通过场内竞争喊单),又能提供必要的流动性。

多做市商制度

意如其名,即一个股票由多个做市商共同来做市。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由于美国OTC市场当时现状发展而来的,在这里我就不详述了。假设一个投资者委托经纪公司想买1000股苹果公司的股票,然后由这个经纪人将这个信息输入“超级蒙太奇(一个计算机系统)”,为苹果公司做市的做市商们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看到这个客户的购买指令,于是就由做市商之间竞争报价来为这个客户成交。

但是多做市商制度与专家制度的区别就在这里了,后者可以保证为客户提供最后的流动性(因为只有一个做市商)而前者就不能保证了(因为你无法强行规定哪个做市商必须接下这个客户的订单)。当30秒过后,如果没有哪个做市商愿意与其成交,那么这个订单就会被送到ECN(电子撮合交易)市场上。

所以我个人观点是:多做市商制度既不能保证最优价格,也不能保证最后流动性,而且也保证不了成交速度。关于以上观点的论证,可以回顾纳斯达克爆出的“差价门丑闻”和2003年纳斯达克和ECN借纽交所爆出的“老鼠仓丑闻”对其发动的“交易所大战”中的先后表现进行推理,在这里也不再详述了。

那么为什么纳斯达克为什么还会存在?是因为纳斯达克主要是那些规模小、高风险公司的融资市场,美国政府鼓励小企业不断创新,所以必须要有为这些小企业上市融资的场所,这就是纳斯达克市场存在的最重要的理由。

综上所述: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做市场制度中存在人工环节,和电子系统比较起来,自然就慢了。但是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相比较而言专家制度能够提供最大限度的流动性。

撮合交易

上面讲到了ECN,它就是美国撮合交易制度的代表。它采用的全电子模式。很明显,优点就是快,因为无人工等中间环节,指令直接送到电子平台上去撮合。我国的上交所和深交所就是采用的这种模式。同样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流动性和最优价格的问题。

谁快谁慢已经很清楚了,那么为什么还说矛盾的焦点是“快”和“慢”呢?这就要回顾2003年美国交易所之间的大战了。事件的背景和详细经过我就不多介绍了。ECN和纳斯达克借纽交所场内经纪人和做市商爆出的“老鼠仓丑闻”的由头向后者抢占市场份额。

前两者借此事件全盘否定后者的专家制度。流动性和最优价格的优势自不用说了,纽交所都拿出了大量数据来证明其优势。但美国还有一个《投资人保护条例》就是交易所的会员,必须把客户的交易指令先送到能提供最优报价的市场上去成交(除非客户明确指定在哪个市场上交易)。

有了这个条例,ECN和纳斯达克的经纪商们经常要把它们客户的单子送到纽交所去成交,自然而然它们所享受到的市场份额就小了。于是他们就抓住一个观点:即他们把客户单子送到纽交所去之后,当时参考的最优报价已经没有了(市场变化的速度很快),客户实际上难以保证按照最优报价来成交,以此让美国国会取消这条保护条例。

最后的结果是纽交所和ECN、纳斯达克之间谁也没办法拿出充分证据来证明这个观点的对错,于是就有了这个“快”和“慢”的矛盾焦点,至今未决。后期就只有ECN一直揪着不放,而纳斯达克就不怎么激烈了。这个非常值得玩味,这也是我为什么认为多做市商制度,缺点太多的原因之一。当然就事论事,随着以后制度的完善,多做市商制度可以得到改观,说不定超过专家制度也不失为一种可能。

PS:你如果想了解更详细内容的就推荐你一本书《大市场 美国证券市场风云实录》,作者:林建。新浪爱问上有PDF,可以去下载。另外还想说一句:许多事情真相我们是难以知晓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2003年的交易所大战,玩味玩味,那么最后的观点当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以上内容不包含期货、现货、其它金融衍生品的做市商制度(其中包括LME和CME),那个我还不了解,待有了解之人继续解答吧!

补充:做市商制度还能起到稳定市价,减小市场波动幅度,防止其他人控盘操纵股价的作用。单独的撮合交易制度,很容易被庄家控盘,操纵股价,这点看我们中国的股市就很清楚了。

D. 港股的交易方式是做市商还是内地连续竞价这种

港股市场上产品比较多 不同产品交易方式不一样的

股票是采用的竞价交易 T+0买卖 T+2回转 无涨跌幅

但是 涡轮 牛熊证就是做市商制度了 也是T+0买卖 无涨跌幅

还有 商品期货 国际期货 黄金 外汇等等 交易制度不一而足 具体的再交流了

E. 股票交易中的造市商与做市商有什么区别

1、做市商:
和坐市商是同义词,是指在证券市场上,由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的独立证券经营法人作为特许交易商,不断向公众投资者报出某些特定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并在该价位上接受公众投资者的买卖要求,以其自有资金和证券与投资者进行证券交易。买卖双方不需等待交易对手出现,只要有做市商出面承担交易对手方即可达成交易。
做市商通过这种不断买卖来维持市场的流动性,满足公众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做市商通过买卖报价的适当差额来补偿所提供服务的成本费用,并实现一定的利润。

特点:
(1)提高股票的流动性,增强市场对投资者和证券公司的吸引力。
在创业板市场上市的公司一般规模比较小,风险也比较高,投资者和证券公司参与的积极性会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广大投资者更容易失去信心。也许在创业板设立初期会出现一股投资热潮,但这并不能保证将来的市场不会出现低迷的现象。
如果有了做市商,他们承担做市所需的资金,就可以随时应付任何买卖,活跃市场。买卖双方不必等到对方出现,只要由做市商出面,承担另一方的责任,交易就可以进行。因此,做市商保证了市场进行不间断的交易活动,即使市场处于低谷也是一样。
(2)有效稳定市场,促进市场平衡运行。
做市商有责任在股价暴涨暴跌时参与做市,从而有利于遏制过度投机,起到市场“稳定器”的作用。此外,做市商之间的竞争也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市场的稳定。
在NASDAQ市场上市的公司股票,最少要有两家以上的做市商为其股票报价,而一些规模较大、交易较为活跃的股票的做市商往往达到40多家。平均来看,NASDAQ市场每一种证券有12家做市商。这样一来,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就会得到很大的缓解,个别的机构投资者很难通过操纵市场来牟取暴利,市场的投机性大大减少,并减少了传统交易方式中所谓庄家暗中操纵股价的现象。
(3)具有价格发现的功能。
做市商所报的价格是在综合分析市场所有参与者的信息以衡量自身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形成的,投资者在报价基础上进行决策,并反过来影响做市商的报价,从而促使证券价格逐步靠拢其实际价值。

2、造市商:
造市商(market maker)为证券交易所指定的买卖中间商,主要业务是为买方及卖方进行报价、并且为双方寻找最佳价格撮合交易,本身则从买卖差价中获利。

特点:
不间断地主持买、卖两方面的市场,并在最佳价格时按限额规定执行指令;发布有效的买、卖两种报价;在交易完成后的90秒内报告有关交易情况,以便向公众公布。
真正的做市商市场应该包括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做市商和投资者之间的零售市场;第二个层次是做市商和做市商之间的批发市场。
证券做市商市场,包括“复合型”证券交易市场和“单一型”证券做市商市场(OTC市场)两类,其中“复合型”证券交易市场又可分为“混合型”证券交易市场(如纽约证券交易所)和“平行型”证券交易市场(如伦敦证券交易所)。

F. 关于股票做市商

做市商的利益与风险
做市商在增加股票、证券、商品等标的物的交易流动性方面做出了很大贡献,做市商做出以上贡献这种行为本身也是为逐利所驱动。做市商在做市过程中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来源的利益:

1.价差收益:
做市商报价的买入价格与卖出价格之间的存在价差利益,做市商通过“低买高卖”获得的标的物商品或证券的买卖价格差利益,这是做市商的利益来源之一。

2.交易佣金:
在一些大宗商品或交易不活跃的证券品种中,有些做市商还按一定比例约定,向客户收取交易佣金。在交易量大、交易非常频繁的大型证券或标的商品中,做市商一般不再收取交易手续费,比如在外汇交易中,做市商一般都不再另收取交易费,做市商通过调节买卖报价差的大小来获得收益。

3.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收益:
做市商按低报价买入标的商品后,不太可能马上高价卖给客户,一般需要持有一段时间,在这个时间过程中,就存在价格波动导致的风险和收益。
由于市场价格波动产生的利益与风险是由做市商自己来决定,并由做市商用自有资金和自有证券等标的物做担保,所以市场价格波动产生的利益与风险都由做市商自己承担。
如果客户卖出商品或证券给做市商,做市商买入后没有及时卖出,此阶段市场价格发生变化;假设价格上涨,做市商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后,就可获得额外的投资收益,这是市场对做市商承担市场风险的奖励。假设市场价格出现下跌,做市商只能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出现买卖价差亏损,这是市场对做市商没有充分迅速履行交易的惩罚。

G. 股市中的做市商是什么

做市商制度是一种以做市商为中介的证券交易制度。做市商向市场提供双向报价,投资者根据报价选择是否与做市商成交。传统做市商制度下,投资者委托不直接配对成交。
一、新三板选择做市商制度的条件
(一)股票挂牌时拟采取做市转让方式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1、2家以上做市商同意为申请挂牌公司股票提供做市报价服务,且其中一家做市商为推荐该股票挂牌的主办券商或该主办券商的母(子)公司;
2、做市商合计取得不低于申请挂牌公司总股本5%或100万股(以孰低为准),且每家做市商不低于10万股的做市库存股票;
3、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协议转让方式的股票,申请变更为做市转让,应当复合的条件:
1、2家以上做市商同意为该股提供做市报价服务,并且每家做市商已取得不低于10万股的做市库存股票;
2、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三)转让方式的股票,申请变更为协议转让,应当符合的条件:
1、该股票所有做市商均已满足《转让细则》关于最低做市期限的要求,且均同意退出股市;
2、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公司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做市商成交方式:
做市转让采用集中路由、集中成交的模式。全国股份转让系统对到价的限价申报即时与做市申报进行成交;如有2笔以上做市申报到价的,按照价格优先、时间优先原则成交。成交价以做市申报价格为准。
1.做市商T+0:
做市商当日买入的做市股票,买入当日可以卖出。此外,每个转让日15:00做市转让时间结束后,还有30分钟的做市商间转让时间,但该时间段内做市商买入的股票,买入当日不得卖出。
2.做市商最低做市期限:
挂牌时采取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和由协议转让方式变更为做市转让方式的股票,其初始做市商为股票做市不满6个月的,不得退出为该股票做市。后续加入的做市商为股票做市不满3个月的,不得退出为该股票做市。
3.做市商豁免双向报价的情形:
为了使得做市商能够获得一定的时间来调整库存股票,继续履行双向报价的义务,给予做市商在一定情形下的双向报价豁免权力.
当做市商库存股不足1000股时,可豁免卖出报价;做市商库存股达到做市商股票总股本20%时,可豁免买入报价。豁免时间为二个转让日。

H. 做市商交易模式的做市商制度

做市商制度,就是以做市商报价形成交易价格、驱动交易发展的证券交易方式。
做市商制度是不同于竞价交易方式的一种证券交易制度,一般为柜台交易市场所采用。
传统交易是由一个专家处理几百家上市公司股票交易,而做市商制度是多对一的关系,即一组做市商为一个上市公司服务。更重要的是做市商为交易提供了资金,在交易中做市商先要用自己的资金买进股票,然后再卖出。这些做法使得市场的流通性大大增强,增加了交易的深度和广度。
纸白银就是做市商制度的,银行就是做市商,就是银行报价您来买,但是要高于报价才能买到,价格是银行给报出来的,相对于做市商制度来说,对应的是撮合成交,就是交易者之间自己报价,自由买卖没有人来干涉价格,比较公平。

I. 证券场外交易采取做市商制,场内呢

做市商主要是柜台交易市场的交易方式,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在市场里面有证券公司做市,即证券公式通过一定的价格买进和卖出,证券公司主要的收入来自挣取中间的差价。
中国的证券市场采用连续竞价和集合竞价相结合的的制度,在开始交易的一段时间采用集合竞价制度来确定开盘价,开盘后采用连续竞价制度交易,上海证券交易所收盘是也是采用连续竞价,而深证最后三分钟是采用集合竞价方式决定收盘价。所以中国的券商的收入主要是来自交易中所收取的佣金。
二者的区别在于:做市商制的投资者都是和机构交易的,而竞价制是投资者之间进行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