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寇蒂斯莱特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国家大基金减持三家股票 2025-05-15 15:13:24
上元教育股票代码 2025-05-15 15:08:34
600037股票价格 2025-05-15 15:06:06

寇蒂斯莱特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1-06-02 22:21:41

❶ 寇蒂斯的生平

1904年,他设计了“加利福尼亚之箭”飞艇并制造了一台发动机。由于在飞机发动机方面的成就,1907年加入航空试验协会。1908年7月4日,他驾驶自己设计的“六月臭虫”飞机飞行获得“科学美国人”奖杯。接着他开始涉足水上飞机领域,把自己的“六月臭虫”号飞机装上两个浮筒,命名这架水上飞机为“潜鸟”,但是没能起飞成功。
1909年8月,在法国小城兰斯举行的飞行竞技会上,寇蒂斯驾驶No.1双翼飞机取得飞行速度冠军,该机安装的新型发动机也是寇蒂斯设计的。
1910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航空展览会,使寇蒂斯有缘见到了法国航空先驱亨利·法布尔和法布尔自己研制成功的水上飞机,该机在这次航展上引起巨大轰动。他俩讨论了许多有关水上飞机的问题,法布尔非常慷慨地向寇蒂斯提供了有关资料。由此,寇蒂斯开始思索超越法布尔,研制新原理的水上飞机。
1911年,寇蒂斯将他自己设计的陆上飞机改装成水上飞机。在机身下加了一只大浮筒,左右机翼翼尖处各安装一只小型浮筒,用于在水面滑行时保持平衡。这是第一架实用型水上飞机,寇蒂斯驾驶它访问了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
寇蒂斯善于向同时代的航空先驱者学习,但这个学习不是模仿而是超越。例如他学习莱特兄弟的“飞行者”号飞机用扭曲翼尖以操纵飞机转弯的方法,改进用副翼操纵,是一大技术进步;他学习法布尔的水上飞机设计,但他详细研究了浮筒式水上飞机的诸多弱点后,终于在1913年对水上飞机做了一次革命性的改进:把飞机中部的浮筒进一步放大,形成了船形机身,船身式水上飞机就此诞生,并很快取代浮筒式水上飞机,成为主流机种。
1919年5月,美国飞行员驾驶寇蒂斯设计的NC-4水上飞机首次分段飞越大西洋成功。1929年,两个航空先驱创立的曾经是竞争对手的航空公司―莱特航空公司和寇蒂斯飞机公司合并为寇蒂斯-莱特公司。该公司曾研制生产了P-40型战斗机、C-46运输机等著名飞机。

❷ 跪求寇蒂斯公司的资料大神们帮帮忙

寇氏与莱特兄弟均是以制造脚踏车起家,改良内燃机而获成功。莱氏兄弟以此成就用于发明飞机,寇氏则藉此开创机车事业而闻名,并为一些当时气艇广泛采用。一九○七年,美国航空器研究实验协会(下称AEA)创办人即电话发明人亚历山大·格拉罕·贝尔博士邀请寇氏入会,主持飞机研究发展工作。缘以莱特兄弟在一九○五年十月,以其所制之“莱特飞行家第三号”飞机,表现杰出,其滞空时间长达三十八分零三秒钟之优异性能,推荐给军方,但未被采纳,失望之余停止一切有关飞机的所有活动长达三十个月之久,为填补此段空档,AEA始推出自行研制飞机,并在一九○八年三月,该会第一架“红翼号”飞机,由该会会员飞艇专家兼世界上第一位跳伞家汤马斯·司各脱·包德温先生试飞成功;继之三架分别命名“白翼号”、“六月甲虫号”(即前文中所述获第一届美国科学奖同一架飞机),以及“银箭号”,先后均成功的飞上天空。“银箭号”后来运往加拿大,是为该国第一架飞行成功的飞机。 一九○九年三月,AEA之主要研究任务已告完成,因制造飞机非该会的主要目的,故而解散,会中研究发展所得之专利,均移转各原研发会员所有。 寇氏返回其自设之GH寇蒂斯制造公司,继续利用其在AEA协会中所获得的经验研制飞机。此时一位航空界的同行奥古斯塔·赫林先生前来寇氏公司投资合作,自谓拥有甚多飞机之制造专利,可助寇氏开拓飞机产制事业,无惧来自莱氏兄弟有关专利之争讼。旋于一九○九年三月,成立赫林及寇蒂斯飞机制造公司,但此公司并未实际运作,不久即告结束。这段期间赫氏非但未为寇氏在莱氏控告侵权案中,提出任何有利之反证,反使寇氏卷入诉讼直至一九三○年去世为止。 一九一○年,寇氏开设飞机展览表演公司及飞行训练学校,藉以宣扬航空理念,灌输飞机知识,以备将来生产飞机时之拓销。寇氏最初产制之飞机仅销售民间及私人,但其真正的目标则在军方。惟当时军方受传统观念束缚,管道难通,从陆军直到一九○九年,始购买一架莱式B型机,海军迄一九一一年仍无任何动静,如何获得军方重视,是为关键。寇氏针对此点,特为军方安排各种示范表演,以显现飞机在未来战争中所具之潜能。为取得海军信赖,在一九一○年十一月十日,推出一架装用五十匹马力发动机之寇式双翼推进式机。由寇氏雇请之飞行员尤金·伊莱先生驾驶,在维琴尼亚泊地之巡洋舰“伯明翰号”之前甲板所铺之木制平台上起飞,安全着陆在岸上。复又在一九一一年元月十八日,仍由伊氏驾驶原机在旧金山湾停泊之战舰“宾夕凡尼亚号”后甲板上,铺设附有橡皮绊绳之木制平台上降落,伊氏以机上所装之捕捉绊绳阻止飞机前进而安全停止后,旋即调头转向飞回岸上。这两次成功的表演深获军方肯定,为开启航舰作战战术观念之肇始。 一九一○年十二月一曰,寇氏成立寇蒂斯飞机公司,继又在同月十九日成立寇蒂斯发动机公司(以下均称寇厂)。其首批产制的机型称为寇式推式机,分单座之D型及双座之E型。此机是延续AEA时代之“银箭号”飞机发展而来,其构形仍为骨架形机身、双翼推进式。使用竹木材质及钢管组架机身,侧视呈菱形,前衍架鼻端装有双片式升降舵,后衍架尾端装有固定式安定面及单翅式方向舵,机身中央装有一具寇式六十匹马力水冷式V型发动机,主轴带动一具推式螺旋桨,其前方为驾驶员席位,下方为钢管组架成形之前三点式起落轮架。木架蒙布式双翼安装在机身中央发动机部位之上下方,上下机翼两外侧中间装有铰链式副翼,方向盘式操纵系统,方向盘左右转动带动方向舵,前后推拉带动升降舵,副翼之动作则藉飞行员肩部左右偏斜而作用。一九一一年三月陆军以六千美元购得一架,是继莱式机后之第二架军机。海军则在稍后购买两架,其中一架改装水机成功,一九一二年复发展飞船亦告成功。至此寇厂已奠定其在航空界及飞机制造业上之稳固基石,并也成为海军战机之最大供货商。 一九一一年,我国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革命军初期面对北方清军强大之压力,急谋对策,乃有购买新式武器之迫切,同志建议采购飞机以增战力。海外侨胞闻讯踊跃捐款。旧历九月初,旅居芝加哥革命同志梅培先生,向洪门筹款局建议,拨款购机充实军用,于是梅氏受命负责购机及觅请人员等事宜。十一月间,在旧金山成立华侨革命飞行团,以旧金山飞行器公司名义向寇厂购买寇氏推式机六架,推举华侨飞行家谭根先生任团长,李绮庵、余夔为团员,美国人威尔·科克斯为飞机装配师。这些飞机分两批船运来华,首批三架由李绮庵等三人随船押运,于一九一二年元旦前夕到达上海,旋转南京,国父下令在南京玄武湖附近辟地修筑机场,委派旅美华侨邝灼先生督建驻守;未几第二批的三架也到了,暂存上海江南制造局,计划在上海、南京两地试飞及训练投弹。 美国寇蒂斯-莱特公司于1929年8月9日建立,它是由飞机和发动机公司、寇蒂斯-莱特航空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合并组成的。 一九一七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参战后,海军急速扩编,亟待补充大批巡逻飞船,以应防守海岸及对付德国潜艇之威胁,并希望在最短期间获得,因此要求寇厂设计一种构造简单,易于大量生产,体形较小,节省船载空间以利运送,并可在浅水中起降之单发动机飞船,以取代原有之H型大型飞船。针对此一要求,寇厂推出HS系列飞船,H代表水机,S代表单发动机,此一新机实为寇式H-14式双发动机飞船之改造缩小型,型号为HS-1型,装用两百匹马力寇式“V”型八缸水凉发动机,并排双座,开敞式座舱,一为驾驶员,另为观测员;稍后在机首增设一射手舱,上置环形枪架装有活动机枪一支,以及通信灯号等设备。另在两边机翼下方弹架上各挂一百八十磅弹一枚,不久此机换装美国自由厂制之三百七十五匹马力“V”型十二缸水凉发动机,飞机型号改为HS-1L型,此处L代表发动机制造厂商;旋为美国海军大量订购,并定此型机为标准之海岸巡逻飞船。寇厂限于厂方设备及人员均不足情况下,无法承揽全部订单,遂授权他厂分担生产,计寇厂自制六百四十四架、标准飞机制造厂制两百架、罗乌伊拉·富勒厂制一百五十架、波音厂二十五架、加劳泰德厂六架,以及拉夫希德厂(即后来之洛克希德厂)两架。HS-1L型机首批于一九一八年元月十八日出厂,三月在迈阿密海军基地成军;五月四日首批八架运往法国参战。 此机之构造系延续寇式飞船传统式制造方法,机身为一木架结构,层板密封单阶艇身式,前段底部为宽弦式,开敝并座式驾驶舱位于下翼前椽,机头前端为一开敞式射手舱。机翼为木梁及翼肋组合外敷蒙布而成,上下翼间为三隔式支柱,上翼外侧两端上方装有防侧滑栅,下翼下方装有稳定小型浮筒,发动机位于机身上方,两翼之间钢管组架之上,带动一具木制四叶推式螺旋桨。 HS-1L型机之性能不如预期,尤以发动机故障频生,加以所携带之一百八十磅炸弹威力不足构成潜艇之严重伤害,因此须作重新设计改良。首先将上下机翼展各增加十二呎,提高升力增大酬载,复将发动机位置提高,使其上部与上翼底部齐平,如此可装用大桨距螺旋桨以增加发动机效率;经此改良后,飞机失速速度大为减低,利用此一慢速特性可有效侦测及追踪潜艇;又改用两百三十磅炸弹可直接摧毁潜艇,并以戴维氏无后座力炮取代机头射手舱之轻机枪。新机虽配有无线电通信设备,但大多数此型机仍使用信鸽为传讯工具。此一改良新机型号为HS-2L型,据悉当时此机之造价,每架高达美金一万六千九百元,美国海军鉴于此型机之优异表现,遂令合同中所有尚未出厂之HS-1L机,全部改为HS-2L型,凡不能以此标准修改且已服役的HS-1L型机,严格限制用于训练,HS-2L型机共制出一千余架,仅法境美国海军的十六个基地中,即装备一百八十二架,其余的则部署在美国本土及海外基地,战后大部分所裁减的此型机,均以剩余军品低价销售民间,美国海军仅保留少数,服役至一九二六年,始由新型机种取代。1918年寇蒂斯公司又成功试飞了更先进的NC-4水上飞机,但已没机会参加一战,1919年5月,美国飞行员驾驶寇蒂斯设计的NC-4水上飞机首次分段飞越大西洋成功,该机一直服役到20世纪20年代。 寇蒂斯霍克(CURTISS HAW II)双翼及单翼战斗机是在 1930 年由美国出口售给中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时,寇蒂斯公司曾出口 299 架双翼机,另在两个国家特许制造若干架。寇蒂斯 75 机有两种出口型。一种是带有固定起落架,装有莱特旋风(Cyclone)780 马力发动机,简称为 H-75。此型飞机自 1937 年为中国、泰国、阿根廷共生产 73 架。另一种为稍重而轻快飞机,有可回收起落架,装置双黄蜂(Wasp)或旋风 1,100/1,200 马力发动机,简称为 H-75A。此型大量生产,自 1938 年起,出口到法、中……等六个国家。它与美国空军 P-36A 战斗机基本相似。 线条优美的 P-40 战斗机的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 1934 年出现的 P-36 战斗机。1934 年 11 月,寇蒂斯公司开始着手设计一种悬臂式下单翼,向后收放的起落架和全金属应力蒙皮结构的战斗机,寇蒂斯称其为鹰式(HAWK)。在通过陆航队的测试之后,便以 P-36 的编号投产,成为当时速度最快的美国战斗机。它的外销型,霍克-75 大量销往中国、法国、英国、芬兰,二战初期相当活跃。其中英国空军称这种飞机为“莫霍克”(MOHAWK)。 寇蒂斯公司的C-46“突击队员”运输机服役于1940年3月 ,后在驼峰航线表现出色,为中国的抗日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1945年3月23日美国军方宣布将装备新一代的全天候截击机来替代诺斯罗普的P-61“黑寡妇”夜间战斗机,共有6家公司参与了项目竞争,其中就包括寇蒂斯-莱特公司。该公司在1945年11月21日开始研制XP-87,并在1948年3月5日1号机首次试飞,试飞后发现飞机的先天动力不足,于是准备在第2号原型机上更换General Electric J47-GE-15发动机,但2号原型机还没有完成项目就取消了,黑鹰最终败给了诺斯罗普的XF-89。其实黑鹰设计的还是很漂亮,也很前卫,黑色的外形,巨大的机体和4发并联双台发动机布局是XP-87最明显的特点,飞行员和雷达操作员的座椅并列布置。1号原型机装有四台Westinghouse XJ34-WE-7涡轮喷气发动机,单台推力136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为22600千克,空重为11760千克。翼展18.29米,机长19.15米(也有说是18.85米),机高6.10米,翼面积55.74平方米(通过数据可见飞机是如此的大),最大速度是965千米/小时(600米),最大升限为12500米,最大航程1610千米,机载武器为4门20毫米机炮。 另: 1947年9月8日后,XP-87改为XF-87 Curtiss Wright XF-87 原型 Curtiss Wright F-87A 初期量产型 Curtiss Wright RF-87A 侦察型 1958年,从西德纳苏公司购买了转子机专利权。寇蒂斯-莱特公司并不想在其本公司生产各种转子机,而是计划研究转子机的用途和基本机器,并把专利权转卖给其他公司。

麻烦采纳,谢谢!

❸ 寇蒂斯C-46运输机的介绍

C-46突击队员(Curtiss C-46 Commando)是由一种商用高空客机设计转变而来的运输机。柯蒂斯C-46突击队员是由一种商用高空客机设计转变而来的运输机。在二战时期,它以“R5C”的型号被美国陆军航空队、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用于军事运输。它也被驾驶过它的人称为“鲸鱼”或“柯蒂斯灾难”、“水管工的噩梦”,特别在航空运输司令部机组成员中,它被称为“飞行棺材”。1C-46飞机是美国寇蒂斯·莱特飞机公司1937年研制生产的活塞式运输机。它原本是民航客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转为军用运输机。1940年3月,原型机CW-20首次试飞,1942年装备美国部队后,命名为C-46A,别名“突击队员”,共生产3180架。该机翼展32.9米,机长23.3米,机高6.63米。安装“高空增压器”后,该机不装货物时最大飞行高度为7620米,载重量为4.63吨。和当时的C-47运输机相比,C-46飞机的“胃口”大得惊人,它甚至能装下整辆吉普车,整艘小型巡逻艇。当然,也能运输人员和物资,尤其是运送不可拆卸的大型部件,如飞机发动机、发电机、医疗设备等。需要2架C-47飞机运输的物资,往往一架C-46飞机就能运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和盟国部队曾广泛使用这一机型。该机在1942-1945年间的“驼峰”航线空运中,发挥了极其重要作用,为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立下了汗马功劳。

❹ 寇蒂斯C-46运输机的服役中国

C-46型飞机是美国寇蒂斯·莱特飞机公司生产的活塞式运输机。1940年3月26日原型机首次试飞。1942年装备美军部队后,命名为C-46A,别名“突击队员”,总产量3180架。
C-46型飞机的发动机功率和装载能力比同时期的C-47型飞机提高了近一倍,由于C-46型飞机的发动机装有二速增压器,所以升限也比较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和盟国部队曾广泛地使用这一机型。它在1942-1945年间的“驼峰”空运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抵抗日本侵略者提供了大量必不可少的作战物资。
刚刚投入“驼峰”航线空运时,C-46飞机经常因机翼结冰、发动机熄火而坠毁。该机本来是用于执行低海拔地区物资运输任务,现在必须在高原飞行,发生事故的概率自然就高了。印度机场潮湿炎热的环境,和飞机高空飞行时遇到的寒冷干燥环境反差巨大,以至于C-46飞机即使在地面检查时一切正常,可到了空中,部件就一个接一个出问题了。“驼峰”空运期间,C-46飞机很多时候都是带故障飞行的。损失如此巨大,以至于一段时间内,“驼峰”空运总队不得不停飞C-46飞机,寻找改进办法。
二战结束后,美国曾以大批C-46型飞机援助国民党空军,并协助国民党向我国东北地区空运部队。特别是1948年春,驻守东北的国民党军队被人民解放军围困于长春、沈阳、锦州等孤城内,蒋介石派遣沈阳空运第49军利用位于锦州、沈阳、北平基地的飞机轰炸锦州外围的人民解放军阵地,4架C-46型运输机仅用一天时间就从沈阳向锦州空运部队5000余人,其运输能力可见一斑。
人民空军建立初期,通过国民党飞行员起义或缴获等途径共获得了18架C-46型飞机,成为了重要的空运力量,并在支援进军西藏的任务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9年10月1日,人民空军第一个空运队的3架C-46型飞机参加了开国大典受阅编队飞行,受到了第一代领导人的检阅;1950年4月15日,谢派芬、李嘉谊驾驶C-46型(8003号)飞机,穿越康定山口,试航康定成功,打开了通向西藏“天险”的大门;5月7日,王洪智、李嘉谊驾驶C-46型(8003号)飞机,穿越折多山口,试航甘孜空投成功;9月10日,徐骏英、易扬启机组试航德格空投成功;10月9日,王赐九机组试航邓柯成功;12月14日,刘耀宗、易扬启机组试航巴安成功,他们都为支援人民解放军陆军进军西藏留下了英雄的业绩。1952年6月7日,李向民、胡明涛驾驶C-46型(8051号)飞机试航太昭空投成功,开通了飞向拉萨的最后一段航程。
1982年,C-46型飞机全部光荣退役,有3架收藏于中国航空博物馆。它们因经历过重要战役的洗礼,而被列为国家重要文物。当年的“驼峰”飞行员们经常从国外来到中国航空博物馆,在这些C-46型飞机前面,追忆他们往日的战斗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