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天上证指数是多少
截止到2019年12月8日,今天上证指数是2912.01点。
上证综合指数是最早发布的指数,是以上证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为计算范围,以发行量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这一指数自1991年7月15日起开始实时发布,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
新上证综指发布以2005年12月30日为基日,以当日所有样本股票的市价总值为基期,基点为1000点。新上证综指简称“新综指”,指数代码为000017。
“新综指”当前由沪市所有G股组成。此后,实施股权分置改革的股票在方案实施后的第二个交易日纳入指数。指数以总股本加权计算。
(1)美元今日股票行情查询上证指数今天扩展阅读
指数需要修正的几种情况:
1、 新上市。对综合指数(上证综指和新上证综指)和分类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和行业分类指数),凡有成份证券新上市,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计入指数。
2、除息。凡有成份股除息(分红派息),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3、除权。凡有成份股送股或配股,在成份股的除权基准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除权报价×除权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除权股票);
4、汇率变动。每一交易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根据中国外汇交易中心该日人民币兑美元的中间价修正指数。
5、停牌。当某一成份股处于停牌期间,取其正常的最后成交价计算指数。
6、摘牌。凡有成份股摘牌(终止交易),在其摘牌日前进行指数修正。
7、股本变动。凡有成份股发生其他股本变动(如增发新股上市引起的流通股本增加等),在成份股的股本变动日前修正指数。修正后市值 =收盘价×调整后的股本数+修正前市值(不含变动股票);
8、停市。A股或B股部分停市时,指数照常计算;A股与B股全部停市时,指数停止计算。
2. 美元指数的涨跌跟中国股市有什么联系
1、 由于人民币汇率对股市收益有正向的价格溢出效应,即人民币汇率对中国股市影响较强,而中国股市对人民币汇率影响较弱。所以股市往往要滞后于汇市,也就是说美元指数经常会超前于上证指数。这对投资者非常有用。
2、 比如美元指数下跌时,股市就可能会上涨,投资者就可以积极入市。但由于美元下跌往往伴随着人民币升值,所以出口业务大的上市公司就要回避,但可以关注持有大量人民币资产的金融类上市公司,还有比较依赖进口技术的制造业类和进口大量矿产资源的上市公司。 美元指数上涨会导致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这也是为什么每当美元指数上涨时,有色金属等资源类上市公司股票经常会下跌的原因。
3、 美元指数作为一个指标虽然有以上诸多好处,但它跟中国股市特别是个股不可能完全一致,因为影响股市的因素非常多,美元指数不可能完全涵盖。它也不总是提前,鉴于股市对汇率也有反作用,有些时段股市也能反过来影响汇率走势。
4、 美元指数的走势与上证指数,不但联动,还有因果关系。美元指数,可以作为一种简单明了的趋势指标来使用。它的趋势,对判断金融地产和制造业以及有大量资源进口和投资业务的上市公司价格趋势,有着明显的指导意义。它同时在短期对有色金属等行业上市公司,也有直接的影响。
5、 A股市场权重股多集中在石油石化、金融、地产等权重股,同时之间的联系相当紧密,其上涨下跌具有同向性,而人民币汇改之后,美元持续贬值造成石油价格大幅上涨,同时在人民币升值预期下,大量热钱涌入,推高了以人民币计价的资源类及金融、地产股,从而为之后A股泡沫跟随国际市场崩溃埋下了伏笔。因此可得出作为美国资金流向风向标的美元指数与A股上证指数呈明显负相关的结论。
6、 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前景,使得大量热钱通过QFII和其他合法以及不合法的各种渠道涌入中国,很多已经外逃的各种资金也大量回流,推高了国内资产的价格。
7、 美元指数的涨跌,可以影响游资进出中国的规模、速度和方向。游资进入国内后,比较关注金融和地产等,跟人民币价格密切相关的资产。
3. 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一、美国股灾
1)1929年大股灾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从每股364.9美元暴跌至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至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平均价格从180美元跌至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从每股262美元猛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从92美元跌至7美元。数千家银行倒闭,数万家企业关门。在短短的4年间,股市经历了四次银行恐慌。
这次股灾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在开盘仅3小时内下跌了508.32点,跌幅达到22.62%。这股恐慌迅速蔓延至美国以外的地区,当天的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和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下跌。接下来的一周内,恐慌加剧,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到14.9%,创下最高纪录。香港恒生指数在10月26日狂泻1126点,跌幅为33.5%,创下了香港股市跌幅最高纪录,抹去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所有涨幅。亚洲股市崩溃的消息传回欧美,导致欧美股市再次下挫。
二、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达到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急剧下跌,到1990年10月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加猛烈。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李福兆等人筹备的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开业,标志着普罗市民开始参与证券及股票交易。1973年,香港股市经历了普及化后的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在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破产。
四、1990年台湾股灾
从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飙升到12682点,增长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实现了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汇率从1比40升至1比25元。加上券商炒作和执照开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房市和股市同时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流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的推动下,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台湾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疯狂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国历史上的三次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仍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1)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即跌停,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2)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股灾发生在2015年6月,两个月时间内沪指跌幅高达45%。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才稳住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