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wfc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医疗基金只买医疗股票 2025-05-23 16:03:07
股票代码无法交易 2025-05-23 16:03:06

wfc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5-05-23 08:52:51

㈠ 被摩根士丹利持有的股票会大涨吗

会。摩根搭孝大通(JPM)、富国银行(WFC)和RegionsFinancial(RF)这三家银轮颂行的平均涨幅为24%,在基本情况下,比它所覆盖的其他大盘银行股高出4%腊枝郑。

㈡ 大盘指数是什么意思

大盘指数是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
股票指数是指数投资组合市值的正比例函数,其涨跌幅度是这一投资组合的收益率。但在股票指数的计算中,并未将股票的交易成本扣除,故股民的实际收益将小于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股票指数的涨跌幅度是指数投资组合的最大投资收益率。
股市上经常流传的一句格言,叫做牛赚熊赔,就是说牛市中股民盈利、在熊市中亏损,但如果把股民作为一个投资整体来分析,牛市中股民未必能赢利。
建议参考网络,链接:http://ke..com/link?url=_gY8kZqRfuh7Cy7nvZUKb--YoAy2F-IUri

㈢ 银行代码是什么

中国银行总行的代码为:BKCHCNBJ

中国银行不同分行代码也不同,如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其银行识别代码为BKCHCNBJ300。其含义为:BKCH(银行代码)、CN(国家代码)、BJ(地区代码)、300(分行代码);中国银行北京市分行代码为BKCHCNBJ110;中国银行天津市分行代码为BKCHCNBJ200,等等。

其他分行代码可在这个网站查询:网页链接

(3)wfc股票价格扩展阅读: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BOC),简称中国银行,是中国大陆的一家综合性商业银行、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银行,成立于1912年2月5日,总部设在北京。

中国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并称为中国大陆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是全球市值第三大的银行。中国银行主要经营商业银行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等多项业务。

2012年7月,英国《银行家》杂志公布2012年“全球1000家大银行”排名,中国银行以111173亿美元的资本总额位居第9位。2015年6月,中国银行成为首家直接参与洲际交易所伦敦金定价的亚洲银行。2015年7月8日,《财富》发布2015年中国500强排行榜,中国银行位列第12名。

㈣ 美联银行的收购事件

受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深陷困境。美国花旗集团于美国东部时间2008年9月29日宣布,已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FDIC)的协助下与原美国第四大商业银行美联银行达成原则性收购协议,同意以21.6亿美元股票收购美联的银行业务,包含承受美联530亿美元负债。美联银行则会继续拥有它于2007年收购的经纪公司AG Edwards、以及共同基金Evergreen。
据悉,花旗集团收购美联银行的协议已经得到双方董事会的批准,不过最终协议还需要美联银行股东会表决,其表决的最后期限是2008年12月31日。
北京时间二零零八年十月三日晚消息,富国银行(Wells Fargo(WFC)和美联银行(Wachovia)(WB)宣布就150亿美元并购计划达成协议。这起并购案让市场清晰地看到了富国银行强大的经济实力及其扩大公司在美国东部业务范围的决心。
这一大胆动作使得美联银行和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C)之间的交易落空。上周一,花旗表示同意收购美联银行的银行和抵押贷款业务。在这一由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促成的交易当中,花旗同意以21亿美元的股票收购美联上述部门。美联银行也表示已与花旗进行了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监督下的谈判,交易有望得到美国政府的援助。
富国银行宣布准备,准备按照0.1991比1的比例交换美联银行股票。
以富国银行周四收盘价35.16美元计算,本次对美联银行的收购出价相当于每股7美元,而周四,美联银行收盘时的股价为3.91美元。
美联银行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斯蒂尔(Robert Steel)表示,与富国银行合并不需要政府支持,这有助于公司保持完整,更能体现美联银行作为一家完整公司的价值。
根据熟悉内情的人士提供的消息,花旗集团高层对这一消息表示遗憾。据悉,富国银行是在得悉花旗集团的收购计划后才加入对美联银行的追求的。
另外,花旗集团的收购条款当中不包含违约金,否则美联银行要为中断与花旗合作付出沉重代价。
总部设在旧金山的富国银行是美国最大的抵押贷款保险公司机构之一,由于没有接手那些将自己的同行和其他金融服务公司拖垮的高风险贷款业务,该公司在房地产市场崩溃以及接踵而至的信贷危机当中躲过一劫。
富国银行宣布,准备以100亿美元的代价将美联银行的问题资产转移至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上,同时发行200亿美元证券以改善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状况。
美联银行宣布其董事会已经在周四晚间批准了富国银行的收购提议。 截至美东时间上午9:50(北京时间晚上9:50),美联银行飙升2.97美元,至6.88美元,涨幅76%;富国银行大涨3.27美元,至38.43美元,涨幅9.3%;而花旗集团重创2.81美元,至19.69美元,跌幅12.6%。
FDIC帮助
美联银行和富国银行指出,与稍早前华盛顿互惠(Washington Mutual)(WAMUQ)与摩根大通(J.P. Morgan Chase & Co.)(JPM)合并案不同的是,他们之间的合并不是在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撮合下进行的。
富国银行对美联银行的收购显然对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有利,因为这样一来,后者就不用再为花旗因承担美联银行3120亿美元问题资产而遭受的损失提供保护了。在这些数额庞大的问题资产当中,有美联银行在2006年房市繁荣期收购Golden West Financial时接收的超过1000亿美元的选择性浮动利率抵押贷款。
交易完成后,富国银行将得到美联银行4480亿美元银行存款。这笔存款将成为其稳定的资金来源。
该银行宣布,两公司合并后,其业务范围将遍及美国39个州的10,761个区域。
在这起交易当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富国银行将以公平值计算美联银行不良资产,这具有两个方面的 首先,它表明富国银行的资产状况非常稳健,能够应付收购美联后必须进行的资产减记;其次,它对赞成按市值计价规则的从业者和监管人员投出了信任的一票。
该公司宣布,“我们预计可能发生100亿美元左右的并购和整合开支。为了保证良好的资本状况,我们计划发行200亿美元证券,其中主要是普通股。”
联邦反垄断监管机构2008年10月10日批准富国银行以117亿美元价格收购美联银行,为历时一周的美联银行收购争夺战盖棺定论。
富国银行的收购计划,在花旗集团退出竞购后一天内便迅速获批。9日晚些时候,花旗集团因在如何分割美联业务上未与富国银行达成一致而宣布退出收购谈判。当天,富国银行称将继续推进收购进程,并计划在第四季度未完成交易。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10日公布的一份“提早结束”反垄断审查的交易名单中把该交易包括其中。“提早结束”表示,该委员会或司法部门在反垄断法规定的30天审查期结束之前便完成了审查。
目前,该收购交易还有待美联银行股东的一致通过。
据花旗集团提供给法庭的文件显示,上月26日,美联银行储户从该行取走50亿美元储蓄存款。当天美联银行首席执行官鲍勃·斯蒂尔约见花旗集团首席执行官维克拉姆·潘迪特商谈收购事宜。
9月29日,花旗集团宣布已在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协助下与美联银行达成原则性收购协议,同意以21.6亿美元收购美联的银行业务。但本月3日富国银行突然介入,宣布美联银行董事会已同意富国提出的以117亿美元收购全部美联银行的方案。花旗集团以同美联银行的排他性收购协议遭非法终止为由,计划向法庭提交诉讼,索赔最高600亿美元。 那年夏天贝尔到任后,她才发现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是一个漏洞百出的机构。她说:“这么久以来竟然没有一家银行倒闭。我们那时还在所谓的银行业黄金时期,监管措施不受欢迎,而向来被认为是严厉监管者的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更是处境艰难。”公司的预算被大幅削减,员工被辞退,士气低落。在任的第一年,除了和亨利·鲍尔森有过长达十秒钟的握手以外,她从来没有和鲍尔森说过一句话。
但是,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开始在次级贷款问题上回归管理本位,虽然当时还没有其他的监管机构这样做。到了2006年,次贷金融行业开始跨入雷区,给任何想贷款的人发放贷款,但是这些贷款很多是欺诈性的,带有隐藏性收费和不平等条款。大多数次级贷款带有可调节的利率,一开始非常低,但是几年之后会突然高得吓人,使许多拥有房产的人无法支付月付房贷。而贷方则毫不在乎,因为他们把贷款卖给了华尔街金融机构,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再把这些打包到抵押保证债券中,再卖给投资者。
控制次级贷款泛滥本应是拥有消费者部门的美联储的职责。但是当时的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非常讨厌过分监管市场,对控制次贷一点儿也不感兴趣。还有其他的银行监管机构,比如监管全国性银行的美国金融管理局,以及负责监管储蓄和贷款业务的美国储蓄机构监理局,本来也应该对此作出反应。但是他们对这个日渐严重的问题的回应,好的时候是不冷不热,坏的时候简直是充满敌意。(美国金融管理局实际上利用了自身的联邦权力,来阻止地方控制次贷泛滥的努力。)到贝尔进入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时候,金融管理局已经用了一年去为监管的银行制订“自愿执行的次贷指导条例”,但还是没有正式颁布这个条例。
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在这一片混乱中站了出来。贝尔十分了解这个条例,因为她在财政部任职的时候曾经努力使次贷贷方同意停止他们最坏的放贷行为,但是没有成功过,那时候这个产业还远没有现在这么大。她发现,情况正在急剧恶化。贝尔指导联邦储蓄保险公司花大价钱买了一个昂贵的数据库,里面列出了所有华尔街卖给投资者的包含在抵押保证债券中的次级贷款。她为自己所见到的结果所震惊了。“突然大幅调高贷款利率、滥用提前预付罚金等,这些我们在2001和2002年认为是掠夺性的做法,现在却变成了主流行为。”她说。
到了2007年春的时候,她开始和金融业高管们会谈,敦促他们提高贷款门槛,优化贷款结构也就是修正贷款泛滥这样当房地产泡沫破裂、大量贷款无法偿还的时候,人们才不至于失去他们的房产。“这很正常,”她对我说,“调整结构是银行业可以随意支配的工具之一。”
她从这些会谈中看出的一点:抵押贷款服务商一般都是大银行的业务分支,大多数情况下,修改为拥有贷款债券的投资者安排的贷款,是他们拥有的法律权力。但是他们却没有这个动力。在施加了压力之后,贝尔觉得自己已经使他们做出了必定会履行的承诺。
她还迫使美国金融管理局颁布了次贷指导条例,虽然这个条例只能起到微弱的改善作用。绝大多数的次级贷款是由监管下的银行系统之外的金融机构发放的,根本不在美国金融管理局和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管辖范围之内。但是这些非银行机构自身的融资却依靠被监管的银行。为了监管这些不受监管的借贷方,贝尔想到了一个主意:用官方颁布的次贷指导条例监管任何依靠联邦管制的银行来融资的公司。她说:“那些银行简直是拼尽全力和我们对着干。”结果她败了。
同时,贝尔还在银行业的另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打一场后卫战。针对所谓的最低资本要求,也就是银行必须持有的一定金额的资金,以抵御损失。银行总是希望他们的资本要求越低越好,这样他们就可以冒更大的风险,而这将带来更多的收益,更能给高管带来更多的分红。2004年的时候,一个叫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的国际机构公布了新的条例,允许银行以风险资本比例为基础来调整最低资本金额,也就是说,如果资本的风险低,那么最低资本限额也相应地降低。(后来事实证明,三A级别的充斥了大量的不良次级贷款的抵押债券其实在巴塞尔框架下也被认为是低风险的。这就是为什么在危机之前的几年里会有那么多银行大量买入这些证券组合。)更糟的是,巴塞尔框架II协议允许银行以自己的风险评估模型来评估自己的资产。
大多数欧洲国家很快就接受了巴塞尔框架II协议。美联储也非常希望这么做,美国金融管理局也是。但是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却担心,降低资金标准、让银行自己选择风险评估模型会增加银行破产的风险,所以反对执行巴塞尔框架II协议。这和贝尔自身的直觉简直是天作之合,她一到任就成了这些新条例的头号反对者。其他监管机构不高兴了,尤其是美联储,一直催促她签署同意;这并不需要联邦储蓄保险公司的同意,但是所有银行监管机构联合执行重大政策变革却是在政治上极为重要的。而贝尔承认,他们并没有这么做,“我们一直在拖延时间”。她拖延了很久,以至于直到金融危机降临美国的时候,巴塞尔框架II协议还根本没有执行。
拖延时间并不是那种能赢得赞赏甚至引起注意的政治策略,但是我一直认为,贝尔反对执行巴塞尔框架II协议,是金融危机时拯救金融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这一举措的重要性很少为人所知。欧洲银行业因为缺少足够的保底资金,在危机的打击中几乎崩溃。爱尔兰、冰岛这些国家的大银行纷纷倒闭,德国拨出了几千亿美元来支撑本国的银行。即使在危机之后的今天,欧洲银行的状况也比美国银行要糟很多。美国银行的资金也不充足,但是总比欧洲的同行要多得多。尽管当时也有许多问题,但是今天,美国银行的状况已经好了很多。
到了2007年夏,次贷危机泡沫破裂。不出贝尔所料,次级贷款的拖欠率急剧上升。预想未来,不难看出2006和2007年年初发放的那些可调节利率的贷款肯定会在一两年之内提高利率。在泡沫没有破裂的时候,房产价格一路上涨,房产拥有者还可以重新募集资金来抵消提高利率的影响。但是现在这条路行不通了。数以万计的美国人再也无法按期支付贷款,于是灾难降临了。但是,似乎只有联邦储蓄保险公司把可能到来的灾难当回事,并且对后果抱有警惕。而鲍尔森和伯南克则坚持说,次贷泡沫破裂带来的破坏效应将会得到“遏制”,这是他们常用的说辞。

㈤ 美国波动大的股票

现在波动大的金融股最大。。。。。。。而且MS,JPM都属于上下频率快~幅度大的,你自己有这样的股票拉。
如果还要有银行股BK~~~~很变态的哦
最近CVS很好做,还有CNX。。。。还有我非常喜欢的POT。。。不过已经超过你的30美圆了,500,800股那个进去high啊。
股票每个阶段的特性都不一样的,所以你要是想要长久的这样股票~我么有~~~~

㈥ 摩根大通银行详细资料大全

摩根大通集团(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TYO:8634),业界称西摩或小摩,总部位于美国纽约,总资产2.5万亿美元,总存款1.5万亿美元,占美国存款总额的25%,分行6000多家,是美国最大金融服务机构之一,摩根大通于2000年由大通曼哈顿银行及J.P.摩根公司合并而成,并分别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和贝尔斯登银行和华盛顿互惠银行。摩根大通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及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业务等。

2017年6月,《2017年BrandZ最具价值全球品牌100强》公布,摩根大通银行排名第74位。

基本介绍

  • 公司名称 :摩根大通
  • 外文名称 :JPMorgan Chase & Co
  • 总部地点 :美国纽约公园大道270号
  • 成立时间 :1799年
  • 经营范围 :银行、证券、投资、基金、贷款
  • 公司性质 :股份制
  • 公司口号 :Your Choice,Your Chase
  • 年营业额 :1500亿美元
  • 员工数 :260,157人
  • 上市市场 :NYSE、TYO
  • 总资产 :2.5万亿美元
  • 市值 :2000亿美元
基本资料,发展历程,高管团队,制胜之道,哑铃战略,投资创新,布局中国,中国战略,进军中国,分支机构,亚太三甲,人才战略,处罚事件,国际排名,世界500强排名,银行排名,

基本资料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NYSE:JPM;TYO:8634)是1968年在Delaware法律之下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总部设于美国纽约市,是一家跨国金融服务机构,也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其业务遍及60多个国家,包括投资银行、金融交易处理、投资管理、商业金融服务、个人银行等。摩根大通旗下有超过1亿多名客户,它为5000多万名消费者以及企业、机构和 *** 提供服务。该公司拥有约2.5万亿美元铅旅洞资产,是投资银行业务、金融服务、金融事务处理、投资管理、私人银行业务和私募股权投资方面的领导者。 摩根大通是美国目前按资产计算最大银行,也是盈利能力最强的银行,也是公认最稳健的银行。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作为全球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由大通银行、J.P.摩根公司及富林明集团在2000年完成合并。 摩根大通的总部设于曼哈顿区的第一大通曼哈顿广场(One Chase Manhattan Plaza),部份银行业务则转移到德克萨斯州休斯顿的摩根大通大厦(JPMorgan Chase Tower)。 资产状况 摩根大通是全球盈利最佳的银行之一,拥有超过2.5万亿美元的资产,管理的资金超过1.5万亿美元。公司在全球拥有772名销售人员,覆盖近5000家机构投资者客户;股票研究覆盖5238家上市公司,其中包括3175家亚洲公司。自1998年以来,由摩根大通担任主承销的股票在上市后股价走势表现突出,一周后股价平均上涨17%,一个月内平均上涨27%,三个月内平均上涨37%。公司在全球拥有26万多名员工,在各主要金融中心提供服务。摩根大通亚太总部位于香港,在亚太地区15个国家的23座城市,拥有1万多名员工。摩根大通名列1993年以来亚洲股票和股票相关发行的第一名,自 1993年以来,公司为亚洲公司主承销了88次股票交易,共募得超过150亿美元的资金。

发展历程

J.P.摩根大通公司是1968年12月20日建立的持有摩根银行全部股权的银行持股公司。 摩根银行原名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是1959年4月20日由两家商业银行合并而成的,一家也称为J.P.摩根公司,一家是纽约担保信托公司。 组成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的J.P.摩根公司建于1860年,以J·皮尔庞特·摩根名字命名。创建之初,该公司只是一家个人经营的办事处,专门买卖外汇。尔后业务不断发展。1864年更名达布尼·摩根公司,1871年改称德雷克塞尔·摩根公槐枯司,1895年改为J.P.摩根公司镇昌。该公司从早期开始,就同美国金融界发生的历史事件有着密切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该公司包揽美国对西欧的金融业务,大发其财。根据1933年银行法,摩根公司改为商业银行,把原来经营的投资银行业务交付给摩根斯坦利。1940年以后,摩根公司由合伙公司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并开始经营信托业务。 纽约担保信托公司建于1864年,1896年改名为纽约担保信托公司。1910年合并莫顿信托公司和第五大道信托公司,1912年合并标准信托公司,1929年合并商业银行。 二战以后,美国银行界的竞争日趋剧烈。摩根公司同纽约担保信托公司合并为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就加强了实力,能够更有效地进行竞争。60年代末期,作为纽约摩根担保信托公司即摩根银行的持股公司――J.P.摩根公司建立之后,经营范围进一步扩大。为了适应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变化,该公司先后建立了一些新的附属机构,其中包括1971年建立1976年更名的摩根社会发展公司,1981年建立的摩根期货公司,1986年建立的J.P.摩根证券公司等。 大通曼哈顿公司于1799年由为纽约市供水的曼哈顿公司成立,至1922年成为全国商业和工业贷款的领先者,并在六年之中成为全美最大的银行。 进入90年代以来,伴随着信息的浪潮,公司的业务范围进一步扩大,如推出网上银行、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信用卡服务等等。银行的业务已遍布全球,但公司仍始终本着真诚、公正与公平的原则,为全球千千万万个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 摩根大通在香港有30年历史,多次被评为香港最优秀、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在执行香港复杂上市发行方面具有广泛的经验。1999年11月,摩根大通担任联席全球协调人,成功发行香港盈富基金。摩根大通在此次金额为43亿美元的交易中作用举足轻重,接获机构需求量为承销团之首,占机构投资者订单总量的32%,零售订单的6.4%。摩根大通自1987年起即开始在中国投资及开展投资银行业务,主承销过许多国企发行项目,包括多起H股重组上市项目:华能国际电力、安徽海螺、成渝高速等,B股有内蒙古伊泰煤矿等,以及N股:华能国际电力。2006年5月,摩根大通在中国财政部10亿美元的10年期债券发行中担任联席牵头行及薄记行。此前,还为财政部1亿美元世纪债券和5亿美元7年期全球债券担任过主承销。摩根大通于2000年为华能国际收购山东华能担任财务顾问。 J.P.摩根公司早先作为一家英国的商人银行由John Pierpont Morgan的父亲在伦敦建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公司对包括美国钢材、通用电器以及美国电话电报等一些知名企业最初的建立构造及融资起了重大作用。 富林明集团是一家以伦敦为基地的全球性投资银行集团,其亚洲业务均以怡富名义运作,而怡富证券则是于1970年由富林明及怡和公司共同在香港建立的该地区首家投资银行集团。 合并后的摩根大通主要在两大领域内运作:一是在摩根大通的名义下为企业、机构及富裕的个人提供全球金融批发业务;二是在美国以“大通银行”的品牌为3千万客户提供零售银行服务。其金融服务内容包括股票发行、并购咨询、债券、私人银行、资产管理、风险管理、私募、资金管理等。 2004年,摩根大通收购芝加哥第一银行,把芝加哥第一银行的行政总裁Jamie Dimon委任为营运总裁,成为现行政总裁的接班人。 该企业品牌在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 Brand Lab)编制的2006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七十二,在《巴伦周刊》公布的2006年度全球100家大公司受尊重度排行榜中名列第三十八。该企业在2007年度《财富》全球最大五百家公司排名中名列第三十一。 2004年6月14日,美联储发表声明,批准美国摩根大通银行与美国第一银行的兼并方案。合并后的新摩根大通银行资产总额达1.12万亿美元,一举超过美洲银行,与1.19万亿美元资产的第一大银行花旗仅一步之遥,而且业务也将从纽约扩展到整个中西部,成为了继花旗之后第二家真正跨地区的银行。

高管团队

摩根大通董事长兼执行长CEO:杰米·戴蒙(Jamie Dimon,1956年3月13日出生)金融天才,华尔街的传奇人物,世界上最让人敬畏的银行家。摩根大通在戴蒙带领下不仅在每个季度均保持盈利近20亿美元,而且其投资银行等业务还在五大投行纷纷倒台的情况下逆市走高,更让摩根大通在风暴中屹立不倒的金融天才。他是全球500强最年轻的总裁,《财富》杂志评选的25位最具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之―,《名利场》杂志“资讯时代百名权势人物”排行榜TOP10之一,深得欧巴马的信赖。毋庸置疑,杰米·戴蒙是美国最有权力的银行家。 杰米·戴蒙Jamie Dimon 摩根大通总裁:安浩德(Andrew Crockett,1943年出生于英国格拉斯哥,受教育于剑桥和耶鲁大学),他于2003年10月加盟摩根大通集团,出任摩根大通国际总裁。至2013年,他还担任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加入摩根大通之前,从1994年1月至2003年3月,安浩德曾担任国际清算银行总裁。1999年4月至2003年3月期间,他出任全球金融稳定论坛主席。在1989至1993年期间,他出任英格兰银行执行董事,负责其国际事务。 安浩德Andrew Crockett

制胜之道

在Bondware10月5日公布的内地和香港两地股本融资排名中,单月排名名列第一。计入建行、工行两个上市大单后,摩根大通名列摩根史坦利和瑞银之后,排名第三。迄今为止,摩根大通2006年共完成14个股本融资项目(包括IPO、增发、发债),金额总计76.39亿美元;9个并购项目,涉及金额总计67.37亿美元,实现了跳跃式增长。虽然摩根大通没能参与建行和工行这两个中国最大的海外上市大单,但对此信心十足。他认为,在超大型银行上市收尾后的投资银行市场,摩根大通的竞争优势将更突出。

哑铃战略

任何成功都是基于过去多年的积累和耕耘,但在关键时期,正确的战略和有效的执行,可促成锦上添花。哑铃战略的成功实施,是摩根大通2006年取得跳跃式增长的一大法宝。所谓哑铃战略,是指大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双重并重的客户定位系统,一手抓传统的大客户,主要是大型国有企业,一手抓民营企业和新兴行业中的新锐企业,拓展客户群的规模和种类,其他业务部门为前端客户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在经过了早期海外上市大企业独占鳌头的局面后,中型企业和新兴企业,正逐渐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这是摩根大通“哑铃战略”产生的一个动因。从2006年摩根大通的成绩单看,“哑铃”的两端平衡增长,既有像中海油、中海化、瑞安、招行这样的传统大客户,也有像富力地产、绿城、超大农业等中型客户。摩根大通未来最大的挑战,在于机会成本。这意味着决策的成本增加,由于可支配资源有限,一旦决定了做A项目,必然要放弃其他项目,但风险在于,A项目是否是一个值得做的项目,是否优于其他项目中型客户有时往往更考验一个投行的判断力和服务质量。 大企业是好项目,有时可能更显而易见。但要发掘好的中小企业项目对投行家的眼光及判断力以及投行服务的差异性有时可能就是一个更大的考验。摩根大通在中型企业的筛选和服务上,已形成一套价值和服务体系,并将逐渐成为新的竞争力卖点。“哑铃战略”亦要求内部高效的协调性。9月份2周内,摩根大通完成5个股本市场项目,并且分属不同的行业领域;仅9月21日一天,摩根大通亚太区有四个项目同时进行,2个中国公司、2个韩国的IPO,并且实现了每个项目都是属于高端定价,项目上市之后都涨了10%-20%。“每个项目至少要见80-100个机构和基金,要适应各地时差开全球电话会议,可能一天会与某个大基金谈起他不同的项目。

投资创新

善于创新的最大持股者,在摩根大通今年翻几番的业绩中,除来自IPO市场的兴旺外,来自二级市场的收益也大大增加。摩根大通是几乎所有中国大国企的H股或者红筹股上市公司的股东,有些还是前三名的大股东,有些持股占比30%。这是一项其他外资投行无法比拟的纪录。而2006年港股的总市值、总成交额、新上市集资额等8项纪录均创下了历史新高,无论是H股还是红筹股,都实现了大幅增长。摩根大通持有的股票,一部分是来自摩根大通自营资金;一部分通过基金持有,另外一部分是专门用来做证券放贷,进行衍生品等二级市场的操作。许多交易活跃的股票,都离不开摩根大通。而为中型企业量身定制的新融资方式--将上市前的融资与股本市场IPO融资相结合,是摩根大通的专长。很多喜好高增长的投资者对具有增长潜力的中小型企业很感兴趣,而中小型企业融资方式也开始尝试更先进更多元化的融资方式。

布局中国

摩根大通在中国渐入佳境,一个大背景便是其全球整合基本完成,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加重。按照WTO相关协定,2006年12月后,中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从中国证券监管层的公开表态看,2007年证券市场的开放力度和范围,也将大大增加。显然,证券市场将是外资投行的首选领域。摩根大通面向全球机构投资者的定期调查问卷显示,有43%的机构投资者对2007年中国股市预测是“看涨”,调查对象中已经有55%的机构持有了中国股票,而且有26%表示会在6-12个月内购入。 2004年,摩根大通旗下的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和上海国际信托投资合资成立了上投摩根富林明资产管理公司,摩根大通持股49%,2006年摩根大通又获得证监会增批的1亿美元投资额度,其QFⅡ总额度增至1.5亿美元。外界传言摩根大通证券与辽宁证券洽谈合资之事,虽然对此摩根大通一直拒绝发表评论,但抢滩国内券商的计画是几乎所有外资投行的共同兴趣。摩根大通亦获得牌照,为外资公司提供全方位的人民币业务以及全球性风险管理金融工具和服务,包括资本市场融资、财务顾问、养老基金业务和现金管理等。

中国战略

进军中国

摩根大通在中国市场的悠久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9年,JP摩根担任湖广铁路债券的承销商。1920年代,大通银行在上海和天津开设了办事处,为当地及外国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摩根大通与新中国的关系始于1973年,当时担任大通银行主席的大卫·洛克菲勒带领第一个美国商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大通银行当年就成为中国银行首家美国代理银行,并于1982年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的美资银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了QFⅡ资格。这是摩根大通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又一重要步骤。 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与上海国投签署协定,合资成立基金公司。摩根大通作为商业银行取得了经营人民币业务和外汇兑换牌照,这为其在中国境内开展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各项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摩根大通董事长哈里森指出,摩根大通这样的国际性金融机构能够利用其宝贵经验,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创新的金融服务行业。他们掌握这个过程所必需的种种工具,例如风险管理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对全球范围资本市场的广泛接触,创造分散风险及促进竞争的新型金融市场的第一手资料等。哈里森表示将与中国分享这些财富并将这些工具中国化。 2011年6月,摩根大通和第一创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组建的合资证券公司—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一创摩根)宣布,该公司已经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颁发的经营证券业务许可证。一创摩根将凭借该许可在国内开展证券市场业务。 2010年12月,中国证监会批准组建一创摩根,其中第一创业持股66.7%,摩根大通持股33.3%。公司总部设在北京,从事国内股票与公司债券的承销与保荐业务。 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执行长度琪明先生(Gaby Abdelnour)表示:"一创摩根的建立是摩根大通在华90年历史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我们很荣幸能有第一创业作为合作伙伴,因为我们双方对合资证券公司拥有共同的承诺、理念和抱负。第一创业摩根大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对合资双方而言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我们实现为客户提供更多更优质服务的共同愿景至关重要。"

分支机构

至2012年,总部位于北京的摩根大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内地拥有7家分行,分别是北京分行、上海分行、天津分行、广州分行、成都分行、哈尔滨分行和苏州分行。

亚太三甲

投行业务亚太三甲,一段时间以来,摩根大通在中国并不很受关注,无论是商业银行业务还是投资银行业务,尽管它是美国第二大金融机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典范。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批发银行业务,很少做零售银行业务。因为在其经营哲学中,做批发业务更有利于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国也秉承这个原则,因此并没有受到公众的重视。从投资银行业务来说,2000年9月合并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都是商业银行,尽管JP摩根已经得到美国证监会的特批,可以从事证券业务。合并后的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几乎是从零起步,在中国更是如此。 经过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业务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全球投资银行中,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绩,在亚太地区更是进入三甲,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已经拔得头筹。 仅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国内地市场做成了六项业务: 在中国 *** 海外发行的合计15亿美元的国债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联席账簿管理人之一; 中国电信在以近800亿人民币从母公司收购六省市网路资产的项目中,摩根大通是独立财务顾问; 中海油签署了收购澳大利亚的Gorgon项目,估计金额3亿美元。摩根大通是财务顾问之一; 中信国际金融发行的1.8亿美元可转债项目,摩根大通是独立账簿管理人及全球联席协调人; 中旅国际投资发行的1.5亿美元可转债项目,摩根大通是独立账簿管理人及独立全球协调人; 在摩托罗拉对中兴通信晶片厂的收购中,摩根大通担任摩托罗拉的财务顾问。

人才战略

招揽高级人才,摩根大通以中国市场为战略性发展重点,有超过1/3的亚洲员工派驻在大中华地区。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国区的力量,从其他机构挖来了几位在业内颇有影响的投行人才。

处罚事件

2014年11月12日,英国、美国和瑞士金融监管机构就汇率操纵一案作出裁决,对花旗银行、汇丰银行、摩根大通银行、苏格兰皇家银行和瑞士银行全球五大银行共处以34亿美元的罚款。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对五家银行共处以17.7亿美元的罚款,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对这五家银行则处以14.8亿美元的罚金,而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仅对瑞士银行处以1.34亿瑞郎(约合1.38亿美元)的罚金。

国际排名

世界500强排名

2010《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0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25。 2011《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1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36。 2012《财富》英文网发布了2012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最新排名第51。

银行排名

1 JP Morgan Chase & Co 摩根大通公司 US JPM 2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国银行 US BAC 3 Citigroup 花旗集团 US C 4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苏格兰皇家银行 UK RBS 5 HSBC Holdings 汇丰集团 UK HBC 6 Wells Fargo & Co 美国富国银行 US WFC 7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三菱日联金融集团 Japan MTU 8 ICBC 中国工商银行 China 9 Credit Agricole Group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 France 10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西班牙国际银行 Spain STD 11 Bank of China 中国银行 China 12 China Construction Bank Corp 中国建设银行 China 13 Goldman Sachs 高盛集团 US GS 14 BNP Paribas 法国巴黎银行 France BNPQY 15 Barclays Bank 英国巴克莱银行 UK BCS 16 Mizuho Financial Group 日本瑞穗金融集团 Japan MFG 17 Morgan Stanley 摩根史坦利公司 US MS 18 UniCredit 义大利联合信贷银行 Italy 19 Sumitomo Mitsui Financial Group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 Japan SMFJY 20 ING Bank 荷兰国际集团 Netherlands ING 21 Deutsche Bank 德意志银行 Germany DB 22 Rabobank Group 荷兰合作银行 Netherlands 23 Societe Generale 法国兴业银行 France SCGLY 24 Agricultural Bank of China 中国农业银行 China 25 Intesa Sanpaolo 义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 Italy IITS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