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300亿公募明星持仓曝光!这只股票首次进入十大重仓股
中芯国际首次进入李晓星旗下基金前十大重仓股。
一、持仓变动情况
- 新增重仓股:知名基金经理李晓星在三季度买入了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这是中芯国际首次进入其管理的银华心佳两年持有基金的前十大重仓股,持仓数量达到1404.55万股,公允价值为2.58亿元,位列十大重仓股第二。同时,该基金还新增了紫光国微和海光信息两只电子板块股票作为重仓股。
二、调仓策略与方向
- 科技倾斜:李晓星的持仓风格持续向科技、新能源、港股互联网方面倾斜。在三季度,他大幅减仓了港股互联网巨头快手-W、腾讯控股和美团-W,同时将更多资金配置到科技领域,特别是半导体和电子设备行业。
- 高仓位运作:该基金三季度股票仓位高达93.49%,较二季度明显提升,显示出李晓星对市场的积极态度。
三、对市场的看法与未来布局
- 市场风格错配:李晓星坦言,其投资方法与市场风格偏好出现了阶段性错配,导致基金收益率阶段性跑输基准。但他认为,当标的出现顺行业基本面逆市场风格时,往往是不错的加仓时点。
- 看好方向:他持续看好高质量发展方向,特别是低碳经济、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美好生活等领域。在泛新能源方面,他认为电动车行业的去库存和价格战已进入尾声,整个板块股价调整的时间和幅度都已足够,因此更加积极地看多。
- 港股互联网底部机会:对于港股互联网板块,李晓星认为当前股价位置和估值都处于底部位置,而基本面持续上行。他看好港股核心互联网公司抓住AI浪潮下的机遇,实现业绩和估值的双升。
㈡ 有哪些是国产芯片龙头股票呢
国产芯片龙头股票包括以下几类:
一、指纹识别及存储芯片龙头
- 汇顶科技(603160):全球指纹识别芯片领域的龙头企业。
- 兆易创新(603986):大陆领先的闪存芯片设计企业,同时在SPINORFLASH市场占有率第一。
- 紫光国微(002049):最新研制的金融IC卡芯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二、其他细分领域龙头
- 旋极信息(300324):卫星导航、雷达电子领域芯片的人气龙头。
- 捷捷微电(300623):功率半导体芯片从研发到生产的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存储芯片龙头股之一。
- 和而泰(002402):微波毫米波射频芯片研发生产的人气龙头。
三、半导体及芯片制造龙头
- 中芯国际:港股代码00981,科创板代码688981,是中国大陆半导体制造企业的领军企业,世界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
- 北方华创(002371):国内集成电路高端工艺装备的先进企业,主营半导体装备、真空装备等。
- 三安光电:中国大陆LED芯片制造商,主要生产LED芯片、外延片和照明产品等。
四、其他知名芯片上市公司
- 卓胜微(300782):专注于射频集成电路领域的研究、开发与销售,5G射频芯片的重要供应商。
- 立讯精密(002475):滤波器龙头,专注于连接器、连接线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 东山精密(002384):国内领先的异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射频结构件提供商。
五、其他值得关注的芯片龙头
- 韦尔股份、北京君正、华润微、扬杰科技、长电科技等,这些公司在半导体芯片领域也有显著的地位和市场影响力。
以上仅为部分国产芯片龙头股票的简要介绍,投资者在选择时应结合公司基本面、市场环境及自身风险偏好进行综合判断。
㈢ 300亿公募明星持仓曝光!这只股票首次进入十大重仓股
10月24日知名基金经理李晓星旗下基金披露三季报,截至三季度末李晓星管理规模约300亿元。管理规模居前的基金有银华心佳两年持有(74.26亿元)、银华心怡混合A(64.92亿元)等。
从银华心佳两年持有三季报来看,李晓星的持仓风格持续呈现出“从消费到科技”属性。在一年前调出重仓股之后,李晓星不再“复购”贵州茅台这类消费龙头。相反,他的投资持仓持续往科技、新能源、港股互联网方面倾斜。券商中国记者发现,三季度银华心佳两年持有买入了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为中芯国际首次进入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同时,该基金三季度大幅减仓了快手-W、腾讯控股、美团-W。
针对基金跑输基准现象,李晓星在三季报中坦言,这是他投资方法和市场风格偏好出现阶段性错配所致。但他也说到,当标的出现顺行业基本面逆市场风格的时候,往往代表着不错的加仓时点。持续看好高质量发展方向,看好经济信心回升。组合布局主要会集中在低碳经济、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美好生活等方向。
李晓星特别说道,电动车行业的去库存和价格战已经进入尾声。国内大模型应用有望迎来百花齐放,但逢“AI”必涨的第一阶段已经过去,未来需要更多关注运营数据和业绩的兑现。
新增三只电子股,减仓港股互联网
截至三季度末,银华心佳两年持有规模为74.26亿元,延续持续下行趋势。根据天天基金网数据,该基金规模于2021年6月一度逼近150亿元,随后持续下行,到2023年一季度末规模下降到100亿元以下,为95.91亿元。2023年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为86亿元。从Wind数据来看,银华心佳两年持有阶段性份额基本维持平稳,截至三季度末依然维持在110亿份以上。该基金三季度股票仓位高达93.49%,较二季度的90.98%明显提升。
李晓星在三季报里直言,三季度该基金保持高仓位,配置以科技为主,兼顾消费,重点配置了新能源、港股互联网、电子、国防军工、食品饮料、医药等行业,精选高景气行业中高增长的个股。同时对半导体板块做了一些调整,兑现了一些累计涨幅较大的国产替代方向,主要包括半导体设备、材料、零部件环节。
具体看,银华心佳两年持有三季报的最大增量信息,是李晓星在三季度买入了半导体龙头中芯国际。券商中国记者查阅该基金历年报告发现,这是中芯国际首次进入该基金前十大重仓股,持仓1404.55万股,公允价值2.58亿元,在十大重仓股中位列第二。
另外,三季度新增重仓股还有紫光国微和海光信息,两只股均属于电子板块。这两只股此前曾进入过该基金重仓股之列,紫光国微曾在2022年二季度时为重仓股,海光信息曾在2022年三季度时是重仓股。另外,今年三季度末的新晋重仓股汇川技术,曾于2021年一季度时是该基金重仓股。
此外,李晓星在三季度减仓了港股互联网巨头快手-W,但快手-W依然为第一重仓股。而经过三季度减仓后,该基金持有腾讯控股的数量从191.45万股下降到了76.52万股,下降幅度超60%。持有美团-W的数量从490.04万股下降至193.97万股,下降幅度同样超过60%。
业绩增速因子没发挥出优势
虽然经过一番调仓换股,但截至三季度末银华心佳两年持有过去三个月依然录得3.74%的亏损,超过业绩比较基准的涨跌幅-3.25%;过去六个月、过去一年、成立以来(2021年1月至2023年三季度末)均为负收益。
“今年上半年,我们整体基金收益率并没有达到预期,也出现了很少有的跑输了基准的现象。从市场因子的表现来说,小市值和低pb等因子表现较为出众,大市值和质量因子表现不佳,业绩增速因子没有发挥出过去的优势。”李晓星在三季报里表示。
李晓星进一步解释道,他的投资方法是投资于基本面景气周期向上行业中的业绩维持较快增长的优质公司。映射到因子上,大部分的投资标的落在中大市值中的优质白马成长股,小市值和低pb的标的并不多。正是因为投资方法和市场风格的偏好出现了阶段性的错配,导致了基金收益率阶段性跑输了基准。
但李晓星也说到,当标的出现顺行业基本面逆市场风格的时候,往往代表着不错的加仓时点。从操作上来说,他选择了坚守自己的投资方法,减持了持仓中估值已经泡沫化的标的,增持了估值处于相对低位的标的。“我们相信,从中长期的维度来看,具有业绩持续成长能力优质公司会持续贡献超额。同时由于可选择的标的变得更多,我们的持仓也变得更为分散一些。”
就未来而言,李晓星表示持续看好高质量发展方向,看好经济信心回升。结合我们的整体宏观判断,目前组合集中在低碳经济、国家安全、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美好生活几个方向,泛新能源是总体配置最多的板块。
“其中,高质量发展的映射在于低碳经济和国家安全,这两个板块上半年调整幅度不小,交易拥挤程度基本得到了解决,后面更多会反应相关的业绩增速。经济信心回升的映射主要在于数字经济、医疗健康和美好生活,毕竟现在消费降级成为不少人谈论的重点,但相信随着经济信心的回升,美好生活的追求依然会是消费的长期趋势,这些提到的领域是边际变化最大的方向,无论是业绩趋势还是信心趋势。”李晓星表示。
港股互联网处于双底部位置
在调仓换股和趋势预判上,李晓星还在三季报中对具体板块未来投资价值做了细致分析。
以他总体配置最多的泛新能源为例,他认为电动车行业的去库存和价格战已经进入尾声,中游盈利的下行在上半年逐步体现。下半年来看,国内的需求还在逐步修复,欧洲的需求已经有加速的迹象,美国的高增长也在预期内,整个板块股价调整的时间足够长、幅度足够大,悲观预期基本上都得到了体现。“当前位置,我们更加积极地看多。整车、电池和中游材料的盈利虽然都有所下降,但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积极的变化,龙头公司的盈利能力还在持续超预期,我们主要聚焦在后续盈利能力见底后保持稳定以及海外占比较高的环节。”
科技方面,李晓星认为,AI产业在突破“技术奇点”后,将进入新一轮成长周期,但AI发展不会一蹴而就,中间也必然会有曲折,包括数据隐私、道德伦理等潜在风险,可能造成板块后续波动。投资机会上,“卖水人”硬件先行的算力产业链,在业绩兑现上先于AI应用。算力是支撑AI新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生产力,海外芯片龙头给出超预期的业绩指引,海外算力投资在上修。“我们判断国内算力建设在政策扶持下将会跟进。随着未来国内通用大模型正式发布,国内大模型应用有望迎来百花齐放,但逢‘AI’必涨的第一阶段已经过去,未来需要更多关注运营数据和业绩的兑现。”
另外,针对重点持仓的港股互联网板块,李晓星认为,当前股价位置和估值都是底部位置,而基本面从去年下半年就出现持续上行的状态。在反垄断、流量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降本增效仍是未来一个阶段互联网板块业绩持续上行的重要因素。同时,在AI产业崛起的当下,港股的核心互联网公司最有可能抓住AI浪潮下的机遇,使得自身的体量上个台阶,结合当下的估值水平,有望迎来业绩估值双升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