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奇的个人履历
2004年 毕业于南京邮电大学,并获得管理学学士学位。
2004年 在浙江电信任软件工程师。
2005年 创办上海天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2007年 联合创办悠易互通(北京)广告有限公司。
2009年 创办游族网络,并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同年, 林奇带领游族网络自研首款战争策略产品《三十六计》正式上线,获得市场热捧。
2010年6月 林奇启动游族网络“全球化战略布局”东南亚作为战略第一步。
2011年3月 林奇领导下的游族网络综合规模的不断扩大,新立项目超过10个,为适应硬件建设需要,迁址至上海虹桥总部1号。
2011年7月 林奇率先提出“研运一体化” 战略,并创办9787网页游戏联运平台。
2012年8月 中央电视台13套《新闻直播间》栏目以“原创民族网络游戏:今年前8个月收入近200亿元”为题,并采访游族网络董事长林奇。
2013年7月 游族网络第二次大规模参展Chinajoy,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报道游族网络并对林奇进行了专访。
2014年2月 《理财周报》邀请66名行业精英发表新年激励梦想的新春故事,林奇和袁隆平、柳传志、许家印等受邀参加并发表《带着诗和梦想且向远方》。
2014年3月 游族网络正式公布 “+U计划”,至此,投入20亿巨额资金的游族网络“为梦想+U”计划正式浮出水面。
2014年5月 做客东方卫视、第一财经《波士堂》节目畅谈游戏激活人生, 道出创业这些年对企业及人生的感悟。
2014年6月 游族网络在董事长林奇领导下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游族网络(SZ.002174)。
2014年6月 林奇在游族网络战略发布会上发表题为《新游族 U梦想》的主题演讲,描绘未来游族网络游戏时代大梦想,开创企业发展新思路。
2014年6月 林奇代表游族网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数字娱乐创新人才联合培养研究院(硕士)”协议,标志着游族网络产学研一体化战略成型。
2014年8月 创办游族影业,并任游族影业董事长。同时宣布游族影业已获得著名科幻小说《三体》的电影改编权。此外,游族网络还计划推出《三体》改编的5-6款游戏产品。
2014年11月林奇在游族影业成立发布会提出“F3模式”——“Film”(互联网电影)、“Free”(免费模式)和“Fans”(粉丝经济),为中国电影产业开创全新发展方向。
2015年2月林奇荣获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荣誉。
2015年6月林奇出席游族影业在第十八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电影复兴》,并发表《不要温和地走进那个行业》。
2015年9月游族影业董事长林奇出席游族影业与台湾影一制作战略合作新闻发布会,将在两岸合拍片、既有电影项目的联合制作、导演与艺人资源共享、IP资源分享和衍生品开发以及地域性业务扩张等展开深层次合作。
2. A股数据密码:大金融被爆买!王亚伟、淡水泉调研忙不停,4月底牌大曝光
上周末,“央妈”放大招!
时隔12年,央行下调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从0.72%下调至0.35%。上一次是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从0.99%下调至0.72%后,一直未做调整,可见是史上罕见的。
另外,年内第3次降准,释放4000亿长期资金,年内累计投放1.75万亿资金。
近一个多月,虽然外围市场险象环生,美股在3月史无前例地出现了10天内4次熔断,巴菲特抄底抄到“半山腰”,败走达美航空......但A股沪指在3月全球主要股指中表现最强。而从有“聪明钱”之称的北向资金来看,近9个交易日里,累计净流入167亿元,扭转前期连续多日净流出的局面。在4月3日央行公布两大重磅利好的影响下,4月A股是否现转机?
关键要点梳理:
1,北向资金: 多次精准抄底逃顶, 先知先觉,其有“聪明钱”之称,逆势吃进的个股尤其需要重视 。 3月,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678.7亿元,但有近30只股被大幅加仓。
2,重要股东增减持: 上市公司董监高、产业资本无疑最了解上市公司。 3月大金融是被增持重点领域。有知名私募称,银行股的确定性机会为100%。
3,大宗交易: 机构专用席位无疑是研究重点,因其大多崇尚价值投资。 中小创是高折价率的主力,机构席位买入多只 游戏 股。
4,融资融券:3月,6大行业实现融资净买入,74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1亿元,9只个股融资余额增幅超100%。
5,主力资金流向:主力资金逆势布局了三类股,3月4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净流入超过1亿的个股达40多只。
6,机构调研: 除了季报、半年报、年报, 调研是提前了解机构动向的重要窗口 。 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高毅资产、淡水泉等顶级私募则与众不同,频频现身上市公司调研。
3月北向资金狂甩678亿元, 29只股被大幅加仓!
3月随着疫情在全球的扩散,海外主要股指都经历了一轮大幅下跌,美股更是在3月史无前例地出现了10天内4次熔断。历来受外盘影响较大的北向资金也在3月选择了暂避风头。
据Choice数据统计, 今年3月,北向资金大幅净流出 678.7亿 元,创下2014年沪港通开通以来单月净流出之最。而与此同时,3月南向资金却大幅净流入 1263亿 元。这一减一增让A股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血”。
自从20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在随后5年多的时间内,北向资金在其中的11个月出现过单月净流出。不过 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出超百亿的情况只发生过 6次 ,而上一次北向资金单月净流出A股超500亿元的还发生在2019年5月,当月净流出规模为536.7亿元。
虽然3月北向资金的大幅流出让市场感到了一些错愕,不过从 历史 上看每逢北向资金单月出现百亿规模的大幅净流出,却有一定概率对应的是A股的阶段性底部,比如2019年5月、2018年10月。
对照沪指的走势图,再仔细研究一下可以发现,北向资金大部分时候卖出时机还是精准的,其有“聪明钱”之称,如2015年4月净流出35亿元后,2015年5月沪指小涨3.83%,2015年6月沪指见到5178点的 历史 大顶。2015年10月、11月、12月连续三个月净流出,2016年1月沪指大跌22.65%。2019年4月、5月净流出后,沪指进入横盘震荡几个月。2018年10月净流出105亿元后,随后沪指在2019年1月初二次探底成功后才最终见底。2018年2月净流出26亿元,沪指随后下跌到2018年年底。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3月北向资金创纪录的净流出678.7亿元,加上海外疫情数据持续飙升,新增确诊病例数据何时拐头,美国失业率飙升,美股是否展开第二波杀跌,这些都有待观察,因此4月A股是否见底,目前来看难以预测。
需要引起重视的是,虽然今年3月北向资金罕见地净流出A股678亿元,不过仍然有一些A股在3月被北向资金逆势加仓。而且, 近9个交易日,北向资金累计流入167亿元,扭转前期连续多日净流出的局面。
Choice数据显示,在3月9日~3月23日期间,有436只A股得到了北向资金的逆势增持,占到所有沪深股通个股的34%。在这436只A股中,有22只A股北向资金的加仓幅度在100%以上,其中粮价上涨概念股苏垦农发期间北向资金的加仓幅度更是高达1300%,位居所有A股之首。从盘面上看,苏垦农发股价在3月9日~3月23日期间表现较为抗跌。然而,从北向资金的持股情况来看,外资并没有打算继续加仓,在3月23日见到北向资金对苏垦农发持股比例的年内高点后,北向资金便开始逢高减仓,到4月1日,北向资金的持股比例已降至0.77%。
而3月份,北向资金持股比例显著增长的个股有29只。
从上述个股来看,华创证券研报指出,深信服从安全到云、再到新IT,成长空间不断打开。2019年公司重新调整业务架构,发布深信服智安全、云计算,新IT三大业务品牌,涵盖三个方面:一是云网端的安全及安全服务;二是基于超融合技术构建的私有云、托管云和混合云;三是基础架构业务则包括桌面云、SD-WAN、应用交付和企业级分布式存储EDS。从安全到云再到新IT,是公司创新能力的体现,随着业务边界不断拓展,公司成长空间进一步打开。而对于凯利泰,广发证券研报指出,公司是国内脊柱微创治疗龙头,公司于2018年并购Elliquence的成长空间广阔。
银行板块多数破净, 确定性机会是100%?
3月A股市场出现调整,海外局势一直牵扯着投资者的心。 从重要股东增减持来看, 产业资本对后市分歧仍然较大 ,但也有一些公司开始喊话增持,稳定市场信心。
东方财富Choice金融终端数据统计显示,3月A股市场一共公告发生了2703笔减持,485笔增持,减持与增持的比例为5.57:1(按照公告日期)。
大金融是近期被增持重点领域。3月23日至24日,招商银行行长等10名董监高增持招行A股41.99万股,合计金额约1282万元。
兴业银行25日晚间公告称,该行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分别于2020年3月23日至25日期间以自有资金从二级市场买入公司股票,共计177.99万股,成交价格区间为每股15元至15.79元。
此外,中国平安3月2日发布公告称,公司2020年度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和长期服务计划于2月底完成股票购买,累计成交金额约为46.27亿元,占总股本的比例为0.316%。成交均价约为80.17元/股。
大金融的估值一直是市场的热门话题。 银行板块已经多数破净。 兴业银行3月31日收于每股15.91元,而其去年三季报的每股净资产达到23.38元,市净率仅为0.68倍。招商银行因为其零售银行的领先优势,市场给予了估值溢价,目前市净率约为1.4倍。
招行和兴业银行都在2月和3月出现一波下跌。招行1月曾经创出每股40.16元的 历史 高点,但3月19日最低跌至每股28.71元,区间跌幅达到28.51%。
值得一提的是,在增持后,招行和兴业银行的二级市场股价均有所企稳。3月25日至4月2日,招行股价温和上涨超过2%,同期兴业银行涨幅超过3%。
但增持更早的中国平安则没那么好运。3月以来,海外疫情不断升级,中国平安又遇到汇丰银行暂停派息的利空。3月23日中国平安A股最低跌至66元,上述2月底完成增持的核心员工持股计划和长期服务计划最高浮亏率约为17.65%,最高浮亏金额超过8亿元。
从 历史 经验来看,大金融板块的贝塔属性较重,即大部分时候以跟随市场为主。但由于股息率较高、业绩可预见性等因素,更多受到长期资本青睐,且负面消息有时候会提供很好的买入机会。
最典型的例子是2008年的中国平安。当年次贷危机爆发,中国平安投资富通银行巨亏228亿,其A股股价一度跌破20元大关(不复权)。12年过去再回头看,当时的巨坑是中国平安12年长牛的起点。
否极泰基金总经理董宝珍 多次看好银行股,曾在2月下旬表示,银行股的确定性机会是100%。因为在中国,如果银行业都没有投资价值了,那整体的经济怎么可能好起来呢?做投资我们看重的就是,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永远是人性的一部分,不会改变。
3月中小创是 大宗交易 高折价率的主力, 机构席位买入多只 游戏 股
3月一共22个交易日,发生了2075笔大宗交易,成交金额480.50亿元。其中195笔溢价成交,299笔平价成交,1581笔折价成交。
3月31日大宗交易单日成交井喷,达到68.58亿元,占全月成交金额的14.27%。但当日溢价成交金额仅仅1120万元,占比0.16%,为当月最低。溢价成交最高的一天是3月23日,当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14.51亿元,其中溢价成交8.74亿元,占比高达60.24%。溢价成交占比第二高的是3月11日,当天大宗交易一共成交38.46亿元,其中溢价成交20.78亿元,溢价成交占比达到54.03%。3月6日发生了35.45亿元大宗交易成交,其中溢价成交14.27亿元,占比为40.26%。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溢价大宗交易较高的交易日,往往市场表现偏弱。3月23日,沪指下跌3.11%;3月11日,沪指下跌0.94%;3月6日,沪指下跌1.21%。
3月溢价率最高的一笔大宗交易是3月9日的乐凯新材。当天乐凯新材以每股17.76元成交了75.13万股,成交金额为1334.31万元。买方为华泰证券北京西三环国际 财经 中心证券营业部,卖方为中金财富合肥长江中路证券营业部。乐凯新材3月9日收盘价为15.14元,溢价率达到17.31%。之后乐凯新材随大盘下跌,3月31日收于12.93元,接盘方被套27.19%。
折价交易是大宗交易的常态。3月一共有684笔大宗交易折价率高于10%,539笔折价率位于5%~10%之间。折价率不足5%的共有358笔。中小创是高折价率的主力。
从3月的机构专用席位的操作动向来看,万科A的交易金额较大,卖出61亿元,买入39亿元。从机构专用席位买入居前的个股来看,深信服被买入10亿元,数据中心建设的光环新网被买入4.59亿元,比较明显的一个特点是,多只 游戏 股被买入,如完美世界、昆仑万维、世纪华通、游族网络、巨人网络等。
从机构专用席位卖出居前的个股来看,万科A、紫光股份、正泰电器卖出金额居前,值得注意的是,多只医药股被机构卖出,虽然金额不大,如迪安诊断、济川药业、蓝帆医疗、人福医药等。
从机构席位买入个股来看,新基建的 深信服 、光环新网 分别获得10.68亿元、4.59亿元买入,还有就是多只 游戏 股被买入,如完美世界、昆仑万维、世纪华通、游族网络、巨人网络等。
3月融资余额下降404亿元,融资客狂买74只个股, 9只股融资余额一个月翻倍
3月A股市场震荡显著,上证指数下跌4.51%,振幅达14.84%。在市场动荡的大背景下,融资客也趋于谨慎。行业上,有6大行业实现融资净买入,其中农林牧渔一马当先。74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1亿元,13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3亿元,从融资余额增长情况来看,有47只两融标的融资余额在3月增长超过50%,其中有9只增幅超100%。
Wind数据统计,截至3月31日,融资余额为10474.44亿元,相比2月28日减少了404.58亿元。
从行业来看,3月有6大行业实现融资净买入,分别是农林牧渔(64.67亿元)、建筑材料(4.90亿元)、钢铁(3.43亿元)、休闲服务(2.08亿元)、建筑装饰(1亿元)和纺织服装(0.40亿元)。
16大行业融资净卖出较多,均超过10亿元,其中电子、计算机和非银金融融资净卖出居前,分别达到84.92亿元、46.55亿元和32.42亿元。
方正证券研究报告指出,两融策略上,4月首选行业: 汽车 、工程机械、券商。 汽车 的支撑因素在于 汽车 销量增速降幅持续收窄,景气底部反弹上行,目前估值在相对合理的水平。 汽车 消费刺激政策不断出台,成为提振消费的重要抓手。工程机械的支撑因素在于最艰难的时刻已过,后续将逐步边际改善。整体估值较低,安全边际较强。逆周期对冲基建政策加码在即,工程机械将受益。券商的支撑因素在于业绩增长确定性较高。整体估值合理,安全边际较高。证券行业进入监管红利释放期。
从个股角度来看,虽然两融余额相比2月末下滑,不过仍有562只两融标的实现融资净买入,其中有155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5000万元,74只超过1亿元。牧原股份和新希望3月累计融资净买入分别达35.40亿元和10.76亿元;烽火通信、隆基股份融资净买入均在5亿元以上;此外,正邦 科技 、通威股份、赢合 科技 、鱼跃医疗等13只个股融资净买入超过3亿元。
另外,从融资余额增长情况来看,有47只两融标的融资余额在3月增长超过50%,其中有9只增幅超100%。截至3月31日,汉缆股份的融资余额达2.3亿元,相比2月末增长了253.62%,增幅居于首位。另外,东湖高新、中通国脉、楚天高速等8只个股的融资余额在3月也增长了100%以上。
从融资净买入居前的个股来看,包括光伏板块头部企业 隆基股份、通威股份 ,另外低位股 中航飞机、紫金矿业。 民生证券研报指出,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2020年光伏电价政策正式落地。随着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下跌以及新增产能的释放,高成本产能将加速出清。我们认为,头部企业抗风险、运行周转能力相对较强,预计落后产能加速出清将优化行业格局、带来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主力资金逆势布局三类股:农业板块成吸金“黑马”, 市场质疑游资爆炒“金健米业们”
今年3月A股市场整体下跌,而主力资金在3月也采取了出货为主的策略。
据Choice数据统计,在今年3月的22个交易日里,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入A股的只有5个交易日,且净流入规模都相对较小;其余17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均为净流出,其中3月9日、3月16日两个交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都接近千亿元。
具体到行业上,据Choice数据统计,从3月5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28个申万一级子行业均呈现出主力资金的净流出,其中净流出规模最小的行业为休闲服务行业,而净流出规模排名前三的行业分别是电子、计算机、非银金融。
具体到个股上,据Choice数据统计,从3月4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有多达3429只A股呈现出主力资金净流出。
其中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A股分别为京东方A、中兴通讯、TCL 科技 、中国平安、东方财富、科大讯飞等,其中京东方A的净流出规模超130亿元。这也与同期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最大的3个行业相对应,与此同时,这些个股期间内也都悉数下跌。
不过A股从来不乏局部机会。据统计,3月4日以来的20个交易日内,仍然有367只A股获得了主力资金的净流入,其中净流入规模排名居前的个股包括英杰电气、美尚生态、伊利股份、恒瑞医药等。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最近农业股行情的发酵,市场上涌现出了以金健米业为代表的新“妖股”。
据Choice数据统计,截至4月2日收盘,今年3月下旬以来,金健米业已走出过7个涨停,在最近4个交易日,金健米业更是连拉4个涨停;此外,同期,农发种业、京粮控股等农产品涨价概念股也都已有3个涨停。
他认为,“炒股也要有点底线,在涉及民生的领域还是不能任由游资炒作。”另有投资者感受到,最近周围的朋友问粮价是否会上涨、是否要买米的声音有所增多。
历来,“妖股”的背后总不乏游资煽风点火。据公开信息显示,3月下旬来,金健米业已有7次现身龙虎榜。
据Choice数据统计,3月下旬来在龙虎榜买入金健米业次数较多的营业部包括,长城证券资阳娇子大道营业部、东方财富证券拉萨团结路第二营业部、东方财富证券拉萨东环路第二营业部、华鑫证券上海红宝石路营业部、华泰证券太原 体育 路营业部、国泰君安上海江苏路营业部、银河证券北京阜成路营业部等。
值得一提的是,从金健米业近年来的财报来看,游资的这番逆势炒作恐怕与其基本面关系不大。数据显示,从2007年以来的十多年间,金健米业的扣非净利润均为负值,根据公司发布的2019年年报,2019年公司的扣非净利润再度为负值。如果不是总有非经常性收益“调节”利润,金健米业恐怕已成为退市对象。此外, 历史 上,金健米业还曾多次“跨界”其他行业,但大多已半途而废。
王亚伟、高毅资产、淡水泉调研忙不停, 行动目标大曝光
近期上市公司年报披露进入密集期,从去年开始的 科技 股行情到目前也到了交卷时刻,此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机构开启了“云调研”模式,表现强势的 科技 股盈利能力如何?今年受疫情影响如何?这些问题都是焦点。
而据东方财富数据显示,截至4月1日,近一月的机构调研次数为9775次,较前期下降了4869次,降幅为33%,其中创业板的调研次数为3148次,中小板调研次数为4572次。而值得注意的是,主板市场调研1407次,从调研公司来看,近一月调研上市公司186家。值得注意的是,王亚伟等顶级私募频频现身上市公司调研。
另外在3月份,万达信息接待了包括安信基金、中银基金、中欧基金、招商基金等公募;此外私募领域,包括和聚投资、成泉资本、源乐晟资产、尚雅投资、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等私募的调研。据了解,万达信息是国内领先的城市信息化领域软件和服务提供商,主营业务包括民生信息化和 健康 城市两大板块,业务辐射医疗、医保、医药、政务等多个行业。中国人寿自入主以来,对公司的业务、财务和管理层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梳理,当前公司各项调整已基本完成。
视觉:刘阳
排版:吴永久 杨诗涵
每日经济新闻
3. 游族董事长去世,是否是被同时投毒
2020年12月25日晚间,游族网络林奇逝世的消息被一则公告证实后,游族网络以全体族人的名义送别:“再见少年”。
当天,游族网络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董事长暨总经理、实际控制人、控股股东林奇家属的通知,林奇因病救治无效于12月25日逝世。
而这一消息,距离“林奇遭人投毒”传闻引爆舆论仅过去了两日。
“80后温商首富” “霸道总裁”“非常有活力,勤奋”自带这些光环的他,最终以这种方式将39岁的人生画上了句号。
嫌疑人“许某”是谁?为何会以如此残忍方式毒杀自己的老板?
截图
然而,公告发出没多久,上海公安局发布了一则通告,称12月17日,警方接到报警,某医院在诊疗时发现病患林某疑似中毒。接报后,警方立即开展侦查,发现林某的同事许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目前,许某已被刑拘,侦查工作正进一步开展。
23日晚8点左右,游族网络通过官方微信号发布了一则声明,承认了警方通报的投毒案件,公司董事长林奇被投毒,嫌疑人许某就职于某影视公司。公司已向所在市区各级领导做了汇报,并按交易所要求做出公告。
林奇16日就医,17日报警,但直到23日传言纷纷时游族网络才发布公告,而且发布的是《自愿性信息披露公告》,并隐去了“投毒”一事。一时间,游族网络是否涉嫌信披违规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知名律师对今日新财经表示:根据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三十条,发生可能对上市公司证券及其衍生品种交易价格发生较大影响的重大事件,而投资者尚未得知时,上市公司应当立即披露,说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状态和可能产生的影响。林奇目前是游族网络的现任董事长、总经理,也是第一大股东。因此,根据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倘若传言属实,游族网络应当需要及时发布公告进行说明。
一张娃娃脸,留着板寸头的
“霸道总裁”
林奇是温州苍南人,1981年出生的他,是个创二代。他父母早年就开始创业,所以林奇从初中开始就跟随父母在全国各地经商,也因此在初高中阶段,换过不下10所学校。
2004年,林奇大学毕业后还在浙江电信担任过软件工程师。据相关媒体转他自述,之后,他还曾在华为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
据接触过林奇的人介绍,游族网络上市后,林奇一直给人“霸道总裁”的形象——娃娃脸,板寸头,戴着一副严肃的黑框眼镜,眼神中却透着温州人特有的精明。“前几年,他还出面接受媒体采访,采访中,他对自己不满意的问题,会毫不客气地打断。”据温州当地一位媒体记者表示,林奇性格直来直去,不喜欢浪费时间,甚至会说,“我听不懂你想表达什么”,或者“你这个问题问的没什么意思”诸如此类的话。
在游族网络之前,林奇也经历了两次血本无归的创业失败。28岁那年,林奇在上海创办以网页游戏为主要业务的游族网络。之后,研发并发行《女神联盟》《少年三国志》等多款精品轻娱乐产品。5年后,林奇将其创办的游族网络成功送上A股市场,他也一跃成为百亿身家的财富新贵,成为首位跻身胡润百富榜的80后温商。不过,在老一辈温商眼中,林奇还是一个十足的大男孩形象,“小时候学过书法,字写得不错;还热爱足球,齐达内是他的偶像。”
事实上,热爱足球的林奇在三年前,还曾传闻要拎着“十亿”登门收购杭州绿城足球俱乐部,这样的价格,被当时称为“简直无法让人拒绝”。
随后,林奇还表示,此行为是其个人行为,与公司无关。
为何如此出手阔绰收购一个足球俱乐部。在之前,林奇参加一档商界访谈节目时,就有过这样的总结:“他小时候的梦想,跟很多人不一样,他的梦想就是有吃不完的泡面,打不完的游戏,他爱书法却更爱在球场上飞扬,他爱诗词却更爱在游戏里疯狂,家教严谨但叛逆与怪诞,却成了他青春的代名词”。
在2014年,林奇成立游族影业,全球协作将《三体》打造为首个中国科幻大IP。
在2015年年中举行的第18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成立不足一年的互联网电影公司游族影业成为一匹黑马,连发4部系列IP项目引发业内热议,林奇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称,2017年游族影业规模预计将达到100亿元。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在游族影业手握多年《三体》IP却未见开发成果,仅仅是将其授权给了Netflix的同时,林奇手中执掌的另一家公司——上市企业游族网络,今年也面临着业绩的大规模下滑。
根据游族网络三季报,前三季度,游族网络实现营业收入37.24亿元,同比增长40.9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亿元,同比减少20.56%。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为12.0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2.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50.52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78.03%。
游族网络创始人林奇近来频繁地减持公司股票,也引发了市场的质疑。
在今年游族网络发布《2019年度业绩快报修正及致歉公告》(后简称《致歉公告》)前,林奇的减持被疑为违规操作。
在公告发出前, 2019年11月27日-2020年3月13日,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林奇通过大宗交易累计减持公司股份1473万股,减持比例占公司总股本1.658%。
5月6日,游族网络收到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的关注函,其中称近日收到投资者投诉,质疑其控股股东林奇提前获知业绩修正信息,所以才进行内幕交易,要求游族网络就相关事件作出说明。
不过,对于林奇的减持,游族网络方面称:“林奇先生资信状况良好,具备相应的资金偿还能力,由此产生的质押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目前均未出现被强制平仓的情形。”
在这段密集的股票减持期之外,自2019年7月初至2020年12月24日,林奇还进行了多次股票抛售,目前,其对游族网络的持股比例从34.84%降为23.99%。
除了业绩不理想和可能存在的违规操作,游族网络管理层变动频繁也引起了资本市场的关注。
今日新财经梳理游族网络公告发现,该公司自2014年6月上市以来已换了四任财务总监。2015年至2018年,李坦稳、刘应坤、熊巍和鲁俊先后担任财务总监。并且,耐人寻味的是,游族网络的财务负责人离职均在上一年年报发布前后。
2019年,董事许垚、王鹏飞,董事、副总经理崔荣,监事蒋皓也先后离职。2020年初,财务总监鲁俊离职后,董事、副总经理陈礼标也于8月离职。
此次投毒致死事件背后,究竟存在着多少高管内斗,目前还疑窦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