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康佳a股票历史价格
扩展阅读
夏普香港官网 2025-09-12 19:03:57

康佳a股票历史价格

发布时间: 2025-09-12 17:55:30

Ⅰ 康佳低成本扩张探析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广东光明华侨电子有限公司”,成立于1980年5月21日,是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1991年8月改组为中外公众股份制公司,1992年3月,康佳A、B股股票同时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现有总股本5.47亿股,华侨城集团直接和间接控股51.06%,是国有控股企业。康佳早期以来料加工方式为合资方生产电子表、收录机等产品,1984年开始生产彩电,但以外销为主。1987年,康佳拿到国内最后一张--第57张“内销电视生产许可证”。90年代后,康佳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相继组建牡丹江康佳、陕西康佳、安徽康佳、重庆康佳等生产基地(以下简称“分康”),成为中国第二大彩电制造商,“中国电子百强企业”排名第4。

彩电行业分析

康佳从事的领域是竞争性极强的彩电行业。从1980年四川长虹从日本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开始,各地彩电项目纷纷上马。后来虽然实行了彩电定点生产制度,但没有遏制住遍地开花的势头。1988年,政府征收彩电消费税,长虹彩电每台降价350元,第一次彩电价格战打响。进入90年代,彩电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彩电品牌被淘汰出局。这一时期,彩电行业内开始出现联合并购现象,上海三大彩电品牌金星、飞跃、凯歌组成上广电,牡丹江康佳、南通长虹、深圳TCL、云南海信等垮地域企业横空出世。

彩电市场由昔日的卖方市场演变为现今的买方市场。我国彩电生产厂家超过100家,但50%以上的市场被长虹、康佳、TCL等主要彩电企业控制。1998年全国彩电生产量为3300万台,而国内市场容量仅2300万台,供需缺口巨大。业内人士估计,全国彩电的企业库存和商业库存超过1000万台,积压资金惊人。价格竞争于是成为彩电市场的主旋律,价格战的结果促使彩电行业已由垄断竞争走向寡头垄断。

康佳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企业战略管理中比较流行的一种系统分析工具,它通过对企业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进行客观分析,以便掌握企业的竞争态势,作出合理决策。

优势:

品牌优势 康佳品牌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据有关机构评估,康佳品牌价值78.87亿元,居国内品牌第6位,并被国家工商行政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融资渠道 康佳A、B股同时上市,资信优良,是各大银行的黄金客户。1997年、1998年和1999年中国银行分别向康佳提供38亿、42亿和50亿人民币的融资额度,1999年,康佳新增发行8000万A股,筹资12亿人民币。

营销网络 康佳在全国各大中心城市设立了60多家销售分公司,与全国95%以上的地市级大商场开展工商合作,终端销售商达到乡镇一级,建立了300多个特约维修站、3000多个外联维修点,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市场销售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

成熟管理 康佳作为中国首家中外合资电子企业和第一批公众股份制公司,形成了规范、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康佳是我国彩电行业首家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际国内双重认证的企业。

劣势:

彩电属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康佳地处深圳特区,生产成本、管理成本、运输费用相对要高。另一方面,如果仅立足深圳,康佳的市场辐射半径难以覆盖全国,特别是一些地方彩电品牌所在的区域市场,康佳难以打进。

机会: 内地一些国有彩电生产企业,拥有优良的厂房、设备,素质较高的干部、工人、低廉的生产成本、一定区位的市场,但是由于机制、市场等方面的原因,债务积压,工人下岗,设备闲置,人心思变,急于寻找出路。当地政府欢迎康佳这样的优势企业来收购、兼并,搞活困难企业,国家也鼓励东部沿海企业到中西部投资、交流。

威胁: 竞争对手长虹等凭借其规模和成本优势,不断挑起价格战;高路华、彩星等“新面孔”以超低价挤进彩电市场;东芝、索尼、三星、飞利浦等跨国公司一改单纯进口的方式,纷纷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彩电市场,实现本土生产,本土销售;欧盟对中国彩电的反倾销诉讼;中国即将加入WTO。

扩张的实施

以最近成立的重庆康佳(简称“重康”)为例,重康注册资金4500万元,从股权结构方面看,深圳康佳以2700万元现金投入,占60%股份;重庆无线电三厂以实物作价1800万元投入,占40%股份。重康作为新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既是深圳康佳的控股子公司,又是重庆无线三厂的参股子公司。深圳康佳、重庆无线电三厂作为重康的股东,双方照股权比例推选董事组成董事会,依法享有投资收益、参与重大决策等权益。其他三家“分康”亦是这种模式,牡康、陕康、安康分别是深圳康佳与牡丹江电视机厂、陕西如意电气总公司、安徽滁州电视机厂的合资企业。四家企业均由深圳康佳控股,但并不存在谁兼并谁的问题。

在组织结构上,四个分康的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均由深圳康佳派出。董事长由当地合作方担任,以便于协调新公司与老厂、当地政府之间的关系。在企业冠名上,均是“地名+康佳+电子(或实业)+有限公司”。深圳康佳在各分康推行自己的CIS、管理模式和价值观念,分康在计划、生产、销售等方面接受深康佳的指导和服务。

事实上,如果康佳选择整体兼并的方式,不仅救活不了当地电视机厂,反容易被其巨额的债务和沉重的社会负担拖垮。选择合资方式,“新厂不理旧债”,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有利于轻装上阵,从而带活老厂。

扩张的意义

对康佳而言,扩大了生产规模,提高了集约化程度,提高了市场占有率。生产规模方面,康佳本部有7条彩电生产线,牡康3条、陕康3条、安康6条、重康3条。生产能力方面下属各分康的彩电生产能力已超过集团总产量的60%。1993年,康佳彩电产量109万台,销售收入22亿元,到1999年,康佳彩电产量650万台,销售收入130亿元,6年内翻了近5番,速度惊人。如果在深圳本部进行传统的扩大再生产,而不是运用资本经营实行超常规发展,是达不到如此速度的。康佳投入一定的增量资产盘活了数倍的存量资产。几大分康的组建、生产规模的壮大,为康佳驾驭彩电降价狂潮、实现销售收入超百亿元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

对内地国有企业而言,康佳的“入主”带来了特区的企业机制,带来了资金和技术,使得停转的生产线重新开动,下岗工人重新上岗,当地配套企业也应运而生,增加了当地税收,改善了当地的产业结构。据统计,几大分康的组建,为内地提供了5500个工作岗位,累计创造利税4.2亿元。

扩张的启示

1. 固守专业,优势互补 康佳20年的历史,做过电话、VCD、音响、传真机,还做过房地产,但真正成功的只有彩电,康佳的强项是彩电。康佳到内地扩张,基本上都是做彩电或关联性较大的项目,而不是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盲目“多元化”。康佳选择的合作对象也是在厂房、设备、管理、人才等方面具备相当基础的彩电生产厂。否则,上新项目、铺新摊子,既浪费了企业资源,拉长了生产周期,又丧失了企业原有优势。

2. 按经济规律办事 康佳低成本扩张是康佳资本经营的成功探索,也是按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办事的结果。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康佳要内地组建生产基地,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市场布局有节奏地进行;二是各分康是以资本为纽带,按现代企业制度来组建和运行。康佳没有接受有些地方政府提出的“无偿划拔”方式,也没有充当“慈善家”简单地为内地企业“输血”。企业的目的其实很简单,就是赢利,为国家交税。

3. “激活”资产才有价值 康佳投资中西部地区,与内地企业就合作事宜进行谈判的过程中,国有企业的资产如何评估,成为双方谈判的焦点问题。有人认为,内地企业资产被严重低估,是国有资产流失。这种认识在其他东西部企业合作中也存在,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其实资产的价值最终需要市场来衡量,而不能仅仅看账面上是多少。产品卖不出去,资产闲置,工人下岗,再多的账面价值也没用。况且,康佳作为一家国有控股企业,“流失”也是“流失”到国有企业。

4. 运行机制令行禁止 同样的厂房、生产线、工人和中层管理人员,甚至并不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优秀的技术人员,但在和康佳合资前后竟然产生完全不同的结局。表面看,是因为原有企业缺乏品牌、营销网络和流动资金;深层次看,其实是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的问题。各个分康按现代公司制运作,最高权力机构是董事会,而不是各行政厅局。深圳康佳输入的机制并不见得先进多少,关键它能执行下去,做到令行禁止。

5. 走向“国际化”先得“国内化” 事实上,国内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重要的组成部分,国际市场的细微变化也会灵敏地反应到国内市场上。中国企业要走向国际化,先得在国内市场立住脚跟。康佳基本上走这样的道路,通过低成本扩张,逐步完成国内生产和销售布局后,然后在印度、菲律宾、墨西哥等国建立生产基地,开始跨国经营之路。

康佳低成本扩张的模式探索出了一条东西部企业合作的有效途径,其基础是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其关键是以产权为纽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其目的是既迅速扩大优势企业的经营规模,又盘活存量资产,带活困难企业,达到双赢的结局。低成本扩张模式适用于充分竞争领域中具备核心能力的企业。需要提醒的是,实施低成本扩张战略的企业必须具备核心能力,否则,不顾自身实际的盲目扩张,极可能是个陷阱。

Ⅱ 高手分析000016深康佳A......

深康佳A在A股市场具有众多的荣耀和题材,作为在3G和数字电视称雄的龙头企业,面对行业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兴通讯和中国联通等3G概念股的重新崛起,它已经迎来了炒作机遇。而且它还是一只具有丰富的外资并购题材和价值被严重低估的个股。去年姆逊投资不惜以5.4元的高价买入,如果考虑大股东支付股改对价的因素,其收购价格更是高达每股6.75元,而目前其股价仅有4.23元,不但远远低于外资的买入价,还远远低于其5.40元的每股净值,本身已极具收购和投资价值,而且破净这在牛市中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值得注意的是,汤姆逊投资目前3.82%持股比例与第一大股东华侨城集团8.7%持股比例已经相差无几,换言之,它只要以极低的成本就可以控股具有民族品牌优势的"中国液晶电视大王",要知道,深康佳在2005年度中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评价中其品牌价值跃升为150.12亿元,与联想等著名企业一起,成为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最具竞争力的品牌。如此物超所值的买卖相信外资应该不会熟视无睹,而从历史经验来看,任何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品种日后随着价值回归,其股价均应有爆发的一天。此外该股还是300成份股,股指期货明年初的推出对其也是一大机遇。

一、液晶电视大王迎来数字电视爆炸式增长

深康佳A在我国高清液晶电视领域以超过40%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于其它竞争对手,成为中国液晶电视产品第一品牌,公司未来3-5年企业定位是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家电与网络产品和移动通信产品的供应商,将构建彩电、移动通讯、网络产品三大主营产业。康佳推出的BT4380H作为目前最先进的数字电视终端产品,加上公司在机顶盒的产品的优势,已经奠定了深康佳A在数字电视领域的领先地位,随着数字电视时代的逐步来临,公司日后将存在着极佳的爆炸式增长机会。

二、将成为中国3G终端产品线最长的厂商

随着3G牌照开始发放,3G网络进入实施阶段。3G行业已经迎来广阔的发展前景。早在04年,深康佳就成为了国内3G手机的急先锋,并在当年内投入5亿元启动3G业务。根据计划,2005-2006年是康佳3G计划的初级阶段:而 2006-2008年将是康佳3G战略的高级阶段。随着3G网络的建设完成,3G将进入实际使用阶段,康佳将成为中国3G终端产品线最长的厂商,实现从"终端生产商"到"个人化娱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转变。公司已经将3G策略具体细化到企业的工作程序当中,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成立研究中心,研究中国3G技术的架构与协议,成为康佳中央研究院自主研究3G技术在终端领域的实施,以及3G时代的增值服务和应用。深康佳在05年度中表示,3G手机也实现了通话。并05年度年报中表示将进一步加大手机业务的研发投入,致力于打造成一个以产品竞争力为主要竞争能力的手机厂商。

三、外资不惜以高价买入和结盟康佳是否意在长远?

深康佳去年4月30日公告,第一大股东华侨城集团将持有的公司2900万股国有法人股以5.4元的价格转让给(Thomson Investments Group Limited)而公司第一大股东华侨城集团经过股改以及代另几家非流通股大股东垫付对价,公司的持股比例降到了8.7%,而汤姆逊投资目前持有有2296.09万股,持股比例为3.82%,据资料介绍,汤姆逊投资集团(最终控制人是Thomson S.A。Thomson S.A,全球电视显像管主要供货商之一,03年彩色电视显像管销售量为1430万支,在涵盖有关娱乐及媒体行业的技术、设备及服务的综合解决方案领域占有世界领先地位),外资高价买入显然是看好该公司的发展前景,由于目前该股的股价已经远远低于其5.4元的每股净值和外资当时的买入价,其收购成本已经更低,而从外资近期并购和控股我国企业来看,它们先是通过参股熟悉企业,然后再进一步增持和控股,这样可以降低风险,所以股权极为分散且外资与第一大股东极为接近的深康佳也就极容易发生收购与兼并大战。

此外,该股的外资题材也较多,康佳集团去年11月与全球三大数字显示处理系统芯片供应商之一的美国GeneSIS Microchip公司共同公布了一项战略合作计划。Genesis 公司是全球三大数字显示处理系统芯片供应商之一,是平板电视显示芯片的全球核心供应商,深康佳与Genesis 的合作将在"康佳-Genesis 联合实验室"的基础上展开,联合开发新一代高清数字平板电视平台,包括高清数字系统引擎、数模一体机系统平台。这项合作的开展将使康佳在国内平板电视领域在技术和市场两方面均逐渐占有优势。值得重视的是公司与英特尔签署合作协议,将在数字家庭领域展开全面深入合作致力于数字家庭实际应用,预计到07年市场规模150亿元,未来五年成长到800亿元规模。

丰富的3G和数字电视概念,外资并购题材和股指期货概念,折价率超过20%的家电巨头,都使深康佳成为具有中长线投资价值的个股之一。而且在K线形态上,该股近期升幅严重滞后,但细心发现,该股构筑了一个长达一个多月的头肩底,不排除有主力暗中吸纳,后市一旦放量有效突破4.28元,将迎来广阔的上升空间。

Ⅲ 股票价值评估方法有哪些

一、市盈率估值法

市盈率=股价÷每股收益,根据每股收益选择的数据不同,市盈率可分为三种:静态市盈率;动态市盈率;滚动市盈率。预测股价、对股价估值时一般采用动态市盈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价=动态市盈率×每股收益(预测值)

其中,市盈率一般采用企业所在细分行业的平均市盈率。如果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市盈率可以提高10%或以上;每股收益选用的是预测的未来这家公司能够保持稳定的每股收益(可选用券商研报中给出的EPS预测值)。

盈率适合对处于成长期的公司进行估值,下图有发展前景和想象空间的行业,它们的估值就比较高。由于市盈率与公司的增长率相关,不同行业的增长率不同,所以不同行业的公司之间的市盈率比较意义不大。

所以,市盈率的对比,要多和自己比(趋势对比),多跟同行企业比(横向对比)。

二、PEG估值法

用市盈率估值有其局限性。我们都知道市盈率代表这只股票收回投资成本所需要的时间,市盈率=10表示这只股票的投资回收期是10年。但有的股票的市盈率可达百倍以上,再用市盈率估值就不合适了。

这就需要PEG估值法上场了。也就是将市盈率和公司业绩成长性相对比,即市盈率相对于利润增长的比例。其计算公式为:

PEG=P/E÷G

=市盈率÷未来三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每股收益)

一般来讲,选择股票时PEG越小越好,越安全。但PEG>1不代表股票一定被高估了,如果某公司股票的PEG为12,但同行业公司股票的PEG都在15以上,则该公司的PEG虽然已经高于1,但价值仍可能被低估。

三、市净率估值法

市净率指的是每股股价与每股净资产的比率。

一般来说市净率较低的股票,投资价值较高,相反,则投资价值较低。

计算公式为:

市净率=股价÷最近一期的每股净资产;

股价=市净率×最近一期的每股净资产。

这种估值方法适用于净资产规模大且比较稳定的企业,如钢铁、煤炭、建筑等传统企业可以使用。但IT、咨询等资产规模较小、人力成本占主导的企业就不适用。分析的时候依旧延续“同行比、历史比”的原则,通常市净率越低,表明投资越安全。

根据证监会行业分类,

食品制造业的市净率>信息技术行业>制造业>采矿业。

下面是今年10月份申万各行业的市净率排行榜。银行股的市净率最低;食品饮料行业的市净率最高;65%的企业的市净率在1—2之间。这是否意味着银行股被低估了呢?

未必。因为银行有很多不良资产。这也是市净率估值法的局限性。企业的机械设备、办公用品都是会减值的,但通过历史成本计价的市净率并不能反映这一情况。所以不要以为买了市净率低的股票就是捡到了便宜货,可能它们的实际价值早已低于账面价值。

四、市现率

市现率=每股股价/每股自由现金流。市现率越小,表明上市公司的每股现金增加额越多,经营压力越小。换言之:

一只股票的市价除以每股现金流量得到的数字,就代表着你从这只股票上用现金收回投资成本需要多少年。市现率越低,说明你收回成本的时间越短,就越值得投资。

五、DCF估值法

DCF,现金流量折现法,Discounted Cash Flow,指的是将未来的现金流、通过折现率、折算到现在的价值。说白了就是把明年的100块钱换算到今天,它会值多少钱?

假定未来3年内,企业每年年末都能收到100元,那么这300元钱折合到现在是多少钱呢?

根据现值计算公式,我们已知得是t=3,CFt=100,假定折现率为10%。套入公式中,结果如下:

第一年的100元折现后=100/(1+10%);①

第二年的100元折现后=100/(1+10%)2,②

第三年的100元折现后=100/(1+10%)3,③

最后把三年的折现值加在一起,即①+②+③,就是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

还是那句话,这方法理论上很完美,但不如市现率好用。

Ⅳ 怎么去评估一只股票未来收益

所谓潜力股票,就是指一些具有上涨潜力的股票,可能存在着某些被投资大众所忽视的利多因素,当然投资者可以从其具有的特点来进行分析和识别。

1、大部分的潜力股都是主力重仓的股票,主要通过观察该股是不是基金重仓持股中的新增品种与增持品种,以及相关的股东信息变化。

2、具有热点题材的股票,比如那些具有重大社会事件方面的题材股票。

3、入选上市公司成长潜力50强,本行业的龙头企业等股票;当然仅仅是知道了潜力股票的基本特点是不足够的,想要在实战操作中精确的选择到好的潜力股票,还需要掌握一定的选择技巧,主要的选择要点有以下几点:

(1)看流通盘的大小。流通盘千万不要太大,一般在2000万股到5000万股左右是比较好的。

(2)看业绩。业绩不需要太好,只要过得去就可以,可以从以下几个进行分析:

1、营业收入大幅度增长的公司。

2、盈余大幅度上升的公司。

3、原料成本幅度降低的公司。

4、产品售价看涨的公司。

5、处置闲置成本大幅度降低的公司。

6、除权、除息和增资的公司。

7、一时没有受到主力光顾的绩优股。

8、价位远低于同类股的股票。

(3)看技术面。可以观察股价是在高位还是在低位,在高位有可能下跌的千万不要再炒了,如果是在低位长期横盘之后不再创新低的时候,成交量却一直小的,有可能成为未来的大牛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