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风光20年,缴税90亿,涂建华身家120亿,却被15亿压倒
欠债15亿还不上是个什么概念?如果事情发生在普通人身上还算正常,可放在百亿富豪身上,似乎有点不至于。而身家120亿的重庆摩托车首富涂建华,真就还不上自己的15亿欠款,到底经历了什么, 一代传奇富豪竟沦落至如此境地?
重庆有 "摩帮三巨头" ,这其中之一就是隆鑫涂建华,隆鑫可谓实力强大,而涂建华更是一代业界传奇。不过他可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不仅曾经是标准的"打工人",甚至大学都没有念。
1.工伤离职,开始了创业之路
1963年, 涂建华出生在重庆的贫苦家 庭,出身塑造了他不畏艰难、吃苦耐劳的个性。自中学毕业后,他就到中梁山煤矿开始做矿工。工作中他多次因公负伤,甚至可以说是死里逃生,最终,涂建华在1983年因工伤彻底离职。
离职后涂建华决定下海创业, 在重庆九龙坡区滩子口的几间破厂房里 ,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不过最开始他并没有做摩托行业,他创办过很多工厂,包括纸巾厂、预制构件厂、塑胶厂、金属拉丝厂等,还从事过金属材料贸易。
虽然这些工厂发展的都很好,但涂建华仍然不满意,经过了10年的艰辛摸索,涂建华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创业道路—— 进军摩托行业 。
1993年,嗅觉敏锐的涂建华,发现了中国摩托车市场蓬勃发展的商机,投入多年打拼积累的几十万元身家,创办了重庆隆鑫交通机械厂, 开始进入摩托车行业产摩托车发动机 。
2.不畏艰难,终成大业
创业之路没有一帆风顺的,涂建华也是如此,他面临过各种困境。刚入行时异常艰难,隆鑫面临不仅缺钱, 甚至还缺人、缺技术等等困境 。为此,为省钱他租过小厂房在木板工作台上试制产品,自己到市场上买发动机搞拆检研究。
对文化程度不高、尚处在创业初期的涂建华来说,生产摩托车发动机这样高 科技 含量产品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经过无数次的尝试, 涂建华带领团队终于成功的生产出了第一台摩托车发动机 。
一年后,隆鑫共卖出了7万台摩托车发动机,营收突破1.5亿元,净利润超过5000万元。到1998年, 隆鑫更是从发动机领域跨越到了整车制造、通用热动力机械制造领域 。
就这样,隆鑫慢慢的跻身为国内行业前三强。而不甘只做摩托的涂建华,更是用20年的时间构造出了一个 "隆鑫系" 的资本帝国,进入了房地产、金融、工业、环保以及再生利用等多个领域,成为真正的多元化发展的大型集团企业,旗下拥有包括丰华和隆鑫通用在内的4家上市公司。
同时也是 重庆农商行、重庆富民银行的重要股东 。20年来,隆鑫风光无限,企业实力越来越强大。截止到去年,公司员工达30000余名,其中海外员工近5000名,累计纳税金额高达90多亿元,公司更是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涂建华也以120亿的身家 成为重庆摩托车首富。
这样的成绩都是靠着涂建华的艰辛努力与智慧一点点创造的,实属不易。
涂建华的成功,除了他对市场的敏锐与眼光的长远,更与他的个人魅力分不开。
1."见好就收"的涂建华
首先,涂建华并不是一个盲目冒进的人。据说,他的案头摆放的是 《本田的经营思想》、《松下幸之助管理模式》、《风险投资》 等书,时常以很多巨型企业的浮沉来警醒自己、反省自己。
比如, 汽车 曾经一度成为隆鑫多元化布局的四大板块之一,早在2000年,隆鑫就兼并重组了成都山鹿 汽车 厂,进入客车制造领域。但2006年,隆鑫却突然退出 汽车 领域, 把 汽车 资产卖给了成都一家企业 。
一方面, 是涂建华意识到 汽车 制造要复杂得多 ,再加上造车资金门槛高,对 汽车 生产资格的管控也更加严格,在没有一定把握的时候,涂建华不愿意冒更大的风险,见苗头不对,涂建华见好就收了。
还有赞助 体育 赛事方面, 隆鑫曾赞助过法国方丹足球队与四川全兴足球队的国际足球邀请赛、重庆市举行的四国女排邀请赛 ,都为隆鑫涉足摩托车整车生产,做了很好的品牌铺垫。后来还冠名隆鑫足球队,但只持续了两年。
对此,涂建华说,通过那两年冠名, 成功树立了隆鑫的牌 子,已经获得了丰厚回报,只是想通过支持 体育 产业来提升自己的品牌,并不是想直接经营 体育 产业,所以见好就收。
涂建华的理性又不冒进,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功不可没 。毕竟,每一个领域的涉足,每一次决定的取舍,都关乎企业的命运。
2."员工即亲人"的涂建华
涂建华是员工心中的好老板。 因为在涂建华眼里,员工就是自己的亲人 。
大年除夕夜,他不会忘记值班的员工,亲自煮上热腾腾的面条,开车给员工送去;知道公司老员工的女儿结婚要花高价到外面去租"花车",当即让自己的司机开着他的奔驰车,为这位老员工的女儿做 "花车" 。
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不仅是在生活关照上,涂建华想着员工,在员工持股方面,他也想的特别到位。从2003年开始, 隆鑫实施员工持股计划 ,后来,隆鑫通用的持股人不仅包括高管,还涵盖了部分中层和研发、技术、营销等骨干。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隆鑫通用上市后,员工持股证券化变成了现实。
把员工当亲人,从工作到生活,时刻不忘自己的"亲人" ,这样的老板深得员工爱戴,必然静心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每一个人,也都为隆鑫的辉煌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多年苦心经营打造的辉煌战绩,景象一片美好,可谁也没想到,在这美好下,却暗藏着巨大的危机。
1. 身为中国企业500强,却深陷债务危机
去年10月,隆鑫控股及涂建华被要求强制执行偿还中信证券股票质押业务产生的欠款,包括本金15.04亿元和利息、违约金,随后,隆鑫控股所持有的隆鑫通用和丰华未质押的股份已被法院冻结, 涂建华陷入了债务纠纷中 。
这15亿的欠款到底是怎么回事?
事情还要从三年前说起,彼时,隆鑫控股将所持隆鑫通用的3亿多股份分批质押给中信证券进行融资, 重庆爱普地产为隆鑫控股提供担保 ,但质押到期时,隆鑫控股违约,爱普地产又拒绝承担担保义务,就发生了申请强制执行这一幕,随后,隆鑫控股相关股票被冻结。
虽然隆鑫控股表示, 这次冻结并不会导致公司失去对隆鑫通用、丰华股份的控制权 ,但如果没有未及时处理妥当,冻结的那部分股份可能会被拍卖或变卖,这也将导致隆鑫控股被动减持丰华股份和隆鑫通用股票。
家大业大的隆鑫控股,为什么会沦落到如此境地,不仅深陷债务危机, 就连15亿的负债都还不起?
2.债务为何无法偿还
隆鑫无力偿还债务,一方面是过往的经营中出现了巨额的损失,另一方面是盈利不够乐观, 剩余资产不足 。
出售房地产资产,直接损失100多亿。 涂建华曾将名下的的房地产资产出售给某国有企业,对方拖欠60多个亿,一直未交付欠款。截止到去年,利息加起来可能将近100亿元。对方曾提出以项目抵债,但项目本身还有50亿元的负债,如果把项目接过来,对企业融资会有巨大影响。
这次事件涂建华直接损失了100多亿,也导致其他产业资金链受到影响,同时,企业盈利也不容乐观, 难以抵债 。
盈利不容乐观,"资不抵债"。 资金运转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大型多元化企业,必须有强大的资金基础做后盾,虽然在以往的经营中,隆鑫集团已经积累了大量财富,但出售房产经营权损失的100多亿,再加上抵押的15亿,让他的商业帝国摇摇欲坠。
只有保证其他产业盈利, 涂建华才有可能扭转资金短缺的局面 ,可惜涂建华并没有在后续的经营中获得盈利。虽然去年上半年,隆鑫摩托车的销量稳居全国第二名,但前三季度的盈利只有不到两个亿,而企业的剩余资金也就30亿出头。
可能这些资金看上去还算可以,不过截止到去年年底,隆鑫的负债就已经达到300多亿了, 的确无法偿还这15亿欠款 。
如果这笔债务问题,隆鑫控股不能及时解决,公司运营必然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百亿规模的传奇企业, 若真被15亿元债务给压倒,涂建华的传奇神话也就终结了 。
对企业来说, 每一次抉择都关乎着生死存亡,每一步都要谨慎的去走 ,希望涂建华这位重庆摩托车富豪,这次能够扛过危机,隆鑫能够度过难关再创辉煌!
② 20家中小银行“候场”补血,重庆银行首发过会遭遇四连问
文|严沁雯 俞燕
编辑|袁满
继厦门银行之后,重庆银行成为年内第二家在A股成功过会的银行。至此,国内完成“A+H”股布局的银行有望升至15家。
8月27日晚间,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第十八届发审委2020年第126次会议审核结果公告”,重庆银行等6家企业首发申请全部获通过。
从2018年提交招股书到此番过会,重庆银行在A股“候场”已逾两年。在此之前,厦门银行于7月16日成功过会,其IPO历程同样近两年。
经历了2019年银行上市“井喷”年,2020年银行股IPO的步伐明显放缓。除了已经过会的厦门银行和重庆银行,目前仅渤海银行成功在港股挂牌,“排队”等待IPO的银行仍有20家。宏悔
公开资料显示,重庆银行于2013年11月6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是全国城商行中首家在港交所主板成功上市的银行。若是顺利“回A”,该行将成为第三家实现“A+H”股布局的城商行。
据该行一季报显示,截至一季度末,重庆银行资产总额5112.60亿元,较年初增长2.0%,是厦门银行的两倍。1月-3月,该行实现净利润14.06亿元,同比增长14.1%。
资产质量方面,重庆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2.6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2亿元;不良贷款率1.27%,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92.31%,较上年末上升12.48个百分点。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上市过审中,发审委针对该行不良率提出询问。据悉,2017年-2019年,重庆银行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35%、1.36%和1.27%。发审委要求该行说明2019年不良贷款率下降的原因等。此外,报告期内,重庆银行进行了多次不良贷款转让,发审委要求重庆银行说明该过程的具体情况。
据一季报显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力帆股份”,持股比例4.14%)和北大方正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北大方正”,持股比例3.02%)分别为重庆银行内资股第五、六大股东。
8月7日,力帆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偿到期债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为由,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司法重整。
8月24日,力帆股份收到重庆市第五中级人判悔民法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及《决定书》,裁定受理债权人重庆嘉利建桥灯具有限公司对公司的重整申请,并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担任力帆股蔽冲正份管理人。
根据力帆股份半年报显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该公司在重庆银行的存款余额为633.44万元;借款余额为11.85亿元,其中短期借款5.98亿元,长期借款5.87亿元。
发审委同样在询问中提到力帆股份,“发行人未将力帆、隆鑫等两家出险大型企业集团贷款认定为不良类贷款。目前,力帆集团下属上市公司力帆股份已进入破产重整程序。”
针对上述问题,发审委要求该行说明力帆股份重整申请的具体影响,对力帆集团贷款的风险划分是否需要调整,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充分;说明未将上述两家企业集团内的贷款划分为不良类贷款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规避相关监管要求的情形;并结合力帆股份最新经营情况、债务偿还或处置情况等,说明对该公司的贷款是否存在大额减值风险等。
除此之外,发审委还注意到重庆银行 历史 国有股权变动存在瑕疵,目前主要股东股权存在受限或变动风险。并要求该行说明具体情况及风险。
2015年12月23日,重庆银行向上汽集团(通过其全资子公司上汽香港持有)、富德生命人寿及其全资子公司富德资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定向发行4.22亿股H股,配售价格为7.65港元/股,增加注册资本4.22亿元。
其中,富德生命人寿持有重庆银行1.50亿股H股,富德生命人寿全资子公司富德资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重庆银行6757.02万股H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招股说明书签署之日(2019年5月21日),富德生命人寿尚未取得股东资格批复。
对于上述问题是否会影响重庆银行的挂牌上市,周茂华认为,该行能否最终上市主要还是看其是否满足基本上市条件,例如:公司内部治理是否到位,信息披露是否符合规范,是否存在财务信息造假,是否存在未解决的法律纠纷等。
实际上,重庆银行的A股上市之路颇为坎坷。
早在2007年,重庆银行便曾递交A股上市申请,后续迟迟未有进展。
2013年,在A股上市无果的重庆银行转战H股。上市首日,该行便跌破发行价6港元。此后,港行港股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状态。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收盘,重庆银行报4.34港元/股,市净率仅0.37倍。
2018年,重庆银行再次将A股上市提上议程,蹉跎逾两年终将登陆上交所。
在重庆银行之前过会的厦门银行,早在2017年底便递交了上市申请,2018年10月,该行对预披露的招股说明书进行了更新。
根据年报,截至2019年,厦门银行的营业收入为45.09亿元,同比增长7.73%;净利润17.36亿元,同比增长22.69%。不良贷款率为1.18%,较上年末下降0.1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为274.58%,同比上升61.75个百分点。
据了解,厦门银行在银行业以风格激进著称,被业界称作网贷资金存管大户,最高时曾接入30多家网贷平台。
一位银行业人士指出,厦门银行顺利“闯关”,除了其自身的业务指标和公司治理结构达标,亦与其各自所在的当地政府的扶持力度以及政策环境有一定关系。
在此之中,最近一次进行预先披露更新的是上海农商行,该行于7月8日更新了其招股说明书申报稿,离上市又进了一步。一位投行业人士预测,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上海农商行有可能成为今年内第三家上市的银行。
除了上海农商行,还有14家银行处在IPO预披露更新状态。其预披露时间显示,部分银行已等候多时。 其中,瑞丰农商行、兰州银行、大丰农商行、厦门农商行及药都农商行早在2018年就已处于预披露更新状态,此后再无进展。 其中尤以瑞丰农商行等待的时间最久,早在2016年11月其上市申请便已获证监会受理,但至今已过去近4年,依然没有新的进展。
值得注意的是,在候场大军中,几乎全为城商行和农商行这些中小银行。
一位金融市场人士指出,银行IPO进程缓慢与中小银行的经营状况有关。 “中小银行普遍经营模式粗放,经营能力相对不足。由于主要服务于区域中小微企业,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要面临极大的压力,这或许会打消投资者的积极性。”
按照以往的IPO节奏,从过会到上市,时间短则二至三个月、长则六个月。以此推算,继厦门银行之后,重庆银行有望在年底前正式加入A股队列。
今年以来,在让利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加大了向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叠加疫情的影响,银行资产质量承压。“补血”成为各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的迫切任务。
一方面,不良资产核销让银行资本补充需求迫切。作为首家公布中报的上市银行,江苏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因拨备计提的加大而出现下滑。该行在报告中表示,为清降不良资产,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拨备覆盖率继续提升,截至报告期末,江苏银行不良贷款总额为156.2亿元,其中对公业务不良改善,但个人业务不良贷款则有所上升。
本次顺利过会的重庆银行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发行不超过7.81亿股,所募资金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于充实核心一级资本。
根据重庆银行所披露数据,该行确有提高资本充足率的需要。2016年-2019年,重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82%、8.62%、8.47%、8.51%。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重庆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8.7%,较上一年末略有上升;对比银保监会此前发布的数据(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88%),这一覆盖率仍有提升的空间。
此外,多家中小银行推出了“搭售”不良资产的定增方案:在定向发行股份的同时,要求认购股份的投资人购买不良资产。 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广东四会农商行、山西泽州农商行、山东诸城农商银行等中小银行在内的中小银行推出这一方案。
一位银行分析人士指出,在疫情影响下,银行资产质量承压,定增搭售不良资产可以在缓解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压力的同时,帮助银行提升资本充足率。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6.14%和13.44%,而城商行和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65%和12.81%,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不良率则均较去年底有一定增加。
7月16日,银保监会城商行监管部副主任刘荣表示,在不考虑外源性资本补充的情况下,城商行的资本充足水平在未来三年可能会明显下降。
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已屡次公开发声提及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问题,提出要多渠道补充中小资本。 5月27日,金融委亦发布消息称,将出台《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和补充资本工作方案》,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深化改革,加快中小银行补充资本,多渠道筹措资金。
除了允许地方政府专项债合理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金等新渠道,通过上市在资本市场进行直接融资成为中小银行的最大渴望。
“中小银行是支持小微、三农等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重要力量,通过加快中小银行上市,补充资本金,可尽快提升中小银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预计内部股权结构清晰、治理规范、资产负债表与定价合理的中小银行上市步伐将有所加快。”周茂华补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