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美国道琼斯指数是多少
截止到9日收市,USA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报收于32513.94点,下跌为1.95%。道琼斯指数也可以称为“平均道琼斯股价指数”,可以使用“$US30”表示。是在1884年于道琼斯企业的创办编制1种算数平均股价指数,可以说是全世界最古老的久远的股票大盘指数,同时又是世界最具有影响、应用最广泛的股票价格指数。
美国道琼斯指数是多少
其象征性强、应用范畴比较广泛、成效明显的股价指数。它是世界上影响最大、最权威的股价指数。1896年5月26日,30种工业化生产股平均价格指数推出。其成份股选择规范涉及成分股企业稳定发展,规模庞大、声誉卓著,具备行业代表性,并且为大多数投资者所追捧。现阶段,30种成分股是USA蓝筹股市场的典范。这一神秘指数微小变动,给予亿万人惊惧或狂喜,它已经不再是一个普通财务指标分析,而是全球金融文化的编号。㈡ 美国三大股票指数
美国三大股票指数分别是道琼斯指数、纳斯达克指数、标准·普尔500指数,它们的简介如下:
1.道琼斯指数
道琼斯指数最早是在1884年由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1851-1902年)开始编制的一种算术平均股价指数。道琼斯指数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股票指数,它的全称为股票价格平均指数。
2.纳斯达克指数
纳斯达克(NASDAQ,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Automated Quotations)又称纳指、美国科技指数,是美国全国证券交易商协会于1968年着手创建的自动报价系统名称的英文简称。纳斯达克的特点是收集和发布场外交易非上市股票的证券商报价。它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证券交易市场之一。目前的上市公司有5200多家。纳斯达克又是全世界第一个采用电子交易的股市,它在55个国家和地区设有26万多个计算机销售终端。
3.标准·普尔500指数
标准·普尔500指数是由标准·普尔公司1957年开始编制的。最初的成份股由425种工业股票、15种铁路股票和60种公用事业股票组成。从1976年7月1日开始,其成份股改由400种工业股票、20种运输业股票、40种公用事业股票和40种金融业股票组成。它以1941年至1943年为基期,基期指数定为10,采用加权平均法进行计算,以股票上市量为权数,按基期进行加权计算。与道·琼斯工业平均股票指数相比,标准·普尔500指数具有采样面广、代表性强、精确度高、连续性好等特点,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股票指数期货合约的标的。
(2)美国平均股票价格是多少扩展阅读:
美国股市
美国股市是指包含纽约证券交易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及纳斯达克证券市场 (Nasdaq Stock Market) 上市的股票 。目前主要由道琼斯工业股票指数、纳斯达克指数和标准普尔500指数三大股指来代表着美国股市的兴衰。
参考资料:美国股市_网络
㈢ 世界股灾历史记录
一、美国股灾
1)1929年大股灾
从1929年9月到1933年1月,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从每股364.9美元暴跌至62.7美元。20种公用事业股票平均价格从141.9美元跌至28美元,20种铁路股票平均价格从180美元跌至28.1美元。美国钢铁公司股价从每股262美元猛跌至21美元,通用汽车公司股票从92美元跌至7美元。数千家银行倒闭,数万家企业关门。在短短的4年间,股市经历了四次银行恐慌。
这次股灾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直到1954年,美国股市才恢复到1929年的水平。
2)1987年股灾
1987年10月19日,被称为“黑色星期一”,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在开盘仅3小时内下跌了508.32点,跌幅达到22.62%。这股恐慌迅速蔓延至美国以外的地区,当天的伦敦、东京、香港、巴黎、法兰克福、多伦多、悉尼和惠灵顿等地的股市也纷纷下跌。接下来的一周内,恐慌加剧,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跌幅达到14.9%,创下最高纪录。香港恒生指数在10月26日狂泻1126点,跌幅为33.5%,创下了香港股市跌幅最高纪录,抹去了自1986年11月以来的所有涨幅。亚洲股市崩溃的消息传回欧美,导致欧美股市再次下挫。
二、日本股灾
1989年12月,日经平均股指达到38915点。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价格急剧下跌,到1990年10月股指已跌破20000点。1991年上半年略有回升,但下半年跌势更加猛烈。1992年4月1日,东京证券市场的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降至14309点,基本上回到了1985年的水平。
三、1973年香港股灾
1969年,李福兆等人筹备的远东交易所(The Far East Exchange Limited)开业,标志着普罗市民开始参与证券及股票交易。1973年,香港股市经历了普及化后的第一次股灾,恒生指数在一年内大跌超过九成,导致数以万计的市民破产。
四、1990年台湾股灾
从1987年到1990年,台湾股指从1000点飙升到12682点,增长了12倍。当时,台湾经济实现了连续40年平均9%的高增长,台币兑换美元汇率从1比40升至1比25元。加上券商炒作和执照开放等因素,吸引了大量热钱涌入。房市和股市同时火爆。由于新台币的升值预期,海外“热钱”大量流入岛内。在居民财富增长的推动下,台湾土地和房地产价格在短时间内翻了两番。当时,台湾可以说完全是资金泛滥,巨大的资金流疯狂寻找各种投资机会。1989年最后一个季度,台股平均市盈率达到100倍,而同期全球其他市场市盈率都在20倍以下。
五、中国历史上的三次股灾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相对较短,但仍然经历了两次惊心动魄的股灾。
1)1996年,国庆节后股市全线飘红。从4月1日到12月9日,上证综合指数涨幅达120%,深证成份指数涨幅达340%。证监会连续发布了被称作“12道金牌”的各种规定和通知,意图降温,但行情仍节节攀高。12月16日,《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给股市定性:“最近一个时期的暴涨是不正常和非理性的。”涨势终于被遏止。上证指数开盘即跌停,除个别小盘股外,全日封死跌停。次日仍然跌停。全体持仓股民三天前的纸上富贵全部蒸发。
2)另一次发生在2001年。7月26日,国有股减持在新股发行中正式开始,股市暴跌,沪指跌32.55点。到10月19日,沪指已从6月14日的2245点猛跌至1514点,50多只股票跌停。当年80%的投资者被套牢,基金净值缩水40%,而券商佣金收入下降30%。
3)最近一次股灾发生在2015年6月,两个月时间内沪指跌幅高达45%。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才稳住跌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