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亚洲光学集团具体情况
薪 酬:月工资+奖金+各类津贴,年终有奖励金;
晋升调薪:优秀者每年均有升迁机会、调薪机会;
加班津贴: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办理;
平时7.75元/H;周末10.34元/H;法定节假日15.52元/H;
月收入可达1200~2300元左右(平均1600元左右);
月收入=底薪900+加班费+其他收入。
工资水平还不错,只要努力就有晋升的机会,加油哦。。。。。。。。
B. 亚洲光学企业集团怎么样在哪里
亚洲光学于民国69年成立于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区,初期以镜片研磨业务为主;71年开始与日本SEKON株式会社技术合作生产各式光学镜片,并代工量产日本RICOH的照相机镜头,并在美国TASCO公司技术移转合作,生产猎枪用之瞄准镜;77年~80年间积极投入非球面塑胶镜片的开发,并与日本Olympus株式会社开发完成显微镜产品,再自日本引进先进镀膜技术,奠立公司日后在光学镀膜技术的重要基础。随着公司业务扩充及大陆的低成本制造优势,亚光于81年与日本RICOH在大陆东莞成立子公司泰联光学,生产照相机相关零组件之生产与加工,85年成功开发另一项新产品 ─ 雷射测距仪(透过POWERLINK(B.V.I)在菲律宾投资SCOPRO子公司生产瞄准器产品),至88年又透过Asia(B.V.I)转投资东莞信泰,开始生产光学镜片、相机之组装及加工,正式发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之分工优势,目前则是积极跨入DWDM领域。
C. 菱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怎么样
简介:成立於1987年6月,为一家专业彩色影像感测器制造商,目前由日本东芝(TOSHIBA)半导体技术提携,台湾机电第一大厂东元公司转投资,股东包括东元电机、怡和创投、台湾工银等,为台湾第一家投入研发生产彩色影像感测器(ContactImageSensor)的团队,世界第一大彩色影像感测器制造厂。公司於89年6月公开发行,预计93年初申请上市,台湾员工130人,除了台湾持续稳定的产能外,也与亚洲光学在东莞合作量产,并在91年9月成立无锡厂(目前已有三个厂)
注册资本:160000万新台币
D. 华为概念龙头股有哪些
1、亚洲光学
成立于1981年,早期与日本合作研磨镜片,现生产多种高科技光电产品,如光学镜头、光学薄膜元件、显微镜零组件、照相机器材、激光测距仪等。
1995年成功开发另一项新产品 ─ 雷射测距仪(透过POWERLINK(B.V.I)在菲律宾投资SCOPRO子公司生产瞄准器产品),至98年又透过Asia(B.V.I)转投资东莞信泰,开始生产光学镜片、相机之组装及加工,正式发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之分工优势,目前则是积极跨入DWDM领域。
2、利达光电
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光学元组件制造企业,主要经营范围为光学零件、光学薄膜产品、光学镜头、光学引擎、光学辅料、光电仪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产品应用领域有数字投影机、数字高清大屏幕投影电视、数码相机、DVD、航空航天探测等高精度光学系统。
3、华星创业
成立于2003年6月5日,注册资本50万元。2008年7月17日,经股东会批准,华星有限以截至2008年5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4,431.46万元折合成股份有限公司3,000万股,整体变更为华星创业。
2008年7月24日,公司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1 0800 0004 579,法定代表人程小彦,注册资本3,000万元。
4、大富科技
成立于2001年,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结构件生产服务商,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股票代码是300134.SZ。
2014年4月4日,大富科技承认与特斯拉的合作关系,并预计2014年订单不超过1.9亿元。
5、盛路通信
一家专门从事各类通信天线、微波器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国内领先的天线、射频设备及器件的生产基地,产品主要为天线、射频有源设备、射频无源器件等1500多个品种。
公司拥有一个大型微波暗室和五个标准微波屏蔽室,并配备有100多台安捷伦的先进测量仪器仪表、多套三阶互调测试系统和近远场天线方向图测试系统,环境实验室拥有盐雾、振动、高低温恒温恒湿、紫外线耐气候、淋雨等全套实验设备。
E. 亚洲光学是做什么的
亚洲光学集团创办于1988年,由信泰光学.泰联光学.宾得信泰.广东尼康照相机有限公司.亚泰影像器材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组成.是一家以光电产品、信息通讯、映像设备产品为主,集技、工、研为一体的人才众多,管理一流的大型高科技光电企业.目前主要产品包括生产光学组件(镜片、透镜、棱镜、面镜、镜头---)及组装 RICOH. HP.Kodak.NIKONCanon.OLYMPUS相机,复印机,激光测距仪,DVD等.企业从业人员10000多人,集团公司自1996年起顺利通过ISO9001.ISO14001.QS9000认证,公司产品远销世界各地.
公司实施人性化管理,福利优厚,文体活动丰富多采,升迁机会多,激励手段多样,培训体系完备(入社教育.职前教育.阶层别共通性教育.专业技能训练.外部训练),每年有许多技术,管理人员到日本,美国研修.集团公司连年被评为"员工满意企业".
公司经营理念: 追求尖端科技、实施人性管理、带动光学工业、共享经营成果
极具竞争力的薪酬激励体系:
薪 酬:工资+奖金+各类津贴,年终有丰厚奖励.
晋 升:优秀者每年均有升迁机会.
加班津贴:按《劳动法》规定.
大 专:试用期三个月.年薪2.4---3.0万.
大 学:试用期三个月.年薪3.2---4.5万.
硕 士:试用期三个月.年薪4.5---6.5万.
多元化的福利措施:
社会保险:公司办理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
食 宿:免费提供(如外住给予住房津贴,高层干部享有公司住房分配计划).
交 通:上下班公司提供班车接送.
休 假:依国家规定的节假日带薪休息,春节享有10天左右的年度休息(带薪),中层以上管理干部每年享有12天有薪假期及为期一周的港澳地区旅游.
F. 亚洲光学的简介
董事长:赖以仁
总经理:黄明远 法人持股:董监(19.47%)、外资(0.14%)、投信(6.33%)、自营商(1.14%)
股东结构:赖以仁17.2%、赖和贵3.8%、赖显堂2.7%、黄明远2.7%、林松涛1.1%
投资事业:Asia Optical International Ltd (842;60%)、Powerlink Electronic International (248;100%)、Richman International Group Co., Ltd (24;100%)、东莞泰联光学(36;23.9%)、亚洲开发光电(17;33.3%) ;长期投资1169
资本规划:89年现金(1元)、盈配(3元)、资配(1元)
负债结构:短期借款0,应付商业本票49,一年到期长期借款0,长期负债155, 股东权益2498
资产结构:现金1178,短期投资0,应收帐款194,存货109,固定资产651,总资产3339, 背书保证0(90/06)
单位百万元
G. 亚洲光学集团的子公司有哪些
亚洲光学于民国69年成立于台中潭子加工出口区,初期以镜片研磨业务为主;71年开始与日本SEKON株式会社技术合作生产各式光学镜片,并代工量产日本RICOH的照相机镜头,并在美国TASCO公司技术移转合作,生产猎枪用之瞄准镜;77年~80年间积极投入非球面塑胶镜片的开发,并与日本Olympus株式会社开发完成显微镜产品,再自日本引进先进镀膜技术,奠立公司日后在光学镀膜技术的重要基础。随着公司业务扩充及大陆的低成本制造优势,亚光于81年与日本RICOH在大陆东莞成立子公司泰联光学,生产照相机相关零组件之生产与加工,85年成功开发另一项新产品 ─ 雷射测距仪(透过POWERLINK(B.V.I)在菲律宾投资SCOPRO子公司生产瞄准器产品),至88年又透过Asia(B.V.I)转投资东莞信泰,开始生产光学镜片、相机之组装及加工,正式发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之分工优势,目前则是积极跨入DWDM领域。
H. 亚洲光学的业务概况
光电产业系指制造应用光电技术之元件及采用光电元件为关键零组件之设备及系统之所有产业。若依产品分类,光电产业可分为光电元件、光资讯、光通讯、光学元件及器材以及光电应用等五类。
(一) 产品构造及功能
(1) 光学镜片
举凡对光学材料加工,使光学特性达到聚焦、准直、滤光、反射及折射等效果之光学镜片、镜面、稜镜等产品皆称为光学元件。亚光在光学镜片产品包括透镜、镜头组、稜镜、面镜、滤光片及非球面镜片等,可用于照相机、距离计、摄影机、复印机、传真机、光学瞄准器、光碟机等产品。目前采ODM方式生产,依照客户整体产品机械结构的需求情形而设计制造,提供各样式镜片组给客户,以进行各项产品的组成。依据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资料显示,亚光镀膜技术与日本光学大厂相较,具有排名前五名之实力。目前在大陆的生产基地主要有三:东莞信泰(光学镜片、镜头等零组件加工生产)、东莞泰联(照相机及其零配件之生产加工)以及杭州尼康(单眼相机与相关零件之研发生产)。
(2) 雷射测距仪
为一般消费性雷射制品,主要功能在测量距离,以取代传统光学与三角测距为原理之旧产品,除可用于高精度量测、土木建筑量测、水利量测及电信电力之电杆电缆测量等工业用途外,还可使用在休闲娱乐如登山、航海、旅游、运动等民生用途。依测距能力可分为350M、1000M及1200M等,若以外观型态区别,则可分为单筒与双筒。随着欧美各国重视休闲娱乐人口逐渐增加,使用该产品于休闲娱乐方面之需求量亦逐年增加。为满足消费市场上各式各样之需求,该产品之发展趋势朝向操作简便化、重量轻量化及体积小型化。
(3) 瞄准器
系辅助枪枝射击并提供十字线瞄准之单筒望远镜,具有调整焦距及变倍功能,一般为军方与警方使用或是使用于休闲打猎用途。在制造技术上属传统光学产品,销售地区以美洲为主。
(4) DVD-ROM读取头
光学读取头主要零组件包括雷射二极体(LD)、光电转换晶片(PD-IC)、物镜(Objective Lens)、致动器(Actuator)以及其他光学元件(如准直透镜、分光镜与反射镜),其中在其他零组件部分还包括弹性排线(Flex-cable)、调变晶片及被动元件等。 亚光在DVD-ROM读取头主要量产产品包括Non-polarizing Beamsplitter (非偏极分光镜)、Folding Mirror(折射镜)、Dichroic Cube、Two-color Filter等读取头内之重要镀膜元件,并供应日本Sony、Sanyo等大厂及国内鸿景、嘉祥、友嘉等DVD读取头制造商。又于89年下半年起开始接受日本Pioneer(先锋)委托生产DVD-ROM读取头。
(5) 数位相机
由于掌握数位相机中镜头的关键零组件设计与生产优势,亚光自89年8月起OEM代工130万画素数位相机,89年总出货量为40万台。目前照相机产品仍以OEM/ODM为主。
(6) DWDM光学滤光片
(Interference Filter) 1995年光纤通讯架构开始两个波长以上的多工架构,在每一个波长采用2.5Gb/s的传输模组下,使用越多波长通道,通讯的频宽也就愈大,若使用16个通讯波长,那通讯频宽就可以达到40Gb/s。由于使用波长通道增多,将造成每个波长间距变窄,相对密度也提高了,因此称此种时间多工与波长多工兼备的通讯架构为「高密度波长多工通讯系统」,简称DWDM。自DWDM于1995年问世后,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窜红,并应用于全球各主要骨干网路,目前更迅速拓展到都会区网路。
目前制作DWDM的技术大致有三种,分别为光学滤光片(采用多层镀膜技术)、光纤光栅(AWG)及阵列波导(WaveGuide)。由于光学滤光片具有体积小、插入损耗小(insertion-loss)、串音(cross-talk)低、偏振灵敏度低及波长可调等优点,因此是目前DWDM系统中的主流技术。
(二) 上下游产业关联图
光学产业依其垂直分工特性,可分为上游光学材料业、中游光学元件业、下游光学应用产品业及周边相关产业。其中,光学材料可分为玻璃与塑胶两种材质,国内光学玻璃毛胚的供应以日商的台湾保谷光学(HOYA)、台湾小原光学(OHARA)与台资的联一光学三家厂商为主,光学塑胶原料则以奇美为主要供应厂,但大多仍以进口为主。
(三) 生产特性及技术演进
(1) 镀膜生产制程
镀膜生产制程核心技术包括双平面平板玻璃抛光加工、洗净、镀膜、胶合、切割、抛光、贴波长板以及检验等。
(2) 光学元件制程
非球面模仁加工核心技术包括非球面模仁加工、非球面检测、非球面成型以及非球面模仁补偿加工等。
(3) 雷射测距仪生产制程
雷射测距仪制程核心技术包括镜片加工、镜头组立、电子SMT搭载、光机加工、本体组立、光学调整、电子调整以及对外实测等。
(四) 技术演进及未来发展
(1) 光学薄膜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 光学薄膜加工技术
目前加工方式仍以热蒸镀为主,故存在有热稳定性、经时变化等问题。未来光学薄膜研发趋势将朝向离子枪辅镀、高速离子溅镀以及电浆离子披覆等技术。
2. 精密光学元件
未来将朝向改善秒级稜镜的量产技术制程及配合光学薄膜之高精度光学元件之研发。
3. 光机整合技术
LCD投影机光学引擎(含ZOOM镜头)、雷射测距仪光学系统、雷射瞄准器光学系统、LCD背光板等设计开发。
(2) 光学元件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 非球面加工技术
非球面加工技术含现有的非球面模仁加工、非球面塑胶成型镜片。未来研发的趋势为:Hybrid镜片(球面玻璃+非球面树脂)、大外径玻璃非球面镜片(直接在非球面加工机上加工)、模造玻璃非球面镜片、D.O.E 镜片(含绕射光学元件的镜片)等。以上可充分支援光学镜头的设计与制造,降低成本、提高镜头的性能、提升附加价值及竞争力等优点。
2. 小径镜片之加工技术
小径(ψ2mm以下)镜片加工技术和传统之镜片(ψ3mm以上)完全不同;未来将朝向未来光电产品之轻、薄、短、小发展趋势。
(3)雷射测距仪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 雷射测距仪的技术在未来将朝远距离、高精度、小体积、低成本的方向发展。
2. 光学、机械、电子技术的整合。
(4)瞄准器技术未来发展趋势
1. 开发自主性的产品
2. 开发雷射瞄准器
3. 开发新的非球面产品
4. 开发绕射光学的产品 依据光电科技工业协进会(PIDA)资料显示,去年全球光电市场值为1,343亿美元,预估2003年全球光电市场值将成长至1,776亿美元。 在光学元件与器材产业方面,由于在大部分光电产品均需使用光学镜头作为介面,特别在高精密度光学元件的需求有逐步增加的趋势及液晶投影机市场逐步成长,适度抵销了传统光学产品的下跌,使得光学元件与器材产业市场仍可维持稳定的成长。
(一) 光学镜片
全球电子资讯产品生产技术不断革新,各类光电产品不断增多,尤其在电子制造技术的改革下,已能将电路、零组件体积小型化,更有助于光电产品之发展。而光电元件(光学镜片)多为光电产品之介面,因此光学元件产品亦朝高精密、高研磨及镀膜技术之产品发展,如提供数位相机、液晶投影机及光纤元件等使用之产品。
(二) 雷射测距仪
全球雷射量测市场由1996年至1999年均维持在4000万美元左右的规模,并无明显成长。近年来,在半导体雷射技术精进下,成本也随之降低,雷射量测光源已渐被半导体雷射所取代,半导体雷射在量测应用的比例由1996年的7.6%,逐年稳定成长至1999年的24%。在操作日益简便、体积趋向轻巧、价格持续下滑等因素下,应用日广,未来在雷射、光感测器与光学镜头的成本持续下降,精度在提高,组装更为轻小,则有可能形成如雷射指示器一般几近人手一机的盛况。
(三) DVD-ROM读取头
由于DVD Titles数激增,造成北美市场DVD播放机2000年热卖,PC搭配DVD-ROM出货比重也明显提升,总计DVD机器2000年全年出货3,600万台,较1999年成长1倍,2001年DVD产品取代VCD产品趋势将持续,估计DVD机器出货将达7,000万台,2002年进一步成长至1.4亿台,平均年复合成长达97%。
(四) DWDM光学滤光片
根据ITIS 7月的预估,全球DWDM市场规模2000年约43.3亿美元,北美地区占70%,2001年成长至57.6亿美元,到2003年则有134.27亿美元的规模。其中亚洲地区市占率将由2000年的19%成长至2003年的43%,将是未来成长力最强的地区。
(五) 数位相机
数位相机解析度在过去不到4年的时间里,由80万画素一路提升至334万画素,其中经历了80万、100万及200万画素等主流,新产品世代交替速度相当快;反观全球出货量自1998年的326万台、1999年540万台,至2000年的780万台呈现大幅度的成长,预估2001年全球规模将成长至1,035万台,其中尤以北美地区成长38%为主要动力来源,欧洲34%次之。以画素别观察,由于300dpi的列印品质,使用200万画素的DSC时,影像品质已和传统相机差异不大,因此画素竞赛将在334万画素产品以后趋缓,各厂的产品策略将转向为产品线之争,预估200万画素产品占整体市场的比重将节节攀升,由三成提升至四成。
因2000年下半年全球PC市场需求减缓,数位相机产品虽受到冲击,惟影响较小。生产中、低阶数位相机的厂商其成长幅度约180 %左右。以目前全球个人电脑数量仍远超过数位相机数量的情况下,数位相机市场需求仍持续攀升当中。 亚光主要产品中,在光学元件方面有透镜、镜头组、稜镜、面镜、滤光片以及非球面镜片,而在光学器材产品方面则有瞄准器、雷射测距仪及显微镜等产品。
(一) 光学元件
在台湾地区相关光学镜片厂中,大根、今国、保胜、联一、先进等5家专门于玻璃镜片;大立、和光、力卓、金鼎等4家专门于塑胶镜片;亚洲、玉晶、一品、振宇、国民国际等5家,则同时具备生产塑胶与玻璃镜片的能力。
而镀膜技术是亚洲光学的特点,依据光电工业科技协进会资料显示,就算是在日本,亚光镀膜技术也能排在前5名。目前亚洲光学在台湾共有7台镀膜机,87年新购入一台直径850mm的多层膜镀膜机,主要开发之产品包括百万画素数位相机变焦镜头与液晶投影机内之各式光学元件,目前日本Hoya、Ohara为全球技术领先者。
(二) 雷射测距仪
在全球市场中,目前仅有美国BUSHNELL、奥地利SWAROSKI及亚光从事雷射测距仪之开发设计。其中Tasco及Bushnell是以近距离、低价位测距仪取胜,此类产品多用于娱乐运动与汽车防撞上。目前亚洲光学已开发出三个机种,其在体积上、功能上,已达到轻、薄、短、小的设计领先,连竞争对手都委托该公司进行ODM生产。
(三) 瞄准器
亚光瞄准器产品主要是透过位于菲律宾的子公司SCOPRO生产,集团所生产之瞄准器主要外销至美国。依据美国海关统计资料显示,88年度美国海关进口瞄准器金额约20.38亿,而该公司及POWERLINK (B.V.I)公司88年度之瞄准器营业额共6.90亿,约占美国海关进口额之33.86%,由此可见亚洲光学为在世界瞄准器产品之业界地位。另外在台湾积极研发新的产品型态,如将测距功能加入瞄准器,开发出新式雷射瞄准器,及以LED标示目标物提高准头等。
(四) 显微镜
显微镜厂商仅有亚洲、国民、华堂、太阳、太极等5家,产品几乎全数外销。87~88年度亚洲光学显微镜营业额占我国显微镜出口贸易总额分别为49.80%及53.90%。
(五) DVD-ROM读取头
主要生产厂商有Sony、Pioneer、Sanyo、Sharp、Hitachi及松下等,青一色为日系厂商天下,主要是囿于关键零组件如LD、PD-IC、物镜等皆需仰赖进口限制,加上DVD读取头生产过程极度仰赖人工组装与检测,不易全线自动化,国内生产长期而言将不具竞争力。因此若无国外大厂技术移转,并前往大陆设置生产线,难以凭藉本身之力短期内在国内大量生产。
(六) DWDM光学滤光片
国内上市柜公司跨入DWDM薄膜制程领域主要以鸿海、精碟、铼德及亚光等厂商为代表,其中精碟由于跨入时程较早具有技术领先以及与下游客户关系良好等优势,鸿海的「凤凰计画」则为台湾厂商跨足光通讯领域规模最大型且完整之计画,未来最具有整合台湾光通讯零组件产业能力,亚光以光学零组件起家,在精密研磨及镀镆以及下游组装最具有竞争,DWDM模组在未来2~3年内仍无法达到完成全自动化组装,大量人工仍是重要的生产要件,预期亚洲光学在未来台湾光通讯产业也将会占有一席之地。
(七) 数位相机
全球生产DSC的地区只有日本及台湾,其中日本更是技术规格与生产的领导地区,台湾则主要以中、低阶数位相机为主。目前国内已宣称进入此一产业的厂商有十馀家,分别为PC产业的英保达、华宇、金宝、明碁,家电产业的声宝、东友,扫描器产业的全友、鸿友、力捷、致伸,传统相机业的硅峰、普立尔、明腾、大洋、亚光以及新加入者如智积、华晶等。
传统相机厂因具有自制镜头与光学技术的优势,故短期内是较具有成本优势,扫描器厂因具有自有品牌与通路管理经验,在不以品牌为导向的PC Camera市场中,较有发展空间。目前国内厂商已有200万画素产品商品化能力的有致伸、普立尔、力捷、华晶、硅峰等,惟主力产品仍在百万画素以下。
四、产品价格趋势
88年瞄准器成品与显微镜零组件等产品平均售价双双上扬,主要是因为高阶产品比重持续提升所致,惟瞄准器成品于去年跌破1,000元低价,则是受市场衰退所致;至于显微镜零组件方面,则持续扩充高阶产品。
五、成本结构及原料供需
就以往产品成本结构可知,直接原料为主要生产成本,占各产品生产成本至少六成以上,而占营收比重达七成的光学元件,其主要生产原料为镜片材料,包括光学玻璃与光学塑胶。其中光学玻璃主要成份为二氧化硅(SiO2),原料来源不易有短缺情形,且原料供应商产能扩充容易,而光学塑胶材料成本更低、供应来源更多,因此镜片材料有逐年走低趋势,目前镜片材料主要向台湾小原光学采购。
基于国际分工之生产策略考量,部份光学镜片半成品由ASIA(B.V.I.)购入,以降低生产成本,故其对ASIA(B.V.I.)之进货金额随该公司之产能负荷及生产成本考量而有所变化;87年因扫瞄器市场需求热络,该公司扫瞄器用镜片订单增加,基于整体订单及产能规划因素,乃增加向ASIA(B.V.I.)公司购入光学镜片半成品,故其向ASIA(B.V.I.)购入之光学镜片半成品金额大幅增加。至88年受扫瞄器市场回弱影响,扫瞄器用光学镜片成品订单减少,部分技术层次高之光学镜片,如数位照相机、LCD投影机用镜片,所需之半成品乃由公司自行生产。
六、客户结构分析
亚光透过Asia(B.V.I.)及Powerlink(B.V.I.)转投资的大陆东莞信泰及菲律宾Scopro生产光学镜片、雷射测距仪及瞄准器之零组件加工、组装等业务,其所需的重要光学零组件均由亚洲光学所供应,因此销售至Asia(B.V.I.)及Powerlink(B.V.I.)合计占亚光营收比重约40%,其馀直接间接销货客户皆为全球知名厂商,尤其以日本厂商为主要客户。外销比例亦由86年50.8%提高到88年80.3%,其中欧洲占48.5%、亚洲占18.4%、美洲占13.4%。
(一) 光学镜片:
亚光每月光学镜片产出约有40%销予客户,主要包括液晶投影机厂商如中强光电、明碁、HITACHI、鸿友,扫描器厂商如旭丽、全友,以及相机厂商如台湾佳能、RICOH等。
(二) 雷射测距仪:
客户有NIKON、BUSHNELL等,目前产品已研发到第四代,可探测距离长达600码,产品已获美国FDA给予A级许可,每月ODM订单达1万台,但受限产能,出货量约为6~7千台。
(三) 照相机:
亚光照相机每月出货数量约为40万台,其中传统相机出货量为30万台,客户包括RICOH、NIKON、KODAK及OLYMPUS等,产品从最简单的35mm、APS至高阶的单眼相机、自动对焦相机等皆有。数位相机目前则专门出给HP,以130万画素为主。
(四) 雷射读取头:
与日商PIONEER合作,目前月出货量达40万套,以DVD-ROM使用、16倍速产品为主,预计今年年8月会发展32倍速的产品。
(五) 瞄准器:
主要替美商TASCO代工,月出货量约为24万支,然由于去年美国枪枝使用法桉通过管制瞄准器的使用,影响到瞄准器的销售。
I. 亚洲光学的营运损益分析
亚光去年营收为13.38亿元,较88年11.04亿元成长21%,今年在光学镜片及数位相机订单持续成长下,全年营收可达22.3亿元,整体毛利率约14%,税后EPS为9.02元。 亚光集团营收原估算为87亿元,但公司在目前接单逐步成长下,可望于半年报出炉后,调高全年财测,而今年集团营收将可突破 100亿元。今年下半年包括DWDM滤光片及模组完成试产、 200万画素数位相机、 230万画素 3倍变焦数位相机 ODM机种、DVD-RW读取头等产品开始出货,其爆发力将逐一显现。
转投资收益主要来自Asia(B.V.I.)及Powerlink(B.V.I.)的认列,目前亚光持有Asia(B.V.I.)的股权比例已由60%增加至70%,预计自下半年起可以开始以70%比例认列的获利。 此外,亚光财测以美金1:31及日币1:0.2897之汇率编制,台币贬值1元,亚光税前纯益将增加3218.8万元。 亚光有鉴于国内人力成本上升、产业用地取得不易等因素,自81年起开始前往大陆、菲律宾等地设立生产基地,而由于美国与日本在光学设计与镀膜技术居优势,藉由与国际知名厂商Canon、Nikon、Olympus、Pentax等技术合作,并共同投资海外生产基地,以取得精密光学元件(如非球面镜片与镀膜技术)及光学器材产品(如数位相机与DVD读取头)之生产技术。兹就各转投资事业分述如下:
一、 香港智联、东莞泰联与RICHMAN(B.V.I.)
81年8月与日本理光共同转投资香港智联,出资港币4万元持股40%,并由其转投资东莞泰联美金42万元,持股30.9%,主要从事照相机组装业务。至86年香港回归大陆,在考量政经风险下,再于87年10月成立100%转投资子公司Richman(B.V.I.),并以70万美金购入东莞泰联16.1%的股权,而原先香港智联转投资东莞泰联的股权,则以原持有成本让售于Richman(B.V.I.),故经由Richman(B.V.I.)投资东莞泰联共计112万美金,持股比例提高至40%,并计划于今年处分香港智联全部持股。
二、 ASIA(B.V.I.)及东莞信泰:
由于长期与日商洲和株式会址合作,日商洲和在考量大陆地区语言沟通与文化差异等因素,遂委由亚洲光学长期督导其子公司Asia(B.V.I.)100%转投资之东莞信泰。亚光在对国际分工生产策略的考量下,于88年4月向日商洲和购入Asia(B.V.I.)51%的股权,并在去年8月再增加持股比例至60%,今年7月持股比例再增至70%,并间接持有东莞信泰60%之股权。
东莞信泰为亚光大陆生产基地,主要负责光学镜片生产、镜头组立、雷射测距仪组立及照相机组立等。由于东莞信泰所生产的产品由ASIA(B.V.I.)负责销售,仅由ASIA(B.V.I.)支付加工费与东莞信泰,故获利皆保留在ASIA(B.V.I.)。88年ASIA(B.V.I.)营收为23.05亿元,税后获利为4.99亿元,亚洲光学认列0.89亿元,EPS贡献2.41元。去年ASIA(B.V.I.)税前获利为6亿元,亚洲光学可认列3.6亿元,EPS贡献6.68元。今年预估ASIA(B.V.I.)税前获利为9.1亿元,亚洲光学可认列5.73亿元。ASIA(BVI)部分, 6月营收7.32亿元,较去年同月的3.57亿元成长104.8%,累计 1-6月营收 39.56亿元,则较去年同期的 16.89亿元成长 134.27%。
三、 POWERLINK(B.V.I.)及SCOPRO:
亚洲光学于87年10月以1400万元向大股东赖以仁等人购入POWERLINK(B.V.I.) 100%股权,并间接持有SCOPRO 55%的股权。POWERLINK(B.V.I.)主要业务为瞄准器买卖,菲律宾SCOPRO则是负责瞄准器的加工及组装。88年POWERLINK(B.V.I.)营收为5.46亿元,税后获利为1.44亿元,亚洲光学认列1.39亿元,EPS贡献3.77元。然而去年受到美国枪枝法桉通过管制瞄准器使用使瞄准器出货受到影响,POWERLINK(B.V.I.)税前获利为0.67亿元,对亚洲光学的EPS贡献为1.24元。
四、 杭州尼康
2000/1透过Asia(B.V.I.)与日商Nikon、大陆官方杭州照相机械研究所,共同合资设立杭州尼康,持股35%,以生产单眼相机及其零组件为主。 一﹑DWDM filter为今年发展重心
虽然近期DWDM filter市场价格因供给大增、需求不振双重影响而跌跌不休,但根据ITIS的预估,今年全球DWDM市场规模将由去年43.3亿美元成长至57.6亿美元,至2003年则有134.27亿美元的规模。亚光预计今年9月将先推出200GHz DWDM滤波片,11月再进行200GHz DWDM模组量产,12月完成100GHz DWDM滤波片,明年3月100GHz DWDM模组量产,而至同年第三季DWDM滤波光学元件季产能将达10万片,为明年营收最大贡献者。
二、 布建『台湾接单、大陆制造』之产销模式以强化成本竞争力
传统光学元件及其器材等产品在市场价格竞争激烈下,国内厂商逐渐移往中国大陆等工资较低地区生产。因此,结合台湾之生产技术、行销经验及中国大陆之低廉劳力成本之两岸分工模式,已成为光学产业之必然发展趋势。 亚光营运策略是由母公司掌握产品之研发及试产之核心技术,且生产高自动化、高精密度及镀膜层次高之产品,而劳力密集且须人工组装程度高之产品则由大陆子公司加工生产,透过布建『台湾接单,大陆制造』之产销模式,将有效提升生产力、降低劳工成本及运输费用。
三、 海外子公司Powerlink与Asia(B.V.I.)为主要获利贡献者
亚光自88年起获利来源至少有八成以上来自子公司Asia(B.V.I.)与Powerlink(B.V.I.)的贡献,其中又以Asia(B.V.I.)高居70%的获利贡献最为重要,可见大陆东莞信泰是其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与获利来源,而菲律宾Scopro在传统型瞄准器全球市场成长趋缓下,获利贡献呈现下滑趋势,台湾厂则以研发新产品与生产高阶产品为主;整体而言,海外子公司在未来获利贡献上扮演极重要之角色,在亚光增加Asia(B.V.I.)持股至70%看来,未来整体获利仍相当看好。
投资风险评估:
一、 产业面
亚光产品以镀膜见长,技术不亚于日系厂商,在光学元件市场持续成长下,产业前景仍属乐观。
二、 财务面
就亚光偿债能力而言,至今年第一季止已有逐年改善,而经营能力虽不若偿债能力健全,仍在合理可接受范围,故亚光在财务面上并无立即危机。
三、 总体面
目前全球经济及股市皆陷于下挫格局,对于产品多应用于休闲用途之亚光相形不利,加上近期亚光股价维持高档不坠,较令市场担忧可能出现修正走势,故近期未见股市翻扬,仍不宜追高。
J. 华为概念股有哪些
大富科技、华星创业、盛路通信、亚洲光学、利达光电等。
1、大富科技
深圳市大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成立于2001年,是全球领先的移动通信基站射频器件、结构件生产服务商,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股票代码:300134.SZ。
2014年4月4日,大富科技承认与特斯拉的合作关系,并预计2014年订单不超过1.9亿元。
2、盛路通信
盛路通信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各类通信天线、微波器件设备研发和生产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通信设备制造商之一,国内领先的天线、射频设备及器件的生产基地,产品主要为天线、射频有源设备、射频无源器件等1500多个品种。
公司拥有一个大型微波暗室和五个标准微波屏蔽室,并配备有100多台安捷伦的先进测量仪器仪表、多套三阶互调测试系统和近远场天线方向图测试系统;环境实验室拥有盐雾、振动、高低温恒温恒湿、紫外线耐气候、淋雨等全套实验设备。
3、华星创业
华星创业,前身华星有限成立于2003年6月5日,注册资本50万元。2008年7月17日,经股东会批准,华星有限以截至2008年5月31日经审计的净资产4,431.46万元折合成股份有限公司3,000万股,整体变更为华星创业。
2008年7月24日,公司在杭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办理工商变更登记,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号3301 0800 0004 579,法定代表人程小彦,注册资本3,000万元。
4、亚洲光学
亚洲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1年。早期与日本合作研磨镜片,现生产多种高科技光电产品,如光学镜头、光学薄膜元件、显微镜零组件、照相机器材、激光测距仪等。
1995年成功开发另一项新产品 ─ 雷射测距仪(透过POWERLINK(B.V.I)在菲律宾投资SCOPRO子公司生产瞄准器产品),至98年又透过Asia(B.V.I)转投资东莞信泰,开始生产光学镜片、相机之组装及加工,正式发挥台湾接单、大陆生产之分工优势,目前则是积极跨入DWDM领域。
5、利达光电
利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光学元组件制造企业。主要经营范围:光学零件、光学薄膜产品、光学镜头、光学引擎、光学辅料、光电仪器及相关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
产品应用领域:数字投影机、数字高清大屏幕投影电视、数码相机、DVD、航空航天探测等高精度光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