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香烟排名~
中国香烟消费者每天平均吸烟数量为15.81支,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3.63支);浙江消费者日均消费数量最高,为16.98支;四川消费者日均消费数量相对低,为13.26支。
就消费香烟的价位而言,中国香烟消费者的总体平均水平为4.64元/盒的中低档香烟,浙江消费者消费香烟价格最高,为9.12元,湖南消费者消费香烟价格最低,为3.09元。
由消费者所提及的香烟品牌高达662个,但是,第一提及率超过10 的品牌仅有13个,没有一个品牌在深入人心上有突出表现。就认知度而言,红塔山和中华分别以97.6 和95.6 的高认知度稳居国产香烟品牌认知度排行榜的第一和第二位,并且位居第二的中华比位居第三的阿诗玛高出了将近20个百分点。同样,在认知度上,品牌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即地方品牌一般在本地或者与本地地源关系近的地域认知程度高,如红塔山、阿诗玛在四川的高认知度,白沙在湖南相对高的认知度等。中国的香烟市场具有较大的地域性,同一品牌的“地位”、“口碑”在不同地域间往往具有很大的差异,比如四川消费者认玉溪、阿诗玛,湖南消费者对白沙评价相对高,而浙江消费者更偏好大红鹰和利群。尽管美誉度高的品牌认知度一般也高,各地美誉度与认知度并不是绝对的正比关系。如红河香烟在浙江的美誉度较低,但知名度却很高,这与企业品牌宣传有关,造成了消费者这种对品牌的高认知度(有印象),但是在“口碑”和“认同”上并没有塑成强势。由于认知是“口碑”的基础,一般不会出现美誉度相对高认知度相对低的品牌。
红塔山和中华是国烟中的两个大品牌,在国内拥有很高的认知度和美誉度,但品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低。白沙、红河在认知度和美誉度上表现一般的品牌,却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且显然这两个品牌分别在湖南和浙江具有高于总体的市场占有率。
国产香烟品牌市场占有率:
白沙 8.3%
红河 7.6%
红双喜(上海) 5.4%
石林 4.2%
红塔山 3.1%
云烟 2.2%
阿诗玛 1.7%
中华 1.2%
大红鹰 1.0%
利群 0.9%
熊猫 0.7%
黄果树、玉溪、七匹狼和石狮占有率均接近0,故没有在表格中列出
《2002CMMS中国品牌发展报告》也指出,我国卷烟品牌存在着相当强的区域特征,在30个抽样城市中,有20个城市卷烟品牌渗透率占第一位的品牌是本省品牌。
在一个家和地区,往往有几个或几十个品牌占据大部分市场。如美国在90年代初年年销量在5000多亿支;市面上比较行的不过四五十个晶牌。其中万宝路(Warboro)、云丝顿(Wiuston)、沙龙(Salem)、骆驼(Camel)清凉(Kool)等五个牌号销售量占50%以上;在英国也有类似的情况,五个品牌依次是:本森哈基(bensen&Hedgts)、约翰王(John Pleyer Special)、丝鞭(Silkcut)、王杖(Ragal)和特制约翰布雷(iohn pleyer special);巴西卷烟消费量逐年上升,其中50%以上的是三个晶牌:好莱坞(Hollywood)、贝尔蒙(Belmont)和浦勒萨(Plaza);新加坡流行的品牌中有十几个,其中登喜路(Dunhill)、万宝路、沙龙三个品牌销量占50%以上。其他许多国家和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
在世界上最流行的品牌是万宝路由菲利浦·莫瑞斯公司生产,在美国、德国香港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销量均列前茅。万宝路卷烟自本世界60年代推出,销售量猛增,70年代扩大到海外,到现在销售面已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量占世界第一位。由跨国烟草公司生产,在世界流行较广而有一定影响的国际性品牌还有:英美烟草公司生的健牌(Kent)、总督(Viceroy)、希尔顿(Hilton)、三五(state Express 555),雷诺士烟草公司生产的云丝顿、骆驼、沙龙、菲律浦·莫里斯公司的生产的荣誉(Merit)、国会(Pariament),乐富门公司生产的登喜路、乐富门(Rothmans)和皇家乐富门(Rothmans Royal)等。
许多国家针对国际性品牌香烟的渗透,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本国民族卷烟工业的发展,从而在本国内形成了销售量较大的品牌。例如在亚州,泰国烟草公司生产的雨水牌(Falling Rain),在全国销量290多亿支中占80%以上;南朝鲜公卖公司生产的一种叫松树牌(Rine Tree)的香烟,在全国700多亿支销量中占60%以上;菲律宾民族资本福川(Fortune)烟草公司生产的福牌(Hore),在当地能与一些国际性品牌竞争,其销量处于领先地位。在欧洲,波兰生产的一种64毫米的简装民众牌(Populale),在全国销量中占50%以上。
2005年是世界烟草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于2005年2月27日正式生效,许多国家和地区开始执行非常严格的烟草控制措施,美国、欧盟等对烟草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其烟叶和卷烟产销量持续下降,奥驰亚集团等几大跨国公司加紧向发展中国家扩张,世界烟草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
世界卷烟市场近年来总体上保持小幅增长态势,但发达国家在持续收缩,发展中国家在不断扩张。综合有关资料,2005年全球卷烟产量约5.91万亿支,比2004年增长1.5%。
除中国之外,2005年卷烟产量超过1000亿支的国家还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尼、德国、巴西、韩国、土耳其、荷兰和乌克兰10个国家。从卷烟产量排名居前20位的国家来看,2000年~2004年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卷烟产量在下降,其中西班牙、英国和美国分别下降了24.4%、20.9%和17.1%,是下降最快的三个国家。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卷烟产量均在增加,其中乌克兰、越南和巴基斯坦分别增长了88.1%、61.5%和48.0%,是增长最快的三个国家。
主要跨国烟草公司
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奥驰亚集团是除中国烟草总公司外(下同)的世界第一大跨国烟草公司,由菲莫美国烟草公司、菲莫国际烟草公司、卡夫食品公司和菲莫资产经营公司四家公司构成。2005年,集团总资产为1079.5亿美元,营业收入为978.5亿美元,营业利润为165.9亿美元,全球雇员达19.9万人。拥有全球第一大卷烟品牌“万宝路”。单“万宝路”就占了世界市场20%的份额。
英美烟草公司(British American Tobacco):英美烟草公司(简称BAT)是世界第二大跨国烟草公司,其业务范围遍及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占据市场领导地位。目前共有三个层次约320个卷烟品牌,第一层次卷烟品牌为全球化品牌,主要是“健牌(Kent)”、“波迈(Pall Mall)”、“登喜路(Dunhill)”和“好彩(Lucky Strike)”四大品牌。第二层次为国际化品牌,主要包括“时尚(Vogue)”、“总督(Viceroy)”、“乐富门(Rothmans)”、“Kool”、“金边臣(Benson & Hedges)”和“555”等。第三层次为地方和区域性品牌。2005年,BAT全球化品牌销量达到1250亿支,比2004年增长9.0%;国际化品牌销量为2510亿支,比2004年增长6.0%;地方及区域性品牌销量为3020亿支,与2004年基本持平。
日本烟草公司(Japan Tobacco):是世界第三大跨国烟草公司。其主打品牌“柔和七星”是最出名的。
帝国烟草公司(Imperial Tobacco):帝国烟草公司是近年来世界烟草市场上发展速度处于领先地位的一匹“黑马”。当1996年从汉森集团独立出来后,帝国烟草公司只是一个业务主要集中于英国、年卷烟销量仅为400亿支左右的区域性公司。主要经营雪茄。
加莱赫烟草集团(Gallaher Group):加莱赫烟草集团总部在英国,是目前世界第五大跨国烟草公司。“Benson & Hedges”和“Silk Cut”两个品牌。
阿塔迪斯公司(Altadis):阿塔迪斯公司是1999年由法国的塞塔公司与西班牙的塔巴克莱拉公司合并而成的欧洲第三大烟草公司,业务遍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雇员2.8万人,其雪茄烟业务在全球排名第一。
世界香烟品牌的销售排名我没有,但无非就是那几个品牌:万宝路、柔和七星、健牌、骆驼、555、云丝顿、登喜路、乐富门、希尔顿等。我基本上都抽过了,但个人认为七星最爽口,比较符合中国人口味。
㈡ 美股股王50年上涨1万倍 贵州茅台能赶超它吗
被称为“美国第一大牛股”的烟草巨头奥驰亚(Altria Group, NYSE: MO)近日遭遇政策利空,大跌不止。这只半个世纪上涨了1万倍的大牛股再次引起市场关注,A股不少茅台粉丝们又开始想入非非:美股有奥驰亚,A股有茅台,同为消费品,贵州茅台会成为下一个奥驰亚吗?
平均年回报率超20% 奥驰亚“秒杀”所有股票
世界卷烟巨头奥驰亚(Altria)或许并不为人所熟知,但旗下品牌万宝路却是全球最大的香烟品牌,每年为公司贡献利润高达80%以上。中国财富网记者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获悉,2016年万宝路美国香烟市场占有率高达41%,比排名其后的八个品牌市占率之和还高,而万宝路霸占垄断地位已长达40余年。
万宝路如此霸气,那么这只“美国第一大牛股”有多牛呢?世界顶级投资和金融专家、沃顿商学院教授Jeremy Siegel在《投资者的未来》一书中试图寻找1957年后标准普尔500指数中表现最好的股票,而他们的发现既不是激动人心的科技股,也并非石油巨企,而是一只简单的消费股票:卷烟制造商Philip Morris(现在称为Altria)。在Jeremy Siegel看来,没有任何一家公司能与Altria媲美。他还发现,长期表现最佳的20只股票中有11只都来自一个沉闷无趣的板块:必需消费品。
CNN算了一笔账——如果1968年投资于Altria这只股票1美元,那么截至2015年2月,这1美元股票的投资价值竟高达6638美元(包括分红)。这意味着这只股票在过去47年里年平均回报率高达20.6%。而如果当时把1美元投资标准普尔500指数,那么现在则只值87美元。
美国一位基金经理Patrick O’Shaughnessy在基于Jeremy Siegel研究的基础上扩大了测算范围——美股所有股票。结果显示,1963年至今表现最出色的股票仍然是Altria:年均升幅20.23%,半世纪累计回报超过1,000,000%(1万倍)。虽然未考虑通胀等因素,但仅从名义回报看也鲜有能超越Altria的股票。
超级暴利“邪恶股票” 遭遇政策利空股价受重挫
作为美股“史上最赚钱”的股票,Altria拥有超高的净利润率,也是美股最暴利的公司之一。Altria目前市值超过1200亿美元,根据2016年年报,公司总营收257.44亿美元,净利润142.39亿美元,净利润率高达55.3%。而其2015年总营收254.34亿美元,净利润52.41亿美元,净利润率也达到20.6%。这意味着是什么呢?让我们来看看美国知名公司的盈利情况。
如图所示,与同为消费类巨头股票相比,奥驰亚2016财年55.3%的净利润率具有绝对优势,即使是2015财年20.6%的净利润率也远高于耐克、可口可乐、百事、宝洁等公司。再和我们耳熟能详的科技巨头比较下,这些科技垄断企业都以高利润率著称,2016财年苹果、谷歌、微软三家的净利润率相对接近,分别为21.19%、21.58%、23.57%,脸书和奥驰亚一样出现2016财年净利润率逆袭暴涨的现象,达到36.97%,不过与奥驰亚的55.3%相比仍然不够“暴利”。
烟草行业其实一直是过去几十年美国表现最差的行业之一,烟草广告已经被禁十几年。除了处于垄断地位、利用消费者上瘾提价等因素促其保持暴利外,烟草公司保持超额回报还有其他原因。
“奥驰亚是典型的‘邪恶股票’(sin stocks),美股中有不少‘邪恶股票’,业绩股价都非常好。比如私营监狱股票,过去一年两倍回报;大麻板块的一些列股票也是涨势凶猛。这类‘邪恶股票’盈利能力非常强,如烟草、大麻、监狱、夜总会都属于高利润行业。”美国海银资本首席策略师、纽约大学教授陈凯丰告诉中国财富网记者,“美国很多机构投资人因为法律限制不能投资这些股票,比如州养老基金、大学捐赠基金等,导致股价因为投资人受限制而有溢价,对一般投资人投资便有额外收益。”
不过,这只“股王”最近却遭遇监管政策利空。7月28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宣布一项烟草和尼古丁监管计划,通过制定可实现的产品标准,将香烟中的尼古丁降至不至瘾水平。而这只是FDA对该行业法规全面审查的第一步,审核目的是鼓励开发比香烟危险性更小的新产品。
消息发布后,美股烟草公司股价出现集体下挫。奥驰亚最深跌幅近20%下探60.01美元,盘后下跌9.49%,收于66.94美元;拥有Lucky Strike等品牌的英美烟草也大跌逾10%。此后几天,遭遇重挫的奥驰亚股价一直在低位徘徊,尚未走出利空阴影。
茅台会成为下一个奥驰亚吗?业内警示“茅粉”别想得太多了
奥驰亚走弱,倒是让国内一众茅台粉丝们遐想连篇起来,国内不少茅台拥趸者一直把美股奥驰亚作为茅台的对标标的。作为A股最暴利的上市公司之一,贵州茅台2016年营收388.62亿元,净利润167.18亿元,净利润率达到43%,“暴利”程度与奥驰亚不相上下。
在“茅粉”们看来,二者的性质也非常相像:都生产(过量就会)危害健康的产品,却都是超高净利润的暴利之王,且都是一度不被价值投资者承认的终极价值标的。也有茅粉认为,奥驰亚无以伦比的上涨速度,源于烟草公司的天然护城河“上瘾性”牢不可破,尽管美国吸烟率一直下降,但由于高度垄断可以不断提价,净利润一直高速增长。而具有这样潜质的公司在A股只有茅台。甚至有茅粉网友计算,2001年8月贵州茅台上市发行价格为31.39元,如果以后复权计算,8月7日的复权价格对应为2910.65元,增长幅度高达91.73倍。对比奥驰亚的市场表现,茅台后市想象空间巨大。
不过,对烟草行业投资与白酒不尽相同,二者不可简单对标。“茅台已经从原来的消费品变为收藏品,很多人是收藏茅台的,这导致茅台的价格不断上涨,而产量供不应求。白酒并不算对身体有伤害,是一种消费品;但香烟是对身体有害的,在烟盒上都有提示。”尽管资本都是逐利的,对人体是否有害不构成投资的关键因素,但投资仍要看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利润增长。
“奥驰亚是一只比较特殊的股票,不能和茅台直接比较。”从奥驰亚公司的历史演变进行解读,“奥驰亚一个主营业务是香烟,会导致上瘾、肺癌,所以历史上由于这个原因被各个州起诉,赔偿了几千亿美元。起诉最终导致公司分拆四个,剩下奥驰亚以烟草业务为主。所以,公司所谓历史业绩确实很高,但它的计算部分归功于已经分拆出来的食品公司等其他股票,不能简单的把历史业绩套到现在。现在的奥驰亚只是以前传统公司中的部分业务。”
据了解,2003年万宝路生产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更名为奥驰亚集团Altria Group,经营涉及烟草、食品、啤酒、金融服务等多个领域,涉及卡夫、吉百利、奥利奥、米勒啤酒等多个知名品牌。其后,公司逐渐将国际业务、食品业务进行分拆。
除了对标茅台外,奥驰亚因FDA文件引起市场恐慌股价一泻千里,也有不少投资者认为这波抛售是市场误判,对这只“股王”来说现在正是难得的买入机会,可以尽快“买票上车”。
奥驰亚仍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很有可能将来再发生集团诉讼的时候,公司会继续出现大规模诉讼、支付大规模赔偿金的问题。不建议投资者当成茅台的对标,两家是完全不一样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国内投资者们纷纷惊呼机会来了,国外机构却依然将奥驰亚最新评价设为“卖出”。本周,BidaskClub将奥驰亚集团评级从“强烈卖出”升级为“卖出”,而加拿大皇家银行RBC也警告投资者不要买入该投资标的。尽管RBC分析师Nik Modi将奥驰亚评级从“低于行业”升级为“与行业一致”,但仍将其股票目标价格设定为62美元,较周五大跌后收盘价66.94美元仍降低7.4%。Modi认为,尽管监管导致的股价冲击在过去二十年里创造了不少买入机会,但这次却有所不同。
㈢ 奥圣亚 这个公司是骗子吗
看看还不知道,是传销,笨,昨天我朋友就我去看,让我如三万,我一看网站,就是骗子,我劝她她孩骂我,那个网站都漏洞百出,还说引进中国,那中国为什么没有公司啊,介奥驰亚得名字抬高自己,他也不看看,人家奥驰亚是做什么的,是烟草,股票,金融,世界名牌,人家还用靠一个网站发财,啊再说那些点击广告,都是世界500强的企业,人家世界都为他们宣传了,还他娘的再给网站钱,让网站宣传啊,,再说,你交三万,利润从哪来啊,点击广告10分钟能赚200快,,谁还打工啊,那个网站,都是介绍的奥驰亚,介绍奥圣亚,用一句话就带过了,一看就是假的吗,是,他赚到了钱,到时把亲朋好友都弄上,公司跑了,朋友不跟你要钱跟谁要,不砍死你才怪,,连传媒公司都不懂,还往里投钱,。
㈣ 求最精确的翻译,谢谢
少一点吧
㈤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战略合作
除了与烟厂进行具体的合作之外,菲莫公司更注重长远的战略规划,频频同中国烟草总公司签署合作意向书。
2001年2月5日,菲莫与中国烟草总公司在京签署了长期友好合作意向书,继续加强烟叶、卷烟品牌开发、生产技术合作和防止未成年人吸烟等合作,并更进一步确定了未来合作活动的框架。一年后,2002年2月5日,中国烟草总公司与菲莫国际集团在京共同签署了平等互利的长期友好合作意向书。该合作意向书所涉及的合作范围基本与一年前的相同。
在2002年里,菲莫又两次拜访国家烟草专卖局,就合作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沟通。2002年8月 23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局长姜成康在北京会见了美国菲莫公司亚洲集团总裁宋德英(DUCKSONG)先生一行。三个月后于2002年11月7日,姜成康又会见了菲莫集团新任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金瑞礼一行。菲莫在短时间内频频拜访国家烟草专卖局,并且官员的级别一次比一次高,可以看出其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以及欲进一步进入中国市场的急切心情。从双方会面的结果来看,达成了多方面的共识,合作前景十分广阔。
就在一切看来进展顺利的情况,2003年上半年,菲莫中国公司突然停顿了烟草业务,这引起了业内的各种猜测。不过,菲莫进入中国市场的努力并没有停止,开始走马灯地对中国烟厂进行访问。
2003年1月21日,菲莫公司亚洲公司副总裁夏卓域(Harold Dyrvik)、副总裁韩信(Guido& nbspHenschien)一行四人到昆烟参观访问,表达了希望与昆烟加强交流的愿望。2003年4月1日,奥驰亚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金瑞礼先生,带领集团下属的菲莫国际集团的总裁谭崇博、菲莫(中国)公司总裁夏卓域先生,对长沙卷烟厂进行了一次商务访问和考察。2003年4月2日,这一行人又出现在上海烟草集团。金瑞礼表示,菲莫公司愿意利用在全球的销售网络销售上海烟草集团的产品,并希望与上烟在卷烟市场打私打假、卷烟降焦减害技术等广泛领域开展密切的合作。2004年4月16日,菲莫(中国)公司新任总裁马天行拜访了上海烟草集团,双方表达了希望进一步加强在混合型卷烟配方技术、品牌树立和海外市场开拓等方面的交流和探讨的愿望。
经过一系列的活动,菲莫似乎在中国市场拓展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我们只能从菲莫公司的只言片语中猜得一二。2003年8月26日,姜成康局长在国家局会见了来访的菲莫国际集团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谭崇博。姜成康局长说希望双方能为今后更加广阔的合作进行探讨,在目前合作的基础上能在品牌、销售等方面进一步的合作。而谭崇博先生则表示,菲莫对双方正在与长沙卷烟厂开展的合作感到满意,并表示非常有信心能与国家局的其它具体合作项目上取得新进展。对于菲莫与长沙的合作项目的具体内容以及目前进展,双方都非常谨慎,对此缄口不言。
此外,菲莫又加大了向中国市场渗透的力度。 2003年8月26日,菲莫国际公司斥资1500万美元在朝阳区设立了外资企业菲莫(中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专门从事与烟草行业有关的企业管理及市场推广的策划和咨询服务。该公司可以看作是菲莫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烟草业内影响的一个“破冰之船”。
㈥ 烟草公司可以上市吗
因为烟草行业特殊,属于垄断性行业,资金充足,根本没必要上市融资。
但是国外有上市烟草公司,美股市场上的菲利普莫里斯国际、奥驰亚、雷诺美国、罗瑞拉德等都是上市烟草企业。 烟草行业是暴利行业,菲利普莫里斯、英美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帝国烟草公司等占据全球烟草市场份额一半以上,四家公司营收2277亿美元、纳税1287亿美元、实现净利润255亿美元。
这些公司都是上市公司。 英美烟草公司,股票在伦敦证券 交易所买卖,大部分股东为财务公司或资金管理公司,最大的股东仅占公司2%的股份。
(6)奥驰亚股票上市价格扩展阅读:
要求:
北京在2015年就已经出台了国内最严的禁烟法,上海和深圳等地也陆续开始推出相关的禁烟措施。这一状况对于烟草公司而言应该是十分不利的。而中烟总公司和国家的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也是大同小异,政府机关和企业公司的双重身份,这也是中烟一直未上市的原因之一。
但是即将上市的是旗下的子公司,受到的束缚相对来说就会小不少。而中烟国际的上市,更像是想要成为独立的国际企业。比起其他再国际上知名的烟草集团,中烟虽然占据了不小的产销规模,但是对外的贸易存在感却十分低,仅占3%左右,更别提国际竞争力了。
如此看来,中烟的上市或许是国企改革必行的一步了。而比起中烟的长远考虑,投资者的想法就更为简单了。中烟作为烟草垄断企业,之前私人投资者没有任何的渠道可以从中获利。现在中烟上市,那么等于是打开了一个缺口,必定将会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烟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国烟草总公司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上市
㈦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更名缘由
菲莫公司早在1989年就开始讨论更名事宜,经过十二年旷日持久的调查、研究和论证,直到2001年底才对外宣布将要更名为奥驰亚集团。菲莫公司的高层认为只有更名才能解决由控烟运动所带来的一系列头疼的问题。菲莫公司的顾问团卫斯林(Wirthlin Group)发现,尽管菲莫公司在烟草和食品行业雄居霸主地位,但菲莫的品牌认同度相对较低,并且这种认同几乎全部是和烟草联系在一起的负面形象。因此,卫斯林认为,只有更名才有可能掩饰这种负面形象,提高品牌认同度,而又不牺牲烟草的利润。
更名之前的菲莫公司,麾下有菲莫美国烟草公司、菲莫国际烟草公司、菲莫资本公司,以及包括卡夫通用食品在内的菲莫公司群。因为共聚菲莫旗下,控烟人士常常将没有争议的菲莫其它产品和菲莫烟草产品联系在一起,从而在公众心目中降低了菲莫其它产品的品牌认同度。更名之后,这种联系将大大削弱,菲莫的名字只用于烟草,不再和其它产品发生关系。名称不同,菲莫的其它产品形象在公众心目中将大大提高。
之所以更名还有其它一些原因,例如菲莫的烟草形象已经开始影响公司在营销、司法和融资上的成功率,并且使公司难以招募到优秀经营人才。波士顿第一银行在1994 年就向菲莫公司提出,菲莫的股票贬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菲莫被单纯地看成一个烟草公司。如果菲莫对此无动于衷,将会遭受到更大的经济损失。
奥驰亚
“奥驰亚(Altria)”的名字源于拉丁文“altus”,意为“高”,表达了菲莫公司想在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憧憬,同时也展示了菲莫公司意欲尽到更大社会责任的决心。对“奥驰亚”这个名字,品牌专家们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菲莫公司采用这个新名字的目的纯粹是为了从人们视线里隐去原有的负面身影;也有人认为,菲莫公司采用这样一个新名字,就是想告诉人们,“奥驰亚”什么也不是,只是一支股票。
菲莫的高层人士意识到更名举动有着潜在的风险:一些人可能趁机散布,说菲莫利用更名来躲避烟草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名不过是一场烟草大逃亡;更可怕的是,新的“奥驰亚”名称会立即和烟草紧密联系在一起。
㈧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进入中国
菲莫公司:潜心经营十年中国之路莫测
就在加拉赫公司和帝国烟草公司的产品撬开中国市场的时候,在中国苦心经营了十年的菲莫公司却显得波澜不惊。在国内市场上,目前有软硬包万宝路、软包特长万宝路、软包特醇万宝路、硬盒特醇薄荷万宝路等众多品种进行销售。
在外国媒体眼中,菲莫尚未取得重大的实质性进展,中国市场的大门仍对它们紧闭着。有业内人士说,这种平静的表面下也许是即将喷发的火山。
“在我国,我觉得吸烟的人恐怕都知道万宝路,万宝路给人的感觉是很粗犷,很有男人味。即使不吸烟的人也可能会知道服装品牌有一个叫万宝路的。我的许多朋友都喜欢抽万宝路,觉得味道纯正,名气也大。”一位手里夹着燃烧了一半的万宝路卷烟的男人是这样评价万宝路的。
对烟民来说,生产万宝路的菲莫公司恐怕没有它的品牌名称响亮;而对烟草业来说,菲莫这个世界第一大烟草巨头的大名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菲莫在中国十年的苦心经营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自中国改革开放后,菲莫就对中国这块当今世界剩余的唯一一块“大肥肉”可谓垂涎三尺。在将近十年的时间内,菲莫的足迹已遍及中国的大江南北。
菲莫开始为中国烟草业所认识的时间可以追溯到80年代后期,当时与宁波卷烟厂合作,共同开发国际牌号卷烟。时至1994年,菲莫同宁波卷烟厂的合作有了突破,合资生产在中国销售的“万宝路”,年产6400箱;为保证技术支持,两名菲莫公司的高级技术人员在宁波停留一年;技术支持明确确定在混合型卷烟配方,烟叶加工等方面。同年,菲莫公司还与上海卷烟厂合作生产“万宝路”内销中国,年产6400箱。这一年,菲莫公司又与地处中原腹地的河南宝丰烟叶公司签订烟叶供应合同。为了保证所购买的烟叶质量稳定,1995年起,中国烟草总公司开始与菲莫公司在河南、福建、湖北共建合作基地,还在曲靖市高梁地区扶持当地烟农种植白肋烟。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菲莫还努力开创与中国烟厂新的合作方式。 1998年,河南安阳卷烟厂与菲莫公司签订了“共同牌号香烟合作开发与出口合同”。双方合作方式主要是技术合作,合作牌号投放市场后,美方负责在中国大陆以外和国外地区的销售,中方负责中国内地销售。
菲莫对中国市场的扩展准备是全方位的,除了直接进行烟草和卷烟生产的合作外,还在人才本土化储备方面下了很大工夫。在2001年11月20日中国教育部规定允许企业进入高校招聘毕业生的第一天,菲莫便在清华召开专场招聘会,与其它跨国公司一道抢夺人才。
到2002年底,菲莫在中国重点城市已建有16个办事处,专职人员100多人,中国市场开发总部设在香港。从90年代初菲莫便开始培训中国市场营销人员,甚至到中国烟草系统挖人才,专门调查研究中国卷烟市场行情,并暗中在中国沿海地区销售清淡香型卷烟,培养烟民口味。
因此,尽管菲莫在中国的历史远不及英美烟草悠久和辉煌,但凭着其强大的品牌优势对中国市场的攻击力度比英美烟草有过之而无不及。据多次的“民意”调查,万宝路在中国知名度远远大于“555”。这主要得益于菲莫公司强劲的广告策略。
近十几年来,以“万宝路”为代表的菲莫品牌,在我国除了发布路牌广告外,还发布室内的卷烟品牌广告,甚至在我国各大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输工具上发布广告。此外,遍布各地的太阳伞形象广告也十分抢眼,“万宝路”休闲服饰,“万宝路”休闲生活馆,在一些城市也能见到,此外,菲莫公司赞助的万宝路足球甲级联赛更为足球迷们津津乐道。
㈨ 世界第一大烟草公司
全球第一大烟草公司是万宝路香烟制造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
菲利普·莫里斯国际$(PM)$是世界上最大的卷烟生产公司,产品销往美国以外的180多个国家。该公司最受认可和畅销的产品是万宝路。
在2008年3月分拆之前,菲利普莫里斯是奥驰亚集团的运营公司。 奥驰亚解释分拆,认为PMI将在美国企业所有制的限制之下,在“追求新兴市场销售增长”的潜在诉讼和立法限制方面将有更多的“自由”,而奥驰亚则专注于美国。
(9)奥驰亚股票上市价格扩展阅读:
从50年代末期开始,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实行多样化经营,重点向三个领域发展:包装工业、啤酒工业、食品工业。三大核心业务的发展,使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在美国工业界的地位不断提高。
从1955年到1983年,公司销售额年增长率为24.7%。进入80年代以后,公司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从1982年到1991年,公司年销售额从91.02亿美元增加到480.64亿美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0.3%;同期,公司年利润额从7.82亿美元增加到39.2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19.6%。
㈩ 美国奥驰亚集团的集团简介
2003年1月,为了确立一种多元化的经营结构,菲莫正式更名为奥驰亚集团。集团业务领域被清晰地划分为烟草、食品和金融服务三大块。其中,烟草方面分为菲利浦·莫里斯美国公司(Philip Morris U.S.A),及菲利浦·莫里斯国际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另有卡夫食品公司及菲利浦·莫里斯金融服务公司。充满烟草味的“菲莫”,改用奥驰亚之名,还一度被谴责为“隐型”行为,被认为是为了粉饰“健康杀手”的坏名声。
改名为奥驰亚只是菲莫规避矛盾激化的权宜之计,因为一直以来,其最核心的发展驱动力仍然是烟草业务。2004年,占集团总资产60%的食品业务,只带来了30%的营业利润;而只占总资产27%的烟草业务,却贡献了69%的营业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