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市场收益率提高,贴现率高为什么股票反而会跌
期望收益率”的存在,其实就是risk aversion的结果。
换一个股票的例子。假设,有一个逗逼的市场,里面只有一支股票和一支国债。这只股票现在值10元,一年之后,有两种情况:
公司牛逼了,涨到20块。有60%的概率;
公司傻逼了,破产,0元滚粗。概率40%。
那支一年期的国债的收益率为10%。也就是说,国债现在值10块,一年之后值11块,无风险。
如果,我给股票的定价方法是“先取期望值,然后按照无风险收益率折现”,那股票价格应该是
这等同于股票的预期收益率也为10%。但是跟上面扔硬币的例子一样,我明明可以通过买国债这种方式获得10%的收益率,我完全没有必要承担股票价格波动的风险。想要我承担风险,可以,股票收益率得更高一些,也就是说当前价格要更低一些。
所以投资者给这支股票的定价为10元,而不是10.91元,因为投资者的风险厌恶情绪压低了风险资产的价格
B. 股票a预计下一年分红五元,之后五年每年红利增长20%,然后就不在分红了,贴现率为10%,股票a的价值是多少
这股票也太不值钱了。5年后不分红,就意味该股票5年后的价值为0,他的价值只有这5年来的分红的折现值。5*1.2∧1/1.1∧1+5*1.2∧2/1.1∧2+5*1.2∧3/1.1∧3+5*1.2∧4/1.1∧4+5*1.2∧5/1.1∧5=32.7元。
C. 贴现率是什么在股票估值中用到的贴现率是收益率吗这个贴现率是不是很主观呢
举个简单例子:明年这个时候的100元钱只相当于现在的95元,因为通货膨胀啊!贴现就是说你未来的钱转到现在值多少钱。在股票估值中用到的贴现率不是收益率,贴现率确实比较主观,不如说你知道过去几年的贴现率,那是因为已经有过去的经济数据了可以分析出来。但是未来的经济数据只能通过预测,不可能100%精确。今年具体的通货膨胀数据谁知道呢?只能预测,大概是4%多一点。当然这是官方的,实际通胀肯定比这高。统计局每次压低CPI。现在已经没人信统计局了。
D. 我今天看一个公式:股价=股息/(1+贴现率)那是不是意味着股息要不股价高希望高手指导一下
理论应该是这样的但是到实际的操作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很多就是炒!像 很多好业绩的钢铁和银行的股息分红一般都比较高但是股价仍然很低!而有的亏损业绩的股票倒是股价如在天上!确实你知道这公式原理机制就行了!但实际离这个很远,在中国现在的金融市场里很缺乏法治,不像美国按理论能很准确的把未来的股价算出来!所以不要把这公式太现实化!不过有一点提醒你,要是市场利率(贴现率)上调时候,大盘一般会跌,然而间接影响到个股,这个的就是你注意的了!
E. 怎么样知道股息与贴现率
每年的股东大会后会公布上一年度的分红方案,用每股分红/股票价格就是税前股息率。
贴现率,我想你是想问折现率吧。贴现率是银行收购未到期的金融资产时使用的年化折现率。如果你是要计算股价的内在价值应该使用折现率。折现率=无风险利率+风险利率,无风险利率通常取同期基本利率,而风险利率则看靠自己了。
F. 请问估算股票价值时的贴现率,不能使用什么
估算股票价值时必须考虑风险的影响,而国债的利息率可以视为无风险收益率,因此不能用国债的利息率作为估算股票价值时的贴现率。 不论投资组合中两只证券之间的相关系数如何,只要投资比例不变,各证券的期望收益率不变,则该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就不变,即投资组合的期望收益率与其相关系数无关。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如果两只股票的收益率呈正相关时,则组合的标准差与相关系数同方向变动,即相关系数越小,组合的标准差越小,表明组合后的风险越低,组合中分散掉的风险越大,其投资组合可分散的投资风险的效果就越大。如果两只股票的收益率呈负相关时,则组合的标准差与相关系数依然是同方向变动(与相关系数绝对值反方向变动),即相关系数越小(或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组合的标准差越小,表明组合后的风险越小,组合中分散掉的风险越大,其投资组合可分散的投资风险的效果就越大。即投资组合的风险与其相关系数有关。
G. 请问什么是股票价值分析中的股利贴现模型
就是将来各期你可以得到的股利,化为现在的钱数。
例如你将来可以得到110元股利,年利率是10%
则现值是100元
这样计算就可以比较不同时间的真实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