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股票双轨价格
扩展阅读
多氟多股票上市价格 2025-08-21 23:13:49
特变电工股票配股如何买 2025-08-21 22:29:56
国外能买中国股票吗 2025-08-21 22:15:30

股票双轨价格

发布时间: 2021-07-28 20:37:37

❶ 什么是价格双轨制如题 谢谢了

我国境内目前使用两种货币:人民币和港币。近20多年来,笔者观察到一种实际存在的现象——人民币汇率在不断地贬值(从1978年合0.357美金到2003年合0.121美金),即贬值到原有的三分之一;而港币汇率不断地升值(从1978年合0.29元人民币,到2003年合1.06元人民币)即升到三倍还要多。2006年以后,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才趋向于逐步(小幅度)升值。 这种现象是怎么、为什么发生的呢? 历年来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统一发行的人民币,是一种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几十年间,对外贸易的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和调控。 从1949年1月到1953年初,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是根据中国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品生活费比价三者的加权平均数来确定的,并按照国际市场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来调整。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转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稳步发展工业、开展城乡建设,物价趋于稳定。从1953年以后,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对外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当时国际上“固定汇率制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后十几年汇价固定在1美金=24618元(旧币)=2.4618元(新币),也就是人民币1元=美金0.40元 然后,按照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计算,1美元兑换人民币2.80元。 1979年开始外贸体制改革,1980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1980年4月1日中国银行开始发行“外汇券”,用来在友谊商店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家用电器,以及洋烟、洋酒等等进口物品。 港币早就跟美金挂钩 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币跟美金挂钩,中心汇率为1美元兑换港币7.8元。 1984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2角9分,调剂价格为3角3分,而黑市价格平均为4角至6角人民币。 1980年10月中国开办了外汇调剂业务,规定外汇调剂价格在官方汇率之上加10 %,形成了汇率的双轨制。此后10年来,汇率调整的依据,是国家的出口换汇成本的变化。汇率双轨制的基础是价格双轨制。官方牌价和调剂市场价格并存,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此外,还存在外汇黑市或灰市,屡禁不止。 从1985年起,对境外汇给国内居民的汇款或从境外携入的外汇,准许全部保留,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调剂外汇的汇率,原由国家规定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如10%)幅度。 1988年3月放开汇率,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1991年11月起允许个人所有的外汇参与外汇调剂。个人出国探亲、移居出境、去外国留学、赡养国外亲属需用外汇,可以凭出境证件和有关证明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经批准后卖给一定数额的外汇,但批汇标准较低。 人民币的汇率贬值到三分之一 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呼声一直很高。这有非常明显的利益背景,即国有外贸部门的出口利益集团,希望藉人民币贬值而扩大出口,从中获利。 从1991年4月9日起,中国政府对官方汇率的调整由以前大幅度、一次性调整的方式转为逐步调整的方式,即实行有管理的浮动, 到1993年底调至1美元兑5.72元人民币,比1990年11月17日下调了9%;同时,放开外汇调剂市场汇率,让其随市场供求状况浮动,汇率波动较大,调剂价格一度达到1美元合11元人民币。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入市干预下,1993年底调剂价格返回到1美元合8.72元人民币。 1994年1月1日,实行了人民币汇率的并轨,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牌价猛地由1: 5.8贬为1:8.67,一下子贬值50%,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次贬值太过分了。 在汇率大贬值的刺激下,出口大幅度增长,国营外贸部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加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199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创造了增长44%的历史最高记录。 20年来港币随同美金迅速升值 1985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4角左右,调剂价格为4角5分,而黑市价格平均为8角人民币。 1988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6角左右,调剂价格为7角左右。 1993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7角左右,而调剂价格与黑市价格拉平,为1.12元人民币。 1995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港币汇率波动区间限定在1美元兑换港币7.75元至7.85元。这是22年来香港首次调整“联系汇率制度”。 1997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1.06元,调剂价格相同。此后,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一直为1.06元。 最终,1元港币=人民币1元。也就是认定20年来港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值了三倍…… 港币的实际购买力 我们知道,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跟它的汇率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那么港币的实际购买力究竟值多少呢? 1999年9月,香港的“经济学家”张无常说:“香港的困境是我们的工资、房价、物价等比中国大陆的高出四倍以上,而本领却高不出那么多。” 这就是说——港币的实际购买力,只有它面值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1元港币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人民币0.25元。 岂不是咄咄怪事!……

❷ 价格双轨制的介绍

价格双轨制(double-track price system ),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在中国一般系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

❸ 什么是价格双轨制

我国境内目前使用两种货币:人民币和港币。近20多年来,笔者观察到一种实际存在的现象——人民币汇率在不断地贬值(从1978年合0.357美金到2003年合0.121美金),即贬值到原有的三分之一;而港币汇率不断地升值(从1978年合0.29元人民币,到2003年合1.06元人民币)即升到三倍还要多。2006年以后,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才趋向于逐步(小幅度)升值。

这种现象是怎么、为什么发生的呢?

历年来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统一发行的人民币,是一种不能自由兑换的货币。几十年间,对外贸易的汇率,由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制定和调控。

从1949年1月到1953年初,人民币对美金的汇率是根据中国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品生活费比价三者的加权平均数来确定的,并按照国际市场相对价格水平的变化来调整。

经过三年经济恢复时期,转入第一个五年计划,稳步发展工业、开展城乡建设,物价趋于稳定。从1953年以后,人民币汇率不再充当调节对外经济交往的工具,对外盈亏全部由国家财政负担与平衡。当时国际上“固定汇率制度”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此后十几年汇价固定在1美金=24618元(旧币)=2.4618元(新币),也就是人民币1元=美金0.40元

然后,按照1978年全国出口平均换汇成本计算,1美元兑换人民币2.80元。

1979年开始外贸体制改革,1980年12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暂行条例》。1980年4月1日中国银行开始发行“外汇券”,用来在友谊商店购买彩电、冰箱、洗衣机之类家用电器,以及洋烟、洋酒等等进口物品。

港币早就跟美金挂钩

香港自1983年10月17日实施“联系汇率制度”,将港币跟美金挂钩,中心汇率为1美元兑换港币7.8元。

1984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2角9分,调剂价格为3角3分,而黑市价格平均为4角至6角人民币。

1980年10月中国开办了外汇调剂业务,规定外汇调剂价格在官方汇率之上加10 %,形成了汇率的双轨制。此后10年来,汇率调整的依据,是国家的出口换汇成本的变化。汇率双轨制的基础是价格双轨制。官方牌价和调剂市场价格并存,又形成了新的双重汇率。此外,还存在外汇黑市或灰市,屡禁不止。

从1985年起,对境外汇给国内居民的汇款或从境外携入的外汇,准许全部保留,在银行开立存款帐户。调剂外汇的汇率,原由国家规定在官方汇率的基础上加一定的(如10%)幅度。

1988年3月放开汇率,由买卖双方根据外汇供求状况议定,中国人民银行适度进行市场干预。1991年11月起允许个人所有的外汇参与外汇调剂。个人出国探亲、移居出境、去外国留学、赡养国外亲属需用外汇,可以凭出境证件和有关证明向国家外汇管理局申请,经批准后卖给一定数额的外汇,但批汇标准较低。

人民币的汇率贬值到三分之一

人民币汇率贬值的呼声一直很高。这有非常明显的利益背景,即国有外贸部门的出口利益集团,希望藉人民币贬值而扩大出口,从中获利。

从1991年4月9日起,中国政府对官方汇率的调整由以前大幅度、一次性调整的方式转为逐步调整的方式,即实行有管理的浮动,

到1993年底调至1美元兑5.72元人民币,比1990年11月17日下调了9%;同时,放开外汇调剂市场汇率,让其随市场供求状况浮动,汇率波动较大,调剂价格一度达到1美元合11元人民币。

在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和中国人民银行入市干预下,1993年底调剂价格返回到1美元合8.72元人民币。

1994年1月1日,实行了人民币汇率的并轨,人民币对美元的官方汇率牌价猛地由1: 5.8贬为1:8.67,一下子贬值50%,许多经济学家认为这次贬值太过分了。

在汇率大贬值的刺激下,出口大幅度增长,国营外贸部门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也加剧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

1995年上半年我国出口创造了增长44%的历史最高记录。

20年来港币随同美金迅速升值

1985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4角左右,调剂价格为4角5分,而黑市价格平均为8角人民币。

1988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6角左右,调剂价格为7角左右。

1993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7角左右,而调剂价格与黑市价格拉平,为1.12元人民币。

1995年,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将港币汇率波动区间限定在1美元兑换港币7.75元至7.85元。这是22年来香港首次调整“联系汇率制度”。

1997年的1元港币,按照官方汇率可兑换人民币1.06元,调剂价格相同。此后,1元港币兑换人民币的官方汇率,一直为1.06元。

最终,1元港币=人民币1元。也就是认定20年来港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值了三倍……

港币的实际购买力

我们知道,各种货币的实际购买力、跟它的汇率并不完全是一回事儿。那么港币的实际购买力究竟值多少呢?

1999年9月,香港的“经济学家”张无常说:“香港的困境是我们的工资、房价、物价等比中国大陆的高出四倍以上,而本领却高不出那么多。”

这就是说——港币的实际购买力,只有它面值的四分之一;

也就是说——1元港币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人民币0.25元。

岂不是咄咄怪事!……

❹ 股市中的双轨价格指的是什么

A股中的价格和B股中的价格 比较
A股中的价格和H股中的价格 比较
可以看出那个市场比较疯狂 那个市场比较平稳

❺ 什么是价格双轨制

同一商品中国家统一定价和市场调节价并存的价格管理制度。因同时实行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运行机制而形成。主要涉及粮食价格及生产资料价格。粮食收购制度改为合同定购后,国家规定“倒三七”比例价格收购,属于国家定价;合同定购以外的粮食,由农民和粮食部门协商制定价格,属于市场调节价。价格双轨制主要是指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即同一城市、同种工业生产资料同时存在计划内、计划外两种价格的状态,国家计划任务内的生产资料实行国家牌价,超计划生产部分和按国家规定的比例允许企业自销部分实行市场价格。这是经济体制转换时期新旧体制并存的反映。

❻ 价格双轨制的概述

是指中国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一种特殊的价格管理制度。价格双轨制指的是对同值的标的物实行两种不同的定价机制,在中国一般系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这是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的特殊产物。中国已经经历了三次价格双轨制向的单轨制的转变,第一次是生产资料,第二次是人民币对外币汇率(牌价),第三次就是现在面临的资本市场的价格双轨制--非流通股的场外转让价格与流通股的市场价格的并轨,也即非流通股在统一的市场上实现全流通。
双轨制是中国经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是1979年至1993年间中国所实施的渐进式增量改革(体制外优先改革)战略的一个重要特征。双轨制的特点是同时存在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价格体制。随着体外价格机制的逐渐发育、壮大,最终让体制内价格丧失其显赫地位,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双轨制存在很多弊端,一方面,双轨制类似于同一条道路上同时实施可以靠左行驶和靠右行驶的双重规则,这必然会导致撞车和混乱。另一方面,双轨价格的并存必然会助长计划内外的倒买倒卖和权力寻租现象,造成腐败蔓延。但是双轨制的实施是当时中国经济形势下所产生的一个必然结果,它的存在有一定合理性。虽然在其实施过程中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但这种代价是转型过程所必需的,制度的变革往往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❼ 价格双轨制的产生原因

双轨制价格的产生,并非主观决策的失误,而是改革过程中必须接受的现实,是无法回避的选择。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中国是一个资源约束型的国家,不仅总量短缺,而且结构短缺更为严重,全面放开价格是不可能的。同时,也不可能寄希望于实行某些政策,就能在短期内解决长期积累起来的总量和结构矛盾,创造出一个全面放开价格的条件。而在价格扭曲的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不可能是最佳,甚至产生逆调节。正是这种放统两难的局面,决定了中国只能实行双轨制价格,寄希望于通过两种价格撞击反射,交叉推进,最后达到理顺价格关系。
第二,双轨价格产生还同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有关。中国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继之实行利改税以及财政分灶吃饭,从而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这在客观上强化了价格机制的功能,扭曲的价格信号造成错误的资源导向。但是,要大面积的调整生产资料价格,又受到由于强化利益刺激所形成的既定利益关系的牵制,因而实行双轨制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

❽ 什么是股票的双轨价格举个例子

应该是指上轨和下轨吧?

这个没办法举例。

上轨是股价在上涨过程中碰到下降下轨
下轨是指股价在下降过程中碰到上涨上轨

❾ 价格双轨制的背景是什么

第一,中国是一个资源约束型的国家,不仅总量短缺,而且结构短缺更为严重,全面放开价格是不可能的。同时,也不可能寄希望于实行某些政策,就能在短期内解决长期积累起来的总量和结构矛盾,创造出一个全面放开价格的条件。而在价格扭曲的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不可能是最佳,甚至产生逆调节。正是这种放统两难的局面,决定了中国只能实行双轨制价格,寄希望于通过两种价格撞击反射,交叉推进,最后达到理顺价格关系。
第二,双轨价格产生还同经济体制改革的战略选择有关。中国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开始,继之实行利改税以及财政分灶吃饭,从而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这在客观上强化了价格机制的功能,扭曲的价格信号造成错误的资源导向。但是,要大面积的调整生产资料价格,又受到由于强化利益刺激所形成的既定利益关系的牵制,因而实行双轨制则是比较切合实际的选择。

❿ 什么叫价格双轨制

价格双轨制(double-track price system ),是指同一产品计划内部分实行国家定价,计划外部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制度。在中国一般系指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双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