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政府怎么干预股票市场
从理论上讲,政府干预经济,主要是为了纠正市场失灵。自由经济理论的假设前提是,信息对称,市场出清。在此基础上,自由放任的市场机制可以让经济自动实现均衡发展。但是,在现实中,由于存在经济主体获取信息的成本,信息不可能完全对称,市场也无法彻底出清,因此,单纯的自由市场机制不可能让经济自动实现均衡发展。经常出现的商品供不应求或供大于求就是具体表现。由于市场机制调节经济活动的缺陷已经从理论上证明是客观存在的,再加上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爆发等,这些都使得市场调节“万能论”的观点及政策主张受到强烈冲击,有关宏观经济调控的各种理论和政策应运而生。目前,各国已经基本形成共识,即宏观经济调控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就股市来看,政府干预也是有意义的。例如,作为一向标榜自由市场经济原则的最发达国家之一,美国对于股市危机也不是坐视不管的。早在1929年美国股灾发生后,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后的第三天,就“关闭”了当时还在营业的所有银行,禁止黄金出口,中止了一切外汇交易。三天之后,罗斯福又签署了《银行紧急状态法案》,使银行的休假时间被无限期地延长。2001年“9·11”事件发生之后,美国也采取了一系列干预股市的措施,例如,总统布什亲临华尔街视察讲话以恢复投资者信心,暂停股市交易,支持商业银行向上市公司提供资金回购本公司股票,连续降息等,以保证股市的正常运行。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也都有政府干预股市的成功范例。
那么,政府该如何干预股市呢?显然,政府干预股市,不应该按照计划经济的方式对股市供求强行进行行政管制,也不应该完全依照自由市场的逻辑让其放任自流。在过去的十余年中,在股市低迷时,我国政府曾经多次借助“有形之手”的作用,以政策托市;也曾试图强化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自由调控市场。但是,实践证明,两者的效果都不够理想。这些说明,过度的行政干预和完全的自由放任,都不能成为推动股票市场乃至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举措。政府要做的应该是,通过经济、法律、行政手段加强监管,对上市公司、证券公司、交易主体等实施全方位的监管,为市场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从而实现风险逐步缓释、避免风险高度积累、充分发挥股市有效配置资源的目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在股市出现崩溃时,政府会采取非常手段来控制局面。
在我国,如果股市出现问题,政府不可能坐视不理。但是,在一个高效、健康的股票市场中,股票的价格、回报及波动性,在宏观上和长期内主要应受实体经济状况的影响,其对政策的反应也是适度的。因此,政府对股市的干预,主要体现在致力于为股票市场提供良好的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如加强监管、严格执法。至于和大白菜性质相同的作为商品的股票价格之高低,不断经历风风雨雨的股民自会有判断,股民也必然要承担股票价格涨跌的风险,也就是所谓的“买者自负”。此外,有一点需要澄清的是,作为调控经济重要手段的货币政策工具,其调控的目的不是股价,而是通货膨胀。因为如果投资者预期通货膨胀加速的话,评级较高的债券的投资地位就会下降,投资者会大量地购买股票,并将其作为一种保值的方法,从而刺激股价的上涨。因此,以央行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应公开明确宣布将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的唯一目标。至于资产价格(以房价和股价为代表),无论理论研究还是发达国家的经验都表明,其与物价指数密切相关。所以,当货币政策工具目标锁定通货膨胀的同时,其实也瞄准了资产价格。
② 股票涨跌是由什么控制的
1、股票价格的变化,简单说就是买方和卖方的的博弈,买的人觉得股票后期的价值会高于现价,所以买入,卖方则反之。买的人大大多于卖的人就会推高股票的价格。但如果卖方力量大于涨停时的买方力量,涨停就会被打开。例,在 X(1+10%)价位有10000手买单,即“封涨停板”。但若不断有抛盘涌出,且卖方大于买方,10000手交易完后,卖方若想交易,就不得不降低价格卖出,股票价格就会下跌,就是我们俗称的“打开涨停”。买方卖方又开始博弈。
2、股票的涨跌是由买方和卖方的博弈决定的,股票是空方,多方的搏奕。买的资金多于卖出的,股票就涨,反之,就跌。。而影响股票涨跌的因素有很多,大致分为两种,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的主要包括国家政策、战争霍乱、宏观经济等;微观的主要是市场因素,公司内部、行业结构、投资者的心理等。
3、股票在交易市场上作为交易对象,同商品一样,有自己的市场行情和市场价格。由于股票价格要受到诸如公司经营状况、供求关系、银行利率、大众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波动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使股票投资者遭受损失。价格波动的不确定性越大,投资风险也越大。因此,股票是一种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③ 中国人民银行股票价格
、“中国人民银行” 是个政府的银行管理机构,没有发行股票,所以也就没有价格 2、“中国人民银行” 管理的下属的主要银行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等,号称四大银行
④ 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如何影响股票价格。。
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影响股票价格:
(1)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对银行股是负面影响,存款准备金率提高是商业银行向央行上缴的存款准备金高了,市场中资金的流动性减少,股市是靠资金来推动的,所以正常是会降低股价的预期。
(2)对散户这些没太影响,买理财产品和基金的意愿不会有影响,如果是加息,就会是市场中的钱变成存款的多
存款准备金是指
(1)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是缴存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deposit-reserve ratio)。
(2)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四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如此频繁的调升节奏历史罕见。2011年6月14日,央行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也是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2011年12月,央行三年来首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12年2月,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下调。2015年2月5日起央行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1]2015年4月20日,央行再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⑤ 央行降息为什么能使股票价格上涨
把钱存银行利息太少,久了就相当于贬值,还不如拿去炒股,股民多了,股价自然上涨
⑥ 为什么央行的政策能迅速引起股市的反应
股票的价格取决于人们对其公司未来盈利情况的预测,对公司未来经济情况的预测又取决于对整个经济环境的预测。政策的出台直接影响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测,从而影响股市!
⑦ 中央银行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导致股价怎么变化
宽松的货币政策对应的是市场的流动性增加和资金面的放松,这样对市场来说是绝对的利好,但是落到个股上还得看具体的个股行情。
⑧ 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有影响吗
2.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
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宏观经济,是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性手段。货币政策分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和选择性货币政策以及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①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它们又称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三大法宝”。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与一般金融从事的证券买卖不同,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市场货币流动性过剩,需要收缩银根时,就会卖出证券,相应地收回一部分基础货币,减少金融可用资金的数量,也就是减少了市场中流动的货币总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市场流动性不足,需要刺激经济发展时,就会放松银根,买进有价证券,扩大基础货币供应量,直接增加金融可用资金的数量,从而达到向市场输血,刺激经济发展的作用。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债券,相当于为市场提供流动性,对股市来说是一个利好,一般情况下股市应看涨。
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金融政策。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于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的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过程。提高再贴现率,增加了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的成本,相当于收缩了流动性,对股市来说是利空,一般情况下股市应看跌。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的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本来是为了保证支付的,但却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就是赋予了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职能,可以影响金融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就增加,市场流动性就缩小,这对股市来说是利空,一般情况下股市应看跌。
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针对某些特殊经济领域或特殊用途的信贷而采用的信用调节工具。选择性货币政策包括间接信用控制、直接信用管制和间接指导。与一般性的货币政策工具不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货币政策与国家经济运行的影响不是全局性的,而是局部性的,是对个别部门、个别或某些特定用途的信贷采用的货币政策性调控。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也可以作用于货币政策的总体目标。比如对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和消费者信用进行控制时,会对整个货币政策产生影响。中央银行对有关证券交易的各种贷款和信用交易的保证金比率、印花税等进行调节,可以控制金融市场的交易总量,抑制过度投机,或者提高市场的活跃度。选择性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有大有小,如果直接针对整个股市进行调节,那么影响是巨大的。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调整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1‰调整为3‰,其目的就是为了遏制当时的过度投机行为。2008年4月24日,印花税税率又调回到1‰,这是因为当时股市已经处于熊市,需要政策性的扶持。如果选择性货币政策是对其他个别行业或区域进行调节,其影响则是短期和局部的。
③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内容繁多,概括起来为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执着信用控制两类。直接信用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规定利率限制及信用配额,规定金融的流动性比率和直接干预等。间接信用控制,如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其他货币政策对股市的影响力度相对较弱。
总之,无论是哪种货币政策,如果政策有利于货币的放松,增加整个社会或股市的资金总量,那么该政策就对股市的上涨有利,相反会抑制股市的上涨。但是,市场流动性过剩会带来通货膨胀,过紧的货币政策又会出现通货紧缩。cpy雷冰的股票波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