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股票价格的波动性比收益的波动性更能说明风险
因为风险就是亏损的概率。
波动性越大,股价向下和向上的概率比横盘的概率大,向下的概率就大。
股价向下的概率大就是风险大了。
Ⅱ 为什么会出现股市波动性越大,反而交易量越小的现象
其实股市现在波动并不大,什么叫波动大?上下波动的幅度越大,说明波动越大,今年以来基本都是小反弹,小波动,这叫单边下行,缩量调整,不叫波动大。为什么反弹不能持续,因为没量,世道不好的时候,大家不愿意把钱放股市,这和大资金的关系最为密切,大资金既然不愿意把钱放股市,一方面,他可能会把自己的股票进行大量的抛售,现在世道不好嘛,另一方面他认为未来一段时间股市前景也不太明朗。他即使有余钱,也不愿意把钱再投进来,可能拿去别的地方,也可能就那么放着,等下一次机会,总之他现在不愿意把钱换成股票。
这样的话,总的来看,卖的人多,买的人少,一种极端的现象就是跌停,大家都卖而没有人买,甚至想卖的人卖不出去,也就自然没有成交量了,另外被套牢较深的人,不管什么原因,在高位的时候他是想卖没卖,还是卖了没卖出去后来就麻木了,总之他们也不想在更低的价格割肉了,(因为他们在更高的价格有过机会试图卖出,不难理解吧)另一方面即使有余钱,这么长时间的熊市,凡是性子不好的人也早把子弹打光了,没办法,想买的人没钱买,不想买的人根本不会买,大家都想卖而没有那么多人会买,卖给谁呢?量自然也就上不去。
另外股票的价格不完全由需求供给决定的,你说什么交易不能达成的话,应该不能算作交易量,这话当然对。既然市场里的人都只是观望,而不是实际的去买卖股票,那么股价又怎么会变化呢? 怎么可能嘛,这只是一种假设,就好比石油价格贵,大家都不愿意买,都观望?怎么可能嘛,油价高你负担不起了,你不开车了,但总有人要开车的,有人开车就会有人加油,道理是一样的。
再说说国际上石油的价格你就明白,实际上一些石油出口国,他们本身石油的供给是非常充足的,如果不充足他们就不叫出口国了,明白这个意思吧?但是石油价格(本地)一样疯涨,为什么呢?因为有人愿意用更高的价格去买单,市场价格是什么?有人愿意用更高的价格买,这就是市场价格。
股市也一样,有人愿意用更低的价格把手中的股票卖出去,就好比一支股票开盘跌2%,他觉得感觉不太好,他宁愿以下跌5%的价格去卖(如果他股票较多的话)因为他认为如果不打低价格,他那么多股票可能成交不出去,另一方面,可能是冲动,可能是自以为是,总之他相信今天这只股票一定跌停,明天还会跌停,可想而知,如果大多数持有这只股票的人都这么想,今天的股价必然下跌不止这5%,尽管现在只跌了2%。你想想如果是这种情况,这支股票今天的成交量会如何?明白了吗?你可能会说,这不明显着是供需关系决定价格的吗?所以说,需求与供给决定价格,这话对,但不完全。如果你让我在股市上举一个例子,很多股票外盘高于内盘N倍,可还是一样跌停,这话最有资格回答的人是基金经理,难道还不明白吗?
我是这样理解的,可能有说的不对的地方,望大家指正!
Ⅲ 股票的波动性拜托各位大神
股市的涨跌主要是资金推动的。而主力资金又是起关键作用的力量。 炒股的实质就是炒庄家,庄家的实力强股价才能走得更远!跟庄成功才能使自己的风险最小化的同时利润最大化! 所以换手率可以做为判断跟庄的数据之一,如果股价在底部换手率直线放大,主力资金吃货的机会更大,是个买入信号,如果是在连续拉升过的股票的高位,换手率突然直线放大,基本上可以判断主力在出货了,这是卖出信号你就可以跟着出就行了! 而换手率除了以当时股价在高位还是低位来判断主力进出货,是否正常就要考虑主力资金在流通股中的比例了,如果某股主力资金在流通股中占50%的筹码,该股价已经在很高的位置了,连续3天高位换手率超过20%,可以默认主力出货了,如果主力在流通股中只占10%,在高位1天的换手率超过12%就应该避险了! 其实只要你遵循和庄家一样的低进高抛的原则,你的风险就不会太大,大多数散户之所以被套就是因为追高造成的,高位是主力出货的时候,确是散户觉得涨得最好,最想去追的时候,所以请避免自己去追涨杀跌,选股时尽量选还在相对底部逐渐放量即将起动的股,这样才能避免风险!在中国这个不成熟的投资市场上因为影响大盘运行的是主力资金而不是业绩。业绩只是一个辅助条件。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请谨慎操作!祝你好运!
Ⅳ 波动性含义是什么
股市中的波动性通常是指股价的波动变化,对于波动性,个人的理解如下:
1.股价波动的企业因素:
从企业数据角度看,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利润情况、收益水平变化是股价的波动原因。有了这些变化,人们就会买进或者卖出,引起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导致股价的涨跌。
2.股价波动的人为因素:
机构大户利用自己充裕的资金,同时买卖同一种股票,来制造股票的虚假供求关系,以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比如:以拉锯方式进行交易,即用两个帐户轮流向上拉抬价格。如A先以10元价格买进,B再以11元的价格买进,然后A再以12元的价格买进,将价格轮流往上拉。
3.股价波动的客观因素:
每一种产业都会经历一个由成长到衰退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称为产业的生命周期。产业的生命周期通常分为四个阶段,即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衰退期。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在经营状况及发展前景方面有较大差异,这必然会反映在股票价格上。蒸蒸日上的产业股票价格呈上升趋势,日见衰落的产业股票价格则逐渐下落。
个人认为,投资时对于各类因素要时时挂心(不要忽略重大因素对股价的影响),但不要过分精打细算(不要让自己陷入数据计算的循环)。
Ⅳ 研究股票价格波动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
您好!我国股票市场经过十年建设,在金融领域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仍不成熟,交易量和价格经常大起大落,呈现不稳定的特征。 股票市场在一国经济生活中所占据的地位,是由股票市场自身具有的功能所决定的。首先,股票市场充当连接筹资者和投资者的桥梁。在股票市场上,筹资者发行股票,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而股票投资的流动性又为投资者提供了理想的投资方式。不同的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对风险和收益的偏好,灵活地进行投资组合,承担不同的预期收益和风险。其次,股票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重要功能。上市公司之间存在着所属行业、经营管理水平等的差异,这些差异在股票市场上表现为整个市场资金从增长停滞的行业流向技术先进、成长性好的新兴产业。社会资金追逐那些优秀公司的股票,上市公司之间实现相互兼并、资产重组。这样,资金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社会经济得以发展。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变化,以及资金在各行业之间流动,股票市场产生在一定限度内的波动是正常的。但是,我国的股票市场波动性过强,投机气氛浓厚,整个市场缺乏效率。股票市场缺乏效率,稳定性差不仅影响其重要功能的发挥,甚至危及到本身的进一步发展。 股票市场的效率,是指股票市场调节和分配资金的效率,即股票市场将资金分配到最能有效使用资金的企业的能力。效率市场假说理论根据股票价格反映的信息不同,将股票市场划分为三种:“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强式有效市场”。其中,在强势有效市场中,股票市场价格不但充分反映了一切可获得的公开信息,而且能迅速反映全部非公开的有关信息,任何投资者都无法利用任何信息(包括内幕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在我国的股票市场中,内幕交易、证券欺诈等行为屡见不鲜,价格反映信息的机制被扭曲。在这样一个效率低下的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严重,市场参与者投机甚于投资,市场的不稳定性被进一步加大 。 WP=3我国股票市场不稳定的核心在于缺乏效率,而影响股票市场效率的因素归纳有三:市场制度,市场结构和市场参与者。其中市场制度是起基础性作用的因素。市场在规定了一定的制度规范后,市场就形成一定的结构,市场参与者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特点。而制度一旦发生变革,必然会引起市场结构和市场参与者行为的变化。 综上所述,本文将从股票市场制度入手,研究各种制度下的市场效率以及市场结构的成因,市场参与者的相应反应,和这些反应给市场稳定性带来的影响。笔者也希望通过市场制度的改进,实现提高股票市场效率,消除市场不稳定性的目的。 上述内容简要说明了本文的主题,具体将分成三个部分逐一论述。 第一部分 中国股票市场不稳定性 股票市场的波动在一定程度内是正常的。这与证券市场本身的固有缺陷有极大关系。证券业是一个信息偏差特别突出的行业,由于证券市场始终存在着信息不完全,证券市场主体间信息不对称,股票价格形成时,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博弈关系。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 贝叶斯-纳什均衡 ”最有可能被集体中的参与人采纳。也就是说,投资者是否买卖股票的行为最有可能由其他投资者买卖股票的概率决定,而不是由上市公司价值或其他因素决定。然而,通过文章对不稳定性衡量指标的逐个罗列,不难发现,与外国股市各指标相比,中国股市不稳定性过强,价格与价值长期严重背离,其波动区间已远远超出了博弈论的解释范围。本文选择了深市16只个股作为抽样样本,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基础上对深市的结构性价格波动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股市系统风险水平高,为一般成熟市场系统风险水平的两倍左右。从个股的系统性风险的分散度上看,β参数的分布区间过窄,中国股市个股股价之间联动效应强。 股票市场整体系统风险过大,现代投资组合理论在这里失去意义,股票更多的是充当投机活动的媒介,又助长了市场的不稳定。 股票市场稳定性差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它不利于以信用经济为基础的股票市场本身的发展,也使股市失去晴雨表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扭曲了价格信号,降低了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削弱了筹资、转制、定价等本身应有的功能。 WP=4第二部分 中国股票市场不稳定性的原因 通过第一部分的分析,可以得出:股票市场要想消除过多的不稳定性,发挥其筹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前提是市场必须有效率。股票市场制度是影响市场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该部分的研究内容着眼于股票市场制度上,力求从制度因素上找出最根本的问题。 1.上市与发行机制 笔者首先简单介绍股票发行的两种监管制度:注册制和审核制。随后具体到我国的股票发行制度,分析了以前股票发行核准制下存在的缺陷,同时通过分析股票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分割的现状,指出这些弊端的根源出于制度的不完善。 2.股权结构分割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发展初期定位于为国有企业筹集资金,这种定位造成股票市场的发展片面强调筹资功能而严重影响了资本资源优化配置功能的发挥。祝炒股赚大钱!
Ⅵ 股票价格的波动性与收益的波动性哪个更能说明风险
就我的理解,收益的波动性更能说明风险,说明在股票价格波动性带来的风险基础之上,因为人择错误,会加倍放大这个风险。
举例说,如果一只股票,收了一根40%跌幅的巨量年阴线,那么这已经充分显示了股票市场的风险。年初买入股票后,一直放着没动,蒙受了40%的损失。
但如果你频繁操作这支股票,并且频频犯错,那么到年底,你的资金缩水可能远远超出40%。
当然,如果因为你的多次操作,正确得当,自然也会减少损失。
综上所述,在股票价格波动性基础上,人为的操作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但也可能会带来更多的损失,因此收益波动性比价格波动性,更能体现说明风险。
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Ⅶ 股价为什么有波动性
股价是对公司的内在价值的一种体现,资金买卖就会有波动
Ⅷ 股票的波动性是按什么指标算的
股票的波动性是按波动率指数算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hicago Board Options Exchange,CBOE)的波动率指数(Volatility Index,VIX)或者称之为“恐惧指数”,衡量标准普尔500指数(S&P 500 Index)期权的隐含波动率。VIX指数每日计算,代表市场对未来30天的市场波动率的预期。
类型:
1、实际波动率
实际波动率又称作未来波动率,它是指对期权有效期内投资回报率波动程度的度量,由于投资回报率是一个随机过程,实际波动率永远是一个未知数。或者说,实际波动率是无法事先精确计算的,人们只能通过各种办法得到它的估计值。
2、历史波动率
历史波动率是指投资回报率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波动率,它由标的资产市场价格过去一段时间的历史数据(即St的时间序列资料)反映。这就是说,可以根据{St}的时间序列数据,计算出相应的波动率数据,然后运用统计推断方法估算回报率的标准差,从而得到历史波动率的估计值。显然,如果实际波动率是一个常数,它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则历史波动率就有可能是实际波动率的一个很好的近似。
3、预测波动率
预测波动率又称为预期波动率,它是指运用统计推断方法对实际波动率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并将其用于期权定价模型,确定出期权的理论价值。因此,预测波动率是人们对期权进行理论定价时实际使用的波动率。这就是说,在讨论期权定价问题时所用的波动率一般均是指预测波动率。需要说明的是,预测波动率并不等于历史波动率,因为前者是人们对实际波动率的理解和认识,当然,历史波动率往往是这种理论和认识的基础。除此之外,人们对实际波动率的预测还可能来自经验判断等其他方面。
4、隐含波动率
隐含波动率是期权市场投资者在进行期权交易时对实际波动率的认识,而且这种认识已反映在期权的定价过程中。从理论上讲,要获得隐含波动率的大小并不困难。由于期权定价模型给出了期权价格与五个基本参数(St,X,r,T-t和σ)之间的定量关系,只要将其中前4个基本参数及期权的实际市场价格作为已知量代入期权定价模型,就可以从中解出惟一的未知量σ,其大小就是隐含波动率。因此,隐含波动率又可以理解为市场实际波动率的预期。
期权定价模型需要的是在期权有效期内标的资产价格的实际波动率。相对于当期时期而言,它是一个未知量,因此,需要用预测波动率代替之,一般可简单地以历史波动率估计作为预测波动率,但更好的方法是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历史波动率作为初始预测值,根据定量资料和新得到的实际价格资料,不断调整修正,确定出波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