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票的价格是怎么得出来的
股票有获得预期收益的凭证
其价值在于可以获得预期收益
价格则是由市场供求决定
因为预期收益是不确定的
可以通过炒作来刺激股民对其的需求
加剧供不应求的程度
股市的资金流量来源于两大方面:
1、大量股民资金的投入
2、上市企业的年终利润分红
其中股民的资金占主要比重,因为同一种股票可以在市场上发生无数次交易,牛市当道时,股票价格通过多次交易达到价格的提升,这正是发行股票的魅力所在,因为股票的价格提升来源于两方面:
1、企业利润率的提升
2、股民之间的炒作交易
上市公司发行股票正是看中了股票价格可以通过在市场上的炒作得到提高,无限度的提高。
同样对于股民,股票高收益更多的是来源于将持有的股票在市场上转让——低进高出
因此,股票的价格的产生分两阶段:
第一阶段,上市公司根据公司的资产以及发行的股票数量定出一个价格,这时候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没有泡沫的
第二阶段,股票在市场上的需求来决定,逢熊市则价格降低,公司资产发生缩水,逢牛市价格上升,公司资产提升。
Ⅱ 股票的年平均价格怎么计算啊
MA(CLOSE,250);
年线平均价格叫年线,通常以250天为计算单位,每天的收盘价平均。
图中带点的红线即为年线。
Ⅲ 股票的报价
每个交易日沪深证券交易所9:30--11:30,13:00--15:00接受投资者有效的买卖申报,为买卖双方相符的申报撮合成交。撮合成交的原则:委托买入,价高优先,价格相符,时间为先。委托卖出,价低优先,价格相符,时间为先。
例如:某股票“甲”在买⑴以10.00元委托买入1000股,“乙”在卖⑴以10.01元委托卖出800股,此时他们的报价不相符电脑主机无法撮合成交。
后来“张三”以10.02元委托买入1700股,在其还没有被撮合成交的瞬间,“李四”以10.03元委托买入600股。这就变了“李四”的申报先成交于“张三”,“张三”只成交了200股,并且他们都是以10.01元的价格结算的,因为是“乙”先于他们愿意以10.01元卖出的。
最后又有“赵五”以9.95元委托卖出900股,也是在他还没被撮合成交的瞬间“钱六”以9.50元委托卖出2000股,那么又变了“钱六”的申报先被撮合成交于“赵五”,“赵五”此次只被成交了500股,余下400股未被撮合成交,并且他们分别是以10.02元和10.00元结算的,因为是“张三”和“甲”早于他们原意以10.02元和10.00元委托买入的。
补充:为什么这十块不停留一个小时,或者几个小时,会不停的涨跌?(这问题问得特别地有趣)
首先你要明白,股票的价格不断地变动更新与交易所的电脑是无关系的。电脑的工作任务只是执行买卖双方彼此相符的申报指令进行撮合成交。
例如:上面的例子“甲”在买⑴以10.00元委托买入1000股,“乙”在卖⑴以10.01元委托卖出800股,如果从此时开始一直都没有其它人的申报,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就会被保持着买入价10.00元,卖出价10.01元到收盘。正是因为有“张三”、“李四”、“赵五”、“钱六”等等许多人争先恐后的申报让股价不断地变化,如果上面的例子又假若有个“孙七”要准备卖出5000股,他怕自己的股票卖不出去就以9.40元委托卖出,那么该股票的卖⑴也是最新价就会一下子变成9.40元,如又有“王八”想买入18000股,他也是怕被人家先于他而成交不了,就以10.30元委托买入,此时该股票的买⑴就变成了10.30元的最新价。依此类推所以股票的价格就会不断地变动更新。
Ⅳ 股票一手为多少钱呢
1手100股 4.38元/股的话 就是438元 加上手续费 445元差不多
Ⅳ 中国所有股票的平均价格是多少
根据证券行情软件统计(截止2016年5月13日收盘)沪深A股平均股价为¥18.80;流通市值337,037亿元;
Ⅵ 一支股票的现价是7.61元,如果连续20个交易日每天跌10%,请问20天后该股票的价格是多少
=7.61*((1-0.1))20次方
Ⅶ 股票每股的价格是多少
茅台?
最低价1元零几分,最高300多元
复权估计至少500多元,500倍以上
可惜,很少有人坚持到底。
Ⅷ 每股股票的价格
股票理论价格的计算公式为:股票价格=股息/利率,与公司净资产无关 .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价平均数=(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 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即:
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
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
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则: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法。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 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2.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英国的《经济学家》普通股票指数就使用这种计算法。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或发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
Ⅸ 老公的股票价格为6块,涨了0.01,赚了200快,帮我算下他投了多少钱进去。
0.01是只0.01元,还是0.01%
你说的应该是赚了0.01,而不是涨了0.01,因为牵扯到手续费问题,以手续费千分之一计算,不管是涨0.01元还是0.01%都不会赚钱。
如果是0.01元,他买这支股票的钱是120000元;如果是0.01%,是20000元。这是他买这支股票的钱,不包括他账户里剩下的钱或者买其他股票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