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票的市场价值如何计算
股票价值s=(EBIT-I)(1-T)/KS
EBIT-I)(1-T)为税后净收益,KS为权益资金成本,税后净收益除以权益资金成本。股票市场可分为流通市场和发行市场两个环节,所以,股票市场股票的市场价格也分为流通价格和发行价格两种。其计算公式是:
股票的市场价格=股票的预期收益干市场利率。
(1)股票的市场价格由股票的价值扩展阅读:
股票的发行价格=市盈率还原值x40%+股息还原率x20%+ 每股净值x20%+预计当年股息与一年期存款利率还原值x 20%
当股票发行公司计划发行股票时,股票市场就需要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一个发行价格以推销股票。一般来说,股票的发行价格有以下四种情况。
(1)面值发行,是指以股票的票面金额为发行价格。
(2)时价发行,是指以流通市场上的股票价格(即时价)为基础来确定发行价格,而不是以面额发行。
(3)中间价发行,股票市场是指股票的发行价格取之于票面金额和市场价格的中间值。
(4)折价发行,是指发行价格还不到票面的金额.是打了折扣的。
由于各国规定股票的发行价格不得低于其票面金额,因此,这种折扣发行需经过许可方能实行。
『贰』 股票价格和股票价值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1、
股票市场
体现
价值
,也受供求关系影响(股票价格),利好时买的人多价格就涨,
利空
时卖的人多价格就跌,
资金
流入、流出使得
股价
上下波动,
波段
上落,周而复始。2、当然
股票
炒作的是
未来
,具有很大的
不确定性
,同时包括大量盲目性的买入卖出,所以,在很多时间才会存在
溢价
、折价买卖现象,但是终究会向价值轴线回归。
『叁』 股票理论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急!
股票定价有很多模式,有用市盈率估值的,有用不变增长率估值的,也有用市净率估值的,高手们还有用市销率估值的。模式很多,很杂。你说的理论价格应该是按照市盈率进行估值的吧?如果是这样,那么一般来说,净资产收益率是多少,就给予多少倍的市盈率。比如净资产收益率是15%,那就15倍。可是我们通常不这么估值,比如说我,就是用市销率和市净率估值的。
市场价格就是股票的实际价格,或者说是当前价格,但,注意,不是价值!一般认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是这个理论是有局限性的,因为,股票本身是商品,是商品就有供需关系的影响在里面。你很难找到很便宜的中小板股票的原因就在于此。
股票是有价值的,价值体现在拿着它可以分红,(否则有什么价值?)内在价值就是分红收益率,如果一支没票每股10块钱,每年分红1块,那么分红收益率就是10%。
证券有价值的原因都是有利息或者有潜在收益。比如债券,债券有固定的利率,比如优先股,有固定的股息率,这些都是内在价值的表现。
『肆』 股票价值的构成包括
股票价值
股票价值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它本身没有价值。从本质上讲,股票仅是一个拥有某一种所有权的凭证。股票之所以能够有价,是因为股票的持有人,即股东,不但可以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还享有参与分红与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同理,凭借某一单位数量的股票,其持有人所能获得的经济收益越大,股票的价格相应的也就越高。
中文名
股票价值
属性
股市、证券
快速
导航
清算价格
股票净值
股票面值
简介
总的来说,股票的价值主要体现在每股权益比率和对公司成长的预期上。如果每股权益比率越高,那么相应的股票价值越高;反之越低。如果公司发展非常好,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高,能够不断分红,那么,股票价值就越高;反之越低。
股票的价格可分为:面值、净值、清算价格、发行价及市价等五种。
清算价格
股票的清算价格是指一旦股份公司破产或倒闭后进行清算时,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价值。从理论上讲,股票的每股清算价格应与股票的帐面价值相一致,但企业在破产清算时,其财产价值是以实际的销售价格来计算的,而在进行财产处置时,其售价一般都会低于实际价值。所以股票的清算价格就会与股票的净值不相一致。股票的清算价格只是在股份公司因破产或其他原因丧失法人资格而进行清算时才被作为确定股票价格的依据,在股票的发行和流通过程中没有意义。
发行价
当股票上市发行时,上市公司从公司自身利益以及确保股票上市成功等角度出发,对上市的股票不按面值发行,而制订一个较为合理的价格来发行,这个价格就称为股票的发行价。
市价
股票的市价,是指股票在交易过程中交易双方达成的成交价,通常所指的股票价格就是指市价。股票的市价直接反映着股票市场的行情,是股民购买股票的依据。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股票的市价处于经常性的变化之中。股票价格是股票市场价值的集中体现,因此这一价格又称为股票行市。
股票市价的简单计算模型
股票市价的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
对于股份制公司来说,其每年的每股收益应全部以股利的形式返还给股票持有者,也就是股东,这就是所谓的分红。当然,在股东大会同意的情况下,收益可以转为资产的形式继续投资,这就有了所谓的配送股,或者,经股东大会决定,收益暂不做分红,即可以存在每股未分配收益(通常以该国的货币作为单位,如我国就以元作为单位)。
假设,公司长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为1元,并且按照约定,全部作为股利给股东分红,则持有者每年都可以凭借手中股权获得每股1元的收益。这种情况下股票的价格应该是个天文数字,因为一旦持有,这笔财富将是无限期享有的。但是,货币并不是黄金,更不是可以使用的实物,其本身没有任何使用价值,在现实中,货币总是通过与实物的不断交换而增值的。比如,在不考虑通货膨胀的情况下,1块钱买了块铁矿(投资),花1年时间加工成刀片后以1.1元卖出(资产增值),一年后你就拥有了1.1元的货币,可以买1.1块的铁矿。也就是说,它仍只有1元,还是只能买1块的铁矿,实际上货币是贬值了。因此,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
对于股票也一样,虽然每年每股分红都是1元,假设社会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1年后分红的1元换算成当前的价值就是1/(1+10%),约为0.91元,而两年后分红的1元换算成当前的价值就是1/(1+10%)/(1+10%),约为0.83元,注意到,这个地方的每股分红的当前价值是个等比数列,按之前假设,公司长期盈利,每年的每股收益为1元,这些分红的当前价值就是一个等比数列的和,这个和是收敛的,收敛于每股分红/(1+社会平均利润率)/(1-1/(1+社会平均利润率))=每股分红/社会平均利润率,也就是说每年如果分红1元,而社会的平均利润率为10%,那么该股票的当前价值就是每股10元,不同的投资者就会以一直10元的价格不断交换手中的股权
『伍』 股票价格由谁决定的
这个问题问得让人感动...5555,终于有一个人问了研究性的问题。有的时候替股票感到难过
太多的人总是想利用股票赚钱,却没有几个人想真正的了解它,研究它
结果是利欲熏心的人都赔得一干二净,反而是学习的人有所收益
我喜欢股票,不是因为赚钱,我最初曾经赔很多但是仍然喜欢,因为让我感到有趣,想研究其中的原理规律
股票其实就是一种商品,为什么呢:
1 股票有价值,由价格:股票背后都是有上市公司的,每一张票票都是一个微小的公司单元,公司可以生产放大价值,所以股票也一定有价值,在二级市场上运行也就有了价格
2 股票有交易平台,即股市,这和商品在市场上卖时一样的
3 股票有买又卖,这也是商品的特征,只不过股票和普通商品最大的却别就是,股票不谈生产消费,而是每个人都有买又卖,即使供应方也是需求方,所以这导致证券市场和商品市场有很多运行不同
但是经济学原理中,只要是商品,影响它的价格一定是 供求
你弄错了概念,股票的价格不是商家决定的,而是商家和买家共同决定的,股票的价格一定是那个时刻里,供求曲线的交叉点
加入说现在市场上xxx股10元,如果想卖的人多于想买的,如果你排序卖,那你的股是很难立即卖出去的,所以卖方就想出降价的办法,9块,这样一来,谁降到9就卖得出去,于是发生羊群效应,大家都降,导致股票下跌
反之,大家都想买,你如果也想早点买到,就提价到11,这样人家10块的成本就会优先卖给你,于是股价上升
『陆』 股票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涨跌
钱就是买单,股票就是卖单..我来作个分解动作举例
1、刚开盘,A想买100股X股票,X股票昨天的收盘价是5元,A考虑了一下,挂5元100股的买单在上面(假设A是今天第一个买单,而且此前无卖单).系统就显示“买1 5 100”(和实际有出些出入,现在一般100股显示为1,表示1手,这些简单起见写为100股)..
2、B是卖家,手上有200股,看到“买1 5 100”这个系统显示后,觉得不能5元卖,于是B挂200股,5.01卖,B为B也是第一个卖单,所以系统显示“卖1 5.01 200”
3、C也是卖家,手上有50股,不知道出于什么原B,总之很想卖,看这架势5.01卖不掉,决定5元卖掉,于是敲进系统,5元卖50股;
4、系统对C的请求进行处理,B为原先就有5元的100股买单(可以视为一个要约,在发起人没有撤单前就是有效的),所以C的5元50股被成交,在C这边显示50股成功卖出,获得了250元(均暂不考虑手续费等),在A这边看到自己的100股买单被成交了50股,现在手上有了50股股票,同时还有50股的单子挂在上面;
5、D是买家,他想买500股,但想观望一下,不想用5元成交,于是他打上了4.9元买500股的买单,系统显示“买2 4.9 500”;
5、E是卖家,手上有1000股,觉得现在市场气氛似乎不太对(刚才成交在5元只有50股,而下一个买单就只有4.9了,买方不强势),E决定低价走人,以避免可能的进一步损失,于是E挂单4.9卖1000股,同上所以D的500股成交,E的剩余500股被挂单在系统里,显示为“卖1 4.9 500”,上面B的“卖1 5.01 200”就变成了“卖2 5.01 200”;
6、到现在为止,这支股票的价格就变成了4.9,很容易看出,这是由于D和E造成的,D决定4.9买入并有E响应而且成交了;这就产生了价格;
7、以后的进展就不模拟了,总之,股票的价格长期上是公司基本面的反映,短期是金钱的博弈结果。(为什么公司基本面会影响价格,在这个例子里也是可以体现的,比如这家X公司,你觉得它值6元,现在别人要出5元买,你自然不响应,报着这种想法的卖家多了,就不会有低于6元的卖单,有这种想法的买家多了,慢慢就会有买单达到6元,因为低了就买不到)
『柒』 股票的市场价值怎么计算
股票价值s=(EBIT-I)(1-T)/KS 其中:(EBIT-I)(1-T)为税后净收益,KS为权益资金成本,税后净收益除以权益资金成本。
『捌』 股票的价格是由什么来决定的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可能会从政策、资金、国际环境等等来找答案,这是不错的,尤其是政策因素的影响,永远是伴随着股市运行的;资金就更不用说了,有资金流入,股市当然上涨,流出即下跌了;国际环境——包括汇率、主要股票、期货市场价格变化、战争等等都会影响到国内股票市场。但是,很多人都忽视了重要的一点:股票市场具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 股票的买和卖,其实就是买卖双方的心理博弈,成交价格是买卖双方的利益平衡点,所有的因素最终都通过买卖双方的心理反映到价格上来。所以,股票市场的运行是以市场信心为基础的。是市场心理的具体反映:低买高卖、快涨回调、急跌反抽,这都能解释为:市场上取得某种共识——平衡!虽然在股票市场中,不平衡是常态,但是偏离平衡太远了,它就要回归平衡,就象钟摆一样,这就是规律。所有的因素都在这个基础上发挥作用,你可以打破趋势的进程,但不可以改变趋势。这就是规律的作用!例如:上升趋势中,1996.12底由于沪市上涨过猛,中央发了个文件,造成连续三天大跌,绝大部分股票三天内以跌停收盘,但是市场该涨的还是要涨,不会因为政策因素而转向,97年上半年一直继续在涨;同样,在2242点以后,下降趋势出现后,政府也多次出台了救市政策,但是均未奏效,原因就是市场还没有回归到位! 简单而言,影响股票市场的因素既有基本面的因素,也有市场其本身的运行规律,有些时候基本面因素影响大一些,更多的时候规律所起的作用大一些。 对于大盘而言,高位容易形成头部,低位容易产生底部。 应该说,市场的高与低是相对的,原来的高位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低位,同样,原来的低位也可以变成高位,但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一波牛市行情)里,高的就是高的,低的就是低的。有人要问:为什么不能创新高?问得好。资金停止流入了当然就不能创新高了。又问:资金为什么停止流入?答:因为觉得市场价格在高位,没有盈利空间。再问:如何判断市场在高位?答:市场心理影响到市场信心。 在股票市场上混的,都或多或少想从过去探知现在,从历史推导未来,那么,大盘的运行轨迹、时间、关键点位、支撑与压力等等,都会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影响我们的判断,因为市场相信:历史会重演——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而已,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理高位和低位,而主流意见就是真理。 头部因资金不再流入而形成,底部是资金流出萎缩而产生;头部与底部之间是趋势。 当空头趋势形成时,资金在流出,持币者是不会介入的,只有在资金流出枯竭时,也就是成交量萎缩时,资金才会大规模入市,并且一举扭转趋势。 确定多头趋势以后,在没有形成头部之前,它会继续上涨,资金会不断地流入。 需要明确一点是资金与趋势的关系。 资金在空头市场末期的流入,改变了市场的趋势,使之由下降转变为上升,由此看来,适乎是资金在主导着趋势。其实不然,市场不平衡是常态,在空头运行地极点后,市场已经具备反向修正的条件,资金乘势入场形成合力,趋势形成后又吸引更多的资金进来,将市场推高。如果资金是在多空平衡点上入场会怎么样呢?会形成盘整,也就吸引不了其他资金进来。所以说,资金和市场的关系是,两者互相影响,但是先有趋势后有资金。(这一点,在楼市也适用,政府总是以为房价高是抄家的缘故,其实房价不涨,谁去抄?)没有趋势肯定没有资金。 资金是影响股票市场涨跌的直接因素,但是,决定资金流入与流出的是市场信心。 人的心理活动影响了判断,判断决定了行为,行为又导致了后果。 如果觉得上面说的还有点道理的话,现在做个小测验。 1、假设你有一笔钱要投入股票市场,在综合了轨迹、时间、成交量等等历史因素后,你认为在什么点位介入比较保险?(安全第一,盈利第二原则) 2、如果觉得目前的点位是底部,那么现在的成交量是否已经达到萎缩的地步?也就是说:资金流出枯竭了!如果真的是,当然离底部不远,如果否,就慢慢地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