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南孚电池股票行情
扩展阅读
如何看一只股票的分红 2025-09-12 04:31:31
2017从星座看股票 2025-09-12 04:31:24

南孚电池股票行情

发布时间: 2022-01-26 07:50:14

⑴ 网上有人兜售南孚电池原始股,一股2.5元,可以买吗

南孚电池曾经在2016年2月19日借壳新三板挂牌公司宁波亚锦公司(即“亚锦科技”,830806)上市。截止今日股市收盘,亚锦科技的股票为2.61元。至于南孚电池公司的原始股份的话,建议您谨慎选择,因为亚锦科技的股份基本无多少股民购买,因此很有可能只是内部人员在撑盘。近期的股东户数更是只有40户,可能有异常情况出现。
综合以上分析,建议您应该了解该卖家售卖的原始股份是否真实?是否有南孚公司授权和盖章?公司如何分红?且南孚电池借壳上市后,目前不大可能分拆上市,也就是如果南孚电池的销售业绩差的话,股东的分红也难以保障。所以希望你谨慎选择。

⑵ 南孚中国有多少股份

南孚电池的发展史波澜壮阔,仅用不到20年的时间,就从一个最初注册资本不到200万元、靠生产过糊式电池以求温饱的小企业发展到现在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元的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其中的困难和艰辛不言而喻。也就在于此,南孚成了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力量,成了我们足以自傲的民族品牌。通过对南孚注资及受让大丰电器所持5.75%股份,中国电池共获得了南孚电池69%股份。这样谁控股中国电池

⑶ 南孚电池已经好象被人收购了,南平的经济好差.还不如宁德.

近日南孚公开披露,截至去年10月上旬,南孚已经实现销售收入8.8亿元,2007年完全可以实现9亿元的销售目标。然而大多数中国人并没有注意到,刚刚过去的两个年头里南孚电池经历了巨大变化,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记忆中,南孚电池仍然是我国最可信赖的电池品牌,而事实上,在经历了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股权变更后,站在业绩背后微笑的已不是中国的股东们而是美国宝洁公司。
中国第一
" U3 o/ C( @) x: ]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其中,百孚公司当时持有南孚电池25%股份,基地福建公司持股20%,南平电池厂以280万元左右的固定资产投入,占40%股份,而兴业银行则投了90万元人民币,占15%股份。南孚电池的成立被称为当时电池行业第一家合资企业。然而太过分散的股权为日后南孚对股权的失控埋下了隐患。
8 n, @: m, T* X: o( \. a' J9 k1 S 1990年7月15日,南孚以6000多万元代价引进的第一条日本富士碱性锌锰电池生产线并正式投产。1993年南孚再次引进了国内第一条碱性高能锌锰电池生产线,此后,南孚电池进入高速发展期。到1998年,南孚电池固定资产已经达到4亿元,到了2003年,南孚电池以近8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占据中国电池市场半壁江山,位列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而南孚的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面对南孚的强劲竞争,进入中国10年,始终无法在中国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及南孚的10%。
当年,足球名将孙雯那句铿锵有力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南孚已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
引入国外战略机构' ]( F: Z" W! `. M$ V
1999年,我国开始出现大规模引进外资热潮。当年,正值南孚的黄金时期,在福建南平市政府吸引外资的要求下,南孚引入摩根斯坦利等国外战略机构。
1999年9月8日,在中国厦门举办的第三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上,南平市政府找来了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此后,中金公司与南孚签约,南孚原来的数家股东以企业存量资产评估后的69%出资,与摩根斯坦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合资组建控股公司——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总股本1万股,其股东结构为中方各股东占51%、外方投资机构占49%。由于中国电池拥有南孚的绝对控制权,外方股东如果增加2%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电池。事实正是如此,中方逐渐失去对南孚股权的控制,最终未能避免被竞争对手收购的悲剧。# h5 o8 w# q5 {! Q8 n# r6 L$ t
股权控制旁落
股份公司的成立从此改变了南孚电池的命运。
2000年,百孚公司在香港炒金亏损了几千万美元,为了偿还债务,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20%的股份转让给基地总公司的另外一个子公司,并将余下的股份卖给摩根斯坦利,这8.25%的股份出让,意味着中方已经失去中国电池的控股权。, ~% ]" k- |5 p1 [. S
2001年,基地总公司的子公司将其持有的20%中国电池股份,以7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富邦控股集团,之后,摩根斯坦利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从富邦控股手中买回了这些股份。
据了解,本来摩根斯坦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股权变动频繁,中国电池没有取得在香港上市的资格。上市搁浅后,南平地方政府也将其持有的中国电池股权以1000万美元的价格转让给外资股东。
2003年8月,生产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Gillette)公司,从摩根斯坦利、鼎晖投资、新加坡政府投资等公司手中买走了香港(中国)电池公司的全部股权,进而控股南孚电池。经过数次的转让,中国电池的股份已经完全转移到了外资股东手中。中国电池公司大约拥有南孚72%的股份。另外28%的股份分别由南平国投、中国出口商品基地总公司、大丰电器公司持有。8 W4 ~7 c; G s
2005年,宝洁公司以570亿美元的价格并购吉列,南孚又成了宝洁公司的子公司。+ f% X" E: d# K6 t5 h
南孚电池的启示+ F7 p& Y8 ]) i/ N/ @+ c9 ~
吉列入主南孚在当时引起业界哗然。南孚这一民族品牌即将消失、南孚将成为金霸王(吉列的电池品牌)的加工基地等传言充斥坊间。" }( A- @, F- K* K
吉列公司下属的美国金霸王电池是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商,而南孚则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电池生产商。在中国内地,金霸王和南孚一直是竞争对手。
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而现在,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
据了解,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旗下的金霸王电池在海外市场正面冲突,只好放弃海外发展战略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落——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 q6 L% ] {) o. D8 i
有专家曾撰文指出,由于目前国家对出售国有资产缺乏统一标准和完善的机制,地方各级政府为了各自的利益,往往是从“小局”出发而不是从大局出发,为了获得短期回报,把一些经营得比较好的合资企业或国内企业出售给外商,拱手让出国内市场和未来的收益,造成国有资产变相流失。南孚走上的也许就是这条不归路。我们无法谴责摩根斯坦利的投机买卖行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流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获利也是市场行为的惟一目的。通过出售南孚股权,摩根斯坦利等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外国股东将4200万美元的资产迅速翻了一番,然后抽身而退。我们也不能把矛头指向吉列公司,摆平最大竞争对手的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外带大半个中国市场,这种买卖换了谁都会趋之若鹜。
新华信副总经理闫冬认为,在1999年的股权转让中,南孚电池没有能够很好地规避风险,对资本运作的风险严重估计不足,地方政府和当时的国有企业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事实上,我们看到摩根斯坦利仅持有中国电池股权3年多时间,之后就受让给吉列一家企业。事后有学者提出,如果当时在股权设置上设定一些风险控制的条款,比如股权转让的期限、受让方的限制、优先回购权甚至一票否决权等,南孚也许会把握住企业的控制权。
也有专家指出,国有资本退出竞争性领域是一个趋势。国退后是民进、管理层进还是洋进都可以,关键的一点是制度安排以及在执行过程中如何控制风险。这里有个定价机制的问题,也就是“国退”一步值多少钱的问题。南孚电池在股权转让中是否被低估,还要将南孚电池以后的收益情况与初始转让的溢价作比较,目前距离并购只有不到两年的时间,不足以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

⑷ 什么是风险投资

投资,指国家或企业以及个人,为了特定目的,与对方签订协议,促进社会发展,实现互惠互利,输送资金的过程。又是特定经济主体为了在未来可预见的时期内获得收益或是资金增值,在一定时期内向一定领域投放足够数额的资金或实物的货币等价物的经济行为。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等。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⑸ 南孚电池公司的股票名称

新三板挂牌企业亚锦科技(830806,OC)宣布,拟出资15亿元增资鹏博士(600804,SH)控股股东鹏博实业,成为鹏博实业第二大股东。对于亚锦科技,大多数人可能不太了解,但听过“有聚能环的南孚电池,电力更持久,一节更比六节强”广告的人可不少,而亚锦科技就是南孚电池的母公司。

可时至今日,上述增资事项仍没有完成。根据亚锦科技近日发布的2018年年报,其已将10亿元增资款支付给了鹏博实业,但鹏博实业未能完成工商变更。《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鹏博实业在去年11月引入了农银国际投资等股东,且相关工商变更早已完成。

(5)南孚电池股票行情扩展阅读

ST亚锦在昨日盘后发布公告,公司股票将于2017年2月9日起采取做市转让方式,做市商为广发证券、中银国际证券、华鑫证券、华安证券四家。

ST亚锦早在2014年6月6日即登陆新三板,公司股票转让方式始终采取协议转让。而昨日的变更公告,意味着ST亚锦两年半的协议转让宣告结束,自2月9日起成为做市转让股票中一员。

ST亚锦变更股票转让方式的时间点较为特殊,不免引人猜想。

一是近来新三板掀起了做市转协议大潮,2017年的一个多月时间内,新三板已有46家企业发布做市转协议的变更公告,其中26家企业为创新层企业,超过半数。

某券商投研人士告诉挖贝网,做市转协议通常被看作是拟IPO的前兆,在此背景之下,ST亚锦协议转做市,意味着至少短期之内将留在新三板。

二是目前距离创新层第一次大洗牌仅剩下3个月的时间。在2016年同样时间节点,新三板曾一天有59家企业协议转做市,只为满足创新层标准三,冲刺创新层。

⑹ 南孚电池的融资过程

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Z F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的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就赚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11曰,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

⑺ 南孚股票代码

南孚电池借壳亚锦科技在新三板上市,代码830806

⑻ 南孚电池为什么不上市记得在小时候就记得这个名字,这几年虽然我也用南孚电池,但是好像没听他南孚的什

上市有两个目的,一是融资,二是提高知名度

⑼ 5号南孚废电池有人收购吗

福建省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成立于1988年,在全国电池生产行业可以说是首屈一指。2003年,南孚占据全国电池市场的半壁江山,总销量超过7亿只,产值7亿6千万。南孚已发展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五大碱性电池生产商。2003年8月,南孚突然被其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收购。这一事件当时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轰动这个曾经让中国人引以为豪的“民族力量”――南孚电池怎么一夜之间就落入美国人手里了?2004年7月,也就是南孚被吞并将近一年之后,做为厦门大学经济系南平考察组的成员,我参加了与南孚CEO丁曦明先生以及其他高层领导的座谈会,从而详细了解到“南孚并购案”这一事件的事件的始末。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简称“基地福建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1999年,南孚正处在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南平市ZF吸引外资政策的要求下,上述股东以南孚69%股份作为出资与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新加坡ZF投资公司合资组成中国电池有限公司。其中,外方持股49%,中方持股51%。新成立的中国电池有限公司掌握了南孚的绝对控股权,也就是说外方股东只要再增加2%的股份,就可通过中国电池间接控股南孚。丁曦明总经理向我们吐露了当时合资的苦衷“南孚其实并不缺乏资金,相反,我们的资金很充裕。南孚当时是被迫合资的!”谈到南孚被迫引入外资,南孚的另一位高层管理人员激动地说“摩根士丹利是一只狼,与它合资根本就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做为国际风险投资大鳄,摩根士丹利要入股一家企业的理由很简单,无非是看中其潜在的市场价值,时机一到便将其所持股份抛售,从股票升值中赚取巨额利润。南平市ZF引进国际风险投资的举动无疑是“引狼入室”,南孚后来被出卖给竞争对手的厄运便由此开始了首先是百孚公司由于经营不善,造成巨额亏损,被迫向摩根士丹利出让了中国电池8.25\?股份。接着,摩根士丹利以1500万美元获得了原属基地福建公司的20%中国电池股份。2002年,外方股东又收购多达1000万美元的中国电池股份。至此,中国电池有限公司的绝大部分股份基本上都已转入外方股东手中,而它们对南孚的控股也已达到了72%。本来摩根士丹利希望中国电池有限公司能够在海外上市,从而给它带来巨额的股票收益,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电池迟迟未能上市。外方股东等不及了,它们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中国电池的全部股份出售给美国吉列公司。外方股东的总投资约为4200万美元,一下子?赚了5800万美元!。2003年8月11曰,生产“Mach3”剃须刀和金霸王电池等消费产品的美国吉列公司宣布,已经买下中国电池生产商南孚电池的多数股权――南孚成了它的子公司了。短短几年时间,南孚由中国电池生产业的巨头变成了其竞争对手的子公司,而且这个竞争对手曾是它的手下败将。吉列的金霸王电池进入中国市场十年,却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市场份额不到南孚的1/10。现在好了,最大的竞争对手消失了,而且还得到了一家年利润8000万美元,拥有300多万个销售点的电池生产企业,更重要的是获得了大半个中国市场。本来南孚的优质碱性电池已打入国际市场,此时正是向海外发展的大好时机,可是为了避免和母公司争夺市场份额,南孚只好匆匆鸣金收兵。由于不能与金霸王正面冲突,现在南孚有一半的生产能力被闲置着。南孚正渐渐地失去活力。南孚被并购,不仅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其员工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冲击。南孚被收购后不久,原总经理陈来茂便黯然辞职。他用十几年的辛勤奋斗换来的知名品牌―“南孚”,已经是别人的了。南孚的员工们心里都感到了极大的失落――南孚已经不属于他们了,南孚已经不是中国的了。南孚的明天在哪里?自己究竟在为谁工作?当年,孙雯那句铿锵有利的“民族力量!”曾让“南孚”这个响亮的品牌传遍中国的大江南北。现在呢?“现在这条广告我们已经不能再用了。”丁曦明悲愤地说,“如果我们还称自己是‘民族力量‘,国人会戳我们的脊梁骨!”离开南孚时,我的心情很沉重。据说当初南孚与摩根士丹利合资时是某位领导极力促成的,这位领导因为给南平吸引了巨额外资,政绩卓著,得到了提升。后来南孚成了美国人的了,不过这是他离任之后的事情――自然不关他什么事了。不管这种说法是否属实,总之通过出卖南孚,外国风险投资的收益翻了一倍还多,赚了个盆溢钵满。美国吉列公司也轻而易举地除掉了它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一个很有希望的民族品牌却从此消失了。(引自搜狐财经)
-----------------------------------------------
谢谢请采纳:
不能发连接啊,请在网络 搜索‘珍惜知识网’点进去就是了[LDFX]

⑽ 阿里巴巴谁是最大股东

日本软银集团持股797,742,980股,占比34.4%;雅虎持股523,565,416股,占比22.6%;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持有206,100,673股,占比8.9%;阿里巴巴联合创始人蔡崇信持有83,499,896股,占比3.6%。其他31.5%。

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马云到处找不到投资,他到了北京,见了几十个投资人,其中就包括了雷军,最后没有一个是成功的,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孙正义投资了马云。

(10)南孚电池股票行情扩展阅读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完成第二轮2500万美元融资,其中来自日本的软银一家即拿出2000万;第三轮投资中,软银再砸下6000万美元。而2005年8月,雅虎以10亿美元和中国资产,换取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利用这笔资金,淘宝网和支付宝才得以迅速做大。

马云是有战略性眼光的,投资人可以赚钱,但绝对不能有控制权。为了在只拥有少部分股权的同时保证马云和创始团队的控制权,阿里巴巴提出了合伙人制的变通之法。

这种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有点像传统的双重股权结构,它可以让一家公司的内部人士在公司上市之后也能维持对公司的控制权。软银虽然是大股东,但是只有分红的权益,没有决策的权力,董事会才有最终决策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