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股票纳入指数价格
扩展阅读
股票前冠在哪里看 2025-05-18 00:57:00
股票买2000股中签 2025-05-18 00:56:26
胜利决战 2025-05-18 00:55:35

股票纳入指数价格

发布时间: 2021-05-16 12:36:21

1. 股票上涨的原因有几个怎样计入沪深指数计算的

股票上涨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国家政策 公司业绩 行业前景 国际问题 投资者的炒作等等,分短期上涨和长期上涨
短期上涨原因:行业或上市公司有利好消息,深跌反弹,庄股主力拉升,预盈扭亏,重大资产重组,基金加仓,行业景气度上升,公司产品价格上涨,国家税收补贴等利好政策出台,游资介入,大股东增持等
长期上涨原因:公司核心竞争力增强,净资产收益率上升,行业持续景气,需求持续扩大,公司管理费率持续下降,管理不断完善,品牌认知度不断上升,分红丰厚,公司生产效率不断上升等

上证综合指数,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包括A股和B股,从总体上反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自1991年7月15日起正式发布。1、“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又称“沪指”,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数定为100点。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2、计算公式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当市价总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如下:修正前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原除数=修正后采样的市价总值/修正后的除数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连续性,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当股票分红派息时,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庄家也是靠股价上涨 变卖股票赚钱,当他们吸收了一定筹码以后 就会启动 也是就拉高股价(这个过程有时候也是很复杂的),
当股价涨到一定位置后 庄家要出货 在出货的时候 庄家要护盘 不然股价跌的太多 他也赚不到什么 所以庄家在出货时不会封跌停

2. 调进调出指数对股票的价格有什么影响

对股价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一些红利指数基金,比如上证红利ETF这个基金,就是跟踪红利指数的成分股,以其成分股的权重来配置基金的舱位。

调进红利指数的股票,这种基金就会被动买入,理论上对股价的影响是利好。反之就是利空。
大盘:是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的股票。大盘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
影响股票价值的因素很多,最重要的有三个方面:
一.是全国的经济环境是繁荣还是萧条;
二.是各经济部门如工业、农业、商业、运输业、公用事业、金融业等各行各业的状况。
三.是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经营状况,如经营得当,盈利丰盛,则它的股票价格就高,价格就贵,就看涨,反之,则价值就低,价格就贱,甚至无人间津,行情看跌。

3. 股票指数与股票价格的关系

大盘指数
大盘指数一般而言,我国股票大盘指数是指:沪市的“上证综合指数”和深市的“深证成份股指数”。
这两市的大盘指数计算方法有所不同:
上证综合指数: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全部股票(包括A股和B股)为样本,以发行量为权数(包括流通股本和非流通股本),以加权平均法计算,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的股价指数。
深证成份股指数:从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所有股票中抽取具有市场代表性的40家上市公司的股票为样本,以流通股本为权数,以加权平均法计算,以1994年7月20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0点的股价指数。
计算股票指数时,往往把股票指数和股价平均数分开计算。按定义,股票指数即股价平均数。但从两者对股市的实际作用而言,股价平均数是反映多种股票价格变动的一般水平,通常以算术平均数表示。人们通过对不同的时期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认识多种股票价格变动水平。而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的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也就是将第一时期的股价平均数作为另一时期股价平均数的基准的百分数。通过股票指数,人们可以了解计算期的股价比基期的股价上升或下降的百分比率。由于股票指数是一个相对指标,因此就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说,股票指数比股价平均数能更为精确地衡量股价的变动。
1. 股价平均数的计算
股票价格平均数反映一定时点上市股票价格的绝对水平,它可分为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修正的股价平均数、加权股价平均数三类。人们通过对不同时点股价平均数的比较,可以看出股票价格的变动情况及趋势。
(1)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是将样本股票每日收盘价之和除以样本数得出的,即: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P1+P2+P3+…+ Pn)/n 世界上第一个股票价格平均——道·琼斯股价平均数在1928年10月1日前就是使用简单算术平均法计算的。
现假设从某一股市采样的股票为A、B、C、D四种,在某一交易日的收盘价分别为10元、16元、24元和30元,计算该市场股价平均数。将上述数置入公式中,即得: 股价平均数=(P1+P2+P3+P4)/n =(10+16+24+30)/4 =20(元)
简单算术股价平均数虽然计算较简便,但它有两个缺点:一是它未考虑各种样本股票的权数, 从而不能区分重要性不同的样本股票对股价平均数的不同影响。二是当样本股票发生股票分割派发红股、增资等情况时,股价平均数会产生断层而失去连续性,使时间序列前后的比较发生困难。例如,上述D股票发生以1股分割为3股时,股价势必从30元下调为10元, 这时平均数就不是按上面计算得出的20元, 而是(10+16+24+10)/4=15(元)。这就是说,由于D股分割技术上的变化,导致股价平均数从20元下跌为15元(这还未考虑其他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显然不符合平均数作为反映股价变动指标的要求。
(2)修正的股份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有两种: 一是除数修正法,又称道式修正法。 这是美国道·琼斯在1928年创造的一种计算股价平均数的方法。该法的核心是求出一个常数除数,以修正因股票分割、增资、发放红股等因素造成股价平均数的变化,以保持股份平均数的连续性和可比性。
具体作法是以新股价总额除以旧股价平均数,求出新的除数,再以计算期的股价总额除以新除数,这就得出修正的股介平均数。即: 新除数=变动后的新股价总额/旧的股价平均数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报告期股价总额/新除数 在前面的例子除数是4,经调整后的新的除数应是: 新的除数=(10+16+24+10)/20=3,将新的除数代入下列式中,则: 修正的股价平均数=(10+16+24+10)/3=20(元)得出的平均数与未分割时计算的一样,股价水平也不会因股票分割而变动。 二是股价修正法。股价修正法就是将股票分割等,变动后的股价还原为变动前的股价,使股价平均数不会因此变动。美国《纽约时报》编制的500 种股价平均数就采用股价修正法来计算股价平均数。
(3)加权股价平均数
加权股价平均数是根据各种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进行加权平均计算的股价平均数,其权数(Q) 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总市值、股票发行量等。
2.股票指数的计算
股票指数是反映不同时点上股价变动情况的相对指标。通常是将报告期的股票价格与定的基期价格相比,并将两者的比值乘以基期的指数值,即为该报告期的股票指数。
股票指数的计算方法有三种:一是相对法,二是综合法,三是加权法。
(1)相对法
相对法又称平均法,就是先计算各样本股票指数。再加总求总的算术平均数。其计算公式为: 股票指数=n个样本股票指数之和/n 英国的《经济学家》普通股票指数就使用这种计算法。
(2)综合法
综合法是先将样本股票的基期和报告期价格分别加总,然后相比求出股票指数。即: 股票指数=报告期股价之和/基期股价之和 代入数字得: 股价指数=(8+12+14+18)/(5+8+ 10 + 15) = 52/38=136.8% 即报告期的股价比基期上升了36.8%。 从平均法和综合法计算股票指数来看,两者都未考虑到由各种采样股票的发行量和交易量的不相同,而对整个股市股价的影响不一样等因素,因此,计算出来的指数亦不够准确。为使股票指数计算精确,则需要加入权数,这个权数可以是交易量,亦可以是发行量。
(3)加权法
加权股票指数是根据各期样本股票的相对重要性予以加权,其权数可以是成交股数、股票发行量等。按时间划分,权数可以是基期权数,也可以是报告期权数。以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拉斯拜尔指数;以报告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为权数的指数称为派许指数。 拉斯拜尔指数偏重基期成交股数(或发行量),而派许指数则偏重报告期的成交股数(或发行量)。目前世界上大多数股票指数都是派许指数。
大盘指数反映了整个股市的强弱走势,理论上说,每一个股票的升跌都影响大盘指数,只是权重股对大盘指数影响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大盘蓝筹的走势强弱.一般大盘指数上涨,个股短线操作的机会很大,可以进场短线操作,大盘下跌,就要小心,个股操作时切记追高。

4. 新股计入指数的问题

这个,首先应搞清楚指数具体的编制:
上证指数也叫上证综指。由上海证券交易所依据在该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价格编制而成。于1991年7月15日正式公布,其代码为1A0001,后深交所代码升6位后改为000001。
算法:以正式开业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以当时市场全部8种股票为样本,并以股票发行量为权数进行编制,计算公式为: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市价总值/基期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就是当日所有股票的收盘价与发行量乘积之和(基期实际上只有8种股票)。
以后如果遇到上市股票增资或新增(剔除)时,则必须对基期市价总值进行修正,修正公式为:
新基准市价总值=修正前基准市价总值×(修正前市价总值+市价总值变动额)/修正前市价总值。
本日股价指数=本日市价总值/新基准市价总值×100
从上证指数的算法可以知道,该指数是采用了加权平均,权数为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所以总股本较大的股票对股票指数的影响就大,由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票分为流通股和非流通股两部分,其中流通股本与总股本并不一致,这样,如果流通股本很小而总股本很大,上证指数就常常成为机构大户造势的工具,使得上证指数的走势有时与大部分股票的涨跌情况并不吻合。这就是平常所说的指数“失真”的问题。

另外,从指数编制公式可以想象,如果有大量的新股上市,资金分流入新股,只要维持市场市价总值不变,即使老股不涨甚至下跌,指数依然能维持住,所以在没有新的场外资金入场并维持指数不跌的前提下,是必然以牺牲老股股价为代价的。

5. 新股上市几天后会计入大盘指数

新股上市,在上市后第十一个交易日纳入指数计算。

“上证指数”全称“上海证券交易所综合股价指数”,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反映上海股市总体走势的统计指标。

上证指数由上海证券交易所编制,于1991年7月15日公开发布,上证提数以"点"为单位,基日定为1990年12月19日。基日提数定为100点。

随着上海股票市场的不断发展,于1992年2月21日,增设上证A股指数与上证B股指数,以反映不同股票(A股、B股)的各自走势。1993年6月1日,又增设了上证分类指数,即工业类指数、商业类指数、地产业类指数、公用事业类指数、综合业类指数、以反映不同行业股票的各自走势。

至此,上证指数已发展成为包括综合股价指数、A股指数、B股指数、分类指数在内的股价指数系列。

2、计算公式

上证指数是一个派许公式计算的以报告期发行股数为权数的加权综合股价指数。

报告期指数=(报告期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100

市价总值=∑(市价×发行股数)

其中,基日采样股的市价总值亦称为除数。

3、修正方法

当市价总值出现非交易因素的变动时,采用“除数修正法”修正原固定除数,以维持指数的连续性,修正公式如下:

修正前采样股的市价总值/原除数=修正后采样的市价总值/修正后的除数由此得到修正后的连续性,并据此计算以后的指数。

当股票分红派息时,指数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

根据上海股市的实际情况,如遇下列情况之一,须作修正:

(1) 新股上市;

(2) 股票摘牌;

(3) 股本数量变动(送股、配股、减资等等);

(4) 股票撤权(暂时不计入指数)、复权(重新计入指数)

(5) 汇率变动

新股上市:新股上市第二天计入指数,即当天不计入指数,而于当日收盘后修正指数,修正方法为:

当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当日的市价总值+新股的发行股数×当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除权:在股票的除权交易日开盘前修正指数:

前日的市价总值/原除数=[前日的市价总值+除权股票的发行股数×(除权报价-前日收盘价)]/修正后的除数

撤权:在含转配的股票除权基准日,在指数的样本股票中将该股票剔除;

复权:在撤权股票的配股部分上市流通后第十一个交易日起,再纳入指数的计算范围。

4、指数的发布

上证指数目前为实时逐笔计算,即每有一笔新的成交,就重新计算一次指数,其中采样股的计算价位(X)根据以下原则确定:

(1) 若当日没有成交,则X=前日收盘价

(2) 若当日有成交,则X=最新成交价

上证指数每天以各种传播方式向国内、国际广泛发布

深证指数的前身为深证综合指数,即“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综合指数”,于1991年4月4日开始编制公布,后被深圳成分指数取代。1995年2月20日开始实施发布的深圳成分指数的基准日定为1994年7月20日,基数为1000点。由于深圳成分股指数所选择的股票经过几年的调整,已不能完全反映股市的实际情况,故有些部门仍然依据深综指来分析深市涨跌情况。

6. 为什么一支股票纳入指数,比方说恒生指数,股价会大涨呢

作为指数股,是可以被机构特别配置的,所以会有一定的溢价

反之亦然

市场出现积极的声音,后续会有积极举动

天体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在他的著作<时间简史>中发出一系列的疑问,
它同样也适用于投资领域:我们是谁?我们因何而来?我们向何处去?

天下大势,和久必分,分久必和

希望总在绝望处

大盘趋势向好,积极做多,耐心持有;行业推荐:(略)

投资中国美好的未来,分享经济发展的快乐;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如果你看到面前的阴影,别怕,那是因为你的背后有阳光!

7. 股票指数与股票价格的区别

股票指数即股票价格指数。是由证券交易所或金融服务机构编制的表明股票行市变动的一种供参考的指示数字。由于股票价格起伏无常,投资者必然面临市场价格风险。对于具体某一种股票的价格变化,投资者容易了解,而对于多种股票的价格变化,要逐一了解,既不容易,也不胜其烦。为了适应这种情况和需要,一些金融服务机构就利用自己的业务知识和熟悉市场的优势,编制出股票价格指数,公开发布,作为市场价格变动的指标。投资者据此就可以检验自己投资的效果,并用以预测股票市场的动向。同时,新闻界、公司老板乃至政界领导人等也以此为参考指标,来观察、预测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形势。 股票价格是从本质上讲,股票仅仅是一种凭证,其作用是用来证明持有人的财产权利,而不象普通商品一样包含有使用价值,所以股票自身并没有价值,也不可能有价格。但当持有股票后,股东不但可参加股东大会,对股份公司的经营决策施加影响,且还能享受分红和派息的权利,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所以股票又是一种虚拟资本,它可以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流通转让。而股票的价值,就是用货币的形式来衡量股票作为获利手段的价值。所谓获利手段,即凭借着股票,持有人可取得的经济利益。利益愈大,股票的价值就愈高。

8. 选择五种股票作为成份指数,激素价格分别为812151622

自己计算一下吧,按100*(18*120+25*140+35*210+50*210+80*250)/ 15*120+20*140+30*170+45*210+60*250)

9. 股票价格指数的编制形式及含义

股价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

根据股价指数反映的价格走势所涵盖的范围,可以将股价指数划分为反映整个市场走势的综合性指数和反映某一行业或某一类股票价格上势的分类指数。

例如、恒生指数反映的是香港股市整体走势,而恒生国企指数反映的是在香港上市的日股价格走势、恒生红筹股指数则反映香港股市中红筹股的价格走势。

按照编制股价指数时纳入指数计算范围的股票样本数量,可以将股价指数划分为全部上中股票价格指数和成份股指数。

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

算术平均法,是将组成指数的每只股票价格进行简单个均,计算得出一个平均值。

例如.如果所计算的股票指数包括3只股票,其价格分别为15无、20元、30元,则其股价算术平均值为(15+20+30)/3=21.66元。

加权平均法,就是在计算股价个均值时,不仅考虑到每只股票的价格,还要根据每只股票对市场影响的大小,对平均值进行调整。

实践中,一般是以股票的发行数量或成交量作为市场影响参考因素,纳入指数计算,称为权数。

例如,上例中3只股票的发行数量分别为1亿股、2亿股、3亿股,以此为权数进行加权计算,则价格加权平均值为(15x1+20X2+30X3)/(1+2+3):24.16元。

由于以股票实际平均价格作为指数不便于人们计算和使用,一般很少直接用平均价来表水指数水平。

而是以某一基准日的平均价格为基准,将以后各个时期的平均价格与基准日平均价格相比较。

计算得出各期的比价.再转换为百分值或千分值.以此作为股价指数的值。

(9)股票纳入指数价格扩展阅读:

价格指数编制的历史较早。18世纪英国及一些欧美国家的政府和经济学家便开始从事价格指数理论的研究和应用。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国广泛开始编制和应用价格指数。

中国于1920年正式编制价格指数。1927年天津南开大学编制和发布了华北地区批发价格指数,以后又编制和公布了一系列的物价指数。

其中包括:1867~1937年的进出口贸易物量物价指数、1913~1952年的华北批发物价指数和1926~1952年的天津生活费用指数等。

国民政府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比较系统的批发物价指数。广东省在40年代初开始了对主要商品零售价格的统计,北京、上海等地也以1926年为基期,编制有系统的职工生活费用价格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