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股票一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扩展阅读
成都北京华联 2025-08-21 08:17:45
医疗器械股票还能买吗 2025-08-21 07:39:33

股票一级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 2022-02-23 19:02:11

❶ 请问股票二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是什么

最开始上市时的价格是由发行公司和保荐单位自行拟定上报证监会证交所批准的
其后的每天的价格都是由当天的集合竞价情况和市场内买卖价格情况自由浮动的 、浮动空间是涨停到跌停

❷ 股票的价格是如何形成的

股票的价格是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但自己觉得一个是初始价格它的发行价格,然后就是正常市场交易买卖造成的。这个需求差所导致的价格上涨或下跌。这两方面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是最猛烈的,也是最直接的。

当然也是受到交易的影响的,交易的需求比较旺盛,那公司股票的价格就会上涨,公司正常经营会导致股票的需求量产生变动。比如说公司现在经营的相当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技术突破,公司在行业之内可能会迎来一个大的发展机遇,那这样的情况下,公司股票自然就会上涨,会直接导致公司股票价格上涨,然后由于买卖需求,然后短时间之内买的人特别多,卖的人特别少,卖的人是固定的,那也会导致价格上涨。

❸ 股票市场上价格形成的机制是什么

价格取决于供求,但同时还要受奇特各个方面的影响。但最直接的还是供求。要具体分析。可以从三大方面分析。但太多了,一两句说不清。

❹ 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如何形成

通过买卖之间彼此量的供求关系来形成。卖量大于买量,股价跌,反之则涨。
二级市场( secondary security market)是有价证券的交易场所、流通市场,是发行的有价证券进行买卖交易的场所。
二级市场是一个资本市场,使已公开发行或私下发行的金融证券买卖交易得以进行。换句话说,二级市场是任何旧金融商品的交易市场,可为金融商品的最初投资者提供资金的流动性。这里金融商品可以是股票、债券、抵押、人寿保险等。
二级市场在新证券被发行后即存在,有时也被称做“配件市场”(aftermarket)。一旦新发行的证券被列入证券交易所里,也就是做市商(market maker)开始出价和提供新证券之后,投资者和投机客便可以比较轻易地进行买卖交易。
各国的股票市场一般都是二级市场。与美国等西方国家比较,抵押贷款、人寿保险等金融产品的二级市场在中国基本上还没有形成。

❺ 一级市场发行价格、二级市场交易价格以及公司股票价值有什么关联和区别

http://iask.sina.com.cn/b/L0LJx96ws9.html
股票价值是公司净资产和成长因素的总体现。一级市场价格一般以公司净利润乘以多少倍作为发行价格。二级市场则是根据市场上同类型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产生一个交易价格,当然还和股本大小有一定关联。

新股 IPO时上市公司把以前没在市场上流通的新股票拿到市场上卖称为一级市场发行价;卖到市场上之后张三买了卖给李四、李四卖给王五、王五卖给木头六,这就是二级市场交易价。不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的价格都应该围绕价值波动,但实际股票价格与理论价值差距较大

❻ 股票在一级市场上价格是怎么定出来的

市盈率定价,比如预期15年就回本,那就7.5倍,还要考虑当时的大盘平均市盈率来溢价,但是具体怎么定的就不知道了。
像今天的n星光,现在33.1倍是在涨了44%的基础上的,那么定价就是在20倍多点(没细算),今天大盘为19.41倍(收盘)。

❼ 在一级市场,股票的发行价格是由商业银行决定还是投资银行决定

股票的发行与商业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商业银行从事的是间接融资业务。而股票发行,债券发行属于直接融资业务,这由投资银行进行参与。
所以一级市场股票发行价格是由投资银行综合各方面信息最终决定的。

❽ 股票的初始价格是怎么形成的

股票初始价格就是股票的发行价格,股票发行价格是公司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结合未来发展的规律在符合交易所定价机制的情况下确定的,每只股票的发行价不同,没有固定的公式计算。目前股票发行价格分为定价和询价,定价发行是由公司内在价值、盈利能力、发展潜力、发行数量等因素综合决定股票的发行价格。股票询价是指在股票上市定价时,根据发行人的情况和市场需求,先确定一个发行价格的区间,然后根据大多数投资者能接受的价格水平确定新股的发行价格,一般用于注册制。你可以在点掌财经上看下相关的案例,对你理解发行价会有帮助。

❾ 股票的价格是怎样形成的

你好,股票发行价是承销银团和发行人根据经营业绩和静态市盈率上报,经证监会批准后向大众发行的价格。新股发行价=每股税后利润*发行市盈率。市盈率是指股票市场价格与每股税后利润的比率,也是影响上市公司发行价格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发行企业业绩好、行业前景好,其每股税后利润多,发行市盈率高,发行价格也高,反之亦然。
后面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
一、公司经营状况
股价公司的经营现状和未来发展是股票价格的基石。
1.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层质量。
2.公司竞争力。
3.财务状况。
4.公司改组、合并。
二、行业与部门因素
1.行业分类。
2.行业分析因素。
(1)行业或产业竞争结构
(2)行业可持续性
(3)抗外部冲击能力
(4)监管及税收待遇——政府关系
(5)劳资关系
(6)财务与融资问题
(7)行业估值水平
3.行业生命周期。
幼稚期、成长期、成熟期、稳定期4个阶段。
三、宏观经济与政策因素
1.经济增长。当一国或地区的经济运行势态良好时,大多数企业的经营状况也较良好,它们的股价会上升;反之股价会下降。
2.经济周期循环。社会经济运行经常表现为扩张与收缩的周期性交替,每个周期一般都要经过高涨、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股价的变动通常比实际经济的繁荣或衰退领先一步。所以股价水平已成为经济周期变动的灵敏信号或称先导性指标。
3.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通常采用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手段调控货币供应量,从而实现发展经济、稳定货币等政策目标。
(1)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市场资金趋紧,股价下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市场资金趋松,股价上升。
(2)中央银行通过采取再贴现政策手段,提高再贴现率,收紧银根、使商业银行得到的中央银行贷款减少,市场资金趋紧;再贴现率又是基准利率,它的提高必定使市场利率随之提高。
(3)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大量出售证券,收紧银根,在收回中央银行供应的基础货币的同时又增加证券的供应,使证券价格下降。
4.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包括:
其一,通过扩大财政赤字、发行国债筹集资金,增加财政支出,刺激经济发展;或是通过增加财政盈余或降低赤字,减少财政支出,抑制经济增长,以此影响股价。
其二,通过调节税率影响企业利润和股息。
其三,干预资本市场各类交易适用的税率,如利息税、资本利得税、印花税等。
其四,国债发行量会改变证券市场的证券供应和资金需求,从而间接影响股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