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上市公司中信股份和中国中信集团的关系
港股中信股份是上市公司,中信集团是中信股份的控股母公司。
⑵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股东是哪些
属于国务院国资委属下的企业,唯一出资人是国资委
⑶ 中国中信集团的最大股东是谁
中国中信集团的最大股东是国务院。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经国务院批准,2011年12月,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原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整体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并更名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3)中信集团今日股票行情扩展阅读
中国中信集团的发展: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2018世界品牌500强》揭晓,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241。
2019年7月,发布2019《财富》世界500强:位列137位。
2019年9月,2019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
2019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榜单在济南发布,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排名第17位。2019年12月,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入选2019中国品牌强国盛典榜样100品牌。
⑷ 中信集团股票代码
中信股份在港交所上市的代码为0267.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前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中信集团,英文为CITIC Group),是经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倡导和批准,由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于1979年10月4日创办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金融、实业和其它服务业领域。
⑸ 中国中信集团公司的金融业务
中信集团拥有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资产管理、期货
等门类齐全的金融业务,金融综合服务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 2008年,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大力推进中信集团所属金融子公司之间,以及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之间的业务协同,建立了“中信网上金融超市”,发展网上综合金融业务,各金融子公司之间通过金融交叉产品销售以及对重大项目进行联合市场营销,为客户提供差异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在 20个地区建立了由金融子公司与非金融子公司共同参与的地方分支机构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子公司客户、网点、销售等资源共享;全面完成客户信息系统的整合与迁移工作,着手规划和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为各子公司共享客户资源及交叉销售创造条件。 截至 2008年末,中信集团金融业务总资产 13,204亿元,同比增长 16.6%;营业收入 750亿元,同比增长 35.6%; 2008年实现利润总额 212亿元,同比增长 46.2%。 银行业务是中信集团金融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信集团在中国境内控股上市公司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10年,中信银行国际化发展战略继续稳步推进。2010年5月,中信嘉华银行正式更名为中信银行国际,标志着购并完成后相关战略整合进程向前迈进了重要一步。中信银行国际全年实现合并税后净利润10.57亿港元,同比增长10.9%,在创历史最高盈利的同时,各项经营指标均呈现健康较快的发展态势,并购协同效应逐步体现。本行与BBVA、中信银行国际组成的“三位一体”战略联盟不断将各业务合作推向纵深,年度内本行与BBVA在汽车金融、私人银行方面的合资项目正积极推进审批,资金资本、国际业务、养老金等领域业务合作规模也得到迅速增长。
2010年,中信银行归属于股东的净利润首次突破200亿,达215.09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50.20%。平均权益回报率(ROAE)19.29%,每股收益0.55元,分别较上年提高6.38个百分点和增长0.18元,经营效益创历史新高;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继续保持双降,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13.51%,资产质量保持良好;总资产首次突破两万亿,达20,813.14亿元,各项存款18,724.79亿元,各项贷款12,642.45亿元,业务规模再上新台阶。基于稳健的业绩表现和良好的市场声誉,本行在《金融时报》社联合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举办的“金龙奖”评选中,继2009年获得唯一“最佳股份制商业银行”奖项后,2010年再度蝉联该奖项,体现了市场和业界对本行综合竞争能力的充分肯定。
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是中信集团在香港控股经营的上市金融机构,也是中信金融业在海外的重要平台。 2008年11月5日,在中信集团的安排下,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利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资本市场调整的有利时机,成功实现私有化,从香港联交所退市,消除了交叉持股,为中信集团整合旗下商业银行业务打下了基础。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公司所属中信嘉华银行核心业务盈利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营业收入18亿港币,净利润 1.3亿港币。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的经纪、股票承销、债券承销、投行和基金等业务市场份额继续提升,保持行业领先地位;通过完善制度、改进内部协作、建设信息平台、降低自营规模和严格承销项目审核等措施,积极应对市场变化;增资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合作,尝试拓展海外业务;成立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并发起设立绵阳产业基金,进一步加快买方业务发展。2008年中信证券公司实现净利润73.05亿元,尽管同比下降40%,但占全行业净利润的比例由9%提高到约15%。
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和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是中信证券公司的主要子公司。截至2008年底,中信建投证券公司总资产358.18亿元,净资产52.14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17.39亿元。中信金通证券公司总资产103.89亿元,净资产17.69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7.07亿元。中信万通证券公司总资产58.51亿元,净资产16.67亿元,2008年实现净利润3.73亿元。 中信集团与英国保诚集团各占股50%的信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已在中国10个省市的30个城市开展业务,银保业务发展较快,期缴业务比例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08年规模保费 37.1亿元,新单年缴化保费 10亿元,内含价值达 27.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3%、17%和43%,新单年缴化保费在外资及合资寿险公司中居第二位。
天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首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国际标准组建的股份制商业保险公司,主要经营财产保险和健康保险等业务。中信集团持有该公司 27.62%的股份,为其主要股东之一。截至 2008年底,天安保险股份公司拥有 32家分公司、 1200家营销网点, 2008年该公司保费规模近70亿,近几年规模保费位于中小保险公司前列。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均为中信证券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截至 2008年底,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 21.9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12.2亿元;中信基金管理公司总资产 2.6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0.48亿元。 2008年中信证券公司对旗下基金业务进行整合,由华夏基金吸收合并中信基金,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中。
中信信托公司、英国保诚集团各持股 49%的信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管理资产总规模为 222.5亿元, 2008年实现净利润 3091万元。
⑹ 中信集团现在股票市值多少
你好,截止11.4日,中信总市值为2160.24亿
⑺ 隆平高科股股票行情隆平高科股票原始价隆平高科五连跌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多么重要,我们都十分清楚。而种子就相当于粮食必不可少的芯片。今天就给大家介绍种业中的龙头企业——隆平高科。
在开始分析隆平高科前,我整理好的种植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种植行业龙头股名单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隆平高科主要从事农作物高科技种子及种苗的研发、繁育、推广及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杂交水稻种子、玉米种子、蔬菜瓜果种子、综合农业服务等。"隆平"积累了牢固的市场地位和很高的市场认可度,是国内种子行业内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简单介绍了隆平高科的公司情况后,再来看一下公司的优势有哪些?
优势一、种业龙头,具有品牌优势
隆平高科作为一家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为创始人之一、中信集团为第一大股东的高科技现代种业集团,享有"袁隆平"和"中信"两大品牌,在中国种业中,是龙头企业,在全球种业企业中,位居前十强,品牌优势在行业中是非常强的。
优势二、研发优势
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能力是种业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隆平高科将多名国际知名研发专家都汇集到了公司,长期稳定额度研发团队;且凭借巴西隆平项目,该公司成为国内少数拥有全球研发平台的种企;隆平高科的研发投入要比国内其他竞争者高出很多,在转基因和生物育种等前端技术有很充足的沉淀,水稻、玉米研发创新能力持续排在行业前排。
优势三、严格的全产业链质量管控,具有产品质量优势
隆平高科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0环境安全管理体系、OHSAS18000职业健康安全体系,构建了"双全双零"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文化。
双全是指商业化育种体系--种子生产加工体系--农业推广服务体系的全产业链、从文化、品种、研发、生产、加工、检测、营销、服务等全业务过程,严格达成"产品零缺陷、服务零遗憾"。以标准化体系建设为发力点,促使质量管控能力提高到更高水平。
全产业链质量管理体系和严格的质量执行标准,对公司种子产品的应用和和推广价值的提高有很大影响。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隆平高科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隆平高科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近几年,我国政府呈现增强态势在生物育种的政策上,商业化进程有希望迈入高速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种业市场以552亿元的规模,拿下了全球第二的宝座,从市场规模来看,在2025年我国种业有可能会实现 732亿元。
随着国家"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种业振兴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指导性意见的出台和重点任务的部署,种业已经全面步入了政策扶持和前景广阔的共振期。
总而言之,我认为隆平高科公司作为种业龙头,依托行业上升的背景,有机会迎来快速发展。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隆平高科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隆平高科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隆平高科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12-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⑻ 今日中信证券走势分析中信证券股的分析报告中信证券股票最新状况
随着中国居民财富的增长、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发展以及市场各项制度的逐渐完善,中国股票二级市场拥有越来越高的活跃度,这也带给证券行业较大的发展机遇。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详细分析一波国内最大的券商企业之一--中信证券,到底有没有投资价值?下面来探讨一下。
开始分析之前,我先分享给大家一份整理好的证券行业龙头股名单,各位不妨直接点击领取:宝藏资料:证券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看
公司介绍: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10月,是中国第一家A+H股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业务范围涵盖证券、基金、期货、直接投资、产业基金和大宗商品等多个领域,通过全牌照综合经营,全方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为境内外超7.5万家企业客户与1000余万个人客户提供各类金融服务解决方案。各项业务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在国内市场积累了广泛的声誉和品牌优势。
了解了公司的基础概况后,我们来看看这家老牌券商还具备哪些优势。
亮点一: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完整的业务体系
多年来,公司不断探索与实践新的业务模式,在行业内首先提出并践行新型买方业务,布局能够直接来投资、债券做市、大宗交易等业务。公司选择收购与持续培育,来巩固企业期货、基金、商品等业务的领先地位。公司的业务资格通过了很多境内监管部门的批准,实现了全品种、全市场、全业务覆盖,投资、融资、交易、支付和托管等金融基础功能日益完善。

亮点二:强大的股东背景和完善的公司治理体系
本公司在整合中信集团旗下的证券业务过程中建立,在中信集团的全力支持下,中信证券已从一家中小证券公司蜕变为一家大型综合化的证券集团。公司成立了以董事会、监事会、股东大会为核心的、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公司长期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得到了保障,以此来保持健康发展。
当然,公司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优点,由于篇幅关系,假使你想深入认识更多关于中信证券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研报中我有具体进行解读,直接点击链接:【深度研报】中信证券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
证券行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一是国企改革将试点变成了全面推开,混合所有制改革有望迈出实质性步伐,特别是在股权并购、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几方面需要做出成绩。二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进入加速落地期,沿线国家不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是能源资源开发以及产业投资的产业都需要综合的金融支持。中国股票市场基本上都给所有国际投资者敞开大门,也给证券公司跨境投融资服务项目带来了业务商机。
总体而言,中信证券作为券商行业的领先企业,在国内对金融的重视力度进一步提高的情况下,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然则文章会有延时性,要是想深入了解中信证券未来行情,可以戳这个链接,将会有专门的投顾来为你诊断股市,看下中信证券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中信证券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28,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⑼ 请问,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股票代码
这些公司上市不一定是整体上市的,只是一些子公司上市,比如中信集团的中信证券600030,中石化600028算整体的,而且还在不停的收购其他上市公司,比如吉化退市000618(已被中石化要约收购),和石油大明。至于华润集团,在我的印象里好像都是在香港上市的,内地有子公司,但无内地上市公司。
⑽ 中信集团的股票代码是多少中信的股票怎么买
您好,针对您的问题,国泰君安上海分公司给予如下解答
中信集团计划赴香港上市。
购买内地以外的市场的股票需要开立股票所在地的证券账户。如果近期没有计划前往国外,可以通过国泰君安证券香港分公司开通相关证券账户。
国泰君安香港全资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已获在港金融业务的全牌照资格,为投资者提供包括港股、内地B股、美国、加拿大、日本及台湾等其它市场的证券和期货交易、企业融资、资产管理与基金管理等服务。
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可以通过香港分公司为我们的客户代开香港账户,需要身份证和水电煤等相关证明材料。具体您可拨打我们的热线电话咨询。
详情欢迎您登录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网站人工咨询。
回答人: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理财顾问曾经理
工号:011891
国泰君安证券——网络知道企业平台乐意为您服务!
如仍有疑问,欢迎向国泰君安证券上海分公司官网或企业知道平台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