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今日价格收盘1329的股票
扩展阅读
股票买卖看盘是什么意思 2025-08-20 23:26:42
股票涨了没买跌回去 2025-08-20 23:26:29
现代索纳塔第八代报价 2025-08-20 23:21:04

今日价格收盘1329的股票

发布时间: 2022-06-01 07:57:57

『壹』 随便找一个股票分析,如分析上证指数,大致分析下它一直以来的走向,再找最近的动态分析一下,十多页就好

从历史涨跌看大盘:
回顾21年,才能看清来龙,才能摸准去脉;才能在牛市中获得更大的收益。根据对21年的股市涨跌分段回顾,总体来看,21年来股市经历了8段大涨,8段大跌。

统计显示,这21年里,大涨的平均周期为44.8周,最后一段大涨也就是2008年10月至2009年8月,上证指数从1664点涨至3478点,涨幅达109%,上涨周期为40周,随后就出现了下跌整理至今。

目前上证指数仍处于对之前的上涨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对历年上证指数的整理周期也进行过数据统计,整理期一般为60-70周,目前这段整理已经持续了44周,从时间调整上来看也远远没有达到,所以我们认为上证指数目前仍会延续很长一段时间的整理调整时期。

从上证指数周K线图中,我们可以发现,目前指数大的形态是一个三角形,根据目前的形态我们估算,这个三角形的完成还需15-20周左右的时间,形态的时间和整理周期的时间基本吻合。由此,我们认为,上证指数仍会整理15-20周左右的时间,随后会出现一波较大的上涨波段。

8 段上涨统计数据

时间 区间 上涨区间 上涨点数 上涨幅度 上涨持续时间 周平均上涨点数

第一轮暴涨 1990 年12 月-1992 年5 月 100-1429 1329 1329% 72.8 周 18.25

第二轮暴涨 1992 年11 月-1993 年2 月 393-1558 1165 296% 17 周 68.53

第三轮暴涨 1994 年7 月-1994 年 9 月 333-1052 719 215% 12.8 周 56.17

第四轮暴涨 1996 年1 月-1997 年 5 月 512-1258 746 143% 68.6 周 10.87

第五轮暴涨 1999 年5 月-1999 年 6 月 1059-1756 697 65.70% 6 周 116.17

第六轮暴涨 2000 年1 月-2001 年 6 月 1341-2245 904 67% 72.8 周 12.42

第七轮暴涨 2005 年6 月-2007 年 10 月 998-6124 5126 513.60% 68.6 周 74.72

第八轮暴涨 2008 年10 月-2009 年8 月 1664-3478 1814 109% 40 周 45.35

平均值 1562.5 44.8 周

8 段下跌统计数据

时间 区间 下跌区间 下跌点数 下跌幅度 下跌持续时间 周平均下跌点数

第一轮暴跌 1992 年 5 月-1992 年 11 月 1429-400 1029 72% 25.7 周 40.04

第二轮暴跌 1993 年 2 月-1994 年 7 月 1553-325 1228 79% 72.9 周 16.84

第三轮暴跌 1994 年 9 月-1996 年 1 月 1053-512 541 51% 68.6 周 7.89

第四轮暴跌 1997 年 5 月-1999 年 5 月 1510-1047 463 30% 104.3 周 4.44

第五轮暴跌 1999 年 6 月-2000 年 1 月 1756-1361 395 22% 30 周 13.17

第六轮暴跌 2001 年 6 月-2005 年 6 月 2245-998 1247 55% 208.6 周 5.98

第七轮暴跌 2007 年 10 月-2008 年10 月 6124-1664 4460 73% 52.1 周 85.6

第八轮暴跌 2009 年 8 月-2010 年 7 月 3478-2319 1159 33.30% 47 周 24.66

平均值 1315.25 76.15 周

----------------------------

华山论剑:反转时机或在6月 回避两大风险

3000点附近A股屡遭“定点停车”,近期大盘的连续调整更令投资者揪心。5月大盘会不会否极泰来?大小盘风格转换能否继续?哪些股票已进入投资区间。本期邀请汇丰环球投资管理股票投资董事陈淑敏、平安证券首席策略研究员王韧和世纪证券研究所副所长万文宇三位嘉宾,共同探讨这些热点问题。

银行股攻守兼备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第一年,中国经济正在从外需拉动朝内需拉动转型。在房地产调控和紧缩政策作用下,PMI已经出现一定回落,但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全年GDP增速可达9%至9.5%,下半年不会出现所谓的“硬着陆”。

通胀方面,CPI走势通常比货币供应增速走势滞后6-9个月,由于国内货币供应量增速已在去年年底见顶,相信国内CPI涨幅将在第二季度或第三季度见顶,全年通胀水平可能会维持在4%-4﹒5%,相对9%-9.5%的GDP增速来说,其实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并非不能接受。因此,我们预计调控政策将集中于上半年,政策出现超调的可能性不大。

目前中国股市的估值已经低于过去十年的中位数,处于比较有吸引力的水平,尤其是银行股板块,估值已经非常诱人。但近期市场仍然处于低迷,对于不少股票来说,其实已经出现了买点。

从行业看,十分看好银行股,因为目前国内银行股的业绩仍处于高增长期,但估值却十分便宜,市盈率仅六七倍。在政策紧缩期内,国内流动性偏紧,银行对于贷款的议价能力较强,银行业的息差维持在较高的水平,有利于业绩增长。而如果紧缩政策放松,流动性又会出现宽裕,市场整体的估值也会随之上升,推动银行股上涨。可以说,银行股是攻守兼备的品种。尽管一季度银行股已经出现一定幅度的上涨,但目前仍被低估,仍然值得买入。

除银行外,我们也看好水泥行业。今年全国计划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是1000万套,这将大大拉动水泥需求,而在政府始终限制水泥行业产能增长的背景下,国内水泥价格将保持高位,令水泥股受惠。

在消费类股票方面,我们十分看好高端品牌以及在二三线城市有良好分销渠道和渗透力的品牌,主要是因为未来几年二三线城市将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主力,二三线城市消费的增长将会明显快过一线城市。我们比较不看好食品饮料和项目集中在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公司,因为成本上涨和货币政策紧缩给它们带来的压力最大。

市场重拾升势需待六月

近期市场大幅下跌,调整态势明显。表面看,市场调整主要来自一系列政策传闻和事件冲击。但从实质看,资金面短期逆转和基本面阶段性担忧是调整主因。

从流动性角度看,4月底和5月底各有一次财政存款积累,规模为单次3000-4000亿元,效果相当于上调两次存款准备金。受全年信贷投放节奏和银行监管政策趋严影响,2季度前半段信贷控制依然偏紧,欧美货币紧缩预期又减缓外部资金流入速度。从基本面看,4月PMI指数下滑预示二季度经济可能出现“旺季不旺”局面。

5月市场何去何从?市场驱动力来自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三个层面。目前的情况是:虽有调控惯性,但政策“由紧及稳”趋势明显;二季度经济基本面略有下滑,但幅度应属可控;这两者对短期市场趋势性影响有限。关键因素在于市场资金面变化,二季度资金面将呈“U”型变化,受财政缴款、政府流动性投放偏紧、外部资金流入波动等因素影响,二季度中间段市场资金面压力最大,也是指数最难熬的阶段,市场可能继续偏弱,并在2800-2900点价值底附近寻求支撑,等待6月基本面企稳、政策预期改善、资金面重回宽裕后再重拾升势。

短期来看,市场或有技术性反弹,但再次趋势性上行的时机至少需等到6月,原因在于调控并未终结,调控频率需到二季度末才有望出现明显下降,进而明确政策“由紧及稳”的趋势;经济基本面的阶段性下滑目前仅是开始,现有库存的有效消化和新增需求的重新显现均需等到二季度末;市场资金面仍在二季度“U”型变化中最难熬的阶段,下一公开市场到期高峰、其他领域投资资金转移和外部资金推力再次上升所驱动的反转时机在6-7月。

近期中小市值个股跌幅巨大,但系统性买入的时机仍未到来。去年底以来,推动周期股和成长股估值差扩大的因素已趋弱化,这是周期股修复和成长股调整的中长期动因。短期看,创业板指33倍的估值依然偏高,且还存在未来盈利预测下调可能。中小板指估值则已回落到25倍以下,因此即使要抓反弹,重点也应是流动性较好、估值相对合理的中小板个股,创业板个股则应继续坚持“反弹减仓”策略。

因此,当前投资应回避两个潜在风险:一是中上游生产性板块的短期压力;二是高估值的成长性股票。二季度继续推荐“金融+消费”组合,前者受低估值和政策拐点显现的双重支撑;后者受成长性、市场环境、政策题材的三重催化。即使面临短期补跌风险,其在二季度市场的“U”变化中获取超额收益仍是确定性事件。推荐行业为保险、银行、零售、白酒、白色家电、地产。

二季度或现全年最佳买点

近期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放缓、PMI环比回落、上市公司一季度盈利低于预期,使市场对经济增速放缓、企业盈利增速下滑产生担忧,在A股市场上则表现为价值中枢下移。

我们对全年国内经济保持平稳运行仍有信心,但在物价水平仍高于全年调控目标、经济增速呈现放缓迹象的背景下,国内宏观调控的难度将有所加大,后续政策的出台将更多地关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继4月加息后,观察5月、6月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更为重要,这将成为下半年政策确定的主要依据。

从货币供应量来看,根据对M1及M1-M2差值变化的分析,我们认为自去年4月以来市场开始对货币增速的放缓逐渐有所反应,到年初M1-M2出现逆差,2月有所收敛,3月略有扩大,后期如该逆差值进一步扩大,市场短期内难以形成转折性拐点,而该逆差值由底部回升时可密切关注市场的拐点性机会。由于市场的拐点往往较差值拐点提前出现,因此不排除二季度出现全年最佳买点的可能,我们认为市场将会在二季度寻找这一积极信号。

展望5月,在市场短期对以上因素有所消化、本月到期流动性低于4月的情况下,我们对5月行情并不过分悲观,但值得关注的是6月CPI翘尾因素较高、到期流动性较大,不排除届时央行继续通过价格手段收缩流动性的可能。

投资方面,建议关注以下三方面:一、年报公布后市场风格的变化。若市场担忧经济增速放缓,周期性行业的上行动力将有所减弱,而中小盘股在经过前期泥沙俱下的调整后,走势可能呈现分化,市场整体风格特征需要在5月进一步观察;二、人民币升值。近月人民币升值有所加速,造纸、航空等受益较为明显的行业近期表现坚挺,在升值趋势中以上品种仍可进一步关注;三、对于食品饮料、医药生物、新兴产业等可在市场回调中进行中长线布局。

『贰』 今日股票收盘价在5.60有哪些

很多比如中国工商银行,京东方,北京银行等都是这个价格,你可以打开炒股软件,比如同花顺搜索下当前股票价格。

『叁』 今日股票收盘价52.97的股票

今天没有收盘价52.97元的人民币
可以登录股票软件按照价格排序查询相关个股

『肆』 今日收盘价为32.16。的股票是

您好,这个股票的价格是可以打开交易软件进行价格的排序的
点击头像查看万1佣金开户!

『伍』 中国股市

中国股市简介
中国的股票市场有时也简称为中国股市,是从1989年始作为试点,本着试得好就上、试不好就停的理念建立。所以在1995年之前的股市运作中,最大的利空通常是中国股市试点要停、股市要关门这类消息。 后受“8.23国债期货事件”影响,中国期货市场于1995年进行全面的整顿清理,中国股市成为扶持的对象,这样股市才由此迎来了真正的利好,转而进入了大发展的时期。

中国股市特点
中国股市最大的特点是国有股、法人股上市时承诺不流通,因此各股票只有流通股在市场中按照股价进行交易,然而指数却是依照总股本加权计算,从而形成操盘上的“以少控多”的特点。例如比较显著的是1997年以前的东北电、吉林化工,由于其总股本较大而流通股数较少,因此只动用少量的资金影响这两只股票,就能形成对指数的部分控制。 到了2001年后,中国证监会逐渐提出要解决国有股的不能流通问题,要盘活国有资产,曾先后出台了一些方案。但由于在当初的上市发行环节,流通股东以超高市盈率购买了流通股,而出台的这些方案都或多或少地损害了流通股东的利益,因此市场以走熊而对“国有股减持”的改革作出市场反应。后迫于市场的压力,中国证监会宣布暂停“国有股减持”的改革。 然而在2005年,中国证监会再次提出“股权分置改革”,其实质仍然是国有股减持,不同的是,这一改革以消除股权分置为目标,连法人股的流通都包括了进来,由此引发了市场极大的不认同。 市场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分歧仍然是巨大的。

『陆』 今天的股票会涨会跌

每日经济新闻7月31日讯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A股此轮上涨只持续了约9个月时间,此时间宽度对此轮行情是不够的;而刚刚翻倍的行情幅度,也没有充分反映当前市场的上升动能,牛市已来临,未来仍然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前日沪指3454点的高点是否会成为类似于2007年6124点的顶部,一位擅长技术分析的业内人士从技术面上将本次的3454点和6124点进行了全面的对比,最后得出结论,3454点时的量、价、时、空等均还不构成大顶部的条件。

成交量:巨量不是顶部

本次在7月29日形成3454点的高点,是在巨量中形成的,当天,沪市大盘成交高达3028.2亿元,为历史上单日成交天量,深市也成交了1329亿元。

而在6124点形成当日,沪深两市的成交量并不大,上海市场为1670亿元,深圳市场为660亿元,两市相加尚不足7月29日当天的成交总额。

其实从历史上来看,大顶部的形成,往往都不会是在巨量中产生,比如当年的2245点,当天的成交也并不是阶段性的天量。

而在6124点高点出来之前,市场其实经历了一次主动的缩量过程,这也表明,大顶部不会在一片人声鼎沸中或是一片杀跌声中出现,其中的逻辑很简单,因为如果所有的人都在出逃,大的机构主力必然跑不赢散户,因此行情必然还有进一步的冲高过程,主力机构才可能如愿地派发筹码。

一天超过3000亿元的成交,也许在今后一段时间都不会出现,但从历史上见顶当日的量能来看,7月29日形成的高点,不会是本轮行情的最高点。

平均价:平均股价仅为6124点时的六成

只有当股价上涨到足够的高度,才可能出现一轮深幅的调整,中期顶部才可能形成。

7月29日收盘,全部A股的算术平均股价仅为12.6817元,中位数为9.99元,加权平均价18.7078元。

而在2007年10月16日收盘,全部A股的算术平均价为20.0742元,中位数为14.33元,加权平均价29.9979元。

可以看出,当前市场的股价结构显示,无论是算数平均股价、股价中位数,还是加权平均股价,都远远低于当年6124点当天的数据。

虽然目前的市场可能已经存在股价的虚高,但是与当年相比,依然难望其项背。

时间:牛市周期至少1年目前仅9个月

本轮行情中,出现了大量的翻倍乃至翻几倍的个股,从实质上来看,这其实已经是一轮牛市行情。

但是,这轮小牛市行情,运行的时间并不长,从2008年11月启动以来,至今仅仅运行了约9个多月的时间,还不足1年的时间。

对比上一轮牛市,行情从2005年6月见底,到2007年10月见顶,大盘运行了超过2年的时间,最终在6124点形成了大顶部。另外,从A股市场上任何一次大牛市的运行时间来看,从底部启动到形成顶部,时间都在1年以上甚至更长,这也说明,A股仅仅在上涨了9个月的时间时,不具备形成中期顶部的可能性。

空间:牛市平均涨3倍 目前仅涨1倍

空间方面,大盘指数也不具备见顶的条件。

自去年在下探1664点后展开大幅反弹以来,大盘指数最高摸高到3454点,上涨幅度约1倍,虽然深成指的走势更强,但也不过从5500点附近,上涨到了13000点附近涨幅也不足1.5倍。

而在6124点见顶之时,大盘其实已经从998点上涨超过了5倍,深成指则是从2500点附近启动,最高涨到19600点,涨幅接近7倍,本轮行情中,沪市大盘指数和深成指的涨幅都远远未达到上一轮牛市的涨幅。

从历史上来看,每一轮牛市中,大盘指数的涨幅都在3倍以上,甚至超过10倍(第一轮牛市从95点附近上涨到了1400点以上),因此,从空间上来看,3454点也不会是本轮行情的终点。

同步播报: 银行担当主力大盘昨收复3300点

经过周三的暴跌,周四大盘展开大幅震荡。沪指在下跌近50点之后,收盘强力上涨55.13点,银行股、钢铁股、通信股,军工股等轮番表现,推动大盘震荡回升,特别是银行股,成为主力资金攻击的主要目标,市场总算云开见日出。沪指收盘报收于3321.56点,上涨55.13点,重新收复3300点大关。深成指上涨201.94点,报收于13272.53点。

虽然昨日大盘出现了反弹,但是不少投资者仍然担心,这是否仅仅是短暂的反弹,3454点是否就是本轮反弹的最高点,接下来市场是否将步入中期调整?昨日记者采访了部分业内人士,有公募基金经理,券商自营盘老总和券商研究员,他们一致表示,市场在调整之后依然会再创新高,个股行情也将非常精彩。 (本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

『柒』 今日收盘价11.87元的股票是哪支

截至今天收盘 收盘价格在11.87元的股票是白云机场,代码为600004

『捌』 破发风险预警指标公式

A股市场股票有10%的涨跌幅限制,涨跌后价格就不会再长了,昨日收盘价+(昨日收盘价×10%)=今日涨停价
股票破发是指股价跌破了发行时的价格,比如一只股票发行价格为7.2,当前价格为6.8,这就属于破发
股票破发的原因主要有:市场供给出现严重的失衡;在股票高位的时候,大小非解禁、股票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都会造成股票破发,投资者还需注意的时候新股的破发。

『玖』 我过的股票市场经历了哪几个牛市和熊市

牛市熊市是互相交错产生的。
第一轮暴涨暴跌:100点——1429点——400点。以1990年12月19日为基期,中国股市从100点起步;1992年5月26日,上证指数就狂飙至1429点,这是中国股市第一个大牛市的“顶峰”。在一年半的时间中,上证指数暴涨1329%。随后股市便是迅猛而恐慌地回跌,暴跌5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400点下方,几乎打回原形。

第二轮暴涨暴跌:400点——1536点——333点。上证指数从1992年底的400点低谷启航,开始了它的第二轮“大起大落”。这一次暴涨来得更为猛烈,从400点附近极速地窜至1993年2月15日1536.82点收盘(上证指数第一次站上1500点之上),仅用了3个月的时间,上证指数上涨了1100点,涨幅达284%。股指在1500点上方站稳了4天之后,便调头持续下跌。这一次下跌基本上没遇上任何阻力,但下跌时间较上一轮要长,持续阴跌达17个月之久。1994年7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这一轮行情的最低点333.92点收盘。

第三轮暴涨暴跌:333点——1053点——512点。由于三大政策救市,1994年8月1日,新一轮行情再次启动,这一轮大牛行情来得更加猛烈而短暂,仅用一个多月时间,上证指数就猛窜至1994年9月13日的最高点1053点,涨幅为215%。随后便展开了一轮更加漫长的熊市。直至1996年1月19日,上证指数跌至512.80点的最低点。这一轮下跌总计耗时16个月。

第四轮暴涨暴跌:512点——1510点——1047点。1996年初,这一波大牛市悄无声息地在常规年报披露中发起。上证指数从1996年1月19日的500点上方启动。1997年5月12日达1510点。不到半年时间,大盘暴涨1000点,上证指数上涨接近300%。自1997年下半年股市开始了长达两年的“调整”,1999年5月17日跌至1047点。

第五轮暴涨暴跌:1047点——1756点——1361点。1999年“519”行情井喷,在短短的一个半月时间,股指上涨将近70%,1999年6月30日上证指数上攻至1756点。它第一次将历史的“箱顶”(1500点)狠狠地踩在了股民的脚下。随后股市大幅回调。2000年1月4日,上证指数直抵1361点。

第六轮暴涨暴跌:1361点——2245点——1000点。由于继续受欧美股市大幅攀升的刺激,中国股市最后奋力一搏,终于冲上了本轮行情的“至高点”。2001年6月14日,上证指数冲向2245点的历史最高峰。自此,正式宣告我国本轮大牛市的真正终结。

2001年10月22日,上证指数快速跌至1515点这一敏感点位。1500点究竟是中国股市的“箱底”,还是“箱顶”?历史似乎跟我们股民开了一个大玩笑。原来1500点仍是中国股市的“箱顶”,曾经的“箱底”只是一个美丽的误会。不是吗?就在中国股市在1500点的上方稍作停留后,她依然还是回到了她熟悉的1500点的历史“箱顶”下方,这样的指数点位似乎让人感觉更真实、更安全、更踏实可靠。

2002年1月29日,上证指数跌至1339.2点;2004年9月13日,上证指数跌至1259.43点;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跌破1000点,最低为998.23点。与2001年6月14日的2245点相比,总计跌去1247点,这与此前专家预言“推倒重来”的1000点预测是十分巧合的。这便是一种技术性的报复,更是上一轮疯狂的大牛市自制的“苦果”。

第七轮暴涨暴跌:1000点——3300点——1500点?2005年6月,上证综指破1000点,2006年1月从1200点启动,截止2007年4月6日收于3300点之上,过去的历史高点已被远抛脑后,一年多时间大盘累计涨幅超过了230%。这一轮行情的上涨应该算是历史上最为猛烈的。50倍的市盈率还能伴随这一波行情走多远?我们将拭目以待。当然,这一轮大的行情结束后,将回调至何处,我们仍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