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金龙鱼股票是量增价涨吗
12月22日,金龙鱼早盘快速冲高,股价突破96元,市值最高5220亿元。截至收盘,金龙鱼股价报90.20元,总市值4890亿元,成为创业板市值第二的股票,仅次于动力电池龙头宁德时代。
资本市场上,金龙鱼是创业板明星股,IPO募资139亿元,保持着创业板最大IPO的记录。消费市场上,金龙鱼是国内最大的粮油巨头,年入1700亿元,是茅台的2倍,是海天味业(195.43,-0.01%)的8倍。
就是这样的金龙鱼,上市之后却引发质疑,比如毛利率较低,和“油茅”称号不匹配。上市两个月,金龙鱼不声不响的股价翻倍,市值飙涨了2000多亿元,它到底经历了什么?
不配做“油茅”?
金龙鱼想必不用多介绍,逛过超市的都应该熟悉。它深入到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食用油到大米、面粉,时时刻刻彰显着存在感。
很多人想不到的,金龙鱼其实是一个外资企业,间接控股股东丰益国际是新加坡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背后的老板郭鹤年又是马来西亚首富。在中国,郭鹤年布局广泛,较为知名的产业是香格里拉大酒店、北京国贸大厦。
来华三十年,金龙鱼完成了很多外资想做,但做不到的成就,那就是领先的市场占有率。
㈡ 丰益国际和益海嘉里集团究竟是啥子关系
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是一家新加坡的大型知名粮油企业,家喻户晓的益海嘉里及“金龙鱼”食用油就出自该集团。益海嘉里集团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在祖国大陆投资的一系列粮油食品加工、销售等业务的统称。
㈢ 持股金龙鱼5年目标价是多少
持股金龙鱼5年目标价上调至300元。
一、金龙鱼股价为什么会跌?
金龙鱼上市后首份年报已经出炉,营业收入1949.22亿元,同比增长14.1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01亿元,同比增长10.96%。然而,对于这样的表现,资本市场似乎并不满意。3月24日,其股价下跌了6.21%。作为行业龙头,虽然金龙鱼在成本控制上更具竞争力,但在运营成本构成上,2020年直接材料将占运营成本的89.07%。根据金龙鱼,的说法,终端产品的价格是市场调整后的价格,而不是政府的指导,公司的目标是以有竞争力的成本提供价格合理的产品。基于盈利能力和成长性,目前金龙鱼滚动市盈率接近75倍,这让很多投资者称“油中有泡沫”。
金龙鱼股票的目标价是多少?
作为注册制实施后首批受理的32家企业之一,金龙鱼此次拟募资138.7亿元,成为创业板历史上规模最大的IPO。从量上看,去年金龙鱼营收1707.43亿元,是茅台的两倍,打破了上海钢联在创业板的最高营收纪录。金龙鱼控股股东是丰益国际,新加坡,上市公司,是一家地地道道的外资企业。此次融资的目的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作为创业板历史上新股发行数量最多、募集资金规模最大的公司,金龙鱼今年将晋升为新股中签率最高的公司之一。一些券商预测,金龙鱼上市的估值可能接近2000亿元。届时,96岁的马来西亚华侨华人创始人首富郭鹤年,将再迎高光,财富将增加500多亿元。根据发行公告,本次金龙鱼(认购代码300999)的发行价格为25.70元/股,共发行新股5.42亿股。网上认购限额为7.55万股,顶格认购市值为75.5万元。
综上所述,就是金龙鱼股票分析的内容。虽然金龙鱼表现稳定,但前景尚不明朗。虽然开始了新的布局,但至今未见成果。此外,市盈率过高,股价仍有再次下跌的风险。
㈣ 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的集团概况
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
公司总部所在城市地址:新加坡 (Singapore)
上市地点:新加坡交易所
股票代码:WLIL
丰益国际(Wilmar International):在2012年世界500强中排名第223位
郭孔丰:郭鹤年之侄,丰益国际总裁。建议把家族的食用油资产整合起来。交易完成后,旗下品牌足以和中粮集团的相关业务抗衡。2006年集团旗下的嘉里粮油被选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食用油独家供应商。丰益公司在中国的扩张之路异乎寻常地迅速。
㈤ 金龙鱼新加坡交易所股票代码是什么
1、目前,金龙鱼公司并没有上市,所以不存在股票代码的说法。
2、“金龙鱼”是新加坡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拥有的著名食用油品牌。郭兄弟粮油私人有限公司是隶属郭兄弟集团下的粮油集团的旗舰公司。嘉里粮油(深圳)有限公司是郭兄弟集团下属的嘉里粮油(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全额投资的营销策划及管理公司。2011年8月3日,食用油限价令解禁,金龙鱼正式提价涨幅为5%左右。
㈥ 丰益国际上市了吗
丰益国际是新加坡上市公司,目前市值268亿新加坡元,折合人民币1321亿人民币。丰益国际旗下的益海嘉里集团目前在国内也已经上市了。
㈦ 丰益国际和金龙鱼是什么关系
9月23日,新京报记者获悉,即将登陆创业板的益海嘉里金龙鱼粮油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龙鱼”)将于9月24日举行网上路演。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金龙鱼的营收远超创业板上市公司前三名,上市后将成为营收第一。对于上市原因,金龙鱼总裁穆彦魁曾表示,主要目的并非融资,而是使金龙鱼摆脱外资限制。
上市为摆脱外资限制
公开资料显示,金龙鱼隶属于华侨郭鹤年与侄子郭孔丰共同投资的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目前是中国最大的农产品和食品加工企业之一,主营业务是厨房食品、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旗下拥有“金龙鱼”“胡姬花”“香满园”等品牌。
9月16日,证监会同意金龙鱼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9月22日,金龙鱼发布公告称,为便于投资者了解自身情况、发展前景和本次发行申购的相关安排,将于9月24日14时-17时举行网上路演。而本次发行将采用战略配售、网下发行和网上发行相结合。
本次金龙鱼拟发行5.42亿余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10%。本次发行初始战略配售发行数量1.62亿余股,占发行数量的30%。回拨机制启动前,网下、网上初始发行数量分别占扣除初始战略配售数量后发行数量的80%、20%。
对于上市募集资金,金龙鱼拟投资7个厨房食品综合项目、6个厨房食品食用油项目、4个厨房食品面粉项目、2个厨房食品其他项目,总投资额为178.99亿元,募集资金拟投资额为138.7亿元。
事实上,金龙鱼母公司丰益国际此前曾多次尝试将中国业务独立上市。2009年,更名前的金龙鱼在港股IPO中折戟而归。2017年,丰益国际虽在第四季度财报中透露,已基本完成中国业务的重组,正推动中国业务板块分拆上市,但后续无下文。直至2020年,金龙鱼最终确定在A股上市。
对于坚持上市原因,益海嘉里集团副董事长、金龙鱼总裁穆彦魁曾对外表示,金龙鱼要在国内上市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融资,而是上市之后,金龙鱼能顺理成章地变身成为一家地道的国内企业,彻底摆脱外资的限制。
将成创业板营收第一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即将登陆创业板的金龙鱼,在营收方面远高于多家热门上市公司。资料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金龙鱼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507.66亿元、1670.74亿元、1707.43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52.84亿元、55.17亿元、55.64亿元。单以2019年的营收而言,金龙鱼已远超A股食品大热门贵州茅台(1629.32,-1.25%)(854.3亿元),更高于2019年创业板营收前三名上海钢联(69.18,-2.97%)(1225.72亿元)、温氏股份(20.37,-1.88%)(731.45亿元)、宁德时代(457.88亿元)。上市后,金龙鱼的年度营收将登上创业板第一。
2020年1月-6月,金龙鱼业绩继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869.73亿元,同比增长10.53%;实现净利润30.08亿元,同比增长88.35%。金龙鱼称,2020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具有一定程度的偶发性,与新冠疫情导致的小包装产品销售增加、厨房食品作为民生必需品在疫情期间未受到明显影响、非洲猪瘟影响减弱导致公司饲料原料销售逐步向好等因素有一定关系。
此外,经初步测算,金龙鱼预计2020年1月-9月营业收入约为1310亿元至1370亿元,同比增长约5%至10%;预计实现净利润约40亿元至46亿元,同比增长约15%至30%;预计实现扣非净利润约33亿元至38亿元,同比增长约15%至30%。金龙鱼表示,虽有疫情影响,但已采取多项措施积极应对,属日常消费品的厨房食品业务稳健发展,零售产品销售量预计增长较大,同时饲料原料销售收入表现良好。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至2019年,金龙鱼产品原材料成本占主营业务成本比重分别为88.99%、89.08%、87.82%。对此,金龙鱼表示,在公司不能有效采取拓展新的原材料采购地、加强供应链管理降低产品综合成本等措施的情况下,原材料价格如果出现大幅波动,可能对盈利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同时,考虑到春节消费旺季备货的影响,截至2017年末、2018年末和2019年末,金龙鱼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339.94亿元、370.88亿元、345.51亿元,存货余额较大。金龙鱼称,如果原材料、库存商品的行情出现大幅下滑或者产品销售不畅,而公司未能及时有效应对并做出相应调整,金龙鱼将面临存货跌价的风险。
㈧ 现在哪支股票好一点啊!!!
000972新中基
首先从11月4日的涨停板说起,龙虎榜显示,三机构合计买入5000余万元,合计700多万股,占到流通股本1.7%左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新中基如果今年再亏损的话可就要带上ST的帽子了,可为何机构却会大量买入这样一家连年亏损的公司呢?而11月7日继续放大量,4日介入5日出逃的概率应该不大,难道5000万资金的介入就为了这5%?再除去大资金的额外成本,这种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从买入价位来看,6-7元之间区间属于底部,而且这么大量的资金进入,底部建仓的可能性最大。
从机构持股来看,银华优选和华夏平稳一直承受着股价的巨大跌幅拒绝抛股。从半年报来看,基金占比超过流通股12%,众多基金对这个看上去很丑的股票有意说明里面可能有文章。
与同行业的中粮屯河比较,仅比照番茄制品,2009年中粮毛利率为40%,中基30%,2010中粮20%,中基-15%;2010年营业成本中粮增加20%,中基增加45%。2010年4季度扣除减持北新路桥的收益,再扣除跌价准备,亏损竟然超过前3季度总和,而去年4季度番茄酱价格基本没跌。而中粮屯河扣除跌价准备后4季度是盈利的。从2010年古怪巨亏年报看,极有可能财务造假,有可能是隐藏利润。
从行业的角度来说,一般而言番茄酱价格具有较大的周期性,5-6年将经历一个完整的双向周期,2008年国际番茄酱价格到达高峰,价格经过前期下跌,去年和今年,伤了很多菜农,所以可以肯定今年蕃茄的种植面积将大为缩小,农产品的大年和小年很多是这样产生的,伤得越重,来年产得越少,可以说蕃茄酱的价格已经到了底部,已经进入周期性筑底并逐步回升的阶段,明年将持续变好。虽然行业景气度和价格反弹力度还未进入实质性上升通道,但股市向来领先实体经济,相对不久到来的行业反转,股价提前见底完全正常。此外,中粮屯河准备定向增发募资近50个亿,其中一项是收购内蒙蕃茄酱企业,说明蕃茄酱企业还有利可图,如果真的有新中基这样一个季度可以发生如此巨亏的蕃茄酱企业,谁还敢收购?
新中基最大的故事不是估值,而是嘉里益海的入驻。今年上半年“金龙鱼”团队入驻公司,管理水平上了台阶。谁都知道超市中“金龙鱼”油的占有率,这要归功于它的主人新加坡丰益国际公司,现在此公司和新中基携手将产生很多联想,新中基公司目前90%的番茄酱出口,假如能够由新团队领导,开拓国内市场那应该有很好的故事可讲。
再说说最近的股东减持公告。不知道中基背景的人可能简单的把这理解为利空,其实这背后有很多的故事,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间。对于减持,现在有2种猜想,实际上,三木实业的股东刘一正是中基的创业元老。今年上半年之前还一直是公司的董事长。刘一直接持有三木实业50%股份,因此也间接持有新中基股份,益海嘉里不会接手不干不净的中基,一种猜想是益海嘉里和刘一约定,要注资中基,三木必须减持干净!此次减持后,三木的股份只有100多万股了,近期应该会全部减持,而上周五的涨停可能就是市场对嘉里益海正式入主的一种反应!
而另一种猜想是,刘一意欲控股新中基!综合新中基一年多的表现,得出结论,本次中基股价大跌是经过精心策划的,其幕后操纵者是谁呢?谁得益就是幕后黑手。那么股价大跌谁可以得益呢,散户、益海嘉里都没有,得益者表面上看只有已经撤退的机构,但很多问题自相矛盾、没法解释,但当我们用刘一准备暗中控股新中基来解释,一切就都合情合理了。
自从屯河纳入中粮旗下,借助于中粮的产业链,焕发了勃勃生机,刘一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他不得不引入中粮的唯一对手益海嘉里,但是他又不愿意放弃对中基的掌控权,毕竟是自己的心血(他这么认为),从刘一接受记者采访的言谈可以看出他的这种心态,他表示新中基只是借助益海嘉里的国内销售渠道,欧洲的关系他不会交给益海嘉里。这根本不现实,益海嘉里进入后控股新中基,你刘一说了不算,到时候欧洲的关系必然乖乖地交出来。刘一不甘心10几年心血化为泡影,所以他必须控股新中基。
刘一要控股新中基,必须收进30%以上的股份(因为嘉里益海占有中基番茄和天津中辰30%的股份),但是,他的资金不够,他需要资金。刘一从去年年底就暗示要做大项目,但是半年多了还是没有浮出水面,这很不正常,出售北新路桥一共获得将近7亿的资金去哪里了,已经成谜。再来看古怪的亏损年报,比照番茄制品,2009年中粮毛利率为40%,中基30%,2010中粮20%,中基-15%;2010年营业成本中粮增加20%,中基增加45%。这多出来的25%有3个多亿。以上两项资金加起来,再加上三木中刘一减持的部分,刘一手中持有现金将近12亿。如果在股价6元一带买入,刘一最多可拥有40%以上的股份,实现绝对控股,如果之后中基走出单边上扬的行情,直达15元,在这个位置,刘一抛出多余股份(10%),即可归还7个亿,填补漏洞,并且依然控股,这样新中基仍然还是刘一的。如果按这种情况,新中基的想象空间巨大!而年底之前,上涨行情至少完成相当一部分,配合刘一的机构不至于亏损太严重,好给上下一个交待。
益海嘉里入主,应该不完全是刘一个人的主观意愿,和新中基的主要股东兵团密不可分,可能这里边兵团更积极一些,刘一之前想的很好,但是益海嘉里进来,他就身不由己了,他没有话语权,到了刘一这个位置,他的追求和普通老百姓不一样,如果刘一得不到兵团的全力支持,那么他在新中基就得服从益海嘉里,这是刘一不愿看到的。从之前的报道,我们可以看到,中基的欧洲市场是刘一单枪匹马谈下来的,让生产商变成零售批发商,这期间的辛苦,使得刘一不甘心,完全可以理解。益海嘉里入主新中基是不可逆转的,刘一再怎么闹腾,只要益海嘉里有了防备,他就翻不起浪来,益海嘉里可以通过国内公司收购新中基股份,这样就规避了外资的限制。作为新中基的功臣,希望不要晚节不保,成为新中基的罪人。对于散户来说,益海嘉里不仅能带来完整的产业链,和新产品,更能带来外资的规范操作。很多散户深受刘一式报表之苦,益海嘉里能改变这一切,这是散户乐于看到的。这一切谜底,应该在今年年底,最晚明年上半年就可以揭开了。
最后,撇开这两种猜想,看看新中基一年以来的跌幅,从年初最高16.16元最低跌到5.79元,不到一年最大跌幅竟然高达64%!相比创业板的地雷股有过之而无不及。而小盘,低价,超跌,有故事,有机构角逐,大股东背景雄厚(新疆建设兵团),这些都是抢反弹最好的佐料,即使以上2种猜测都落空,光凭这几点来一轮中级反弹也绰绰有余了。
㈨ 新加坡丰益国际集团的相关新闻
垄断?
海关总署的一份报告令外资粮商再度成为焦点话题。海关总署统计司在这份进出口预警报告中点名指外资粮商“企图垄断”。卷入事件的丰益国际低调回应称,只是在佳木斯开展一个循环经济项目试点,并未垄断。缘起:外资30亿美元购东北大豆?
海关的这份报告先是谈及中国粮食出口量出现反弹,然后笔锋一转,在“中国粮食生产和出口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一节,点名新加坡上市公司丰益国际。报告表示,丰益国际斥巨资进驻东北,企图垄断国内非转基因大豆市场。不过,报告并没有对详情展开论述。业内人士认为,报告提到的“斥巨资进驻东北”应该是指2008年8月出现的“丰益国际斥资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传言。
回应:丰益国际否认有垄断之举
“我们刚刚在黑龙江佳木斯小范围地做一个循环经济项目试点,从产业上看并没有任何垄断之处。”昨日,丰益国际下属企业益海嘉里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联系人对本报作出低调回应。
益海(佳木斯)粮油公司在2005年成立,负责丰益国际东北业务开展,涉足水稻、大豆、玉米等进行系列深加工。旗下投资5000万元成立食品公司,专门生产大豆粉、豆浆饮料等。
观点:外资希望加强上游控制
“东北大豆主要由九三油脂收购。”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研究员陈丽娜对本报说,东北大豆价格高,沿海压榨厂用进口大豆榨油更赚钱,而丰益国际在东北收购大豆应该是基于长远规划,希望加强对上游的控制力。
不过,陈丽娜对外资砸30亿美元收购东北大豆表示怀疑。她认为,这么大的一笔钱肯定会对大豆价格有很大提振,但是眼下大豆价格整体向下,只在国家出台提高收购价政策后才有所走高。
应防备外资大举进粮食市场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李国祥研究员认为,海关总署预警的目的是“以大豆为鉴,在稻谷、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产品上防备外资大举进入”。
李国祥认为,大豆加工的60%以上受到跨国企业的控制,大豆食用油和饲料价格也受到跨国企业非常大的影响,忽高忽低,损害了豆农和收储企业的利益。他建议政府加强对其他粮食产品的干预,扶持中粮等大企业及中小企业。
外资声音:对外资粮商的担忧被放大
另一国际粮商嘉吉的中国区主席兼总裁葛诺仁对本报记者表示,中国大豆需求量每年约5000万吨,国产1600万吨,当中1200吨用于食品,缺口3000万吨。此外,“益海嘉里、嘉吉和邦吉合计在华大豆压榨产能(占总产能的比例)约为50%,而非外界说的70%。”葛诺仁对本报记者声称,外界对于外资粮商的担忧已经被放大。
㈩ 丰益国际股票最新价格
新加坡股票,我只记得上半年好像3快多,不好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