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青州家家富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600717股票行情 2025-05-09 17:39:49
陕国投今日股票行情 2025-05-09 17:39:07

青州家家富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1-05-20 22:32:06

1. 求一部小说的名字

红袖添香小说网看到的,看你喜欢不《美人兮:废弃王妃》——by 纳兰静语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身边躺着一个如神般俊美的男人!第二日,却发现自己竟然身在一个不知名的朝代,哦,买糕得! 你有你的阴谋计,我有我的阳谋策,你有无情的利用陷害,我有灿烂的笑脸魅惑人心的手段,谁比更谁高明,走着瞧呗! 《尊贵少爷的大牌丫鬟》——by 水浅浅 他,权倾朝野,拥有天下无尽的财富。是众人口中的尊贵人物,无数的女人为之沉迷。却独独搞不定那唯一的一个。自家的大牌丫鬟——钱思思!这让自己的脸面何存! 《穿越:冲喜小新娘》——by 紫伶儿 她被爹地设计穿越成了八岁的小女娃,为的是想抱孙子,该死的,八岁的小女娃怎么让他抱孙子?他这未来的王爷老公,虽顶着傻王的头衔,却是如修罗般能瞬间夺人性命的银狼!挡她回未来者,一律扫除!!王爷?管你是不是王爷,敢用老公头衔压她,休夫!!《总裁:粉粉娃娃妻》——by dxh000 爷爷的临终遗言让他和一个嘴巴里含着棒棒糖的小娃娃定下了婚约!那年他十五岁,她才三岁……十三年后,他学成归国,成为司马集团最英俊潇洒的总裁,全香港所有的名媛佳丽都期待着做司马公馆的女主人,而他,却决定要寻找自己的娃娃妻……《撒旦的烙印》——by 舒舞蕾 精彩书评: 她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孩,却不得不与他做出交易,付出牺牲自我的代价,踏入了万劫不复的地狱……早知道无法与他抗衡,也绝不可能逃出生天,却还是自以为是一只已经飞出牢笼的金丝雀。可事实是,从来不曾逃出,甚至被他一步一步的逼上了绝境……总裁恋上小甜心——命中注定就是你冲喜小新娘——带着机器人穿越的美少女《妃常穿越:冷王的孽妃(全本)》 《BH穿越:废弃帝姬15岁(全本)》 《君王侧:和亲罪妃》 《金钻娃娃妻》《豪门圈套:爱妻无双(全本》《东京娃娃小祸水(完本)》《别惹娃娃娘子(完本)》 《吻你上了瘾(完本)》 《骗到迷糊娇妻》 《冷酷少主的娇妻(全本)》

2. 青州古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被称为东方第一州

90后旅行,只为遇见:#90后旅行#“东方第一州”,七千年古城,半部国史的历史文化名城—青州古城

不少人都喜欢到其它省市看看,但是众所周知的是,几乎所有的景点都守卫。而且,令人失望的是,我们到达这些景点之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地方都需要掏钱。除了门票钱之外,还会有许多额外的花销,而且很多人都是底层的劳动者,大家都不比谁有多富裕,所以这些人,对此模式是比较抱怨的。

而且,因为这些古建筑的原因,在这里经常会看到一些穿着汉服,美丽的小姐姐在这里游玩,真的是颇为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的人美、景色美,在这里旅游会让心情“从烦躁变为开朗”仿佛一切的烦恼都消失不见了。

山东超有良心的5A古镇:不仅免费让游客参观,就连停车也不收费

3. 大家觉得青州哪一家装修公司最好

可以从几点来看好不好。
1.装修的材料得分辨
有实力的装修公司会和一些知名的装修品牌合作,这些装修品牌能认可一家装修公司,就是看中了装修公司的实力。
2.了解客户很重要
装修是一个工程,装修公司在开始装修时,就要在将装修的设计、装修的风格、装修材料以及施工都做一个详细的计划。在这期间如何了解装修公司实力?在和客户经理沟通时就会看出装修公司的专业程度,他们会详细的了解用户的装修意图、房屋的户型、装修预算。并且直接判断这是不是可以服务的客户。因为这样可以节省很多时间成本。接下来就需要根据客户的需求安排设设计师沟通,进入初步设计阶段。在这之后的家装设计师给出的方案和设计效果都将是你判断公司实力重要的参考。
3.施工效果要看好
很多业主在拿到设计图后会选择自己去找施工队装修,坦言的说,这真是得小失大,普通的装修施工队的质量和工艺真的没办法和大型家装公司相比。一般大型家装公司都会拥有自己的施工团队,大多都是徽派装修,并配有监理。这意味着工人的经验丰富,工程质量可以放心。

4. 朱氏家谱字辈大全

江苏南京: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北京市: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简靖迪先猷

江西婺源:一代鸿儒宗名哲万世贤声定显扬诗书礼邦永继长德泽乃可菏天祥百忍敦厚遵古训千秋懿行秉格言家盛宏烈振坤乾奇英献景福绵延

江西赣州:明登承国选,才高应世传,文邦贤学士,圣殿荣封联

四川达县:文志仕良德学尚贵元有光明方正思应礼义仁兴天开庭惠

四川资中:登台兴朋世琪宗曾文正光远开志万派原能和联为付寿康

江苏维扬:以之其瑞,立本荣传,汝学纯万,克绍兴邦

(4)青州家家富股票价格扩展阅读: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1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排在第十位。朱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5.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河南、江苏、浙江,这四省朱姓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0%。其次分布于四川、安徽、湖北等。当时的赣苏浙皖豫、川鄂为朱姓的两大聚集地区。

明朝时期,朱姓大约有186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列为第十一位。浙江为朱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19.4%。在全国分布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三省,大约占全国朱姓总人口的51%。

其次分布于甘肃、山东、福建三省。宋元明600余年,朱姓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南方迁移,同时也向西北和西南运动。全国重新形成了苏浙赣鲁、福建、甘肃三块朱姓人口聚集地区。

5. 古城青州的历史文化

青州为古九州之一。早在7000年前的北辛文化时期,就有东夷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大汶口、龙山、岳石文化时期,东夷人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春秋战国时期,青州为齐国腹地,物质丰富,文化发达。西汉初期,建广县城,为青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西晋末年,青州刺史曹嶷另筑新城,名广固城,曾作为南燕国慕容德的国都。东晋安帝义熙六年(410年),刘裕灭南燕,夷广固。新任青州刺史羊穆之在南阳河北岸建东阳城。北魏时期,由于东阳城地狭人广,在南阳河南岸增筑南廓,是为南阳城。隋唐至明清,东阳城、南阳城一直为青州总管府、京东东路、青州府、益都县等几级治所所在地,为历史上山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昭德古街区概述 悠久的历史给青州遗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在青州市区,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明清时期的古街道。古街道建筑青砖灰瓦、红栏白墙、青石铺地,透出浓浓的古风雅韵。可以说,青州古街就是青州悠久历史的缩影和最好的见证。而在这些古街中,保存最完好,原汁原味,至今仍然延续其文化传统的,当属东关昭德街区。昭德街区主要街道包括东门街、东关街、昭德街、北阁街、粮食街及其两侧街巷,它们南北相通、东西相连,形成了一组“连线成片”的明清古建筑群。全长3000余米。明、清时期,这里曾是南到临朐、临沂直通南京,北到京城的交通要道,为山东东部著名的商贸中心和宗教活动中心。 回、汉各民族和谐相处,文化交流互融 昭德街区是以回族为主,回、汉、满、蒙等各民族杂居的居住区。最早来青州的伊斯兰信徒穆斯林,可以追溯到唐朝。当时青州地区非常繁荣昌盛,以贸易为主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大食人通过陆地和海上的丝绸之路,来到青州开展贸易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蕃客”。朝廷曾在此设置“青州押两蕃使司”,专门管理蕃客事务。但那时的蕃客流动性大,在青州定居的并不多。自元初开始,众多的穆斯林官员及其眷属徙居青州,青州形成稳定的回族聚居区,从此后,这里的回族居民世代相袭,现居住人口2万余人。至今,这里的回族居民仍保留着自己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和饮食习惯。同时,各民族通婚联姻,文化互相交流,在汉族文化向少数民族传播的同时,回族、满族的武术、花毽、歌舞、餐饮等也逐渐融入到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生活中。回族群众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踢花毽,现在已成为青州市非常普及的运动,每天清晨,公园里、广场上满天飞舞的花毽成为古城一道亮丽的风景。文化成为推进民族和谐与团结的重要纽带,全市的36个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谐相处,融合成了一家人,青州市已连续四年捧回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这一象征民族团结和谐的最高奖。 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 昭德街区不但完整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古民居,而且是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在这个街区历史上曾诞生或居住过许多光照千秋、彪炳史册的历史人物,最为著名的莫过于4位状元。一为北宋著名的三元状元王曾。传说,王曾的父亲虽然不懂文墨,但雅重儒道。晚年梦见孔子托梦,言曾参将往生其家。果然,不久喜得一子,因此取名王曾。咸平年间,王曾连中三元,大魁天下。后官至宰相,封沂国公。昭德街白果庄巷便是王丞相故居的后门,巷名因原有王曾兄弟二人栽植的白果树而得名,有清代著名金石学家段松龄的里谣为证:“井深街阔是吾乡,屈指高风数二王。请看故园银杏树,行人千古式甘棠。”诗中的二王即指王曾、王子融兄弟俩。二是明代状元赵秉忠。赵秉忠,字季卿,号阳。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考中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其故居位于北阁街西侧,名曰软绿园。明代进士李中行在《怀赵阳学士》诗中曰:“祥烟迢递接青徐,十亩林塘学士居。萝月横窗凝卧阁,松风绕砌定观鱼。”诗中的赵阳即赵秉忠,十亩林塘学士居即软绿园。至今街区仍保留着赵状元命名的青龙、白虎二巷。其考中状元的殿试卷现保存在青州市博物馆,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状元卷,为国家一级文物。段松龄本人也是北阁街人,所以,他对软绿园的追忆真实而富有情感,其《里谣十首》中说:“青龙巷口状元坊,笑卷珠帘熨篆香,软绿园中歌舞罢,空余翠盖拥红妆。”三为清代状元、著名的外交家洪钧。洪钧本为江苏吴县人,同治年间,母子二人来青州投奔在此做官的亲友,住在东门街附近的绍兴会馆,少年时代的洪钧就在此处的“森盛号”杂货店学徒,由于他刻苦学习,在青州考院考中秀才,同治七年(1868年)进京殿试,高中状元,青州民众称之为“学徒状元”。青州市博物馆珍藏其手书对联一副:“书求往迹得其化,文有真宗鉴乃神”。此外,此地清代还出过一位武状元丁殿祥,其状元府在东门街附近。丁殿祥,回族人,字靖远,号崧生,嘉庆十九年(1814年)甲戌科武进士第一名,皇帝钦点为“武状元”。曾任宫廷一等侍卫、广西参将等职。或许是笼罩了4位状元的光环,这一街区历代都有许多达官贵人、政客显要选择在此居住。昭德街东赵宅巷,原系元代荣禄大夫、左丞相伯颜居住的地方。元灭宋后,元宪宗赐伯颜赵姓,迁居青州。至今,街区仍有许多赵姓后人在此居住。现保存有鲁东民团总指挥赵明远故居。真教寺北侧杨家巷为明代正德六年(1511年)回民进士杨应奎故居所在,杨应奎官至南阳知府,擅书法工诗文,著有《渑谷集》。曾出资重修过真教寺。粮食街路南双井街有清代乾隆进士李文藻的故居,李文藻官至桂林同知,著有《益都金石考》、《青社拾闻》、《诸城县志》、《历城县志》、《云门碑目》、《南涧文集》、《岭南诗集》等著作,家有藏书数万卷,遂名其书楼曰“万卷楼”。董家巷有明代万历进士、工部尚书董可威的住宅。民国时期,青龙街人赵太侔赴美哥伦比亚大学戏剧专业学习,回国后曾任山东大学校长。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昭德街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而这些彪炳史册、光照千秋的著名历史人物也给这一街区带来了无比的荣耀。关于他们的历史故事、传说,至今仍在老街流传,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著名的宗教文化街区 青州自古为海岱间一大都会,历史上人文荟萃,思想文化开放自由,兼容并蓄。世界上五大宗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在青州都有悠久的历史,深刻影响过当地的传统文化思想。从南北朝至宋元,青州是中国东部的佛教文化中心,建立了众多的寺院,著名的龙兴寺就是其中之一;唐代以后,青州道教兴盛,在青州城南的云门山、驼山上,历来就是佛道并存。明代,著名的道教人物张三丰曾在云门山之南的洞中修炼。仅在昭德街区,就存在3种不同的宗教寺院4座。其中伊斯兰教寺院有两座,即真教寺和清真寺。真教寺是青州伊斯兰教最大、最古老的寺院,据寺内碑记记载,该寺由元代伯颜丞相后裔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始建,为元代三大真教寺之一。后历代增修,发展到现在成为一组规模宏大、结构紧凑的古建筑。现在仍是伊斯兰信教群众结集礼拜的重要场所。1935年,著名的马松亭(曾任全国“伊协”副主任)大阿訇曾在此讲经礼拜。清真寺位于昭德街区西部,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衡王之子宁阳王朱载垿始建,青州知府张连登亲笔题写寺额。知名阿訇王静斋曾在此译经。现青州伊斯兰教协会和青州市民族书画院均设于此,并经常举办少数民族书画展览,清真寺已成为一处既服务于穆民,又服务于社会的重要场所。天主教堂和基督教堂位于昭德街区西侧。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天主教由西方传教士传入青州,清光绪元年(1875年),建立了青州第一个教堂,后不断扩建。1933年,建青州大教堂,圣堂能容纳3000人,高35米,为当时青州最高的建筑物。在解放战争时期,华东局保育院曾设于此,保育院的孩子在这里得到了修女们的悉心照料。现青州市天主教爱国会设于此。基督教于清咸丰九年(1859年)传入青州,宣统二年(1910年),建大礼拜堂作为教会活动中心。基督教倡导教会办学、施医、建博物堂,在培养神职人员的同时,也把西方的科学技术带入了青州。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民族宗教政策的落实,广大宗教界人士虽然信仰不同,但互相尊重,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方针,爱国爱教,自觉维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在这一街区实现了民族团结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 著名的商贸中心 昭德街区明清时期为山东历史上著名的商贸中心,当年曾经商贾云集,仅山西省在此经商的大贾商家就达40多家,他们结为商帮,在东关街穆家巷建起了宏伟的山西会馆,为晋商落脚投宿、聚会议事提供方便,今遗迹仍存。许多回族老人对这一街区原有老字号至今仍耳熟能详,给你指出它们原来的位置,如利兴福丝厂、振兴烟厂、万和堂药店、山城玉酱菜、益兴永百货、和合商店、兴茂茶庄、红丽染坊、中义和糕点、杨家货栈、德明药房、赵家店、永春堂药店、法家店、王家店等。昭德街区著名的回民食品店隆盛糕点、福禄寿糕点,传统老工艺程记红炉等均有上百年的历史,至今仍生意兴隆。著名的穆斯林传统食品刘蒙汗家烧饼、梅穗综子、老汤牛肉、东关烀糕、东关粘粥等现已被列入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著名的影视基地 保留有中国明、清时期建筑风格的青州昭德古街区,引得拍摄历史古装戏的电影、电视导演们纷至沓来,例如,《西游记》、《聊斋》、《李清照》、《宋江》、《郑板桥》、《代号007》、《黄金驿站》、《罗荣桓》等都曾利用古街为背景拍摄了大量的历史镜头,使青州昭德古街名扬世界。 自青州建市后,市委、市政府提出保留“古”字、突出“青”字的城市建设方针,使这些古建筑群得以较好地保护。1990年,昭德街区被公布为青州市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1997年开始,市政府对昭德街沿街建筑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进行了整修,对昭德街上已经磨损了几百年的街道青石板就地翻底铺垫,既保留了原有的老街风貌,又保护了这批被踩踏几百年的石板。近几年,青州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十分注重文物保护与利用,聘请专家对昭德街区进行了总体保护规划,街区居民积极配合,共同参与。目前,这一规划正在逐步实施。今年,市政府和宗教部门将联合出资修复清真寺冀真堂和经纶堂,复建基督教堂恩光楼。整个过程文物部门全程参与,一切按总体保护规划和有关的文物保护规定实施。 青州的古街,已经成为青州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吸引许多研究古建筑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前驻华大使阿南惟茂的夫人阿南史代就曾多次专程前来考察昭德古街,并写下数卷研究论文。我们相信,随着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宣传推介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将会走进青州古街,徜徉于浓浓的古风古韵之中,领略青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青州是古九州之一,出现过许多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赵明成夫妇在青州居住10余年写诗填词,硕果累累,蒲松龄更是与青州结下了不解之缘。时值今日,各市都在纷纷打造文化品牌,青州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如何发掘传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的?近日,记者拜会了青州文化局局长许新益。 记者一直对青州博物馆印象深刻,尤其是博物馆珍藏的赵秉忠状元卷,很受震撼,在青州文化局局长许新益的介绍下,记者对青州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青州有7000年的文明史,是东夷文化的发源地,并且是古九州之一。凡是到青州的人,无不慕名参观博物馆,那是青州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的缩影。商代的铜鼎、汉代的玉璧、北齐的石室线刻、北周的大佛像、南北朝的菩萨、隋唐的石雕、仇英仿的《清明上河图》画卷、明万历年的殿试状元卷真本以及本地历代所产的陶器、铜器、铁器、玉器、碑碣、字画等文物达到2万多件,使人领略到青州历史丰采。 “要说青州的文化特点,应该是青州文化的融合性很强。”许新益说。青州共有汉、回、满、土家、苗等30几个民族,多年来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形成了融合性极强的青州地域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有享誉中外的佛教文化,比如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龙兴佛教造像,还有源远流长的“寿”文化。云门山的“寿”字,被誉为“天下第一寿”,“寿比南山”一词据说就源于此。另外,青州的名人文化也很璀璨,寇准、范仲淹、李清照、欧阳修、富弼等都与青州结过不解之缘。 文化旅游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当记者问到青州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时,许新益很激动地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提升城市品牌的着力点。近年来,青州主要围绕古城文化、生态文化、民族宗教文化开发等三方面开展工作,重点培植七大文化产业:一是文化旅游,重点开发佛、寿文化旅游线路,打造生态观光旅游品牌;二是演艺业,建设休闲娱乐中心,组建青州市艺术团,排演一台能够代表青州形象的原创性大型歌舞;三是古玩字画与工艺品产业,培植古玩书画和工艺美术品生产企业和专业村、专业户,精心打造龙头企业,引导古玩字画和工艺美术产品向特色化、集团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四是发展印刷行业;五是广告会展业,重点抓好花博会这一社会文化知名品牌,使其尽快形成集节、会、展、演、赛为一体的特色会展品牌;六是休闲娱乐产业;七是文化地产业,重点开发南阳河、益王府、尧王湖、衡王府、海岱小区等,彰显古城文化魅力。 青州近年来要抓好17个文化产业项目。一是建设青州文化信息产业园,投入约5个亿,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以现有东坝印刷企业为基础的印刷产业项目;三是规划建设文化产品经营区,重点规划“五大市场”,即东夷文化书画园、古玩市场、古街文化市场、南阳河景区文化市场、书画艺术城、钰铧文化市场;四是佛寿文化开发项目,重点建设凤凰山观音雕塑和寿文化博览园,开发寿文化产品。另外还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旗城文化开发项目,衡王府文化项目,以黄楼为中心的生态农业观光文化产业园区,会展文化产业中心,郑母镇复建状元楼、文庙,保护开发“四大御葬”等基础设施,以东夷文化园、将军文化园为中心的专题文化产业项目,以昭德街、真教寺等为中心的宗教文化产业项目等。 在谈到青州市政府在文化项目的建设上是否会给予一些扶持政策的问题时,许新益说:“为了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青州成立了协调机构及制定了优惠政策,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方式全面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且设立了青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扶持文化创意、动漫和产业园区的建设。另外,青州还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实施项目拉动战略,大力引进和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文化项目。对新兴的文化产业可在税收、信贷等方面给予适当扶持。再者,创造条件,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总部或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入驻。利用花博会、鲁台经贸洽谈会等各种招商平台,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招商引资步伐。还有一点,引导城乡居民提高文化消费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不断增长的需求市场也是很重要的。”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之现代青州在文化品牌打造上的诸多政策扶持和努力,文化旅游正在成为青州城市品牌形象的金字招牌,青州也日益成为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品牌响亮、设施先进的文化名城、旅游名市。

6. 曹操死后,他老家、青州籍的兵士相继击鼓离去,有这个事吗

您好,我来帮您回答吧
请仔细看看下面的文章,非常有帮助

《三国志》中的魏书,臧霸传中“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青州军击鼓事件是曹魏的一大重要的转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曹丕的东南地区的政策(涉及青,徐,扬三州)

臧霸何功汉魏交替间的公案

两年前,在故乡和巴西马忠同学讨论汉魏之间的侯爵制度,顺手把汉魏交替之间曹魏的功臣名将所受爵赏列了个清单,按食邑数排了个序,大家猜猜看,排在前面的都应该是谁?
自建安年间起,截止到文帝末年的部分名将:
夏侯渊 八百户
夏侯敦 二千五百户
张辽 二千六百户
徐晃 二千九百户
乐进 一千二百户
于禁 一千二百户
曹洪 二千一百户
曹仁 三千五百户
张郃 三千三百户
臧霸 三千户
李典 三百户
李通 四百户
文聘 一千九百户
庞德 三百户
许褚 要到明帝时才七百户
吕虔 要到明帝时才六百户
曹休 要到明帝时代才有二千五百户
这里列举了曹魏的主要将领的食邑数情况。
如果排前三名的话,是曹仁、张郃、臧霸。
曹丕篡汉登基,确给功臣都有所加封,但曹仁的三千五,是文帝即王位后一下子加封了两千户,情况很特殊——一个是时间,一个是数目。
曹丕篡汉登基,确给功臣都有所加封,但最多也就是加了一千户,而且是即“帝”位之后。曹仁一下子加了两千户,而且是曹丕刚即“王”位,曹仁这个“首富”来得突兀,属于暴发户性质,隐情后述,此不赘言。
然后是张郃,虽然他在文帝朝可以排到老二,但他在曹操时代的功绩怎么也不见得能超越张辽、夏侯这帮人物,在曹丕篡汉前后他的食邑很难超越张辽的二千六百户(即便是张辽,其中一千户还是曹丕称帝后才加上去的)。不过从历史资料来看,此人此后确有战功,虽无明文记载,增邑也在情理之中。
以上两人,尽管有些问题,但排在前几位,倒也不让人奇怪。臧霸就奇怪了。论战功、资历,亲疏,怎么轮不到他排第三。读史当处处存疑。
仔细考究之下,竟牵出了三国之间一段公案。
曹操去世后,前三国的制衡局面被打破。刘备趁曹丕忙于整理内部之机,东征孙权,于公元222年夏,与东吴会战于夷陵,蜀军大败,刘备帅残部退守三峡白帝城。吴将徐盛、潘璋、宋谦等纷纷要求一鼓作气攻蜀,被陆逊断然否决,理由是,曹丕即将攻吴。而后果如其然,然而曹丕临江,不战而退,又让人大跌眼镜。
这段历史,曹丕的行为显得有点莫名其妙。妨碍曹魏统一天下的,就是孙刘联盟,现在孙刘交恶,刘备被大大削弱了,且孙权至少在名义上是服从于曹魏的,无论从道义还是从实利上,曹魏都不该舍刘而击孙——曹丕难道真的是疯了?
如果仅仅从表面来看,是很难理解曹丕的行为的,可当我们把历史串通了来看,一切就不难理解了。

一、曹操死后的洛阳动乱
就当时形势而言,吴、蜀虽然实力较小,但已经过多年整合,内部不存在问题。而曹魏不同,曹魏本来内部矛盾就比较深,曹操一死,许多矛盾立刻表面化了,如《晋书•宣帝纪》说:“魏武薨于洛阳,朝野危惧”。
首先是青州兵。曹操起家,主要依赖的,就是被他收编的青州黄巾余部,但是这帮人到底是强盗出身,虽随曹操多年转战,仍处于相对独立状态——曹操也不见得完全信任他们——以上所列曹魏主要将领中,居然没有一个是出身于青州黄巾!这和曹军的兵力构成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曹操在洛阳去世后,青州兵引发了一场骚动,其中又涉及到了臧霸。
《魏书•臧霸传》注引《魏略》云:“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霸遣别军在洛。会太祖崩,霸所部及青州兵以为天下将乱,皆鸣鼓擅去。”
臧霸所部是青徐人,也多是收编的黄巾余部,曹操收编青州黄巾时,臧霸也同时收编了徐州黄巾,《臧霸传》云:“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拜骑都尉。遂收兵於徐州……”这和曹操的情况是一样的。由于这两支军队本是同源,所以洛阳的青州兵逃走的时候,臧霸所部的徐州兵,也一起逃走了。
对于曹丕来说,这是形同叛乱的行为。但此时他一方面要应对鄢陵侯曹彰对他继统合法性的挑战(《贾逵传》云:“时鄢陵侯彰行越骑将军,从长安来赴,问逵先王玺绶所在。逵正色曰:‘太子在邺,国有储副。先王玺绶,非君侯所宜问也。’”)另一方面,他又要稳定天下人心,还要准备篡汉,对此只好采取大事化小的态度。
《贾逵传》注所引用的《魏略》很能说明问题,“众人以为宜禁止之,不从者讨之。(贾)逵以为方大丧在殡,嗣王未立,宜因而抚之。乃为作长檄,告所在给其廪食。”
《徐宣传》则云:“或言易诸城守,用谯沛人。宣厉声曰:‘今者远近一统,人怀效节,何必谯沛而沮宿卫者心?’文帝闻曰:‘所谓社稷之臣也。’”曹丕说徐宣是“社稷之臣”,不是说这话的本意对,而是说徐宣明白必须安抚人心的现实。
话虽如此,但这样的情况下,曹魏政权不能不重用谯沛人,前述曹仁同志一下子增加了两千户食邑,接掌南线全军指挥权(《曹仁传》:“拜仁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进封陈侯,增邑二千,并前三千五百户。”),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但一时的权宜之计,不等于曹丕对该行为的认同——请同学们记住,古往今来,任何对最高权力的挑战,都是会得到最激烈的反馈的。

二、臧霸的地位和态度
臧霸,泰山华县人,十八岁起就亡命做强盗,后投靠陶谦,击败徐州黄巾军,并收编其余部。
此人孝顺忠勇,很讲义气。曾帮助吕布和曹操作战,吕布败亡后,他又归降了曹操。在曹、袁官渡决战前,曹操统治区人心惶惶,到处发生叛乱,臧霸多次袭击袁绍控制的青州,为曹操消除了侧翼袁军的威胁。曹操一度将青、徐两州至海间的广大区域,在名义上交由臧霸管辖。
臧霸以及情况相同的孙观、孙康、吴敦等人,尽管支持曹操,也没有政治野心,但割据色彩很重,在群雄混战的时代,曹操对此无暇顾及,只能要求形式上的统一,尽力拉拢他们为己所用,但当群雄被翦灭殆尽后,曹丕已经不能满足于形式上的统一,而开始追求事实上的统一了,这时候,曹丕和臧霸的矛盾,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就不可避免地尖锐起来。这就相当于近代史上蒋介石和张学良的关系。
谈到臧霸的部队,还必须指出的是,青徐水军,是曹魏水军的主力,是曹魏对抗东吴必须仰仗的重要力量。
从曹操时代以来,曹魏对事实上割据青徐的臧霸势力,一直是优容的,一方面,固然是要借用臧霸的威望和实力,另一方面,臧霸自身对曹魏是忠诚的,为人也低调。因此曹魏对臧霸的态度是厚宠其爵位,渐夺其实权,使用的完全是怀柔手段。
如果不是曹操死后发生的青徐兵“鸣鼓擅去”事件,对臧霸这样老实人,曹丕还真有点不好意思下手。
但这一事件,将原本缓和的矛盾突然激化了。
臧霸自建安十一年为徐州刺史后,史料未见有升迁之记载,而220年,曹丕即魏王位后,臧霸立刻“迁镇东将军,进爵武安乡后,都督青州诸军事”——同学们请注意了,突如其来的升迁,往往不是好兆头。
关于这个“都督青州诸军事”,问题很严重。臧霸本是徐州刺史,都督青州就应该移节——把你从你的根据地调出去,是政治斗争中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杀头甚至是灭族的信号——但直到本年十月的《魏公卿上尊号奏》里,臧霸的头衔仍然是“使持节行都督督军徐州刺史镇东将军武安乡侯”,这个“都督青州诸军事”到底是史书写错了,还是被臧霸赖掉了,谁也说不清楚。
前面已经谈过,此时“用谯沛人”成了曹丕新政心照不宣的主题,曹仁都督荆、扬、益州诸军事,而曹休则一年之内迁官四次,其中三次和臧霸有关。第一次是中领军转领军将军,为青徐兵“鸣鼓擅去”事件善后;第三次是迁征东将军领扬州刺史,在臧霸和东吴之间打进一个锲子,一方面防止东吴的异动,另一方面也提防臧霸出问题;第四次是“都督青徐”,赋予曹休在青徐两州的最高军事指挥权。
而臧霸呢?他显然也察觉到了曹魏对自己的不信任,换个人恐怕就真的反了——但是臧霸真的是个老实人。他首先和曹休搞好关系,非常坦诚,另一方面,积极主张对东吴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并主动请缨为前锋。
臧霸老实,但老实人不等于是傻子。
他表明忠于曹魏的立场,但仍然希望在此基础上尽可能保持青徐现状——实在不能保留现状,退而为富家翁也可以。总之一句话,在与曹魏妥协的前提下,尽量多争取自我利益。
三、对三国格局的深远影响
汉献帝延康元年,即公元220年六月,魏王曹丕亲自南征,但这次南征并未和东吴发生军事冲突,前锋满宠的部队也只到达了今江苏高邮境内——如果这真是针对东吴的军事行动,方向就不太对。长期以来,曹魏和东吴交手,一是在荆州的江陵沿江段,如赤壁之战;一是在合肥的巢湖一带,如逍遥津之战。
因此,从表面来看,这是曹魏针对东吴的防御性演练,但从其实质上讲,固然也有为以后的军事行动进行演习的目的,但一次军事演习有必要让刚即位的魏王曹丕亲征?
因此,可以认为,这是曹魏因年前“鸣鼓擅去”事件,而对青徐地方势力采取的一次试探性行动。一则炫耀军威,施行吓阻,二则检验地方势力的态度,为当年十月份曹休“都督青徐”在实力上作铺垫。
公元222年,即曹丕篡汉后的魏黄初三年九、十月间,西线吴蜀夷陵之战刚刚结束,正如陆逊所预料的那样,曹魏三路大军攻吴。
《吴主传二》云:“秋九月,魏乃命曹休、张辽、臧霸出洞口,曹仁出濡须,曹真、夏侯尚、张郃、徐晃围南郡。权遣吕范等督五军,以舟军拒休等,诸葛瑾、潘璋、杨粲救南郡,朱桓以濡须督拒仁。”
魏军西线、中线的进军路线一如既往,也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东线魏军,则对东吴造成了较大威胁,以至于孙权卑辞上书曹丕请和,但因曹丕坚持要求孙权送其长子孙登为人质,谈判破裂。
臧传引《魏略》云:“文帝即位,以曹休都督青、徐,霸谓休曰:‘国家未肯听霸耳!若假霸步骑万人,必能横行江表。’”此战中,和臧霸关系良好的曹休果然依照臧霸的方案而行,《吴主传二》云“曹休使臧霸以轻船五百、敢死万人袭攻徐陵,烧攻城车,杀略数千人。”取得了很大的战果,臧霸确实是想做出点成绩,让曹丕不再猜忌他。
曹休一面批准臧霸的作战计划,一面向曹丕汇报,这边取得了作战胜利,那边曹丕却在犯嘀咕,臧传引《魏略》云“休言之於帝,帝疑霸军前擅去,今意壮乃尔!遂东巡,因霸来朝而夺其兵。”(《魏略》不能成为正史,恐怕也和它这种直来直去的笔法不无干系,同样一件事,《三国志》就说得委婉的多)
关于曹丕犯嘀咕,也有史料可资,《董昭传》云:“三年,征东大将军曹休临江在洞浦口,自表:‘原将锐卒虎步江南,因敌取资,事必克捷……’帝恐休便渡江,驿马诏止。时昭侍侧,因曰:‘窃见陛下有忧色,独以休济江故乎?今者渡江,人情所难,就休有此志,势不独行,当须诸将。臧霸等既富且贵,无复他望,但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何肯乘危自投死地,以求徼幸?苟霸等不进,休意自沮。臣恐陛下虽有敕渡之诏,犹必沉吟,未便从命也。’是后无几,暴风吹贼船,悉诣休等营下,斩首获生,贼遂迸散。”
可见曹丕此次南征,其目的不在于深入吴会,平灭孙吴,而是在于根本解决臧霸的军事实力。所以董昭的话说得非常聪明,轻轻点明了臧霸的心态不过是“欲终其天年,保守禄祚而已”,话虽不明说,但说出来,大家都明白。董传这一段的后半部分,完全抹煞了臧霸渡江作战的胜利——而承认这一胜利的,居然是来自敌方资料的《吴书》。
(写到这里,俺不得不承认,能作为史家典范之一的陈寿《三国志》,确实在资料和着笔上,有其过人之长,其立传都能从当事人本身的角度去叙述,委婉而不曲笔,可能让你看不懂,但一定不会看错——如果你认真看了的话。)
此次南征,中路曹仁几乎没动静,西路夏侯尚年轻气盛,小打了一下,胜负不大,只有东路,在臧霸的策划和实施下,对东吴形成了威胁性攻势。而同在东路的名将张辽,带病出征,死于江都,此战基本没有发挥什么作用。
唉,可怜的臧霸!
曹丕此次攻吴是假,借机抚平青徐二州是真——内部尚未平定,他哪有能力去窥视江左?所以说,曹丕并不是疯子,虽然比不上他爸爸,但他也算是够狡猾的了。
曹丕夺取臧霸兵权这一节,《三国志*臧霸传》写得很委婉:“与曹休讨吴贼,破吕范於洞浦,徵为执金吾,位特进。”
此后,臧霸就老老实实地呆在洛阳备位充数,当曹丕的军事顾问,“每有军事,帝常咨访焉。”大概曹丕自己也觉得对不起老实人,对臧霸相当优厚,到曹丕末年,臧霸食邑竟达到三千户,比张辽、徐晃都高。明帝即位,又增邑五百户,共三千五百户。臧霸在明帝年间去世,谥号是“威”,与于禁的“厉”比起来,算是很不错了。
在用人不疑上,曹丕不及乃父多矣。但他完成了北中国从形式上到实质上的统一,给司马氏重新建立大一的统中华帝国奠定了基础,在推动历史的前行上,还是做出了贡献的。
历史的前行,常常是要践踏一些花花草草的,就花草本身而言,固然是悲哀,但这却是历史前进中必不可少的代价。
如果我们不能免于付出,为什么我们不能正视这一切呢?
对于曹魏的内部问题,孙刘心里当然都很明白。刘备敢于倾国而出攻击东吴,就是料到了曹操死后曹丕还很要花些时间来处理这些事务,无暇打击蜀国;而陆逊当然也明白,曹丕肯定会以攻击东吴为借口进行佯动——若他手里的东吴主力陷到三峡里去了,曹丕在东线的佯动也完全可能变成真正的攻势。事实上,当曹丕接到臧霸渡江取胜的捷报后,确实也一度由“驿马诏止”变为了“诏敕诸军促渡”,所幸陆逊及时回防,曹丕看占不到便宜,才真正撤军。而刘备也能看到这一点,《陆逊传》引《吴录》云:“刘备闻魏军大出,书与逊云:‘贼今已在江陵,吾将复东,将军谓其能然不?’逊答曰:‘但恐军新破,创痍未复,始求通亲,且当自补,未暇穷兵耳。若不惟算,欲复以倾覆之馀,远送以来者,无所逃命。’”
而曹丕的佯动,也令吴、蜀两国清醒过来,迅速调整心态,重新结成了联盟。
正因为三国的智者都能比较清楚地预测明天,所以群星璀璨的三国时代这才刚刚开始。
所以,诸葛亮、陆逊、司马懿们才能够在历史的星光下,上演那伟大的篇章。
当最明亮的星陨落的时候,不要为他叹息,正是这往来代谢,才成就了古今。当你讴歌那璀璨夺目的光芒时,也请不要忘记了茫茫天幕上那些不显眼的小角色,每一颗划过黑暗的流星,都在述说着故事。
能读出来什么,就看你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