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一只股票的股性活跃不活跃,怎么才能看出来
股性是否活跃,可以通过换手率来看到!
换手率=当天成交股票数量/总流通股数量*100%,一般情况下,视超过10%的就为活跃,超过20%的则为非常活跃!而,在3%~10%之间的股票则基本上可以说是活跃度正常的股票,低于3%的就为交投不活跃的股票!
换手率越高,也表示该股票的交易越活跃,流通性越好。
还有一般高市盈率股票多为热门股,股性较活跃,低市盈率股票可能为冷门股,股性不活跃。但又因为股票盘子大少有一定关系,盘小的较活跃,市盈率会高一些,盘大则相对低一些,这也是正常的。
2. 股票中有哪些个股每天都比较活跃
不可能有每天都活跃的股票,股票的活跃与否主要在于是否有题材,比如说“高送转”,“IBGT”,“物联网”,“迪斯尼”等等……,这个主要看近期的市场关注热点,也和一些国家政策关系密切,最典型的就是每年出两会最为关注的“三农”问题。
还有一个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股票的盘子大小,这个很关键,一般情况下盘子较小的股票,比较容易被庄家操纵,也就更容易上涨。推荐 股本*股价 小于3市值小于三十亿的个股,而且最好盘整较长时间,关注度又低的,这些个股比较容易有机会成为牛股。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你帮助!
3. 世界上最活跃的股票是哪支
世界上最活跃的股票应该是可口可乐,因为这只股票悠久的历史,也吸引了非常多的投资人来参与投资,它的涨跌历程也非常跌宕起伏
4. 怎样寻找一只股性活跃的股票
股性是指股票的个性,市场上通常用一定时期内一只股票股价的波动特性来衡量该股股性是否活跃。
股性取决于企业经营状况、分红派息方式、股本结构、题材是否丰富、二级市场供求程度以及地域特性等方面的因素。
1、从企业经营状况看
有强势股和弱势股之分。所谓强势股,即气势超过一般的股票。在一段时期经营业绩优良的个股必然是强势股。当大势处于跌势时,强势股往往跌幅甚微,甚至持稳不坠;当大势处于盘整阶段时,强势股能保持坚挺:
当大盘处于升势时,强势股上涨冲击力总是最强的。而弱势股则恰恰相反。因此,选股要选强势股。
2、从分红派息方式看
如果一个公司既有较强的股本扩张能力,赢利又能跟上股本扩张的速度,则投资者不仅可以获得股价波动的利润,而且能获得稳定的投资利益。
一般来说,从资本公积金、税后利润等财务指标能判断股票的送配潜力,但每个公司在分红派息上有不同的方式:
有的上市公司即使赢利,也不愿派息,或派息但不愿送红股;有些公司虽赢利少,却大派红股,分光吃光;有些公司比较稳健,分红派息适中,以保证公司长期的成长性。因此,
分红派息特性对于一个公司股价影响非常重要。选股的时候必须重视上市公司的分配方案。
3、从股本结构看流通盘的大小对股性影响非常大。
但随着机构实力的壮大,小盘股日益被各路机构所不屑,走势日渐呆滞。以往被人们视为笨重、呆滞的大盘股走势则日趋活跃。
可见,判断股性的活跃程度,盘子大小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标准却在变化。
4、从地域性上看
上市公司地域性非常明显。例如川股、京股、湘股等都是投资者熟悉的地域概念。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股票股性也一般比较活跃。
有些股票经常在跌市中最先见底,升市中最先见顶;有些股票则仅在大盘涨升末段稍有表现,这就是股票的股性。投资者如果能够捉摸到每一种股票的不同特征,那么,在投资中获胜的把握就会商一些。
5、从上市时间看
可以分为新股和老股。新股上市时间不长,可塑性强,一旦有主力资金介入,往往易出现暴发性行情。等到新股变成老股,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
当然,一只股票的股性并非一成不变的,一只股性很活的股票,有可能因为主力重仓持有而长期居高不下,股性因主力无法出局而变得呆滞,对于这类股票投资者应敬而远之。
5. 股票人气指数在所有股票中居前十位是好还是不好
人气指数指的是成交活跃、关注度比较高,并没有所谓的好还是不好。
如果一只股票,持续性的涨停,或者连续性大涨,有造富效应,那么散户蜂拥而至,关注度高,人气指数就很高。可能会继续上涨,或者行情出现转折。
如果一只股票,持续性的大跌,暴跌,可能也会导致关注度很高。
人气指数,代表的关注度,不作为买卖的依据。
而往往持续低迷很长时间,甚至数年的股票,却可能有否极泰来的一天。
6. 怎么找活跃股
根据股票特征找活跃股。
7. 请高手推荐几只6元以下的股票,要求业绩优良,股性活跃,既可以长期持有,又可以短期炒作!
6元以下的股票,业绩优良。。。。股性活跃。。。楼主的要求未免有些过高!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道理要明白!
6元以下的股票你自己翻。。。业绩优良的没有,股性活跃的倒是可以找到。但是未必适合你。。
可以关注几只:000735罗牛山、000890法尔胜、600853龙建股份,都可以满足你长期持有或者短炒做波段。至于业绩优良与否,相信你从股票的价格可以看出来,要是业绩优良不至于这个价格。
给你推荐一款免费的手机炒股软件,里面会有一些宝贵的资讯: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93f4110100crbx.html